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鄉(xiāng)情范文

時間:2023-04-07 09:09: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思鄉(xiāng)情,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語文課代表趙雨晴領先發(fā)言:“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知道了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桂花雨’和‘搖花樂’兩件事,突出表現(xiàn)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懷念和對家鄉(xiāng)的思戀?!痹谕趵蠋熧澰S的目光下,趙雨晴帶著自豪的微笑坐下來。

誰知,小精靈鬼劉泓凱又故意出起了難題,問道:“既然課文主要寫了‘桂花雨’和‘搖花樂’兩件事,那為什么作者還要寫杭州的桂花呢?”

趙雨晴立即站起來說:“王老師以前講過的,這是側(cè)面描寫。通過比較家鄉(xiāng)的桂花和杭州的桂花,突出家鄉(xiāng)桂花的美好,以表達作者和母親的思鄉(xiāng)之情。”

沒想到劉泓凱又接著問:“我就知道你會這樣說。那我問你,在比較的過程中,母親說‘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難道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還香嗎?你看,課文中寫家鄉(xiāng)的桂花‘桂花盛開的時候,不說香飄十里,至少前后十幾家鄰居,沒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鴮懞贾莸墓鸹āㄩ_時那才是香飄十里?!髡咭裁黠@認為杭州桂花的香要勝于家鄉(xiāng)的,那又怎么突出家鄉(xiāng)的桂花更香、更美呢?”在劉泓凱連珠炮式的發(fā)問下,全班同學都陷入了沉思。

這時,王老師說:“劉泓凱同學的發(fā)言很好,說明他對課文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古詩說‘月是故鄉(xiāng)明’,為什么同一個月亮,作者會覺得家鄉(xiāng)的更明亮呢?主要是作者的心理作用。同樣,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香自然比不過杭州那一山桂花,可母親依然覺得家鄉(xiāng)院子里的桂花香,也是心理作用。這樣更突出了母親對家鄉(xiāng)院子里桂花的喜愛,也更突出了母親對家鄉(xiāng)的思念之情。因此,應該說香起思鄉(xiāng)情更濃吧!”

篇2

我老家是一個極為普通的村莊,它沿河而建,傍河而居,家家生火,戶戶冒煙。由燃料產(chǎn)生的炊煙,在沿河兩岸的上空搖搖曳曳,飄著柴草的馨香,就像抒情的花朵在空中綻放,遠遠望去,一掛掛生動嫵媚地升起,借助微風,輕盈舞動,像婀娜少女在起舞;彎彎曲曲,又像一條條曲曲折折的山路,自己扶著自己向上攀登。

晨昏之時,在嘰嘰喳喳的鳥鳴中,一戶又一戶的屋頂升起了炊煙,煙包裹著老屋、樹木,一團團,一縷縷,是煙,是霧,是氣?非煙,非霧,非氣,分不清是煙,是霧還是氣,分不清哪是天,哪是地,人和自然融合為一體,那是一幅水墨畫,寫意,迷離,變幻,令人陶醉。恬靜的村莊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那乳白色的炊煙裊裊悠悠,自由幻化,在明亮、高遠的天空,遠遠望去,如一條升入天堂的繩索,吊起人們清晨的夢,飛向藍天,與晨曦共舞。晚上,在夕陽的余暉里,喧鬧的村莊,一縷又一縷的炊煙,飄過屋頂,越過樹梢,一環(huán)套著一環(huán),如詩的韻律,如歌的音符,在村莊上空盤旋縈繞,慢慢地幾縷炊煙聚焦到一起,變成淡淡的云,在布滿晚霞的天空飄蕩。與此同時,村里也漸漸熱騰起來,雞鳴、狗叫、羊嗷,加上牛的哞哞聲,有高有低,有遠有近,伴隨家庭主婦亮著嗓子叫喚孩子和孩子他爸回來吃飯的呼喊,村莊顯得生機盎然,一首鄉(xiāng)村黃昏交響曲活色生香,一幅有生有色的故鄉(xiāng)水墨畫天然自成。

炊煙就是無聲的召喚,是一種回家的信號,引導放學后貪玩的孩子回家。孩提時代,我已看慣了炊煙的升升起起,并懂得炊煙的語言,能從炊煙的顏色、升騰的速度,判斷出飯的成熟程度,剛開始做飯,炊煙是黑的、濃的,炊煙直上。飯要好了,煙淡淡的,輕輕地從煙囪飄了出來,那是催火煙,我們還能從無數(shù)道炊煙中認識哪一道煙是自家的,在外風野夠的我們,會在母親的呼喚下,循著炊煙的軌跡,一個個各自回家吃飯。

炊煙是鄉(xiāng)村生生不息、香火旺盛的象征。我依稀記得,還是在吃食堂的年代,農(nóng)村是禁煙的,各家各戶的灶被搗了,鍋被砸了,一個生產(chǎn)隊只有食堂一柱獨煙,一時鄉(xiāng)村的炊煙奄奄一息,農(nóng)村失去了生氣??墒?,香火豈能斷得了,炊煙是禁不住的,老百姓還是偷偷摸摸生火冒煙,哪怕是將食堂的飯打回家再加點菜煮一下,那炊煙也會從村里各個角落此起彼伏裊裊升起,可是那是要冒風險的。記得那年冬天,我父親從地里挖了幾棵蘿卜,加上從我姨娘家借來的幾升麥糝子,悄悄地煮粥為我們填肚子,我們兄妹幾個饞涎欲滴地扒著鍋,眼睛瞪得大大的,恨不得鍋內(nèi)燒的食物立即到嘴。正燒得半生半熟的時候,我家的門被生產(chǎn)隊長踢開,生火做飯被逮了個正著,鍋被拎走了,肌腸轆轆的我們眼睜睜地看著燒得半熟的蘿卜糝子粥被端走,無法呀。隊長是循著炊煙找來的。

