嬰幼兒的護理范文
時間:2023-12-19 18:03: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嬰幼兒的護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嬰幼兒 肺炎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6-204-01
護理肺炎是嬰兒時期常見病,多發(fā)性疾病,以冬春寒冷季節(jié)多見。在急性呼吸系統(tǒng)的病死率中,肺炎是主要原因,如果因治療,護理不恰當,??晌<吧救嗽趦嚎乒ぷ鞯膸啄曛?,護理此類患兒共78例年齡最小的是2歲,最大的為5歲,平均年齡2歲,治愈率為100%,在護理過程中,主要是通過呼吸道管理(包含 叩背,吸痰,霧化吸入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氣體交換功能,同時加強基礎護理并綜合綜合治療,取得了病意療效,縮短了病程,促進了肺炎的痊愈,并無一列死亡,下面淺談一下自己的護理體會。
1 做好基礎護理
1.1 病室環(huán)境 保持病房安靜舒適,陽光充足,空氣新鮮,避免對流風,防止患兒受涼,室溫維持在18-20 之間。相對濕度為50―60%。
1.2 飲食 飲食應容易消化,給予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易消化飲食。注意供給足夠的熱量和水分,以減少組織和體液的耗損,防止呼吸道分泌物過于 粘稠, 有氣急發(fā)紺者,應保持喂食或喂藥,以免吸入氣管,發(fā)生室息。病情危重者用滴管或鼻飼 也可用靜 脈高價營養(yǎng)療法。
1.3 口腔護理 因患兒抵抗力低下,飲食,進食減少,細茵在口腔內迅速繁殖,易發(fā)生口腔感染,按病情需要每日行口腔護理2―3次,口腔粘膜湯時。可涂1%龍膽素,也可用冰硼散或易類散撒布湯外??诖礁闪?,可涂石油。
1.4 心里護理 護理人員應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同情心,做好心理護理。對幼兒應耐心說服消除其焦慮,適當表揚鼓勵,促使其積極配合治療,達到早日康復的目的。
2 搞好對癥護理
2.1 保持呼吸道通暢,經常翻身拍背更換,采用頭高位或半臥位,以減輕肺部 血,防止肺不張,具體做法是沒2小時翻身1次,并拍擊背部,按支氣管,氣管做向,從外向內拍擊?;純阂话愫粑婪置谖锒?,重癥患兒反應往往較遲鈍無力將痰咳出,出現(xiàn)陣發(fā)性青素或喉頭痰聲,護理時應多給患兒喝一些水,并翻身拍背,喂奶,喂藥前應吸痰,如痰液粘 粘稠不易排出,可行超聲霧化吸入法或蒸汽吸入,解痙排痰,減輕呼吸困難,必要時刻用采用負壓吸痰,確保呼吸道通暢。
2.2 正確給氧嬰兒肺炎常有不同程度缺氧,嚴重者可造成中樞神經系統(tǒng)或心血管的嚴重損害,應根據(jù)缺氧程度,進行氧療吸氧可提高吸入氣體中氧濃度,提高動脈血氧含量飽和度,增加肺泡內氧分化,減輕因代償所增加的呼吸循環(huán)負擔。嚴格掌握流量,對Ⅰ度缺氧的嬰幼兒采用鼻導管吸氧法,氧流量0.5~1升/分,Ⅱ度缺氧者應采用間揭給氧或特續(xù)用氧,氧流量為2~4升/分,Ⅲ度缺氧者應特續(xù)用氧,氧流量為5升/分左右,用氧的過程必須保持鼻導管通暢,來防堵塞。
2.3 合理掌握點滴速度,按病情需要靜脈補液。注意輸液的速度,限制液體入量,主要維持機體的熱量和藥物治療,每分鐘4~5滴,以減輕心臟的負擔,防止發(fā)生肺水腫和心力哀竭,給利尿劑藥詳細記錄尿量,使用強心劑時要注意觀察脈搏與心率的變化。
篇2
[關鍵詞] 秋季腹瀉; 預防; 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9-141-01
秋季腹瀉,是指發(fā)生在每年10~11月份的腹瀉,發(fā)病年齡以6個月~3歲的嬰幼兒多見。潛伏期1~3天,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現(xiàn),無明顯感染中毒癥狀[1]。本病的病原體是輪狀病毒,臨床表現(xiàn)為發(fā)熱、嘔吐、腹瀉三大主癥。開始表現(xiàn)為發(fā)熱,體溫在38.0~39.5℃之間,可伴咳嗽、流涕等“感冒”癥狀,繼之頻繁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呈非噴射狀,隨后24小時內出現(xiàn)腹瀉,少則一天數(shù)次,多則數(shù)十次,大便稀薄,呈清水樣或蛋花湯樣,有時呈白色米湯樣,多無特殊臭味。嚴重腹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促發(fā)營養(yǎng)不良。
秋季腹瀉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應用抗生素治療無效,只要適當調整飲食,采用食物療法,大部分患兒在一周內可以治愈。
1防治秋季腹瀉的幾種方法
1.1 母乳喂養(yǎng)可防腹瀉
嬰幼兒出生數(shù)月內最好以母乳喂養(yǎng),母乳中含有嬰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各種營養(yǎng)成分非常適合嬰兒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腸桿菌和毒素,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yōu)越得多。應提倡母乳喂養(yǎng),采取正確的喂養(yǎng)方法,做到定時哺乳,避免在夏季及嬰幼兒患病時斷奶。
1.2 及時補液防脫水
嬰幼兒腹瀉大多起病急,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電解質迅速丟失,造成急性脫水。在家中,家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做成口服補液[2],小于2歲的患兒每次腹瀉后可補充口服補液50~100毫升,每天的攝入量不少于500毫升;大于2歲的患兒,盡量多飲,每天攝入量不少于1000毫升甚至更多,以防脫水。若孩子已出現(xiàn)脫水癥狀,應立即去醫(yī)院就診,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補液。
1.3 注意飲食調節(jié)
首先禁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養(yǎng)者應縮短每次哺乳時間并在喂奶前喂適量溫開水;人工喂養(yǎng)者可先給米湯或稀釋牛奶,由少到多,由稀到濃;嚴重吐瀉者禁食8~12小時以利腸道休息,禁食停止逐漸恢復飲食[3]。
1.4 注意飲食衛(wèi)生,防止病從口入
對嬰幼兒的食具及用品應嚴格消毒,要注意飲食和飲水衛(wèi)生。例如,家長在喂食、喂水前應洗手,孩子的食具、飲具要消毒,在給嬰兒喂奶前,母親要清洗等。
1.5 增強體質
平時應加強戶外活動,提高對自然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抗力,盡量避免感染疾病,防止過度疲勞、驚嚇或精神過度緊張,這些都有可能導致小兒腹瀉。
1.6 慎用抗生素
嬰幼兒腹瀉約一半以上為病毒感染和飲食不當所致,對這些原因引起的腹瀉,抗菌藥物不但無效,反而會殺死腸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失調而加重腹瀉。針對小兒秋季腹瀉,可用藿香正氣水、黃連素等口服藥以抗炎祛毒[4],調理脾胃,促進病情好轉。
1.7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6個月~3歲的嬰幼兒,在每年7~9月份,即秋季腹瀉流行季節(jié)來臨之前接種輪狀病毒疫苗,是預防秋季腹瀉的好方法[5]。
2 護理要點
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以提高療效,對嬰幼兒腹瀉的治療有著積極的意義[6]。
2.1心理護理
秋季腹瀉急性期患兒常常伴有精神不振或煩躁不安,易引起家長的不良情緒,因此要給予家長心理護理。首先要對家長講解該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轉歸過程,給予家長以心理安慰,避免急躁焦慮情緒。
2.2 嚴格消毒隔離
按腸道傳染病隔離,做好床邊隔離。護理患兒前后要認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7]。患兒用的奶瓶和餐具要徹底消毒,一般要求煮沸30分鐘,兒童飯前便后認真洗手。
2.3 調整飲食
按照世界衛(wèi)生組織規(guī)定,腹瀉患兒如母乳喂養(yǎng)者可繼續(xù)母乳,不可突然斷奶。除母乳喂養(yǎng)者外,需根據(jù)患兒病情合理安排飲食,達到減輕胃腸道負擔的目的。腹瀉次數(shù)減少后給予流食或半流食,如粥、面條等易消化的食物,少量多餐,隨著病情穩(wěn)定和好轉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同時注意飲食衛(wèi)生。
