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現(xiàn)狀范文
時間:2024-02-21 17:46: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現(xiàn)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G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22-0243-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158
3-6歲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期。幼兒園語言教學對于幼兒的語言發(fā)展及身心健康成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在幼兒園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學前期正是特殊的“游戲期”,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無疑是符合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學方式,同時更是一種尊重兒童的教學理念。語言本身所先天具備的游戲性特征也使游戲在語言教學中占據(jù)不可或缺的地位。鑒于游戲對于幼兒語言教學的重要性,筆者對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進行了一些調查和思考。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游戲運用的現(xiàn)狀分析
通過對于幼兒園語言教學中游戲運用的現(xiàn)狀進行調查,并進行問題分析與探究,得出結論如下:語言活動的主要形式是以故事、看圖講述、兒歌為主,以游戲形式組織開展的語言活動較少;語言教學中的游戲資源主要來自書籍和網絡;教師擔任游戲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評價者角色;幼兒較為被動地接受并參與游戲。
二、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中游戲運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游戲觀念的局限性
通過對教師的調查,發(fā)現(xiàn)可以了解到教師在觀念上都很重視游戲,但在實際的語言教學中,教師往往并不把游戲置于必需的位置,常常是可有可無。教師對教學中的游戲的認識,大部分還停留在“游戲可以為教學增加趣味”的認知水平。因此游戲在教師眼中就并不是語言教學所必需的,只是作為需要時的“調味品”。游戲對于幼兒獨一無二的價值以及對于改造語言教學的重大意義便淹沒在教師局限的游戲觀念中。
(二)語言教學中游戲的程式化傾向
語言教學中游戲的程式化傾向主要表現(xiàn)在對活動教案的“按部就班”。教師在活動以前對各個步驟的安排幾乎是事無巨細。如何提問,預期幼兒怎么回答,該如何銜接下一環(huán)節(jié),整個活動過程的分分秒秒都在設定與計劃中。雖然這樣的“課前準備”有利于教師更好地掌控課堂,讓課堂能夠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地開展,但同時,這樣缺乏“自由”與“意外”的教案也給課堂帶來潛在的“危險”。某種程度上說,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天衣無縫”的教案,才使得教師因為嚴格“履行”計劃而忽視了實際教學的“不可控性”和“非預設性”,甚至會導致諸如“教師暗示幼兒說出正確答案”、壓抑或回避幼兒的“非計劃”中的問題。在日常語言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因擔心難以掌控游戲中的“不確定因素”會造成教學目標的偏離或給課堂秩序帶來混亂而對游戲采取慎用態(tài)度。但同時,教師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如果過分拘泥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一切按照教學計劃“按部就班”,也必然會離“游戲”越來越遠。
(三)游戲中過多強調秩序與紀律
我聽了很多語言活動,發(fā)現(xiàn)在一堂20~30分鐘的活動里教師平均要進行5~8次的紀律維持,尤其是當活動課的內容不能強烈吸引幼兒的時候,幼兒的“違紀”次數(shù)會更多。經驗豐富的教師傾向于進行更多的紀律維持,“請大家看某某小朋友坐得多神氣”“我不會對你笑,因為你沒有坐好”“老師看誰表現(xiàn)得乖就先去玩游戲(或去吃飯等)”,而且幼兒自身也已習慣做出教師期望的行為以獲得教師的表揚。法國幼兒教育家凱果瑪曾說:“如果要我在紀律與沒有秩序和喧鬧之間做出選擇的話,我寧愿選擇沒有秩序和喧鬧,因為喧鬧和沒有秩序至少表明:兒童是真正地活著!”然而,在“秩序”與“紀律”主導的活動課上,幼兒實際是根本無法“活動”起來。
三、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的優(yōu)化對策
針對幼兒園語言教學活動游戲化上述存在的問題,可以采取以下優(yōu)化策略。
(一)更新游戲觀念,恰當實施游戲
為還原游戲的本來面目,教師要給語言教學中的游戲更多的自由。給游戲更多的自由意味著教師要把游戲主人、主體地位歸還給幼兒,讓幼兒自己盡情地投入游戲、享受游戲,在游戲中愉悅自我,發(fā)展自我。游戲開始后,教師不要過多地干預游戲,無需過分關注游戲中的對與錯,或是游戲是否朝預期的方向發(fā)展。
彭海蕾認為:“幼兒園游戲教學實質是培養(yǎng)幼兒的游戲性品質。”我對此是持贊同態(tài)度的。在成人專制與權威成長下的兒童要么會變成一味順從的“奴隸”,要么會走向暴戾叛逆的另一個極端。而在富于民主平等的游戲精神環(huán)境中成長的兒童,也必定能成為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諧發(fā)展者。
(二)尊重幼兒,合理指導游戲
教師不論是設計游戲還是指導游戲,都要注意給幼兒預留適度的發(fā)揮空間。教師不能把游戲過程等同于“腳本”,要求幼兒按照腳本來“演”。腳本式的游戲只會讓幼兒感到拘束與緊張,生怕出錯受到教師的批評。一旦幼兒在游戲中無法體會到愉快與自由,幼兒也就無法真正在游戲中進行主動探索與內化,游戲也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與意義。語言教學游戲兼具“教學性”與“游戲性”,因此語言教學游戲時要求教師既要“介入”,又能“退出”。美國教育家斯米蘭斯基曾提出:“游戲輔導可以提高兒童的認知能力。”同樣,舍法提亞也認為:“成人參與游戲可以提高想象游戲的數(shù)量,促進兒童的認知、語言和社會性發(fā)展?!钡枰⒁獾氖?,教師介入游戲也要把握好“度”,不能對游戲進行過多的預設與安排,不隨意代替幼兒決定或裁決對錯。
(三)善于觀察思考,多渠道開發(fā)語言教學游戲資源
教師不能被網絡或書籍等有限的游戲資源所限制,要將語言教學中的游戲來源放大到無限的生活中,讓生活成為語言課程內容的不竭之源。生活的豐富多彩也賦予了語言課程內容生動性、真實性,幼兒因為熟悉而能更好地接受。幼兒教師要做善于觀察生活、開發(fā)課程的開拓者,而不是只知照搬“現(xiàn)成”的復述者。因此,教師不必拘泥于教材或教案,要善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發(fā)現(xiàn)語言教學的素材。
總之,當語言教學活動以游戲的形式進行時,兒童往往能更快更好地接受。教師應該讓幼兒在自己有興趣,能主動、能勝任的狀態(tài)下,多聽、多看、多做、多想,充分積累語言經驗,使我們設計和組織的語言教學活動真正成為能促進幼兒積極運用語言能力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活動。
參考文獻:
[1] 賈慧慧.幼兒園小班集體教學活動中教學游戲的現(xiàn)狀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
篇2
【關鍵詞】職業(yè)內涵;專業(yè)知識;藝術手段;一日生活皆教育
一日生活是教育幼兒的重要途徑, 同時也是教育幼兒的重要內容。對于年齡小的幼兒來說,坐在教室里的集體教育是行不通的,而生活化和游戲化的教育活動就是一日生活本身。所以,作為幼兒老師,要使幼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具有教育價值,從幼兒的實際發(fā)展出發(fā),使一日生活教育的作用最大化。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健康教育開展的需求
《綱要》中指出: “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huán)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fā)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fā)展的經驗。” 幼兒的成長是不可逆的,幼兒只有一個童年,教育對于幼兒的成長具有不可估量的深遠影響。無論是生理還是心理發(fā)展,均有其自身的內在規(guī)律。教育應尊重幼兒的自然發(fā)展,適應受教育者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將幼兒園的教學滲透在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可以促使教學有效性的發(fā)揮,同時也尊重了幼兒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更是我們教育的意義與價值體現(xiàn)。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健康教育實施現(xiàn)狀
(一)日常健康行為教育存在不合理方面
1.目標意識淡薄,活動過程缺乏對目標的真正重視活動目標是整個教育活動的中心,是教學設計的歸宿,整個的教育活動都是要圍繞著活動目標進行的。 然而,在健康教育中,老師們通常只把精力放在活動的設計上,很多時候活動目標只是一個擺設,很難發(fā)揮他的導向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技能和知識方面的目標受到很大的重視,而諸如主動、樂觀、合作等情感方面的目標都是被忽略的,活動中很少會有與之對應的內容,就顯得目標可有可無,造成目標的流失。
2.教師對健康概念的認識不全面現(xiàn)在有很多的老師對健康的概念理解的很狹隘,常常把健康教育等同于衛(wèi)生保健和體育鍛煉,教師們的這種認識就常常會出現(xiàn)很多的問題:教師們只是在保健和體育活動中關注幼兒,這就使得老師們只向幼兒教授衛(wèi)生和體育方面的知識,幼兒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教育是被忽略的; 教師會把健康教育等同于衛(wèi)生保健和體育鍛煉,所以保健醫(yī)生和體育老師對幼兒就會有更多的教育,其他老師的教育機會就會縮少很多,因此,教師對健康概念理解的不完善對幼兒實施健康教育是極為不利的。
(二)飲食營養(yǎng)教育不健全,缺少常規(guī)指導幼兒身體健康是幼兒園教育的首要任務,幼兒的身體健康需要均衡的膳食營養(yǎng)作保障,但是當前幼兒園普遍忽視飲食營養(yǎng)工作。 在健康領域中,涉及到飲食營養(yǎng)的教育是很少的,而且老師也只是在課堂上說教,讓幼兒了解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和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卻忽視了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 這就使得幼兒在進餐的過程中,依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挑食行為,使得老師的教育沒有什么意義。
(三)幼兒身體生長教育方面存在局限內容選擇與組織重視身體結構輕功能。老師在組織實施生長教育活動時, 老師可能會利用一些道具更直觀生動的展現(xiàn)在幼兒面前,但是僅僅只是停留在認識各部位的器官,而對于各個器官所具有的作用缺少相應的解釋,使得幼兒只之其一不知其二。
三、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健康教育實施建議和策略
(一)幼兒日常健康行為教育方面的建議
1.制定合理的活動目標,發(fā)揮活動目標的實際作用制定的活動目標要從幼兒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涉及到幼兒的方方面面,全面培養(yǎng)幼兒。 在課堂上,活動的進行要嚴格按照目標去執(zhí)行,避免讓目標成為擺設。尤其是在進行健康教育的時候,目標要切實可行,注重培養(yǎng)幼兒積極向上得到情緒,讓幼兒充滿正能量。
2.提高幼兒教師對健康本質的理解 促進和提高幼兒的健康水平老師們不能只關注幼兒的身體健康, 還要關注幼兒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在以后的教育中,要把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置于同等的位置,從而才能使幼兒健康成長。 同時,幼兒健康教育的工作是我們每個老師的工作,不僅僅是保健老師的工作,只有所有老師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才能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二)幼兒飲食營養(yǎng)方面的建議健全飲食營養(yǎng)教育內容,加強老師的指導。 課堂中要多對幼兒進行飲食營養(yǎng)的教育,課堂上讓幼兒知道各種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在進餐的時候適時的指導幼兒,遇到挑食的幼兒,主動向幼兒講解食物的好處,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促進幼兒身體健康成長。
(三)幼兒身體生長教育方面的建議教學內容要全面,不能只重視身體結構忽視功能。 幼兒正處于身體生長的階段, 課堂上對幼兒講解各個器官的作用是很有必要的,幼兒可以更全面的認識自己。