炊煙,像大地拋向天空的情絲,剪不斷,理還亂。我童年的歲月是浸泡在炊煙里的,是與炊煙相依為命的,炊煙滋潤我的腸胃,滋潤著我的夢??墒?,我卻“背叛”了炊煙,盡管那個年代流行“讀書無用”,我的父母還是頂著冷嘲熱諷,勒緊褲腰帶,寧愿自己不吃不喝,也要讓我們兄妹讀書,這是父母的一片苦心,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把譏諷當成“禮物”,認真讀書,刻苦努力,終于走出了田埂,在“背叛”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結(jié)果卻是我未曾想到的,一輩子也沒有走出炊煙劃出的半徑,到蘇州轉(zhuǎn)了一圈,又回到了老家,接受再教育,落實政策后,到了離家鄉(xiāng)不遠的縣城工作,我想,炊煙就是一根線,把我從遠方牽了回來;炊煙似回家的一條路,成了定格的方向,不管什么時候也不會迷途;炊煙,是鄉(xiāng)情的召喚,把我又拉回到了原點,心靈有了歸屬。

篇3

又是花好月圓夜,

繁星明月耀九洲,

良辰美景不思量.

抬頭望月空悲傷,

故鄉(xiāng)明月在何方

歡聲笑語喜氣洋,

寂寞長夜獨惆悵.

漂泊他鄉(xiāng)為異客,

千里之外遙相望.

試問雙親可安否

一紙飛書遞憂傷.

篇4

一、借月寄鄉(xiāng)情。

一個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大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白天倒還罷了,到了夜深人靜的時候,思鄉(xiāng)的情緒就難免一陣陣在心頭泛起波瀾。詩人李白也不例外,因此,詩史上就留下了他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下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边@是李白明月詩中“妙絕古今”的經(jīng)典之作。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并不是真的地上有霜,而是詩人產(chǎn)生的一種錯覺,這正是詩的巧妙之處。在一個寂寥的庭院里,透過窗戶的皎潔月光,照射到詩人的床前,帶來了冷森森的料峭寒意,月色不免吸引著他抬頭一看,一輪娟娟素魄正掛在當空,秋月是明亮的,又是清冷的,孤身在外的詩人,此時不禁觸動旅思秋懷,感到客況蕭條,年華易逝,凝望著月亮,產(chǎn)生萬千遐想,他想到了故鄉(xiāng),想到了故鄉(xiāng)的一切,禁不住鄉(xiāng)情涌動,感慨萬千。全詩語言簡煉,卻十分形象地揭示了李白此刻內(nèi)心的活動,鮮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動形象的月夜思鄉(xiāng)圖。因此,“望明月思故鄉(xiāng)”也成了當今他鄉(xiāng)游子的心理寄托,說明李白這首詩的確有很大的影響力!

俗話說,美不美家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李白不僅思念故鄉(xiāng),更思念故鄉(xiāng)的人。他的《峨眉山月歌》就是一首這樣的詩。詩中寫道:“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卑胼喩皆聫亩鹈忌饺饺缴穑赵诜航鲇蔚脑娙松砩?,使他那長長的影子倒映在清冷的江水之中,隨著江水的流淌而隨波逐流,夜色籠罩著清溪,月色也被烏云吞食了半輪,孤身站在船頭的詩人仍然決定向“兩岸猿聲啼不住”的三峽進發(fā),明月、山影、孤舟、江流,更加激起了詩人的一片思鄉(xiāng)“思君”之情。但“思君不見”,“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鄉(xiāng)思懷人之情,使他決計“下渝州”去看看他的好友。因此,他哪里顧得上考慮什么孤獨與兇險。可見,他這被山月點燃的鄉(xiāng)情友情是何等的濃烈。

二、邀月遣孤獨。

李白雖然一生放蕩不羈、豪邁飄逸,但也深感人生旅途多艱,常有“行路難”的孤獨感襲上心頭,他的《月下獨酌》就是這類詩的代表作品。詩中寫道:“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詩一開始,詩人就突發(fā)奇想把天上的明月邀請下來,陪伴自己喝酒,在詩人的眼中,天邊的明月、自己和月光下自己的影子,一起成了三個人,舉杯共酌。盡管詩人如此盛情,“舉杯邀明月”,明月畢竟是“不解飲”的,這說明詩人已漸入醉鄉(xiāng),酒興一發(fā),既歌且舞,歌時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象在傾聽佳音;舞時自己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轉(zhuǎn)動零亂,似與自己共舞。醒時月光、身影與自己相互歡欣,直到大醉;當詩人醉躺在床時,月光與身影才無可奈何地分離。在詩人的感覺中,月光和身影仿佛也有了人的情感,對詩人一往情深,對酒當歌,直到詩人醉臥之時,才依依不舍地離去。最后兩句“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是詩人真誠地和“月”、“影”相約,可見詩人是怎樣的孤獨,點盡了詩人的踽踽涼涼之感。

詩人這種孤獨凄冷之感在《把酒問月》一詩中得到了更加淋漓盡致的表現(xiàn),詩中寫道:“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fā)。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詩一開頭劈頭就問“青天有月來幾時”,體現(xiàn)了詩人對那無限時空里的奇跡大有神往與迷惑交馳之感?!叭伺拭髟虏豢傻?,月行卻與人相隨”兩句一冷一熱,亦遠亦近,若離若即,寫出明月于詩人既可親又神秘的奇妙感。詩中穿插月中白兔嫦娥的傳說故事:“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詩人對神物、仙女深懷同情,流露出詩人自己清冷孤苦的情懷。接著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進一步把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之意渲染得淋漓盡致。最后“月光長照金樽里”再一次流露出詩人的寂寞、孤獨之情。凄清冷落,意味雋永!

