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山的詞語范文
時間:2023-03-29 21:21: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山的詞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美不勝收:勝:盡。美好的東西很多,一時看不過來;
3、花團錦簇:形容花朵五彩繽紛,十分華麗的景象,出自《景德傳燈錄》;
4、紅葉似火:秋季香山紅葉的顏色像火一樣的紅;
篇2
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
這是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8課《三顧茅廬》第3自然段中的文字。課后練習第5題作出了這樣的要求:認真讀讀課文里描寫隆中“景色秀麗宜人”的有關(guān)語句,用“來到……,只見……”的句式寫一處景色。由編者意圖可見,引領學生品味寫景文字并學會仿寫是教學本課的核心目標之一。
寫景文字只有區(qū)區(qū)兩句,但意蘊豐富,耐人尋味,獨特的表述洋溢著盎然的詩意,可謂簡約而不簡單。
從內(nèi)容看:
所寫景物只有四種:“山岡”“松林”“溪流”“竹林”,但有山有水,可以引發(fā)我們無窮聯(lián)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同時還有松有竹,歲寒三友占其二。這些景物無不積淀著深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儒家修齊治平理想代表的出場營造出超凡脫俗的氛圍。
描寫景物的詞語只有8個:“那里”“ 蜿蜒起伏”“幾片”“疏疏朗朗”“潺潺”“清澈見底”“茂密”“青翠欲滴”。但它們卻從方位、形狀、數(shù)量、疏密、聲音、透明度、顏色等方面對景物的特點分別予以介紹,和而不同。
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這句耐人尋味的妙喻又將景和人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從形式看:
這段寫景文字先介紹景物的主體山岡,然后再介紹局部的松林、溪流、竹林。在描寫這四種景物特點時,采用“什么的景物怎么樣”的句式,整齊優(yōu)美,朗朗上口,形式和內(nèi)容和諧統(tǒng)一。
【教學設計】
一、親近美景 感悟意蘊
1.師:同學們,《三顧茅廬》這篇課文詳寫了劉備第三次前往隆中邀請諸葛亮出山的故事。剛才我們通過品讀語言文字充分感受到了劉備的誠心誠意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本文的人物描寫讓我們領略了名著的魅力。我們再來讀讀第3自然段的景物描寫,發(fā)現(xiàn)它雖然只有區(qū)區(qū)64個字,卻很值得我們反復品味。
2.師:請同學們思考作者描寫了哪幾樣景物?它們讓你產(chǎn)生了怎樣的聯(lián)想?(生答,師板書:山 水 松 竹)
3.師小結(jié):古人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古人還說“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山和水的背后分明隱藏著一個人,這人是仁者和智者的化身。這里有松有竹,歲寒三友占其二,仿佛又暗示了這位世外高人品性的高潔。請同學們美美地讀一讀。
二、破解密碼 積累內(nèi)化
1.師: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呢?文中的這些詞語又是從哪些角度來寫景物的呢?
2.師小結(jié):描寫景物的詞語雖然只有“那里”“蜿蜒起伏”“幾片”“疏疏朗朗”“潺潺”“清澈見底”“茂密”“青翠欲滴”等8個,然而卻從方位、形狀、數(shù)量、疏密、聲音、透明度、顏色等方面分別予以介紹,真是簡約而不簡單啊。請同學們再讀讀這段文字,邊讀邊想象畫面,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3. 師:4處景物,8個詞語就讓我們浮想聯(lián)翩,身臨其境。其實妙處還不止于此,描寫山岡、松林、溪流、竹林的句式還有共同點呢,你發(fā)現(xiàn)了沒有?
4. 師:最后一句“景色秀麗宜人”也不簡單,你知道老師為什么這樣說嗎?
5.師:如果老師把這些景物和描寫它們的詞語去掉,你還能把它們回憶出來嗎?
三、鏈接生活 仿寫遷移
1. 師:這樣的句式不僅可以描寫隆中的美景,也可以描寫其他地方的景物,比如山岡、湖泊、田野、小溪……拿起筆來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2.閱讀交流學生的仿寫片段。從有沒有選取代表性景物、有沒有抓住不同的特點、用詞美不美等方面評析。
篇3
知識是人們前進的最大動力,因為有知識,我們知道我們從哪里來,也知道我們將要到哪里去。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五六單元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五單元知識點第五單元 基礎知識必記
一、字詞盤點
1.字
(1)難讀的字
縮(suō) 甩(shuǎi) 蹦(bènɡ)
(2)難寫的字
秧:左窄右寬,右部“央”的一橫兩邊都要出頭。
割:左寬右窄,左部“害”的中間部分是一個“豐”。
瘋:部首是“疒”,里面是個“風”。
嘻:左窄右寬,右部是“十+豆+口=喜”。
(3)多音字
蔓màn(蔓延)wàn(瓜蔓)
縫féng(縫補)fèng(裂縫)
斗dòu(斗爭)dǒu(斗室)
嚷rāng(嚷嚷)rǎng(叫嚷)
2.詞
(1)必須掌握的詞
后腦勺 本來 活生生 苞蕾 苔蘚 豐滿
甘蔗 瀑布 軟綿綿 諺語 農(nóng)作物 盡量
雨衣 袖筒 斗篷 情況 袖子 瓦藍 預報
遮蓋 講座 油鍋 醬油 鬧鐘 逗引 嘴唇
(2)近義詞
生長~成長 本來~原來 苞蕾~花蕾
豐滿~飽滿 盡量~盡力 迅速~快速
飛快~飛速 菜畦~菜地 增加~增長
預報~預告 遮蓋~遮掩 逗引~勾引
不聲不響~一聲不響 理直氣壯~義正詞嚴
小心翼翼~小心謹慎
(3)反義詞
豐滿枯瘦 迅速遲緩 增加減少
飛快緩慢 遮蓋裸露 安靜熱鬧
不聲不響大吵大鬧 理直氣壯理屈詞窮
小心翼翼粗心大意
(4)詞語歸類
①ABB式詞語:活生生 軟綿綿 涼冰冰 明晃晃
類似的詞語:笑哈哈 笑瞇瞇 笑嘻嘻 笑盈盈
②AABB式詞語:窸窸窣窣 安安靜靜 滿滿當當
類似的詞語:高高興興 快快樂樂 安安全全
③描寫夜色的詞語:滿天星斗
類似的詞語:月光如水 月明星稀 月白風清
④描寫說話有氣勢的詞語:理直氣壯
類似的詞語:慷慨陳詞 義正詞嚴 嚴詞厲色
⑤描寫聲音的詞語:窸窸窣窣 滴答滴答
類似的詞語:嘰里呱啦 淅淅瀝瀝 嘻嘻哈哈
⑥量詞:一塊白石頭 一件新雨衣 一層玻璃
⑦動詞:敲著鼓點 跑到窗前 挺著脖子 甩著袖子
⑧修飾詞:用力地長 扁扁的紙盒子 厚墩墩的云彩
二、佳句積累
1.比喻句
(1)路燈照著大雨沖刷過的馬路,馬路上像鋪了一層明晃晃的玻璃。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路面比作玻璃,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后馬路的潔凈。
(2)路燈照著路旁的小楊樹,小楊樹上像掛滿了珍珠瑪瑙。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雨滴比作珍珠瑪瑙,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雨后景色的美麗。
2.擬人句
(1)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小楊樹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看見起風時的高興心情。
(2)它們在我的頭頂和肩膀上起勁兒地跳躍:滴答,滴答滴答……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小雨點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心中的盼望實現(xiàn)后的喜悅心情。
3.夸張句
我還以為是樹上掉下來的,直到我仰著頭躲開樹,甜絲絲的雨點兒又滴到我嘴唇上時,我的心才又像要從嗓子里蹦出來一樣。
