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器范文

時間:2023-03-30 10:12:3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翻譯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翻譯器

篇1

關鍵詞:手語翻譯;自然語言處理;動畫自動生成;知識管理

0 引言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我國總人口數以及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我國殘疾人數占全國總人口數的比例和各類殘疾人數占殘疾人總人數的比例,推算2014年末我國聾人總人數2700萬人。中國社會對聾人群體非常關心,彭麗嬡女士曾多次到特殊學校看望聾人兒童,給其帶去社會的關愛。然而,由于手語學習比較困難,很少有志愿者懂得手語,可以和聾人進行交流,很大影響了社會服務的效果,也不利于聾人融入社會。

1 現狀分析

為了解決手語學習上的困境,國內外的學者進行了一些嘗試,如微軟亞洲研究院和中科院的Kinect手語翻譯系統(tǒng)和東芝公司的手語機器人等。

(1)微軟亞洲研究院和中科院的Kinect手語翻譯系統(tǒng):能將手語翻譯成口語。(2)日本東芝公司的手語機器人:名Aiko Chihira,擁有逼真的外觀,內置Android系統(tǒng),可以自我介紹、眨眼和微笑,可以模擬出各種手語和人交流。這些軟件或系統(tǒng)為手語翻譯的研究帶來了新的理念和技術,但是并不能真正用于中國聾人群體中,主要原因在于,這些軟件或系統(tǒng),要么是一個真正的機器人,不能推廣到普通家庭,要么實現了手語手勢的識別,不能直接用于手語學習。

本文在自然手語專家積累的自然手語資源的基礎上,綜合運用了自然語言處理、知識管理、3D動畫建模、移動互聯網、Android開發(fā)等技術,以用戶體驗為核心,設計開發(fā)了聾人自然手語翻譯器。

2 總體設計

自然手語翻譯器系統(tǒng)的模塊結構如圖l所示。

自然手語翻譯器系統(tǒng)的主要功能包括:

(1)自然語言處理模塊:包括語義理解、糾錯、全簡稱識別等功能。能完成漢語文字到自然手語詞匯序列的翻譯。

(2)自然手語動畫自動生成(也稱:手語合成):利用自然手語調序語義規(guī)則、自然手語動畫生成語義規(guī)則等,對資源庫手語動畫(手語詞匯動畫)進行最優(yōu)組合,形成完整的自然手語動畫或圖片。

(3)手語資源管理子系統(tǒng),提供了對手語調序語義規(guī)則、自然手語動畫生成語義規(guī)則的管理,同時提供了其他手語專家和聾人建設的手語資源的接入和同步功能。

本系統(tǒng)主要包括以下3個部分如圖2所示。

(1)自然手語生成子系統(tǒng):為手機APP和其他接入的手語展示應用提供自然手語資源的服務。主要功能包括:①自然語言處理;②手語動畫自動生成。

(2)自然手語資源管理子系統(tǒng):對自然手語資源庫中的各種資源進行管理。自然手語資源庫包括2類資源的管理。①自然手語資源:手語圖片庫、手語視頻庫和手語動畫庫;②自然手語資源服務中所需的其他資源:日常對話、語素、詞語短語、同義詞、術語語義網、自然手語文法和自然語言文法等。

(3)手語展示客戶端:在手語展示客戶端(目前主要針對手機APP)展示手語,如動畫或圖片等。

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包括如何進行語義理解、糾錯、拼音術語全簡稱等的識別。首先建設了日常生活中的手語句子、詞匯的語義庫,該庫包含了這些詞匯的同義詞詞典,詞匯上下文信息詞典等各種詞典和手語句子的文法信息;然后進行了綜合最大前向和最大后向的分詞,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拼音和糾錯;最后進行了基于文法的句子含義自動匹配和生成。

自然手語的3D動畫建模技術,包括自然手語的角色模型建設和手語動作、面部表情等的建模、手Key動作優(yōu)化等。團隊首先選擇了3Ds Max作為動畫建模軟件,利用這個軟件構建3個人物角色模型,包括:成人男、成人女、小孩。然后進行了動作建模。已經通過手key的方式建了30個動作模型。擬利用國內最先進的動作捕獲設備,將日常對話300句中涉及的所有自然手語由手語專家分別進行表演并進行動作捕獲,從而生成原始的動畫并拍攝手語視頻;然后對這些動畫進行人工的調優(yōu),形成可用的動畫。

手語動畫自動生成技術:將自然手語詞匯序列的每一個自然手語詞匯對應的手語動畫自動拼接,形成完整的手語動畫。利用Unity3D上實現了該功能,可以完成已建好的30個自然手語動作的任意組合。

手語展示技術,包括調用訊飛語音識別、調用自然語言處理、調用手語動畫的自動生成和播放手語動畫等。首先完成了訊飛語音云提供的語音識別功能的調用。然后實現了自然手語資源服務平臺提供的自然語言處理的調用和手語動畫自動生成功能的調用。通過這些功能的調用,得到了生成后的自然手語動作的組合。最后,利用Unity3D,將得到的動作序列在自然語言手語角色模型上連續(xù)播放。

系統(tǒng)的主要技術指標:(1)語義理解準確度:日常對話300句的語義理解準確率98%,從網上隨意獲取的語料共i00句的語義理解準確率80%。(2)自然手語資源的標準性:手語資源如手語圖片、手語視頻、手語動畫(手語詞匯動畫)等必須讓聾人能夠100%理解。(3)手語動畫的聾人可讀度:手語詞匯動畫必須標準,系統(tǒng)翻譯出來的手語,聾人能夠真正讀懂,具體要求是:開放場景下能夠讀懂70%,限定場景下的能夠讀懂90%。(4)平臺的開放性:聾人或其他手語專家按照我們的標準建設的手語資源庫可以無縫接入本平臺。

下面以手機APP為例介紹本產品的工作過程。手機APP的工作過程如圖3所示。

(1)用戶在手機APP上輸入語音或文字。(2)語音通過訊飛語音云識別為文字。(3)調用自然語言手語資源服務平臺提供自然語言處理功能,對這些自然語言文本進行自然語言處理,將符合自然語言文法的自然語言文本,轉變成符合自然手語文法的自然手語詞匯序列。返回的結果是Json字符串。(4)手機APP獲取到這些自然手語詞匯序列后,調用自然手語資源服務平臺提供的動畫自動生成功能,生成可播放的手語動畫。(5)手機APP以動畫、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自然手語給用戶。