(四)幼兒安全生活教育策略
保護和教育并重。 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每一個步驟都滲透著安全的教育,不能一味地保護幼兒,可以讓幼兒自己在活動中增強保護自己的能力。實踐比理論更重要。 對幼兒的安全教育不能只停留在課堂上,讓幼兒自己去實踐意義更好。 平時可以進行一些演習,增強幼兒的逃生技能。 這比空洞的講課有很大價值。
(五)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建議
加強幼兒心理素質教育,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根據(jù)幼兒時期孩子的特點,制定和選擇適合他們的方法和技巧,用最直觀最生動的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情緒、性格和心理素質。
四、結語
孩子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學校、社會環(huán)境等各個方面的聯(lián)系。而作為教師,尤其是幼兒教師,是孩子健康成長道路上的第一個引路人,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礎所在,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 在生活、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要學會調節(jié)心理壓力,完善自我。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帶著明媚的心情,樂觀的態(tài)度,與孩子一起成長。
參考文獻:
[1]顧榮;學前兒童衛(wèi)生健康教育[J].蘇州教出版社;2013.
篇3
關鍵詞:滲透性語言教育;創(chuàng)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12-0322-01
幼兒園語言教育不僅需要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也要重視滲透的語言教育活動,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可以為幼兒提供較為正式的語言學習和使用環(huán)境,是幼兒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語言。而滲透的語言教育則是充分利用幼兒生活和學習經驗,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為幼兒提供廣泛、多樣的語言學習機會,通過運用語言獲得新的生活經驗。
費厄斯坦的中介理論從社會構建理論出發(fā),強調教師與兒童之間的相互作用,重視兒童主體地位,尊重兒童的個人需要,關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兒童的支持等主要的核心原則,符合我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原則,與我國幼兒園語言教育領域所倡導的三大教育觀念:完整語言教育觀、整合教育觀和活動教育觀的基本內涵一致,可以給幼兒園語言教育領域提供行之有效的教育思路。
中介理論認為,為了給學習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學習經驗,中介者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進行"中介"。教師的中介作用是通過使用"工具",幫助學生找到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和達到目標。工具有很多種,而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語言。在幼兒園語言教育過程中,語言既是目標,同時又是達到目標的手段。在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語言、實物、圖片等創(chuàng)設語言使用情景,促使兒童的語言學習。而在滲透的語言教育活動中,不論是其他領域的活動,還是幼兒的自由游戲,都是幼兒語言學習的鮮活"工具"?!毒V要》明確指出"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幼兒在其他領域活動中印證語言經驗,能產生由衷的快樂,提高對語言的興趣"。在音樂活動中,幼兒跟著歌曲的旋律自由創(chuàng)編歌詞,體驗語言與音樂結合的樂趣;在美術活動中,幼兒用語言描述自己的繪畫作品,培養(yǎng)幼兒理解、感受和體驗美的能力。多領域的滲透性學習能使幼兒在活生生的情景中對語言產生興趣,形成良性循環(huán),促使幼兒學會使用語言。教師除了在其他領域活動中滲透語言教育外,還可以利用自由游戲、日常生活等一日生活環(huán)節(jié)隨機進行語言教育。例如可以根據(jù)小班幼兒的需要設置一個"說話角",在這一區(qū)域擺放舒服的小桌子、小椅子,方便幼兒邊玩邊說;還可以指導幼兒自己制作一些手工,做好后互相介紹自己的作品。
滲透的語言教育活動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促進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幼兒之間的有效交流,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而這也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彌補專門的語言教育活動中師幼及幼幼之間語言互動不足的缺憾。
《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語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思維、社會參與水平、交流技能、知識經驗等方面的發(fā)展是不可分割的聯(lián)系在一起的,語言教育應當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
我國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專家論述了兒童學習語言的三大特性:易行性、積累性和滲透性(趙寄石等,1993),其中滲透性是指語言學習是隨時隨地進行的,兒童不必為學習語言而付出額外的智力負擔,在不知不覺中會獲得大量的詞匯和理解表達的經驗,語言學習滲透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在兒童所獲得的各類知識中。
1.幼兒期就開始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
幼兒自身是具潛在創(chuàng)造力的,三至六歲的幼兒精神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往往不受習慣的約束,能根據(jù)問題的要求使用一種新的、非同尋常的方法去尋求答案。另外,據(jù)心理學研究測試,四至四歲半是發(fā)散能力的一個飛躍變化時期,這個時期對發(fā)展幼兒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們要抓緊對幼兒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不要讓他們錯過了這個重要時期。
2.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關系,同為智力與創(chuàng)造力的重要因素
人們?yōu)槭裁茨芡ㄟ^交談、通信等語言活動來交流思想呢?就是語言和思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語言活動離不開思維,語言不是空洞的聲音或字形集合,而是有確定意義的心理現(xiàn)象。語言的意義不是別的,正是思維的內容或結果,思維的水平,往往影響著語言的水平。語言又是思維的工具,思維之所以是對客觀事物的間接的概念存在于詞當中,抽象邏輯思維的進行或最后的結果都必須以詞作為它的工具、它的承擔者。所以有人把語言稱為思維的最合適的"物質外殼"。幼兒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和語言能力的發(fā)展是同時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fā)展的過程,思維的發(fā)展,能促進語言構思能力、邏輯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fā)展,而教師在向幼兒進行語言教學時,指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描述事物,鼓勵他們去構想不同的答案,語言內容也就新穎、奇特、表達生動,促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呈現(xiàn)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提高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正如葉圣陶所說:"語言是思維的定型,思維是語言的基礎"。由此可見,發(fā)展語言能力就是發(fā)展思維能力,而發(fā)展思維能力正是發(fā)展智力的核心。
3.幼兒語言教育現(xiàn)狀與培養(yǎng)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關系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傳統(tǒng)教學中,有不少好的經驗,其中也不乏創(chuàng)造性教育,但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實際上注入式多,定向思維多。在故事教學中,常見的是教師講,幼兒聽,然后提幾個問題,在老師指點的范圍內學習詞句、記憶情節(jié)。在詩歌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是機械地讓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讀,直到能背誦為止。有些本來是屬于創(chuàng)造性講述范疇的課型,如續(xù)編故事、生活經驗講述等,也被束縛在教師所規(guī)定的范圍里,因而限制了幼兒的思維。產生這些現(xiàn)象,往往是由于教師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幼兒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的特點。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幼兒思維活動的定向性,轉變?yōu)槎嘞蛐?、變通性,為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
總之,幼兒教師應該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和《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遵照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把滲透性語言教育體現(xiàn)在幼兒園教育的各個方面,貫穿于幼兒日常生活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解放和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篇4
一、直觀演示法
教師演示實物或教具,把數(shù)或形等知識以直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我在教學10以內的雙數(shù)、單數(shù)時,讓幼兒數(shù)出準備好的實物:豆子、扣子,先數(shù)出2個,用數(shù)字卡片“2”標在下面,然后再數(shù)出1、3、5、7、9個實物,從而認識單數(shù)和雙數(shù)。
二、實物操作法
教師供給幼兒足夠的實物材料,創(chuàng)設一定的環(huán)境,通過自身的實踐進行學習。教數(shù)的組成與分解,我讓幼兒通過小木棒、小紐扣、雪花片插塑等的分與合,配以相應的數(shù)字卡,幼兒不僅掌握了10以內數(shù)的組成與分解規(guī)律,還體驗了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三、生活體驗法
在幼兒的一日世界里,到處充滿數(shù)學。早上8點半之前上幼兒園(時間);每天要玩什么樣的玩具(顏色、形狀);排隊(序列)等??梢詥栍變航虒W樓從樓下到拐彎處有多少臺階,幼兒會運用加法算出總數(shù);接著再問從二樓到拐彎處是幾層臺階,到樓下還剩幾層臺階,幼兒又可運用減法得出結果。
四、游戲興趣法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痹诒容^數(shù)的多少時,我運用了音樂游戲《搶凳子》進行教學。音樂開始,6位幼兒圍著5條凳子走,音樂停止時,有一位幼兒未坐到凳子,然后讓幼兒動腦筋想為什么,從而比較5比6少1,6比5多1。正如皮亞杰曾經指出:所有智力的工作都依賴于興趣,興趣對幼兒智力具有促進作用。
五、引導發(fā)現(xiàn)法
教師提出問題,讓幼兒思考,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答案,自主發(fā)現(xiàn)和探索數(shù)學初步知識。如大班幼兒學習減法時,幼兒通過觀察、操作后,知道原有一個物體去掉這個物體,一個也沒有了或者說等于零,就用1-1=0來表示。用同樣方法,可以知道2-2=0,3-3=0等。在此基礎上,引導幼兒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凡是兩個相同的數(shù)相減都等于零。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數(shù)學家皮亞杰說過:作為教師,既然我們教兒童,那我們就要了解兒童怎樣思維,兒童怎樣學習……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只有堅持多種方式方法的靈活運用,才能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幼兒計算教學符合新《綱要》中的:“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河南省林州市第二實驗幼兒園)
