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小故事范文
時間:2023-04-01 17:46: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教學小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出色的教學,必定有精彩的開頭。尤其對于美術學科來說,學生對課本上五顏六色的圖和造型獨特的手工制作等都特別感興趣,每次當他們拿出美術課本,都會互相討論一番,爭執(zhí)不停,這樣教室里全是他們的聲音,老師如何讓他們安靜下來,如何讓他們進入到這堂課中來呢?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及時進入角色,運用故事表演來吸引他們。孩子們喜歡聽故事,更喜歡幻想故事的情景甚至把自己融入到整個故事當中。這樣,學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就會轉向老師,傾聽故事,老師在這種氛圍內(nèi),精簡故事,穿插新課的內(nèi)容,這樣一堂課的開頭就開始了。如八年級的《墨與彩的韻味》可以講張大千的故事。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一種習慣,這樣學生的興趣就容易帶動。
興趣的培養(yǎng)、建立是任何教學的一個重點,是動力,是老師。老師們應根據(jù)學生們的喜好,想一些辦法把枯燥的教學內(nèi)容轉換成有趣的問題,讓學生們踴躍發(fā)揮自己的想象,活躍課堂氣氛。美術的教學通常是師生的互動,整過課堂氣氛是活躍的,要是控制不好,紀律松散,無法教學,如何讓學生既能聽老師講課,又能保持紀律,這就要下一番功夫。恰當?shù)娘L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jīng)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xiàn)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氣氛,這都得益于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但是,故事的選擇和組織也要講究技巧。
首先,要從學生的水平能力出發(fā),采用符合他們認知程度的語言來組織,故事的長短、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要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進行安排。如對象是低年級的可以講一些他們喜歡的動物、卡通等類型的,教師便不應講太深的故事,而應以圖片和動作為主,故事也不宜過長,以免學生難以理解而對其喪失興趣。對于中學生來說,故事要有一些哲理性。教育意義深遠一些。
其次,要圍繞教學重點進行講述。許多教學內(nèi)容都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趣味教學,如教學《動物樂園》一課的時候,可以聯(lián)想《西游記》里一些人物形象,讓學生說出人物的特征,聯(lián)系生活中一結動物的特征,進行比較,找出動物的特征,解決塑造動物形象的難點,但語言重點要在特征上,教師要善于總結,因為學生能講出許多無關緊要的,不能過多地注重故事情節(jié),以免顧此失彼。
第三,要循序漸進。學生對知識的認知需要一個過程,根據(jù)新課標精神,我在日常的小學美術教學和課外美術教學中對低段兒童(5~8歲)“畫故事”的教學方法進行了實踐?!爱嫻适隆钡慕虒W訓練就是通過教師設計可行的教學方案,讓孩子們在繪畫實踐中能夠運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表現(xiàn)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或意境的方法。通過故事情節(jié)、歷史背景材料、不同學生的現(xiàn)象思維角度去激發(fā)孩子們的創(chuàng)造欲望。故事能適應包括從未接觸正規(guī)兒童繪畫訓練的大多數(shù)兒童進行趣味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兒童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
老師講授完新的教學內(nèi)容和一些技法后,接下來要讓學生進行動手創(chuàng)作,以往的美術課堂繪畫,以機械的臨摹為主。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生的對知識的接觸,這就得要求我們在課堂上要運用多種材料和手段,體驗造型樂趣,表達情感和思想,在低年級階段強調感受、體驗和游戲性,看、畫、做、玩融為一體,模糊學科門類界線。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和學習的深入,美術學科知識的輪廓將逐漸適度地顯現(xiàn)。使學生興趣盎然地自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繪畫,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己編故事進行創(chuàng)作。
例如,教師給出主題。所謂的“雙重創(chuàng)作”就是指由老師提供一個中心思想,讓學生們圍繞著這個主題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編創(chuàng)故事,然后把思想繪畫出來的學習方式。另外,這里所說的編故事并不是刻意的敘述文學,而是孩子們無意間發(fā)揮想象,或者曾經(jīng)歷過的某些事情的影響下,潛意識的說出的某些話語。紛紛討論后,繪出各自想象的畫面。
孩子們之所以喜歡繪畫,主要是因為通過讀孩子們的繪畫,從中可以看出他們的夢想。所以,我們要借助這中創(chuàng)作,給孩子們一個可以更好地展現(xiàn)自己的機會。在繪畫過程中,孩子們邊思考邊畫,對自己覺得不太滿意的地方,認真琢磨之后再做修改。這種琢磨增加了孩子們的興趣,真正體現(xiàn)了創(chuàng)作的神秘性。
另外,還有教師講述故事、學生對最感興趣的故事情節(jié)或場景進行構思、學生采用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段,進行構圖、學生進一步處理畫面,完成作品等。
相比一般的創(chuàng)作畫來說,故事創(chuàng)作的要求更高一些,所以,在訓練孩子們“畫故事”的時候,要在容易理解的故事情節(jié)開始引導。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更好、更容易地分析,逐漸提高繪畫意識及靈感。故事繪畫對于孩子們來說,就是把自己帶到一個夢幻的圣地,使有趣的形象復活,使欣賞者乘著孩子們視覺形象的翅膀來到神奇的境地。
故事教學的目的就是提升孩子們的注意力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分析教學過程的開始和結束,不管是以語言文字的形式還是繪畫,主要方向都是引導兒童激發(fā)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他們在繪畫方面所掌握的知識、技能、情感等,加強審美觀念,最終提高創(chuàng)新水平。孩子們的作品反映了他們的洞察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使故得更加生動,也喚起我們對曾經(jīng)經(jīng)歷過的美好童年的回憶。一個個故事的展開,使得孩子們的想象力翅膀得以張開,在廣闊的文化海洋上飛翔。讓孩子們通過教師的啟發(fā)去想象,從而進入幻想、游戲、愉悅的童話世界。
簡而言之,美術教師的角色要不斷更新、不斷轉變,在生活中接受新鮮事物,擴充自己的知識面,綜合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自主探索,在故事中觀察,在興趣中活動,讓學生的思維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不斷發(fā)展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新編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2]中小學教育科學研究.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篇2
關鍵詞:有效性;興趣;課前小故事;歷史教學