3 系統(tǒng)實現

當用戶通過手機APP輸入一段語音時,服務器程序會返回用戶一串手語序列,這些手語序列在客戶端生成3D手語cG動畫。使手語更加簡單明了地呈現在用戶面前。

3.1 三種顯示

動畫顯示、視頻顯示、序列顯示。(1)視頻顯示:通過視頻方式,顯示手語動作。(2)序列顯示:以一張一張帶文字說明的圖的方式顯示手語動作序列。(3)動畫顯示:詞匯動畫自動生成Unity3D可播放的手語動畫。

3.2 獲得幫助

使用語音或文字,輸入“help”或“幫助”呼出系統(tǒng)幫助說明。

篇2

寫作翻譯網權威經典散文英漢互譯:春天的融化,更多經典散文英漢互譯相關信息請訪問英文寫作翻譯網。 Every April I am beset by the same concern-that spring might not occur this year. The landscape looks forsaken, with hills, sky and forest forming a single graymeld, like the wash an artist paints on a canvas before the masterwork. My spirits ebb, as they did during an April snowfall when I first came to Maine 15 years ago. "Just wait," a neithbor counseled. "You"ll wake up one morning and spring will just be here."

Andlo, on May 3 that year I awoke to a green so startling as to be almost electric, as if spring were simply a matter of flipping a switch. Hills, sky and forest revealed their purples, blues and green. Leaves had unfurled, goldfinches had arrived at the feeder and daffodils were fighting their way heavenward.

Then there was the old apple tree. It sits on an undeveloped lot in my neighborhood. It belongs to no one and therefore to everyone. The tree"s dark twisted branches sprawl in unpruned abandon. Each spring it blossoms so profusely that the air becomes saturated with the aroma of apple. When I drive by with my windows rolled down, it gives me the feeling of moving in another element, like a kid on a water slide.

Until last year, I thought I was the only one aware of this tree. And then one day, in a fit of spring madness, I set out with pruner and lopper to remove a few errant branches. No sooner had I arrived under its boughs than neighbors opened their windows and stepped onto their porches. These were people I barely knew and seldom spoke to, but it was as if I had come unbidden into their personal gardens.

My mobile-home neighbor was the first to speak."You"re not cutting it down, are you?" Another neighbor winced as I lopped off a branch. "Don"t kill it, now," he cautioned. Soon half the neighborhood had joined me under the apple arbor. It struck me that I had lived there for five years and only now was learning these people"s names, what they did for a living and how they passed the winter. It was as if the old apple tr

篇3

壓抑的氣息竄入鼻尖,混著塵埃,眸子竟覺生疼,氤氳霧氣,盈了眶。

時光在走,歲月不居。朝夕之間,人物兩非。

我們在涼意的初秋遇見,卻又在這幾點流螢的夏轉身,各奔東西。

你是我的站點,而我只是你的過客。匆匆忙忙間,丟了承諾。我還在原地,你已不知去向。帶走了,我許下的愿。

幾抹余暉下,一個人,守著過去的溫暖,邁不開步子。

我還在想你。

想念你的乖張,你的倔強,你和我吵架的樣子,點點滴滴,都已刻下痕跡。

你是柒月的煙火,點亮我的一整個天空,然后,消失不見。

你喜歡看海,看浪花拍打海岸,留下一圈又一圈的水痕,白色泡沫泛著輪廓??慈粘雎^海平面,灑滿光線,水藍染了緋紅。你會笑著,像個孩子奔跑在沙灘上,留下一串腳印。你愛一襲白紗,如海藻般的發(fā)鋪卷開來。夾著淡淡咸味和魚腥味的海風總是會吹起你的裙擺,弄亂你的發(fā)。你美得像白玉蘭,妖嬈又恬靜。

你走后,我握著回憶,品嘗苦茶。

如果,沒有如果。

我害怕夜,夜安靜得太寂寞,心的缺口會再次決堤。那里,你走了就空了。是我丟了你的好,你在角落的哭泣扯疼了我。我知道,你不會再回來,煙火耀眼灼傷回憶。最后的十二點半,電話里的你的聲音,聽起來那么陌生。以后,再也沒有關系。第一次,眼淚劃過臉頰,打碎在地板上,綻放一朵又一朵的嘲笑。原來,我舍不得你離開。

篇4

奇異的反義詞

普通 [注釋]平常;一般:街上跑的桑塔納轎車已是很普通的小車了|她的大衣式樣雖普通,料子可挺好。

平常 [注釋]①平時;日常:飲食言笑如平常|他平常很少看電影。 ②普通;尋常:他的相貌,實屬平常。

平凡 [注釋]平常;普普通通:平凡的工作|偉大寓于平凡之中|沒有平凡,顯不出超絕。

一般 [注釋]①一樣;同樣:別和他一般見識。 ②一種: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③通常;在正常情況下。

奇異的近義詞

怪僻 [注釋]古怪:性情~。

神奇 [注釋]1.神妙奇特。

巧妙 [注釋]1.精巧美妙;靈巧高妙。

奇妙 [注釋]1.希奇神妙;美妙。

奧妙 [注釋]深奧微妙:不知其中奧妙。

古怪 [注釋]跟一般情況很不相同,使人覺得詫異的;生疏罕見的:脾氣~丨樣子~。

怪異 [注釋]①奇異:行為~丨~的聲音引起了我的警覺。 ②奇異反常的現象:~叢生。

離奇 [注釋]不平常;出人意料:情節(jié)~ㄧ~古怪ㄧ~的故事。

奇怪 [注釋]1.希奇特異,不同一般。 2.不尋常的人或事物。 3.覺得奇異,驚奇。

奇幻 [注釋]1.奇異虛幻。 2.謂虛妄,不切實際。

奇特 [注釋]1.不尋常,特別。

特異 [注釋]1.特別怪異的現象。 2.特殊,不同一般。 3.特別優(yōu)異。

稀奇 [注釋]1.稀少新奇。

獨特 [注釋]獨有的;特別的:風格~ㄧ~的見解。

瑰異 [注釋]瑰奇。

詭秘 [注釋](行動、態(tài)度等)隱秘不易捉摸:行蹤~。

蹊蹺 [注釋]1.亦作"蹊蹻"。 2.奇怪;可疑。 3.花樣;奧妙。 4.不平正。

用奇異造句

1. 青春來的和走的履程便是如此巧妙又如此奇異的和流浪粘在一起,和旅行粘在一起,和書粘在一起。我有太多時候總將自己也歸納在那旅行和書里了。只是在那旅行和書里,我找不到李太白,也找不到杜子美。