三、托月嘆懷才不遇。

李白遭權(quán)奸讒毀,受到朝廷排擠離開長安之后,開始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督鹆瓿俏鳂窃孪乱鳌肪褪且皇赘锌娙藨巡挪挥龅脑?。詩中這樣寫道:“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痹诔H丝磥?,詩中的“白露垂珠滴秋月”一句,似乎有些費解,月亮怎么會“滴”露珠呢?但“獨上高樓”,凝神仰望秋月皎潔如洗,好象露珠是從月亮上掉下似的,好象又合情合理。使人感到古城夜空的神奇之美。然而“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表達的思想?yún)s與上句描寫的古城之夜的美截然相反。詩人佇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歸,他苦苦思索什么?原來他是在慨嘆人世混濁,知音難遇。一個“稀”字,吐露出詩人一生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的苦悶心情。

李白還有一首《夜泊牛渚懷古》與以上那首詩所表達思想內(nèi)容相同。詩中寫道:“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逼渲幸蔡岬搅恕懊髟隆?,詩中“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詩人由“望秋月”而引起自己的“空憶”,盡管自己也像當年的袁宏那樣,富于文學才華,而像謝尚那樣的人物卻不可復遇了,寓含著世無知音的深沉感謂。

李白明月詩的思想內(nèi)容十分豐富,除上述以外,還有借月寄托思婦情懷的。如“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有借月表達思婦閨怨的,如“卻上水簾珠,玲瓏望秋月”(《玉階怨》);有借月表達友情的,如“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有借月贊江山之美的,如“滄江溯流歸,白壁見秋月。秋月照白壁,皓如山陰雪”(《自金陵溯流過白壁山玩月達天門寄句客王主簿》)。

篇5

今年寒假因為特殊原因我們沒回家鄉(xiāng),這大大地增加了我的思鄉(xiāng)之情,盡管暑假的時候回過老家!

看著那一棵棵光禿禿的樹冒出綠色的嫩芽,我不禁想起家鄉(xiāng)來,此時家鄉(xiāng)也長出綠葉來了嗎,此時家鄉(xiāng)的親人有做各種美味嗎,此時外婆外公爺爺奶奶是否對我沒來而感到失望呢,我也想回去啊,但是沒辦法,和家鄉(xiāng)連接的,只是一根短短的電話線,我多么希望能通過這根電話線到達我的家鄉(xiāng),品嘗那美味還帶有嚼勁的烏雞,我想吃一些鹵豆腐,那可是辣的讓你十分鐘都說不出話來!我想看看那年邁的外婆外公爺爺奶奶啊,他們看到我,飽經(jīng)風霜的臉會露出驚喜嗎,他們會高興地迎接我并做好美味佳肴給我吃嘛!我想看看堂哥,我們兩約定這個寒假一定要見面的,我沒回來,他會生氣嗎?

想總歸想,但事實不是如此,我寧愿回沒有網(wǎng)絡的鄉(xiāng)村,也不想再這繁華的大城市多呆一面,這不是我的家鄉(xiāng),我的家鄉(xiāng)不在這!

篇6

關鍵詞:有效對話;對話a環(huán)境;對話誤區(qū)

教學是一種溝通活動,“沒有溝通就不可能有教學”。新課程改革強調(diào)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積極互動與溝通,以培養(yǎng)學生個性、豐富性與批判力、實踐能力;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人格,從而促進每個學生充分發(fā)展。教學又是集約化、高密度和多元結(jié)構(gòu)的溝通活動,在這種活動中形成多樣的、多層面、多維度的溝通情境和溝通關系。將“對話”作為一種理念貫徹于教學活動中,其根本在于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關注,以及對傳統(tǒng)“一言堂”教學方式的揚棄。對話教學較之以前有了更深刻的含義。首先,對話雙方不僅僅局限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教學文本也成為對話的主體參與到對話過程中。其次,對話的媒介不僅僅是語言,還包括各式各樣的、能夠表達思想的方式,如手勢、肢體等等。再次,對話教學不僅僅是對話思想與教學的簡單結(jié)合,它已經(jīng)從教學方式轉(zhuǎn)變成一種教學理念。

而在美術欣賞、評述學習領域尤其要注意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欣賞和評述活動中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在美術鑒賞課上和學生展開有效對話和溝通呢?

一、構(gòu)建平等的對話環(huán)境

教學活動是在師生平等理解、互相真誠交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參與對話而實現(xiàn)意義生成的過程。所以,實現(xiàn)有效對話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師生是平等的主體。教師是對話引導者、傾聽者和合作者。而學生就是積極自主的學習者、探究者和構(gòu)建者。

二、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

好奇心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動因之一,是人類的天性,更是孩子的天性,因此,在對話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事物之間的矛盾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對話需要。其次,通過設置懸念,比如不和諧性、新奇性、復雜性以及不確定性,使之超出學生預期,引起學生的驚奇心,從而引起學生問題傾向。

三、選擇跟學生生活經(jīng)驗相關的、能引起共鳴的話題

話題是對話教學得以進行的切入點。如果缺乏合理的、有吸引力的、可以深入探討的話題,對話就很難在師生間展開。能夠引起師生共鳴的話題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第一,話題要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水平,還要照顧到學生興趣所在,也盡可能兼顧學生個體的學習需要,并盡可能在師生對話協(xié)商中讓學生提出討論的話題。第二,話題要有目標性。課堂教學中的話題是受特定的教學目標所引導的,或者是為了實現(xiàn)特定的目標而存在的,不能游離于教學目標之外,“為話題而話題”任意而為。第三,話題要有意義。促進共鳴的話題可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誘導師生精神交流和感悟人生,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相長,共同發(fā)展。

四、避免對話教學誤區(qū)

在課堂實踐中,要避免以下誤區(qū):一是認識“簡單化”。有人將對話教學簡單理解為師生間的“一問一答”,問答是對話,但對話卻不完全是問答。問答是較低一級的對話方式,它還遠遠不是對話教學的全部。二是理解“標準化”。在對話教學中經(jīng)??梢钥吹?,有些教師仍然喜歡用所謂的“標準答案”去衡量學生的認識與理解,限制學生的思考,局限學生的視野,常常在學生的思維還未完全展開時就先“統(tǒng)一了認識”。三是操作簡單化。教師不作為,一味追求學生的“主體”和完全的自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對話,誤以為討論就是對話,教師作為旁觀者甚至退出課堂,不點撥、不引領,淪為看客和聽眾,使對話流于形式。