根據(jù)不同的情況,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所起的作用不同。精心指導設計,對歷史課堂教學效果顯著?,F(xiàn)將“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的輔助作用總結如下。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思考能力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12課“大一統(tǒng)的漢朝”時,四班的鮑××同學站在講臺上說:“今天我給大家?guī)淼臍v史小故事是硬脖子縣令”,她剛一說完,“???”學生不約而同地發(fā)出驚嘆,有的偷笑,有的在看我,鮑××接著說:“同學們!聽我細細講來?!彼敃r那個表情既嚴肅又幽默,我暗中竊喜,這個小丫頭還挺有駕馭能力的。她生動地講述著漢光武帝時的那段歷史,吸引了全班學生,我的那堂課上得也非常順利。學生說喜歡上歷史課,因為歷史課很有趣。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
通過講戚繼光抗倭、楊振宇抗日等故事,利用故事中人物的人格魅力,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操。大唐盛世等故事,樹立中華民族的榮譽感和自豪感。
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取向
通過小故事中的歷史人物,包公的清正廉明、秦檜的陰險狡詐等不同的人物性格特點,指引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四、培養(yǎng)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六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時,學生講述了勾踐臥薪嘗膽等故事。當時李××同學在點評時說:“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成就大業(yè)。我們學習中遇到點小挫折算什么,只要不放棄,將來一定能考上理想的高中。”她的評論讓我為之贊嘆。半年后第11屆校田徑運動會的長跑賽場上,我班的李××同學,最后一個跑到了終點,被其他的長跑運動員落下了兩圈半的距離。觀眾席不斷傳來嘲諷:“跑得那么慢還參加這個項目。”在眾人的注目下,她堅持跑完了全程?!澳阏姘簦 蔽夜膭钏f。她笑著回答:“當年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堅持不懈,最后成功了,我知道在長跑時大家都在笑我,但是我堅持下來了,我沒有放棄,事實證明我能跑完一萬米?!闭f話時她的眼睛里充滿堅定和信心。這件事讓我很感動,至今難以忘懷。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在孩子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不得不感謝當時講這個小故事的學生精彩的表現(xiàn),也讓我更加清晰地感受到歷史小故事的魅力。對于當代獨生子女聽不得批評、經(jīng)受不了失敗這一現(xiàn)象,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
五、對學生進行感恩教育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十二課“大一統(tǒng)的漢朝”時,學生講了“韓信謝漂母”的故事,韓信為感謝漂母當年的分食之恩,到處尋找漂母并贈以千金。我留下了當天的作業(yè),就是放學后為自己的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回來匯報,有的為父母洗腳;有的打掃房間;有的給父母捶背。感恩教育要不間斷地進行。
六、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
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第四課“夏、商、西周的興亡”時,學生講述了歷史小故事“有為的商湯”和“殘暴的商紂”,得出“得民心者得天下”的結論,關心百姓的君主,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商湯得到伊尹等賢才的輔佐,成就大業(yè)。商紂眾叛親離,使固若金湯的商朝土崩瓦解。當時我設計了一個延伸問題,“這件事對于我們在學習生活中,與同學間的交往有什么借鑒意義?”大家爭著搶著地回答:“要關心同學,同學才會關心我?!薄耙獛椭欣щy的同學,我有困難的時候,同學也會伸出援手?!薄安黄圬摫茸约盒〉耐瑢W,否則比我大的同學也會欺負我?!?/p>
經(jīng)過4年多的教學實踐,在我的初中課堂上創(chuàng)設“課前3分鐘歷史小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收獲很大。首先,學生通過搜集整理歷史素材、講故事、點評三個環(huán)節(jié)的參與鍛煉,使學生對歷史的學習生活充滿熱情,學習的積極性得到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培養(yǎng),特別是通過講故事樹立了進步生的自信心,重新激發(fā)了他們求知的欲望,使他們積極熱情地面對學習,敢于迎接挑戰(zhàn),使學習能力加強,成績收效顯著。其次,教學契機在課堂上不斷生成,使得教師的教學能力也在不斷的成長。幾年下來,積累了大量的精華歷史小故事,匯編成歷史小故事集,供學生學習借鑒。
篇3
近年來,我國越來越重視素質教育,素質教育著重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但調查顯示,當前許多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依然無法擺脫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束縛,一味的采用滿堂灌、填鴨式教學模式,導致小學英語課堂氣氛沉悶,教學內(nèi)容枯燥無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這無疑對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極為不利。故事教學法是一種新型教學方法,不僅內(nèi)容生動有趣,而且形式多種多樣,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趣味小故事,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趣味生動小故事的意義
首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故事教學法,能夠順應素質教學發(fā)展要求。素質教育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若要提升小學英語教學質量,就必須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他們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但由于小學生還處于較為特殊的生理、心理發(fā)展階段,思想不夠成熟,充滿好奇心,因此,對生動形象、豐富有趣的事物較為感興趣。所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合理運用趣味生動小故事,不僅可以集中小學生注意力。還能夠增強英語教學的生動性和趣味性,幫助學生加深知識記憶。其次,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趣味生動小故事,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新課改明確提出應當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著力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可以設置故事主題,組織學生圍繞主題進行故事表演,這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另一方面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再次,故事教學法還能夠增強小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幫助他們理解西方文化。語言環(huán)境對英語學習極為重要,但由于許多小學生缺乏接觸西方文化的機會,所以很難理解真實語境,教師應當在英語教學中利用小故事講解與西方相關的文化,幫助學生了解西方習俗和生活習慣。