2. 奇異莫測的大自然中,各種各樣的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一曲美妙絕倫的自然交響曲。在這雄渾壯觀的交響曲中,有一種聲音是我的最愛,他時如悠揚婉轉笛聲,時如驚濤駭浪,這便是雨。

3. 的形狀奇異,有單瓣、重瓣,有扇形、球形,有長絮、短絮、平絮和卷絮。沒有牡丹富貴,沒有蘭花名貴,但它頂風傲霜,和梅花、蘭花、翠竹并稱“四君子”。

4. 這只奇異的蝴蝶,遠遠看去像倒掛在樹上的一片枯葉,要是你伸手去摘那片樹葉,它卻飛了起來。

5. 我們的生活似乎在代替我們過日子,生活本身具有的奇異沖力,把我們帶得暈頭轉向;到最后,我們會感覺對生命一點選擇也沒有,絲毫無法作主。

6. 美是奇異的。它是藝術家從世界的喧囂和他自身靈魂的磨難中鑄造出來的東西。

7. 在情感的海上,如沒有指南針,就只好在奇異的事件前面束手無策地隨意漂流。

8. 在情感的海上,沒有指南針,只好在奇異的事件前面束手無策地隨意漂流。

9. 溫暖明亮的火焰像一道奇異的火光。

10. 夜間醉倒在床上,體會到人生不過一醉,醒來時有一種奇異的興奮,不曉得窮竟是跟誰在睡覺。在黑暗中,世界顯得那么不實在,而且那么令人興奮,所以你不得不又裝得假癡假呆,認為這就是一切。

11. 春游時,在四季植物園的"奇異蝴蝶園",由于蝴蝶種類繁多,大家全神貫注的抄著介紹。

12. 呵,我再次領略了那種奇異的飄忽如飛的感覺,那種不可言狀的快樂的滋味。

13. 他本來想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結果過猶不及,一身奇異的裝扮反而令人難以接受。

14. 百里峽美麗的山水、宜人的原始生態(tài)環(huán)境,鬼斧神工的奇異之景,一定給您頗多啟迪和感悟。

15. 他也不去看那些紅海兩岸的奇異古城,那浮現在天邊的城影簡直就象是美麗的圖畫。他也不想一想那些在這阿拉伯海灣可能發(fā)生的危險:古代多少史學家如斯特拉朋艾里安阿爾得米多艾德里西等人一提起這里,無不談虎色變。從前,路過此處的航海家若不給海神奉獻祭品,祈求旅行安全,他們是決不敢冒然航行的。

篇5

【關鍵詞】規(guī)范的漆器工藝 工藝的重新配置 個性的工藝 工藝之道

一、《髹飾錄》并沒有規(guī)范漆器

漆器在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漆工匠在實踐中發(fā)明了很多技術,古代漆書《髹飾錄》詳細地記下了這些技藝,這本書成為制漆人的圣經,就像藥典《本草綱目》一樣。當代漆器的創(chuàng)作者正是借助《髹飾錄》,展開對漆器工藝配置進行挖掘和試驗,發(fā)展新的技藝配置。盡管可以將《髹飾錄》看成是漆器的工藝配置大全,但漆器的工藝配置沒有終極和僵死的規(guī)范,可以根據當下的創(chuàng)作感覺和創(chuàng)作觀念予以重新解讀,根據當前的創(chuàng)造目的和創(chuàng)作需要,改變和調整其技術配置,創(chuàng)造出新的技術配置,以最終創(chuàng)造新的漆器。

傳統(tǒng)的漆器工藝并不具有永恒和根本的規(guī)范性,其適合于古代的文化條件和文化目的,滿足當時人們的審美要求。隨著歷史的改變,人們的審美要求也在改變,現在畢竟年代不同,社會文化和物質條件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文化藝術觀念豐富多彩,人們的審美要求與古代也相差迥異。當今時代的人對古代技藝的審美,完全不同于古代人的審美心理,增加了許多當代文化的審美要求,這些審美要求對正宗漆藝來講更多是異質審美現象。因此,符合當代審美要求的現代漆器創(chuàng)作,必須對傳統(tǒng)漆器的工藝技術進行重新配置,來探尋技藝的可能性、實驗性和審美的異質性,只有這樣,漆器才能滿足當代人的審美要求,成為當代文化的一部分。就像現代中醫(yī)使用中藥的傳統(tǒng)和古老的藥典,是根據現代人個體差異的身體情況對藥典進行重新配置,對藥典中配置的一些藥采取減量、去除、增加等方法,對藥典進行重新配置。所以對傳統(tǒng)漆器文獻的解讀,不僅是一種遵守性的解讀,還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解讀。由此可以認為,正宗和國粹的漆器工藝是不存在的,漆器歷史是由豐富的漆工藝個案組成的,其中各種技藝的要求可以大不相同,甚至相互矛盾,比如精致的技藝和粗狂的技藝的對比和矛盾,然而各種技藝都應該是平等的,沒有高級和低級的區(qū)分,不同的技藝造成漆器面貌的豐富多彩,而不是單調和整齊劃一的面貌。因此,“正宗”是一個消極的概念,因為其會束縛實踐,妨礙藝術和工藝的解放。人們提倡漆器藝術和工藝的解放,就是讓技藝脫離任何中心論,包括習慣的民族樣式,關注個人的感覺、觀念和目的,這是人類文化的共同特性。個性恰恰是當代藝術的普遍觀念、共同智力、共同經驗和共同想象。因此,正宗和國粹的概念是當代漆器要警惕的概念,應該解構這個概念。

二、用實驗性鞏固傳統(tǒng)工藝

漆器的傳統(tǒng)并未完成和終結,其延續(xù)到當代,當代漆器也是漆器傳統(tǒng)的一部分,但其工藝技術可以完全不同于過去的漆器,當代漆器的重要特征是實驗性,實驗漆器就是漆器傳統(tǒng)的當代特征。人們對漆器傳統(tǒng)的認同和解釋除了面向過去,也要面向現代和當代,漆器傳統(tǒng)的當代部分就是當代漆器,比較人們已經熟知的工藝,當代漆器技藝異質經驗色彩濃厚,屬于實驗性工藝,這并沒有淡化漆器技藝的本質,反而使漆器的文化內涵提高,可以說,技藝的實驗性和異質性是對漆器工藝的當代性要求。

