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錄天下范文

時間:2023-04-04 01:52: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語錄天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語錄天下

篇1

有一種愛,不求回報,卻一直給予;有一種愛,不善言表,卻能遮風擋雨。

天下雨了,而我選擇躲進雨里,那樣你大概就看不見我的淚了。

每當下雨的時候,我還是會想起你,想起那些連呼吸都覺得心痛的畫面。

不知道為何,真特么喜歡下雨天,也許是因為能洗刷我那痛苦的心吧。

我喜歡下雨。喜歡站在雨里淋濕了自己,因為這樣就算你哭了也沒人知道。

你到底隱身在哪里,是不是,我追隨著落在雨水里的花瓣,才可以達到。

天天下雨,心情都是悶悶的,煩死了。

下雨,沖走了什么;雨過天晴的太陽,帶來了什么。沒有,都沒有。

你在雨中行走,你從不打傘,你有自己的天空,它從不下雨。

不管刮風或下雨不管你哭或你笑不管他人怎樣說眼里都只會有你。

篇2

緣聚緣散緣如水,背負萬丈塵寰,只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與你躲過雨的屋檐。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怎樣的雨,怎樣的夜,怎樣的我能讓你更想念。

你在雨中行走,你從不打傘,你有自己的天空,它從不下雨。

走著走著,就散了,回憶都淡了;回頭發(fā)現,你不見了,忽然我亂了。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終于為那一身江南煙雨覆了天下,容華謝后,不過一場,山河永寂。

等待,不是為了你能回來,而是找個借口,不離開。

有你的城市下雨也美麗。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篇3

躲在某一時間,想念一段時光的掌紋;躲在某一地點,想念一個站在來路也站在去路的,讓我牽掛的人。

你潑墨了墻角殘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夏天。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濕的回憶,所有的香樟,所有的眼淚和擁抱,所有即刻骨銘心的灼熱年華,所有繁盛而離散的生命,都在那個夏至未曾到來的夏天,一起撲向盛大的死亡。

當燕子在來年銜著綠色匆忙地回歸,你是否依然像十七歲那年的夏天一樣在香樟下低頭,然后遇見我,在那個冗長的,迷幻的,永不結束的夏天。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問題出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的心門貼上封條時,便對“沒人理解我或沒人愿意理解我”深信不疑。主動孤立的人幾乎沒有任何自發(fā)性的人際交往活動,極端的自我封閉帶來了如墜深淵般的絕望,任何自我疏解的建議――比如“洗個泡泡浴”或“和知己秉燭夜談”在他們聽來都荒誕可笑。如果受夠了那種絕望,可以接著讀下去。

快速改變 人與人之間在精神層面交流的重要性相當于氧氣之于大腦。

如果你覺得被世界拋棄了,馬上試著與他人互動,任何人都行,當然,最好是經驗豐富的專業(yè)心理醫(yī)師。

徹底治愈 如果你獨自居住且每天過著刻板單調的生活,你得想辦法增加與人的來往。

也許你對職場上的八面玲瓏或是飯局上的推杯換盞不屑一顧,但還是奉勸你放下清高,了解一點社交技巧。打破自閉的方法就是主動嘗試去了解別人,并積極地敞開心扉讓他們走進你的世界。

Tips 循序漸進這“溝通三部曲”

Step 1:嘗試交往時,首先懷著欣賞的態(tài)度,以及恰到好處的好奇心,給對方一個真誠的贊美。

Step 2:然后馬上甩出一個提問,比如“好漂亮的圍巾,從哪里弄來的”?通常,這樣會引出一個短暫而愉快的聊天。

Step 3:當然,對方的回答沒有標準答案,有的人會給出非常有趣甚至極具誘導性的回應,讓你立即心甘情愿地提供更多自己的信息――即使是自嘲“我不能帶圍巾,我會看上去像月熊”。