二.趣味生動小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應用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聽力。在完整、真實、自然的語境中,學生能夠更好的感知語篇的意義,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口述、錄音或錄像等方式,綜合運用圖畫、語言、音樂等元素,調動小學生的聽覺和視覺,進而幫助他們整體了解故事框架和背景。相較于傳統(tǒng)的機械、僵化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顯然更有助于小學生主動參與聽力教學。例如,在學習與天氣有關的課文時,教師如果簡單的以語言形式講授rainy、windy/、cold、ho、cloudy、sunny等詞匯,很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不會積極參加與之有關的聽力練習。所以,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有關天氣變化的畫面,或以視頻形式講述與天氣有關的故事。在講述過程中可以穿插相關的英語單詞。在學生觀看完畢之后,還可以設置與之相關的聽力練習,這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聽力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可以增強小學英語教學的趣味性。
2.應用故事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英語教學需要涉及大量的語言實踐和語言材料,趣味故事就能夠為小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語言訓練。小學生為了了解故事內(nèi)容會主動品讀故事細節(jié)或把握故事大意。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猜測或推斷。在這些語言實踐中小學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就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運用簡單的英語詞匯將故事內(nèi)容復述出來,這可以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小學生認真分析故事內(nèi)容,并在閱讀中找出相關人物、時間、地點、情節(jié),讓小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故事閱讀,增強閱讀的針對性。同時,還可以鼓勵小學生針對閱讀過程中遇到的陌生詞匯,自己動手查字典解決,這能夠幫助小學生積累詞匯,為之后的閱讀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3.應用故事鞏固新單詞。表演能夠增強英語學習的活力,為學生創(chuàng)建意義豐富的英語學習情境。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特點劃分小組,并以小組為單位熟悉故事大致脈絡,然后要求小組重新設計英語對話,并讓小組成員分別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或鼓勵學生用簡單的英語語句表達自己對故事中相關人物的看法,進而掌握相應的英語單詞和句型?;蛞笮W生在閱讀或聽故事的過程中,標注自己不理解的詞匯,然后再同學或教師的幫助下,全面理解詞匯含義,豐富自身的詞匯儲備。例如,在學習《An English friend》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根據(jù)故事內(nèi)容設置相關問題,例如“從英國到中國要乘坐審美交通工具”,以此幫助小學生積累“by air”這一詞組知識。
篇4
【關鍵詞】故事教學 小學英語 作用
一、前言
在小學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就一定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因為小學生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群體,具有很強的自身特點,小學生們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最初階段,因此對外界的很多事物都非常敏感,他們具有極強的求知欲,同樣他們也容易被外界的新鮮事物所吸引。因此老師們應該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來更好的完成英語的教學任務。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的難度非常低,因此老師們只要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就能夠很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故事教學法就是一種非常適合小學英語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老師們通過講故事的方法,把要講的內(nèi)容融入其中,這樣學生們就能夠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校到英語知識。
二、故事教學法的好處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越來越強調以人為本,因此尋找到一種合適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有效的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夠不斷推動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故事教學法就是一次大膽的嘗試,老師們將要教授的內(nèi)容融入到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中,學生們就會自然被故事所吸引,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到故事世界中去。在這樣一種興趣的驅使下,學生們就會主動學習其中的英語知識,不自覺的去模仿其中的語言表達形式。而且長期處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中,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小學生們還能在故事中學會用英語與其他小學生進行交流,這樣就會慢慢讓小學生說英語成為一種常態(tài),進而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他們的英語水平。
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中的具體作用
1.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將學生們目光吸引過來。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就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嘗試。通過一個具體的故事,可以迅速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進而將他們帶入到英語的世界中來。老師們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需要注意故事的難易程度,既要融入教學內(nèi)容,又要合理把握難度,這樣學生們才能更好的去理解其中的英語知識,而不是單純的聽故事。