這句話運用夸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我”感受到下雨時狂喜的心情。
4.精彩句
(1)草長,樹木長,山是一天一天變豐滿。稻秧長,甘蔗長,地是一天一天地高起來。水長,瀑布長,河也是一天一天地變寬變深。
這句話運用排比的修辭手法,從三個不同的方面,寫出了夏天萬物生長的景象。
(2)我走在街上,甩著兩只透明的綠袖子,覺得好像雨點兒都特別愛往我的雨衣上落。
這句話運用生動形象的描寫,表達了“我”對雨衣的極度喜愛之情。
5.哲理句
(1)俗話說:“不熱不長,不熱不大?!?/p>
這句話引用俗語,來說明夏天與世間萬物生長的關(guān)系的密切。
(2)北方農(nóng)家的諺語說:“六月六,看谷秀?!庇终f:“處暑不出頭,割谷喂老牛?!?/p>
這句話引用農(nóng)諺,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說明夏天與生物生長有著非常密切的關(guān)系。
(3)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趕熱天,盡量地用力地長。
這句話寫明白的道理:人也是一樣,要趕時候,盡量地長身體、長知識,努力地鍛煉和學習。
比喻的修辭手法是考試中的一個常考考點,常見的考查形式有:(1)判斷下面的句子哪些是比喻句。(2)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寫句子。
三、考試熱點
1.《夏天里的成長》一課,引用的諺語較多,考試時常以課文內(nèi)容填空或選擇的形式考查。
2.《盼》一課,心理活動描寫很精彩,考試時常以句子仿寫的形式考查。
3.《習作例文》二則和第五單元習作,考試時常以圍繞中心選擇不同方面或事例的形式考查習作水平。
四、“1+X”閱讀
推薦篇目:曹敬莊的《索溪峪的“野”》
推薦理由:作者身處美麗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個字——“野”:山野,水野,動物野,游人野。作者選取獨特的視角,描繪了張家界索溪峪獨特的美景,表達了暢游于大自然時愉快的心情。
閱讀方法:這篇文章脈絡清楚,銜接緊密,過渡自然。其謀篇布局時采用了先概括后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后,分山、水、動物、游人四個方面進行具體描寫。每一方面的描寫也采用同樣的方法。文章可與《夏天里的成長》《小站》進行對比閱讀,通過比較,進一步學習和體會作者圍繞中心從不同方面選取不同事例來具體描寫的表達方法。
部編六年級上冊語文六單元知識點一、字詞盤點
1、字
(1)難讀的字
繞(rào) 慨(kǎi) 藹(ǎi)
(2)難寫的字
簸:注意右下是“皮”,不要寫成“支”。
涯:左窄右寬,右邊“廠”下是兩個“土”。
裹:外面是“衣”,里面是“果”,不要少寫左下的“丿”。
2、詞
(1)必須掌握的詞
晶瑩 搖籃 壯觀 和藹 半徑 資源 有限
礦物 地質(zhì) 無私 礦產(chǎn) 慷慨 節(jié)制 開采
枯竭 貢獻 毀壞 濫用 生態(tài) 設想 例如
基地 破碎 目睹 子孫
(2)近義詞
晶瑩~剔透 交錯~交叉 渺小~微小
恩賜~賞賜 慷慨~大方 開采~發(fā)掘
枯竭~干涸 貢獻~奉獻 隨意~任意
溫暖~暖和 合適~適合 順溜~順暢
松散~疏松 舒服~舒適 打算~盤算
笑嘻嘻~樂呵呵
(3)反義詞
晶瑩渾濁 和藹嚴厲 渺小偉大
無私自私 慷慨小氣 開采埋藏
枯竭充沛 貢獻索取 投入支出
溫暖寒冷 順溜阻礙 松散緊湊
舒服難受 喜歡厭惡 白霎霎黑漆漆
盤踞撤離 險惡平安 恭敬傲慢
勁挺彎曲 勇敢膽怯 兇猛溫柔
蕩漾平靜 風雨同舟分道揚鑣
(4)詞語歸類
①描寫神態(tài)的詞語:和藹和親
類似的詞語:
笑逐顏開 喜笑顏開 愁眉苦臉
②含有風雨的詞語:風雨同舟
類似的詞語:
風雨兼程 狂風暴雨 疾風驟雨
③含有日或月的詞語:日月同輝
類似的詞語:
日新月異 日月無光 日積月累
④量詞:
一個晶瑩的球體 一粒種子 一張軟床 一片雪
⑤動詞:
遙望地球 提供礦產(chǎn)資源 毀壞資源
提出設想 解除干渴 滋潤心田
⑥修飾詞:
群星璀璨的宇宙 松散的地 溫暖的懷抱
粼粼的波光 了不起的奇跡
⑦描寫大地的成語:
頂天立地 山崩地裂 地動山搖 春回大地
大地回春 大好河山 日月經(jīng)天 江河行地
山崩地陷 大地春回 寸草不生
二、佳句積累
1、比喻句
據(jù)有幸飛上太空的宇航員介紹,他們在天際遨游時遙望地球,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晶瑩的球體,上面藍色和白色的紋痕相互交錯,周圍裹著一層薄薄的水藍色“紗衣”。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大氣層比作地球的紗衣,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地球的美麗。
(2)地翻好,又耙了幾遍/耙得又平又順溜,看起來/好像婦女們剛梳的頭。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大地比作母親,把“耙得又平又順溜”的土地比作“婦女們剛梳的頭”,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三黑在自己的土地里認真細致地勞作的工作態(tài)度和深沉地熱愛土地的思想感情。
2、擬人句
(1)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地球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地球像母親那樣“和藹可親”地孕育和哺養(yǎng)著人類。
(2)看不見它們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樹的下半截,樹卻勇敢地頂住了它的兇猛。
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樹當作人來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樹的“勇敢”的特點。
3、精彩句
我們盤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綠色的波浪,風一吹,樹梢卷過濤聲,葉間閃著粼粼的波光。
這句話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以及生動的描寫,寫出了環(huán)境的美麗與舒適,表達了作者對青山的熱愛之情。
4、含義深刻的語句
(1)只有一個地球,如果它被破壞了,我們別無去處。
“只有”一詞,突出地表現(xiàn)了保護地球的刻不容緩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2)農(nóng)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個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鵝/一見了水就連頭帶尾巴鉆進水里。
這句話用一個生動形象的比喻,生動形象地說明了農(nóng)民與土地關(guān)系之密切。
(3)這位普通老人讓我領悟到:青山是不會老的。
“青山不老”指的是我國人民在保護自然、改造山林、綠化家園上的堅強決心以及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將隨著青山永垂不朽。
擬人句是考試中的一個??伎键c,常見的考查形式有: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句子。
三、考試熱點
1、《古詩三首》一課,常以課文內(nèi)容填空或默寫的形式考查。
2、《只有一個地球》一課,第1、2自然段常以課內(nèi)閱讀的形式考查。
3、《三黑和土地》一課,課文中的幾處比喻句,考試時常以仿寫句式的形式考查。
4、《青山不老》一課,第3、5自然段,常以課內(nèi)閱讀的形式考查。
5、第六單元的習作是學寫倡議書,在課外閱讀題中常以寫建議的方式考查。
四、“1+X”閱讀
推薦篇目:郭以實的《鳥兒的偵察報告》
推薦理由:文章以童話的形式,用鳥兒給“我”發(fā)回的幾份偵察報告貫串全文,借鳥兒之口訴說了鳥類遭到人類迫害的種種情形,形象地展現(xiàn)了人類活動對自然環(huán)境造成的嚴重破壞帶來的令人心痛的惡果,警示人們要保護環(huán)境。