對傳統(tǒng)漆器工藝的當代性解釋,就是將脫離具體和特殊時代內涵的技藝,看成純粹、中性、可變的技術程序和話語程序,自由的配置,為新的審美和觀念的目的服務。另外是向其他文化的技藝學習,拓展漆器技術的疆界,將漆器從機械化、標準化和知識化的工藝中解放出來,成為具有個性和綜合色彩的工藝實踐。實驗性可以使傳統(tǒng)性漆器工藝發(fā)生激烈的分化和變革,促進它們更新和發(fā)展。

三、漆藝知識化的弊端

漆藝教材將工藝規(guī)范成知識化的東西,工藝的歷史性顯然被忽略了,漆藝被知識化和教條化,變成與環(huán)境和歷史目的無關的抽象工藝絕活,原本是民間的普通工藝,變得極其嬌貴,成為正常歷史環(huán)境不能承載病態(tài)的工藝,這是漆器目前的現狀。事實上,傳統(tǒng)漆器

并不是純粹和規(guī)范的技藝,而是歷史性的工藝實踐,被當時的文化觀念和工藝實踐條件束縛,是歷史的產物,具有歷史偶然性。因此,當代漆藝如果要重新進入歷史就應該與當下工藝條件鏈接,與當代文化觀念鏈接,與個體實踐鏈接,參與當代的文化討論和競爭,而不能安于非歷史狀態(tài),不能安于被國家保護的狀態(tài),應該從奔跑的歷史那里奪回失地和生存空間。

四、漆器工藝重視個體發(fā)明

漆器重新進入歷史的關鍵就是與當代文化觀念鏈接,重視個體工藝的發(fā)明。如對材料、實踐的個體性配置,包括工藝運作過程、勞動力的消耗、時間的消耗,都必須通過個人切身體驗和個人的實踐來重新配置。

在漆器教學上,應該提倡實踐至上、動手至上、行為至上和創(chuàng)造至上的原則。就是說,讓一切工藝技術既具有集體和傳統(tǒng)歷史背景,也必須通過個人實踐運作和配置的感覺來重新產生,必須反對照本宣科地應用現成技術。當代漆器的工藝操作是個體配置的工藝操作,個體配置的工藝由個體無意識編碼而成,這樣的工藝配置就是實驗性的工藝,這是漆器教學和創(chuàng)作的正確之路。由此當代漆器教學必然是實驗式的教學。

規(guī)范和傳統(tǒng)的漆藝常識并未放棄,它們仍然是基礎,是實驗工藝的技藝資源,其推動實驗性的工藝實踐,是實驗工藝的推動和啟發(fā)因素。傳統(tǒng)技藝的作用是看它們能不能與當下工藝條件結合,不能結合的,不管出自什么專家和權威,都沒有必要堅持。這樣可以減輕學生的思想負擔,給他們學習信心。

五、自我修行的工藝

在我國古代漆器和日本漆器那里,可以看到一種極致的工藝,那是一種出自自我修行的工藝??梢哉f,一切教育的最高境界和一切實踐的最高境界就是自我修行的境界,工藝的極致就是自我修行的工藝,新漆器通過推崇自我修行的工藝,可以把漆器工藝推向不可想象的極致,用工藝實踐實現改造人們感覺這一藝術的最高目的。在當今急功近利的情形下,自我修行的工藝具有特別的歷史意義。這個時代的藝術和工藝過分關注功利和效用,文化感知、行動的超越性和解放性,即異質性被實用性壓制了,新漆器恰恰可以復興對極致感覺的追求。

偉大的藝術和工藝品會產生新的感知和新的思想,這只能通過異質、另類和自我修行的工藝來產生。當代工藝是自我修行的工藝,因此,新漆器應該回到能夠產生偉大工藝品的自我修行的工藝上。

篇6

這里值得一提的是“刻”與“雕”的關系:刻,是用刀等工具在竹片上刻出平面的圖畫或書法,是凹進去的;雕,是用刀等工具在竹片或竹根上雕出立體或半立體的形象,是凸出來的。通常把“刻”說成“陰刻”,而“雕”則指“陽雕”。而用竹材雕刻的工藝品則既有竹刻,也有竹雕,一般將明清時期的竹刻竹雕統(tǒng)稱為“竹刻”。

竹刻自明代中葉起,逐漸形成了三大流派:以深刻技法作浮雕或圓雕的朱氏嘉定竹刻;以淺刻技法或略施刀鑿而就的濮氏金陵竹刻;以留青為陽文花紋的張氏竹刻。

嘉定竹刻

嘉定竹刻以朱鶴(號松鄰)、朱纓(1520~1587年,號小松)和朱稚征(號三松)祖孫三代為代表,又稱“三朱” ,始于明正德年間。三朱創(chuàng)立了以畫法入竹的嘉定竹刻流派,開創(chuàng)了嶄新的刻竹技法,在竹刻史上留下了輝煌的一頁。嘉定竹刻藝術,人才輩出,且不斷豐富技法與內容,成為竹刻的泱泱大派。因此,后人將嘉定(今屬上海市)稱為“中國竹刻藝術之都”。

嘉定竹刻以深刻和鏤雕見長,用刀穩(wěn)重,注意打磨出光,有以竹筒和竹片制成的筆筒、詩筒、香熏、臂擱、扇骨、文房用具等,也有以竹根雕成的人物、山水、草木、走獸等。人物刻劃形神兼?zhèn)?,蔬菜花果塑造生動?/p>

嘉定竹刻進入清代后更為鼎盛,從事竹刻的藝人大增。圓雕、透雕、浮雕等各種雕刻技藝也日臻完美,佳作紛呈。當時,竹刻藝術品不僅為文人墨客所珍賞,而且得到王公貴族的青睞,以至進入了皇家宮苑。在乾隆皇帝審美觀的影響下,宮廷竹刻作品出現了精雕細刻的傾向,創(chuàng)作了一大批精美的作品,以高浮雕、深雕、圓雕、鏤雕著稱的嘉定派竹刻為這一時期的主流。同時涌現出如吳之[、封錫祿、封錫璋、顧玨、施天章、周顥、沈漢川、沈大生、沈兼、沈爾望等名重一時的竹刻大家。

