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預防常識范文

時間:2024-04-18 15:52:0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常見疾病預防常識,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常見疾病預防常識

篇1

關鍵詞:大學生;常見疾病;預防;健康教育

一、大學生常見疾病的主要特點

第一,大學生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一些大學生偶爾在情緒或者行為上表現有些異常,容易被人們視為大學生個性的一種表現,很難與心理疾病聯系到一起,只有在大學生出現特別反常的行為時才會引起人們的關注,所以說大學生的心理疾病具有一定的隱匿性,一般很難發(fā)現。一些大學生在受到強烈的刺激或者過度氣憤、喜悅等情感,引緒失常,造成心理疾病的爆發(fā)。有個別大學生會因為長期的情緒失落而造成心理抑郁甚至走向極端的現象出現。第二,大學生體質疾病表現不明顯。大學生發(fā)生體質疾病的概率很大,除了運動中的磕碰等損傷之外,大多都沒有明顯的表征,大學生本人不容易及時發(fā)現,一般在參加軍訓活動、激烈的運動項目時容易發(fā)病。此時,大學生的體力和耐力等消耗比較多,容易造成大學生病情惡化或者突發(fā)狀況導致的疾病加重。第三,大學生常見疾病大部分是由于長期累積導致的短期快速發(fā)病。從現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和身體素質現狀來看,發(fā)展形勢不容樂觀。這是因為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不良習慣、負面情緒等沒有及時得到糾正,長此以往,多種不良因素疊加起來將引起大學生的心理反應異常以及身體健康的威脅,引發(fā)身心疾病。心理疾病造成的身體健康受損的情況已經成為大學生群體比較普遍的現象。

二、大學生常見疾病的預防措施

1.加強自我調節(jié),緩解精神壓力。大學生的壓力來源主要為兩部分,一是來自于學業(yè)的,二是來自于人際交往方面的。有一部分大學生所選專業(yè)并非自己喜歡或擅長的,這使他們長期處于矛盾和痛苦之中。這就需要高校進行教育改革,為學生調劑專業(yè)提供通道,為學生減少學習負擔,緩解學生的就業(yè)壓力。部分大學生不善表達,人際關系不好,虛榮心過強,這些都給大學生帶來了精神壓力,造成大學生的心理負擔加重,誘發(fā)身心疾病。這需要大學生學會自我疏導和自我調節(jié),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改變自己對待事物的態(tài)度,改善性格,減少精神壓力和焦慮等負面情緒的產生。充分重視情緒給身心健康帶來的影響,釋放內心的壓力,調節(jié)好自己的內分泌和免疫系統,減少身心疾病的產生。2.科學安排作息時間,保證充足的睡眠。學??梢灾贫ㄒ恍椭鷮W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的措施,保證學生作息規(guī)律。同時,大學生應該加強對自我的約束,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尤其是減少在周末和節(jié)假日夜晚的活動量,避免狂睡或狂歡的情況,摒棄上網通宵和考試期間通宵學習的不良習慣,按時休息和起床,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3.加強體育鍛煉,科學安排膳食。適量的體育鍛煉可以增強大學生的體質,提高免疫力,促進消化和增強食欲,有助于緩解精神上的壓力,輔助治療某些精神疾病,提高抗疲勞能力;還能增強活力和情趣,使自己的內心愉悅。學校應該多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增加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機會。大學生應該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業(yè),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和愛好,有計劃地進行體育鍛煉,多參加一些健康的社團活動。學校應該開展健康飲食的專題講座,提高學生對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的認識。

三、加強大學生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新時期以來,人們進一步提高對身體健康的重視,通過多種方式渠道追求身體健康。根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素質呈現明顯的降低趨勢,其中生活環(huán)境、生活方式、心理素質、遺傳以及病理是現階段影響大學生身體健康的幾個主要因素。一些大學生習慣于不吃早飯、經常熬夜,存在一些吸煙、酗酒的不良現象,對體育健康鍛煉沒有明確的計劃。一部分人在體態(tài)上開始趨向于肥胖,身體的機能、耐力有所下降。一些學生有挑食等不良習慣,導致身體缺乏一些必需的微量元素,影響了身體的綜合健康素質。由于學業(yè)繁忙,加上自身惰性等原因,學生的體育鍛煉明顯不足。因此,大學生的健康問題必須引起高校的重點關注,學校要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強化大學生健康教育,解決大學生面臨的心理問題和改善身體狀況,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

四、開展大學生體育健康教育的路徑分析

1.提高對大學生健康體育文化的重視。我國的體育教育機制不夠完善,人們對健康體育文化不夠重視。這需要大學加強這方面的教育,使大學生樹立健康的體育文化,通過科學的鍛煉方法和規(guī)律的運動時間實現身心健康,豐富學校的體育內涵。2.培養(yǎng)大學生科學健康的體育鍛煉習慣。體育健身計劃的制定應該根據個人的身體素質和薄弱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選擇鍛煉科目和運動量,大學生正處在生長和發(fā)育的時期,可塑性大,養(yǎng)成良好的健身習慣將終身受用,培養(yǎng)科學的鍛煉習慣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項目。不同年齡和不同身體素質的大學生應該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和組合形式,遇到生理變化或者疲勞之后應該及時調整運動內容。另外要注重運動項目的組合,有主要項目,也有次要項目,根據身體的變化來調整。第二,選擇合適的運動負荷。運動應該做到勞逸結合,肌肉組織的修復和功能的增強必須需要時間,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效果。適當的運動后應該感到身心愉悅,食欲和睡眠都會很好,輕度疲勞是比較合適的,切不可過度疲勞。第三,做到持之以恒。實踐證明,體育鍛煉效果很大程度取決于堅持的時間。一般來說,大學生每天的鍛煉時間應該在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要有三天鍛煉。意志薄弱是中途放棄的主要原因,大學生結伴鍛煉可以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有利于長期的進行體育鍛煉。3.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環(huán)境對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高校要與家庭、社會聯系起來,共同為大學生營造起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環(huán)境,使大學生處于健康的氛圍中,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健康教育的感染,自覺以健康的心態(tài)和體魄來要求自己。例如,在校園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大學生的個性特點和身體素質情況針對性地開展體能拓展運動,可以開展一系列形式多樣的體育競技活動,吸引大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生可以參加社會上組織的競走活動、馬拉松比賽等,鍛煉自己的意志和身體素質。4.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的生活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信息化時代的發(fā)展,新技術新產品在人們的生活學習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造成人們體能運動時間的減少,生活方式更加現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著生活方式的健康。因此,學校要促進大學生改變熬夜、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習慣,積極培養(yǎng)大學生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終身體育鍛煉的習慣。

五、結束語

身體健康是大學生健康成長和發(fā)展學業(yè)的重要物質基礎。因此,學校要深入了解大學生常見疾病的特點,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有效的預防。高校要加強健康教育的開展和落實,通過科學的教育手段,幫助大學生樹立自我健康意識、終身健康意識,使學生增加體育鍛煉,積極參加各類體育運動,以此為社會培養(yǎng)更多學業(yè)良好、身體素質高的大學生。

參考文獻:

[1]劉武晶.大學生門診常見疾病的預防及健康教育[J].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學報,2013.05

[2]郭靜,王秀彬.北京大學生健康素養(yǎng)現狀及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14.01

[3]陳海春.健康教育視角下大學生健康體適能的提升研究——以海峽西岸經濟區(qū)大學生為例[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1.07

篇2

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 是指控制好各種心血管病危險因素,干預的靶點通常是那些尚未發(fā)生腦血栓、腦栓塞、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但存在危險因素的人群,以防止首次事件的發(fā)生。

心腦血管疾病二級預防 是指對已經發(fā)生了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采取防治措施,日的是降低病死病殘率,同時防止心肌梗死、腦卒中等事件的復發(fā)。二級預防的措施包括一級預防的所有措施,要積極尋找和控制危險因素,另一方面是可靠持續(xù)的藥物治療。

二級預防提倡“雙有效”,即有效藥物、有效劑量。不連續(xù)服藥、吃吃停停,是心腦血管病二級預防的禁忌,不但效果不好,而且危險性增加。

二級預防措施的“ABCDE”原則

A:阿司匹林 主要是抗血小板凝集和釋放,改善前列腺素與血栓素A2的平衡,預防血栓形成;近年主張長期服用小劑量(至少75 mg/日)阿司匹林可有效減少血小板聚集,預防冠心病的發(fā)生;當然,預防缺血性卒中阿司匹林也具有重要地位。研究提示在年齡/>45歲的女性,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可以降低首次卒中的風險。對于已經有冠心病的患者,為了預防腦卒中,應該使用小劑量阿司匹林。對于急性缺血性卒中,若不進行溶栓治療,應該使用阿司匹林,劑量為100~300mg/日,應用2~4周后調整為二級預防長期用藥劑量75~150 mg/日。溶栓治療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應該在溶栓治療24小時后使用阿司匹林,劑量為100~300 mg/日。除非有阿司匹林使用禁忌證,否則不能用其他抗血小板藥物代替阿司匹林。

B:控制血脂、血壓高血壓、高血脂是腦卒中、冠心病的致病誘因,屬原發(fā)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治療可預防心腦血管病的復發(fā);戒煙、控制血壓和血脂異常對于已有心肌梗死和心絞痛的病人特別重要。國內外幾乎所有研究均證實,高血壓是腦出血和腦梗死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有研究顯示,收縮壓每升高10 mm Hg,腦卒中發(fā)病的相對危險增加49%;舒張壓每增加5mmHg,腦卒中發(fā)病的相對危險增加46%。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對預防高血壓非常重要,是防治高血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治療高血壓常用的藥物包括幾大類,如ACEI/ARB類、CCB、B受體阻斷劑、利尿劑和n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s)能夠有效地控制血壓,并可以降低高血壓伴有糖尿病、心房顫動、左室肥厚、頸動脈內膜硬化等患者發(fā)生卒中,推薦ARBs作為高血壓患者預防卒中的一線用藥。

血脂異常是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重要危險因素之一,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的升高使得缺血性卒中險增加。他汀類藥物是治療高膽固醇血癥和防治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的最重要藥物。對于有確切的大動脈粥樣硬化易損斑塊證據,或有動脈-動脈栓塞證據和伴有多種危險因素的缺血性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的極高?;颊?伴有冠心病、糖尿病、不能戒斷吸煙、代謝綜合征之一者),無論膽固醇水平是否升高,均推薦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

C:中醫(yī)藥 中醫(yī)藥預防心腦血管病有確切的臨床效果,包括具有傳統醫(yī)藥特色的活血化瘀類中成藥,如五福心腦清軟膠囊等。這些中成藥具有降血壓、降血黏度、改善微循環(huán)、抗氧化、抗血栓、消除血瘀等作用。尤其是臨床常用的五福心腦清軟膠囊具有三大藥理特點:降血脂、通血管、抗血栓,這是傳統治療心腦血管中成藥中的優(yōu)秀藥物。

中醫(yī)認為,調降血脂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根本措施,疏通血管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基本措施,抗栓溶栓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五福心腦清軟膠囊三重作用方式,對于心腦血管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取得滿意的臨床療效。三高患者的輔助治療,可選擇五福心腦清;三高患者預防冠心病和腦卒中,選擇五福心腦清,藥性平和有效,可以長期使用;冠心病、腦卒中恢復期治療,也可選擇五福心腦清,緩解冠心病癥狀,改善卒中后遺癥。五福心腦清療效確切,安全性也高,使用方法是3次/目,2粒/次(偏癱患者3粒/次),3個月為1個療程。這些中成藥對冠心病、心絞痛和腦卒中、腦梗死的預防和治療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很值得臨床的推廣和應用。

D: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治療一般采用糖尿病飲食-低熱量、低糖,適當應用降糖藥。