閱讀方法:這篇文章可以和本單元的其他幾篇文章進行對比閱讀。從內(nèi)容、題材、寫作方法、主題思想等幾個方面比較它們的異同,從而讓學生明白保護環(huán)境、保護地球、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
學好語文必須養(yǎng)成的十大習慣一、熟讀、背誦的習慣。
二、閱讀優(yōu)秀課外讀物的習慣。
三、推敲語言文字的習慣。
四、積累語言材料的習慣。
五、記日記的習慣。
六、規(guī)范地書寫的習慣。
七、專注地聽人說話的習慣。
八、說普通話、說話文明得體的習慣。
九、勤思考、愛質(zhì)疑的習慣。
篇4
關(guān)鍵詞: 王船山;游記體散文;《小云山記》;《船山記》;語言特色
中圖分類號: B24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7387(2012)04-0039-05
《小云山記》和《船山記》是王船山生平僅有的兩篇游記體散文[1],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這種藝術(shù)價值主要體現(xiàn)在語言特色上,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詞斂語約,潔廉果敢
唐代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抑之欲其奧,揚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節(jié),激而發(fā)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2]其中,“廉之欲其節(jié)”,即嚴格遣詞造句,想使文章精練有力。這也正是王船山游記體散文在語言表達上的一種審美追求。王船山的這種審美追求,使其游記體散文形成了“詞斂語約、潔廉果敢”的語言風格。
(一)選用實詞,千錘百煉,突出其修辭功用
敘述人物活動、刻畫自然景物時,王船山不用華麗繁冗的辭藻去刻意地鋪張渲染,而多選擇一些平實勁潔的詞語來表現(xiàn)。王船山選用詞語,可以說處處做到了千錘百煉。清代李光地曾對唐代柳宗元用詞之簡潔不無感慨地說:“柳州文字,莫要論其道理意思如何,只就其文論,雖千余言,要刪他一個虛字不得?!盵3]也可以這樣說,王船山兩篇游記體散文1098字(《船山記》567字、《小云山記》531字),要刪他一個字萬萬不可得。據(jù)統(tǒng)計,王船山特別注重在各類詞語中選用那些信息量豐富、概括性大、表現(xiàn)力強的實詞。其中以選用名詞、動詞、形容詞三大實詞為最。例如:
其岡童,其溪渴,其靳有之木不給于榮,其草癯摩紛披而恒若凋,其田縱橫相錯而隴首不立,其沼凝濁以停而屢竭其瀕,其前交蔽以絯送遠之目,其右迤于平蕪而不足以幽,其良禽過而不棲,其內(nèi)趾之獰者與人肩摩而不忌,其農(nóng)習視其堘埒之坍謬而不修,其俗曠百世而不知琴書之號。(《船山記》)
例中僅用113字,便把石船山的自然環(huán)境、人文景觀等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整段文字全用白描手法,詞語極為尋常,沒有過多的修飾與形容,也不作任意的夸張與鋪排,簡潔自然,平中見奇,富有極佳的美感效果。這種美感效果的獲得,主要得益于名詞、動詞和形容詞的選用。行文中,選用名詞如“岡、溪、靳、木、草、田、縱、橫、沼、瀕、前、目、右、蕪、禽、內(nèi)、趾、人、農(nóng)、堘、埒、俗、琴、書、號”等;選用動詞如“渴、有、給、若、凋、錯、立、凝、停、竭、交、蔽、絯、送、迤、幽、過、棲、摩、忌、視、坍、修、曠、知”等;選用形容詞如“童、渴、榮、濁、遠、平、足、良”等。這些名詞、動詞和形容詞,不僅數(shù)量多(占例中字數(shù)的51.33%),而且都處于句子的核心位置??芍^一字一義,十分精當傳神。王船山充分突出它們的修辭功能,發(fā)揮它們的主干作用,從而使語句獲得簡峭峻潔的效果。
(二)運用短語,精雕細刻,強化其明快語效
王船山游記體散文充分發(fā)揮了短語結(jié)構(gòu)單純、短小精悍、表意明快的長處,連續(xù)大量使用,使語言顯得活潑靈動,簡勁有力。從前面的引文中“其岡童,其溪渴”等短語中,已體會到這一點。再例如:
天宇澄清,平煙冪野,飛禽重影,虹雨明滅,皆迎目授朗于曼衍之中。其北則南岳之西峰,其簇如群萼初舒,寒則蒼,春則碧,以周乎曼衍而左函之,小云之觀止矣。(《小云山記》)
例中用的全是短語。有三字短語、四字短語、六字短語等,最長也不過十字。簡凈干脆,輕松活潑,字字簡峭洗練,毫不拖泥帶水。讀來瑯瑯上口。王船山游記體散文語言的精峭洗練之美,某種程度上講,還得益于在描景狀物時大量地使用四字格短語。在兩篇散文中,四字格短語(包括成句的與不成句的)共出現(xiàn)47處,占總字數(shù)的17.12%。其中,《船山記》20處,占全文字數(shù)的14.10%,《小云山記》27處,占全文字數(shù)的20.34%。這些四字格短語,結(jié)構(gòu)整齊,節(jié)奏明快,言簡意賅,極大地增強了語言的表現(xiàn)力。
二、句意曲折,搖曳生姿
深悟語言美學、善于駕馭語言的學者,都非常注重語言的錯變之美。古人為此有過許多論述。比如,“文須錯綜見意,曲折生姿”(宋·朱熹),“凡作人貴直,而作文貴曲”(明·袁枚),“錯之綜之,而不窮之用出焉”(明末清初·金圣嘆),“文似看山不喜平”(清·袁枚),等等[4]。所論都很有見地。王船山深明此義,十分自覺地追求語言的錯落變化,從而使其游記體散文具有“句意曲折、搖曳生姿”的語言風格。
(一)詞語錯綜,交互配合,彰顯其語義指向
詞語(包括詞和短語)是語言中可以獨立運用的音義結(jié)合體。在語義表達中,詞語的選用非常重要。比如恰當?shù)剡x用語義相同、相近、相關(guān),或者相對、相反的詞語,就能收到良好的語用效果。王船山游記體散文善于將語義相同、相近、相關(guān),或者相對、相反的詞語交錯配合使用。例如:
賞心有侶,詠志有知,望道而有與謀,懷貞而有與輔,相遙感者,必其可以步影沿流。而煢煢者如斯矣,營營者如彼矣,春之晨,秋之夕,以戶牖為丸泥而自封也,則雖欲選之而又奚以為。(《船山記》)
例中運用了詞語錯綜法,將語義相同、相近、相關(guān),或者相對、相反的詞語交錯配合使用。例中這樣的詞語共有十對:“享心”與“詠志”;“望道”與“懷貞”;“侶”與“知”;“謀”與“輔”;“步”與“沿”;“影”與“流”;“煢煢”與“營營”;“斯”與“彼”;“春”與“秋”;“晨”與“夕”。這十對語義相同、相近、相關(guān),或者相對、相反的詞語出現(xiàn)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詞組或句子里,能收到兩種語用效果。一是,避免詞語單調(diào)重復,做到使處于相應位置的詞可以互釋(即可以從已知詞義來推知另一未知詞義)。二是,能把兩個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現(xiàn)一個而省略另一個,即“兩物各舉一邊而省文”,從而令讀者在理解這種文意時,必須把上下文保留的詞語結(jié)合起來,使之互相補充、彼此映襯才能現(xiàn)出其原意,這就收到了言簡意繁、含蓄凝練、表意豐富的效果。即通常稱之的“互文見義”。例中王船山行文本來可以合而言之,但問題是,合而言之的話,簡是簡了,語義也就頓然隨之削弱,變得言之無味。因此,王船山故意選用十對語義相同、相近、相關(guān),或者相對、相反的詞語,組成五對結(jié)構(gòu)一致的短語或句子來表達。這樣,不僅詞語整齊之中富有錯綜,而且達到了彰顯語義指向的目的。
(二)句式錯綜,起伏有致,拓展其活潑意蘊
句式是根據(jù)句子的特征歸納出來的類別。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修辭效果或表達效果。王船山游記體散文善用整句,但又不時地雜以散句;喜用短句,有時也不排斥長句。這樣,整散交錯,長短雜陳,使行文波瀾起伏,富于變化。例如:
仰而無憾者則俯而無愁,是宜得林巒之美蔭以旌之。而一抔之土,不足以榮吾所生,五石之煉,不足以崇吾所事,栫以叢棘,履以繁霜,猶溢吾分也,則雖欲選之而不忍。(《船山記》)