清代末期,嘉定竹刻趨向多元化。藝人們?yōu)槎壬?,將竹刻藝術品轉向實用工藝品,在煙盒、墨盒、筷子上施刀,有的還開店經營。不少作品被選送到南京參加“勸業(yè)會”展出,有的還獲了獎。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嘉定竹刻走向衰落,從業(yè)人員日益減少,出類拔萃者更是寥寥,50年代以后才再現生機。

嘉定竹刻已走過了400余個春秋,歷代著名竹刻藝人達130多人,北京故宮博物院、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香港博物館、蘇州博物館、嘉定博物館及美國西雅圖美術博物館、納爾遜美術博物館、英國維多利亞?阿爾拔博物館都珍藏有嘉定竹刻藝人的作品。

金陵竹刻

金陵竹刻以蘇州濮澄(字仲謙)和南京李耀(字文甫)為代表。他們的竹刻特點是巧妙地運用竹子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天然氣息濃厚。濮仲謙刻竹不取精刻,巧用竹的盤根錯節(jié),略施刀鑿,即成珍品,世人對他的作品評價甚高。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他雕刻的松樹小壺和竹枝筆筒,南京博物院藏有他雕刻的八仙過海筆筒。其中以“松樹小壺”最為著名,從壺蓋、壺身到把手,均由松枝、松干、松針和磨菇狀組成,自然氣息極濃。濮仲謙生性孤傲,雖生活清貧卻不媚權貴,其作品深受世人鐘愛,后人一致推認濮仲謙為金陵竹刻創(chuàng)始人。

李文甫擅長雕刻筆筒、香熏和扇骨,以花鳥、竹石類題材見長,格調雋秀灑脫,富有詩意,造詣較高。

明代金陵竹刻除以上兩人外,再難舉出有影響的金陵籍竹刻藝人。直到乾隆時期才出現了潘西鳳,他的刻竹風格和濮仲謙相似,善用畸形卷竹雕刻臂擱、筆筒,稍作斧鑿刀刻,便成器具,別具天然之趣。潘西鳳也擅長留青刻技,用刀淺薄圓潤,布局疏朗清新,往往數枝勁竹、幾朵山菊,生機勃勃,富有精神。畫家鄭板橋高度評價潘西鳳竹刻的文人氣和書卷氣,稱潘西鳳為金陵竹刻濮仲謙之后的唯一高手。

繼潘西鳳之后,安徽歙縣的方潔成為清乾嘉時期的金陵派竹刻傳人。方潔既能繪畫又能操刀,刻竹師承金陵派技法,刀法熟練,對陰陽凹凸勾勒皴擦得心應手。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藏有他的人物臂擱。自方潔之后,竹刻雕像多用留青或陰刻技法,浮雕很少見到,而圓雕人像則瀕臨絕境。

其他竹刻流派

除嘉定和金陵兩大竹刻流派外,安徽的徽州(轄歙縣、黟縣、休寧、績溪、祁縣、婺源六縣)亦是竹刻的藝術之鄉(xiāng)。明清時期,徽商興起,使徽州地區(qū)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從而造就了一批文人、學者和刻竹高手。值得一提的是嘉定竹刻的創(chuàng)始人朱松鄰,其祖上也是徽州人,再加上前面提到的方潔,徽州竹刻是不能輕視的。

浙江嘉興的張希黃活動于明末清初,以留青竹刻技法贏得了后人的推崇。他的留青作品精致細膩,猶如繪畫中的渲染效果,極具文人氣質。他創(chuàng)作的“野渡橫舟圖臂擱”是留青竹刻的杰作,山巒、柳條、樹木、拱橋,都通過薄薄的一層青筠和竹肌質地的色差得到豐富的表現。留青刻技是張希黃當時的絕藝,后繼者頗眾。

活躍于清嘉慶、道光時期的竹刻名家尚勛,善以留青法刻竹,造詣極高。他特別擅長刻馬,“八駿筆筒”堪稱上品。他的“載鹿浮槎圖筆筒”更是一件力作。乾嘉時期,金石學盛行,在竹片上摹刻金石文器形者眾多,而在扇骨上刻小行楷書者也不斷涌現。

篇7

2、衰頹:指衰退、頹敗。

3、消極:不求進取的、消沉的。

4、頹落:衰落、衰敗。

5、萎靡:困頓不振、意志消沉。

6、沮喪:灰心失望。

7、消沉:憂郁或意氣消沉的狀態(tài)、情緒低落。

8、頹唐:萎靡不振的樣子。

9、懊喪:懊惱沮喪。

篇8

連接在傳統(tǒng)自動變速箱和發(fā)動機之間的是兩個浸泡在油池中的葉輪,它們靠液力來傳遞動力,沒有任何時候能達到所謂的剛性連接,這樣的形式早已注定不可挽回的動力損失。而小型車又不可能裝上大排量高功率發(fā)動機,因此小型車對動力損失就異常敏感。另外,由于成本控制等原因,大多數用在小型車上的傳統(tǒng)變速箱都是4速的,顯而易見這種變速箱的齒比設定相當寬泛,這事實上使發(fā)動機的轉速經常在進行跳躍性變化,尤其對于小排量發(fā)動機來講,這一點非常不利于節(jié)省燃油。

正是基于以上這些原因,工程師除了考慮增加發(fā)動機功率之外,越來越重視使用更為先進的變速箱。有專家預測,未來在小型車上會使用更多傳動效率更高的自動變速箱,而這個“戰(zhàn)場”將主要屬于雙離合變速箱和無級變速箱。

這兩種變速箱的優(yōu)勢恰恰是傳統(tǒng)變速箱的弱點,它們沒有液力變矩器,所以在動力傳輸上幾乎沒有中斷。以雙離合變速箱為例,目前主要使用6擋和7擋兩種,更多的擋位使齒比更密集,從而降低發(fā)動機在整個運行過程中的負荷。兩個離合器之間的配合基本可以模擬手動換擋的過程,且更為流暢舒適。鮮為人知的優(yōu)勢還有,它們可以非常容易的和啟停裝置結合在一起,因為它們不需要發(fā)動機怠速所提供的基礎油壓。

在德國幾家知名廠商推出小型雙離合變速箱車型后,阿爾法羅密歐也在其小車MiTo上搭載了一款6擋雙離合變速箱,其使用高效干式離合器,已將能承受的最大扭矩提高到了350Nm,大有后來者居上的勢頭。福特似乎也不甘示弱,去年也讓其小車嘉年華上的4速自動變速箱光榮退休,取而代之的是Powershift系列的6擋雙離合變速箱。有人說雙離合的成本太高,會由此推高車價,而我們的觀點是:隨著此類變速箱的大規(guī)模使用以及市場的進一步發(fā)展壯大,雙離合變速箱的制造成本未來一定會低于傳統(tǒng)使用液力變矩器的自動變速箱。