第二種孤獨:因求學或工作而被迫離開――客觀分離

這是客觀原因造成的孤獨。

快速改變 想念不如寫一封郵件

見面時那些針尖對麥芒的齟齬,讓安靜的文字來輕松化解,在一來二往中,探尋到彼此內心更深處,朋友之間也會變得愈發(fā)親密。

徹底治愈 忍受和朋友的分離所帶來的回報是否足以彌補你的犧牲

許多最終求助心理門診的人表示,曾經引以為傲的工作無法代替那些年失去的天倫之樂,和朋友之歡,于是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彷徨中踟躕。到了這般境地,不做個抉擇就是對自己和家庭的不負責了。

第三種孤獨:當你意識到沒有任何人可以理解你或提供幫助時的徹底的無助感――存在孤獨

這是人類存在就注定會有的孤獨,就像沒有人能代替你承受身體的病痛或失戀的痛苦,也沒有人把你的未來放進保險箱。這些雖是常理,其實也只是意識上的巨大負擔,如果處置得當,反倒會有積極作用。

快速改變 去那些藝術作品中找你的救星

總有一個人把你那些“不被理解”的感受融匯貫通于作品中。這幅畫,那首曲,“剛好”替你表達了某種感受,這就是共鳴,這是對存在孤獨最有效的治療方式。通過閱讀小說、傾聽音樂、觀看紀錄片――探尋任何形式的藝術,發(fā)現能震撼到你內心的作品。

徹底治愈 成為一個藝術家

篇5

原文:

《郊壇燕集》朝代:明    作者:馬汝驥

北極冠纓紫氣分,南郊樓閣坐氤氳。

鶯啼苑樹瓊筵合,燕蹴壇花錦瑟聞。

篇6

“才情如水氣如煙,寒露玉壺冰浸天?!毕乱痪涫牵罕蓖ド巢菝旌卧S,江南風月故依然。

原文:

《送翰林應奉壽同海涯挈家覲省十首 其二》朝代:元    作者:宋褧

才情如水氣如煙,寒露玉壺冰浸天。

北庭沙草渺何許,江南風月故依然。

篇7

關鍵字:不良天氣;停車視距;限速

中圖分類號: U464.1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 概述

近年來,在我國高速公路事業(yè)蓬勃發(fā)展的同時,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數量也在顯著增多。而不良天氣是影響高速公路運行安全的重要因素。據統(tǒng)計資料[l],我國50%的公路交通事故發(fā)生在不良天氣條件下,71%的重大交通事故和65%的直接經濟損失發(fā)生在不良的天氣條件下。不良天氣是指包括陰天、雨、雪天、大霧及沙塵暴天氣等相對于晴天而言的天氣。與常規(guī)天氣條件相比,不良天氣條件所導致的交通事故更加嚴重。不良天氣條件導致的重大交通事故常見于新聞報道之中,2013年3月15日12點37分蘭海高速公路貴遵段因濃霧天氣導致貴陽往息烽方向K1299公里處,發(fā)生17車連環(huán)相撞的交通事故,事故造成三車起火燃燒,2人死亡,8人重傷。因此,為保障車輛在不良天氣條件下的不間斷運輸及行車安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不良天氣下車輛停車視距的確定

采用《公路路線設計規(guī)范》(JTG D20-2006)(以下簡稱《規(guī)范》)的計算原理,以制動反應時間內行駛距離與制動距離之和小于能見距離為條件,并應用不良天氣條件下的摩阻系數和實際可見度,計算得到應該限制的車輛運行速度,視距計算模型如式(1)所示。

(1)

式中:L為所需的可視距離;V取設計速度的85%;t為反應時間取2.5s;

f是路面與輪胎間的實際摩阻系數;i為當前下坡路段的縱坡值。

一般情況,剛剛通車的道路路面摩阻系數最高,隨后隨著通車時間的增加,路面條件越來越差,摩阻系數逐漸降低,在經歷3~5年后漸趨向固定值,一般在0.5上下[2]。因此,計算時取摩阻系數為0.1~0.5,限制速度取為120km/h~40km/h,當速度再低時,道路的停車視距一般能滿足要求,計算結果如表1。

表1 不同摩阻系數下視距計算結果(取為整5m)