篇3

關鍵詞 向日葵;細菌性莖腐??;黃萎??;菌核病

中圖分類號 S435.65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22-0119-01

向日葵的病害種類很多,在長嶺縣發(fā)生較多的是向日葵菌核病、向日葵黃萎病和細菌性莖腐病,這些病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對向日葵產量造成很大影響。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向日葵的產量,避免損失,除要掌握向日葵的栽培技術外,還要對向日葵病害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F對向日葵幾種常見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方法進行介紹,以為提高白日葵產量提供參考。

1 向日葵細菌性莖腐病

1.1 發(fā)病癥狀

向日葵細菌性莖腐病主要危害莖和葵盤,以莖為主。莖部癥狀分褐腐和黑腐2種。褐腐型:染病組織變褐呈濕腐狀,后向上下及髓部擴展,病菌進入髓部后致髓部腐爛變褐,呈漿糊狀。木質部、導管組織也逐漸變褐,莖桿開裂、髓部萎縮中空,病莖外部變褐或倒折。黑腐型:染病處呈水浸狀,先呈橄欖綠色,后變黑,病莖部凹陷,呈墨汁狀,髓部很快軟腐。萎縮變空,病莖外部變黑,呈條狀開裂,田間后期發(fā)病主要是該類型。花盤染病也可造成褐腐和黑腐,病部初期呈不規(guī)則水漬狀,褐色或黑色。條件適宜時病情擴展很快,造成整個葵盤褐腐或黑腐,并向莖桿擴展,使葵盤組織崩潰萎縮,只殘留纖維和空盤。濕度較大時甚至會導致向日葵全盤腐爛。

1.2 病因

該病是由細菌引起的病害。

1.3 發(fā)病條件

病菌在病殘體中越冬。雨水多,傷口及自然裂口多的條件下發(fā)病重。

1.4 防治方法

一是農業(yè)措施:實行大面積輪作,清除病株和病殘體并集中銷毀。二是種子處理:采用溫水浸種,55 ℃溫水浸種30 min,或用硫酸鏈霉素200 mg浸泡1 000 g種子,浸種2 h。三是噴藥處理:發(fā)病初期可噴施農用鏈霉素1 000倍液、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 d噴1次,連續(xù)噴施3~4次[1-2]。

2 向日葵黃萎病

2.1 發(fā)病癥狀

向日葵黃萎病主要在成株期發(fā)生,多始于植株下層葉片顯癥。開花前后,葉尖葉肉部分開始褪綠,后期整個葉片的葉肉組織褪綠,葉緣和側脈之間發(fā)黃[1-5],后變褐;后期病情逐漸向上位葉擴展,全部葉片都顯著病變,干枯焦枯,稍矮化。橫剖病莖觀察,維管束褐變。發(fā)病重的花前即枯死,濕度大時葉兩面或莖部均可出現白色煤層。

2.2 病因

該病是由真菌引起的具有傳染性的病害。病原菌為大麗菌輪枝孢。

2.3 發(fā)病條件

病菌在土中可長期存活。病菌在病殘體、種子、土壤中越冬。種子帶菌,胚和胚芽不帶菌。種植密度大的地塊以及低洼地,易發(fā)病。重茬年限越長的地塊發(fā)病越重。播種后,病菌從傷口或幼根直接侵入,發(fā)病的潛育期為7 d。病菌生長溫度10~33 ℃,最適溫為23 ℃。

2.4 防治方法

向日葵黃萎病可造成病株發(fā)育不良,花盤縮小,籽實不飽滿,空籽粒增加,嚴重的可使植株提前枯死。向日葵的現蕾期是黃萎病發(fā)生始期,應積極做好該病的防治工作,具體如下:一是種植抗病品種。二是合理輪作。切忌與感病寄主植物為輪作對象,特別不能與茄科等植物實行輪作。三是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進行田間燒毀。四是用80%抗菌劑402乳油1 000倍液浸種30 min,晾干后播種,或用50%多菌靈,或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按種子量的0.5%拌種,也可用農抗120水劑50倍液4 500 L/hm2于播種前處理土壤。五是發(fā)病初期,選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77%可殺得101可濕性粉劑400倍液,交替進行葉面噴霧防治。六是必要時用20%萎銹靈乳油400倍液灌根,每株灌500 mL。

3 向日葵菌核病

向日葵菌核病又稱白腐病,俗稱爛盤病。該病可以造成向日葵根莖部腐爛、莖折、花盤及種仁腐爛等。這種病害每年都有發(fā)生,發(fā)病率一般在50%左右,嚴重影響了向日葵生產。

3.1 發(fā)病癥狀

常見有4種癥狀,即葉腐型、莖基腐型、花腐型、莖腐型,其中以莖基腐型、花腐型受害最重。①葉腐型:葉片有褐色橢圓形病斑,稍有同心輪紋。天氣干燥時,病斑從中間裂開穿孔或脫落;濕度大時,迅速蔓延至全葉。②莖基腐型:苗期染病時,幼芽和胚根生水浸狀褐色斑,病斑擴展后可導致發(fā)病部位的腐爛,導致幼苗不能出土或雖能出土,但隨病斑的擴展萎蔫而死[3-5]。成株期染病,根或莖基部產生褐色病斑,逐漸擴展到根的其他部位和莖。病斑在莖上可以向上或左右擴展,長可達1 m,病斑具有同心輪紋,潮濕時病部長出白色菌絲和鼠糞狀菌粒,重病株萎蔫枯死,組織腐爛易斷,內部有黑色菌核。該類型菌核病在向日葵苗期至收獲期,均可發(fā)生。③花腐型。初在花盤背面生褐色水漬狀圓形斑,擴展后可達全花盤,組織變軟腐爛,濕度大時長出白色菌絲,菌絲穿過花盤在籽實之間蔓延,最后形成網狀黑色菌核,花盤內外均可見大小不等的黑色菌核,果實不能成熟[6]。④莖腐型。主要發(fā)生在莖的中上部,初生橢圓形褐色斑,后擴展,病斑中央褐色具有同心輪紋,病部以上的葉片萎蔫,病斑表面很少形成菌核[6-8]。

3.2 病因

此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病害,在田間具有傳染性。向日葵菌核病菌稱核盤菌。菌絲體絨毛狀白色,侵染根部和莖基部,造成根腐或莖基腐;菌核初期白色漸變?yōu)闇\灰綠色或灰黑色,形狀各異。菌核萌發(fā)形成子囊盤,盤內生有子囊和子囊孢子[9-11]。子囊孢子放射后通過氣流傳播,落到向日葵上萌發(fā)后可造成莖腐、葉腐和盤腐。

3.3 發(fā)病條件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內、病殘體中及種子間越冬。翌年氣溫回升至5 ℃以上,土壤潮濕,菌核萌發(fā)產生子囊盤,子囊孢子成熟由子囊內彈射出去,借氣流傳播,遇向日葵侵入。種子上越冬的病菌可直接危害幼苗。菌核上長出菌絲也可以莖基部引起莖基腐,菌核一般在1~3 cm土層中萌發(fā)產生子囊盤的數量最多,埋入土中7 cm以上很難萌發(fā)。該病菌侵染的適宜溫度是15~18 ℃,若平均溫度超過30 ℃則不能侵染。

3.4 防治方法

一是與禾本科作物實行5~6年輪作,但忌與茄科、豆科、十字花科等作物輪作。二是加強栽培管理,增強植株抗病性。向日葵地要進行深松深耕,創(chuàng)造不利于菌核萌發(fā)的條件。將地面上菌核翻入土中使其不能萌發(fā),深耕對于阻止菌核萌發(fā)效果好,耕深為25~30 cm。三是搞好田園衛(wèi)生。徹底清除病株、殘枝敗葉、發(fā)病花盤、籽粒,進行田間深埋或焚燒。四是在保證成熟的前提下,適當晚播,增施磷鉀肥。五是種子處理。播前用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5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用種子量大的0.3%~0.5%拌種,或用種子量0.3%的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拌種,或用2.5%適樂時種衣劑包衣處理,藥劑與種子的比例為1∶50。六是土壤處理。播種時,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用量3.75 kg/hm2,與細土配成毒土,然后隨種子施入壟溝或穴中。七是向日葵現蕾開花后,若遇連陰雨天,或重茬地塊,應及早用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于盛花期后每隔7 d噴施1次,連續(xù)用藥2~3次,防治效果顯著。八是適當晚播,錯開雨季發(fā)病輕。九是避免低洼、通風不良、潮濕、連作地塊。十是施用磷鉀肥配合微肥,可提高向日葵的抗病性。

4 參考文獻

[1] 潘穎慧,薛麗靜,梁秀麗,等.吉林省向日葵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J].現代農業(yè)科學,2009(7):183-184.

[2] 李子欽,曹麗霞,白全江,等.內蒙古向日葵主要病害及其防治對策[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4(F12):63-64.

[3] 鄒積寬,崔秀芹.向日葵主要病蟲草害鑒別與防治[J].吉林農業(yè):下半月,2010(4):57.

[4] 郎福軍,江洪彬.向日葵病害的防治方法[J].農民致富之友,2011(13):44.

[5] 徐雄培.定邊縣向日葵菌核病發(fā)病規(guī)律及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yè)科技,2012(3):220,222.

[6] 李雪紅.向日葵常見病害防治[J].農村科技,2011(2):24-25.

[7] 范麗娟.向日葵主要病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黑龍江農業(yè)科學,2006(3):57-59.

[8] 王靜,張劍茹,崔超敏,等.向日葵菌核病研究進展[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6(6):25-28.

[9] 曹麗霞,徐利敏,云曉鵬,等.內蒙古地區(qū)向日葵主要病蟲害發(fā)生現狀及研究建議[J].內蒙古農業(yè)科技,2009(6):83-85.

篇4

家禽養(yǎng)殖是我國畜禽是產業(yè)中十分重要的一個分支,同時也是規(guī)?;B(yǎng)殖程度最高的一個產業(yè),這個產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取得顯著的養(yǎng)殖經驗,與國際先進水平也最為接近。家禽的飼養(yǎng)種類有很多種,其數量大,規(guī)模集中,主要包括了雞、鴨、鵝、鵪鶉等禽類。進入新世紀以來,禽類產品和相關的副產品受到了市場消費者的喜愛和歡迎。但是隨著養(yǎng)殖產業(yè)不不斷的發(fā)展,禽類的各種疫病的發(fā)生給養(yǎng)殖產業(yè)造成了嚴重威脅,其在影響家禽產業(yè)健康發(fā)展的同時,也給消費者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本文主要就家禽養(yǎng)殖過程中常見的疾病的臨床癥狀和預防措施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更好的促進家禽養(yǎng)殖產業(yè)的發(fā)展和進步有一定的幫助。

1 禽流感

1.1 臨床癥狀

禽流感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類高致病性傳染性疾病,在鳥類和禽類中廣泛的傳播,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主要由H5和H7亞毒株引起的疾病,其危害性大,致死率高,對禽類養(yǎng)殖所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禽流感分為急性敗血型禽流感、急性呼吸道型禽流感和非典型禽流感,首先,對于第一種類型的禽流感,禽類患病之后,會出現高度的昏迷、張口呼吸,冠髯發(fā)紺,頭部和頸部相連處變大,出現急性型的死亡,患病之后,禽類的各個器官會出現中敗血癥病變,肺部、脾臟和胰臟會出現斑點性的出血,然后出現變性和壞死;其次,對于急性呼吸型的禽流感,其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中流淚、呼吸急促、咳嗽和打噴嚏等癥狀,部分禽類出現死亡,其與新城疫病毒混合感染之后,死亡率極高;最后,非典型禽流感?;疾∏蓊愅ǔ1憩F為流淚、咳嗽、呼吸急促和下痢的現象,禽類的產蛋量迅速升高,并會出現零星的死亡現象,禽類的鼻竇、氣管和支氣管以及氣囊和腸道會出現嚴重病變,有時還會出現氣囊纖維素性滲出。