五、“無效對話”和“低效對話”原因分析

1.對話遭遇“冷場”

問題是對話的源頭,一個好問題不僅能活躍課堂,還能引發(fā)學生深層次的思考。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教師在設計問題的時候,要了解自己的學生已經(jīng)達到的知識水平和可能達到的發(fā)展水平,這是問題設計的起點和關鍵。另外,所提的問題難度要適當。問題過于簡單,學生無需思考,思維不能激活;如果問題太難,遠遠超出學生現(xiàn)有認知水平,學生很難實現(xiàn)和教師之間的對話交流。類似問題,諸如問題表述不準確、呈現(xiàn)方式不恰當?shù)鹊取?/p>

2.對話中產(chǎn)生傷害

對話教學要營造安全、融洽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如果學生說錯了不會有人譏諷他;如果學生提出問題有人關注他;如果學生不認同老師也不會有人批評他。在寬松自主的環(huán)境中,師生才能輕松交流。

當學生的答案偏離教師預先設計的答案時,教師立刻打斷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地把學生拉回預設的答案上來;或者當學生的回答不盡如人意,甚至存在明顯錯誤時,教師立即批評學生。教師如果漠視學生人格尊嚴,用話語控制權(quán)壓制學生的認識,學生不但會從心理上記恨和抗拒教師,今后也可能不愿意參與課堂討論,使教學最終陷入僵化和封閉。

3.虛假的對話

當教師把不需要思索就能立即作出判斷的“假問題”當問題提出時,就會產(chǎn)生虛假的對話。表面上師生互動充分,師生間一問一答環(huán)環(huán)相扣,其實所有問題都毫無意義,不能啟發(fā)學生對某一問題產(chǎn)生深刻思考。熱鬧的課堂充斥著偽對話,使對話教學失去意義。

4.目標游離的對話

在對話中,不少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加以有效地調(diào)控和引導,在拋出話題之后,任由學生自由發(fā)揮,使學生思維如脫韁野馬,教學活動成了一種隨意而為的漫談,使對話教學偏離教學目標。教學的價值和功能基本喪失。教師應該和學生一起從眾多話題中篩選出最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話題,有目的地進行對話,從而避免教學陷入一種看似熱鬧而實際盲目低效的狀態(tài)。

對話教學并沒有一個特定的終極目標,它永遠向未來開放,向永無止境的未知領域開放著,對話的結(jié)果無需達成統(tǒng)一的意見,但卻追求參與的收獲與快樂,使師生不僅在意義的分享中形成各自新的理解,而且還能圍繞新的理解展開下一輪的對話。

參考文獻:

篇7

2、我是一個獨倚寒窗的女孩

紅塵中誰能了解我的無奈

世事難留 兩情難猜

一生等待 難把一瓣心香采摘

我是一個癡心難改的女孩

問世間誰能聆聽我的感慨

弦聲斷 淚濕香腮

一生徘徊 走不出這相思的苦海

你闖進了我的心里 真情灌溉

我卻為你萬千感慨 默默等待

如果我的愛 只能在心里深埋

我愿揣你在溫暖的心懷

你走出了我的世界 不再回來

我卻為你愛到心碎 癡心不改

如果我的愛 只能在夢里表白

我愿在沉睡萬載永不醒來

篇8

乙:盡自己的所能吧。

甲:在表演前我們先聊一聊,大家都知道,前些天持續(xù)了十幾天的高溫天氣, 整個大地像被火烤一樣。

乙:唱(我燒得不得了,我熱得不得了)難—受—哇?。ㄓ檬稚蕊L)

甲:我想問你,最熱的時候你最想干什么?

乙:當然是洗冷水澡啦。

甲:你是穿著衣服洗衣嗎?

乙:烏龜才穿著衣服洗呢?

甲:洗冷水澡的感覺怎么樣?

乙:太—爽—了!針對這個我還編了一首歌呢。

甲:下面。甲乙:由我們冬二神組合合唱一首《洗澡歌》。希望大家能夠喜歡。預備唱。

甲乙合唱:打個光條條,洗衣個冷水澡,感覺硬是好,讓我們常洗冷水澡,去鍛煉身體,為我理想去撞。打個光條條,洗衣個冷水澡,感—覺—硬—是—好。

甲乙:謝謝大家。

甲:中國人很講究禮節(jié),見了面就喜歡問人家“吃飯了沒有?”

乙:這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呀。

甲:但是也得注意場合呀!

乙:此話怎講?

甲:有一天早晨吧,我正蹲在廁所,大聲唱“風風火火撞九洲哇,哎呀,伊兒呀,嘿嘿嘿嘿伊兒呀”(蹲上,雙手上舉),突然,有一個朋友也來了,他見了我就和我打招呼,問我“吃飯了沒有?”

乙:你是怎么回答的呀?

甲:我說“我正在上廁所,還沒有呢”,我又反問了一句“你吃了沒有?”

乙:他怎么回答的呀?

甲:他說他剛吃過了。

乙:廁所里打招呼確實有點讓人難為情。

甲:哎呀,我們光顧著閑聊,還沒有表演節(jié)目呢,你說怎么辦?

乙:我倒有個主意,我想和你一起給大家表演一段雙簧。

甲:等等等等,你說什么?雙簧?我只知道母雞才會下雙黃,我一個大男人,純爺們(雙手半舉,展現(xiàn)肌肉)哪有那個功能?

乙:現(xiàn)在冒牌貨可多了,你真的是純爺們?(懷疑的眼神)

甲:國家免檢產(chǎn)品,有假包換。

乙:開個玩笑,聽我給你解釋解釋什么叫作“雙簧”: 雙簧是一種藝術表演形式,就是你在后面說,我在前面表演,要做到“說學一人”。從遠處一看呀,跟一個人似的,這就要求我們兩人配合非常的默契,你懂了嗎?