分析上表,可知《規(guī)范》在計算設計速度為120 km/h、100 km/h、80 km/h的停車視距時采用的附著系數分別為0.29、0.3、0.31,因此,在附著系數取0.3時,得到的視距要求與規(guī)范規(guī)定的停車視距大致相同,區(qū)別僅在于規(guī)范未考慮坡度影響,而此處考慮了縱坡影響。隨著路面附著系數的增加(0.3~0.5),不同縱坡對一定速度下的視距要求相接近,此時停車視距主要受行車速度的制約;在路面附著系數較小時(0.1~0.2),視距受到縱坡和行車速度的共同制約,并且隨縱坡或速度的微小變化而發(fā)生急劇變化。當摩阻系數較小時,應滿足車輛的停車視距要求。

3 不良天氣下高速公路合理限速值的確定

在雨天或霧天時摩阻系數一般大于0.3,其制動距離隨縱坡變化很小,故只考慮最不利縱坡時的制動距離小于停車視距要求即可。雨天高速公路限速值見表2。(括號內數據為當前天氣下的最小能見度)

表2 降雨時高速公路限速值(km/h)

雪天時,摩阻系數通常在0.3以下,且不同縱坡上的車輛制動距離隨著摩阻系數的減小而差別越來越大,如在摩阻系數取0.2時,同一限速值下的制動距離隨縱坡變化的差值不超過60m,此時可按照最不利縱坡時選用限速值;而在0.1時最大差值達到350m,需根據不同的縱坡選用限速值。表4列出了設計速度為100km/h時的限速情況。

表4冰雪天時高速公路限速值(km/h)

以上的計算結果已滿足車輛在直坡段的制動要求,在曲線路段上,需要考慮兩種事故類型:車輛追尾和車輛側滑。因車輛已滿足直坡段上的制動距離,在曲線段上行駛時,其可視距離比直線段更長,防止車輛碰撞的安全系數更高;側滑型事故發(fā)生的條件是橫向力系數超過了橫向摩阻系數,《規(guī)范》中規(guī)定的一般半徑計算時采用的橫向力系數為0.05~0.06,遠小于橫向摩阻系數,一般都能保障安全轉彎,所以無需特殊計算,只需將得到的限制速度進行驗算是否滿足側滑條件,若出現不滿足的情況時,應以防止車輛滑移為首要條件代入下式(2)計算得到限制速度。

(2)

式中:V為限制車速;為橫向摩阻系數;為圓曲線超高。

4結論

本文對不良天氣下不同路面條件的停車視距進行了分析與計算,得出霧天、雨天及雪天時對應不同能見度、附著系數及縱坡時的限速值,對在不良天氣條件下高速公路的車速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5參考文獻

陳勇.不良氣候條件下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預防系統(tǒng)研究[D].重慶大學,2007

篇8

宋學語錄的勃興

在宋代,語錄體得到空前發(fā)展,并在教育中廣泛應用。這種空前發(fā)展的速度和規(guī)模甚至讓人吃驚:進入12、13世紀,忽然間,幾乎所有重要的新儒學思想家都留下了“語錄”。宋代語錄的一個顯著特點是,理學家的語錄體著作占據絕大部分比例,并且主要在南宋完成。這些理學家的語錄作品主要有《二程遺書》《二程外書》《二程粹言》,徐積的《節(jié)孝語錄》,朱子的《延平答問》,朱子與呂祖謙同撰的《近思錄》,朱子的《雜學辯》,呂喬年編的《麗澤論說》,薛據所編的《孔子語集》,黎靖德所編輯的《朱子語類》等等。其中,黎靖德所編輯的《朱子語類》達一百四十卷之多。宋代語錄體如此繁榮發(fā)達,以至于在宋之后,語錄成為子部的內容。對此,四庫館臣謂:“南宋諸儒開此一派,文章亦遂有此一體”。