例如,在Welcome back to school,這一節(jié)內(nèi)容中,老師們就可以講一個關于歡迎學生們回到學校的小故事,說從前有一個小白兔,在過完暑假后就要去上學了,小白兔知道要開學了,因此非常的激動,因為要見到新的小伙伴了,然后小白兔就提前準備好了課本和文具,然后等開學的那一天就高高興興的去上學了。在此時老師們就可以在故事中穿插小白兔上學需要帶什么東西啊,學生們就會爭相回答要帶書包和文具等,這樣老師們就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們說,書包的英語是什么啊。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小學生們的注意力就迅速到了課堂中,從而成功的融入到了教學環(huán)境中來。
2.激發(fā)學生們的思維能力。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自己的想法,產(chǎn)生一些疑問和觀點,此時老師們應該及時對學生們的這些擴展思維進行引導。因此老師們在講故事之間要尋找一些有思考價值的故事,這樣才能正確的激發(fā)學生們思維,鍛煉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提升小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例如,在My family這一節(jié)內(nèi)容中。老師們就可以選取一個跟家庭成員有關的故事。一天媽媽帶著小明回家,發(fā)現(xiàn)家里來客客人,媽媽就給小明介紹,這個是小明的爺爺,那個是小明的奶奶,今天爺爺奶奶過來看望小明,小明快過去跟爺爺奶奶打招呼。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故事,老師們就可以告訴學生們?nèi)绾斡糜⒄Z說爺爺奶奶,同時學生們還會主動思考叔叔阿姨的英文是什么,通過這樣一個教學過程,既完成了教學任務,又激發(fā)了學生們思維,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3.拓寬學生們視野。學生們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必然會學到很多課本之外的內(nèi)容,這樣就能夠很好的拓寬學生們的視野,進而促進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At the zoo這節(jié)內(nèi)容時,老師們就可以說在柏林動物園中住著很多的動物,有老虎獅子大象等等,在柏林動物園中包含了世界上幾百種的動物。這樣學生們就會對柏林動物園感到好奇,就會想去了解柏林動物園,此時老師們就可以簡單的進行一下介紹,通過這樣一種有意識的引導,極大的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
四、小結
總而言之,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師們要積極采用講故事的方法來完成英語教學,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們的注意力,還能夠激發(fā)學生們思維能力,拓寬他們的視野,對小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好處。
參考文獻:
[1]劉志.小學英語故事教學專題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1): 272-273,274.
篇5
一、讓學生聽故事中感知
聽故事學英語完全是聲音的學習,模仿地道、準確、流利、優(yōu)美、抑揚頓挫的英語發(fā)音,以形成正確的聽覺表象,對學生語感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學習故事時聽的環(huán)節(jié)是不可缺少的,學生必須有足夠的聽的輸入,才能模仿出純正、地道的語音、語調。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所說的“故事”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而創(chuàng)作出來的小故事。The Lion and the Mouse;The Country Mouse and the City Mouse;Three Butterflies 等,而另外一種就是流傳多年,一直被人們傳說著的童話類故事,如:Snow White;The Fish and the Old Man;Ugly Duck 等,這些童話類的故事語言地道,短小精悍,深受學生的喜愛,可以極大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其鞏固所學的語言知識。學生在聽故事 Three Butterflies 時教師借用肢體語言來讓學生熟悉語言;在聽故事 The Fox and the Crown 時利用圖片、實物、面具和木偶來讓學生熟悉故事的內(nèi)容;在聽故事 The Boy Who Cried Wolf 時利用多媒體的聲音效果及母語與英語相結合來展示故事人物的性格。
二、讓學生在讀故事中鍛煉
朗讀是訓練和提高學生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培養(yǎng)學生英語感悟能力的有效途徑。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朗讀是學生獲得語言感受的重要手段。朗讀的主要語調就是朗讀基調,朗讀基調是由感情基調決定的。通過朗讀的語言藝術,使枯燥的視覺文字活化為生動的聽覺聲音,使學生在愛與恨、悲與歡的撞擊中與故事內(nèi)含的理念相溝通,產(chǎn)生共鳴效應,從而對故事內(nèi)容的深刻理解、領悟。PEP 英語教材故事內(nèi)容豐富多彩,多以生活中的故事為情景,為培養(yǎng)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提供了便利。在教學 PEP, Book 3,Unit4故事 Pull Up the Turnip 時指導學生用驚喜的表情讀小白兔的句子:“Wow,what a big turnip!”同時又用自豪的語氣讀出Zoom的句子:“I am strong,I can help you!”表現(xiàn)出小熊自信和助人為樂的形象。在教學 PEP, Book 8 故事 Three Little Pigs 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注意“狼”的語氣、語調的變化,粗粗的、低低的,表情是兇的還帶有詭異,做到有感情地朗讀。
三、讓學生在講故事中提高
學生閱讀故事,理解了故事內(nèi)容,還只是停留在語言信息輸入階段,還沒有經(jīng)過內(nèi)化輸出,學生還不能真正運用語言。因此,在小學英語教育跨越式發(fā)展創(chuàng)新試驗中,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語言環(huán)境,指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改編、表演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學生的好奇心強,表現(xiàn)欲旺、模仿能力強,因此,我們在學生理解故事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分組選擇其中一個故事進行表演。學生表演的故事越多,學會的詞匯和句子也就越多,運用語言的能力也就越強。通過學故事、演故事,他們清楚地知道,什么場合說什么話。因此,只要有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他們就能自如地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如本人在教Seasons時自編了White Rabbit and Grey Rabbit 的故事:
Mother rabbit has two children, One is little white rabbit, One is little grey rabbit.
?Spring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lant, plant , I’m planting turnips.
Grey rabbit:Fly, fly, I’m flying kites.
?Summer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Water, water, I’m watering turnips.