甲:奧,那我說什么你就能表演什么?

乙:當然了。

甲:(用不信任的眼光上下打量著乙)我說什么話,你就根據(jù)內(nèi)容做動作,你行嗎?

乙:不行——敢穿**服嗎?不行——敢留成式標準大平頭嗎?

甲:那好,我們試試?

乙:等等等等。。。我得先去打扮、打扮。(乙到后面快速化妝,用爽身粉把鼻子中間打白,頭上戴上自制立著的小辮上)

甲:行,你先去打扮打扮吧。俗話說的好呀,人靠衣裳,馬靠鞍,三分長相,七分打扮,打扮好了,嘿、嘿、您再看--------(回頭看乙后,做害怕樣)哎呀我的媽呀,白骨精!

乙:(乙化妝好后,扭著屁股,比劃著蘭花指,學著模特走一字步來到臺前說)您瞧我像不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擺一個很女性化的姿式)

甲:我看您不像宋祖英。

乙:那我像。。。。。

甲:貓頭鷹。

乙:去你的,你才貓頭鷹呢!(女聲忸怩地)趕緊開始吧!我一拍巴掌你就說話。

甲:好。大家請看,他一拍巴掌,他就全得聽我的了,我叫他干啥,他就干啥。不信?我這就給您試試看。

乙:(拍掌)開始乙:(變成猴子走的模樣,大聲嚷)停!停!停!你耍猴??!

甲:(現(xiàn)身)你不是說配合很默契嗎?算你還聽話。好了,為了慶祝祖國媽媽的生日,我們應該向祖國媽媽獻禮,應該歌唱我們的祖國.

乙:是呀,準備好,再來。(拍掌)

篇9

十年前的一個秋天,我的母親在湖北荊州鄉(xiāng)下永遠地走了。母親走的那段日子,我像一只離群索居的狗一樣憂郁地活著――母親帶走了故鄉(xiāng)的一半,余留給我的只有半個故鄉(xiāng)了!

我那殘缺的半個故鄉(xiāng),便是遠隔千里、蟄居鄉(xiāng)下的老父親!

母親在世時,故鄉(xiāng)是完滿的,是上弦月和下弦月的吻合,是一盞高懸于游子心中的圓月,永遠清輝漫溢,永遠亮透游子的心房……母親最終走了,上弦月被母親帶到遙遠的天國。而暗淡下來的故鄉(xiāng),卻是一枚永遠也不會盈滿的下弦月了!

我的半個濕漉漉的故鄉(xiāng),浮漾著凄美的愛的月光――

――我那皺紋密布的鄉(xiāng)下老父親,歲歲年年,在黃昏冷風地吹拂下,銀發(fā)密生,孤寂而又堅韌地活著,竭盡全力為我支撐另一半故鄉(xiāng)的屋檐,精心地縫補出故鄉(xiāng)在我心中最初的那份圓滿!

……父親為我堅守故鄉(xiāng),守護那間夕陽紛披的老屋,守護淡藍的炊煙,守望我精神的家園……讓我感覺到故鄉(xiāng)永遠地存在,讓我感覺出天堂母親的復活!讓我那顆游子思鄉(xiāng)的心,隨時隨刻展開翅膀,穿越千山萬水,飛進故鄉(xiāng)敞開的心靈!

――我雖然只有半個故鄉(xiāng),但這半個故鄉(xiāng)的屋檐覆蓋天涯,為我遮風擋雨,在我身后燃起火焰,迫使我拳頭緊攥,骨骼拔節(jié),一往無前……

父母在,故鄉(xiāng)在!一個有著故鄉(xiāng)的漂泊的游子,是隨時隨地可以做著溫馨的夢的!即便我只有半個故鄉(xiāng),但我的心靈充溢著幸福,眼里含噙著對父親無比感恩的淚水!

父輩會老,故鄉(xiāng)也會老!人本是土地生長出的另一類作物,月月年年,這作物被季節(jié)更替的流泉汨汨沁灌,被一層層歲月的陽光圍聚、烹熟,末了,終要被一彎叫做離世的鐮刀無情地收割了去……沒有一個人的故鄉(xiāng)是永久的。一個人的故鄉(xiāng)終究要在時空的變幻中漸然消失,在父輩的相繼離世中傾然坍塌――而坍塌了的消失了的故鄉(xiāng),又會在一茬茬后輩的手掌中重建,又會在子孫后代的繁衍中生生不息!

……記不清有多少個深夜,半夢半醒中,我被一扇名為故鄉(xiāng)的鐵門牢牢關在門外。我揮舞拳頭,狠勁地擂著故鄉(xiāng)這扇鐵門,千萬次地大叫著要居住在故鄉(xiāng)里面的人為我開門,喊得我嗓音沙啞,擂得我拳指滴血,然而無人回應……醒來后,我心里一片荒涼,我懼怕失去父親失去半個故鄉(xiāng),懼怕有一天永遠也邁不進故鄉(xiāng)的大門了!

故鄉(xiāng)是一抹甜蜜而又苦澀的記憶,是一畝畝割了又長的韭菜般的無耐,是千絲萬縷的牽扯,是一堆堆埋著先輩的累累白骨,是涌動的熱望!

無論你浪跡何方,無論你年歲多大,只要你失去了父母,你就是一個孤兒,你便沒有故鄉(xiāng)了。沒有了故鄉(xiāng),雙腳走到哪里,哪里就是故鄉(xiāng);沒有了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就在不知名處,就在望不到盡頭的天涯……

“我慶幸我還有半個故鄉(xiāng)!我又為我半個蒼老的故鄉(xiāng)而悵惘!”

――每每想到這些,我的面頰時常劃過兩行冰冷的清淚!

故鄉(xiāng)的棗花

在仲夏,我故鄉(xiāng)荊州的村莊最惹人眼目的,要數(shù)那碧綠的棗葉夾捧出的一束束一簇簇的棗花了!