宋代語錄作為教育的普及讀本,對理學教育的傳播產生重要影響,也深受民眾的歡迎。南宋周密在《癸辛雜識》中描述宋學時說:“道學之名,起于元祐,盛于淳熙?!渌x者,止《四書》《近思錄》《通書》《太極圖》《東西銘》《語錄》之類?!边@其中語錄就占了很大比例。理學語錄著作不僅在宋代被廣泛編著與使用,而且對以后的教育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朱熹和呂祖謙共同編撰的《近思錄》,在歷經宋元明清和民國的七百余年間,屢屢刻印,版本之多,僅次于欽定科舉必讀的《四書集注》。

宋學語錄的特點

理學語錄之所以得到廣泛承認和接受,與理學語錄自身的特點是密不可分的。宋代的理學語錄是當時的理學家在從教時其弟子對教學講義和教學情境的整理,并且一般是由多個人的記錄資料匯編而成。宋學語錄具有口語化和簡易化特點,所整理的問題具有明顯的說理性、針對性和教育情境性。

(一)理學語錄的白話性

白話性是宋代語錄體的一個重要特點。白話文相對文言文而言,是接近日常生活語言的文字表達方式。說與寫是兩種語言系統(tǒng),記錄“說”的語言帶有明顯的白話特點。宋儒語錄是教師授課和師生問答對話的內容記載,門人弟子寫入筆記時往往是直錄老師的原話,雖然會有所加工,加以書面化,仍保存了大量活的口語。如《朱子語類》,記載的實際上是書面形式的口語,既有書面語成分,又有口語成分,大致反映了當時文人的口語概貌。

“看文字,須大段著精彩看。聳起精神,樹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卻;看注時便忘了正文,看正文又忘了注。須這一段透了,方看后板?!?《朱子語類•卷十》)對于這種白話性,在表現出“原始性、自然件、講述件、通俗件、樸實件諸特點”的同時,由于其處于口耳相傳狀態(tài)而不能凝定,故實用性強,審美性弱。這種缺乏文學美感的特點使得在以往的文學研究中,語錄體著作難登大雅之堂,甚至多受批評。比如四庫館臣在《北溪大全集》提要中對語錄體的批駁:“茍其理可取,亦不能不略其詞章矣”。但是,從單一的維度進行評判是片面的。語錄盛行的本源也是因為禪宗和宋儒認為以前的經文太繁瑣,人們過于重視經典章句而忘記了學習的本意。教育要“直指本心,不立文字”,即不講究文字,而只是質樸地、自然地把話語記下來。如二程以為作文害道,故不作文,只由門人隨便把講學口語記下來。朱熹也認為“文章須正大,須教天下后世見之明白無疑”。與精美的文言文相比,語錄文確實缺少文采,但其平易通俗,正如鄭振鐸所說:“從這些語錄里,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所用的口語文,是很平易淺近的。雖不能和“詞話”的漂亮的文章相比,在使用口語文于說理文一方面,卻是有相當的成就的。”

(二)理學語錄的說理性

雖然語錄的白話性明顯,但與其他同樣具有白話特點的說話體不同,理學語錄具有很強的說理性。這種說理性源自理學語錄的教育性。在教學過程中,理學大師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和為學教導,在教學對話中將儒家經典思想表述出來。理學語錄所論的主要是儒家經典,因此,教育說理性特點濃厚。如《語類》140卷中,《四書》占51卷,《五經》占29卷,哲學專題如理氣、知行等,專人如周、程、老、釋等,以及個人治學方法等,約占40卷,歷史、政治、文學等約占20卷。

在很多學者眼中,理學語錄體主要是為了說理。如莊仲方在《南宋文范》中評價語錄體文章:“南宋說理文最為明達,雖北宋猶未及,惟近語錄,無意為文者,皆不錄?!毕吕梢?“學者好語高,正如貧人說金,說黃色,說堅軟。道他不是又不可,只是好笑。不曾見富人說金如此。”《二程遺書•卷十五》“大凡人讀書,且當虛心一意,將正文熟讀,不可便立見解,看正文了,卻落深思熟讀,便如己說,如此方是。今來學者,一般是專要作文字用,一般是要說得新奇。人說得,不如我說得較好。此學者之大病?!薄吨熳诱Z類•卷七》語錄以教育和說理為目的,重點要讓學生明白,所以語錄中多比喻和疑問句式,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說理教育。語錄中多用啟發(fā)、訓誡、點撥、警醒性的語言,而不是長篇大論的闡述與嚴謹不茍的論證。