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李莉
摘要:目前,我國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這極大地影響到了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效果,同時也給幼兒以后的學習發(fā)展帶來了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解決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已經成為教育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在對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改善我國幼兒園語言教學的對策,以期為促進我國幼兒園語言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出探索。
關鍵詞:幼兒園;語言教學;問題;對策
幼兒園時期的兒童正處于一個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這一階段的有效的語言學習將會為其以后的學習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囿于各種主客觀條件,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現(xiàn)狀仍有許多不完善之處,隨著理論層面對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不斷深入以及實踐的不斷探索,幼兒園語言教學的改革正在不斷深入。
一、幼兒園語言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亟待解決:
1 語言教學缺乏情境
語言來自于生活,脫離生活的語言將喪失其生命的活力。目前幼兒園語言教學就是在課堂上教小朋友朗讀、背誦以及簡單的書寫。這種脫離了生活環(huán)境的教學方法效果欠佳,一味的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帶來的僅僅是僵化的知識掌握,而不是在生活中的靈活運用,無法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到的知識只能會隨著時間而遺忘。
2,語言教學目標模糊
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指明了方向,沒有正確教學目標的指引,教學活動很容易陷入迷途。目前幼兒園教學就存在類似問題,很多語言教學老師對于本課程教學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在我國應試教育體制的桎梏下,很多語言教學老師將應試教學過早的延伸到了幼兒園這一領域。不管是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還是在教學評價模式的采取上都是應試教育目標的折射。這種教學目標不明確乃至不正確的結果就是導致幼兒語言教學效果的大打折扣。
3 教學輔助手段運用不足
目前我國很多幼兒園的教學輔助設備嚴重不足,很多幼兒園僅僅在教學條件方面極度匱乏。一個教室僅僅有黑板一張,教師授課基本上依靠手書,教學手段的欠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學效果的不佳。幼兒的心理特點決定了在教學過程中應綜合運用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才能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以及在一個較長的時間內保持其注意力,沒有教學輔助設備如多媒體的運用,很難實現(xiàn)上述目的。
二、完善幼兒園語言教學策略
針對上述幼兒元語言教學中存在的種種問題,本文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解決:
1 創(chuàng)設利于語言教學的情境
良好的情境氛圍對于幼兒語言教學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幼兒園語言教學過程中應樹立良好的氛圍來鼓勵幼兒敢說、多說,從而有效地將書本上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到生活中,這樣才能學以致用,提升幼兒語言教學效果。傳統(tǒng)的一言堂教學模式將學生與老師的位置進行了嚴格界定,學生不但沒有機會進行語言練習,同時由于對老師有一種畏懼心理,即使有機會也不敢進行多說,這種情況亟待改變。教學情境氛圍的營造不僅僅是停留在物質環(huán)境層面以及形式層面,更應該注重心理層面氛圍的營造。
2 明確教學目標
相關教育部門應盡快出臺幼兒園語言教學的目標,防止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可能出現(xiàn)的錯誤傾向,尤其是要對于應試主義的教學目標加以批判,必經應試教育體制本身就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果再將這種教育目標強加到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兒身上很容易起到巨大負面作用,其結果不僅僅是幼兒園語言教學效果的不佳,更嚴重的情況是對幼兒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诖擞變簣@語言教學目標的制定至關重要,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規(guī)范的幼兒園語言教學目標,從而給幼兒園語言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一個可供遵循的標準,而各個學校也應結合自身的情況靈活制訂教學目標,給幼兒語言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依據(jù)。
3 加大對教學輔助手段的投入
目前我國幼兒園教學條件的惡劣與國家的投入不足有關,也與幼兒園辦學者的認識有關。我國幼兒園建設方面國家的投入一直不足,一方面由于我國接近一半的幼兒都是在民辦幼兒園上學,而相比公辦幼兒園來說民辦幼兒園的辦學條件更為惡劣,這就導致教學設備投入方面嚴重不足;另一方面也與幼兒園語言教學老師的認識有關。例如很多老師認為利用多媒體上課很容易引起幼兒的分心,同時也沒有合適的教學內容適宜進行多媒體的播放,導致有效地設備沒有得到有效地利用。鑒于此,一方面是加大對幼兒園教學設備的投入,另一方面就是轉變幼兒園語言老師對教學設備的認識。
篇5
關鍵詞:幼兒園;滲透;語言教育
近年來,關于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改革的研究有不少突破性的進展,如應彩云老師的情景閱讀就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感受。但在現(xiàn)實中,語言教育的不足現(xiàn)象還是比較普遍,尤其是大班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如何才能改變現(xiàn)狀,讓幼兒充分受益于語言活動,這是擺在每位幼兒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滲透式語言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凡事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大班幼兒升學也不例外。就語言學習來說,主要有前閱讀準備、前書寫準備、聽說準備以及習慣準備幾個方面。多數(shù)幼兒園都很重視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隨著小學新課程的全面實施,語文學習的要求和任務都有了新的變化,如一年級的識字、聽說、時間、方法習慣等要求提高了,那么,對幼小語言學習銜接的要求也不可避免地要有所改變。但目前幼兒園滲透式語言教育有以下幾點問題:
問題一:高壓、高控制。
如果一節(jié)30分鐘的語言活動一半甚至大半都是教師在講話,這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語言活動;如果幼兒都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自主性無法體現(xiàn),也不是一節(jié)成功的語言活動。生態(tài)化的語言活動不需要教師的滿堂灌、教師的全程語言參與,而是需要銘記。
問題二:低效、低關注。
一節(jié)語言活動最基本的是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在教師與幼兒的拋接球過程中,一些所謂的問題或是不習慣舉手的幼兒會受到忽視,因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提問方式要面向全體、照顧個體。雖然幼兒的內心發(fā)展是有變化的,對故事是有感觸的,但沒有機會在集體面前表述,他們的心靈就得不到肯定的滋養(yǎng),難以盛開語言的花朵。
二、對策與建議
(1)創(chuàng)設氛圍,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①平等的課堂氛圍?!熬V要”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fā)展起來的,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币虼?,教師要創(chuàng)設平等、自由的語言學習氣氛。平等課堂氛圍還在于良好的師幼互動。如上海名師蔣靜老師在“吃掉黑暗的怪獸”這個活動中,就設計了六種不同目的的問題來完成與幼兒的互動。一是引發(fā)孩子興趣的問題,如白天和晚上有什么不一樣?二是引發(fā)孩子思考的問題,如你覺得是白天好還是黑夜好?三是引發(fā)幼兒理解的問題,如還有哪里有黑暗?讓孩子理解黑暗的含義。四是引發(fā)幼兒質疑的問題,如不要黑暗好不好?五是鼓勵性的問題,如敢不敢一個人睡?六是引發(fā)幼兒經驗提升的問題,如還有誰需要黑夜?以上這些有價值的提問激發(fā)和挑戰(zhàn)了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激起了幼兒新舊經驗之間的沖突,從而在活動中產生了精彩紛呈的師幼互動。②活動延伸?;顒友由熳鳛橐粋€容易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如果重視,可以發(fā)揮它特有的作用。如早期閱讀《國王生病了》,在活動的最后,幼兒對“從這個故事中明白了什么?”暢所欲言,很多幼兒都意識到了運動的重要性,雖然臨近喝牛奶環(huán)節(jié),但幼兒情緒很高漲,我就讓他們再填寫運動計劃表,和同伴說說自己的計劃。
(2)給予鼓勵,讓幼兒樂讀、悅聽、樂意學?!熬V要”在語言領域中明確指出:“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養(yǎng)成幼兒注意傾聽的習慣,發(fā)展語言理解能力。”我們要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關注個別差異,而不是遇到孩子不專心傾聽或插嘴時,總是不予理睬或大聲批評。進了小學后,傾聽能力變得尤為重要,因此培養(yǎng)大班幼兒傾聽能力不容忽視。如故事《重要電話》,因為內容較多,教師采用分段講述的方式,當講到一半時,故意停了下來,讓幼兒猜測自己一個人在家會怎么辦?幼兒自由表述,接著教師拋出問題:“讓我們來聽聽看,故事中的莎莎是怎么做的,她的做法和我們班的誰最像呢?”這樣,幼兒都會豎起小耳朵仔細傾聽故事了。再如每周一的晨談活動,要求幼兒周末注意聽“新聞”,把聽到的“新聞”以“新聞聯(lián)播”的形式說給大家聽,并進行評價。
(3)把握關聯(lián),讓數(shù)學、科學、藝術來參與。滲透式課程需要各學科之間有機結合、相互融合,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如藝術與語言的融合,我們要鼓勵大班幼兒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藝術作品的感受,用優(yōu)美流暢的語言對作品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如在欣賞《金蛇狂舞》時,我們先讓幼兒暢所欲言:你覺得這首曲子是怎樣的?它使你想起了什么?你覺得什么時候聽這首曲子比較好,為什么?最后,我們引導幼兒進行小結,推動幼兒對《金蛇狂舞》作“綜合的評價”。
(4)家園合作,讓家長、教師、幼兒來分享?!熬V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兒教師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碑斍暗纳鐣男问较?,不少家長對幼兒教育知識了解甚少或錯誤地認為幼兒階段就應該以學量文化知識為主,對于語言教育更是一味追求幼兒識字的數(shù)量,以孩子認字的多少來評價幼兒園的好壞,還會炫耀自己的孩子會背多少唐詩識多少字。為此,我們應該立足農村實際,從宣傳入手,從小事做起,隨時、隨地、隨機滲透幼兒教育的理念。如可以利用村委會等地的宣傳欄展示幼兒的作品,讓幼兒平時和小伙伴們一起玩時當小小宣傳員,唱歌、跳舞、畫畫等,再現(xiàn)幼兒園的生活,展示自己的成長,引發(fā)家長主動與教師密切合作,達到家園教育形成合力。
參考文獻:
[1]周兢.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設計與組織[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
社,1996.