那白里透紅的軟綿綿的花瓣,差不多都笑得臉發(fā)燙,像一樹樹繽紛的詩蕊燃燒著;當溫熱的夏風款款拂來,又像一樹樹彩色的蝴蝶翕動著、翔舞著……

那一樹樹偉岸峻拔的棗樹,輝映著廣闊的藍天,攜來了絢麗的霞彩、清脆的鳥鳴,以及孩子們吹奏出的悠揚的葉笛;那悠然開放的棗花傾吐出的縷縷謦香,在鄉(xiāng)村秀美的原野上編織成妙美的音符,撩撥著歸鄉(xiāng)人蹁躚的情思……

村莊有古樸的鄉(xiāng)俗,是決不準隨意采摘棗花的,更不準隨意墊著板凳去伸拉一束。否則,那些血性的鄉(xiāng)村漢子絕不會輕饒你,而且棗樹銳利的防身刺,也會把你刺扎得遍體鱗傷。只允許你站在那里,亮著深潭般清黝的眸子盡情地欣賞。這樣一來,她的美麗的裸影便會覆蓋你深深淺淺的遐想,她的濕漉漉的謦香便會沾滿你綠色的軍裝……

這樹是每家每戶都有的:在爬滿青苔的墻角,在紅磚碧瓦的閣樓旁;在淙淙流淌的小溪邊,在我妻子耕耘的田野上……那熱烈地盛開著的棗花喲,重重疊疊,一樹又一樹,堆積成花的海洋;密密麻麻,一層又一層,閃爍成碧空里的繁星……

許多次我從軍營回到故土,來不及去看親人卻向棗樹園走去。若是在棗花開放的季節(jié),我會佇立于棗樹園,貪婪地吮吸著空氣中那份濃郁的清香;若是在棗花落地的時節(jié),我便撿拾幾片厚厚的花瓣,放進斟滿溪水的玻璃杯里浸泡,不但那清涼的溪水如蜜酒般甜得厲害,而且那軟酥的芳菲,還會輕撫你腮邊的笑靨……

喝不夠的家鄉(xiāng)水,看不盡的家鄉(xiāng)花。故鄉(xiāng)的棗花,宛如搖睡在夢中女兒的柔唇;故鄉(xiāng)的棗花,宛如戰(zhàn)士心谷中流水的清悠!

苦香

去年暮秋,我在院落一隅隨意種上了十來株枝椏光禿的月季。

許是事務繁忙,加之我本無要她報我以清馨的指望,漸漸地,倒被我遺忘了。

今年初夏的一天,我踱步于庭院,晚風中倏地漾來縷縷幽香,驚喜之下若有所悟。我信步走向院落中那偏僻的一隅,果然,參差不齊的綠葉叢中,月季花競相媲美,如火如荼,已是熱鬧得很了。

我沖動的心被她綺麗的容顏和徐徐的香韻給俘獲了。

我順手采摘下七八朵,扎成一束,插在窗欞邊一個閑置的花籃上。夜闌人靜時,她送來靄靄暗香開啟我的遐思;清晨微醒時,她滿含情愫的微笑促我早起。

我在她溫情脈脈的廝守下靈感噴涌,于是鋪箋提筆,揚起想象的馬蹄,追逐詩意的遼闊……

而好景不過三日,她因缺少雨露的滋潤和而頹然萎縮、凋謝了。

我的橙黃的書桌上遍布著她那干枯而又可憐的殘尸;我的心靈結(jié)痂著鉛黑的苦痛。

采摘月季花的少年呵,單想慕戀她嬌美的容顏和芳馨,而甘愿承受她凋零時所遞傳的淪滅與悵惘。

為什么不珍惜最初的隨意呢?

我的腦海裝滿了紛亂的擔憂,擔憂著那被我摒棄于一隅的月季了。而今年秋天,她又出乎意料地萌開出來,以她那清瘦的身軀但卻堅韌的意志,粉碎了風雨雷電的層層追殺,紅得愈加熱烈、透明;白得愈加堅貞、純潔。那一片片橢圓而又繁茂的新葉,也在秋霜地侵蝕下洋溢出成熟、厚重的深紅……

生活原本是不斷地得到與失去;人生原本是不斷地跌倒與站立。我意識到花的美麗不是她妍麗的容顏、濃烈的芳馨,而是從她坦蕩的心靈中所升騰出的裊裊苦香:苦是實,香是虛,只有兩者相融,才會折射出穿透人類心魂的美、永恒的美……

――我的周身彌漫著澀澀的芳醇的月季花的清香!

用笛聲叫賣笛子的人

吹笛子的人,他長發(fā)飄散,一襲青衣;他右肩挎載著的淺藍色的布袋上,插滿一支支金光熠熠的笛子。

吹笛子的人,一邊快步行走,一邊吹奏著笛子,用笛聲來叫賣他的笛子――車水馬龍與他無關,都市煩躁的心跳與他無關。他只是沒有目標地行走著,只是在行走中吹奏著他的笛子!

吹笛子人的心里一定裝著他的家鄉(xiāng)――給我們的想象移添來某個地域風景:他的家鄉(xiāng)一定是竹子的故鄉(xiāng);那里有著潺潺流動的溪水,輕輕飄動的竹筏;一定有他童年歡快的笑聲,從郁郁蔥蔥的竹子的縫隙間流過,牽引著藍天白云悠悠地回旋……

吹笛子的人使我想起家鄉(xiāng)苦澀的童年,想起面頰如蘋果般緋紅的阿妹,腳穿露出小腳趾頭布鞋的阿妹――為爭奪一支笛子,我把八歲的她推倒在地(現(xiàn)在看起來簡直是不可饒恕),我為奪得一支笛子而深感快意,我把她氣得賭氣地直哭――她用小手捂住紅嫩的面頰,嗚嗚地是那么傷心、無助地哭呀哭……

三十多年過去了,阿妹身居何處?她現(xiàn)時的境遇如何?一切無從知曉……她那淺紅色的蝴蝶結(jié),成為我記憶中憂傷的紅暈!