1.2 防治對策

首先,對于非疫區(qū)的養(yǎng)殖場必須建立完善的安全防護措施,嚴防禽流感是病毒的傳入,人要避免對野生鳥類接觸,做好水源消毒和飼料清潔以及糞便清理消毒工作,定期的對養(yǎng)殖場各個場所的進行消毒;其次,當發(fā)現存在疑似的禽流感疫情之后,應該及時的上報上級動物防疫部門,對可疑的養(yǎng)殖場和雞群進行隔離,一旦確定應該按照相關條例進行隔離、封鎖和捕殺,在日常消毒過程中可以選擇使用復合酚、氫氧化鈉、三氯異氰尿酸鈉等;其次,還要做好緊急防疫工作,對疫區(qū)周邊的飼養(yǎng)雞群使用非油乳劑的滅活疫苗進行緊急免疫注射,從而保證家禽在較短的時間內產生抗體。當發(fā)生低致病性禽流感時,應該及時的采取隔離、消毒和治療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可以有效的減少經濟損失。治療過程中一般選擇清熱解毒的藥劑,如大青葉、板藍根、病毒靈等藥物;最后,做好免疫接種工作。疫苗最好選擇滅活的疫苗,可以選擇使用亞型重組病毒滅活疫苗、流感H,N:+ H,N:的疫苗。同時,還可以選擇二價滅活疫苗和禽流感H,N亞型+新城疫二聯滅活疫苗進行皮下注射。

2 家禽新城疫病

2.1 發(fā)病癥狀

新城疫病又被稱為雞瘟,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和致死率極高的傳染性疾病,一旦發(fā)病就會在短時間內傳播到整個雞群中,傳播速度十分快速,其主要通過家禽的呼吸道進行傳播,此外還可以通過空氣和水源進行傳播。該種疾病的潛伏期一般為3~5天,發(fā)病十分突然,給人以措手不及。5~6天之后,養(yǎng)殖場的家禽會出現大批死亡的現象,典型的急性型的新城疫病的臨床癥狀是家禽的體溫迅速升高到43~44度以上,精神表現萎靡不振,羽毛松散,雙翅下垂,進食量降低,并出現下痢,排除黃綠色惡臭的糞便。家禽的支氣管發(fā)炎,家禽張口呼吸,并發(fā)出咯咯聲音,從雞的口腔和鼻孔中流出很多粘液。

2.2 預防措施

該種疾病到現在危害還沒有有效的藥物治療,只能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進行控制。首先,預防接種雞新城疫一系和二系疫苗。這是預防家禽新城疫的最佳方法。剛出殼的家禽到生長到兩個月之間,接種二系疫苗,第一只疫苗接種的時間應該在出殼前兩周內進行,接種時,采用蒸餾水將疫苗稀釋后,采用玻璃吸管吸取疫苗,從家禽的鼻孔或者眼睛上滴入,每只家禽滴入1~2滴。這樣在一周左右就可以產生抗體,免疫期能夠在3~4個月之間。兩個月后進行第二次的免疫注射,選擇小型的玻璃注射器,每只家禽注射疫苗0.1ml,接種一周之后就會產生免疫抗體;其次,在中免疫接種過程中,還要做好養(yǎng)殖場的消毒和清潔工具做,這是預防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措施,養(yǎng)殖場的內的環(huán)境、用具和孵化器以及種蛋都要經過嚴格的消毒。新品種的家禽在引種過程中,要確認健康之后,才可以將其混入雞群中;最后,發(fā)現養(yǎng)殖場出現新城疫疾病,需要緊急采取措施。對發(fā)病的家禽按照相關標準進行捕殺和無害化處理,對于未發(fā)病的雞舍應該緊急接種疫苗。

3 雞傳染性法氏囊病

3.1 發(fā)病癥狀

該種疾病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性較強的疾病,通常會感染3~6周齡的雛雞。成年雞通常不會感染該種疾病。雛雞會表現為突然發(fā)病,患病時間大概為一周左右。當與新城疫病等其他疾病混合感染時,其死亡率可以達到100%。發(fā)病之后,雛雞表現的精神沉郁,食欲降低,在雛雞的腿部、腹部和胸部會出現血色的條紋或者出血的斑點。

3.2 預防措施

預防該種疾病應該制定嚴格的衛(wèi)生防疫制度,對育雛的流水線進行嚴格的消毒,雛雞在出生之后,應該接種相應的疫苗,預防該種疾病的疫苗有兩種,一種是在雛雞階段接種的疫苗,一種是在生長到18~20周齡的之后接種的疫苗。治療該種疾病應該緊抓時機,在雛雞發(fā)病初期注射高免疫卵黃抗體。同時,結合抗生素治療,預防雛雞出現繼發(fā)性的感染癥狀。

參考文獻

[1]趙碧,熊朝麗,徐茂文,周碧君,程振濤,文明.鴨腸炎病毒核衣殼蛋白質互作蛋白質基因熒光定量PCR檢測方法的建立[J].江蘇農業(yè)學報.2015(02)

篇5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學校這種人員比較密集、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現更是比較容易傳播,會對廣大師生的工作學習帶來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春季常見的傳染病及其預防措施有所了解。

一、流腦

流腦是由腦膜炎雙球菌感染引起的經呼吸道傳播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多在春季流行。該病的一般表現癥狀是:突然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精神不振,頸項強直,重者可出現昏迷、抽搐。流腦根據病情輕重分為普通型和暴發(fā)型。暴發(fā)型起病急驟,常在24小時內出現嚴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腦高發(fā)期,若出現類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或者突發(fā)高熱、身上有出血點、頭痛、噴射狀嘔吐、嗜睡、煩躁不安等癥狀,要立即到正規(guī)醫(yī)院搶救治療,以免延誤病情。流腦有以下并發(fā)癥:腦及其周圍組織因炎癥或粘連可引起第Ⅱ、Ⅲ、Ⅶ及Ⅷ對顱神經損害、肢體運動障礙,失語、大腦功能不全、癲癇等。腦室間孔或蛛網膜下腔粘連可發(fā)生腦積水,后者又導致智能障礙、癲癇等。經腦膜間的橋靜脈發(fā)生栓塞性靜脈炎后可形成硬膜下積水,多見于1-2歲的幼兒。當及時和適當的治療效果不滿意,恢復期出現抽搐,噴射性嘔吐,特別伴有定位體征,顱內壓持續(xù)升高,以及發(fā)熱等即應想到硬膜下積水的可能。化膿性遷延性病變有結合膜炎、全眼炎、中耳炎、關節(jié)炎、肺炎、膿胸、心內膜炎、心包炎、炎等。流腦雖來勢兇猛,發(fā)病急劇,但只要掌握發(fā)病規(guī)律,采取綜合措施是可以預防的。

主要預防措施:

1.常曬衣服、曬被褥、曬太陽。腦膜炎雙球菌具有怕熱、怕冷、厭氧的弱點,因此要經常曬衣服、曬被褥、曬太陽。居室內的溫度要在18℃-20℃,濕度在50%—60%最為合適,每天開窗3—4次,每次約15分鐘左右,每天用濕布擦桌子和地面,使室內空氣新鮮而濕潤。讓孩子多增加戶外活動,上午10點到下午4點最為適宜,以提高小兒對周圍環(huán)境冷熱變化的適應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同時,在流腦好發(fā)季節(jié),室內還可用食醋、艾葉等熏蒸消毒,殺滅病菌。

2.保護易感人群,提高免疫能力。注意在流行期內,與流腦病例密切接觸的人員均應接種疫苗。目前我國市場上供應的A+C群雙價多糖疫苗,能有效誘導出抗體,免疫年齡在兩歲以上的人群,次年不需要加強,3-5年后需加強接種。

3.及時發(fā)現病人,早期隔離、治療。在流腦流行季節(jié),一旦發(fā)現不明原因的發(fā)熱、乏力、咽喉痛等癥狀的病人,應提高警惕。若病人出現高燒不退、劇烈頭痛、噴射嘔吐等,應立即送醫(yī)院檢查,確診者應隔離治療。病人污染的環(huán)境、用品等要嚴格消毒,以防擴散。

4.培養(yǎng)良好的生活方式。要按時作息,保證睡眠,經常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

5.少去或不去公共場所。初春時節(jié),盡量少去人多、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注意根據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感冒。

流腦的預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五項:

加強疾病監(jiān)測,做到早發(fā)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并及早就近住院醫(yī)治病人。

對病人密切接觸者,立即進行預防性服藥。

若流腦流行出現在過去未實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較少的地方,可對15歲以下未免疫的兒童應急接種疫苗。

一旦發(fā)生流腦流行,應勸阻大型集會、串門訪友或探視病人,不帶兒童去公共場所。

及時組織對疫點進行消毒處理,如疫情發(fā)生在學校等人群集聚場所,要做好環(huán)境衛(wèi)生、個人衛(wèi)生,保持通風。

二、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fā)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颊咭詪胗變憾嘁姡w兒童亦為易感人群,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fā)生局部暴發(fā)流行。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一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后約90%會傳染發(fā)病,病初癥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fā)熱的同時或1—2日后,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fā)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并發(fā)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后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并發(fā)癥。部分病人恢復后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后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fā)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衛(wèi)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jié)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huán)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fā)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干燥后方能復學(自發(fā)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后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三、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fā)生,冬春季節(jié)發(fā)病率最高,對兩至十五歲的兒童威脅嚴重,常在幼兒園和學校中流行。腮腺炎可因說話、咳嗽、打噴嚏而通過唾液進行傳播,少數也可以通過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間接傳播,起病較急。該病潛伏期一般為十六至十八天,主要癥狀為一側或雙側腮腺(耳前和耳下部)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擴展,充塞于下頜骨和乳突之間,邊緣不清,觸之有彈性,并有輕度觸痛,局部皮膚腫脹發(fā)亮,表面發(fā)熱,但不發(fā)紅,不會化膿,張嘴、吞咽和吃東西時疼痛,吃酸性食物時局部更疼。一般是一側腮腺先腫,一至四天后另一側相繼腫脹,頜下腺、舌下腺、頸淋巴結因受累而腫大。嚴重的還可見到下頜部、頸部甚至胸部前腫脹,這是由于舌下腺、頜下腺也受累的緣故?;純撼S形泛?、發(fā)熱、頭痛、咽喉疼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適,嚴重者伴有發(fā)冷、惡心、嘔吐、嗜睡、頸部發(fā)硬、昏迷或抽筋等。腫脹在三至四天可達高峰,再持續(xù)四至五天后逐漸消退,六至七天后體溫逐漸下降,經治療,癥狀十天左右即可消失,并獲得終身免疫。腮腺炎為自限性疾病,目前尚無特效療法,近年來發(fā)現應用潘生丁、病毒唑,療效顯著。中藥可用紫金錠醋調局部外敷。一旦發(fā)現孩子得了腮腺炎,應立即隔離,其生活用品、玩具、文具等煮沸或暴曬消毒,居室要注意通風換氣,病人要注意臥床休息。給予流質飲食,不給過硬、過酸、過甜的刺激性食物,要多喝水,以利于毒素排出,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防止繼發(fā)性感染。如體溫過高,可給予適量退熱藥,如出現并發(fā)癥可用抗菌素和磺胺類藥物對癥治療。預防腮腺炎和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要在冬春季節(jié)注意孩子的營養(yǎng)、保暖,加強耐寒鍛煉。注射腮腺炎減毒活疫苗也能起到預防作用。丙種球蛋白或胎盤球蛋白對流行性腮腺炎沒有預防效果,應加以留意。發(fā)病后可口服板蘭根沖劑,并常用淡鹽水漱口、沖鼻。腮腺炎流行期間,不要去人群集中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傳染源。