[2]陳幸軍.幼兒教育學(第二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姚群利.幼兒園與小學語言學習的脫節(jié)問題和對策[J].早期教育,
篇6
2. XX地區(qū)優(yōu)質幼兒園入園孩子家庭背景調查與思考
3. 高入園率背后的思考以XX地區(qū)為例
4. XX地區(qū)幼兒教育資源配置公平性調研
5. XX地區(qū)推進幼兒教育均衡化調研
6. XX地區(qū)各社會階層的幼兒教育機會差距分析和對策建議
7. XX地區(qū)城鄉(xiāng)幼兒教育差距分析和對策建議
8.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專業(yè)意向調研以浙江師范大學為例
9. 幼師生教育實習與幼兒園教師的職后成長研究
10. 就職最初三年與幼兒園教師的生涯發(fā)展
11. 藝術素養(yǎng)在幼兒園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的地位
12. 幼兒園教師職業(yè)形象調查與分析
13. 幼教職業(yè)的德性價值研究
14. 幼兒教育中的小學化傾向與幼兒園教師的素質
15. 幼兒園男教師的角色定位研究
16. 學前教育專業(yè)本科生與??粕诰吐毘跗诘谋憩F(xiàn)比較研究
17. 職業(yè)態(tài)度與職業(yè)能力在幼兒教育中的影響比較研究
18.兒童參與理念對學前教育改革的啟示
19.從繪本到活動------有意義教育活動設計策略
20.有效教學原理與學前教學活動的設計
21.學前兒童對繪畫作品評價傾向性研究
22.ARCS模型對幼兒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啟示
23.美國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4.英國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5.加拿大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6.澳大利亞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7.新西蘭學前特殊教育政策與實踐研究
28.幼兒園特殊教育個案研究(觀察與實踐)
29.當代中國學前教育理論的進展概念、功能、兒童觀、教育觀等選擇一個研究
30.幼兒園蒙氏教育生態(tài)的個案研究
31.災難事件后兒童心理的調試和康復
32.幼兒行為問題與父母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
33.受忽視幼兒的成因及教育
34、兒童作家之利弊
35、幼兒教師的三重身份家長、老師、朋友
36、幼兒圖畫書研究
37、幼兒語言教育的演進
38、語言學視野中的語言教學活動
39、閱讀研究與早期閱讀
40、圖畫書在學前教育中的功能、應用及發(fā)展前景(幼兒圖畫書教學實踐研究)
41、民間童話研究(建議結合文學、人類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重視角)
42、幼兒童話作家論
43、語言修辭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運用
44、幼兒園經典誦讀教育的探索與研究
45、幼兒文學作品教學研究
46、幼兒早期閱讀教育研究
47、幼兒園文化研究
48、學前兒童英語教學研究
49、學前兒童英語教師培訓研究
50、幼兒英語故事教學
51、文化教育與幼兒英語教學的結合
52、杭州市幼兒園英語教學調查
53、關于幼兒第二語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研究
54、兒童英語游戲教學法
55、英語特長帶班教師進行幼兒園日常教學之模式及策略個案研究
56、幼兒園網頁制作
57、幼師生人文素養(yǎng)調查
58、幼兒美育目標與途徑
59、幼兒園信息技術教育的現(xiàn)狀、發(fā)展前景及對策研究
60、信息技術與幼兒園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
61、幼兒教師信息素養(yǎng)與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研究
62、幼兒文學(中某體裁)研究的互文性視角
63、幼兒散文的符號轉換功能研究
64、技術發(fā)展對幼兒戲劇/影視劇發(fā)展的影響(各項技術,如工業(yè)技術)
65、幼兒體質與健康研究
66、健康教育中的幼兒體育活動研究
67、主題活動背景下的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現(xiàn)狀調查
68、幼兒園數(shù)學教育幼小銜接現(xiàn)狀調查
69、幼兒數(shù)概念的認知發(fā)展研究
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部分選題相關文章:
1.學前教育專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2.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選題
3.本科學前教育專業(yè)畢業(yè)論文寫作題目參考
4.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致謝詞
5.學前教育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篇7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 早期閱讀 文獻研究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將早期閱讀納入幼兒園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最新頒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也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豐富、適宜的低幼讀物,經常和幼兒一起看圖書、講故事,豐富其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研究的主要內容
早期閱讀:也稱前閱讀?!督逃筠o典》對“早期閱讀”的定義是“兒童一歲半以后即開始的閱讀。主要由成人將兒童讀物中的內容讀給兒童聽,兒童識字后進入自己閱讀?!敝芫ふJ為“早期閱讀是兒童接觸書面語言的形式和運用的機會,是兒童發(fā)展語言和元語言的能力的機會,是兒童掌握詞匯構和文字表征的機會,同時也是兒童發(fā)展學習讀寫的傾向態(tài)度的機會”。美國國家研究院早期閱讀委員會在《預防閱讀困難――早期閱讀教育策略》一報告中指出,適當?shù)脑缙陂喿x包括“通過閱讀從印刷品中獲得意義,有足夠頻繁且深入的閱讀機會,定期、經常面對拼寫――語音關系,了解字母書寫機制的本質以及理解口語單詞的結構”等。
由此可以看出,早期閱讀注重對幼兒自主閱讀核心能力的培養(yǎng),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圖書閱讀、認識文字,它具有更深刻的內涵和更廣泛的意義。
我國學者在研究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研究的內容和方式可以總結為:創(chuàng)設閱讀環(huán)境、提高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有效激發(fā)幼兒閱讀興趣、開展多種形式的早期閱讀活動,提高農村幼兒的閱讀能力及探索出培養(yǎng)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方法、形式和途徑、選擇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適合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材料等問題。
二、研究現(xiàn)狀的歸納與啟示
(一)對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研究的理性審視
國務院總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边@是繼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倡導全民閱讀”后,第二次將全民閱讀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書香社會”。
盡管農村教育作為一個社會問題引起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但農村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尚未得到足夠的關注,就農村幼兒早期閱讀教育而言,教育主管部門應該規(guī)范對農村幼兒園的教學、教材、經費的管理。比如在經費管理上,應該做到??顚S?,用于改造閱讀環(huán)境和購買早期閱讀所需的教材和教具等。
當前大量指向早期閱讀教育的研究對象為城市幼兒,對農村幼兒的早期閱讀研究甚少,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因此,農村幼兒的早期閱讀教育問題應引起研究者的高度重視。研究內容可以涉及農村幼兒早期閱讀的家庭準備狀況、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的實施狀況、預防農村兒童讀寫困難及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方面、影響農村幼兒早期閱讀發(fā)展的因素以及有效的干預措施等方面。
(二)做好傳統(tǒng)幼兒園早期閱讀教育
在進行早期閱讀研究時,很多城市幼兒園的經驗值得借鑒到農村幼兒園研究中。比如:首先,幼兒園可設立專門的兒童閱覽室,每個班級開辟“快樂閱讀區(qū)”,教師也應積極創(chuàng)設一個寬松、愉悅的心理環(huán)境。其次,在開展常規(guī)閱讀的基礎上結合“世界讀書日”等主題活動,形成全園閱讀和幼兒樂于閱讀的氛圍。鼓勵孩子續(xù)編、仿編故事,制作故事小畫冊與朋友分享。第三,明確基本的閱讀要求和規(guī)則,如:看書、取放書、借還書、對破損圖書的修補,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后,鼓勵家長樹立正確的讀書觀,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和地點和幼兒共同閱讀。
陳雅典在此基礎上還提出了融合全方位教育資源,建構幼兒園、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整體閱讀體系。充分發(fā)揮家長的主動性,開展“邀請家長進園實踐、教師走進家庭指導、幼兒閱讀活動進社區(qū)”等交互式實踐活動。還可以借助幼兒園網絡平臺,評選“書香家庭”“優(yōu)秀家長”等,以此提高家長參與的積極性。
當然對于農村幼兒園來講,我們需要創(chuàng)設適合農村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有利環(huán)境,選擇適合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的內容,收集日常生活中具有本土化的早期閱讀材料,探索農村幼兒進行早期閱讀的有效策略。
(三)利用現(xiàn)代媒介技術,建構多維整合的早期閱讀教育