篇9

出世背景

正如200多年前克勞塞維茨在他的宏篇巨著《戰(zhàn)爭論》中所論述的那樣,人類的絕大多數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其產生后將會被首先運用于軍事領域,集現代光、機、電及微芯片技術等為一體的機器人技術也不例外。機器人最早出現在戰(zhàn)場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期,當時納粹德國研制出了一種名為“歌利亞”(圣經中被大衛(wèi)殺死的巨人的名字)的引導式自殺坦克。該自殺坦克由操縱者通過很長的電纜發(fā)送指令引導,是戰(zhàn)場機器人的最早雛形。從此之后,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對可用于軍事目的的各種機器人的研究,蘇聯和它的“繼任者”俄羅斯自然也不例外。上世紀80年代以來,蘇聯及俄羅斯的科研人員先后成功研制出MRK-02、MRK-17、MRK-23等多種型號的戰(zhàn)場機器人,被俄軍方賦予戰(zhàn)場偵察、對可能的核、生、化污染區(qū)采樣分析以及掃雷、排爆、反裝甲等多種任務,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兩次車臣戰(zhàn)爭期間,在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戰(zhàn)斗中,裝備T-80/90等先進坦克的強大俄軍機械化部隊常常被困于格羅茲尼狹窄的街道之中。在巷戰(zhàn)中,這些重型裝備由于機動不便成了手持老式RPG火箭筒的車臣武裝分子的活靶子。殘酷的戰(zhàn)爭現實,引起俄軍方高層和俄軍工科研人員的反思。經過深入總結戰(zhàn)爭的教訓,俄軍方提出要研制一種既有很強的反坦克和簡易工事的能力,又要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機動靈活等優(yōu)勢的武器裝備。研制和生產多用途的反坦克機器人遂成為首選。在強有力的軍事需求拉動下,配備反坦克導彈和單兵火箭筒的MRK-27VT型多用途反坦克機器人問世了。

性能解析

MRK-27VT型多用途反坦克機器人主要由行走系統(tǒng)、可作上下左右運動的機械臂、武器及瞄準系統(tǒng)和后方的操控臺四大部分組成。其中行走系統(tǒng)和機械臂是在俄羅斯1997年研制成功的MRK-27通用型機器人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這種機器人設計有傳統(tǒng)的類似坦克的履帶式行走底盤,底盤每側各有2個驅動輪和4個負重輪,有著較強的戰(zhàn)場通過能力,可適應絕大多數地形條件下的作戰(zhàn)要求。經過精心研制的MRK-27VT型機器人的行走機構長1.15米、寬0.71米、高0.65米(從地面至機械臂接口處上端)。機器人的行走系統(tǒng)由1臺小型的電動機和兩組蓄電池驅動,移動速度為每秒0~0.65米,爬坡能力為30度,而且具有攀爬樓梯的能力。此外,與原型MRK-27通用型機器人的底盤不同的是,MRK-27VT型多用途反坦克機器人還在底盤的上端靠后的位置兩側各安裝了2具發(fā)煙筒,從而提高了在惡劣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下的生存能力。

機器人的機械臂由裝在行走底盤上端的1臺電動機驅動,負重能力可達40千克。另外,在機械臂的不同位置安裝有多達8個各型攝像頭及多個照射燈。所以,即使在夜間等光線不足的情況下,機器人也可向后方的操控臺傳送引導機械臂運行足夠的信息。機器人行走機構和機械臂共重170千克,它們都由安裝在行走底盤上的兩組蓄電池提供電力,兩組蓄電池一次充滿電后可以為MRK-27VT多用途機器人提供連續(xù)工作三個小時的電量。

MRK-27VT多用途機器人的武器及瞄準系統(tǒng)由安裝在機械臂頂端的2具俄制RPG-27單兵火箭筒、2枚俄制的AT-14“短號”單兵用反坦克導彈(下邊并列的兩部)及它們的傳感/瞄準具構成。其中RPG-27式105毫米單兵火箭筒是目前俄軍廣泛裝備的、不占編制的單兵用反坦克武器。該火箭筒可發(fā)射裝有串聯戰(zhàn)斗部的破甲彈,用于擊毀裝甲目標?;鸺查L1.1米,重7.6千克,其配用的破甲彈使用俄羅斯上世紀末研制的威力巨大的PG-29V式串聯戰(zhàn)斗部,這使該彈在引爆現役的第三代坦克普遍外掛的爆炸反應裝甲后,破甲厚度還可達到650毫米。近年來,RPG-27火箭筒已成為全球暢銷的輕型反坦克武器,它也是俄羅斯出口創(chuàng)匯的主要輕武器之一。

AT-14“短號”反坦克導彈是MRK-27VT機器人裝備的另一種反坦克利器,該導彈是由俄羅斯圖拉儀器設計制造局研制的俄羅斯第三代輕型反坦克導彈,也是目前俄軍主力反坦克導彈之一。該導彈彈徑152毫米,彈體為圓柱形,采用鴨式布局,前面有2片可以折疊的鴨式舵,尾部有4片折疊式梯形穩(wěn)定翼,采用激光駕束制導。其動力裝置由1臺起飛發(fā)動機和1臺續(xù)航發(fā)動機組成,起飛發(fā)動機把筒裝導彈推出發(fā)射筒后,續(xù)航發(fā)動機便開始工作。導彈最大飛行速度240米/秒,射程100~5500米。為了對付不同的目標,“短號”反坦克導彈配備了2種戰(zhàn)斗部,即9M133-1反坦克戰(zhàn)斗部和9M133F-1多用途戰(zhàn)斗部。目前尚不清楚MRK-27VT多用途機器人使用的是哪種戰(zhàn)斗部,但從其設計思路來看,很有可能是根據任務需要快速選擇安裝所需的導彈。9M133-1反坦克戰(zhàn)斗部的前置戰(zhàn)斗部用來擊穿和引爆爆炸反應裝甲,主戰(zhàn)斗部用于擊穿坦克的主裝甲,最大可穿透1200毫米的軋制均質裝甲或3~3.5米的混凝土防御工事。