四、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gluenza)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常于冬、春季流行,通過空氣飛沫傳播。該病潛伏期短,一般1~3日,最短數小時,最長4日,傳染性強,傳播迅速。臨床癥狀為急起高熱,全身癥狀較重,呼吸道癥狀較輕。顯著頭痛、身痛、乏力、咽干及食欲減退等。部分病人有鼻阻、流涕、干咳等。查體可見急性熱病容,面頰潮紅,眼結膜及咽部充血。肺部可聞及干羅音。發(fā)熱多于1~2日內達高峰,3~4日內退熱,其他癥狀隨之緩解,但上呼吸道癥狀常持續(xù)1~2周后才逐漸消失,體力恢復亦較慢。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威脅最大。由于流感病毒致病力強,易發(fā)生變異,若人群對變異株缺乏免疫力,易引起暴發(fā)流行,迄今世界已發(fā)生過五次大的流行和若干次小流行,造成數十億人發(fā)病,數千萬人死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建設。

主要預防措施:

1.常洗手。病毒可以在患者手摸過的地方存活3個小時,所以你應經常洗手。

2.小心封閉的空間。空氣不好的辦公室、教室等是很容易傳染上感冒的地方。因此我們應該做到每天讓辦公室教室等人多的空間多通風。也可以用淡鹽水使你的鼻子經常保持濕潤。

3.大量喝水。大量的水可以將病毒從你身上沖走,并防止脫水癥的發(fā)生,而脫水癥則是感冒的并發(fā)癥之一。

4.不要總揉你的鼻子。揉鼻子容易把手上的病毒直接揉在你身上這個最易被傳染上的地方。

5.別老坐著不活動。每天進行30—45分鐘的有氧鍛煉。如散步、騎車、跳舞,都可以極大地增強你抵御感冒的能力,避免患上呼吸道傳染病。

6.多吃維生素E和C。維生素E在人的免疫系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它多存在于動物脂肪和植物油當中,所以那些不愛吃肉、吃油的人攝入得少。他們需要補充一些維生素E類的食品。維生素C有減輕感冒癥狀及程度的作用,所以可以口服一些,但別過量。

7.流感流行期間暫停集會,暫不探親訪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動,出門戴口罩。公共場所加強通風,可用紫外線燈消毒,物理藥片消毒或用熬醋熏蒸的辦法預防流感,也可用中藥預防,如口服板蘭根等,據認為有一定效果,也有的吃點大蒜、喝點姜湯,也可能有預防作用。

8.流感病毒侵入機體以后是否引起發(fā)病,主要與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營養(yǎng)不良和過度勞累使機體抵抗力下降,特別容易遭受各種病原體(包括流感病毒)的侵襲,因此平時要保持營養(yǎng)均衡和避免過度勞累,要有充足的睡眠,這是預防流感的基礎措施。

9.一旦發(fā)生流感,主要是加強護理(發(fā)病后臥床休息,多飲水,進食易消化、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必要時給予對癥處理(如發(fā)熱、頭痛時給予阿司匹林等解熱鎮(zhèn)痛藥),防止出現并發(fā)癥。

五、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是一種感染性很強的病毒。幾十個小病毒就能使我們感染生病。并且它可以感染到任何人,一個人也可以進行多次感染。這次不小心被感染了醫(yī)治好了,下次還會中招,因為每個諾如病毒都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

如病毒的傳播途徑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就是與病人接觸,或是接觸到被病人用過的東西,病人排出的排泄物、嘔吐物、唾液等等來傳播。接觸到這些東西都可以被感染上諾如病毒而發(fā)病。容易被感染的地方有很多。特別是像學校食堂的餐盤都是公用的,一旦有人發(fā)病就很容易被感染上,要是一個運氣不好,就用到了那個餐盤就中招了。所以,在公用場所最好使用自己的碗筷。這真不是矯情,生病了別人是不會替你受的,所以,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自己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諾如病毒被感染后,第二天第三天就會開始出現發(fā)病癥狀了。主要表現在惡心、嘔吐、胃痛和腹瀉等等。嚴重的還會有頭疼發(fā)燒等等癥狀。一般人感染了諾如病毒,好好休息的話注意多休息多喝水,1到3天內就會自動好轉了,最長的一周內就可以好啦。不過,對于有些人特別是老人孩子和本來就有病在身的人就危險了。要是出現脫水的癥狀,可以先服用補鹽液或是一些運動功能性飲料暫時急救,然后帶去醫(yī)院看醫(yī)生。

主要預防措施:

1.諾如病毒是一種常見的傳染性腸胃病,主要就是通過食物來傳染發(fā)病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特別注意飲食習慣。

2.一定要做到吃飯前洗手,上廁所后也要洗手,用洗手液,沒有的話可以用肥皂也行。

3.我們時常吃的蔬菜水果一定要清潔干凈,吃的食物要煮熟。現在很多人都喜歡吃半生熟的,這是很不好的習慣。

4.喝水的杯子也要各用個的,不要混用,這是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

六、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嬰幼兒常見傳染病。引起手足口病的腸道病毒有20多種,人群對手足口病普遍易感,主要以學齡前兒童為主。手足口病隱性感染率高,患者、隱性感染者為主要傳染源,該病主要通過被患者的糞便、唾液、咽部分泌物污染的食物而傳播,直接接觸患者穿破的水泡亦會傳播病毒,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過空氣飛沫傳播?;颊叩募S便在數周內仍具傳染性。手足口病潛伏期一般為3~7天,沒有明顯的前驅癥狀,多數病人突然起病。約半數病人于發(fā)病前1~2天或發(fā)病的同時有發(fā)熱,多在38℃左右,并出現丘疹或皰疹,好發(fā)于手、足、口、臀四個部位,有不像蚊蟲咬、不像藥物疹、不像口唇牙齦皰疹、不像水痘的“四不像”特征,臨床上更有不痛、不癢、不結痂、不結疤的“四不”特點。初期可有輕度上感癥狀。由于口腔潰瘍疼痛,患兒流涎拒食??谇徽衬で鹫畛霈F比較早,起初為粟米樣斑丘疹或水皰,周圍有紅暈,主要位于舌及兩頰部,唇齒側也常發(fā)生。手、足等遠端部位出現或平或凸的班丘疹或皰疹。手足口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發(fā)熱,咽痛,在口腔、手、足等部位出現丘疹或皰疹,可自愈,不留痂。一般僅需對癥治療,預后良好。少數病例可有腦炎、心肌炎、肺水腫等并發(fā)癥,個別危重病人可因多種原因導致死亡。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絕大多數情況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不會留下后遺癥,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根據以往的發(fā)病與治愈情況看,只有個別重癥患者可能出現腦膜炎、肺炎等,只要積極配合醫(yī)生治療,多數可以痊愈。

主要預防措施:

1.要注意不讓生病的孩子接觸其他兒童;孩子的唾液、痰液等分泌物要用衛(wèi)生紙包好丟到垃圾箱,孩子的糞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丟入廁所,不要隨意丟棄,同時要消毒便盆;看護人接觸孩子前、替換尿布后或處理孩子糞便后都要洗手;生病孩子的衣服、玩具、餐具、枕頭被褥等要保持衛(wèi)生,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開窗通風。如果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得病,還應及早告訴老師,并不要著急讓孩子去幼兒園,要在全部癥狀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傳染其他孩子。一般癥狀輕不用住院治療,居家治療、注意休息即可,以減少交叉感染。

2.如果家里沒有孩子得手足口病,采用一般家庭的預防方法即可,不需要使用消毒劑。如果家里有孩子得了手足口病,可采用以下方法消毒:奶嘴、奶瓶、餐具、毛巾等物品用50度以上的熱水浸泡30分鐘或者煮沸3分鐘;污染的玩具、桌椅和衣物等使用含氯的消毒劑(84消毒液或漂白粉)

按使用說明每天清洗;孩子的痰、唾液和糞便、擦拭用紙等都最好倒入適量消毒劑,攪拌消毒后再丟入廁所。

3.預防手足口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病人糞便等排泄物的處理。

4.手足口病常在嬰幼兒聚集場所發(fā)生,因此,托幼機構、學校等單位要做好晨檢,及時發(fā)現疑似病人,及時隔離治療。

5.被污染的食物、日常用品、食具、玩具、床上用品以及便器等物品應及時消毒處理,衣物置陽光下暴曬,保持室內通風換氣。

6.要勤洗手,搞好環(huán)境衛(wèi)生、食品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把好病從口入關。

7.該病流行期間家長要盡量少讓孩子到擁擠公共場所,減少被感染機會。

七、呼吸道傳染病預防措施

1.教室、宿舍必須要每天通風、保持空氣流動。每次應在半小時以上。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調節(jié)居室微小氣候,是最簡單、行之有效的室內空氣消毒方法。建議各班指派專人負責教室及宿舍的開窗通風。學校也會有計劃的實施紫外線燈照射及藥物噴灑等空氣消毒措施。

2.接種疫苗。常見的傳染病現在一般都有疫苗,進行計劃性人工自動免疫是預防各類傳染病發(fā)生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預防性疫苗是阻擊傳染病發(fā)生的最佳積極手段。

3.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是預防春季傳染病的關鍵。要保持學習、生活場所的衛(wèi)生,不要堆放垃圾。飯前便后、以及外出歸來一定要按規(guī)定程序洗手,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應用衛(wèi)生紙掩蓋,用過的衛(wèi)生紙不要隨地亂仍,勤換、勤洗、勤曬衣服、被褥,不隨地吐痰,個人衛(wèi)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強鍛煉,增強免疫力。春天人體新陳代謝開始旺盛起來,正是運動鍛煉的好時機,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多到郊外、戶外呼吸新鮮空氣,每天鍛煉使身體氣血暢通,筋骨舒展,體質增強。在鍛煉的時候,必須注意氣候變化,要避開晨霧風沙,要合理安排運動量,進行自我監(jiān)護身體狀況等,以免對身體造成不利影響。

5.生活有規(guī)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規(guī)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對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當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規(guī)律,勞逸結合,無論學習或其他活動使身體勞累過度,必然導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細節(jié)要注意。春季氣候多變,乍暖還寒,若驟減衣服,極易降低人體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體極易侵入.必須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切不可一下子減得太多。合理安排好飲食,飲食上不宜太過辛辣,太過則助火氣,也不宜過食油膩。要減少對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煙、不喝酒,要多飲水,攝入足夠的維生素,宜多食些富含優(yōu)質蛋白、糖類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和新鮮蔬菜、水果等。

7.切莫諱疾忌醫(yī)。由于春季傳染病初期多有類似感冒的癥狀,易被忽視,因此身體有不適應及時就醫(yī),特別是有發(fā)熱癥狀,應盡早明確診斷,及時進行治療。如有傳染病的情況,應立刻采取隔離措施,以免范圍擴大。

八、消化道傳染病預防措施

1.隔離病人和疑似患者直到無傳染性為止。接觸者應留檢一定時限。凡疑似病人的餐具、茶具、生活用品要分開使用和保管。在集體單位中的疑似病人也要做到宿舍分開、廁所專用、飲食隔離。炊事員、保育員每年定期檢查身體,當查出病人(如患肝炎或痢疾等)或疑似病人時,要調離工作崗位,待痊愈后方可恢復原工作。

2.切斷傳播途徑,要注意個人衛(wèi)生和飲食衛(wèi)生,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燙。對不潔變質腐敗食品禁止上市。搞好滅蛆、滅蠅、滅蟑螂、滅鼠工作。加強水源管理。設立無害化廁所,病人的排泄物消毒后方可倒入廁所,污染的衣物、便器也應消毒。