(三)理學語錄的教育情境性

理學語錄所載內容產生于師生往復詰難相互研討學問之時,不像著書立說那樣嚴肅鄭重,氣氛比較自由,態(tài)度比較真切,往往更注重實情,具有濃厚的教育情境性。具有情境性的作品會讓讀者在閱讀時產生共鳴。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談話類的文章也好,著作也好,在久遠的歷史中也是經??吹降模蚁肱e兩本教育類的經典著作,一是西方柏拉圖的《理想國》,一是中國孔子的《論語》,這樣一種談話的方式可能比較容易使大家對教育產生一些生動的思想?!?/p>

語錄體的著作是具體教學情境的記載,具有很強的教學情境性。清人朱止泉在《答喬星渚》中對語錄的形容十分精彩:“凡文詞不能暢達者,講說之間,滔滔滾滾,盡言盡意。義理之精微,工力之曲折,無不暢明厥旨。誦讀之下,謦咳如生,一片肫懇精神,洋溢紙上……”這種生動平實的言語,使得后人在讀語錄時,也感到仿佛先生就在面前,并且是針對自己的問題在悉心教導。如朱熹在與門人論述性與善的本質問題時,有這樣的記述:鄭問:“先生謂性是未發(fā),善是已發(fā),何也?”曰:“才成個人影子,許多道理便都在那人上。其惻隱,便是仁之善;羞惡,便是義之善。到動極復靜處,依舊只是理。”

曰:“這善,也是性中道理,到此方見否?”曰:“這須就那地頭看?!^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谔斓匮?,則善在先,性在后,是發(fā)出來方生人物。發(fā)出來是善,生人物便成個性。在人言,則性在先,善在后?!被蚺e“孟子道性善”。曰:“此則‘性’字重,‘善’字輕,非對言也。文字須活看。此且就此說,彼則就彼說,不可死看。牽此合彼,便處處有礙?!?《朱子語類•卷四》)教學情境性,還表現在師生間的對話和辯難之中。朱子弟子在《池州刊朱子語錄后序》中稱此書是“師生函丈間往復拮難,其辯愈詳,其義愈精。讀之悚然如侍燕間,承謦欬也!歷千載而如會一堂,合眾聞而悉歸一己,是書之傳,豈小補哉!”在讀朱子語錄時可以感受到教師對面講授的情境。

(四)理學語錄的補充性

語錄體著作在對理學教學過程進行再現的同時,還能對理學家的思想做一個長時段的記載,反映出不同時期理學家的思想演進。如《朱子語類》的內容記載有的出于朱熹所著的相關專著成書之前,反映了其成書前的早期思想觀點,有的出于其專著成書之后,反映了其成書后思想觀點的新發(fā)展。并且《語類》中記載朱熹在講學中涉及的許多問題在其文集中往往敘述簡略,甚至完全沒有。其中有些記載反映了朱熹晚年的一些精要見解,糾正了他早期著作中的某些觀點。這些記載在研究朱熹其人其書方面尤其顯得珍貴。清人朱止泉在《答喬星渚》一文中說:“《語類》一書,晚年精要語甚多。五十以前,門人未盛,錄者僅三四家。自南康、浙東歸,來學者甚眾,誨諭極詳?!崩韺W之所以得到廣泛傳播與理學語錄著作本身的特點有關,而當時的教育發(fā)展狀況和考試制度為承認和認可為以語錄的方式進行理學傳播提供了現實動力的和政策空間。