例中句式的最大特點是:整散交錯,奇偶相配。整散奇偶,各有其長,也各有其短。整句語意突出,節(jié)奏鮮明;散句語意流暢,舒放自如。“偶句之妙在凝重,奇句之長在流利”,但也各有短處,“然疊用偶句,其失也單調(diào)而板滯;疊用奇句,其失也流轉(zhuǎn)而無骨?!薄氨匾矃⒒ュe綜而用之,則氣振而骨植,且無單調(diào)之病,而有變化之妙”。[5] 可見,整散奇偶,功能各異,交錯為用,可以互補。為此,清代包世臣明確指出:“是故討論體勢,奇偶為先,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體雖駢,必有奇以振其氣;勢雖散,必有偶以植其骨。儀厥錯綜,至為微妙?!?[6] 例中,由于用整句,所以句式整齊,聲音和諧,氣勢貫通,給人一種如吟似誦、跌宕鏗鏘、波起浪涌、有板有眼的感覺。同時,又由于雜以散句,所以句式多樣,生動活潑,避免了單一平淡的毛病。這樣,整散結(jié)合,整齊錯落,自然天成,讀來抑揚頓挫,起伏有致,給人以低徊流蕩、意蘊疏暢的美感。
(三)語氣錯綜,鮮明生動,力避其刻板單調(diào)
語氣是言說者對客觀事物主觀把握方式的言語表現(xiàn)形式,是言說者出于不同的主觀認識和交際目的附加在客觀信息上的主觀信息[7]。語氣的表現(xiàn)手段,主要是句調(diào),其次是語氣詞,再次是句子的結(jié)構(gòu)和某些詞語的運用。王船山善于利用語氣的表現(xiàn)手段,來調(diào)配不同語氣的句子,使行文力避語氣刻板單調(diào)。例如:
古之所就,而不能概之于今;人之所欲,而不能信之于獨。居今之日,抱獨之情,奚為而不可也。古之人,其游也有選,其居也有選,古之所就,夫亦人之所欲也。(《船山記》)
語氣的基本類型有:陳述語氣(包括肯定語氣和否定語氣),祈使語氣,感嘆語氣,疑問語氣(包括反問語氣)。這些類型在王船山游記體散文中基本有所表現(xiàn)。當然,由于受文體的限制,肯定陳述語氣最為普遍,否定陳述語氣次之,疑問語氣再次之,感嘆語氣和祈使語氣最少。比如例中四句,就構(gòu)成了這樣一條語氣鏈:否定陳述語氣——否定陳述語氣——疑問語氣——肯定陳述語氣。行文中,這種語氣的抑揚變化,使思想感情得到恰到好處的表達。如果通篇是單一的肯定陳述語氣,那就不僅令行文顯得平淡呆板,而且會影響表情達意。對此,前人早已指出,比如清·李光地就說過:“做時文要口氣,口氣不差,道理亦不差?!?[8]真可謂異曲同工。
三、動靜相宜,神韻優(yōu)雅
從哲學角度來看,動靜是物質(zhì)存在的兩種基本方式,動和靜是一對矛盾,它們相互對立,又相互依存,在一定條件下還會相互轉(zhuǎn)化。從文藝學角度看,動靜相宜是一種意境,即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動和靜完美的交融在一起。王船山游記體散文深諳動與靜的辯證關(guān)系,既善于寓靜于動,以動寫靜,且善于賦靜以動,化靜為動,從而體現(xiàn)出“動靜相宜、神韻優(yōu)雅”的語言風格。
(一)寓靜于動,以動寫靜,襯托其靜遠之境
寓靜于動,就是用動態(tài)和聲音來寫靜境,動中見靜意。即置靜意于喧動中,靜中之動,彌見其靜。從修辭學的角度看,這是一種映襯法。例如:
春之云,有半起而為輪囷,有叢岫如雪而獻其孤黛。夏之雨,有亙白,有漩澓,有孤裊,有隙日旁射,耀其晶瑩。秋之月,有澄淡而不知微遠之所終。冬之雪,有上如暝,下如月萬頃,有夕燈爍素懸于泱莽。(《小云山記》)
例中,王船山以細致工巧、精妙入微的筆觸描繪了小云山四季變換無窮的景色,是以動態(tài)描寫靜境的典范。這主要得益于“半起、為、獻、漩澓、旁射、耀、不知、爍、懸”等動詞或動態(tài)性短語的精當運用。這種運用,栩栩如生地給讀者展現(xiàn)出了一幅美好的動態(tài)畫卷,即:有從半山飄起而彌漫的春云;有被風吹作回旋狀而飄搖降落的夏雨;有清澈輕淡,逐漸減弱地遠射出去,不知照到哪里為止的秋月;有令天色如同黃昏幽暗,令山色猶如月光朗照,令夜燈仿佛高照天空的冬雪。這樣的動態(tài)描寫,更增添了小云山四季的清幽和靜謐。因為王船山所描寫的動是靜中之動,是靜的環(huán)境中最易感覺到的動。春云、夏雨、秋月、冬雪都給人以清幽之感。在這種氛圍中,動態(tài)描寫正好起了反襯作用,因而更增添了境界之幽之靜。這種以動襯靜,動靜相生的表現(xiàn)手法,使行文活潑生動,搖曳多姿,更增添了文章的意境美。當然,這種美感效果的產(chǎn)生,還與王船山以沉靜的心境來觀照客觀景物分不開。
(二)賦靜以動,化靜為動,刻畫其活動之態(tài)
賦靜以動,即賦靜物以動態(tài),靜中見動意。這種表現(xiàn)手法能使作為描寫對象的靜物活潑跳動,富有生機。所寫靜物的活動狀態(tài)往往帶有人的主觀色彩。例如:
小云之高,視大云不十之一也。大云之高,視岳不三十之一也。豈啻大云、岳之觀,所能度越此者,唯祝融焉,他則無小云若。蓋小云者,當湘西群山之東,得大云之委而臨曼衍之首者也,故若此。是故湘西之山觀之尤者,逮乎小云而盡。(《小云山記》)
例中,小云山、大云山、南岳衡山、祝融峰、湘西群山都是靜物,而王船山特意將其動化,賦予它們以生命力。這得益于擬人手法的運用,即以“視、越、當、得、臨、委、觀、逮”等本來用于寫人的詞語來寫山(大云山、小云山),使其具有了人的動態(tài)、人物的性格、人的靈氣,獲得了人的生命力。這種化靜為動的寫法,不僅刻畫了客觀景物的形態(tài),更表現(xiàn)出了客觀景物的神韻,使語言獲得動人的魅力。
四、心凝形釋,含蓄深婉
王船山對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中情與景的關(guān)系,曾有精辟的論述。他認為:二者“雖有在心、在物之分”,但在任何真正美的藝術(shù)的創(chuàng)造中,景生情,情生景,二者又是相輔相成、不可割裂的;精于詩藝者,就在于善于使二者達到妙合無垠、渾然一體的地步;真正美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應該“內(nèi)極才情,外周物理”,應該“含情而能達,會景而生心,體物而得神”。[9]王船山在觀照自然景物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造的過程中,完全踐行把自我融化于物色之中,從而使物我交合,物我同一,以致達到“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10]的藝術(shù)境界。
(一)移情于物,物我交融,外化其內(nèi)心情懷
移情是現(xiàn)代美學的一個重要概念。正如朱光潛所說:“觀賞者……無暇區(qū)別物我,于是我的生命和物的生命往復回流,在無意中我的性格灌輸?shù)轿铮瑫r也把物的姿態(tài)吸收于我?!盵11]也即,在進行審美創(chuàng)造時,把自我完全沉浸到事物里去,并且也把事物沉沒到自我里來。這種移情于物的審美表達,在王船山游記體散文中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粗看之,字字皆寫景;細品之,則聲聲總含情。例如:
登小云,復者皆復,而曼衍盡見,為方八十里,以至于蒸湘之交,遂逾乎湘。南盡晉寧之洋山,西南盡祁之岳侯題名,東盡耒之武侯之祠,東北盡炎帝之陵,陵酃也,北迤東盡攸之燕子巢。(《小云山記》)
清康熙三年(1664),即46歲這一年,王船山第一次登游小云山。《小云山記》就寫于其“遁跡林泉”時期。這一時期,他仍在矢志不渝地抱定“以身任天下”的遠大目標,謀求復明大業(yè)。例中王船山的忠義肝膽,情見于辭。這集中突顯在有關(guān)歷史上或者傳說中英雄人物的名勝上:“岳侯題名”(南宋名將岳飛),“武侯之祠”(三國蜀漢諸葛亮),“炎帝之陵”(上古帝王神農(nóng)氏)。也因此,王船山筆底下的自然山水,也就不再是純?nèi)豢陀^的景物,而是明顯地表現(xiàn)出自己置身于小云山時壯懷激烈的獨特感受。這種獨特感受,從客觀上講,自然為小云山蔓延的山水所激活;但從主觀上看,則又是自己內(nèi)心情懷“外化”于客觀景物的結(jié)果,換言之,是“移情于物”的結(jié)果。這種“無情事物有情化”的筆法,是物我高度融合的絕妙創(chuàng)造。讀之含蓄雋永,余味不盡。
(二)借景抒情,情景合一,內(nèi)化其身世遭際
借景抒情的特點是情景交融,渾然一體。在文章中只寫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情感抒發(fā)。這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12] 。例如:
夫如是,船山者即吾山也,奚為而不可也。無可名之于四遠,無可名之于末世,偶然謂之,歘然忘之,老且死,而船山者仍還其頑石。嚴之瀨、司空之谷、林之湖山,天與之清美之風日,地與之豐潔之林泉,人與之流連之追暮,非吾可者,吾不得而似也。吾終于此而已矣。(《船山記》)