3.保護易感人群,應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如乙肝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傷寒、副傷寒疫苗等)。也可對相應疾病進行丙種球蛋白注射(如預防甲型肝炎時)或以中草藥(如大蒜、金銀花、野等服用以防止細菌性痢疾)來防止流行。

九、學校傳染病控制措施

1.各學校要把傳染病預防和控制作為學校的重要工作納入工作計劃,學校主要領導要統籌安排并明確一位主管校領導分管傳染病預防和控制工作,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學校衛(wèi)生工作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的要求,針對學校實際和傳染病流行的特點制定出具體的防治措施,并督促各有關部門具體落實。

篇6

【關鍵詞】番茄;生理病害;癥狀;預防措施

番茄在生長過程中,由于田間溫度、水分、養(yǎng)分、光照的偏差,各類藥劑的影響,生理性病害發(fā)生的非常普遍。加之番茄生理性、病理性(特別是病毒?。┎『Τ3;彀l(fā),群眾辨別診斷困難,極易造成防治時機延誤。目前生理性病害已成為影響番茄優(yōu)質、高產的重要因子。

1 主要缺素癥(營養(yǎng)不良)

土壤中營養(yǎng)成分少或植株吸收營養(yǎng)能力較低都可導致植株營養(yǎng)不良,過多的水分、低溫以及植株根部受傷和病害的侵染等都有可能使植株莖葉、果實營養(yǎng)不良。其癥狀表現: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褪綠,果實發(fā)育不良,結果減少,嚴重時果底腐爛或產生斑點。

1.1 缺鈣、硼

缺鈣、缺硼易引起臍腐病,此病始發(fā)于幼果臍部,初為水浸狀暗褐色斑點,之后病斑逐漸擴大發(fā)展為下陷、革質、褐色或黑色壞死區(qū)域,潮濕時斑上腐生黑色霉狀物。堅硬的褐色區(qū)域可以擴展至果實內部,使病果提早變紅。

預防措施:一是科學均衡施肥,除施足腐熟的有機肥做底肥外,還要用一定量的過磷酸鈣,以防土壤缺鈣;二是深耕土地,采用地膜覆蓋栽培,保持土壤水分相對穩(wěn)定,減少土壤中鈣的流失;三是適時澆水,尤其是結果期注意水分的均衡供應,嚴防忽干忽濕。開花結果期如遇高溫干旱要及時澆水,雨季注意雨后排水,確保根系的正常功能;四是生長前期要穩(wěn)施氮肥,避免營養(yǎng)生長過旺,在坐果期可葉面噴灑1%過磷酸鈣或1000~1200倍鈣硼合劑。每10d左右噴1次,或用美林高效鈣和其他鈣制品噴灑幼果,間隔5~7d噴一次,每穗果連噴2~3次。另外,在幼果期要及時摘除臍腐果,以減少植株體內的養(yǎng)分消耗,保證健果生長。

1.2 缺鉀

番茄是需鉀較多的作物。缺鉀時,葉脈保持綠色,但主葉脈之間的葉片組織褪綠,葉片卷曲,呈赤綠色,嚴重時葉片沿葉緣發(fā)生灼傷。缺鉀癥狀首先出現在老葉上,鉀不足降低了果實中酸的含量,同時導致果實內部褪色。

有時即使土壤中鉀的含量不低,由于中后期根系吸收能力下降,不能為果實發(fā)育和植株生長提供足夠的鉀素,使果實成熟時仍表現出缺鉀癥狀。土壤中的鉀供應不足時,果實的發(fā)育就以損害葉片為代價,通常當結3~4穗果后,老葉出現缺鉀癥狀尤為明顯。若根系發(fā)達,那么癥狀出現較遲。

預防措施:栽培時施足鉀肥。鉀肥易揮發(fā)和淋失,因此應采取基施、追施及葉面噴施相結合的方法,保證中后期鉀素的供應。

1.3 缺磷

苗期磷素不足會使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變紫,有時土壤中并不缺磷,但因低溫、干旱阻礙了根系的吸收能力,導致出現缺磷癥狀。磷素在土壤中移動性較小,番茄在幼苗期需磷量大,應底施、深施。磷易被土壤膠體固定,所以施磷肥時可與腐熟好的有機肥混合施或開溝集中施,可采用顆粒狀磷肥,以減少其與土壤的接觸面。番茄生長中后期應葉面噴施補磷,提高磷肥的利用率。

1.4 缺鐵

鐵雖屬微量元素,但在植物的生長發(fā)育中起著重要作用。鐵不足可使葉片褪綠。堿性的土壤會阻礙植株對鐵的吸收,應配施鐵肥,但不宜過量。一般采用硫酸亞鐵,底肥施2~7.5 kg/667㎡,葉面噴施0.2%~1%的水溶液。

1.5 缺鎂

病狀一般從下部葉片開始發(fā)生,但在果實膨大盛期,靠果實近的葉往往先發(fā)生。開始時葉中部葉脈間黃化和變成黃褐色,然后慢慢擴展到整個葉片,但有時葉緣仍為綠色,直至一部分變成枯斑。防治方法主要是增高地溫和施用有機肥,應急時可一周噴2~3次1%~2%硫酸鎂水溶液。

1.6 缺鋅

鋅不足可使葉脈葉片變黃,并發(fā)展成黑色斑點或變紫。缺鋅嚴重的,會阻礙植株生長。植株生長期可葉面噴施硫酸鋅0.02%~0.1%水溶液預防。

2 極端溫度影響

2.1 日灼果

在陽光下,溫度過高易導致果皮灼傷,使其暴露的一邊變成淡褐色革質。不同品種類型間灼傷的程度有差異。防止日灼果最主要的方法是避免果實受到陽光的直射,可采用較好葉冠的品種,定植時把花序安排在畦的內側,整枝、打頂時注意保護果實,高溫季節(jié)注意土壤水分供應,有條件的可使用遮陽網進行保護。

日灼果遇到雨水和霧水時,灼傷部分很容易發(fā)生黑霉病,這兩種病易同時發(fā)生。

2.2 果實凍傷

無論是采收前或收后儲藏期,如遇長時間低溫(0~10℃)可使果實凍傷,使果實未完全成熟就脫落,或果實組織自行開裂、腐爛。有時在收獲時不表現癥狀,但在儲藏幾日后癥狀隨之出現。防止辦法是避開低溫。

3 常見畸形果種類

3.1 尖頂果

主要是由于使用濃度過高的植人物生長調節(jié)劑造成~。如棚室栽培時,使用濃度過高的2,4-滴鈉鹽或對氯苯氧乙酸(番茄靈)?;ū9蛱幚砘ǘ溥^早,或重復處理,或采用浸花處理均易導致尖頂果的出現。一般情況下2,4-滴鈉鹽的濃度以15~20mg/kg為宜,對氯苯氧乙酸(番茄靈)的濃度以30~50 mg/kg為宜,隨氣溫升高調節(jié)劑濃度變稀,應適期處理,避免重復。

3.2 橢圓形、偏心形、菊形、多心室及臍裂形等畸形果

育苗期特別是花芽分化期(3片真葉后)苗床溫度太低,持續(xù)低溫,又遇土壤過濕和氮肥過多,花芽的細胞分裂作用旺盛,較易形成畸形果。所以,保持適宜的育苗條件是防止畸形果的關鍵,苗期最低溫度不能長時間低于8℃,白天應保持在18℃以上,同時控制苗床的氮肥用量和土壤濕度,防止營養(yǎng)生長過旺。

畸形果的產生還與缺鈣、硼有關。因此,床土配置時肥料要均衡,要有充足的鈣、硼元素,有機肥要充分腐熟,避免土壤中水分發(fā)生劇烈變化,保持地溫在15℃以上。

3.3 裂果

發(fā)生裂果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強光、干旱、暴雨及土壤水分的急劇變化。不同品種類型間裂果差異較大,一般薄皮品種比厚皮品種嚴重,大果型品種比小果型品種嚴重。另外,土壤中缺鈣、硼或根系吸收受阻,導致果皮老化,易誘發(fā)裂果。

預防措施:首先選擇抗裂果品種;其次合理澆水。避免干旱后遇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劇變化;再次是要加強栽培管理。定植前深耕土壤,施足有機肥,實行配方平衡施肥,定植后中耕蹲苗,讓根系充分生長,形成強健的根群,較好的吸收養(yǎng)分和水分,合理密植,整枝摘心時注意果穗上方留2~3片葉,讓果穗隱藏在枝葉之間,避免陽光直射引起裂果,注意適量補施鈣、硼元素。另外,在結果期葉面噴灑復合微肥或海島素(氨基寡糖素)等生長調節(jié)劑,可減輕裂果發(fā)生程度。

4 著色不良

果實的色素含量受溫度、光照和土壤條件的影響較大,著色較適宜溫度為20~26℃,溫度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茄紅素的合成,果實成熟時呈黃褐色。

在果實膨大期間,若氮、鉀不足,葉綠素分解成茄紅素的過程則會受到影響,易形成黃色果;高溫條件下,茄紅素含量下降,而溫度過低時,果實內的分解酶活性低,這兩種情況都會形成著色不良的果實或果實帶黃,特別是高溫期果實受到陽光直射的部分黃色更強。

綠肩果的發(fā)生,除品種特征外,主要是由于夏季高溫、陽光直射,導致果實溫度過高,抑制了果肩部的茄紅素的形成而引起的。另外,施氮過多、缺鉀、土壤干燥的情況下也易發(fā)生綠肩果。

為了提高果實的著色,應加強肥水管理,保證有充足的肥水供應,增施磷、鉀肥,合理密植與整枝。

5 遺傳與生理失調

5.1 肥大癥(空洞果)

該病癥主要是在低溫弱光、植株長勢不良條件下,使用果實膨大劑,由于植株營養(yǎng)狀況不能滿足果實膨大的需要或夜溫過高而形成的。植株徒長,光合產物不能順利運輸到果實中去,可引起果實空洞。所以膨大劑要在植株長勢壯、光照充足、溫度適宜、水肥條件好的情況下才可使用,否則極易出現空洞果。

預防措施:首先控制開花期、幼果期的晝夜溫度,以15~28℃為宜;其次注意結果期的肥水供應;再次用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處理花朵時,不要處理未成熟的花蕾或使用濃度過高的調節(jié)劑。

5.2 豆疹病

在綠色果實的果皮上產生較黑的小斑點,當果實成熟時斑點則變成金黃色,如果實暴露在陽光下,斑點干涸并可能開裂,從而導致黑霉病和其他腐生菌的侵染。豆疹病是通過一個退化的基因引起的遺傳性失調而發(fā)生的。

5.3 成熟果上的斑漬

果壁上顏色不均勻,呈淡綠色或近于無色,有時在果內褐色腐爛,原因不詳。但一般認為與光照、水分不足或氮肥施用過多有關。

5.4 筋條果

果肉組織的維管束部位壞死變成黑筋,或果肉維管束變白成為白筋果,此病多發(fā)于溫室、大棚保護地生產中。

黑筋條果是因為光照弱,營養(yǎng)生長過旺,栽培密度大,整枝不當,氮肥施用量過多而造成的;白筋果則是因為缺鉀,吸收氨態(tài)氮肥過多所致。兩種筋條果都是因果實發(fā)育中生理代謝不正常而形成。

預防措施:適量澆水,切忌大水漫灌。光照不足時,溫度不宜太高,棚室內空氣濕度不宜太大,相對濕度控制在60%~70%,白天注意保持通風。不要過多施用氮肥,特別是不要過多施氨態(tài)氮肥,適量增施鉀肥和硼肥。合理密植,通過整枝、水肥及溫度管理使生殖生長與營養(yǎng)生長平衡。