2.4 密切觀察病情
包括排便次數(shù)、顏色、性質、量,嘔吐物的性質、量,嘔吐與進食、飲水的關系,并正確記錄,觀察有無脫水表現(xiàn)。輕度脫水時,體液丟失約占體重的5%以下,患兒表現(xiàn)為精神稍差,口唇粘膜稍干燥,眼窩和前囟稍凹陷,哭時有淚,皮膚彈性正常,尿量較平時略少,末梢循環(huán)尚好;中度脫水時,體液丟失約占體重的5%~10%,患兒表現(xiàn)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口唇粘膜干燥,前囟和眼窩明顯凹陷,哭時淚少,皮膚彈性較差,尿量明顯減少,四肢稍涼。重度脫水時,失水量約占體重10%以上,精神極度萎靡,表情淡漠,口唇粘膜極度干燥,眼窩和前囟深凹,哭時無淚,皮膚彈性極差,尿量極少或無尿,休克癥狀。
2.5 加強臀部皮膚護理
嬰幼兒皮膚特別嬌嫩,腹瀉時排出的大便酸性較強,排便次數(shù)較多,若不及時更換尿布,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紅臀,嚴重者可致皮膚糜爛[8]。必須加強巡視,注意保持衣服和床單清潔、平整、干燥,指導用棉質尿布,勤洗勤換。每次便后臀部用溫水洗凈,防止尿布皮疹及繼發(fā)感染,已發(fā)生尿布皮疹者應根據(jù)大便酸堿度,選擇3%硼酸水或2%~5%碳酸氫鈉清洗[9],輔以烤干,治療時要有專人守護,防治燙傷及發(fā)生意外。慢性腹瀉伴營養(yǎng)不良者應勤翻身,預防壓瘡及繼發(fā)性肺炎,每日將皮膚受壓部位用3%乙醇或紅花油按摩1~2次,并用氣圈或海綿托起,以免繼續(xù)受壓[10]。
2.6 健康教育
首先要對家長講解此病的病因、病程、治療方法、護理要點、轉歸及預后,讓家長對此病有一個整體的了解,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教育兒童飯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注意食物新鮮、清潔和食具消毒,避免腸道內感染。宣傳母乳喂養(yǎng)的優(yōu)點,提倡母乳喂養(yǎng),添加輔食應循序漸進,并選擇適當?shù)臄嗄虝r機,避免在夏季斷奶。增強體質,避免長期濫用廣譜抗生素,造成腸道菌群失調。
2.7 其他
急性期要準確記錄出入量,為繼續(xù)輸液量的確定提供依據(jù),對腹脹的患兒,觀察有無低血鉀的表現(xiàn),同時做好口腔護理。
3 小結
秋季腹瀉為嬰幼兒期常見病,多由腸道內病毒感染、飲食喂養(yǎng)不當及氣候變化引起。人類輪狀病毒是引起嬰幼兒秋季腹瀉的主要病原體,它容易侵犯近端小腸粘膜,引起小腸絨毛上皮細胞變性與脫落,使上皮細胞吸收功能明顯不足,造成大量水、電解質在腸內聚積。根據(jù)《中國腹瀉診斷治療方案》的療效標準[11]分為三級。由于目前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尚無特效藥,臨床上一直采取對癥治療。通過飲食調節(jié)、按時接種疫苗、培養(yǎng)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等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在很大程度上能縮短病程,提高治愈率,預防并發(fā)癥,提示綜合護理干預在秋季腹瀉的預防和康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該結論與國內黃朝霞[12]等的報道一致。
參考文獻
[1] 崔琰.兒科護理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167.
[2] 黎瑞蘭.小兒秋季腹瀉的預防及護理[J].臨床護理,2007,154:75.
[3] 王冬凌.小兒腹瀉的預防與護理體會[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1020:84.
[4]王.潘生丁治療秋季腹瀉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學,2004,313:31.
[5] 李建華,段霓,楊玉梅.護理干預對小兒秋季腹瀉的影響[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07,1116:11.
[6] 周佩妍.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與護理體會[J].中外健康文摘,2007:31.
[7] 林穎.100例小兒秋季腹瀉護理體會[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6,37:327-328.
[8] 王巖.小兒秋季腹瀉的家庭指導及護理[J].中華中西醫(yī)雜志,2005,114:21.
[9]趙莉.嬰幼兒秋季腹瀉128例護理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5:14.
[10] 程靈芝.小兒秋季腹瀉的食療及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8,02.
篇3
【關鍵詞】 嬰幼兒;腹瀉;護理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9.154
嬰幼兒腹瀉是是僅次于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一種小兒常見疾病, 如果治療得當, 效果良好, 但不及時治療以至發(fā)生嚴重的水電解質紊亂時, 可危及患兒生命。該病發(fā)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 發(fā)病季節(jié)以夏秋季為主。病因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腹瀉[1], 前者由細菌和病毒感染引起, 后者主要由飲食因素和氣候因素導致。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大便稀薄, 次數(shù)增多, 或如水樣便, 常伴有嘔吐、發(fā)熱、精神不振等。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共收治腹瀉嬰幼兒180例, 經過積極治療和有效護理, 效果良好?,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了180例腹瀉嬰幼兒, 患兒大便次數(shù)>5次/d, 大便性狀為黃色、黃綠色稀水樣便或蛋花樣便, 無膿血便, 部分患兒伴有發(fā)熱及嘔吐現(xiàn)象。
1. 2 護理措施
1. 2. 1 飲食調整 嬰幼兒腹瀉常因消化功能紊亂所致, 所以飲食調整是治療腹瀉的重要措施之一。嬰幼兒腹瀉常見的原因是飲食不當及腸內感染[1], 或受涼后發(fā)生病毒感染。首先要確保飲食及餐具的清潔衛(wèi)生, 停止食用不新鮮或變質的牛奶或其他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和過敏的食物, 感染引起的腹瀉要按醫(yī)囑控制感染。除胃腸道癥狀嚴重的患兒暫時禁食外, 一般情況下無需禁食。應多補充水份, 進食營養(yǎng)豐富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 如米粥、面條、牛奶、肉湯等, 以保證患兒正常生長需要。
1. 2. 2 病情觀察 觀察并記錄大便的顏色、性質、量、氣味和次數(shù), 收集糞便及時送檢, 為醫(yī)生診治提供依據(jù)。評估、判斷體液的丟失量, 觀察面色、精神狀態(tài)、意識、前囟門和眼窩有無凹陷、口唇和口腔黏膜有無干燥、皮膚彈性、末梢循環(huán)、哭時有無淚以及尿液等, 判斷脫水的程度和性質。輕度脫水患兒精神尚可, 反應稍差, 眼窩稍凹陷, 哭時有淚, 口唇濕潤, 皮膚彈性尚可, 無口渴表現(xiàn), 尿量較平時略少, 體液丟失約占體重的5%以下。中度脫水患兒精神較煩躁, 易激惹, 反應稍差, 眼窩、前囟明顯下陷, 哭時淚少, 口干舌燥, 口渴喜飲, 尿少, 皮膚彈性差, 體液丟失約占體重的5%~10%。重度脫水患兒煩躁、精神萎靡, 反應差, 嗜睡甚至昏迷, 前囟與眼窩明顯下陷, 哭時無淚, 口干舌燥, 極度口渴, 四肢濕冷, 尿量極少或無尿, 皮膚彈性極差, 體液丟失占體重的10%~15%。
1. 2. 3 補充液體、糾正脫水 對于輕中度脫水而無嚴重嘔吐者, 予口服補液鹽(ORS液), 服用ORS液期間應讓患兒照常飲水, 若出現(xiàn)眼瞼水腫, 則停用ORS液, 改用白開水, 以防高納血癥的發(fā)生。一般補液量為100 ml/kg, 分數(shù)次服用, 根據(jù)腹瀉的程度調整補液量。對于失水嚴重或頻繁嘔吐的中度以上脫水患兒給予靜脈補液。輸液時認真執(zhí)行醫(yī)囑, 準確執(zhí)行補液計劃, 按照先鹽后糖、先濃后淡、先快后慢、見尿補鉀的原則。補液中密切觀察患兒前囟、皮膚彈性、眼窩凹陷情況及尿量。若補液合理, 3~4 h排尿, 說明治療有效;若24 h患兒皮膚彈性及眼窩凹陷恢復, 說明脫水已糾正。了解補液后第1次排尿時間及24 h出入量, 以估計療效。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根據(jù)患兒病情變化調整輸液速度。既要保證足夠的輸液量, 同時又要防止補液過多, 滴速過快而導致心力衰竭和肺水腫。注意觀察輸液部位, 避免紅腫、滲出。