Grey rabbit:Eat, eat, I’m eating icecreams.
?Fall comes, what are they doing?
White rabbit:Pull, pull, I’m pulling turnips.
Grey rabbit:Sleep, sleep, I like sleeping.
?Winter comes, What happens(發(fā)生)?
White rabbit:Eat,eat ,I’m eating turnips,yummy?。▌幼鳎?/p>
Grey rabbit:Oh, I’m hungry, so hungry?。?/p>
篇6
關鍵詞:小學英語;詞匯教學;故事教學法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故事教學法應用的可行性分析
首先,故事教學法切實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心理特點。在傳統(tǒng)的英語詞匯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師一直沿用著單純說教的教學方式,再加之詞匯學習的乏味與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難以得到有效的調動和激發(fā),由此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也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而故事教學法的引入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趣味性十足的小故事,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學習起來也變得更加起勁,而且課堂氣氛也變得更為活躍,促使英語教學質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2]。其次,故事教學法更有助于學生對于詞匯的記憶和掌握。學生在聆聽教師講故事的過程中,會反復多次地接觸到所學的詞匯,在這樣的過程中也實現(xiàn)了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在不知不覺中便很好地掌握了詞匯,使教學質量得到了有效提升。
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1.故事的導入要強調與小學生學習習慣和心理特點的結合
對于小學生這一群體而言,由于年齡較小,不管是在智力發(fā)展還是在心理發(fā)展方面都還不夠成熟,而且他們在語言學習方面往往也會具備較強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鑒于這一發(fā)展特點,也要求教師在故事教學法的實施過程別注重與學生自身特點的有效結合,堅持以學生為中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出故事教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3]。比如在我們學習與“動物”相關的如“pig、dog、duck”等詞匯時,我們就可以將這些單一的詞匯置入到一種小故事的情境之中,如“Allthedog,theduck,thepigareatthebeautifulfarm,thepigcansing,thedogcanrunandtheduckcandance.Theyaregoodfriends.Thendoyoulikeducks/dogs/pigs?”借助這樣一個生動化的故事情境,并通過這種問答的形式,不僅有效地加強了詞匯學習過程中的師生互動,而且也使得原本單調乏味的詞匯學習變得更具趣味性,充分迎合了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與學習習慣,學生往往也會更加積極地投入詞匯學習中來,由此學習質量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2.加強引導,發(fā)揮學生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鼓勵學生進行故事新編
為了更好地提升孩子們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加強引導,鼓勵學生針對一些小故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續(xù)編,而且這對于學生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也是很有幫助的。比如在學習“Thetrutleisfaster”這部分內(nèi)容時,我們就可以以學生所熟悉的“龜兔賽跑”小故事來進行教學,通過加強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地利用本章節(jié)的新詞匯來對故事的結果進行續(xù)編。另外,在任何一個單詞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都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針對這個單詞編寫一個小故事,隨后再由各小組指派代表到講臺進行所編故事的講述,與全班同學一同分享,最終通過全班師生的評選確定一個最佳的故事,并給予相應的獎勵。學生在這種趣味性十足的活動設計中不僅掌握了所學詞匯的知識,而且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想象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可謂一舉多得。這樣有效的方法還有很多,如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故事,合理利用故事的導入來幫助學生鞏固詞匯學習和拓展等。當然這些新方法的實施也是需要廣大教師在后期的教學過程中去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傊谛W英語詞匯教學中,故事教學法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其不僅有效地迎合了學生們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而且也作為一項有效的教學創(chuàng)新手段,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方面發(fā)揮出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在后期的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特別注重故事教學的應用,使其作用能夠得以全面高效地發(fā)揮,從而更好地推動我們小學英語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呂淑云.TPR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實證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6.
[2]欒陸.三文治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6.
篇7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故事 教學策略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1.083
故事是年齡小的學生都很喜愛的形式,在小學英語教學時,在一些適當?shù)臅r候可以通過故事來進行課堂的教學,這種上課形式,不但可以刺激學生的聽課興趣,而且可以讓學生快速地進入聽課狀態(tài)中。筆者將從三個方面闡述故事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英語學習來說,興趣勝過一切,學生有興趣自然就會投入精力去努力學習,靠學生自發(fā)的學習效果勝過教師強制他們?nèi)W的效果。因此,培養(yǎng)學生興趣就成為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事。