例中,從表面看,似乎主要敘述船山頑石。然而,聯(lián)系王船山安身立命、素心苦志的身世遭際,不難發(fā)現(xiàn),字里行間無不傾注著作者強烈的主觀感情。支撐王船山頑強生活的理由有二:一是,恢復河山。為此,他不遺余力地奔走,直到晚年仍然“泛舟數(shù)載”,以圖有所作為。即使在“三藩”之亂中依然想盡點人事以補蒼天之哀,可惜無力回天,復明無望。但他“頭不頂清朝的天,腳不踩清朝的地”,“清風有意難留我,明月無心自照人”,年邁猶不愿與清朝合作,始終保持自己固有的氣節(jié)。二是,重塑精神。他認為,“今夫天下之不治,由于士風之衰薄;而士風之衰薄,由于學術(shù)之不明;學術(shù)之不明,由于無豪杰之士者之為之倡焉耳?!盵13]因此,他試圖對受挫于明季的官方哲學重新加以詮釋,以期重塑國人和國家的精神。于是,他必須矢志不懈地著述以解說古老的典籍,即所謂“六經(jīng)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
《船山記》寫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這年王船山72歲。兩年后,“仰而無憾”“俯而無愁”的王船山離開了人世。這無疑是他的“絕筆文”?!按秸呒次嵘健?、“吾終于此而已”表明了王船山在明亡后不愿他往,樂意退隱于非常荒僻的石船山下而終老的頑石情結(jié)?!盁o可名之于四遠,無可名之于末世”的船山頑石,是王船山始終堅持、頑強執(zhí)著的精神注腳,是他不佞不諂、獨立不改的人格表征。情景合一,讀來含蓄深婉,耐人尋味。
綜上,《小云山記》和《船山記》是很有特色的游記體散文。這種特色,既體現(xiàn)在結(jié)構(gòu)簡潔,句法多變,善于捕捉特征,長于概括全貌,也體現(xiàn)在描寫、記敘、議論都能做到轉(zhuǎn)合自如,得心應手,更體現(xiàn)在王船山善于駕馭語言,借助各種語言材料和藝術(shù)技巧,恰如其分地描繪自然景物,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自我,從而形成獨特的語言風格。從這一點來講,就足以說明《小云山記》和《船山記》是我國古代游記體散文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參考文獻:
[1]王夫之:《王船山詩文集》,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40-42頁。
[2][10]陳志堅:《歷代古文精粹》,北京燕山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220、191頁。
[3][8]李光地:《榕村語錄·榕村續(xù)語錄》(上·下),中華書局1995年版,第520-521、528頁。
[4][9][12]郭紹虞:《中國歷代文論選》(一卷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19-379、315-317、447頁。
[5]金兆梓:《實用國文修辭學》,中華書局1938年版,第1-160頁。
[6]包世臣:《文譜》,《包世臣全集·藝舟雙輯》(卷一),黃山書社1993年版,第5頁。
[7]李振中:《現(xiàn)代漢語估測范疇研究》,暨南大學2009年博士學位論文,第73頁。
篇5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14題;共77分)
1.
(12分)給多音字注音并組詞。
朝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將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4分)詞語搭配
裊裊的________
村莊
傍水的________
炊煙
簇簇的________
柳葉
嫩綠的________
紅花
3.
(4分)詞語搭配
招展的________
城郭
依山的________
酒旗
大好的________
煙雨
茫茫的________
時光
4.
(8分)把詩句補充完整,并寫出加下劃線詞語的意思
①千里鶯啼綠映紅,________。
鶯啼:________
②________,多少樓臺煙雨中。
樓臺:________
③云淡風輕近午天,________。
云淡風輕:________
④________,將謂偷閑學少年。
將謂:________
5.
(4分)看拼音,寫詞語
tōu
xián
lóu
tái
jiǔ
qí
yān
yǔ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
(4分)成語積累。
請寫出幾個含有“春”字的成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4分)改錯別字
交外打獵________
同半________
大燕嗚叫________
悲殘________
8.
(5分)根據(jù)意思寫詩句。
①紅日東升,陽光燦爛,江邊的鮮花在朝陽的映照下比火還要紅;春來水碧,在滿地的紅花綠草的映襯下,江水顯得比藍草還要綠。
②江南春天的美景實在太美了,這的美麗風景,曾經(jīng)是多么熟悉,多么了解。
9.
(10分)古詩文積累。
《江南春》、《春日偶成》這兩首詩都是描寫春天景色的,同學們一定積累了不少描寫春天景色的詩句吧?把下面的詩句補充完整。
①草長鶯飛二月天,________。(高鼎《村居》)
②遲日江山麗,________。(杜甫《絕句》)
③好雨知時節(jié),________。(杜甫《春夜喜雨》)
④野火燒不盡,________。(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⑤不知細葉誰裁出,________。(賀知章《詠柳》)
⑥________,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⑦________,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⑧________,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⑨________,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⑩________,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
10.
(5分)讀詩《江南春》,解釋下列詞語
①江南春
②山郭
11.
(4分)文學常識填空
杜牧(公元803-約852年),字________,號________,漢族,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________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于杜甫。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________。
12.
(3分)把下列詞語補充完整。
千里________
水村________
煙雨________
13.
(5分)讀詩《江南春》,解釋句中加橫線的詞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
酒旗風。南朝
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
煙雨中。
①山郭
②南朝
③樓臺
14.
(5分)劃出詩《江南春》節(jié)奏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4分)
15.
(9分)閱讀詩歌,完成練習。
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1)先解釋劃線的詞語,再寫出詩句的意思。
①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碧玉:________
綠絲絳: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
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裁:________
似:________
詩句的意思:________。
(2)詩中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這里“碧玉”是指________,“綠絲絳”是指________,又把________比作“剪刀”。
16.