隨著新科技革命的發(fā)展,現(xiàn)代媒介技術在兒童早期閱讀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將現(xiàn)代媒介技術引進早期閱讀教育有其巨大的優(yōu)勢,比如動畫沖擊效果、集圖片、音樂、視頻于一體的多感官體驗、永久性的循環(huán)利用等等。兒童早期的閱讀教育不僅僅只是單純的語言教育,而是應該集語言、認知、社會等領域發(fā)展于一體的多維、全面的教育。早期閱活動與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和發(fā)揮圖畫書在各學科教育中的價值,在美國的幼兒教育實踐中是非常普遍的,也是值得我們借鑒。
(四)建立家園一體化,推進親子閱讀的深入研究
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幼兒園的教育所長,增進幼兒園和家庭的合作,建立“家園一體化”的兒童早期閱讀促進機制,引導和幫助家長為兒童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早期閱讀環(huán)境和氛圍。一方面,幼兒園要定期為家長推介一些適合兒童閱讀的圖書資源,引導家長選擇適宜的圖畫書。
另一方面,幼兒園也可以充分利用園內已有的圖書或是集合兒童家庭中的閱讀資源,由教師進行分類和篩選,通過開設班級圖書屋、圖書漂流站等方式讓兒童定期借閱,鼓勵家長在家庭中建立固定的親子共讀常規(guī),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為兒童朗讀故事,與兒童共同看書。
篇8
摘 要:在渭南地區(qū)選取10所幼兒園作為研究對象,從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程的現(xiàn)狀、師資隊伍、英語課程實施情況、教學效果、家長的配合情況等得出結論:在各種現(xiàn)實問題面前,目前在渭南地區(qū)幼兒園中實施浸入式英語教學是不可行的。
關鍵詞:浸入式 幼兒園 英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8(c)-0101-02
1 浸入式英語教學
浸入式(Immersion)是指用第二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學模式,即兒童在校(園)的全部或一半時間內,被“浸泡”在第二語言環(huán)境中,教師只用第二語言面對學生,不但用第二語言教授第二語言,而且用第二語言講授部分學科課程。也就是說,第二語言不僅是學習的內容,而且是學習的工具。[1]
該文的“浸入式英語教學”這一術語來源于“浸入式外語教學”,它是一個年齡在50歲左右,比較年輕、新穎、受歡迎的教學模式,這一模式開始于加拿大的法語浸入式教學,隨后被借鑒到其他外語教學中,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是外語教學的一次革命,它的成功使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有了一個新的方向。于是在我國高校先后出現(xiàn)了所謂的雙語教學、浸入式教學等。隨著全球化的發(fā)展,“英語熱”這股浪潮在國內已經四處蔓延,無所不在,這股浪潮似乎已經涉足幼兒園這一領地,英語教育的低齡化問題已經擺在面前,然而如何實施卻是個問題。伴隨著浸入式外語教學在美國、新加坡、荷蘭等國的成功經驗,我國的幼兒園英語教學也開始借鑒這一模式,然而這一英語教學模式在幼兒園的英語教學中是否可行,尤其在像渭南這樣的二線城市的幼兒園英語教學中?
2 渭南地區(qū)幼兒園英語教學現(xiàn)狀
2.1 僅30%的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程
筆者走訪了10所幼兒園,其中5所幼兒園為渭南市下設縣級幼兒園:澄城縣縣幼兒園、大荔縣實驗幼兒園、合陽縣縣幼兒園、蒲城縣縣幼兒園和華陰縣實驗幼兒園。4所為渭南市重點幼兒園,其中以哈佛幼兒園為主要研究對象,1所為渭南市郊區(qū)幼兒園。在所研究的10所幼兒園中,其中5所縣級幼兒園以及市郊區(qū)幼兒園均未開設英語課程,在4所市級幼兒園中,僅僅3所幼兒園開設此課程,所占比例為30%。
2.2 幼兒園英語教師現(xiàn)狀
在開設英語課程的3所市級幼兒園中,其中2所幼兒園有自己的固定英語教師,一名是剛剛畢業(yè)的英語專業(yè)的大專畢業(yè)生,另一名是其他專業(yè)畢業(yè),但熱愛英語,故在承擔幼兒的保育工作的同時兼職英語課程。另外一所開設英語課程的幼兒園沒有自己的全職英語教師,但開設了英語課程。采用了臨時聘請渭南師范學院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授課。
2.3 幼兒園英語教材選取
被調查開設英語課程的3所幼兒園,幼兒所使用教材為《劍橋幼兒英語》、《洪恩幼兒英語》還有被譽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科研重點課題《“時代佳英”幼兒英語教育研究》等。這些教材均以彩繪本為主,圖文并茂,生動形象,內容均比較貼近幼兒日常實際生活,應用性較強。比如:自我介紹、打掃教室衛(wèi)生、當秋天、玩滑梯、玩蹺蹺板、數(shù)數(shù)等。這樣的教材使知識點的遷移性較強,便于幼兒應用和記憶。
2.4 幼兒園英語課程實施狀況
關于幼兒英語課程的實施情況可以從課前教師備課、課堂教學手段、課后家庭溫習以及英語學習環(huán)境四點入手。
備課是教師課前對教學的準備,教師做到胸有成竹才能上好課。幼兒園英語課程內容非常簡單,但是如何讓幼兒消化這些內容卻很難。由于教師教齡短,沒有教學經驗,且缺乏相關專業(yè)知識。在所調查的幼兒園中,英語教師均不備課。認為教材太“簡單”而沒有必要備課。
由于沒有備課,缺乏思考,課堂上就采用了老師讀,幼兒反復跟讀,老師讀一遍,幼兒讀三遍這種機械的模式。再有,由于幼兒年齡較小,課堂秩序難以維持,整個英語課堂上,大部分幼兒在跟讀,個別幼兒到處亂跑,壓根不知道這是在上課。環(huán)境吵鬧,部分跟讀的幼兒甚至聽不清老師的發(fā)音,只是機械地大聲“朗讀”。例如:drink,drink,drink,drink water.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課后,幼兒均有配套練習。一周兩次英語課,課后有英語作業(yè),幼兒的英語作業(yè)都是聽力,根據(jù)聽到內容來判斷命題是否正確。正確的圈笑笑臉,錯誤的圈哭哭臉。出現(xiàn)的問題是,其一,家長知識層次跟不上,父母忙于上班,爺爺奶奶不懂英語。不能保證幫助幼兒完成家庭作業(yè);其二,部分由父母接送的孩子,談及英語課后作業(yè),均認為英語就是玩,不用完成作業(yè);其三,部分家長認為,課本配套的磁帶需要磁帶播放機,家里根本沒有這機子,還有部分家長嘲笑幼兒園購買的教材可笑,用他們的原話說就是“都啥年代了,還用磁帶,太落伍了,還是大城市好”。
課程的開設和實施離不開環(huán)境,環(huán)境包括有機體以外的影響人的發(fā)展或受人的發(fā)展影響的任何事件或條件。環(huán)境主要有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心理環(huán)境。該文從物質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兩方面展開調查。物質環(huán)境是看得見的環(huán)境。在幼兒園里,物質環(huán)境又分為室外環(huán)境和室內環(huán)境兩種。在所調查的幼兒園中,無論從室內還是室外,均未看到有任何英語標識。經了解得知,資金不到位是一個問題,但更重要的問題是園方、教師對英語環(huán)境不夠重視,認為沒有必要,忽視了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語言教育作用。語言學習的另一種方式是在語言交際中獲得。但在所調查的幼兒園中,根本不存在人際語言環(huán)境。師師之間,師生之間,幼兒之間達不到用英語來交流的程度。只是在偶爾的課堂中會存在師生之間的交流。
2.5 幼兒園英語教學評價體系
幼兒構成了幼兒園英語教學的主體,而幼兒園的英語教學不同于中小學的基礎英語教學,不用過度關注英語語法以及書寫能力的培養(yǎng)。幼兒園英語教學的重點是培養(yǎng)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以及聽說能力。所以,幼兒及其家長的喜好成為評價幼兒園英語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指標。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75%的家長對實施浸入式英語教學這一想法非常滿意,但對實施效果持懷疑態(tài)度。90%的幼兒對浸入式英語課非常喜歡,但問及所學內容,卻一概不知。從幼兒的知識反饋以及家長的態(tài)度可以看出,對于如何盡可能地提高浸入式英語教學的效果迫在眉睫。
3 渭南地區(qū)幼兒園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根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渭南地區(qū)幼兒園英語教學存在以下幾個問題:其一,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程的大環(huán)境還不成熟,僅個別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程,而從開設的效果來看,只是做做樣子,爭取生源;其二,師資力量匱乏,教師隊伍年輕化,無任何教學經驗及相關專業(yè)知識;其三,像渭南這樣二線城市幼兒的家長素質跟不上教學的要求。僅個別家長會督促幼兒完成課后作業(yè)。
4 結語
根據(jù)渭南地區(qū)目前幼兒園開設英語課程的現(xiàn)狀以及所存在的問題得出:在目前的大環(huán)境下,在渭南地區(qū)幼兒園中實施浸入式英語教學是不可行的,家長們切不可盲目聽信幼兒園所鼓吹的完全浸入式英語教學,忽悠了自己,從而也忽悠了孩子,給孩子的后期英語學習帶來障礙。
參考文獻
[1] Robert Kenh Jonhson,Merall Swain.Immersion Education: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M].Tronto: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篇9
在培訓里,陳小樹老師從不同方面闡述了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的 分析與指導。第一,語言教育的涵義。語言教育是聽、說、讀、寫、 觀察、表演、思維、想象、操作等行為的整和。第二,幼兒園語言教 育的目的、特點和規(guī)律。我們要了解語言教育的目的和幼兒各個年齡 階段的特點,根據(jù)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三個規(guī)律聽說—讀寫,接受—表 達,聽讀—說寫,來進行語言活動的設計。第三,幼兒如何學習語 言。根據(jù)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三個規(guī)律,幼兒在五個方面中學習語言 1、在 模仿中學習。