針對小學生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要想方設法地慢慢開始。教學時,教師先要做的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英語的樂趣,然后再教給他們學習英語的一些方法,如何記單詞,如何認識單詞,如何聯(lián)系實際將英語應用在生活中,慢慢地學生就能掌握這些學習方法。這樣的教學過程才是學生需要的,才能產(chǎn)生較好的學習效果。講故事的形式是小學課堂上教師常用的一種方法,因為這是學生喜愛的教學模式,講故事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教學情境中,給他們帶來的收獲也很大。但是,教師需要注意的一個重點是,進行故事教學時,一定要把握度。一個是故事的難度,太難學生聽不懂,太容易學生覺得不值得學。另一個是故事的選擇上,應該要與教學內(nèi)容相近或相關,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輔助教學的目的。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許多環(huán)節(jié),教師都可以用故事來呈現(xiàn),例如,故事可以是學生感興趣的材料,也可以是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氛圍更加活躍的。有一次,我們班里來了一位新同學,為了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給學生講了一段小故事:She is a little girl of your age, she likes singing, danc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She is a new student here and she is in our class now, do you want to know her? 大部分學生都聽明白了我的表述, 對于這個“新同學”也充滿了好奇,很多學生都大聲回答:“Yes, we are.”于是我會將這位新同學介紹給大家。盡管這個故事很簡單,也很容易理解,學生基本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但是卻是對學生聽力的一次很好的鍛煉。學生必須仔細聽才能夠清楚地了解教師在講什么,當他們將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教師的講解和表述中時,就會更快地融入這種語境中,促進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對英語詞匯的認知,對閱讀的深入,對語法的掌握。
二、拓展學生的思維
教師精心選擇故事,并在課堂適當?shù)臅r刻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在聽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伴隨著大腦的思考過程,必須仔細聽、用心想,他們才能夠明白故事在講些什么,才能夠知道故事的內(nèi)涵。所以,聽故事的過程中也對學生的思維方式也進行了很好的鍛煉。因此,故事情節(jié)的安排一定要具有讓學生不斷思考的空間,還要在故事結尾設置問題來讓學生回答和思考。講故事的過程不但可以“磨”學生的耳朵,提高他們的聽力水平,而且還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思維的形成和發(fā)展。教師可以一邊講故事,一邊與學生進行互動,提一些小問題讓學生參與到講故事的過程中,讓學生感覺自己不僅是故事的傾聽者,而且也是故事的參與者。
有的時候,講到學生也比較熟悉的方面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講講,這可以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讓他們在敢于在課堂上發(fā)言,敢于在眾人面前發(fā)言,這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學生素質發(fā)展的模式。
當講到季節(jié)的時候,我突發(fā)奇想,讓學生來講講自己對季節(jié)的認識和自己喜歡的季節(jié)。首先,我先在大屏幕上給學生展示一些季節(jié)的圖片,有生機盎然的春天,有烈日灼灼的夏天,有碩果累累的秋天,有白雪皚皚的冬天。圖片中季節(jié)的特點都非常明顯,但景色都是相同的美。這幫學生回憶出自己最愛的季節(jié),然后組織語言,自己描述為什么最愛這個季節(jié),也就是讓學生自己編小故事。學生的表述如下:“It is hot in summer, the sun is shining. Trees are very green. I love summer very much because I could go to swim.”另一個學生是這樣說的:“I like spring very much, because there are lots of flowers, and it’s beautiful.”學生都說得特別好。其實我的這個要求對于小學生來說,還是很高的,他們畢竟才剛剛開始接觸英語,就要練習自己組織語言來描述,需要動用自己的思維和詞匯儲備和通順語言的能力??上驳氖?,學生都說得很好,所以教師不要想當然地以為學生不會,或者說不出來,只要給學生機會,學生就能還教師一個驚喜,我們要做的就是相信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表達自我。
三、拓展學生的已有知識面
故事一般都情節(jié)豐富,信息量大,既有學生沒見過的新的詞匯及句型,又會有一些學生沒聽過的新鮮事,這些都能吸引學生注意力,讓他們有興趣并且期待知道下面的故事是什么。因此,在利用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在甄選故事時多下工夫,選擇既有故事性,又有知識性的,并且還能涵蓋更廣的知識面。
在教學“Halloween”時,我為了使學生對這個節(jié)日不陌生,就幫他們多了解一些,于是就做了充分的準備,搜集了大量的知識和資料。在正式上課前我預先給學生講了幾個小故事,關于節(jié)日的來歷、人們的慶祝方式以及相關風俗等。在講故事時,我會盡量都用一些簡單的,學生大都能聽懂的英語詞匯,一旦遇到有生僻詞匯或者沒見過的概念,我會暫停,然后給學生解釋,然后再繼續(xù)講故事。小學生的知識儲備還比較少,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與理解能力都較有限。所以,教師必須循序漸進地展開才能夠讓學生對于教學內(nèi)容有更多的收獲。
眾多事實證明,故事教學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可以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讓他們對英語的學習興趣日益增加,并且英語素質也逐漸被培養(yǎng)而成。綜上所述,一個優(yōu)秀的教師要了解興趣的重要性,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另外,經(jīng)過聽、讀、說大量的故事,可以傳遞給學生大量有效信息,促使學生的知識面不斷拓寬,可以促進他們的知識基礎不斷牢固。
參考文獻:
[1]張青,王佳琪.讓故事教學成為小學生英語學習的催化劑――小學英語低年級故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2).
[2]李紅霞.小學英語課堂中的故事教學[J].現(xiàn)代基礎教育研究,2013(6).
[3]孫紅瓊.故事情景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構建[J].校園英語:教研版,2012(4).
[4]楊潔秀.關于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課堂互動模式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4(3).