(5分)《論語》一則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親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p>
(1)吾:________
嘗:________
終日:________
寢:________
(2)這句話告訴我們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14題;共77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14分)
15-1、
15-2、
篇6
一、詞語與詩句理解及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的整合
由于古詩中的語言所表現(xiàn)內(nèi)容離學生的生活和語言實際比較遙遠,所以學生理解古詩的第一步應理解其中的一些影響準確領悟詩意的關(guān)鍵詞語,但這些關(guān)鍵詞語的理解一定要放在具體的詩句中去理解,不可脫離出來,使詞語獨置于詩的具體語言環(huán)境之外,如果脫離出來,就會影響理解詩意的效度。如教《望天門山》,有位教師先讓學生自讀,提出不懂的詞語,學生提出了“楚江、孤帆”等詞,他便引導學生逐個理解這些詞語,等到學生全部理解了,就讓學生說詩句的意思,可是學生卻說不出來,這是什么原因,主要是學生在理解詞語時與詩句意思毫不相干,詞語的理解未能和詩句意思所處的詩意環(huán)境相匹配,反而延長了詞義與句意結(jié)合的歷程,形成了學生間歇性的思維中斷,沒有及時將詞語的理解與詩句的理解整合,兩者處于隔岸觀火的相望狀態(tài)。相反,另一位教師則在學生理解詩句意思時,先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推測句意,在推測句意中體現(xiàn)學生對關(guān)鍵詞的理解,教師則由此可以判斷其對詞語的理解程度。如“天門中斷楚江開”一句,有位學生猜測的句意是“天門山把楚國的江水從中間隔斷了?!憋@然,學生對“中斷”的對象及“楚江”這個詞語的理解有誤,這位教師引導學生看課本注釋,學生馬上理解了,說出了句意—“滾滾長江水把天門山從中間隔斷了”。讓學生推測句意的做法至少有四點好處:一是給了學生一個參與表達的寬松的心理空間。既然是推測,則沒有高度的準確要求,即使所說錯了偏了甚至反了,也不會招致別人的指責譏笑,學生敢說了;二是激起了學生探究思考的強烈欲望。學生的好奇心很濃,一說推測便會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生活經(jīng)驗,積極思考,千方百計地使自己的推測結(jié)果接近詩句本意。學生愿想了;三是給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理解程度、把握教學重難點,因?qū)W定教提供了一張晴雨表;四是能有效的訓練學生準確地表達自己見解的言語能力。同時,學生在推測思考中綜合各方面的知識經(jīng)驗,進行富于個性化的創(chuàng)造性理解,有效地培養(yǎng)和歷練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二、詩與畫及想象力培養(yǎng)的整合
古人的詩作,往往“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說明詩與畫有著不可分離的血肉聯(lián)系,雖然我們的語文教學要以語文的方式去解決語文的問題,但恰當?shù)亟柚渌侄危瑒t可以加速學生的理解和領悟,特別是古詩所描寫的內(nèi)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遙遠,因此再古詩教學中,要做到詩與畫的緊密結(jié)合。課本中有插圖的要充分讓學生觀察,課本中沒有插圖的要盡量從別處找到相關(guān)的影像資料適時展示,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句,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整體感悟全詩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再者還對想象力強的學生可以豐富他們的想象內(nèi)容,對想象力弱的學生可以成為啟示其展開想象的起點,借此使學生的想象空間變得廣闊而充實。如《望天門山》中“回”字的理解是個難點,學生一看圖便明白“回”是天門山使長江改變了流向的意思;詩句“孤帆一片日邊來”學生借圖一看便意思了然,特別是全詩景色雄奇、境界開闊的意境,學生通過看圖加上想象,便會感到如臨其境一般。由想象把畫面變靜為動,變狹窄為開闊,變淺近為悠遠,從而從心領神會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接近詩人描寫的真實,感悟到祖國詩歌的博大精深,提升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及人文素養(yǎng)。因此我們說,古詩的教學一定要恰當?shù)赜袡C地將詩與畫以及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相整合。
三、詩意理解的明確性與模糊性及學生語感培養(yǎng)的整合
我們知道,語言具有模糊性特征,語言的模糊性特征能拓寬人的理解視野和想象空間。語文新課標也指出,古詩的教學應大體了解詩意,強調(diào)通過背誦積累體悟詩情,因此,無論是字詞還是全詩的教學,都應做到明確和模糊的有機結(jié)合。如《泊船瓜洲》中“綠”字的理解,可以精確地理解為吹綠,而“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理解則可以大致體悟,給學生放飛想象的自由度和空曠感,精確和模糊的水融,可以細膩學生的情感,敏銳學生的語感,使學生在從部分到整體的不同層次的品味理解中,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得到充分的磨礪和敏銳。
篇7
二、在讀音正確的( )里打“√”(6分)
附近fǔ( ) 空房kòng( ) 銀行háng( )
好吃hào( ) 暑假jià( ) 興奮xìng( )
三、 比一比,組詞。(16分)
未( )繞( )栽( )蜜( )
末( )燒( )裁( )密( )
四、 照樣子,寫詞語。(6分)
1、歡樂(高興) 特別( ) ( )
2、圖畫(畫圖) 帶領( ) ( )
3、照相(照相機) 集郵( ) ( )
五、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6分)
一( )桃 一位( ) 一( )中隊會
一( )風 一部( ) 一( )足球賽
六、把詞語補充完整。(6分)
四面( )方 自( )自( ) 守( )待兔
隨風( )散 千( )百( ) 目不( )睛
七、連一連。(6分)
忠實的 原子 茂密的 道路
結(jié)實的 身體 聰明的 枝葉
嚴實的 向?qū)?泥濘的 孩子
八、給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4分)
1、老師 您好嗎 2、這是多么好聽的歌聲啊
3、老師要到圖書城去買書
九、寫一首你本學期學過的古詩。(6分)
十、讀一讀,想一想,填一填。(14分)
1、日月潭是我國 的一個大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 ,樹木 ,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2、要是碰上陰雨天,大樹也會來幫忙。枝葉 的一面是南方,枝葉稀的一面是 。
3、滿架的葡萄像成串的 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十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3分)
晚飯后,我和姐姐正在門口乘涼。忽然飛來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樹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兩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對紅翅膀不住地扇著。我真喜歡它,就拿著玩起來。
姐姐看見了,大聲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蟲!”我聽了姐姐的話,想到益蟲的好處,就把它放了。
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音節(jié),對的打“√”。(4分)
忽然(yán rán) 扇著(shān shàn)
乘涼(chèng chéng) 捉住(zhuō zuō)
2、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2分)
漂亮----- 喜歡------
3、作者在描寫大蜻蜓的外形時,具體地寫了蜻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用“ ” 畫出描寫蜻蜓外形的句子(2分)
4、抄寫短文中的比喻句。(3分)
請你用“……像……”造一個句子:
篇8
姓名:________
班級:________
成績:________
小朋友,帶上你一段時間的學習成果,一起來做個自我檢測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礎題
(共23題;共143分)
1.
(8分)將下列詞語補充完整,再從中選擇恰當?shù)脑~填在橫線上。
驚心動________
力________狂瀾
________不猶豫
再接再________
夜以________日
不容爭________
句子:經(jīng)過他________地工作,終于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希望他能________。
2.
(6分)在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脑~語。
________的五星紅旗
________的大山
________的五星紅旗
________的國旗
________的鮮花
________的鮮花
3.
(12分)辨字組詞
賠________
敝________
撒________
陪________
敞________
撤________
淮________
尊________
既________
準________
遵________
即________
4.
(8分)在橫線上填上恰當?shù)年P(guān)聯(lián)詞語。
①________這樣逼問一個生病的孩子也許是一種殘忍,________我知道,總有一天他必須獨立面對疾病。
②________我是母親,________應該及早教會他看病。
③這種地板磚________堅固,________美觀。
④媽媽________吃多少苦,________不會動搖她供我上大學的念頭。
5.
(5分)看圖寫話。
提示:圖上畫的是什么地方?主要人物是誰?他們在做些什么?(不會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
6.
(5分)把下列詞語組成兩句通順的話。
啊
可真
鴿子
伯伯家
漂亮
養(yǎng)的?
7.
(6分)按照課文看拼音寫詞語。
ɡuì
chánɡ
róu
________花
羊________小路
________韌
jiǔ
zhēn
shū
________歌
________藏
________理
8.
(3分)選擇正確的讀音。
蘋(pínɡ
pín)果________?紫袍(báo
páo)________?煩惱(nǎo
lǎo)________
9.