1. 2. 4 對癥護理 每次大便后用溫水沖洗臀部, 防止尿布疹及繼發(fā)感染。出現(xiàn)紅臀時可涂以鞣酸軟膏, 避免使用不透氣尿布;如皮膚破潰、糜爛, 可配合紅外線照射, 照射時防止燙傷, 并外用紅霉素軟膏和百多幫;脫水時注意眼部的護理, 尤其是意識障礙的患兒, 常因露睛且不瞬目而使角膜干燥, 易發(fā)生角膜炎, 可滴生理鹽水濕潤角膜, 并涂金霉素或紅霉素眼膏以預防;腹脹時按醫(yī)囑予肛管排氣或用藥;腹痛時熱敷或輕輕按摩患兒腹部, 或遵醫(yī)囑應用解痙、鎮(zhèn)痛藥物;高熱時給予物理降溫或退熱劑。嘔吐及輸液中的患兒予側臥位, 以防嘔吐窒息。注意飲食衛(wèi)生, 避免各種感染。注意保暖和維生素的補充, 加強口腔護理, 多喂開水, 防止發(fā)生鵝口瘡和中耳炎。
1. 2. 5 消毒隔離 醫(yī)務人員護理患兒前后要注意洗手, 并做好胃腸道隔離, 對不同病因的腹瀉患兒要做好床邊隔離, 防止交叉感染?;純撼鲈汉髮Σ》繂卧薪K末消毒處理。
1. 2. 6 恢復期護理 注意患兒營養(yǎng), 飲食中逐漸增加容易消化的食物, 保持環(huán)境清潔, 避免繼發(fā)感染。
1. 2. 7 衛(wèi)生宣教 指導家長合理喂養(yǎng), 鼓勵母乳喂養(yǎng), 人工喂養(yǎng)時做好食具消毒, 保證食物新鮮。每日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及早治療嬰幼兒營養(yǎng)不良、佝僂病和腸道外感染性疾??;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避免因濫用抗生素引起腸道菌群紊亂而導致腹瀉。
2 結果
180例腹瀉患兒通過控制感染、調整飲食、消除病因、糾正脫水及電解質紊亂, 采取一系列正確的護理干預, 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患兒均痊愈出院。
3 小結
腹瀉是嬰幼兒時期的常見病、多發(fā)病。在護理腹瀉患兒時, 護士首先要了解病情, 明確病因, 并針對病情, 全方位制定護理措施, 通過認真觀察病情、細心護理, 能得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篇4
【關鍵詞】嬰幼兒 重癥肺炎 臨床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515(2011)12-179-01
嬰幼兒重癥肺炎是兒科臨床的危急重癥之一,是指患兒除肺部病變外,同時出現(xiàn)并發(fā)癥,累及其他器官和系統(tǒng)。具有病情危重、來勢兇猛、并發(fā)癥多等特點,如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患兒死亡率較高。我院在對嬰幼兒重癥肺炎的治療過程中結合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較滿意的療效,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8年3月~2010年2月收治的嬰幼兒重癥肺炎患兒78例,年齡28d~32個月,平均年齡(18.4±8.1)個月;其中男41例,女37例。全部患兒均為急性起病,臨床癥狀主要有咳嗽、氣促、發(fā)熱、嗆奶、呼吸困難、紫紺等,肺部聽診均有羅音,其中并發(fā)心力衰竭8例、呼吸衰竭5例、中毒性腦病4例、敗血癥1例等。全部患兒入院后均常規(guī)給予霧化吸入、心電監(jiān)護、血氧飽和度監(jiān)測,使用抗生素、強心劑、利尿劑、血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能量合劑等藥物和營養(yǎng)支持治療。
1.2 護理干預
1.2.1 健康宣教
由于嬰幼兒心理的特殊性,對a陌生人與環(huán)境持抗拒態(tài)度,對父母依賴性較強,家長對患兒的生活習慣、飲食口味及睡眠特點比較熟悉,因此讓患兒家長積極參與到治療和護理過程中來對患兒的康復尤為重要。對患兒家長實施健康宣教,詳細講解小兒重癥肺炎的相關知識和嚴重性,強調日常護理的重要性,介紹對患兒的日常護理方法,示范翻身、叩背的手法,喂藥方法和飲食指導等,并督促患兒家長完成。
1.2.2 用藥指導
由于嬰幼兒靜脈血管較細等特點,為其建立靜脈通道時應由經驗豐富、技術嫻熟的護理人員進行,力求一次成功,妥善固定,防止輸液過程中藥液外漏或輸液針脫落。如發(fā)生藥液外漏或輸液針頭堵塞,應及時處理,必要時重新穿刺。
靜脈給藥時應掌握嚴格掌握靜脈滴注速度和液體入量,最好使用輸液泵保持藥液均勻滴入,一般為3~5ml/(kg?h),液體入量不超過50ml(kg?d),以免增加回心血量,加重心臟負擔。同時密切觀察輸液過程中患兒的反應等情況[1]。
1.2.3 呼吸管理
采用抗生素、皮質激素、糜蛋白酶等藥物進行霧化吸入,2次/d。霧化治療后輕輕叩背5min,注意用力均勻、自上而下叩擊,以幫助黏附于氣管壁的分泌物脫落,易于排出。
根據(jù)患兒缺氧程度常規(guī)給予氧氣吸入,輸氧導管多選擇8~10號,給氧流量維持在0.5~1.0L/min。
注意保持患兒呼吸道通暢,一旦分泌物堵塞氣道,及時進行吸痰處理。吸痰前先進行霧化治療15min,輕輕叩背使分泌物進入上呼吸道而易于吸出。吸痰操作時間不宜過長,注意動作輕柔,插管深度3~5cm,保持吸引負壓在0.01~0.02 kPa之間,每次吸引時間不超過15s,以免損傷呼吸道黏膜。吸痰操作時應遵守無菌操作規(guī)程,嚴格做到一人一管,要防止感染。吸痰結束后,用生理鹽水棉球擦拭口腔以預防潰瘍[2]。
1.2.4 改善環(huán)境
保持病室安靜,減少患兒哭鬧,保證其充分休息。每日進行通風換氣,保持空氣清新。室溫保持20℃~24℃,相對濕度保持55%~60%,減少非顯性失水,以降低痰液黏稠度。采用消毒液消毒病室地面,2次/d。紫外線照射消毒病室,1次/周。
1.2.5 合理飲食
指導患兒家長正確哺乳,不宜在漲奶時哺乳,因此時乳汁流速較快,患兒易發(fā)生嗆奶,喂奶量不能過大,以免加重患兒心臟負擔,引起消化不良等后果而加重病情。
可以進食的患兒,宜攝入清淡、易消化的飲食,并保證足夠的優(yōu)質蛋白質。鼓勵患兒多喝水,發(fā)熱者給予流質飲食,退熱后給予半流質食物。注意保持口腔清潔,預防口腔炎癥的發(fā)生[3]。
1.2.6 觀察病情
嬰幼兒因年齡小而無法明確表達不適感,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應注意嚴密觀察,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并采取措施,抓住救治最佳時機。嚴密監(jiān)測患兒生命體征的變化,當患兒呼吸頻率、心率、血壓、體溫、血氧飽和度等發(fā)生異常時應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積極預防嚴重并發(fā)癥。平時注意經常幫助患兒翻身,清潔皮膚,注意觀察患兒皮膚的變化,防止褥瘡或壓瘡的發(fā)生[4]。
1.3 數(shù)據(jù)處理
全部數(shù)據(jù)采用SPSS1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
2 結果
78例患兒經過系統(tǒng)的治療與護理干預后均出院,其中72例患兒治愈,治愈率為92.31%;4例患兒臨床癥狀好轉,2例患兒家長放棄治療。平均住院時間為(20.1±6.4)d。
3 討論
肺炎是嬰幼兒臨床常見的疾病之一,處理不當可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后果。由于嬰幼兒氣管腔狹窄,纖毛運動能力差,肺泡數(shù)量少,胸部彈力組織發(fā)育差,肺部血管豐富,間質發(fā)育旺盛等生理解剖特點,常易發(fā)展成為重癥肺炎,并可能發(fā)生并發(fā)癥而危及生命。因此,在臨床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和敏銳的觀察力,及時發(fā)現(xiàn)患兒病情變化,就是給予相應處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對嬰幼兒重癥肺炎患兒采用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是縮短住院時間、改善患兒預后的有效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友芬.80例小兒重癥肺炎患者護理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0,8(7):14~15.