篇8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詞匯教學 故事教學法 應用策略
所謂故事教學法,就是結合課程內(nèi)容,將相關詞匯、短語等融入各種趣味性小故事中,通過這種方法重新合理編排整篇課文,進而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并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故本文將通過對小學英語詞匯故事教學法重要性的分析,詳細探討其具體應用策略。
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學生記憶和理解
在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可顯著加深學生對英語詞匯的記憶和理解。一方面,在聽故事階段,相當于學生反復閱讀詞匯,可有效增強聽力。另一方面,故事極具趣味性、生動性,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興趣,而且故事繼續(xù)中詞匯基于動態(tài)環(huán)境,通過猜想、判斷可使學生領會更多詞意,充分理解英語詞匯,并加強記憶力。
(二)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小學生在語言學習中表現(xiàn)出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的融入等特點。故事教學法能較好地契合小學生語言學習特點及心理,故在詞匯教學中采取故事教學可加深學生的理解與掌握。由于既往小學英語詞匯教學較為沉悶枯燥,常常造成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擾亂課堂秩序等影響教學進度的問題。這就需要引入故事教學法,比如,講解單詞pen,ruler,pencil等,而教師可將其融入故事中:A:Is this your pen?B:No,it isn’t...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增強詞匯學習趣味性,幫助小學生集中注意力。
二、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故事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以故事為詞匯呈現(xiàn)載體
通常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受學生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的制約,多采取實物或圖片的方式呈現(xiàn)英語詞匯。呈現(xiàn)方法過于直白、單調,不利于理解記憶,以故事為呈現(xiàn)載體,使得詞匯學習更加真實,富有趣味性,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What color”內(nèi)容時,包括詞匯red,yellow,blue,green等,及其基本回答句型“It’s...”。要較好地呈現(xiàn)這些內(nèi)容,讓學生通過場景、圖片等感受掌握目標詞匯,教師可創(chuàng)編如下故事,并采取實物、圖片和多媒體畫面相結合的方式呈現(xiàn)詞匯,故事以《喜羊羊與灰太狼》為背景:羊村將于本周五舉辦一場晚會,羊兒們對出席晚會的服裝十分糾結,恰逢此時,彩虹姐姐飄來……利用多媒體展示各角色,再配合教師手中顏色不同的卡片講述故事,注意結合the rainbow與the sheep的角色形象,設定對話:
R:Hello, can I do something for you?
S:I’m going to a big party,but I’m not sure what I should wear.
R:Don’t worry, I’ll give you some advice. What color do you like?
S:I like green.
R:How about this?(彩虹繞著羊兒轉一圈,替它穿上綠色衣服)
S:Wow, it’s green. Thank you very much.
在一定的故事情境中設置目標詞匯,所呈現(xiàn)的句型詞匯更完整,有益于學生理解記憶,增進課堂互動。
(二)挖掘教材中的故事
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故事素材,再配合多媒體技術展示故事,引導學生認識理解詞匯,并在語境中培養(yǎng)詞匯掌握應用的能力。例如:在教學“I like dogs”時,Story time板塊的故事以喜歡什么動物為主題,教師可結合故事提前備好各種動物圖片(配以英語),然后在授課時展示給學生,提問:What are they?針對學生的回答板書和帶讀單詞animal,并提問:Do you like animals?引導學生根據(jù)語境猜測詞意,讓學生養(yǎng)成結合語境猜詞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時再提問: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onw?指導學生翻到教材單詞表頁,帶讀單詞dog,cat,panda等,緊接著提問:I like dogs.Do you like dogs,Xiao Mei?當學生回答后提問:Why?呈現(xiàn)單詞cute,要求學生以cute回答問題。充分利用Story time板塊,可有效結合提問與單詞,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
教師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引導學生續(xù)編故事結尾,使其發(fā)散思維得到發(fā)展,提升英語整體水平。例如:在教學“The turtle is faster”的過程中,由于其內(nèi)容以比較級為主,包括單詞snail,turtle,slower,faster等,因此可結合學生所熟悉的龜兔賽跑故事,指導學生利用上述單詞串連成有趣的小故事,為龜兔賽跑續(xù)編結尾,將原本單調乏味的內(nèi)容趣味化,進而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三、結語
在實踐教育中故事教學法的影響巨大,不僅能夠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還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績,完美契合故事教學法與教學內(nèi)容,是當前教育界應關注的重點。特別是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應用故事教學法對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和學習興趣尤為重要,英語教育工作者必須活用教材,促進學生的詞匯學習,使其不斷拓展詞匯量,以提高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黃昀.探究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導學(七年級上旬),2015,(11):93-93.