2、需在交流和運用中發(fā)展起來;3、需要相應的社會經驗支持; 4、需要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在教師指導下學習;5、在游戲中實踐。除了 孩子自己的發(fā)展,我們教師也要為孩子創(chuàng)設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讓幼兒 在模仿,發(fā)音、用詞和掌握語法規(guī)則等方面學習語言,幼兒園也要幫助 幼兒成為積極的語言運用者,在交往中逐漸學習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 圖傾向,教師需要特別注意保護運用語言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 還應努力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增長幼兒的知識,開闊幼兒的視野, 加深幼兒對周圍事物的認知和理解,促進幼兒的思維發(fā)展,使幼兒的 有事想說,有思想感情表達。任何一種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良好的語 言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有助于語言的習得與提問,幼兒語言是在運用的過 第1頁 程中成長起來的,而幼兒語言的運用又是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實現(xiàn) 的,在幼兒園里,教師為幼兒提供真實而豐富的語言情境,給幼兒創(chuàng) 設可以幫助他們操作運用多種語言交流行為的交往情境。在幼兒閱讀 習慣的養(yǎng)成中,家長也要充當重要的角色,堅持每天睡前為孩子讀一 個故事,這樣可以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字的興趣,幼兒喜歡模仿成人的活 動,如果家長有一定的閱讀習慣,便會潛移默化影響孩子。會起到事 半功倍的作用,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第四,語言活 動組織常見誤區(qū)。
1、重教輕學,我說你聽。
2、缺乏有效反饋。
2、片面追求形式變化; 3、說教成分多,忽視文學美; 4、對本班幼兒語言發(fā)展水平把握不到位。
總之,要想設計好幼兒的語言教育活動,我們老師要把握每個幼 兒的實際,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有計劃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 境,那樣我們的活動才能順利的進行! 第2頁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心得體會_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活動設計與組織心得體會幼兒園集體教學的活動設計與組織 培訓心得體會野蘆溝學校 王永琴 9 月 23 日全縣的幾百幼兒教師響應上級領導的指示,聽取了教 授講的《幼兒園集體教育教學活動和設計與組織》,讓我們這些一線 教師在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上得到的學習和提升,告訴我們如 何去設計集體教育活動。
幼兒園教學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由教師向幼兒施加影響的動。
指在生活活動、游戲活動、勞動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引導幼兒習從而實現(xiàn)某種 目的的活動。還特別是在如何設計集體教學活動一一給我們做了詳細 的講解,讓我們知道怎樣去選擇內容、分析教材和孩子、制定合適的 教學目標、分析并確定重難點、做好充分活動準備、合理設計活動過 程。然后通過活動講解讓我們去思考問題,從中讓我知道了自己教學 中的不足及努力的方向。
“幼兒園教學”教學的組織形式主要的就是集體教學活動。而幼 兒園集體教學活動的特點含有群體性和集中性。如何讓幼兒園集體教 學活動能發(fā)揮最大的作用呢?首先我們必須在教材的內容上好好挑 選,還要認真分析選材的內容,并分析了解自己的學生現(xiàn)狀和各方面 的能力,設計好合適的集體教學活動方案。
我們該如何選擇合適的教材內容呢?在選材時我們就必須考慮 選材的科學性、對于孩子們起到的教育性、更要適合孩子們的年齡特 征、引起孩子們學習的濃厚興趣。
選好材料內容后,我們當教師的還要通讀教材,整合內容,正確 地把握好教材的思想內容;把握好教材的重點和難點。要做到這些, 我們當教師的必須對教材內容多讀多思,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 自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正確把握好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更好地掌1 握好教材的思想內容,選取最合適教學方法,完成好教學活動,達到 教學目的??傊犃私淌诘闹v座后,使我受益匪淺,豁然開朗。她的教學 理念,教學的語言,教學的方法都是我值得學習的。所以,在今后的 工作中,我們必須努力學習,給自己充電,提高自己的業(yè)務水平。2015.9.242
幼兒園主題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的心得體會_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組織指導學習心得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暉幼兒園 2014 年第二學期教師學習 心得體會《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活動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與組織指導》學會心得 執(zhí)筆:李詩為豐富幼兒園區(qū)角活動,促進區(qū)角活動的創(chuàng)設和指導,真正發(fā)揮 區(qū)角活動的時效性,本學期幼兒園組織了各年級的級組長到上海去學習,在級組長學習完后,回來給我們分享了此專題, 我說說我的學習心得。幼兒園區(qū)域游戲活動——是教師根據(jù)幼兒興趣和發(fā)展的需要, 設 置一定的教育環(huán)境和活動類型,引導幼兒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通過與材 料、環(huán)境、同伴、教師充分互動獲得經驗與發(fā)展的活動。區(qū)域游戲活 動的特點:自主性、開放性、探究性、娛樂性、娛樂性,從以上幾點 使我知道了開展好區(qū)域活動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要從多方面去考 慮,把各方面的文化運用到區(qū)域中,“滋潤”著每一個孩子,只有把 區(qū)域活動開展好了,才能滿足孩子各方面發(fā)展的需要,有益于幼兒的 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為幼兒 的探索活動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 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 發(fā)表不同意見, 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
支持和引發(fā)幼兒的操作擺弄、探究、實驗、制作等活動,引導他們通 過自己的發(fā)現(xiàn)主動建構有關的知識經驗。而區(qū)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jù) 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fā)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創(chuàng)設活動環(huán)境,投放活動材 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進行個別 化的自主學習的活動. 正好驗證了這一理念的科學合理性。
準備環(huán)節(jié)是第一環(huán)節(jié),其中包括區(qū)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以及區(qū)域材 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暉幼兒園 2014 年第二學期教師學習 心得體會料的準備和投放。在區(qū)域活動中,活動環(huán)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 組成部分, 只有在與環(huán)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 識。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區(qū)域環(huán)境 新《綱要》中指出: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 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fā)展。區(qū)域活動的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要根據(jù)教育 目標、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來做整體的安排,應 一切從幼兒的水平和發(fā)展需求出發(fā),要讓幼兒做主,讓幼兒成為區(qū)域 的主人, 由幼兒決定怎樣布置是否會直接影響他們自由交談展開的程 度。
在區(qū)域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 共同合作, 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充滿 自信地探索問題。
活動區(qū)設置是要善于利用班級環(huán)境的地理因素, 通過師生 共同商量,采用固定和靈活設置相結合,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多功能的 具有選擇自由的區(qū)角,讓每個幼兒有機會自由選擇,用自己的方式進 行學習。盡可能 地使活動動靜分區(qū):一般將較為安靜的區(qū)域安排在 室內:如語言區(qū)、計算區(qū);相對會發(fā)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 口:如表演區(qū)、體育區(qū)、科學區(qū)、動手區(qū)等.并根據(jù)游戲情況靈活調 整.另外,要讓環(huán)境說話,讓幼兒與環(huán)境互動起來。應該充分利用特 定的空四周墻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制 作作品??傊诨顒邮依?,所有可以利用起來的空間都用上了。根 據(jù)季節(jié)的變化、主題活動的變化等,孩子們會主動地配合教師布置周 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暉幼兒園 2014 年第二學期教師學習 心得體會圍的環(huán)境。
孩子按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自由選擇表現(xiàn)的形式, 共同裝扮活動區(qū)。
二、活動區(qū)材料充分的準備及合理投放,促進幼兒主動參與 區(qū)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 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 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huán)境中主動觀察,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 題。因此在準備、選擇、提供操作材料時,我們根據(jù)幼兒興趣和發(fā)展 水平進行投放。