[2]李春娟,李歡,譚曉玲,等.小兒重癥肺炎68例護理體會[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4):56~57.
篇5
1 臨床資料與方法
本組全麻患兒120例,男105例,女15例,年齡最小5月,最大2歲11月,平均年齡17.37月。行小切口(微創(chuàng)法)腹股溝斜疝疝囊高位結扎術(+疝囊松解術)104例,其中左側34 例,右側57 例,雙側13 例; ?行鞘膜剝脫術3 例;行精索鞘膜翻轉術7?例;行闌尾切除術1 例 ;行下降固定術5 例。實施基礎+骶管麻醉74 例,靜脈+骶管麻醉4例,靜脈+吸人麻醉25例,吸入+骶管麻醉11例,靜脈復合麻醉6例。基礎誘導麻醉使用咪達唑侖、丙泊酚,采用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吸人七氟醚,骶管阻滯均用利多卡因,藥物用量均在常規(guī)治療范圍內;手術時間最短8分鐘,最長35分鐘,蘇醒時間 在5-30分鐘。
2 結果
本組120例全麻患兒,在實施麻醉至蘇醒期間,發(fā)生短暫的面色口唇青紫 3例,舌后墜5例,呼吸暫停3例,喉痙攣1例,惡心嘔吐6例,躁動13例。經我們的細心觀察和密切配合,積極處理后均恢復正常,術中無窒息,生命體征平穩(wěn),均無意外墜傷,無束縛過度或不當,術后安返病房。
3 護理配合與觀察
3.1麻醉前準備
3.1.1 術前訪視 術前一天對患兒進行訪視,了解病史和病情,強調禁食禁水時間及其重要性。一般情況下,嬰幼兒術前禁固體食物4-6h,禁糖水、果汁2-3h【3】,防止嘔吐,引起誤吸,保證患兒麻醉安全。
3.1.2 心理護理 ? ? 患兒接入手術間外(在手術室內)的等待室(基層醫(yī)院無麻醉準備間),與麻醉醫(yī)生一起核對患兒的信息無誤。給予患兒家長心理支持,幫助家長減輕緊張恐懼感。使用逗樂、夸獎的語言等方法與患兒交流,并與家長溝通,體現(xiàn)關愛和友好,取得家長的信任。
3.1.3 充分做好物品及藥品準備 ?了解麻醉方法,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根據(jù)患兒年齡大小選擇不同型號的氣管導管或喉罩,可利用公式推算出所需氣管導管口徑和長度(1)Cole公式:導管口徑(F)=年齡(歲)+18;(2)Levine公式:導管長度(cm)=年齡(歲)+12【4】。備好喉鏡、牙墊、插管鉗、面罩、呼吸囊、麻醉機、氧氣、心電監(jiān)護儀、吸引器、6F-10F吸痰管各一根、聽診器、膠布、注射器、急救藥物等。
3.2 實施麻醉時護理配合與觀察
3.2.1 保證有效的靜脈通道 ?我院大部分患兒在病房即行靜脈留置針穿刺后帶入手術室。檢查是否通暢,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靜脈給藥實施基礎麻醉。無靜脈通道者,給肌內注射麻醉藥物或吸入七氟醚后快速建立靜脈通道。由于嬰幼兒對禁食及液體限制的耐受性差,即使短時間禁食也易引起低血糖及代謝性酸中毒傾向,術中應輸注適量含葡萄糖的液體【2】。一般輸5%葡萄糖液體。
3.2.2 擺放 根據(jù)麻醉和手術要求擺放。(A)吸人麻醉:將患兒平臥,將墊肩枕墊于兩肩胛骨之間,墊高2-4cm【5】,以能使患兒雙肩舒展,使肩部放松,頭后仰略偏向一側,保證呼吸道通暢,防止嘔吐引起窒息。給予七氟烷吸人時,束縛、固定患兒四肢,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扣嚴面罩。(B)骶管麻醉:將患兒置于左側屈膝位,患兒背部與手術床垂直,護士站在患兒腹側面,束縛患兒四肢,避免患兒躁動,以利于麻醉醫(yī)生進行骶管穿刺。穿刺過程中護士要注意觀察患兒的面色、口唇顏色是否紅潤、有無發(fā)紺或蒼白、呼吸是否均勻及幅度大小、血氧飽和度有無下降、心率有無過速或緩慢等變化,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報告麻醉醫(yī)生,協(xié)助處理或搶救。穿刺完畢,擺好手術。
3.2.3 加強安全管理,防止意外傷害 ??在麻醉的誘導期,患兒表現(xiàn)為哭鬧、抵抗、躁動、興奮,護士必須在床旁看護不得離開。擺放時動作要輕柔,用約束帶固定應松緊適宜,避免直接束縛在皮膚上,可用海綿套或棉墊或棉衣袖包裹肢體,防影響血液循環(huán),防躁動不安甚至墜床;同時肢體不可過度伸展,防止神經損傷。
3.2.4 生命體征及呼吸道觀察
3.2.4.1 ?繼續(xù)觀察患兒生命體征變化。由于麻藥的作用,加上手術的牽拉、提等創(chuàng)傷,輸液速度、量等均會引起生命體征的變化。重點觀察面部、口唇顏色,心率、血氧飽和度的變化。保證墊肩枕墊于患兒的兩肩胛骨之間,充分開放氣道,及時吸出氣道內分泌物。
3.2.4.2 ?觀察有無舌后墜表現(xiàn)并采取措施。小兒舌大,頸短,呼吸道管徑較小,腺體分泌旺盛,呼吸儲備差,易發(fā)生舌后墜【2】,表現(xiàn)為呼吸時可聽到鼾音伴血氧飽和度下降,一旦發(fā)生應立即將患兒頭后仰,張口,托下頜,嚴重者可放入口咽通氣管。
3.2.4.3 預防喉痙攣或支氣管痙攣。如果患兒出現(xiàn)雞鳴音,血氧飽和度下降,口唇發(fā)紺等,立即協(xié)助麻醉醫(yī)生及時搶救,使用面罩或簡易呼吸器給氧,并遵醫(yī)囑給予地塞米松靜注,氨茶堿加入10%葡萄糖稀釋后靜脈緩慢注射。
3.2.4.4 防嘔吐 。一旦發(fā)生嘔吐,立即將患兒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或抽吸口腔、鼻腔內嘔吐物,防誤吸和窒息的發(fā)生。
3.2.5加強保暖,保持正常體溫 。小兒麻醉期間,體溫極易受到外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導致體溫過低或升高,體溫下降時麻醉易加深,引起呼吸循環(huán)抑制,且蘇醒延遲,術后肺部并發(fā)癥增加【2】;麻醉期間,手術室溫度是決定小兒體溫的重要因素,年齡越小,體溫越易下降【2】。因此應注意調節(jié)室內溫度,維持在24°C-26°C ,濕度在55%-65%【5】。
3.2.6 妥善管理輸液。固定好靜脈穿刺部位,避免管道折疊、扭曲、受壓、脫落。嬰幼兒代謝旺盛,長時間禁食禁水易造成脫水。因此,要避免輸液速度過慢,補液不足而導致的患兒脫水;也要避免補液速度過快而加重心肺負擔,甚至發(fā)生肺水腫。
3.2.7 及時發(fā)現(xiàn)患兒蘇醒前兆。如果有頭部、肢體無意識躁動、吞咽動作、喊叫、胡言亂語等蘇醒前兆,應加強保護。術畢粘貼好敷料,穿好患兒衣服。備齊面罩氣囊,由巡回護士和麻醉醫(yī)生一起護送至病房,途中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輸液通暢,并與病房護士嚴格交接班。
篇6