宋代教育需要大眾化發(fā)展傾向與理學語錄傳播

語錄的廣泛傳播可以從宋代文化教育繁榮的社會背景中得到解釋。北宋自立國以來,便以所謂“祖宗立法”的特殊權威確立了“偃武修文”、重視發(fā)揮儒者文士作用的治國方略,《宋史•文苑傳》中記載:“自古創(chuàng)業(yè)垂統(tǒng)之君,即其一時之好尚,而一代之規(guī)模,可以豫知矣。藝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奪武臣之權,宋之尚文,端本乎此。太宗、真宗其在藩邸,已有好學之名,作其即位,彌文日增。自時厥后,子孫相承。上之為人君者,無不典學;下之為人臣者,自宰相以至令錄,無不擢科。海內文士,彬彬輩出焉?!睂λ未幕陌l(fā)達繁榮,學者們都給予了高度評價。近代文化大師王國維說:“天水一朝(宋朝)人智之活動,與文化之多方面,前之漢唐,后之元明,皆所不逮也。近世學術,多發(fā)端于宋人?!标愐 叭A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于趙宋之世?!?/p>

宋代的文化繁榮的社會背景與教育需求之間存在互促關系。為滿足人們的教育需求,宋代經過北宋時期三次大規(guī)模的教育改革,建立了從國家到地方的完備的學校教育體制,并且形成了從學校到科舉的人才培養(yǎng)和選拔一體的連貫制度。有研究指出宋代教育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以學術研究為中心的高等私學充分發(fā)展,并且注重規(guī)范化、制度化,其典型代表就是書院教育的建立與完善。另一個是承擔蒙學教育任務的啟蒙教育充分發(fā)展,并且更加社會化、普及化。

對宋代教育興盛的描述最著名的是《都城紀勝》中的描述:都城內外,自有文武兩學、宗學、京學、縣學之外,其余鄉(xiāng)校、家塾、舍館、書會,每一里巷須一二所,弘誦之聲,往往相聞?!端问?#8226;選舉志》對此也作了簡要的概括:學校之設遍天下,而海內文治彬彬矣。

雖然宋代學校遍及天下,但并不意味著與今天的教育系統(tǒng)相同。宋代的學校教育沒有固定的學習期限,學生來去無常,學子的學部分時間不是在學校中而是在家中或通過游學學習。除了徽宗朝蔡京興學期間實行全國范圍的學校升級制度,學校的教育與選拔功能成為一體這一短暫時期,很多學校都徒具其名。對此,宋朝屢次頒布最低學習期限,但往往并不奏效。如慶歷四年(1044)三月關于興辦地方學校的詔書還規(guī)定,一般士人必須在州縣學學習300天才能參加科舉,以前參加過科舉的士人可以減為100天。但隨著慶歷改革失敗,這一限制也隨之取消?;兆诔珖腥岱〞r,規(guī)定凡是入學滿三個月,沒有違反第一、第二等學規(guī)的縣學生都可以參加每年正月的州學入學考試。在沒有實行三舍法的其他期間內,對學生最低學習期限的規(guī)定大多是一年。

造成學生不能長期在學校中學習的原因一方面是學校在大多數時間內與科舉分離,其他的,如趕赴科舉,外地游學等也是士子無法長期在學校學習的原因。并且,現實生活中的生計壓力,養(yǎng)老侍親的需要等也不允許一個成年男子長期在學校中不理家事。在學校學習之外,士人主要通過自學、游學及與友人研討等形式學習。這時,具有學校教材性質的語錄作品使士人在家或在外時都能感受到如在學校中聽從老師教導。

對于地處偏遠,家境貧困的士子,難以長期在學校中就學,也無法到外處尋找名師,在教育機會上就處于弱勢。對此,在《朱子語類》中,朱熹曾深有體會地說:“某是自十六七時下工夫讀書,彼時四旁皆無津涯,只自恁地硬著力去做。至今日雖不足道,但當時也是吃了多少辛苦,讀了書?!焙喴诐饪s的語錄作品記載了學者的教育精華,并以教育實錄的形式成文,使得個人在獨學無友的情況下也可以擁有優(yōu)秀的教育資源。朱熹在編撰《近思錄》時就提到了對“窮鄉(xiāng)晚進有志于學而無明師良友”的士人,《近思錄》足以作為自己在家研讀的入門書,“誠得此而玩心焉,亦足以得其門而入矣”,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四子的全書,“則其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庶乎其有以盡得之。”