1、 家園配合準備區(qū)域材料。
皮亞杰提出:“兒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區(qū)域活動的教育功能 主要通過材料來表現(xiàn)。區(qū)域活動材料越豐富,形式更多樣,幼兒在操 作過程中就會變得更聰明、自信、大膽。而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就 成了很好的豐富區(qū)域材料的形式,在材料收集中就需要老師、家長和 幼兒共同配合。一是充分利用自然物,在自然區(qū)域里,有著取之不盡, 用之不竭的天然游戲材料。如小樹葉粘貼成小動物、葉子拓印、制成 “書簽”;撿來小石頭、小樹枝當成計算材料;小石頭染色,當成飛 行棋子;葉子當成小傘、做成扇子、帽子 、、、、、、孩子們在隨 心所欲的玩樂中得到了自由的體驗和創(chuàng)造的樂趣, 也增加了想象力和 合作能力。二是巧用廢舊物品,如老師或幼兒帶來家中的洗發(fā)水瓶、 化妝瓶子投放到“理發(fā)店”;方便面碗種上蔥、蒜;小朋友把以前穿 過的小衣服帶來,變成了“娃娃的盛裝”;瓶蓋做成串鈴等等,幼兒 參與制作,動手能力進步了,創(chuàng)新意識增加了,環(huán)保意識提高了,也 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暉幼兒園 2014 年第二學期教師學習 心得體會更喜歡玩區(qū)域活動了。
2、根據(jù)幼兒興趣投放材料。
教師投放材料豐富程度可直接關系到幼兒活動質量, 能使幼 兒盡興盡情地“研究”他們的世界?;顒訁^(qū)材料投放應該是豐富多彩 的,然而,豐富的材料并不等于越多越好,多則濫,濫則泛。幼兒注 意力具有不穩(wěn)定性, 過多過雜的材料投放, 盡管能吸引幼兒投放活動, 但也易造成幼兒玩得分心,玩得眼花,一會兒拿這個玩玩,一會兒拿 那個玩玩,只學會了拿起一物——擺放片刻——丟棄——另換一物, 顯然這與我們投放材料的初衷是相悖的。因此,在投放材料時,應考 慮材料與活動目標的關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強材料投放的針對性、 目的性和科學性,并依據(jù)對幼兒活動的觀察,進行定期更換與補充。
我們通常在開展某一區(qū)域游戲前,先與幼兒共同探討,再根據(jù)幼兒的 認識特點、興趣及教育目標,共同制定區(qū)域游戲的規(guī)則。
3、提供層次性與多樣性的活動材料,滿足不同幼兒發(fā)展需要。
一 方面,材料的投放要根據(jù)班級幼兒不同的需要、能力,盡可能多地提供有較強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的材料吸引幼兒的主動探 索。眾所周知的“水桶”理論告訴我們,每個幼兒的發(fā)展水平不可能 是整齊劃一的。不同的幼兒,有著不同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甚至同 一年齡的幼兒,他們之間也存在著能力上的差異,而且發(fā)展速度也不 一樣。所以我們在提供材料時,千萬不能“一刀切”,既要考慮“吃 不了”的幼兒,還要兼顧到“吃不飽”的幼兒,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 適宜的環(huán)境中獲得發(fā)展。
這樣可以讓每個幼兒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材 廣州市天河區(qū)天暉幼兒園 2014 年第二學期教師學習 心得體會料,給他們提供不同的操作機會。在活動中,允許操作能力強,完成 較快的幼兒在完成本次活動后選擇第二區(qū)角內容, 這樣既讓操作慢的 幼兒有足夠的操作時間,也讓操作快的幼兒減少消極等待現(xiàn)象,使每 位孩子都獲得成功感另一方面,圍繞教育目標,提供多樣性的材料。
4、要選擇在活動時間內易觀察到變化的材料(科學區(qū)里應特別注 意)。
5、注意收集材料的安全衛(wèi)生。
篇10
【關鍵詞】部分國家與地區(qū);學前雙語教育;經驗;問題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7)03-0006-05
國外一般使用“bilingual education”來指稱學校中使用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教學媒介教授數(shù)學、科學等學科課程的教育。我國學者稱之為“雙語教育”?!?〕雙語教育與第二語言教育和外語教育的顯著區(qū)別在于,雙語教育旨在通過全部或部分運用第二語言或外語進行學科教學,既讓學生掌握學科內容,又提高學生第二語言或外語的運用能力。第二語言教育和外語教育的直接目的則是讓學生理解和掌握母語之外的另一種語言,與教授的學科內容無關?!?〕許多研究表明,雙語教育在幫助學生提高學業(yè)成就和掌握第二語言或外語方面比單純的語言教學更有效。國外許多雙語教育項目已經在學前階段開展,并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但也存在一些問題。本文旨在梳理一些國家或地區(qū)學前雙語教育的現(xiàn)狀和問題,希望對我國起步探索階段的學前雙語教育實踐有所啟示。
一、學前雙語教育政策
澳大利亞雙語教育政策的演變在西方國家具有代表性,它體現(xiàn)了不同社會發(fā)展階段政府對雙語教育的態(tài)度以及政策趨勢。澳大利亞雙語教育主要經過三個發(fā)展階段:〔3〕第一個階段自1945年開始,延續(xù)至20世紀70年代中期。這一時期社會普遍認為非英語背景學生的母語基礎是實施同化教育的最大障礙,因此,鼓勵政府在學前教育階段開展放棄母語的雙語教學活動。在這種情況下,淹沒式雙語教育(submersion bilingual education)或過渡性雙語教育(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模式得到發(fā)展。第二階段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隨著民主化運動的開展,保存母語的教學活動被看作是公民確認文化身份和保持教育公平的權利。雖然對這種觀點一直存在爭議,但母語與第二語言并重的雙語教育項目在這個階段得到發(fā)展。第三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至今仍處于發(fā)展之中。社會開始承認雙語教育不僅對非英語背景的移民學生有益,而且對英語背景的學生也大有好處,掌握一門外語對學生將來的就業(yè)有潛在益處。一些著眼于提高學生外語能力的雙語教育項目開始受到重視。澳大利亞維多利自由幼兒園多元文化聯(lián)合會資源中心對學前雙語教育項目進行了政策、模式和策略的調查研究,建議澳大利亞所有的早期教育項目均應配備引入雙語教育項目的條件?!?〕
在其他一些以英語為母語或官方語言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雙語教育政策的發(fā)展大致相同。在美國伊利諾斯州教育委員會(Illinois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2002年的早期學習標準(Illinois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中,雖然外語教育在兒童眾多學習領域中僅有簡單幾條規(guī)定,但能在兒童學習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已經體現(xiàn)了美國語言教育政策的很大進步。該標準規(guī)定,早期外語學習的目標是兒童能夠“使用目的語在課堂內和課堂外進行交際”,“使用目的語建立和加強在學科、職業(yè)和科學技術方面的聯(lián)系”?!?〕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強調外語運用能力和建立外語與學科內容間的聯(lián)系是外語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外語作為教學媒介的雙語教育項目受到鼓勵。布什總統(tǒng)曾從國家安全的角度考慮,號召增加阿拉伯語、中文等語種的教學。更多家長認識到為兒童提供一個寬泛的國際化背景的重要性,〔6〕美國學前階段的雙語教育項目得到發(fā)展。
歐洲一些國家也開始認識到在學前階段開設外語課程的價值。在希臘,外語尚未正式進入公立學前教育機構,但在私立學前教育機構中,學前雙語教育項目有不斷增加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人認為接觸和學習外語對兒童的智力發(fā)展有好處,還有助于開闊兒童的地理和文化視野?!?〕
在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學前雙語教育政策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政府在面對英語強勢文化滲透與母語保護需要之間的矛盾心態(tài)。之后,把推行母語教學,提高中小學生的兩文三語(兩文是中文和英文,三語指普通話、粵語、英語)水平納入香港幼稚園、小學及中學的工作重點。而在臺灣,經過綜合考量,“教育部”對幼兒學英語提倡“三不原則”,即幼兒園原則上“不能全天全時段教英語或雙語”,“不能單獨設英語科課程”,也“不能聘請專職外語教師教英語”?!?〕但也有研究顯示,政府的政策宣傳難以抵抗市場機制與民眾意愿的挑戰(zhàn),現(xiàn)實情況是“放眼望去,英語教學已成為臺灣學前教育的主流趨勢”,幼兒園普遍實施全美語或雙語教學。
總體來看,多數(shù)國家或地區(qū)尚未頒布學前雙語教育的官方教育政策,但是多樣化的雙語教育實踐一直存在。在雙語教育項目的目的上,西方國家不再單純?yōu)橐泼襁m應主流社會提供服務,而是逐步轉化為同時為所有兒童,包括以英語為母語的兒童,提供外語技能及其文化傳統(tǒng)的雙語教育。亞洲一些國家和地區(qū)則將掌握英語這門國際通用語言作為主要目的。各國或地區(qū)學前雙語政策的發(fā)展趨勢為:一是吸引更廣泛的以英語為背景的兒童參加雙語教育項目,提高外語運用能力;二是進一步確認開展學前雙語教育對整個社會發(fā)展的價值,體現(xiàn)一種更寬泛的實踐準入制度。研究者還需要提供足夠的證據(jù)來證明學前雙語教育的價值,用以推動政府制定明確的雙語教育政策。
二、學前雙語教育模式
雙語教育的存在和發(fā)展源于社會生活的需要,不同國家和地區(qū)根據(jù)當?shù)匦枰扇〔煌碾p語教育模式。根據(jù)目的與背景的不同,各個國家先后出現(xiàn)過十余種雙語教育模式,〔9〕如淹沒式雙語教育、過渡性雙語教育、浸入式雙語教育等。雙語教育模式又可分為強勢雙語教育和弱勢雙語教育。強勢雙語教育以幫助移民或少數(shù)民族盡快過渡乃至同化到主流語言和主流文化中為目的,最終將學生培訓成單語人或低水平的雙語人。弱勢雙語教育對兩種語言一視同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熟練掌握兩種語言的雙語人才,同時盡可能保留學生的母語,營造多元文化的社會氛圍。弱勢雙語教育符合國際化發(fā)展趨勢,發(fā)展迅速。
浸入式(immersion,又譯沉浸式、浸潤式等)雙語教育是近些年在世界范圍內發(fā)展較快的一種雙語教育模式。學前浸入式雙語教育是指教師以兒童的第二語言或外語作為兒童一日或半日生活的媒介語言,進行學科教學和生活活動,目的是讓兒童理解組織活動的日常用語以及學科教學內容,并提高語言交際技能?!?0〕有關研究顯示,在浸入式雙語教育初期,兒童在英語學習方面可能會相對落后,但是最終英語、數(shù)學等學科技能都會提高,甚至在認識水平上會比單一語言兒童更為超前。早期學習第二語言并不意味著母語的丟失?!?1〕參加學前浸入式雙語教育的兒童既不會耽誤本國語言的學習,還有可能熟練掌握外語。浸入式雙語教育模式在教學目的、時間安排、教師素質等方面的要求較高。如果不能像加拿大法語浸入式項目那樣為兒童提供足夠的語言體驗機會,那么浸入式雙語教育項目很可能會失敗。