(4分)選擇正確的的讀音
紅纓(yīng
yīn)________??一曲(qǔ
qū)酒歌
________
梳(sū
shū)理________????釀(niàng
liàng
)造________
10.
(4分)選擇正確的的讀音
稻穗(suì
shui)
________????肥膘(piāo
biāo
)________
梳(sū
shū)理
________??????釀(niàng
liàng
)造________
11.
(3分)寫出描寫秋天的詞語
秋高氣爽________??秋色宜人________?金風送爽________
12.
(8分)形近字組詞。
桂________?腸________?酒________?惱________
掛________?揚________?灑________?腦________
13.
(6分)填上合適的詞語。
一________香氣
一________牛羊
一________酒歌
一________梳子
一________紅襖
一________
14.
(15分)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
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6分)給下面字組詞。
池________?鋪________?稻________
飄________?游________?場________
16.
(5分)仿寫句子
例:(敬愛的)工作了(整整)一夜。
①
(
)黃葉從(
)落下來。
②
藍天下是(
)的稻田。
17.
(5分)仿寫句子。
秋風如同柔韌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條。
①太陽如同
②天上的星星一閃一閃的,如同
18.
(7分)讀《秋天》,根據(jù)原文填空。
①秋風如同________的梳子,把田野梳得________;秋光________發(fā)亮的汗珠,________在田野閃耀。
②走在秋天,頭頂有________的陽光照耀;撿一片黃葉悄悄地________,秋天________會向我們微笑。
19.
(10分)讀《秋天》,填空
秋天到了,大地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太陽________,空氣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開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成熟了,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也成熟了。
20.
(3分)讀《秋天》,填空
課文語句優(yōu)美,采用了________、
________的修辭手法,構(gòu)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抒發(fā)了作者對秋天的________之情。
21.
(5分)填描寫秋天的古詩,并背熟。
①采________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②________花開,十里飄香。
③停車坐愛________晚,________紅于二月花。
④無邊________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2.
(2分)讀下面的句子,注意劃線的詞,想一想其中的意思,根據(jù)你的理解填空。
蘋果嚷著冷了,要穿紅襖;
葡萄嚷著冷了,要披紫袍.
劃線的詞語是把蘋果和葡萄當做________來寫,更生動地突出了________。
23.
(7分)讀《秋天》,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①秋風如同________,把田野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在田野上閃耀。
②走在秋天,頭頂有________;撿一片________,秋天________。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5分)
24.
(12分)?讀《秋天》,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填空
玉米舉著紅纓樂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梁紅著臉兒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風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將文中所缺的句子補上。
玉米舉著紅纓樂了,________?;高梁紅著臉兒笑了,________?。
秋風如同________?,________?;秋光如同________?,________?。
(2)從第一段話中,我們體會到了________?。
(3)文中用________?的方法,把________?、________?當作人來寫,在寫秋風與秋光的時候,又把秋風比作________?,把光比作________?。
25.
(13分)
秋天到了,開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白的,美麗極了!
秋天到了,果子熟了。黃澄澄的梨,紅通通的蘋果,亮晶晶的葡萄。一陣涼風吹來,果兒點頭,散發(fā)出香味兒。
(1)短文有________個自然段。第________自然段寫秋天到了,開了。第________自然段寫秋天到了,果子熟了。
(2)填上合適的詞。
________的
________的蘋果
________的梨
________的葡萄
________的香味
(3)把文中表示顏色的詞語寫下來。
參考答案
一、基礎題
(共23題;共143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二、閱讀題
(共2題;共25分)
24-1、
24-2、
24-3、
25-1、
篇9
一、強化識別“修辭手法”的意識。
修辭手法在高考卷中向來是“活躍”的題型,“比喻、比擬、對比反襯”這三種修辭格對命題者來說是熱點中的熱點。因為它們指向具體,難度適中。所以不管命題者在題干中有沒有提示,考生腦海中一定要牢牢樹立將這三種修辭格依次對號入座的意識。
【舉例1】(比擬)
(2014?遼寧卷)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第8題。
點絳唇?訪牟存叟南漪釣隱
(南宋)周晉
午夢初回,卷簾盡放春愁去。晝長無侶,自對黃鸝語。
絮影香,春在無人處。移舟去。未成新句,一硯梨花雨。
8.“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請結(jié)合詞句賞析。(5分)
【識別技巧】
本題從題干上看是明確考表達技巧,但未言明考修辭手法,有點小難度??忌恍鑼⒆畛R姷倪@三種修辭格與該詩句對應一下,即可識別。排除比喻、對比,比擬還是有點像的。何以見得呢?考生如果有這樣的經(jīng)歷就好了。一只鳥被門簾擋在屋內(nèi),此時有人卷簾,這個動作的目的就是放鳥歸林。那么在這個詩句中,“放春愁去”,就是把“放”這個動作比擬為會飛的鳥兒。注意:比擬強調(diào)的是動作或神情模擬其它事物,與比喻還是有區(qū)別的。
【舉例2】(對比反襯)
(2014?新課標全國卷Ⅱ)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第8題。
含山店夢覺作
(唐)韋莊①
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
【注】 ①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吳越等地。
8.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請簡要分析。
【識別技巧】
本題從題干上看,雖然沒有明確說考查表達技巧,但是考生可以推測:命題者問“韋莊在詩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現(xiàn)感情的?”既然提到“方法”這個詞語,可見命題者考查的還是作詩的技巧。只不過換了一種隱晦的問法而已。
詩人用了什么方法呢?“比喻”在詩中找不到,“比擬”在詩中也找不到,那就試一試“對比反襯”吧。這首詩在感情上標志性的一個詞就是最后一句中的“惆悵”一詞,這應該是所有考生都能看出來的。但是詩的第一、二句并未寫其惆悵,而是寫自己“慣別家”,就是習慣離開家鄉(xiāng);第二句“等閑揮袂客天涯”就更帶上了“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瀟灑,毫無悲切惆悵之感。前后照應起來看,前二句與后二句在情感表達上有一個轉(zhuǎn)折,形成了對比反襯。
如果考生有了主動識別“修辭手法”的意識,那么這道題應該有一半的考生能做出來。
二、遇“怎么描寫”,用四個名詞術(shù)語分別驗證。
1.側(cè)面描寫,2.點面結(jié)合,3.虛實結(jié)合,4.動靜結(jié)合。這四個名詞術(shù)語都屬于“表現(xiàn)手法”,需要考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硬性記憶。
【舉例3】(側(cè)面描寫)
(2014?天津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按要求作答。
暮春山間
(宋)黃公度
緩步春山春日長,流鶯不語燕飛忙。桃花落處無人見,濯手惟聞澗水香。
(1)《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
【識別技巧】
這道題問得很具體,直指桃花,因此與一二句無關(guān)。三四句也無修辭格的使用,只好去“描寫類”的四大術(shù)語中找一找,試一試?!疤一涮師o人見”留一懸念與讀者,落下的桃花哪里去了呢?“濯手惟聞澗水香”告訴讀者澗里的水有香味。是什么東西散發(fā)的香味,當然是飄落水里的桃花。思路走到了這里,相信絕大多數(shù)的考生能夠看出詩人沒有正面描寫桃花之香,而是通過寫澗水之香來側(cè)面描寫桃花之香。
【舉例4】(點面結(jié)合)
(2014?安徽卷) 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第9題。
阮郎歸 西湖春暮
(南宋)馬子嚴
清明寒食不多時,香紅漸漸稀。番騰①妝束鬧蘇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兩兩叫船兒,人歸春也歸。
【注】 ①番騰:同“翻騰”。②凌波: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賦》:“凌波微步,羅襪生塵。”
9.這首詞描寫了暮春之景,請從點面結(jié)合的角度做簡要賞析。(4分)
【識別技巧】
此題比上一題問得更具體,命題者明確讓考生從“點面結(jié)合”的描寫角度去賞析詩歌,因此雖然本詞中有修辭手法的運用,但也不需要考生指出分析?!包c面結(jié)合”這四個字,人人皆知其意,“點”就是眼睛的定格,“面”就是放眼望去?!跋慵t漸漸稀”泛指暮春百花脫落,屬于視覺的大面積描寫,是面;而“花褪雨”“絮沾泥”――眼睛專注于一個景物,肯定算是點。由此歸納出點面結(jié)合、細節(jié)傳神等要點。
【舉例5】(虛實結(jié)合、比擬)
(2014?重慶卷) 閱讀下面這首散曲,然后回答問題。
商調(diào)?黃鶯兒
贈 燕
(清)張 潮
花落意難堪,向泥中,著意銜,攜歸畫棟修花口①。珠簾半緘,烏衣半摻,最難消王謝堂前憾。語呢喃,千般訴說,只有老僧諳。
【注】 ①花口:指初開的花。因花開時如口張狀,故稱。
(1)作者描寫燕子,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識別技巧】
本題對表達技巧而言是一個綜合性的考查,題干中“哪些”二字就暗示這首散曲使用的表達技巧不止一種。先找修辭手法,很容易就能看出燕子“語呢喃,千般訴說”符合擬人的特征。再看散曲的表達方式,很明顯就是敘述與描寫,所以應當在描寫的四個名詞術(shù)語中找一找。側(cè)面描寫沒有,點面結(jié)合沒有,有虛實結(jié)合。燕子不忍花落,著意銜花去修補彩繪的房梁上的花朵,這個動作是實寫;燕語呢喃,好像向人訴說著千般心情,這是作者的想象,是虛寫。虛實結(jié)合。
三、遇“抒情方式”,首選“借景抒情”,次之“用典抒情”。
【舉例6】(借景抒情、用典抒情)
(2014?浙江卷)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22題。
溪行逢雨與柳中庸
(唐)李端
日落眾山昏,蕭蕭暮雨繁。那堪兩處宿,共聽一聲猿!