篇9
所謂“以生為本”,就是改變古詩教學由教師引導學生,逐字逐句串講詩意的教學模式。課堂上,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安排自學的時間,使學生有一個潛心讀書的過程。在充分自學的基礎上,讓學生匯報自學情況,師生共同討論、互相補充。對于學生沒有弄懂的問題,教師安排質疑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共同探討。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在學生自由發(fā)表意見的探討中完成了教學任務,同時也體現(xiàn)出對學生的尊重與信任。
二、以學定教,自主探究,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
1、?初次體驗,自主感知。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讓他們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寫寫畫畫,動手查查,并讓學生談古詩、談感受。在自學的過程中滲透學習古詩的方法,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只有還給學生自由的空間,他們的內(nèi)心體驗才會豐富多彩。
2、品讀體驗,自主理解、感悟。古詩的理解是學生領會詩意、品詞賞句的過程,這往往是教師難教、學生難學的難點。如果教師讓學生在自主感知的基礎上,感悟詩意,說自己喜歡或不喜歡的句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自己的情感調動來理解詩意,讀出自己的喜與惡,使自己的閱讀情感與詩人的思想感情產(chǎn)生共鳴。這時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就理解了古詩,我想此時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此外,為了激發(fā)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教師可千方百計創(chuàng)設情景,營造氛圍。如:在理解古詩后,讓學生扮演詩人,可加動作,學著詩人吟詩。使學生置身于畫面之中,既增加樂趣,又加深對古詩的理解。
三、以情入境,把握節(jié)奏,開發(fā)學生的音樂美
感情朗讀,能再現(xiàn)詩的意境,加深體會詩的含義與感情。因此在學生理解詩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要重視朗讀,強調背誦。指導朗讀就是要讓學生掌握感情朗讀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導確定感情基調,然后指導處理重音與節(jié)奏。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詩,全詩充滿了喜悅、激動之情,起句與七、八句節(jié)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緩;“忽傳”“喜欲狂”“即從”“便下”讀重音。這樣朗讀才抑揚頓挫,學生的感情自然與作者的感情產(chǎn)生共鳴。除掌握上述教學要點外,教師還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是教學前要理解教材的編排意圖。有的課文兩首詩,要理解其編在一起的緣由;這篇古詩課文在本單元的作用,與前后古詩課文的聯(lián)系。②是可以適當補充課外古詩讓學生學習。③是適當安排改寫訓練,將敘事詩改寫成小故事,將寫景詩改寫成散文。這樣讀寫結合,一舉兩得。④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展開想象進行畫畫,真正走到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的境地。
根據(jù)以上的古詩教學要點,我們可以讓學生學習古詩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拥奶角?,自學能力大大增強,學習興趣更加濃厚,同時把古詩學習當做一種樂趣和享受,從而真正使古詩教學發(fā)揮其特有的魅力。
四、藝術整合,熏陶感染,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篇10
關鍵詞:故事教學法 小學英語教學 應用
從小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來看,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差。除了小部分的專業(yè)教師比較穩(wěn)定,而兼職的英語教師流動性較強。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而在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仍然以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為主。長期下來,學生就會對英語學習逐漸喪失興趣,把學習當作一項任務來完成,而不是快樂地享受英語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從學生的具體實際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因此,要將語言與實際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表達的欲望。而故事教學法被認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的教學手段。近年來英語故事教學法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故事教學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肮适率莾和牡谝恍枰??!鄙鷦佑腥さ墓适?,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充分利用孩子愛聽故事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將英文單詞、詞匯、短語、句子等以故事的形式,傳授給學生知識?,F(xiàn)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故事教學法,主要是以故事為載體,結合具體、形象、直觀的語言,改變英語教學乏味的現(xiàn)狀,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最終實現(xiàn)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合格的人才。
二、小學故事教學法的重要性
首先,故事教學法是適應《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故事教學法是通過聽故事、講故事等形式進行英語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故事小學法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心理特點。兒童對外界尚處于形象思維的認知階段,他們活潑好動,喜歡模仿,對外界充滿了好奇。但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暫,難以堅持,有著加強的表達欲望。故事教學法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記憶,提高學習效率。此外,故事教學法還有助于文化意識的滲透。通過故事教學法,把童話、世界名著等素材應用到教學中去,使得學生充分感受豐富的文化知識。因此,要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推廣故事教學法,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
三、故事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一)創(chuàng)設情境,把學生引入到故事中
小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征,教師要利用這一特點,利用圖片、簡筆畫、多媒體等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情境。當然也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與動作來創(chuàng)設情境。比如教師在教到“get up”,可以在用一些簡單的語言,創(chuàng)設簡單的情境。教師反復念著“Tick tock, tick tock. It is time to go to bed.”反復下來,學生仿佛已經(jīng)入睡。突然下課的鈴聲響起來,教師要根據(jù)當時的情境說:“Get up !It is time to get up!”這就把學生帶到了一個真實的語言情境,縮短了教材與學生的距離。再如講到Christmas Day時,教師可以先給學生講有關圣誕節(jié)的故事。在每年的圣誕節(jié),圣誕老人都會在深夜,給聽話的孩子送禮物。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聽話。再加上圖片展示,激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結合學生記憶進行聯(lián)想式故事創(chuàng)編
通過故事連接一些詞組,幫助學生記憶單詞,豐富課堂教學氛圍。比如在講到walking、running、swimming時,本來這個詞語毫無聯(lián)系。在講解的時候,若是通過小故事把這幾個單詞連接起來,則有助于師生寓教于樂、寓學于樂。有一天兔子在公園里高興地唱歌:“Walking,walking,I am walking.”突然半路跑出一只老虎,兔子大叫:“Running,running,I am running.”在兔子走投無路的時候,終于發(fā)現(xiàn)前方一條河,兔子就迅速游到河的對岸:“Swimming,swimming,I am swimming.”通過這種串編故事的方法,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英語單詞。
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聽完故事之后,判斷其中的是非,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這就達到英語的教書育人目的了。當然還可以讓學生復述故事,表演故事。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在表演故事的過程中,學生一會當觀眾,一會擁有觀眾。這就讓學生對學習充滿了無限樂趣。學生在掌握詞匯的同時,還可以提高表達的能力。這對于作為語言性學科的英語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此外,還可以把書本上的故事進行改編,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四、結語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運用故事教學法,受到許多孩子的喜愛。它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利于學生記憶,能夠滲透文化意識。因此,要不斷科學嘗試故事教學法的應用,實現(xiàn)英語教學的應用。學生的知識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
參考文獻
[1]Andrew Wright.Storytelling with children.Oxford UniversityPress,1995
[2]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S].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05
[3]毛凌燕,毛輝.故事教學的實踐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