吹笛子的人吹奏著笛子――

他的腳步丈量著都市的大街小巷;他清脆的笛聲引領著都市上空的鴿子撲棱棱翻飛:他高亢的笛聲使城市變得寧靜;他跳動著的手指下的笛孔,流出六條細長的笛音,飄進都市人家的窗戶,使人嗅到竹筍蔥郁的氣息!

噢,吹笛子的人――他動情的笛聲軟化著都市的僵硬,使都市人長滿老繭的內(nèi)心變得柔軟!

吹笛子的人,他也許是在討生活!抑或不完全是為了討生活!也許他只是和我少年時那樣,喜歡腳穿布鞋,喜歡浪跡天涯……

吹笛子的人只是沒有目的地走呀走,只是一個勁兒地在吹呀吹……

――吹笛子的人喲,你是我不認識的兄弟!你今晚將露宿何處?!微涼的清霜會不會打濕你那逸動的長發(fā)?

聽音樂的少年

我十五、六歲時,聽音樂是一件極其奢侈的事。那時在鄉(xiāng)村,錄音機是很少有的,因此我們常用另一種旁聽音樂的方式來進行。

我家門前有一眼池塘,每到夏天,荷葉碧綠婆娑,荷花競相綻放。池塘前邊,是鳥群翩飛、靜默著碌碡的打谷場。池塘右邊,是鄰村的田野。碧綠的棉葉間掛著青澀的棉桃,層層疊疊,蔓延二三里。

棉田盡頭,是鄰村的房舍。房舍前立著挺拔翠綠的椿樹,樹葉罅隙間,安放著鄰村村委會的高音喇叭。

當夕陽西下、倦鳥歸巢時,安放在椿樹間的高音喇叭,便有規(guī)律地播放出那個時代的流行歌曲。

只要歌曲悠然旋起,村里和我相般年紀的少年,便不約而同、聚合在我家打谷場,享受著歌曲帶給我們心靈的感動與愉悅!

我們幾乎不說話,或托腮坐在碌碡上探開耳朵專注地傾聽;或佇立荷塘邊,看著繽紛的荷花、悠然翻飛的紅蜻蜓,情景相溶地傾聽;或漫步田邊小路,讓夢的思緒伴著歌曲肆意翔舞……

細碎的夕陽下,歌聲引領我們來到《黃土高坡》,讓我們觸摸到《故鄉(xiāng)的云》;歌聲讓我們憧憬《軍營男子漢》,讓我們辛勞的鄉(xiāng)村生活流動詩意!

當歌聲在暮色四合的夜色中漸然消隱,我們?nèi)圆豢仙⑷?,談論著某某歌星的服飾與發(fā)型,談論著彼此對未來的暢想……

二十年后,重歸故里,與曾經(jīng)的發(fā)小,年少時的伙伴一聚,言談更多的卻是鈔票與房子,婚喪嫁娶時人情賬的厚與薄,夜晚打麻將某某的輸與贏,誰誰的牌技令人嘆服。

而那只安放在記憶里的高音喇叭,那牽動我們年少的怦然心動的曲目,卻少有人提及!

年少時,我們?yōu)楹伟V愛音樂?因為我們清純似水、心中有夢;我們?yōu)楹蚊詰僖魳罚恳驗槲覀兪钦鋹塾颜x的情種;我們?yōu)楹纬31灰魳犯袆拥娩粶I下?因為那時的我們,有一顆逸動著的向往遠方的少年心!

篇10

以人述情

雖說情感總是難以言表的,然而《劉》的編導還是努力試圖用人物語言來部分營造出全片的情境。這種方式雖難免單薄蒼白,但在編導的匠心獨運下,依舊涌動出一股雖細弱卻亦奔流的情感,恰如山間清泉,涓涓不息,別有那叮叮而來咚咚而去的一番風味。

讓本人傾吐自我的內(nèi)心情感,無疑是最直白的選擇。畢竟,很多時候,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己的情感之鑰。在《劉》中,劉長鎖說了很多很多,都是對過去經(jīng)歷的回憶,再加上自己的感慨。令人稱道的是,這些感慨很“實在”,沒有涂脂抹粉,都是素面朝天,雖說往往不是那么美得驚心動魄,卻能充分喚起我們的情感共鳴――這就是真實的價值。在《劉》中,劉長鎖為了讓居民楊瑞玲患病的女兒能去上福利院,可謂費盡了心血,最終得以如愿。面對鏡頭他感慨道:“再苦再累也要把事辦了,(因為)我答應過老百姓?!憋柡钋榈囊环允觯从吵鏊麨槊穹盏恼媲閷嵰?。又如他為幫助殘疾家庭渡過難關,發(fā)動同事捐款;當把捐款送到對方家中時,他回憶道:“兩口子跪在地上了……說實話咱心里是特別感動……”都是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展示出感動的力量。

選擇與主人公接觸密切的關系人,來營造出主人公的情感形象,往往是最客觀也是最全面的手法之一。所謂旁觀者清,身處局中卻不入局者是最清醒的。因此,《劉》的編導讓這些“旁觀”的關系人來講述對主人公劉長鎖的情感印象及評價,從而間接地為觀眾揭示出了他的情感世界。在片中,有劉長鎖幫助過的很多居民的講述:“我們的片警就是個父母官。”“我總看到他,老的病的家庭他總?cè)??!薄袄先擞惺裁蠢щy,他都幫忙。”“他為我們大家做的,我們都看見了?!币灿型?、領導的評價,如“老劉是個老實人”“他一直很辛苦”等。還有記者用畫外音的講述:“劉長鎖就是這樣一個閑不住的人?!薄八麑习傩盏男模偸腔馃岬??!倍紡牟煌瑐?cè)面勾勒出劉長鎖的愛民為民,生動而感人。