小兒先天性心臟?。ê喎Q先心?。┬g后由于體外循環(huán)時間長、補體激活、炎性介質釋放,低血壓、低氧血癥等因素,術后常可引起水鈉潴留、急性腎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1]。由于嬰幼兒腹膜通透性好,在經過強心利尿治療無效時,及時有效的腹膜透析,可代替腎臟排出體內過多水分和毒素,減輕心臟負擔,從而改善心肺功能和腎功能。我科2004年1月~2008年5月行腹膜透析治療12例,取得良好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患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齡5個月~3歲;體重5~16kg。其中法樂四聯(lián)癥8例,肺靜脈異位引流1例,肺動脈閉鎖2例,室間隔缺損1例。12例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行心內畸形矯治術,術后5~24h出現(xiàn)少尿、血鉀高、低血壓、心率快、全身水腫、容量負荷過重,經積極補充血容量、利尿、維護心功能治療效果不佳后即予腹膜透析。
1.2 透析方法 經常規(guī)消毒,由醫(yī)生在患者左下腹經手術方法置入Tenckhoff腹膜透析管,頭端入盆腔,尾端接三通與腹膜透析液輸入管,排出管連接。采用1.5%不含鉀的小兒透析液,加入慶大霉素4萬u,肝素250u,方法均采用人工間歇性腹透。透析液經液體加溫器加溫至37℃,按10~20ml/kg體重均勻注入腹腔,注入時間30min,保留30min后緩慢放出,引流時間為30min,此為一循環(huán)周期,每間隔2~3h重復1次。待患者腎功能恢復后,根據(jù)尿量情況逐漸延長透析間隔時間,直至患者尿量>2ml/(kg·h),腎功能及電解質正常后停止腹膜透析。
2 結果
本組12例患者中,除1例法樂四聯(lián)癥患者并發(fā)嚴重的低心排出量綜合征,腹膜透析無效,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1例經腹膜透析治療2~5天后,腎功能恢復,充血性心力衰竭癥狀得以糾正,停止腹膜透析。本組11例患者在透析過程中,除1例發(fā)生纖維蛋白阻塞三通管,1例出現(xiàn)腹透液滲漏,1例出現(xiàn)高血糖,余無其它并發(fā)癥發(fā)生,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護理
3.1 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低心排出量綜合征 患者透析期間,我們給予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的心率、心律、血壓、中心靜脈壓、呼吸、體溫、末梢氧飽和度的變化并詳細記錄。多種正性肌力藥物(多巴胺、腎上腺素)及磷酸二酯酶抑制劑(米力農)聯(lián)合應用,減少單劑量藥物應用的副作用,增強心肌收縮力,提高心臟指數(shù)。同時通過輸血漿、白蛋白維持最佳有效循環(huán)血量,提高膠體滲透壓,減少第三間隙水潴留。本組除1例法樂四聯(lián)癥患者并發(fā)嚴重的低心排出量綜合征,腹膜透析無效,最終導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患者腹透2~3天后,隨著水電解質紊亂的糾正,低心排出量癥狀逐漸得到糾正,血壓維持在9~12kPa,心率100~140次/min,各項生命體征平穩(wěn)。
3.2 透析管道的護理 保持透析管引流通暢,防止受壓、牽拉、扭曲、打折,注意有無血塊、纖維蛋白堵塞現(xiàn)象,妥善固定于床旁,防止滑脫。對于躁動、哭鬧等不合作的患兒,我們給予約束四肢,同時遵醫(yī)囑應用鎮(zhèn)靜劑,保持患者安靜,防止發(fā)生管道滑脫。本組1例患者發(fā)生引流不暢,經改變,按摩腹部,擠壓管道,調整管道位置均無效,檢查發(fā)現(xiàn)三通接口有纖維蛋白堆積,更換三通管后引流通暢。本組患者未發(fā)生管道脫出現(xiàn)象。
3.3 透析液及尿液的觀察 我們制定了腹膜透析登記表,詳細記錄每次透析時間、量、濃度,準確記錄每小時及24h透出量及透出液的顏色、性質、透明度等。觀察并記錄每小時及24h尿量、尿色,每天測尿比重4次。密切觀察透析效果,我們要求每24h透析量及尿量達到2~3ml/kg,若透析效果欠佳,可增加透析液中葡萄糖濃度,因葡萄糖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滲透壓,達到利尿消腫的作用。本組2例患者每次透出量為10~20ml,患者容量負荷過重癥狀未改善,1例增加透析液濃度至2.5%,1例增加透析液濃度至3.5%,透析效果滿意。
3.4 防止腹透并發(fā)癥發(fā)生 感染、低蛋白血癥、高血糖、肝腎功能損害是腹膜透析的常見并發(fā)癥。
3.4.1 血生化檢查是觀察病情的重要手段 透析期間,我們每4h做血生化常規(guī)檢查1次,每6h測血糖1次,每日測腎功能1次。初次為無鉀透析液,隨著透析次數(shù)的增加,血液電解質K+、Na+、C1-、Ca2+等濃度會發(fā)生改變,所以要根據(jù)檢查結果及時添加各種成分。本組1例患者透析液濃度達到3.5%,出現(xiàn)高血糖,我們在透析液中加入短效胰島素來控制血糖。
3.4.2 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 腹膜炎是腹膜透析最重要、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尤其是嬰幼兒身體抵抗力低下,腹膜透析時感染更易發(fā)生[2],所以治療時必須嚴格無菌操作,規(guī)范洗手,保持傷口清潔、干燥,腹透管與三通連接處及傷口用無菌巾覆蓋,并每天更換。密切觀察透析管外口皮膚有無紅腫、壓痛,透析液是否混濁,患者有無腹痛、腹脹、發(fā)熱等癥狀,我們每天采集透出液進行常規(guī)檢查。本組1例患者出現(xiàn)腹透液滲漏,經及時報告醫(yī)生進行處理,收緊腹膜開口處的荷包縫線,再無滲漏現(xiàn)象發(fā)生。本組患者無腹膜炎發(fā)生。
3.5 營養(yǎng)支持 嬰幼兒心內直視術后,因手術創(chuàng)傷易致能量消耗增加,加之腹膜透析,透析液中丟失蛋白質約5~15g/d,丟失氨基酸2~4g/d[3],如不及時給予營養(yǎng)支持,患者會發(fā)生低蛋白血癥,降低抗感染能力,影響康復。因此我們每日靜脈補充脂肪乳劑、白蛋白、必需氨基酸、多種維生素、碳水化合物以滿足機體的營養(yǎng)需要?;颊呶改c道功能正常,給予鼻飼嬰幼兒配方奶,鼻飼時間與腹透液注入時間隔開,以免引起患者腹腔壓力增加。
4 小結
通過對12例嬰幼兒心內直視術后腹膜透析的護理,我們體會到在透析過程中,應密切觀察病情,積極糾正低心排出量,保持透析管引流通暢,準確記錄尿量及透析量,防止發(fā)生腹膜透析并發(fā)癥,嚴格無菌操作,預防感染,及時給予營養(yǎng)支持,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有效地給予對癥處理,能使患兒順利渡過危險期,提高手術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周菁.小兒先心病術后腹膜透析的護理體會[J].黑龍江醫(yī)學,2005,29(11):863.