5.5 網紋果

即從果實表面可以看到果肉呈網紋狀,一般成熟較晚。網紋果主要是因為土壤含水量較低,根系不能很好吸收磷、鉀,或磷、鉀在植株體內移動困難,使植株生理失調、代謝紊亂而形成的。生產中注意適時適量澆水,防止土壤干旱,增施磷、鉀肥,培育強健的根系。

6 病毒性卷葉和生理性卷葉識別

6.1 病毒病為害

病毒病易導致番茄植株卷葉,葉片卷曲叢生,嚴重時只有葉脈而無葉肉。病毒病通過帶毒的蚜蟲、粉虱或汁液接觸傳播,高溫干旱有利其發(fā)生。番茄植株感染黃化花葉病毒后,植株矮化,頂芽幼葉細長,呈螺旋狀下卷,中下部葉片向上卷。感染黃化曲葉病毒后,頂芽幼葉色淡,黃化,葉片向上卷曲。番茄一旦被病毒感染,藥物防治十分困難,為此應以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防治措施:選用抗病品種;實施輪作,減少初侵染源;用10%磷酸三鈉溶液浸種30min,進行種子消毒,以消滅種子表面的病菌;發(fā)病初期噴高錳酸鉀1000倍液;用10%吡蟲啉1500~2000倍液殺滅傳毒蚜蟲、粉虱。

6.2 生理性卷葉

從番茄的卷葉情況可以看出土壤的墑情。如果土壤水分過于飽和,番茄葉片會上卷,如果土壤干旱,番茄葉片則會下卷,此時要根據番茄的卷葉情況適時澆水。在番茄采收前后,第一果穗葉片稍卷,或整株葉片卷曲成筒狀,變脆,這主要是由高溫干旱,番茄氣孔關閉而導致的。

防治措施:坐果后適時澆水施肥,并覆蓋遮陽網,晴天白天蓋、晚上揭,陰天不蓋。

參考文獻

[1]呂紀增.棚室番茄常見營養(yǎng)性生理病害及防治[J].農村百事通,2006(02).

篇7

【關鍵詞】裝配式空心板橋;病害;防治方法

【Abstract】In this article two aspects of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prefabricated hollow plate result of several causes of common diseases and control methods.

【Key words】Assembly-type hollow plate; Disease; Control methods

1. 前言

隨著公路建設的快速發(fā)展,裝配式空心板橋以其質量可靠,施工方便快捷的特點得到廣泛的應用,成為目前公路橋梁中最為常見的橋梁形式。但該結構類型橋梁也容易發(fā)生一些病害,影響了橋梁的使用品質和壽命。導致這些病害的原因,除去與交通量大、超載車輛多有關外,還與設計、施工中一些環(huán)節(jié)注意不夠有關。下面筆者就幾種常見病害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淺談自己的看法。

2. 裝配式板橋常見病害及成因

裝配式板橋常見的病害主要有支座、橋面鋪裝、板間連接三大類。這些病害的發(fā)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它們互為誘導因素,相互作用,導致病害的進一步加劇。

2.1支座的常見病害。裝配式板橋的常用支座是板式橡膠支座。板式橡膠支座的主要病害有垂直壓縮變形過大、剪切開裂、脫空、老化等。由于這些病害的存在,導致支座功能喪失。

2.1.1設計方面的原因

(1)板式橡膠支座主要是承受由梁板傳來的垂直壓力和梁板因撓度及溫度變化傳來的剪力。其承受垂直壓力的能力較高,而承受剪力的能力相對較低。因此,板式橡膠支座原則應水平放置,以更好適應受力狀態(tài),發(fā)揮作用。但當縱坡或橫坡較大時,這種因支座斜置而導致的附加剪力和偏壓現象就不可小視。這時支座就不能再直接放置在有坡度的墩臺頂上,梁底端部和墩臺也必須做適當坡度調整。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支座的附加剪力和偏壓現象。而在實際工程中,這些細節(jié)構造設計容易忽略,或不夠詳細明確。按圖施工的結果導致了支座的損壞。比如,我省省道S229三原公路八里營跨鐵路大橋,橫坡達4%,縱坡達2.7%,梁端底橫坡設計要求不明確,梁端底縱坡未做設計,要求施工單位只調整支座墊石坡度,未進行梁底坡度處理。結果支座偏壓壓縮變形破壞嚴重。

(2)導致支座損壞的另一個設計原因是板與板連接能力設計不足,過去常采用小企口縫、窄板間縫 、無板間連接筋的設計,導致主梁整體性不足,橫向分布車輪荷載能力不足,甚至單板受力,梁板撓度增大,使支座受力更集中、更復雜,進而過早地出現過大壓縮變形、剪切開裂等病害。

2.1.2施工方面原因。由施工不當造成支座病害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五個方面:

(1)未按設計要求,在橋梁縱坡或橫坡較大時,對墩臺頂及主梁端底進行調坡處理,使支座大偏心受壓,甚至局部承壓,造成支座局部壓縮變形過大破壞。

(2)主梁板間縫,施工質量差,特別是設計小企口縫時,由于縫窄,隨便灌入稀砂漿,強度低、傳力差、主梁整體差、導致橫向分布荷載能力低,使個別梁板受力過于集中、過大,造成其下支座的壓縮變形過大和剪切開裂破壞。

(3)安裝支座墊石測量不準確和預制梁板的翹曲,是造成支座脫空的主要原因。橋梁在交工驗收時,發(fā)現部分支座脫空現象的不在少數。

(4)對脫空支座的處理措施不當,有些橋梁在吊裝過程中,雖發(fā)現個別支座脫空,但采取的措施不當。比如在支座下面加墊的材料,強度低、耐久性差,結果在橋梁使用過程中,因加墊材料損失,重新脫空。S229三原線八里營大橋支座脫空,加墊的是鋼板,但沒有做防銹處理,結果在使用十年后,這些鋼板在橋面漏水侵蝕作用下,10mm厚的鋼板能全部銹蝕掉。應當引以為戒。

(5)施工組織管理不善,使支座在儲存、運輸、安裝過程中,遭受酸、堿、油溶劑等的侵蝕,或漏天堆放遭受陽光曝曬和雨雪侵蝕加速了支座的老化。另外在梁板吊裝過程中,使用安放好的裸梁承受過大的臨時荷載,造成支座的剪切開裂病害。

2.1.3養(yǎng)護方面的原因。養(yǎng)護不及時、不到位,也是造成支座病害發(fā)生的原因之一。對于橋面病害不及時修復,造成雨水,甚至酸、堿、油溶劑的下滲,對支座造成腐蝕損害。

2.2橋面砼鋪裝層的病害。橋面砼鋪裝層的常見病害是裂縫、滲水和破損,其破壞原因既有設計原因,也有施工和養(yǎng)護原因。

2.2.1設計方面的原因

(1)目前的橋面砼鋪裝層設計,過于簡化,往往只給一個配筋圖和層厚規(guī)定值。而對于梁板的上拱度,及其對鋪裝層的影響,沒有提供解決方法,而其影響又不可小視。施工單位簡單按圖施工的后果是跨中鋪裝層厚度不足。

(2)主梁板之間連接設計不合理,早些年設計施工的裝配式板橋,梁板之間無連接筋,且板縫空間太小,鉸縫砼質量不易保證。而鉸縫砼的損壞,降低了傳力效果,導致主梁板整體性差,反射效應導致其上鋪裝層局部破損。

2.2.2施工方面的原因。施工不當也是引起裝配式板橋橋面鋪裝損壞的原因,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2.2.2.1砼鋪裝層厚度不足,由于主梁上拱效應,致使主梁頂面標高與設計標高有較大差異。以20米跨徑預應力空心板為例,一般上拱度有2cm~4cm。這樣按照原設計進行橋面鋪裝,勢必造成砼鋪層在許多地方厚度不足,過薄的鋪裝層不但起不到分布荷載的作用,耐沖擊、防水能力也大為降低,從而產生局部破壞。

2.2.2.2橋面鋪裝層與橋梁主要結構層的連接界面處理不干凈。由于橋面鋪裝的砼一般厚度較小,因此要保證橋面鋪裝層的正常工作,必須使鋪裝層與主梁結構牢固粘接, 否則脆性的薄層砼板將無法適應荷載和溫度引起的變形而產生破壞。橋面鋪裝時一般需要對底層砼鑿毛并沖洗干凈,以保證界面的粘結。然而施工中往往存在鑿毛不徹底或沖洗不干凈的情況,這樣往往導致鋪裝層過早損壞。

2.2.2.3鋪裝層砼配合比設計不合理。由于鋪裝層砼和主結構砼的齡期不同,加上主結構含水量較小,因此橋面鋪裝層極易在澆注初期產生干縮裂紋。因此鋪裝砼需要有較小的水灰比,過大的水灰比將導致鋪裝層產生早期損壞和開裂。近幾年,隨著建設速度的加快和施工裝備的提高,采用泵送砼澆筑橋面鋪裝層越來越普遍,但大坍落度、小骨膠比、高外摻劑的泵送砼鋪裝層,更容易產生干縮裂縫。因此其配合比更應引起高度重視。

2.2.2.4防曬、防風措施跟不上和養(yǎng)生不及時。鋪裝層是薄層結構,水分損失快,特別夏季高溫季節(jié)施工,無防曬、防風措施,很容易導致失水收不住漿,從而形成裂縫。而養(yǎng)生跟不上,失水過快,也會導致砼干縮裂縫的產生。

2.2.2.5橋梁在使用過程中,養(yǎng)護不及時或養(yǎng)護不當,也會使橋面鋪裝層過早出現病害,比如北方地區(qū),不及時清除雨雪,會使鋪裝層砼受凍融循環(huán),強度等性能降低,造成破壞。另外,還需要對較小病害及時處理,否則缺陷的擴大會放大橋梁的動力效應,使鋪裝層處于更加不利的狀態(tài);同時缺陷的擴大會使橋面積水,導致水腐蝕產生更大的病害。

2.3板間縫砼的病害。板間縫砼病害主要表現為板間縫砼的破碎、脫落,其產生的原因有設計、施工兩方面的原因。

2.3.1設計方面的原因

2.3.1.1早些年 設計的預應力空心板梁、梁板之間都是小企口縫,縫小而淺,一般只有11-15厘米深,企口縫下的板間縫,理論值只有1cm寬。狹小的空間,使板間砼(砂漿)施工難度增加,質量不易得保證,強度低,易損壞。

2.3.1.2板與板之間無連接筋,只有鉸縫砼,連接能力不足,造成板與板之間整體性差,使本身質量不高的板間砼受剪破壞。

2.3.2施工方面的原因。但由于梁板預制安裝過程中控制不夠精細,造成某些實際縫寬連1cm也不足,甚至為零。因此,板間砼只能用稀砂漿灌注,也不易充分搗實,使砼(砂漿)強度不足,導致破壞。同時,稀砂漿容易干縮,又與兩側光滑梁板不易粘牢,在荷載反復作用也就形成剝離脫落。

3. 裝配式板橋常見病害的防治

3.1支座病害的防治。支座病害的防治應從設計、施工、養(yǎng)護三方面綜合采取措施。

3.1.1設計措施

(1)充分論證,綜合考慮前期費用、養(yǎng)護更換費用,受力特點、適用溫度等因素,選用更合適的支座型式。

(2)當橋梁縱或橫較大時,如選擇板式橡膠支座,要設計墩臺頂調平層,或墊石調平,同時主梁端底設置與縱橫坡相適應的調坡措施。

3.1.2施工措施

(1)充分理解設計意圖,梁板嚴格按圖預制,確保各細部尺寸準確無誤,克服慣性思維,對于無設計,或設計不明確的細部尺寸,要積極與設計單位溝通,妥善解決。嚴禁為了省事,有意忽略細部尺寸構造。

(2)認真對待支座下墊層、墊石的施工,不僅要保證其強度符合要求,其高程也要準確無誤,符合設計要求,最好按等級水準測量,控制其標高。

(3)嚴把支座訂購進場質量關,支座材料有一定的適用溫度范圍,比如,氯丁橡膠(CR)支座適用溫度范圍為-25℃~60℃,屬常溫型橡膠支座。采用天然橡膠(NR)生產的支座適用溫度為-40℃~60℃,屬耐寒型支座,訂購支座要結合各地氣溫條件,選用合適材料制成的支座。對進場支座除按規(guī)定抽檢力學性能指標外,還應做材料定性試驗、耐老化試驗等。

(4)每吊裝1片梁,隨時對梁下支座的位置、受力情況進行檢查,對于脫空支座,必須用經過防銹處理過的合適厚度的鋼板(提前預備)加墊,不可用油氈、干硬性砂漿襯墊。對于出現較大偏壓的支座,要加工楔形鋼板加墊。對于錯位的支座必須將梁重新吊起,重放支座,重新安裝,不得用撬棍移動梁板和支座。

(5)嚴禁吊車和載梁車,在未經有效連接成整體的梁上行駛、停放、作業(yè)。.