由以上分析可見,雖然宋代官學教育發(fā)達,但士子仍無法長期在學校中學習,或者根本沒有機會和能力進入學校學習。在缺少教師指導,在自修和研討式學習中,再現名家教育實況的語錄被廣泛接受成為必然。四、宋代考試制度理學化和簡易化特點與理學語錄傳播學術的發(fā)展與教育的發(fā)展是兩條不同的路向,前者要求不斷創(chuàng)新和超越,后者要求相對穩(wěn)定和易于接受。在《宋代貢舉科目述論》一文中,張希清先生指出,宋代貢舉科目沿革的特點之一是由繁到簡,由進士、明經、諸科等變?yōu)檫M士一科取士。這種改變提高了以經術及第舉人的地位。

宋之前的經學教育遵循唐例,以《九經》為學校教育和科舉考試的內容。但這一教育和考試內容在唐代時已經產生諸多問題,主要是經學中艱難晦澀的部分逐漸被淘汰,教育要求走向簡易。避難就易的問題在宋代經學學習中依然存在。朱熹指出,當時學者讀經“類皆舍其所難,而就其所易,僅窺其一,而不及其余”。甚至為了應試中舉,士人“治經者,不復讀其經之本文與夫先儒之傳注,但取近時科舉中選之文,諷誦摹仿”。高宗紹興(1131—1162年)年間,“士習《周禮》《禮記》,較他經十無一二”,以致到了“其學浸廢”的地步。

篇9

1、平時我都是偷看別人的書,這本是我自己買的,隨書還附贈蜀山劍譜呢。

2、大伙看看它(魚),魚兒離不開水,你們離不開船,如果不交錢,你們下水,魚上船。

3、給你三秒鐘考慮……“3,7,9……”(怎么會有人這樣數數呢?)

4、練過就跟練過的打,別跟我打。他是專業(yè)我是業(yè)余的,他贏我不光采。

5、老大,我初吻沒了……哈哈

6、這書從哪來的?-----地攤上買的-----盜版貨----倒版?那你正過來看兩頁再跟他干。

7、江湖險惡,不行就撤。

8、我妹妹從小就比我強,能寫詩,會畫畫,精通十以內加減法,小學還得過剪紙比賽三等獎(這個確實很強)

9、俺的腿,俺的百米九秒五的黑毛腿啊!

10、我沒什么本事,就是脖子特別的軟,偷看別人書練的……

11、“你這哪里是交手,明明是交腳!”

12、現在是廣告時間。

13、俺們江湖中人,義字當先,這又算啥呢!

14、喂,哪個單位的?

15、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我們是搶劫的。

16、年輕人,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英文聽懂了吧?(經典語錄 )別太放肆,沒什么用!(這個也可以這么音譯哈)

17、掉下懸崖的大俠大聲叫:“I will be back!”

18、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今天搶劫,不許不給,誰要反抗,讓他見鬼。

19、別太放肆,沒什么用。

20、他認書就是認輸了!

21、你年輕么?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

22、別給我發(fā)誓,我怕你遭雷劈!經典語錄來源:鯨水吧短信網

23、我是一個很有深度的人,因為我住在地下室。

24、眼看快奔三了,可是還沒二夠。

25、上帝是公平的、因為他對每個人都不公平。

26、你可以不買房,除非你擺平丈母娘。

27、早上趕著去上班,到公司后急著想下班。

28、如果哪一天我沒錢勒、那么就連10086也不會關心我勒。

篇10

近幾年,張培合接連出版了《慧思集》《靜思集》《微思集》等著作。另外,張培合的新著《廣思集》也即將出版。其四部著作的面世,極大地豐富了張培合的思想理論體系,使之名副其實地成為“復興傳統(tǒng)文化”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張培合作品引熱議