篇7
肺炎是指各種不同病因(細菌、病毒、真菌、支原體)及其他因素(吸入羊水、胎糞、過敏)等引起的一組肺部炎癥,以發(fā)熱、咳嗽、氣促、呼吸困難及肺部啰音為主要癥狀[1],是小兒的常見多發(fā)病,以冬春寒冷季節(jié)多見,由于嬰幼兒呼吸系統(tǒng)的解剖特點,肺炎極易并發(fā)心衰,如不及時救治或護理不當會引發(fā)起死亡,我院兒科于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共治療肺炎合并心力衰竭36例,進行了綜合性護理,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臨床36例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嬰幼兒均為住院患兒,男21例,女15例,年齡3天-3歲,其中新生兒3例,1-6個月12例,7個月-1歲15例、1-3歲6例,單純肺炎合并心衰28例,同時伴中毒性腸麻痹8例,發(fā)熱32例,肺部三凹征11例,腹脹9例,經常規(guī)抗感染、鎮(zhèn)靜、強心、利尿、吸氧等綜合處置全部治愈。
2 護理體會
我們綜合本病的臨床特點,著重對以下方面進行精心護理。
2.1 病情觀察 根據(jù)需要測心率、呼吸、體溫每2-4H一次。高溫時采用物理或藥物降溫。①若出現(xiàn)極度煩躁,面色發(fā)紺,心率突然超過180次/分鐘,呼吸突然加快,超過60次/分鐘,脈搏細數(shù)或出現(xiàn)間歇脈,肝界顯著增大時立即給予心電監(jiān)測及吸氧,根據(jù)缺氧情況,隨時調整氧氣流量,輕度缺氧0.5-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及時報告醫(yī)生,備好強心藥,利尿劑及安定劑,靜點時調慢速度。②若患兒口吐粉紅色泡沫狀痰為肺水腫表現(xiàn),可給患兒吸入經20-30%乙醇濕化的氧氣,乙醇可降低肺泡泡沫表面的張力促使泡沫破裂消散,以改善氣體交換,迅速減輕缺氧癥狀[2]。間歇吸入10-20分鐘/次,間隔15-30分鐘,重復1-2次。③腹脹時可采用順腸形輕輕按摩腹部或用肛管排氣。
2.2 保持呼吸道通暢 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頭偏向一側,以防誤吸,保持合適,給予半臥位或高枕臥位,抬高床頭30°-60°度,以利于呼吸運動和上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3],具體方法:①先用生理鹽水棉簽將干燥的鼻腔分泌物濕化,再用清潔棉簽輕輕卷出。②對于痰多粘稠不易咳出的患兒,應提高室內濕度至60-65%,采用超生霧化吸入(霧化吸入器為德國百瑞公司生產的產品霧溫為37℃)加入5ml生理鹽水,肝素300u/kg,吸入5min,每日2-4次,吸入同時,可五指并攏輕扣后背,由下向上,由外向內,邊拍邊鼓勵患兒咳嗽,以促使肺泡和呼吸道的分泌物借助于重力和震動而易于排出,③必要時吸痰,每次﹤10秒。
2.3 飲食護理 高熱期給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質,忌腥葷、油膩、辛辣之品,鼓勵患兒多飲水或新鮮果汁,如橘子汁,梨汁等,保持呼吸道粘膜濕潤,利于呼吸道粘膜病變的修復,利于痰液排出,恢復期宜配合食養(yǎng)療法,以利恢復,如牛奶、雞蛋、瘦肉、新鮮魚類等。
2.4 一般護理 ①保持病室環(huán)境清潔、舒適、寧靜、空氣新鮮,保持一定溫度20-22℃,相對濕度55-66%。②讓患兒嚴格臥床休息,避免過多治療措施,做好基本護理,各項處置集中進行。③喂水、奶、藥時應緩慢,并抬高患兒頭部,以防嗆咳,引起窒息。④口腔清潔:嬰幼兒喂奶后應飲水,學齡兒要早晚漱口,重癥患兒作口腔護理。⑤恢復期時應注意逐漸恢復活動,保持適當休息,避免過勞。
2.5 靜脈輸液注意事項 嚴格執(zhí)行無菌操作技術,避免發(fā)生輸液反應,準確按醫(yī)囑液體量加藥,盡量減少靜脈輸液量,且輸液速度宜慢,以5ml/kg的速度為宜,或遵醫(yī)囑用輸液泵,臨床中護士可用簡單公式:(公斤體重+1)滴/分,來控制輸液速度。應用強心藥時,隨時監(jiān)測心率及心律,輸液過程尤其注意患兒尿量變化,在患兒能主動進食時,補液最好選用口服補液。對于哭鬧、煩躁不安的患兒,要及時尋找原因并給予鎮(zhèn)靜劑,對癥處置,輸液過程中及時巡視,防止外滲。
2.6 心理護理 1歲以上的患兒能認人,看到醫(yī)護人員后哭鬧,拒絕與護士合作,為了減少患兒的心理負擔:①采用溫暖的粉色工作服使患兒減少畏懼。②患兒靜脈穿刺技術難度較大,選用穿刺技術好的護士操作,盡量減少患兒痛苦,在空間時間,可以多與患兒交流,如講故事、畫畫、唱歌等。③及時了解患兒生活習慣及滿足生理需要,耐心細致護理,使患兒覺得護士有安全感,配合治療,使病情早日痊愈。④與家長進行足夠的溝通,講清病情發(fā)生、發(fā)展、轉歸,取得家長信任,配合治療。
2.7 健康教育 向患兒家長講解疾病的有關知識和護理要點,指導合理喂養(yǎng),加強體格鍛煉,做好健康教育。嬰幼兒時期應注意營養(yǎng),及時增添輔食,培養(yǎng)良好的飲食及衛(wèi)生習慣,多曬太陽,防止佝僂病及營養(yǎng)不良是預防重癥肺炎的關鍵,從小鍛煉身體,室內要開窗通風,經常在戶外睡眠,使機體耐寒及對環(huán)境溫度變化的適應能力增加,定期健康檢查,按時接種,教育患兒咳嗽時用手帕或紙捂嘴,不隨地吐痰,防止病原菌污染空氣傳染他人。
微量肝素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的機理:肝素與抗生素聯(lián)體治療肺炎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微量肝素激活和釋放肺泡壁的脂蛋白酶,使粘稠分泌物水解,肺泡內巨噬細胞增多,吞噬能力加強,有利于改善滲出,緩解喉與支氣管痙攣,降低通氣的阻力,稀釋痰液,改善換氣,促進肺循環(huán),糾正低氧血癥,并能擴張小動脈與小靜脈,降低肺循環(huán)阻力,減輕心臟前、后負荷,糾正心衰。用肝素超聲霧化吸入治療小兒肺炎,其藥物顆??芍边_肺泡,而且肺內吸入肝素后細胞貯存池增大,由細胞內緩慢釋放入血液中,抗疑作用持久,能消除肺部炎癥[4]。
3 結 論
本組36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shù)10±3天,通過實踐證明,經過耐心細致、有效的護理,患兒平均住院天數(shù)明顯縮短。
參考文獻
[1] 徐潤華,徐桂榮.現(xiàn)代兒科護理學(第1版)[M].北京: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3:117.
[2] 崔焱.兒科護理學(第3版)[M].北京: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2005:207- 210.