3.1.3養(yǎng)護方面的措施

(1)及時消除橋面病害,控制橋面病害向支座傳導。

(2)對支座進行定期養(yǎng)護、保潔、除銹、防塵。

(3)及時更換病害支座,對于偏壓支座更換時要加墊楔形鋼板。

3.2橋面砼鋪裝層病害的防治

3.2.1設計方面的措施

(1)深入研究橋面砼鋪裝層的受力狀態(tài)和設計理論,對橋面鋪裝層進行科學設計。在目前情況下,應從增強橋面鋪裝層耐沖擊和分布荷載能力方面考慮,采取適當增加砼鋪裝層厚度,采用雙層鋼筋網的措施。

(2)對主梁上拱度提出明確指標,對砼鋪裝層厚度、上拱度、墊石(墊層)標高、橋面設計標高,進行綜合系統設計,消除上拱度對鋪裝層厚度的影響。

3.2.2施工方面的措施

(1)嚴格控制梁板的張拉應力和成品梁板堆放時間,確保主梁上拱度不超標。

(2)為了克服以跨中厚度控制,墩頂砼鋪裝過厚;以墩頂厚度控制,跨中厚度又不足;等厚控制又造成橋面波浪的問題,可以采用以下措施。分別實測梁板安前前上拱度f,和鋪裝完成后上拱度f′,當f值較小時(如40mm以下),在墩頂厚采用設計值g+10mm控制,跨中采用設計g控制。則跨中實際上拱度值為f0=f-10-f′,跨中實際設計高為理論設計高+實際上拱值f0。這樣處理,既保證了跨中最小鋪裝厚度,標高誤差又基本符合規(guī)范要求。

當f值比較大時,墩頂厚度采用設計值g+f/2,跨中厚度采用設計值g,則跨中實際上拱度f0=f-f/2-f′。為保證橋面設計誤差不致過大,降低支座標高f/2,墩頂橋面鋪裝層實際標高為設計高程??缰袑嶋H標高為設計標高+f0。由于f值較大,標高誤差局部可能有些超規(guī)范,但由于這種情況一般發(fā)生在大跨徑橋梁上,所以局部的超規(guī),對坡度的影響不是很大。至于個別梁f值過大問題,或邊梁與中梁f值不一致的情況,可采用保持跨中高程一致,適當調整支座墊石的方法解決。

(3)橋面鋪裝層砼施工前,將梁板頂面鑿毛、沖洗干凈,如主梁頂面拉毛程度不理想,可以采用重新刻槽或增鋪界面劑方法,增強鋪裝砼與主梁的連接。

(4)選擇最佳配合比。由于鋪裝層屬于薄層結構,不易提漿,需要坍落度大,而坍落度大又易導致干縮裂縫,降低防水功能,選擇其配合比,要根據工藝條件、施工方法、施工速度、施工溫度綜合考慮,經工藝試驗確定。特別是選用商品泵送砼時,更應通過現場工藝試驗,確定是否適用。

(5)加強施工準備和組織管理。由于鋪裝層薄,砼水分損失快,容易造成收不住漿而干裂,所以在夏天施工要做好防曬、防風、防雨準備,冬天施工,要做好保溫防凍準備。為保證防水效果,施工組織要緊湊,并盡可能減少施工縫。

3.2.3養(yǎng)護方面的措施

(1)對橋面出現的局部病害,及時進行修復處理,防止病害的擴大。

(2)對較大面積裂縫、滲水等病害,進行徹底處理。

(3)及時清除橋面積雪、積水。

3.3板間縫砼病害的病害的防治

3.3.1設計方面的措施

(1)將企口縫設計成較寬、較深的大企口,縫內放置縱向受力筋和箍筋,以增強其抗剪傳力能力。

(2)主梁板之間設置橫向連接筋,增強連接效果。

3.3.2施工方面的措施

(1)澆注板間縫砼之前,將縫內雜物清理沖洗干凈,縫底用砂漿預先填實。

(2)板間縫砼與橋面鋪裝分開施工,且不宜與主梁頂面填平,留下凹槽與鋪裝層砼一起施工,使它們更好連接。

(3)選用較小坍落度砼,用插入式震搗棒振搗密實。

(4)若遇到設計成窄板縫情況,可采用免震砼或專用灌縫料灌縫。

4. 結束語

裝配式板橋的病害有多種多樣,原因也不一而終。本文所揭示的三種病害,是筆者近幾年工作中遇到較多的、較典型的病害。在此對病害原因和防治方法的歸納總結,主要是為了拋磚引玉,引起同行們在設計施工中對一些細節(jié)的關注,最大限度地減少病害的發(fā)生。同時也希望能為同行們處理類似病害,提供一些參考方法或思路。

參考文獻

篇8

一、真菌性疾病

1.癥狀

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水生真菌,常見的種類有絲水霉、鞭毛棉霉等。病魚癥狀是行動遲緩、魚體消瘦、不攝食,主要是轉池時操作不慎引起。

2.防治方法是要轉池操作時要防止魚體受傷,對患病魚體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鹽與小蘇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魚10分鐘左右,也可采用高錳酸鉀1~2克/1立方米水深全池潑灑。

二、細菌性出血病

1.癥狀

筆者在生產實踐中,發(fā)現出血病在很多情況下都容易發(fā)生,是一種危害性較大的病,是由于養(yǎng)殖時間長,病菌累積的原因造成。尤其是在變溫期間(如春夏季過渡時期、夏季高溫時期和秋冬季時期)容易發(fā)生,據有關資料介紹,病原為嗜水單氣胞菌。由于水溫偏高,水質惡化(尤其是水中氨態(tài)氮含量超標)引起,該病有較強的傳染性,患病死亡率較高。主要危害200克左右規(guī)格的鱘魚,病魚口腔四周充血、紅腫、突出,頭內部充血(在陽光或強光下透視可見),鰭條基部充血,腹部骨板、腹棱處大量充血,同時繼發(fā)腸炎病,解剖時,可以發(fā)現腹壁有出血點,腸道紅腫,無彈性,伴有暗紅色粘液。

2.防治方法

2.1保持水質良好,加強日常管理,及時清除淤積糞便、殘餌,加注新水。

2.2每千克飼料添加4~6克的氟哌酸,同時外潑鹽酸新霉素2~3克/1立方米水深浸泡8小時,連續(xù)四天。

三、細菌性腸炎病

1.癥狀

該病從魚種到商品魚都會發(fā)生,為鱘魚養(yǎng)殖過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病。據有關資料介紹,病原為腸型點狀產氣單胞菌,導致此種疾病,主要原因是飼料霉變、外界水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如水質變壞),或養(yǎng)殖過程中不按規(guī)律投喂,人工飼料投喂量較大,經常變換飼料品種等。外觀病魚行動緩慢,攝食少,腹部膨脹,紅腫。輕壓腹部,有淡黃色混雜紅色粘液從流出。解剖時,可以發(fā)現腸壁充血發(fā)炎,彈性差,無食物,內有很多淡黃色粘液,肝臟變色,嚴重時腸道穿孔,肝臟壞死。

2.防治方法

首先要做好環(huán)境消毒,同時在飼料中添加復合維生素和免疫多糖,用來提高魚體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飼料中適量添加無殘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藥預防??擅刻煊们鍩峤舛旧⒒蛉S粉拌飼投喂(濃度0.1~0.2%),連續(xù)3天,喂兩個療程,同時外潑海中寶(硫代硫酸鈉)。

四、潰瘍病

1.癥狀

病原不詳,危害高密度工廠化養(yǎng)殖魚體,危害性不大。主要在夏季高溫季節(jié)容易出現,與水質好壞也有很大的關系。早期,病灶為淺白色,病灶處出現充血,皮膚糜爛,嚴重的出現大塊創(chuàng)口,露出肌肉。尤其是在倒池后容易大量出現,治療不及時,容易造成較大的危害。

2.防治方法

2.1外潑鹽酸新霉素(濃度2~3克/立方米),內服三黃粉拌飼投喂(0.1~0.2%);②外潑紅霉素(濃度為5~10克/立方米),內服土霉素拌飼投喂(0.1~0.2%,)等抗菌藥。連續(xù)四天,濃度視該病輕重而不同。

五、寄生蟲病

1.病因及癥狀

對鱘魚苗種危害較大,直接影響苗種生長。造成魚體消瘦,游動遲緩,常見于鱘魚苗種鰓、尾部等處,導致這些部位粘液增多。顯微鏡檢查時,可以發(fā)現大量車輪蟲,或三代蟲,或小瓜蟲等

2.防治方法

2.1加強飼養(yǎng)管理,注意水質,提高魚體抵抗力。

2.2可采用5%的食鹽溶液浸泡魚體30分鐘,或用20%的福爾馬林溶液浸浴魚體10~15分鐘,或用10~20克/立方米的高錳酸鉀藥浴10~15分鐘,然后轉入流水池中進行養(yǎng)殖。也可以采用中草藥進行治療。

篇9

關鍵詞:水泥混凝土;常見病害;處理方法

1 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見的主要病害現象及原因分析

本文僅從筆者所遇常見病害出現的現象及原因進行分析。

1.1 龜裂 (1)現象。混凝土路面表面產生網狀、淺而細的發(fā)絲裂縫,呈小的六角花紋,深度5~10mm。

(2)原因分析。1)混凝土澆筑后,表面沒有及時覆蓋,在炎熱或大風天氣,表面游離水份蒸發(fā)過快,體積急劇的收縮,導致開裂;2)混凝土在拌制時水灰比過大;模板與墊層過于干燥,吸水大;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砂率過大;4)混凝土表面過度震蕩或抹平,使水泥和細骨料過多上浮至表面。導致縮裂。

1.2 橫向裂縫 (1)現象。沿著與道路中線大致相垂直的方向產生裂縫,這類裂縫,往往在行車與溫度的作用下,逐漸擴展,最終貫穿板厚。

(2)原因分析。1)混凝土路面鋸縫不及時,由于溫縮和干縮發(fā)生斷裂?;炷吝B續(xù)澆筑長度越長,澆筑時氣溫越高,基層表面越粗糙越易斷裂;2)切縫深度過淺,由于橫斷面沒有明顯削弱,應力沒有釋放,因而在臨近縮縫處產生新的收縮縫;3)混凝土路面基礎發(fā)生不均勻沉陷(如穿越溝槽、拓寬路段處),導致板底脫空而斷裂;4)混凝土路面板厚度與強度不足,在荷載和溫度應力作用下產生強度裂縫。