在張培合作品《微思集》研討會上,名流云集。周明、紅孩、李炳銀、何西來等著名陜籍作家、評論家專程從北京趕來,蔣惠莉、賈平凹、雷濤、李星、馮積岐、孟西安、李勇、吳克敬、雷珍民等文藝界知名人士,以及來自張培合家鄉(xiāng)甘肅的專家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會上,與會專家高度評價了張培合的創(chuàng)作成就,認為他的散文作品以生活哲學和社會現象為主題,詮釋了人文歷史、政治經濟、社會現象、企業(yè)管理、人生哲理等多個方面,用傳統(tǒng)文化解讀當代社會現象,用質樸文字傳遞人生真諦。

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周明評價張培合的3部著作《慧思集》《靜思集》《微思集》文風質樸自然,直至心靈,時而像一個故友在坦陳心跡,時而像一個哲人在談古論今,時而像一個浪漫詩人在低吟淺唱、時而像一個思想者在痛斥時弊……張培合的文字帶給讀者愉悅、啟迪和思想的沖擊。

“從培合的三思集中,我聯想到法國雕塑家羅丹著名的雕塑《思想者》,一個中年男子坐在那里,一只攥緊的拳頭,支著下頜做深邃的深思。在我看來《慧思集》是多想出智慧的意思,即是思想家主體的一種品格,一種素養(yǎng),也是思考的結果和目的?!鹅o思集》則是思索的一種方式和狀態(tài)?!敝膶W評論家何西來在《傳統(tǒng)與現代的對比》的發(fā)言中如此說。

陜西省政協(xié)常委、文教委主任雷濤說,張培合近年來的散文作品以古都長安為中心,提出了種種文化的叩問,將人文情懷升華,將文化思考上升。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常務副會長李炳銀則對張培合奉行“修齊治平”胸懷天下的精神高度稱贊,他認為張培合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其核心思想。

而中國散文學會常務副會長紅孩作為冰心散文獎的負責人之一,認為張培合的作品給他很多想象,他的隨筆確定性很強,它接地氣,是真正的生活哲學。他的《微思集》榮獲第六屆冰心散文獎堪稱實至名歸。

另外,來自張培合老家甘肅省寧縣政協(xié)主席劉政則說:“從散文狹義的觀念來說,培合這個散文是靠邊的,但是從陜西大散文的觀念,按照現代散文的觀念,培合的散文則是很好的散文,前面有人評價說是語錄體散文,有些老師評價是企業(yè)文化性質的散文,有些說是演講性質的散文,這個用傳統(tǒng)的觀念來定,可能不屬于傳統(tǒng)散文,但是以現在觀念來看,有突破、有思考、有社會價值,有教育意義,有美感,我認為就是很好的散文。”

人民日報社駐陜西記者站原站長孟西安評價張培合有理想、有夢想,是“商界大儒、文學大家、人生大將”。

而著名作家馮積岐則認為與其說張培合是獨立文化學者,不如說他是一個思想者:“他的思考深邃、博大;有力度,有氣魄。他的思考純粹而有力量?!?/p>

語錄體散文《微思集》

評論家劉寧在研討會中首次提出張培合作品《微思集》的最大特點是語錄體散文,是直接用一種日常白話的口語寫作而形成了一種文體形式,充滿了對日常生活的感悟和思考,由于是采用了這種語錄體,在我看來這種文體簡約凝練,意在言外。

對此,賈平凹給予肯定:“劉寧講的好,她里面談到語錄體散文,這個在別的會上還沒有人說過這個話,把培合的特點也抓的很準,這個觀念我覺得也是極有意義的一件事情?!?/p>

冰心散文獎是與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類)、魯迅文學獎(中、短篇小說)并列的我國文學界散文類最高獎項。賈平凹、吳克敬、陳長吟等陜西作家曾先后獲此殊榮。該獎是根據中國散文學會名譽會長、作家冰心先生生前遺愿并捐資,于2000年設立的,每三年評選一次,旨在表彰和提攜中青年散文作家以及對中國散文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作家、理論家、散文編輯和社會相關人士。

第六屆冰心散文獎評獎征稿范圍為2012年到2013年在中國大陸正式公開出版發(fā)表的散文單篇作品、散文集、散文理論作品。獎項設單篇散文獎15篇,提名5篇;散文集15部,提名5部;散文理論5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