三峽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楓林①。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 ①上有青楓林:《楚辭?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句。
22.簡要分析這兩首詩抒情手法的差異。(5分)
【識別技巧】
這樣的提問幫助了考生,免得考生去考慮修辭與描寫。抒情手法就是抒情方式,比較簡單。第一首,前二句寫景,后二句抒情,正符合“借景抒情”的要義:日落眾山,天色轉(zhuǎn)昏,暮雨蕭蕭,下個不停,詩人心情已然不爽,再加上與友人天各一方,思念之情自然涌上心頭。其實聽見猿聲的僅限于詩人自己,但他卻將猿猴的哀鳴連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觀一起推向友人,設想兩處分宿而能共聽共感,個人體驗便因相思之情更增添了厚度。
第二首較第一首相對簡單??梢愿鶕?jù)注解的提示,使人想到化用前人詩句,化用前人詩文也就是“用典抒情”。
四、走出答題誤區(qū)。
1.泛泛而談,虛多實少。
詩歌鑒賞是不能夠脫離詩句本身的。所以考生在答題時,應該結(jié)合詩句本身來組織答案,讓結(jié)論有據(jù)可依。比如上文例1“卷簾盡放春愁去”一句,在表達技巧上有何妙處?這樣的問題,明確是什么類型的表達技巧只能獲得三分之一的分數(shù),更多的分數(shù)落在對“妙處”的鑒賞上。這里的妙處絕不能僅僅用“形象生動”這類泛泛而談的詞語一帶而過,那樣是得不到分數(shù)的??忌仨毦唧w地分析鑒賞出“形象”在哪里,“生動”在哪里,而這樣的能力在高中語文的課堂上是有機會得到訓練的。李煜《虞美人》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句從“形象生動”的角度去鑒賞,其思維模式與本題是差不多的。賞析示例:春愁乃看不見摸不著的無形之物,簾兒一卷,它竟像鳥兒一樣被放了出去,所以此詩句賦予了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覺。
2.單純地以翻譯代替鑒賞。
詩歌鑒賞題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組織答案通常需要結(jié)合詩句的翻譯,但是命題者不可能局限于僅僅讓考生去翻譯詩句。所以考生如果本末倒置,只譯不賞,扣分是毫無疑問的。
比如上面的例3“《暮春山間》這首詩是怎樣描寫桃花的?”肯定會有一部分考生因為讀題快,或者平時缺乏對描寫類四大術(shù)語的敏感意識,于是就將題干中“怎樣描寫”這四個字理解成翻譯詩句。可惜如果缺少核心答案“側(cè)面描寫”這四個字,就算考生將詩句翻譯得再漂亮也是徒勞無功。所以考生讀題審題一定要準確無誤,要真正做到“問什么答什么”,抓住題干的明示信息和潛在信息,而不是“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3.與詩詞的親和力不強,作答不注意修飾語言。
筆者給考生提一個建議:盡量喜歡中國古典詩詞,讀詩時,心要進去,人要在場;即使讀得不太懂,就在這模模糊糊的語言中也要能感知出一個模模糊糊的意境美。讀詩離不開想象,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呢?就是要“身臨其境”,要將自己置身于詩中所描述的環(huán)境(上面的幾個例子能夠印證),置身于歷史大背景(比如說壯志難酬,比如說飄零天涯),要抓住蘊含作者情感的詞語,去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感情,達到與詩人心靈融通的境界。最后力求用最有表現(xiàn)力、最到位的詞語再現(xiàn)原詩的畫面。語言組織要細膩,講究美感(多加形容詞),堅決不能幾個詞語堆在一起草草了事,讀起來根本不成句子。
【鞏固練習】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篇10
二、在讀音正確的( )里打“√”(6分)
附近fǔ( ) 空房kòng( ) 銀行háng( )
好吃hào( ) 暑假jià( ) 興奮xìng( )
三、 比一比,組詞。(16分)
未( )繞( )栽( )蜜( )
末( )燒( )裁( )密( )
四、 照樣子,寫詞語。(6分)
1、歡樂(高興) 特別( ) ( )
2、圖畫(畫圖) 帶領( ) ( )
3、照相(照相機) 集郵( ) ( )
五、在( )里填上合適的詞。(6分)
一( )桃 一位( ) 一( )中隊會
一( )風 一部( ) 一( )足球賽
六、把詞語補充完整。(6分)
四面( )方 自( )自( ) 守( )待兔
隨風( )散 千( )百( ) 目不( )睛
七、連一連。(6分)
忠實的 原子 茂密的 道路
結(jié)實的 身體 聰明的 枝葉
嚴實的 向?qū)?泥濘的 孩子八、給句子加上合適的標點。(4分)
1、老師 您好嗎 2、這是多么好聽的歌聲啊
3、老師要到圖書城去買書
九、寫一首你本學期學過的古詩。(6分)
十、讀一讀,想一想,填一填。(14分)
1、日月潭是我國 的一個大湖。它在臺中附近的高山上。那里群山 ,樹木 ,周圍有許多名勝古跡。
2、要是碰上陰雨天,大樹也會來幫忙。枝葉 的一面是南方,枝葉稀的一面是 。
3、滿架的葡萄像成串的 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十一、閱讀短文,回答問題。(13分)
晚飯后,我和姐姐正在門口乘涼。忽然飛來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小樹上,我悄悄地跑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兩只眼珠像小玻璃球,亮晶晶的。一對紅翅膀不住地扇著。我真喜歡它,就拿著玩起來。
姐姐看見了,大聲喊:“快把它放了,它是益蟲!”我聽了姐姐的話,想到益蟲的好處,就把它放了。1、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音節(jié),對的打“√”。(4分)
忽然(yán rán) 扇著(shān shàn)
乘涼(chèng chéng) 捉住(zhuō zuō)
2、寫出下面詞語的反義詞。(2分)
漂亮----- 喜歡------
3、作者在描寫大蜻蜓的外形時,具體地寫了蜻蜓的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點。用“ ” 畫出描寫蜻蜓外形的句子(2分)
4、抄寫短文中的比喻句。(3分)
請你用“……像……”造一個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