1.3 角隅斷裂 (1)現象?;炷谅访姘褰翘?,沿與角隅等分線大致相垂直方向產生斷裂,在脹縫處特別容易發(fā)生。塊角到裂縫二端距離小于橫邊長的一半。

(2)原因分析。1)角隅處于縱橫縫交叉處容易產生唧泥,形成脫空、導致角隅應力增大,產生斷裂;2)基礎在行車荷載與水的綜合作用下,逐步產生塑性變形累積,使角隅應力逐漸遞增,導致斷裂;3)脹縫往往是位于端模板處,拆模時容易損傷;而在下一相鄰板澆搗時,由于已澆板塊強度有限,極易受傷,造成隱患,故此處角隅較易斷裂。

1.4 縱向裂縫 (1)現象。順道路中心方向出現的裂縫。這種裂縫一旦出現,經過一段營運時間后,往往會變成貫穿裂縫。

(2)原因分析。1)路基發(fā)生不均勻沉陷,如縱向溝槽下沉,路基拓寬部分沉陷等導致路面基礎下沉,板塊脫空而產生裂縫;2)由于基礎不穩(wěn)定,在行車荷載與水溫的作用下,產生塑性變形或者由于基層材料安定性不好,產生膨脹,導致各種形式的開裂??v縫亦是一種可能的形式;3)混凝土板厚度與基礎強度不足產生的荷載型裂縫。

2 主要病害的預防措施及處理方法

2.1 龜裂 (1)預防措施。1)混凝土路面澆筑后,及時用潮濕材料覆蓋,認真澆水養(yǎng)護,防止強風和曝曬。在炎熱季節(jié),必要時應搭棚施工;2)配制混凝土時,應嚴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選擇合適的粗集料級配和砂率;3)在澆筑混凝土路面時,將基層和模板澆水濕透,避免吸收混凝土中的水分;4)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震搗器時,防止過度震蕩,使砂漿集聚表面。砂漿層厚度應控制在2~5mm范圍內。抹平時不必過度抹平。

(2)治理方法。1)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現龜裂,可采用鏝刀反復壓抹或重新振搗的方法來消除,再加強濕潤覆蓋養(yǎng)護;2)一般對結構強度無甚影響,可不于處理;3)必要時應用注漿進行表面涂層處理,封閉裂縫。

2.2 橫向裂縫 (1)預防措施。1)嚴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割時間,一般在抗壓強度達到10MPa左右即可切割,以邊口切割整齊,無碎裂為度,盡可能及早進行。尤其是夏天,晝夜溫差大,更需注意;2)當連續(xù)澆搗長度很長,鋸縫設備不足時,可在二分之一長度處先鋸,之后再分段鋸;在條件比較困難時,可間隔幾十米設一條壓縫,以減少收縮應力的積聚;3)保證基礎穩(wěn)定、無沉陷。在溝槽回填處必須按規(guī)范要求,做到密實、均勻;4)混凝土路面的結構組合與厚度設計應滿通需要,特別是重車、超重車的路段。

(2)治理方法。1)當板塊裂縫較大,咬合能力嚴重削弱,則應局部反挖修補。先沿裂縫兩側一定范圍劃出標線,最小寬度不宜小于1m,標線應與中線垂直,然后沿縫鋸齊,鑿去標線間的混凝土,澆搗新混凝土;2)整個板塊翻挖后重新鋪筑新的混凝土板塊;3)用聚合物灌漿法封縫或沿裂縫開槽嵌入彈性或剛性粘合修補材料,起封縫防水的作用。

2.3 角隅斷裂 (1)預防措施。1)選用合適的填料,減少或防止接縫滲水;重視經常性的接縫養(yǎng)護,使接縫處于良好防水狀態(tài);2)采用抗沖刷,水穩(wěn)性好的材料,如水泥穩(wěn)定粒料作基層,以減少沖刷與塑性變形;3)混凝土路面拆模與澆搗時要防止角隅損傷并注意充分搗實;4)脹縫處角隅應采用角隅鋼筋補強。

(2)治理方法。若裂縫較小,可采用灌漿法封閉裂縫,繼續(xù)使用;若板角松動,則可以沿裂縫鋸齊鑿去板塊后,采用具有良好粘結性能的混凝土進行修補。

2.4 縱向裂縫 (1)預防措施。1)對于填方路基,應分層填筑、碾壓,保證均勻、密實;2)在新舊路基界面處應設置臺階或格柵,防止相對滑移;3)在薄弱地段采取措施保證回填材料有良好的水穩(wěn)性和壓實度,以減少沉降;在容易發(fā)生沉陷地段混凝土路面板應鋪設鋼筋網或改用瀝青路面。

(2)處理方法。1)出現裂縫后,必須查明原因,采取對策;2)如屬于土基沉陷等原因引起的,則宜先從穩(wěn)定土基著手或者等待自然穩(wěn)定后,再著手修復。在過渡期可采取一些臨時措施,如封縫防水;嚴重影響交通的板塊,挖除后可用瀝青混合料修復等;3)裂縫的修復,采用一般性的擴縫嵌填或澆注專用修補劑有一定效果,但耐久性不易保證。采用擴縫加筋的辦法進行修補,具有較好的增強效果;4)翻挖重鋪是一個常用的有效措施,但基層必須穩(wěn)定可靠;否則必須從加強、穩(wěn)定基層著手。

篇10

一、常見瀝青路面病害

瀝青路面的損壞所表現出的形式和特征是多種多樣的。經總結分析,主要有以下幾種常見病害。

1.瀝青路面的裂縫。瀝青路面建成后,都會產生各種形式的裂縫。初期產生的裂縫對瀝青路面的使用性能基本上沒有影響,但隨著表面雨水的侵入,導致路面強度下降,在大量行車荷載作用下,使瀝青路面產生結構性破壞。裂縫從表現形式可分為橫向裂縫、縱向裂縫和網狀裂縫三種。影響裂縫的主要因素有:瀝青的品種和等級、瀝青混合料的組成、面層的厚度、基層材料的收縮性、土基和氣候條件等。

2.瀝青路面的車轍。車轍是路面結構層及土基在行車重復荷載作用下的補充壓實,以致結構層材料的側向位移所產生的累積永久變形。影響瀝青路面車轍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瀝青路面結構和瀝青混凝土本身的內在因素,以及氣候和交通量等的外界因素。車轍產生的主要原因有:(1)瀝青混合料油石比過大;(2)表面磨損過度;(3)雨水侵入瀝青混凝土內部;(4)由于基層含不穩(wěn)定夾層而導致路面橫向推擠形成波形車轍。

3.瀝青路面的松散。松散是直接影響行車安全的路面病害,松散可能出現在整個路面表面。也可能在局部區(qū)域出現,但由于行車作用,一般在輪跡帶比較嚴重。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有:(1)局部路基和基層不均勻沉降引起路面破壞;(2)碎石中含有風化顆粒,水侵入后引起瀝青剝離;(3)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多,瀝青結合料本身的黏結性能降低,促使面層與輪胎接觸部分的瀝青磨耗,造成瀝青含量減少,細集料散失。

4.瀝青路面的水損害。瀝青路面在存在水分的條件下,經受交通荷載和溫度漲縮的反復作用,一方面水分逐步侵入到瀝青與集料的界面上,同時由于水動力的作用。瀝青膜漸漸地從集料表面剝離,并導致集料之間的黏結力喪失而發(fā)生路面破壞。瀝青路面產生水損害的原因主要有材料、設計、施工、土基和基層、超載車輛等原因。

5.瀝青路面的沉陷。沉陷是路面變形中最普遍的一種,特點是面積大,涉及的結構層次深,主要出現在挖方段和填挖交界處。其產生的主要原因是:土質路塹排水不暢,路床下部路基過濕潤而產生不均勻沉降,引起路面局部下沉。

二、瀝青路面出現裂縫的原因分析及其預防措施

1.原因分析。瀝青路面出現裂縫的主要原因而可以分為兩大類:一種主要是由于瀝青面層溫度變化而產生的溫度裂縫,一般稱之為非荷載型裂縫:另一種是由于行車荷載的作用而產生的結構性破壞裂縫,一般稱之為荷載型裂縫。

(1)非荷載型裂縫。非荷載型裂縫主要是溫度裂縫。其產生的原因有:

①瀝青材料在較高溫度條件下,具有良好的應力松弛性能,溫度升降產生的變形不至于產生過高的溫度應力。但在冬季氣溫驟降時,土基和路面基層由于受溫度變化,冬季冰凍產生的膨脹,導致路基和基層產生裂縫并反射到瀝青面層,瀝青混合料的應力松弛趕不上溫度應力的增長,同時勁度急劇增大,超過混合料的極限強度或極限拉伸應變,便會產生開裂。

②瀝青的品種和等級也是影響瀝青路面開裂的重要因素。在長期的實踐經驗中,選用高黏度、低稠度的瀝青,其溫度敏感性較低,能延遲溫度裂縫的產生。

③地基處理不當,路基碾壓不均勻,造成路基沉降不均勻。

(2)荷載型裂縫。荷載型裂縫即主要由于行車荷載作用而產生的裂縫,其產生的原因有:

①隨著交通運輸的高速發(fā)展。原有的路面強度日趨不足,路面滿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長和汽車載重明顯增大的需求,瀝青路面過早產生疲勞破壞,瀝青路面很快開裂。

②原結構設計不合理,未充分考慮到各種不利因素,施工質量不好,瀝青路面面層厚度不足,瀝青路面原材料的品質不符合設計規(guī)范要求,路面強度明顯不能滿足行車要求。在行車作用下,特別是超大噸位車輛的頻繁碾壓,瀝青路面很快開裂。

2.防止措施。針對以上分析的瀝青路面病害的原因,主要從施工材料、設計、施工、養(yǎng)護和交通管理等5個方面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1)材料方面。合理確定瀝青路面結構,瀝青面層的裂縫主要由瀝青面層本身的低溫收縮引起的。選用低溫勁度小、延度大、溫度敏感性差、含蠟量低的優(yōu)質瀝青,精選礦料,準確級配瀝青面層的礦料和合理配置瀝青混合料配合比。配制出性能優(yōu)良的瀝青混合料,控制瀝青用量,保證瀝青混合料性能優(yōu)良,均可有效減少裂縫。

(2)設計方面。精心設計,對地形復雜地段做好地質調查工作。要特別注意加固地基,防止因地基軟弱而出現不均勻沉降,使用合格填料填筑路基,確保路基有足夠的強度和穩(wěn)定性,以保證路面具有穩(wěn)定的基礎:選用抗沖刷性能好、干縮系數和溫縮系數小及抗拉強度高的半剛性材料做基層:選用優(yōu)質瀝青做瀝青面層;在穩(wěn)定度滿足要求的前提下,應該選用針入度較大的瀝青做瀝青面層。

(3)施工方面。精心施工,選擇先進施工工藝和機械設備,制定完善的施工方案,確保壓實度達到規(guī)范要求,嚴格按設計要求進行軟基處理,提高軟基處理的施工質量,嚴格控制半剛性基層施工碾壓時的含水量,混合料的含水量不能超過壓實需要的最佳含水量或控制在施工規(guī)范容許的范圍內;半剛性基層碾壓完成后。要及時養(yǎng)生,防止其產生裂縫反射到表面層,保護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損失;養(yǎng)生結束后,應立即噴灑透層油,并盡快鋪筑瀝青面層。

(4)養(yǎng)護方面。嚴格養(yǎng)護管理,加強路面保潔,確保排水性能良好。及時對裂縫的進行科學的處理,避免病害的進一步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