篇8
關鍵詞:綜合護理;嬰幼兒;秋季腹瀉
【中圖分類號】R2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526(2012)12-0263-01
嬰幼兒秋季腹瀉一般是由輪狀病毒引起的胃腸感染,一般在8月末-11月初之間多發(fā)[1],且在1-5歲以下小兒多見。本病起病急驟,為無誘因的發(fā)熱、嘔吐、腹痛腹瀉,瀉下物有蛋花樣或清稀,腥臭味不明顯,每日排便次數(shù)在3-5次或10多次之間。治療時除了正常應用藥物外,加強護理也是很重要的。市一院對嬰幼兒秋季腹瀉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取得了滿意效果,現(xiàn)將結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1年8月-2011年11月間,在醫(yī)院就診的秋季腹瀉患兒43例,包括男童23例,女童20例,年齡最大的6歲,最小的14個月,平均年齡為3.14±0.3歲;病程最長的7天,最短的0.5天,平均病程為2.3±0.4天;其中11例患兒起病較急,32例起病較緩;有26例體溫升高,最高溫度在39.6℃,最低溫度在37.5℃,平均溫度為38.7±0.2℃;有9例有嘔吐癥狀,有11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并且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腹瀉,腹瀉次數(shù)最多的一天排便13次,最少的一天排便4次,平均為6±1.2次;經實驗室大便常規(guī)檢查,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的糞便中均檢測出輪狀病毒?;颊叻譃閮山M,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體溫、排便次數(shù)以及其它癥狀無明顯區(qū)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綜合護理組:例根據(jù)個人情況和病情采用綜合護理,普通護理組20例采用常規(guī)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癥狀消失的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具體護理方法如下:
常規(guī)護理:維持病室的溫度濕度,并進行常規(guī)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綜合護理:液體支持:為避免患兒脫水,每隔30分鐘觀察一次病情,并和家屬及時溝通,如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對口服和靜脈滴注的液體量、嘔吐物和瀉下物的質、量和次數(shù)進行記錄,計算出入水量是否平衡,并根據(jù)脫水、缺水情況予以補充,嚴防水-電解質紊亂和代謝性酸中毒,觀察皮膚、精神狀況等情況,以免出現(xiàn)低血鉀癥。補水原則是見尿補鉀,滴注速度先快后慢,補充的液體遞質宜先鹽后糖,補充的液體性狀宜先晶體后膠體液[2],滴注時根據(jù)個人體質、病情、年齡等靈活調節(jié),避免糾正過度。進行醫(yī)療護理操作時要注意操作技巧,動作輕柔,語言溫婉,對采血、針刺等操作時要嫻熟,一次到位。
飲食物護理:本次選擇的患兒有2例母乳與輔食結合,6例為奶粉與輔食結合,其他為進行普食的幼兒,飲食原則是堅持原來的喂養(yǎng)方式,但飲食應遵循清淡、易消化的原則、少食多餐的規(guī)律,不能攝入含糖較高飲食,不喝牛奶等引起脹氣食物,不吃生冷、油膩、未嚴格清洗和消毒的食物,不給胃腸道等消化系統(tǒng)造成負擔,以免加重病情??蛇m當補充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在體內發(fā)生的反應可以保護胃腸部位被病菌破壞的黏膜或潰瘍面[3],使體內的鈉-氯運轉正常,糖酶的功能恢復,調整葡萄糖的吸收,胃腸水-電解質的正常。
消毒護理:因為發(fā)生秋季腹瀉的患兒是被輪狀病毒等感染所致,所以消滅傳染源后要切斷傳播途徑也是極其重要的,是避免復發(fā)感染加重病情引發(fā)變癥的關鍵。切斷傳播途徑的重要步驟是做好消毒處理,包括病室消毒,物品消毒,醫(yī)護人員及家屬患兒的手部皮膚消毒。病室消毒除了每天的通風外,還應該趁患兒及其他人員不在時,做15-30分鐘的紫外線燈照射,用新潔爾滅稀釋液噴灑地面;物品消毒包括用品和餐具類,床單、衣物被嘔吐物或排泄物污染后應及時更換,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床頭、門把、桌面、玩具等其它物品每天應用流動的水和消毒液清洗消毒兩次,奶瓶、水杯等餐具每餐后清洗并用100℃沸水煮20-30分鐘[4];人員的消毒是指醫(yī)護人員堅持為每例患兒處理和操作一次后,用六步洗手法嚴格洗手后再進行下一例患兒的操作,家屬和患兒在飯前便后洗手,在外出或進行其它活動后堅持洗手洗臉,每天用消毒液消毒兩次。
健康教育:注意安撫家屬和患兒的情緒,耐心細致的講解操作的必要性,病情的發(fā)展等,要主動與患兒培養(yǎng)感情,使患兒產生依賴和信任,自覺配合。指導家屬進行揉腹等按摩手法,配合治療。
1.3 觀察要點:觀察癥狀消失的時間,平均住院時間,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
1.4 統(tǒng)計學方法:將結果輸入SPSS14.0,當p
2 結果
將兩組患者的癥狀消失的時間(天),平均住院時間(天),患者和家屬的滿意度進行對比,具體見表1:
表1
p
3 討論
綜合護理是一種高質量的護理方式,從整體出發(fā),針對病情做出相應的護理計劃,在嬰幼兒秋季腹瀉時,運用此方式進行輔助治療,可以明顯縮短治療時間,減輕患者和家屬的痛苦,比普通護理更符合人性化理念,在臨床治療中應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陳均鳳.嬰幼兒秋季腹瀉的護理[J].家庭護士,2008,6(9):2411
[2] 楊春香,易利純,楊娟,等.綜合護理干預治療嬰幼兒秋季腹瀉的護理觀察[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8):59-60
篇9
【關鍵詞】保留灌腸 嬰幼兒腹瀉 ;護理
中國分類號:R28 文獻標識號: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0)10-125-02
嬰幼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常導致患兒體重不增、體質下降、繼發(fā)其他疾病,治療措施主要是補液、口服收斂藥物、抗感染等。由于小兒在患病期間不愿進食進水,口服難以達到治療效果,家長也因為喂不進藥而苦腦。為此我科自2009年10月開始采用思密達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嬰幼兒腹瀉,取得了滿意的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治療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齡2月~3歲,平均年齡1.6歲。對照組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齡2月~3.6歲,平均年齡1.5歲,兩組患兒為2009年10月至2010年04月在我科住院的腹瀉患兒,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程度無顯著差異。兩組患兒均符合腹瀉診斷標準[1].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即予補液、口服思密達、抗感染等綜合治療。治療組給予補液、抗感染、思密達保留灌腸等綜合治療。我們進一步規(guī)范了嬰兒藥物灌腸的操作流程:評估嬰兒體重、飲食、排便、家長理解及合作態(tài)度等情況,用20ml注射器抽吸20ml生理鹽水注入小藥杯中,放入思密達(1歲內每天應用思密達1袋結合體重適當加減;1歲以上每天應用思密達2袋結合體重適當加減),攪拌均勻,加熱至38~40℃,用20ml注射器抽吸后接一次性嬰兒用肛管,用石蠟油肛管,排盡肛管內氣體,操作者左手食指、拇指暴露嬰兒,右手持肛管輕輕插入直腸10至20厘米,左手固定肛管,右手緩慢推注藥液后,注入3~5ml空氣以利于藥液完全到達腸腔,反折肛管輕輕拔除,用手捏住患兒兩臀部10分鐘以上,協(xié)助夾緊,取臀部略高位10分鐘。一天兩次,三天為一療程。
1.2.2 療效評定標準:觀察臨床腹瀉的次數(shù)、性狀及治療天數(shù)。顯效:72小時內患兒大便性狀及次數(shù)恢復正常,全身癥狀消失。有效:72小時內患兒大便性狀及次數(shù)明顯好轉,全身癥狀改善。無效:72小時內患兒大便性狀、次數(shù)及全身癥狀無好轉甚至惡化。顯效加有效為總有效。
1.2.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計數(shù)資料的x2檢驗。
2 結果
兩組患兒療效比較(見表一)。
3 討論