MRK-27VT機器人的瞄準系統(tǒng)有安裝在機器人最頂部的機械瞄準具、安裝在RPG-27火箭筒下方的激光瞄準鏡等,同時也可以加裝“短號”反坦克導彈標配的1PN79M-1型熱像儀。1PN79M-1熱像儀集成有紅外信號探測器、控制和帶冷卻系統(tǒng)的光電裝置,其電源為鎳鎘電池,具有優(yōu)異的性能,夜里能發(fā)現3000米左右距離的敵方坦克等重型裝甲目標。因此,可賦與MRK-27VT機器人優(yōu)異的夜間作戰(zhàn)性能。發(fā)射系統(tǒng)通過激光瞄準鏡或熱像儀為AT-14“短號”反坦克導彈提供制導和目標顯示,使導彈具有在不同狀況下對目標的“即見即射”性能。

MRK-27VT多用途反坦克機器人同時裝有RPG-27火箭筒和T-14“短號”反坦克導彈兩種大威力反坦克武器,實現了另一種形式的“彈炮合一”。這種作法大大增加了MRK-27VT機器人在對付各種高、低價值裝甲目標及工事時的靈活性。MRK-27VT多用途反坦克機器人的后方操控臺與機器人通過無線電信號進行聯系。操控臺的全部部件安裝在一輛小型推車上,主要由兩個以上的顯示設備和多個操控桿和按鈕組成,由1~2名操作手進行操控。

篇10

登月第二人提議:火星開拓者應一去不返

正式提出定居火星并大力推行私人火星計劃的是有“登月第二人”之稱的美國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早在2008年10月他便指出,正如當年前往美洲的歐洲拓荒者清楚他們再也不會回來一樣,第一批被送往火星的宇航員應該做好余生都在那里度過的心理準備。

作為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時年78歲的奧爾德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這顆紅色行星比地球的衛(wèi)星——月球——更有可能成為人類的居住地,火星上顯然擁有大量冰凍的水,“是更接近陸地的環(huán)境,而且比月球和任何其他地方都更適宜人類移居。在火星上生存下去更加容易,因為相對月球而言,它為人類提供了生存所需要的更多東西。”

巴茲·奧爾德林、尼爾·阿姆斯特朗和邁克爾·柯林斯飛往月球用了8天時間,并于1969年7月搭乘“阿波羅11”號飛船重返地球。然而前往火星是一件更加困難的事情。這顆紅色行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從最近點的5500萬千米到最遠點的4億千米以上,即使在最有利的行星會合點,往返一次大約也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但奧爾德林認為:

“這也是應該讓前往火星的人在那里永久居住的原因。如果我們不愿意永遠留在那里,我認為我們就不應該花那么多錢去那里一次。如果我們將一些人留在那里,而且可以確保他們的安全,你會在一年或一年半后再歷經千辛萬苦將他們帶回地球嗎?”

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空局正在為前往火星的載人航天任務草擬實驗性計劃,這項任務有可能在2030年或2040年進行。這項火星任務大約需要6人,需要生命保障系統(tǒng),并需要將他們在火星上使用的物品提前送上去。

奧爾德林表示,‘稍后將有其他人加入這個先頭部隊,在那里形成一個由30人組成的火星殖民地。他說:“他們前往火星時要有心理準備,清楚自己是第一批火星移民,而且不要指望能在一兩年后重返地球。30歲的人才有這種機會。如果他們接受這種安排,我們將對他們進行5年訓練,然后把他們送往火星。到65歲時,他們可以選擇退休,或者我們可以讓他們返回地球?!?/p>

很多科學家爭辯說,與可以進行更多科學研究的無人飛船任務相比,將人類送上火星其實是在浪費錢財,而且他們還指出了將人類送往火星存在的風險因素:心理壓力以及被稱為宇宙射線的高速運動的次原子粒子對DNA造成的破壞。

然而奧爾德林表示,因為地球和火星相距較遠,二者之間的通信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因此有人類探索者在火星上迅速做出決定非常重要。前往火星為執(zhí)行載人飛行任務提供了一個理由。載人太空飛行任務的目的就是要做一些具有開拓意義的事情。

關于這一點,奧爾德林認為,美國的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令人失望。他說,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都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接二連三出現問題的航天飛機在2010年退役后,美國在接下來的5年內將不具備載人太空飛行能力,此時國際空間站仍在建設之中。據一些人估計,這項工程的開支可能高達1000億美元。

奧爾德林放言:

移民火星有望2040年實現一

奧爾德林并沒有將他的移民火星設想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自那以后開始了積極的探索與分析。2013年5月初,也就是在他提出移民火星計劃5年后,奧爾德林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他不僅再次希望美國永久“定居并移民火星”,已經83歲的這位前宇航員還希望這個愿望能在2040年變成現實。奧爾德林在其博客里發(fā)表了這份聲明,并推出新書《火星任務》,詳細介紹了他的定居火星計劃。

奧爾德林表示:“我一直認為,火星應該是繼我們登陸月球后的下一個目的地。我相信這個國家能夠在未來20年內開始著手把美國人送上火星,并永久定居那里?!彼硎?,美國航空航天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增加了人們對這顆紅色行星的了解,另外它傳回地球的照片也增強了公眾對它的關注?!扒巴鹦堑膲粝肟雌饋硭坪跫磳⒆兂涩F實。”現在距離“阿波羅11”號月球行走已經過去44年,奧爾德林認為,人類在定居其他行星方面“取得的進步太小”。

奧爾德林表示,他已經想出前往那里的方法——在兩顆行星間建立最經濟的運輸系統(tǒng)。他相信,人類借助該系統(tǒng)將能在2035年-2040年間抵達并定居火星。

奧爾德林說:“當前我們處在一個重要的轉折點。我們可以選擇做一些容易實現且有把握實現的事情,我們也可以選擇做些改變。我的選擇一目了然,沒有其他任何選擇可以與前往火星的計劃相提并論。人類需要探索,需要打破當前面臨的種種限制,就像近44年前我們成功站在月球上的寧靜基地一樣。為了獲得前往火星的方法,并最終實現這個愿望,美國人應該再次實施一項至關重要、意義重大,且著眼于未來的太空探索項目?!焙商m公司招募火星移民:

報名者踴躍

事實上,就在奧爾德林推出他的新書《火星任務》前,定居火星的話題已經被一家荷蘭研究機構——“火星1”號公司炒得火熱。2012年6月,荷蘭獨立太空發(fā)射公司“火星1”號披露,他們計劃于2023年4月前將4名宇航員送往火星,并建造首個火星殖民地。火星殖民計劃開始后,“火星1”號公司將每2年派遣4名宇航員。到2033年,將有20名宇航員生活在火星上。“火星1”號表示:“參與者應該清楚,如果這項計劃取得成功,他們將再也無法返回地球。”

當時,“火星1”號打算通過一個長期進行的全球性真人秀節(jié)目籌集資金,用來資助該項目。該節(jié)目將選擇第一批24位候選人,以及隨后他們的訓練情況。他們的計劃得到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杰拉德·特·胡夫特以及真人秀《老大哥》聯合創(chuàng)始人保羅·羅默的支持。

前往火星的行程大約是6440萬千米,需要花費近200天時間?;鹦且泼駥媾R布滿隕石坑的貧瘠土地、二氧化碳占95%的不宜呼吸的大氣以及最高35℃、最低-135℃的極端氣溫。

目前,“火星1”號公司正與SpaeeX等獨立太空探索公司展開磋商。最近,spaeeX公司將第一艘私人貨運飛船送上國際空間站?!盎鹦?”號公司指出,他們將于2013年開始培訓宇航員,同時記錄下整個挑選和培訓宇航員的過程,就像拍攝一場真人秀一樣?!盎鹦?”號公司稱:“這是一次屬于我們所有人的旅途。出于這個原因,我們要把每一步記錄下來,并與所有人分享。我們計劃的火星任務是歷史上規(guī)模最大的媒體事件,我們也通過這種方式籌集資金。全世界的人們都可以觀看整個挑選和培訓宇航員的過程,并幫助我們做出決定。準備工作結束后,被選中的宇航員將奔赴火星。在火星建造新家、做實驗和執(zhí)行探索任務的過程中,他們也將與我們分享他們的經歷?!?/p>

2013年4月底,“火星1”號公司開始接受志愿者的申請,短短兩周時間已有7.8萬人遞交申請,決定在這顆紅色星球上度過他們的余生。 “火星1”號公司的聯合創(chuàng)始人巴斯·朗斯多普證實:“我們在短短兩周內接到7.8萬份申請,說明這是歷史上一份最具吸引力的工作。我們的目標是50萬申請者,這一數字讓我們處在正確的軌道上?!?/p>

“火星1”號公司收到的申請來自世界各地。據悉,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可通過視頻的方式遞交申請。朗斯多普指出:“這是一項國際性任務。任何國家的任何申請者都要問一下自己——我真的希望參與這項任務嗎?我是否已經做好準備?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們才會與你進行進一步接觸。申請者必須明確這兩個問題,這對整個計劃非常重要。”

但“火星1”號計劃已經引起爭議。蘭斯多普近日坦承,其發(fā)起的移民火星計劃也許不能如期實現。蘭斯多普說:“因為這個計劃非常復雜,我們料想到無法如期實現該計劃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對每個申請人來說,他們交出的幾十美元報名費,究竟買到了什么,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隨著項目籌款的進展,誰來監(jiān)督經費的開銷,自然會成為公眾的一個疑問。如果項目不能成功,相關經費又該如何處理,也會留下巨大的問號。也許這只是一個以追逐夢想為主題來娛樂大眾的商業(yè)計劃,它消費普通民眾的科學熱情,以娛樂的方式獲取資金,至于夢想,能不能實現還在兩可。移民火星幕后推手:

SpaceX

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荷蘭的“太空1”號公司顯然沒有能力單獨完成移民火星的任務,這也是它選擇與SpaceX等私人太空探索公司展開磋商的真正原因。移民太空,沒有這些專業(yè)的太空探索公司支持,是絕對無法辦到的。

spaceX公司成立的初衷非常明確,就是探索太空,移民太空。早在2012年11月,SpaceX的創(chuàng)始人兼CEO、億萬富翁艾倫·馬斯科便宣布了他的移民火星計劃,并向打算移民那里的8萬人每人索要50萬美元。他當時表示,這項移民計劃最初的規(guī)模會非常小,最先前往這顆紅色行星的團隊,人數不會超過10人,他將利用由液氧和甲烷驅動的可重復使用火箭把他們送上火星。2012年春天,馬斯科成為第一位成功實施前往國際空間站任務的私人太空企業(yè)家。他表示,這個最初不超過10人的移民團隊,最終將會變得“非常龐大”。

這位太空先驅披露了有關這項“困難”但“可能實現”的計劃的細節(jié)和數據:第一批送上火星的移民將不超過10人,每人票價50萬美元。他說:“票價必須足夠低,這樣發(fā)達國家大部分45歲左右的人就能籌到錢進行這項旅行?!边@些乘客到了目的地并不是去度假閑逛的,他們必須工作,帶著他們的設備在這顆紅色行星布滿塵埃的不毛土地上建設可持續(xù)性住宅,以供下一代移民使用。后繼的地面工作將會著眼于建設利用二氧化碳加壓的圓頂屋,他們可能會在上面覆蓋一層水,用來防止人類被毒辣的太陽曬傷。他稱,有了二氧化碳,火星土壤將能種植糧食作物。

運送上去的其他設備還能利用火星大氣里的氮、二氧化碳等天然元素和地表的水冰生產肥料、甲烷和氧氣。馬斯科認為,每10萬人中將有1人對這項旅行感興趣,等到他的計劃變成現實時,全球人口有望達到80億。他計劃的第一步是把人類送上火星,他希望這項任務能在未來15年~20年間。第一步完成后,第二步需要SpaceX公司設計出高速、可重復使用的垂直發(fā)射火箭,他稱這是“實現火星移民的關鍵一步”。這種設計當前正通過他的“獵鷹9”號火箭進行。目前,該火箭正在進行垂直發(fā)射和回收實驗。

原型機“蚱蜢”已經進行了兩次短途飛行,不過他們打算在未來幾個月“逐漸增加它的高度和速度”,直到把它送入軌道,然后重新返回地球。他說:“這需要一段時間,我不能確定到底需要多長時間,但是我希望我們能在未來一兩年開始第一階段的工作。我們但愿如此?!睋烙?,他的項目總共需要耗資360億美元,他認為,私人利潤加上政府資助,就能把它變成現實。他稱,該項目將是一項“有趣的冒險,即便你不參加,也值得一觀”,它就像1969年的登月任務。但是從本質來說,他把最終結果稱為“生命保險”。太空游客不甘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