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為英語程度較低的兒童開辦了學前添加式雙語教育項目(plus bilingual program)。研究發(fā)現(xiàn),該項目對學前兒童有顯著影響,71%的學前兒童在學年結束后獲得比相應年齡更好的發(fā)展?!?2〕
新加坡自1966年開始正式實施以英語為媒介語,母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教育,絕大部分幼兒園開始實施雙語教育。幼兒園為不同年齡段幼兒各配備一名英語教師和一名華語教師,使用美國或加拿大出版的英語啟蒙教材,分別運用英語和華語實施教育?!?3〕
在臺灣,托兒所、幼兒園多與短期英語補習班合作,由外籍教師,或外籍教師與中籍教師搭班,教授幼兒英語。一部分托兒所、幼兒園把原先一周開展一至兩次的英語才藝課程逐漸改為由外籍教師教授英語的半日或全日制雙語教育模式。
雙語教育項目可以依據(jù)教育目標選擇應用何種模式開展雙語教學。如果教學目的是要提高兒童的第二語言或外語流利程度,則需要為兒童提供全浸入式雙語教育環(huán)境。如果目的是讓兒童接觸和了解外國文化,獲取初步的外語能力,那么可以每日固定進行短課時的雙語教學活動。
任何教育目標都可以轉化為有趣的活動和游戲。有學者調查了幼兒園有效外語教學活動的特點,〔14〕認為不論采用何種教學模式,在具體教學策略上,簡單有活力的游戲,配合身體動作,并能使多數(shù)兒童參與的活動是最有效且應用最廣泛的方法。
三、學前雙語教育項目評估
調查研究顯示,美國許多早期雙語教育項目缺乏常規(guī)的、嚴格的評估程序和改進策略,也缺乏常規(guī)的、適當?shù)陌l(fā)展性評價工具,難以對每個兒童母語和第二語言的發(fā)展進行詳細評價。許多正在使用的評估工具存在需要調整和延伸的問題。〔15〕資料顯示,項目評估也是大多數(shù)國家學前雙語教育項目發(fā)展較為薄弱的環(huán)節(jié)。
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國外學前雙語教育項目積累了一些有效的評估手段。例如,國外雙語教育項目大多采用過程性評估方式評估兒童的語言學習。過程性評估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兒童語言學習的基本情況,以便選擇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兒童的一些基本信息,如兒童的家庭語言環(huán)境、檔案等都要妥善保存。當兒童轉學或升級時,這些資料要隨之移交,作為接手教師了解兒童的重要依據(jù)。下面幾項資料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如家庭語言環(huán)境調查報告、語言能力測試水平、語言應用技能成就清單、關鍵經驗的記錄、兒童的代表作品、與家長的溝通記錄等。一切能夠幫助第二語言和外語教師了解兒童個別需要的材料都是有價值的,教師要認真收集并保存。
四、學前雙語教育師資
學前雙語教育項目中,通常由常規(guī)教師和第二語言或外語專業(yè)教師分別負責兒童不同方面的發(fā)展?!?6〕面對3~6歲的學前兒童,語言專業(yè)教師既需要精通第二語言或外語,又要具備學前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采用適當?shù)牟呗詭椭變毫暤谜Z言,并發(fā)展其語言運用能力。符合要求的學前雙語教育師資短缺,這一直是困擾各國學前雙語教育發(fā)展的難題。
學前雙語課堂與其他課堂類似,但是更強調語言的發(fā)展特征。除了日常的早教活動,如數(shù)字概念發(fā)展、閱讀準備、藝術和體育發(fā)展等,雙語課堂中的幼兒還要通過手指游戲、韻律詩、音樂和戲劇活動等來學習第二語言或外語。雙語課堂要為幼兒提供相應的文化信息和經驗,幫助幼兒在母語和第二語言文化生活間建立聯(lián)系。在雙語課堂中,語言教師的作用往往是多重的?!?7〕作為一名幼兒園教師,語言教師必須懂得與學前教育相關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理論,并且精通幼兒游戲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同時,語言教師還要具備開展部分學科教學和第二語言教學的能力。語言教師要對幼兒的第二語言或外語能力和學業(yè)進步進行評價,并對家長和管理者提出改進建議。此外,語言教師常常擔當特別導師的角色。在過渡性雙語教育課堂中,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的幼兒常常出現(xiàn)難以融入主流社會的問題。此時,語言教師有義務幫助幼兒適應陌生環(huán)境和課程。語言教師還可以為常規(guī)教師提供有價值的視角,引發(fā)常規(guī)教師換一個視角思考教學策略的有效性問題。
符合要求的雙語教師極為短缺,這是各國雙語教育中尚未解決的問題。有些雙語教育項目聘請外籍教師擔任語言教師。外籍教師雖然外語能力較強,但其他方面的能力欠缺。有學者調查了日本的語言交換項目JET(Japan Exchange and Teaching)中外籍教師在日本幼兒園中的任教情況,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外籍教師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學前教學法的培訓和指導?!?8〕許多外籍教師不懂日語,在與常規(guī)教師和幼兒的溝通上存在很多困難,無法維持課堂常規(guī)。
要改善雙語教育師資短缺問題,需要建立完善的學前雙語教師培養(yǎng)和培訓網絡。政府教育部門、高等學府以及具備成熟發(fā)展經驗的雙語學校等都可以成為雙語教師的培訓教育機構。在美國,地區(qū)性的“多功能資源中心”(multifunctional resource centers)可以為第二語言教師以及管理者提供在職培訓服務。另外,TESOL(Teachers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NABE(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及其附屬的兩個專業(yè)培訓機構也可以每年一次或者更頻繁地開展雙語教師集中培訓服務。
五、學前雙語教育中的家長教育
對家長進行雙語教育培訓,這對雙語教育項目的順利開展意義重大。家長不僅是幼兒語言發(fā)展的示范者,而且是幼兒接受何種早期語言教育的決策者。因此,家長對雙語教育項目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一些國家的學前雙語教育項目對此非常重視,但仍需要進一步改進。在澳大利亞,雙語教育對家庭和文化發(fā)展的益處一般能得到非英語背景的家長的理解,因為這與維護家庭尊嚴有關。但是很多非英語背景的家長沒有渠道了解早期語言發(fā)展的重要性,包括雙語教育對幼兒認知發(fā)展的潛在作用,以及雙語教育在當前已經成為一種教育優(yōu)勢,而不再是劣勢等問題?!?9〕而許多英語背景的家長則認為幼兒沒必要在學前期接受雙語教育。在這方面許多雙語教育項目還缺少相應的解決措施,在對家長進行系統(tǒng)教育方面存在不足。雙語教育項目需要創(chuàng)新方法來滿足家長教育的需要,提高家長對雙語教育的認識。
作為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雙語教育在我國內地尚處于起步探索階段。學前雙語教育實踐雖然已經初見成效,但在學習目的、內容以及方法策略等方面與許多國家和地區(qū)的學前雙語教育實踐有很大不同,“投入不足、水平偏低、力量分散”仍是我國內地雙語教育研究與實踐的主要特點。我國內地雙語教育實踐的現(xiàn)狀與社會對雙語教育的迫切需求形成了巨大而鮮明的反差。研究者迫切需要在深入研究國情的基礎上,批判性地吸收與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雙語教育經驗,以更好地發(fā)展我國的雙語教育項目,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與個人對外語學習的需要。
參考文獻:
〔1〕〔9〕王斌華.雙語教育與雙語教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
〔2〕〔16〕〔17〕WALLING,DONOVAN R.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25 questions and answers〔M〕.Bloomington,Indiana :Phi Delta Kappa Educational Foundation,1993.
〔3〕〔15〕〔19〕ROSEMARY MILNE.Bilingual preschool programs:Future directions〔C〕//Australia:FKA Multicultural Resource Centre.the 28th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Applied Linguistics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 Adelaide:University of Adelaide, 1993.
〔4〕ROSEMARY MILNE.Bilingual models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Birth to five years〔R〕.the 20th World Congress of the World Organization for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1992.
〔5〕American:Illinois State Board of Education,Division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Illinois Early Learning Standards〔S〕,2002.
〔6〕〔10〕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Foreign language instruction:Implementing the best teaching methods: Essential information for education policy〔S〕,2006:1.
〔7〕CHRISODOULA MITAKIDOU.Learning English in a Greek preschool〔J〕.The Reading Teacher,1997,(2):166-168.
〔8〕盧慧真,陳泰安.由國家語言政策評估臺灣幼兒英語教育之現(xiàn)況發(fā)展〔EB/OL〕.〔2007-01-02〕.lib.tit.edu.tw.
〔11〕WINSLERADAMDIAZ, RAFAEL M,ESPINOSA,LINDA.Learning a second language does not mean losing the first:A replication and follow-up of bilingual language development in Spanish-speaking children attending bilingual preschool〔J〕.ERIC ED412768,1997.
〔12〕SCHMITT DORREN R.Longitudinal study of a bilingual program for four years old〔J〕.ERIC ED375676,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