嬰幼兒腹瀉的主要病理表現(xiàn)為腸道黏膜受病毒、細菌入侵而發(fā)生炎性改變,引起雙糖酶活性降低所致水滲透性腹瀉。病毒及細菌等感染,食具消毒不嚴,食物不衛(wèi)生等均可導致腹瀉病的發(fā)生。如果治療不當,易造成病程遷延,使病情加重。思密達主要成分是雙八面體蒙脫石,具有層狀結構和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細菌,以及產生的毒素,氣體等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對消化道黏膜還具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的作用[2].灌腸后能均勻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與粘液蛋白結合,防止病原體侵入黏膜和減少毒素對腸道刺激,幫助受損上皮細胞迅速恢復,并可提高腸細胞吸收功能減少分泌,使腹瀉得到控制。歷來嬰幼兒喂藥困難,大部分家長因喂不進藥而苦腦,有的甚至拒絕使用。因此,我們采用保留灌腸法,解決了小兒用藥依從性差的問題,保證了用藥的連續(xù)性。表1顯示,通過對90例腹瀉患兒的分組對照,治療組保留灌腸效果明顯,家長易于接受。本研究表明對不能口服的患兒給予保留灌腸治療同樣能取得較好的療效,使腹瀉量及病程明顯縮短,保留灌腸是治療的嬰幼兒腹瀉的良好方法。
4 護理措施
4.1 嚴格執(zhí)行消毒隔離制度,防止繼發(fā)感染及交叉感染,護理人員護理患兒前后要及時洗手,接觸患兒的奶具、食具、毛巾等要及時消毒,指導哺乳婦女的內衣要及時清洗。
4.2 指導攝入足夠的營養(yǎng)及水分,應少量多次喂口服補鹽液,避免進食粗、硬、辣等刺激性食物,食物應清淡易消化。
4.3 保持病房空氣清新,定期開窗通風。
4.4 灌腸時動作應輕柔,保留20分鐘以上,灌腸最好在大便后進行。注意事項:插入灌腸管時,注意觀察嬰兒表情,如嬰兒表情痛苦、屏氣,應暫停插管;切記推藥過速,整個插管、推藥過程務必強調一個“慢”字;同時插管要達規(guī)定深度,否則易刺激嬰兒排便,導致藥液迅速溢出;根據(jù)室溫,注意保暖;注意灌腸液溫度,要用水溫計測試,以免燙傷;為女嬰灌腸時要避免誤入陰道;天冷時一次性管變硬,可用溫水燙軟涂石蠟油冷卻后插入以增加患兒舒適度。灌腸后讓患兒保持原位或平臥、側臥、抱側位,誘導患兒轉移注意力,以免灌腸液過早排出,盡量使灌腸液保留30min以上。
4.5 做好家屬健康教育工作,平時注意食品清潔及營養(yǎng)均衡,增強機體抵抗力。
參考文獻
篇10
【關鍵詞】嬰幼兒;皰疹性口炎;口腔護理;療效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11文章編號:1004-7484(2013)-09-5117-01
皰疹性口炎(herpetic stomatitis)是一種由的單純皰疹病毒Ⅰ型(HSV-1)所致的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1],多見于六個月至兩歲的嬰幼兒,發(fā)病時主要表現(xiàn)為口腔黏膜紅腫起皰,皰很快破潰形成皮膚粘膜潰瘍,潰瘍可融合成大片,伴有劇烈的疼痛,容易引起患兒的躁動不安,嚴重時,病毒可沿感覺神經上行以至大腦組織,引起腦炎和腦膜炎[2]。多數(shù)病人有自限性,但本病易復發(fā)。目前對于皰疹性口炎尚無特效的藥物,臨床上主要是對癥治療以減輕患兒的癥狀和痛苦,縮短病程。本研究通過對比觀察單純的抗病毒治療和在抗病毒治療基礎上加用口腔護理對皰疹性口炎治療的療效,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本院診治的252例皰疹性口炎患兒為研究對象,其中男112例,女140例,年齡為6個月-19個月,平均年齡為115±27月。隨機將患兒分成A、B兩組。A組患兒有138例,其中男62例,女76例,年齡為6個月-18個月,平均年齡為113±26月;B組患兒有114例,其中男50例,女64例,年齡為6個月-19個月,平均年齡為117±28月。兩組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比較,差異無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12方法A組患兒給予板蘭根沖劑口服,并給予口腔護理。口腔護理的方法是:護理人員洗凈雙手,對患兒溫柔親切引逗,以獲得患兒的認可和配合,家屬側抱患兒于懷中,頸下系防水圍兜。用棉球蘸取生理鹽水擦洗口腔黏膜,并輕輕拭去潰瘍面的偽膜和食物殘渣,避免損傷潰瘍周邊黏膜。操作過程中,一定要夾緊棉球,以防棉球脫落至口腔咽部,堵住咽喉,造成患兒窒息。棉球不宜過濕,以免引起患兒嗆咳??谇蛔o理每日早晚各一次。并給患兒患處噴涂適量的口腔炎噴霧劑,一日三次;指導患兒家長給患兒溫熱流質飲食,飯后漱口?;純旱氖尘咭欢ㄒ獙S?,每日進行煮沸消毒。B組患兒只給予板蘭根沖劑口服,不給予口腔護理。兩組患兒均于用藥后第3天、第6天進行門診復診,記錄檢查結果。對發(fā)熱和因疼痛進食困難的患兒給予對癥治療。
13療效評價標準顯效:口腔皰疹和潰瘍完全消失,體溫正常。有效:口腔皰疹和潰瘍明顯減輕,體溫正常。無效:口腔皰疹和潰瘍未見減輕,甚至出現(xiàn)面積的增大或個數(shù)的增多,仍有發(fā)熱??傆行?[(顯效+有效)/病人總數(shù)]×100%。
14統(tǒng)計學方法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70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結果
用藥第3天時,經口腔護理和板藍根口服治療的A組病人總有效率(782%)明顯高于只給予板藍根口服治療B組病人(579%),兩組間的差異有顯著性,P
3討論
皰疹性口炎由單純皰疹病毒1型引起,發(fā)病前驅期,患兒可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熱,頭痛咽痛,啼哭拒食等多種癥狀,嬰幼兒的發(fā)病率大約為113%,以每年的秋、冬季較為多見,多呈急性發(fā)作,發(fā)病時患兒的全身反應較重[4]。有少數(shù)病情較重的患兒,可以出現(xiàn)原發(fā)感染在體內廣泛播散的情況,并發(fā)腦炎、腦膜炎等并發(fā)癥,重者甚至危及患兒的生命安全[3],皰疹性口炎的患兒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熱,一般于發(fā)熱2-3日后,口腔內唇、頰、舌、牙齦等多處可見數(shù)個至數(shù)十個芝麻粒大小的白色皰疹,部分皰疹破潰后會形成小的潰瘍,潰瘍相互融合可以形成較大的潰瘍,潰瘍的表面覆有黃白色的偽膜,偽膜周圍的黏膜充血發(fā)紅,牙齦充血、腫脹,有的患兒在口唇周圍可見大面積的糜爛成簇的或散在分布的皰疹,疼痛較為劇烈[5]。病程通常可長達2-3周,不僅會影響患兒進食、說話等,還給患兒帶來生活上的痛苦。本病具有自限性,輕癥患兒可自愈,重癥患兒可并發(fā)腦炎等嚴重并發(fā)癥[6]。雖有一些局部和全身藥物對皰疹性口炎有一定的治療作用,目前尚無特效藥物,主要是對癥支持治療以減輕患兒痛苦,防治并發(fā)癥,縮短病程[4]。
由于無特效抗病毒藥物,目前臨床上常用板蘭根沖劑、雙黃連、蒲公英、金銀花等清熱解毒類中藥制劑進行治療,多年以來的經驗證明[7],祖國醫(yī)學中的清熱解毒類中藥對本病有著明顯的療效。本項研究結果表明,用藥第3天和第6天,經口腔護理和板藍根口服治療的A組病人總有效率均明顯高只給予板藍根口服治療的B組,兩組間的差異有顯著性,P
本研究中采用生理鹽水涂擦口腔,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潔口腔,減少感染的作用。配合噴涂口腔炎噴霧劑,能夠明顯縮短病程??谇谎讎婌F劑由蒲公英、忍冬藤、皂角刺等中藥經提取制成,有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促進皮膚粘膜愈合的作用[9]。本組患兒未發(fā)生任何不良反應及嚴重并發(fā)癥。本研究中,在對A組患兒進行口腔護理的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患兒家長進行口腔護理知識的指導,教給其護理患兒的正確方法,進行正確飲食營養(yǎng)方面的指導,指導其培養(yǎng)患兒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等。
綜上所述,本項研究結果表明藥物治療配合口腔護理治療嬰幼兒皰疹性口炎,可以減輕患兒痛苦,縮短病程,安全有效,操作方便,值得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杜艷敏皰疹性口炎的臨床診治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08(4):152-153
[2]張朝暉,張志芩小兒皰疹性口炎286例臨床護理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08(13):99-99,102
[3]葉森娣,舒香云,葉靜梅,等輸液式口腔沖洗法在皰疹性口炎患兒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08(10):104-105
[4]鐘瑾,董金濤,李建文,等綜合療法治療小兒皰疹性口炎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2,19(22):78-79
[5]錢麗娟,周金芳,嚴潤玉,等賽金化毒散口腔護理治療皰疹性口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1,13(29):287
[6]吳洪云,許建章,戴朝暉,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皰疹性口炎[J]中國實用鄉(xiāng)村醫(yī)生雜志,2004,11(8):37-37
[7]劉運軍痰熱清治療小兒皰疹性口炎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2,(24):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