以物傳情

正所謂“冰冷冷中總是蘊藏著火辣辣”,用物體來表達情感早已是制片的常用手法之一。雖說物是“死”的,但卻往往能傳遞出“活”的情。在《劉》中,編導同樣未能“免俗”,將“物”作為刻畫劉長鎖的情感空間的重要元素,給予了濃墨重彩的展現(xiàn)。

用資料照片來定格出人物的情感肖像,往往是專題片因無法實拍而做出的彌補手段之一。但編導在《劉》中并沒有因循守舊,被動地將照片只是用來為片子“彌縫”,而是來了個“舊瓶裝新酒”,在全片敘事的關鍵點選擇了關鍵性照片,給予長定格,從而新穎地將主人公的內(nèi)心也“定格”給了觀眾。這無疑是極妙的手法。如《劉》中在講述劉長鎖幾十年如一日為群眾熱心服務時,運用了兩張照片,一張是年輕時的他,風華正茂,面對鏡頭,滿是真誠的微笑;另一張則是現(xiàn)在的他,已經(jīng)是兩鬢蒼蒼,神情嚴肅,唯一沒變的是真誠的眼神。通過這兩張照片的巧妙組接,劉長鎖為民奉獻的情懷就定格在觀眾眼前了。

編導重點給觀眾展示的道具,往往也是情感的載體。就一部片子而言,所涉及的道具很多,大多為一鏡帶過,然而編導想讓觀眾“重點關注”的那些道具,才是戲骨?!秳ⅰ返囊恍┑谰?,不只是簡單的物件,而是編導賦予了象征符號的圖騰,由此帶來的思考意義可想而知。在片中,曾多次出現(xiàn)“劉長鎖的眼鏡”這一道具,每次出現(xiàn)都有著特殊的含義:如在傾聽群眾的意見時,他表情嚴肅,時不時地用手指推推下滑的眼鏡,這一動作著重表現(xiàn)出他對待群眾的細致與耐心;為了能讓殘疾孩子順利進入福利院,他四處奔波,在院長辦公室緊閉的門前,無奈地摘下了眼鏡,一邊擦一邊迷茫地注視著門,眼鏡在此時是個很好的載體,既道出了他急迫的心情,也很好地突出了他不怕苦不怕累的個人形象。

以景顯情

場景對情感的表現(xiàn)力,向來是受到業(yè)界推崇的,不少編導都喜歡用場景來訴說出無聲的臺詞,而這些無聲的臺詞背后,實際上都隱藏著編導對情感元素的調(diào)度意圖。在《劉》中,編導適度地讓場景不斷成為情感的具化與寫實。

空鏡頭可說是每一部片子都會運用到的鏡頭語言了,雖名中有“空”,但實質(zhì)上,空鏡頭并不“空”,它因能衍射出超大的想象空間而多被編導作為意象符號來使用,因此在表達情感方面,空鏡頭相對其他鏡頭,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秳ⅰ分杏幸恍┛甄R頭,很值得我們回味。比如,當劉長鎖上貧困戶楊瑞玲家走訪時,編導給予了一個空鏡頭,只見鏡頭勻速一搖,畫面中所展現(xiàn)的是楊瑞玲家徒四壁的窘?jīng)r;緊接著一轉(zhuǎn),是劉長鎖略帶痛苦的沉思的臉;然后編導馬上進行切換,變?yōu)樾∠锷戏降奶炜盏难雠目甄R頭。這兩個空鏡頭,通過劉長鎖神態(tài)的描寫這一畫面的有效銜接,就被賦予了新含義:楊瑞玲的家境窘困,需要幫助;劉長鎖被觸動了,決定幫她;相信在劉長鎖的幫助下,她的日子會好起來……如此復雜的意象語言,空鏡頭卻講述得很成功。

將場景拍攝出強烈的空間層次感,產(chǎn)生具有藝術震撼力和想象力的視覺效果,來表達感情,也屬于一種高超的鏡頭技巧。而最簡單的空間層次運用,當屬通過景物在畫面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鏡頭距離,從而劃分出前景、后景和背景;當然,更復雜的空間層次,就涉及到色彩、光照了。在《劉》中,當劉長鎖和居民在大院里談心時,前景為小區(qū)涼亭的柱子,后景是散亂停放的自行車,背景是虛化處理的綠樹,主體即劉長鎖,只露出半個身子,間或能看見他時而嚴肅地點頭、時而認真地訴說。從表面上看,前景遮擋了部分主體,而后景和背景看似與主題無關,但實際上,編導正是通過獨特的空間布局,營造出了別樣的藝術效果,引導觀眾沉浸于畫面美感的同時,切實感受到劉長鎖的認真與執(zhí)著。

以樂抒情

古言道:“詩以明志,歌以詠情。”這說明音樂是抒感最直接的方式,它會直擊你的心靈,觸動埋藏在心里最深的那根弦。《劉》一片運用了恰到好處的配樂及音效,來傾吐出對劉長鎖的情感意向。

帶有鮮明節(jié)奏的音樂,可以直觀地表達出編導對全片的情感總體印象的界定。樂曲是激昂的,那么此時熒屏上就是熱情如火;樂曲是低沉的,那么此時熒屏上就是溫婉如水。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配樂與畫面的“同步協(xié)調(diào)”。在《劉》中多次出現(xiàn)配樂,它的感情基調(diào)可以調(diào)度觀眾的思維,引導他們對主人公的情緒進行判斷,從而了解主人公的感受。如在劉長鎖為了幫助群眾而四處奔忙卻屢屢碰壁時,他眼神中露出了失望,此時響起的有些低沉的鋼琴曲,使觀眾感受到了他的勞累與無奈。當然,有時片中的樂曲主調(diào)也是歡快的,象征著光明、激揚等,如當劉長鎖看見他所幫助的低保戶滿意的笑容時,自己臉上也滿是淡然的微笑,此時配樂為民歌調(diào)子,仿佛艷陽灑照,讓觀眾真切感受到了他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