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00:33: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家庭消費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家庭消費論文

篇1

1.家庭財產保險產品設計同需求

脫節(jié)從家庭財產保險的產品設計上來講,家財險的產品種類可謂繁多,產品種類從傳統(tǒng)型到綜合型,種類較為齊全。然而,在家財險產品較為豐富的情況下,家財險卻發(fā)展較為緩慢,究其原因,主要是產品種類的設計不能有效的同需求相匹配。一直以來我國保險主要依靠集體銷售的模式,后來依靠銀行按揭式半推半銷模式,而在這些產品的開發(fā)中,并沒有考慮消費者的需求。

2.家庭財產保險營銷力度較弱

家庭財產保險較弱的營銷力度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保險公司對銷售渠道的依賴。早期的保險公司主要從事單位集體投保的保險業(yè)務,后來,隨著銀行保險業(yè)務的開展,保險公司開始同銀行開展合作,除此之外,保險公司在其他渠道建設方面一直處于停滯狀態(tài),加之銀行對保險業(yè)務的非專業(yè)性,不僅使得保險企業(yè)因手續(xù)費產生了額外的負擔,而且業(yè)務拓展進展也較為緩慢。另一方面,由于過低的業(yè)務提成率,家財險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缺乏必要的激勵性,許多業(yè)務員不愿意將有限的精力投資于家財險的推銷中去。

3.公眾對于家庭財產保險的參保意識較為淡薄

由于我國民眾長期受計劃經濟時代思維的影響,加之我國特殊的消費文化觀念,使得人民群眾的風險僥幸心理較為根深蒂固。在災害發(fā)生之后,他們往往寄希望于國家和單位的支持與幫助。另一方面,由于家庭財產保險較低的業(yè)務提成率,使得許多保險公司不愿意花大力氣去做該產品的營銷推廣工作,致使人民群眾對家庭財產保險缺乏足夠的認識,從而無法刺激他們的需求。

二、有效推動我國家庭財產保險發(fā)展的有效策略

1.推動家庭財產保險產品多元化

關注與需求的匹配家庭財產保險在我國實現(xiàn)發(fā)展的首要問題是解決需求的匹配問題,也就是明確消費者的核心需要和基本需求以及如何有效的滿足這些需求?,F(xiàn)階段,多數(shù)家財險主要針對對象多為各種自然災害。然而,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fā)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住房條件極大改善,傳統(tǒng)形式下,針對自然災害的家庭財產保險產品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階段人們的需求,因此,保險公司應當與時俱進,跟上時展的需求,盡快改變家財險保險的范圍。另一方面,絕大多數(shù)家財險是將地震排除在外的,而地震恰恰是我國民眾參保關注的重點,因此保險公司不應固守在過去的條條框框里,應當根據時間、地點、地區(qū)的特殊性,制定靈活多變的家財險政策,以期同需求相匹配。

2.將家庭財產保險同國家政策

相結合上文講,為了滿足與需求相匹配的要求,保險公司需要根據地區(qū),時間等因素的不同,開發(fā)不同的家財險產品品種,如此以來就會不斷放大保險的標的范圍,而使得風險責任不斷放大。特別是將地震加入保險的范圍,更會無限地擴大風險的責任,這會造成企業(yè)的巨大負擔,因此,保險公司在風險無法有效承受的情況下,應當同國家的需求和政策相結合起來。一方面,國家為了更好的應對地震風險,應當將地震風險歸類為政策保險,給投保地震的消費者一定的保費支持,同時給保險公司地震險一定的補貼,另外可以通過構建地震險保險基金,為地震災害增加牢固的保險支持。另一方面,有效將家庭財產保險同地震風險家庭財產保險相結合。當國家對地震險銷售給予補助時,保險公司會獲得足量的激勵,會在該領域投入大量的銷售精力,同時,保險公司可以借地震險的激勵,將家庭財產保險結合銷售出去。

3.構建重災保險基金及再保險的債券化組合正因為重災的巨大破壞性

使得重災賠償工作成為了各國政府關注的重點。隨著重災事件的不斷發(fā)生,盡快出臺有效的災害管理辦法刻不容緩。正如前文所講,作者認為可以將地震險作為政策險,將國家,企業(yè),個人家庭的力量集中起來,共同抵御災害帶來的創(chuàng)傷。但僅僅依靠上述方法還遠遠不夠,還需要構建巨災基金制度,把適當業(yè)務進行再保險,并在資本市場發(fā)行巨災債券,使風險更好的在國際上分散。因為雖然直接保險與國家撥款每年預計可以集聚的資金很可觀,但我們應該使風險在更大范圍、更徹底的分散。建立巨災保險基金與巨災再保險、產品債券化相結合,這樣不僅可以使風險更好分散,而且不至于把太多的分保費分給再保險公司。充分發(fā)揮我國家財險的作用。

三、結語

篇2

如果你所選擇的題目是有關社會工作理論分析方面的題目,我們希望你能夠在查閱資料的基礎上,進行深入地分析探討,以提升自己的思維深度與科學素養(yǎng)。

二、論文的具體要求:

根據社會工作的培養(yǎng)目標我們對06級社會工作專業(yè)本科生的論文提出如下要求

1、論文內容必須與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密切相關,論文不能偏離專業(yè)方向

2、論文必須要反映學生自己的專業(yè)水平,以調查研究報告為主要形式

3、以來理論分析為重要內容的文章,必須體現(xiàn)撰寫者的實際理論水平,堅決杜絕網上拼湊與抄襲他人的文章

4、論文字數(shù)要求在8000字以上,以10000左右字為宜;

5、一些題目的范圍較大,撰寫文章和與指導教師溝通的過程中,盡量把題目具體化。避免過分空洞與小馬拉大車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1. 個案管理在社區(qū)矯正中的運用

2. 社會工作在未成年人社區(qū)矯正工作中的地位與作用

3. 校園學生文化現(xiàn)狀調查與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

4. 大學學校社會工作需求的實證研究

5. 大學教育本質研究:社會工作學的視角

6. 網絡技術在社會工作中的運用:方法革新的

7. 社會工作在學生社區(qū)管理與服務工作中的價值與應用

8. 司法工作者與社會工作者在社區(qū)矯正中的職責與分工

9. 二本院校社會工作教育模式之思考:學生視角

10. 上海地區(qū)學校社會工作的現(xiàn)狀、問題與對策

11. 上海農民工子弟學校社會工作現(xiàn)狀調查

12. 社會工作課程對學生自我成長的價值與影響:一種質性研究

13. 大學生就業(yè)困惑與學校社會工作的介入

14. 上海地區(qū)社會工作者生存現(xiàn)狀調查

15. 藝術教育在社會工作中的價值與應用

16. 上海市新型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運行現(xiàn)狀及其問題研究

17. 上海市城鎮(zhèn)居民醫(yī)療保險制度運行現(xiàn)狀及其問題研究

18. 上海市外來人員綜合保險制度運行現(xiàn)狀及其問題研究

19. 農民工養(yǎng)老保險研究

20. 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研究

21. 基本養(yǎng)老保險全國統(tǒng)籌問題研究

22. 生育保險問題研究

23. 工傷保險問題研究

24. 社區(qū)教育與新市民轉換研究

25. 社區(qū)教育與提升市民生活質量的研究

26. 社區(qū)教育與外來人口生活適應性研究

27. 社區(qū)教育與外來人口生活融入研究

28. 80后婚戀觀調查

29. 社會工作在家庭問題中的介入

30. 社會變遷與家庭生活-----以本人家庭為例

31. 老年婚姻問題調查與研究

32. 老齡化與養(yǎng)老問題研究

33. 空巢家庭狀況與研究

34. 老年社會工作案例研究

35. 養(yǎng)老機構狀況調查 36. 社會工作價值觀、沖突與對策研究

37. 社會工作方法在社區(qū)矯正中的運用

38. 社會工作價值觀在戒毒工作中的經驗與分析

39. 醫(yī)療社會工作的個案研究

40. 我國醫(yī)療社會工作的發(fā)展、問題與對策

41. 中外醫(yī)療社會工作比較研究

42. 城市老年人社區(qū)福利服務調查與路徑研究

43. 勞動爭議的問題與社會工作介入

44. 社會工作行政方法與企業(yè)管理影響機制研究

45. 社會工作職業(yè)化發(fā)展的基本要素與困境分析研究

46. 社區(qū)資源對城市養(yǎng)老方式的影響

47. 職業(yè)化背景下的社會工作教育的回應

48. 上海社區(qū)建設研究

49. 上海社區(qū)服務發(fā)展研究

50. 上海外來流動人口基本養(yǎng)老保險模式研究

51. 上海外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研究

52. 上海征地農民保障問題研究

53. 上海養(yǎng)老機構發(fā)展研究

54. 上海養(yǎng)老設施發(fā)展研究

55. 上海城市低保家庭生活狀況調查

56. 外來民工子弟享受上海義務教育情況調查

57. 在校大學生專業(yè)意識與轉換專業(yè)的困境調查

58. 上海外來移民史個案調查

59. 我國高校貧困大學生的資助體系建設及其存在的問題

60. 改革以來城市鄰里關系的變化

61. 城市家庭代際之間的沖突與一致

62. 城市市民社會發(fā)展公平感調查

63. 上海城市青年世博會參與研究

64. 上海市民世博會態(tài)度研究

65. 上海市民對外來農民工態(tài)度認知研究

66. 上海市民對釣魚事件的認知研究

67. 市民對子女教育的認知研究

68. 上海市民養(yǎng)老方式的選擇

69. 上海市民對房價認知研究

70. 上海市民與社區(qū)關系研究

71. 社會(群眾)組織研究——以**組織為案例

72. 房產改革對上海市民生活影響調查

73. 社區(qū)鄰里關系調查

74. 互聯(lián)網與社區(qū)生活

75. 社區(qū)建設與市民生活(社區(qū)建設對上海市民生活影響調查)

76. 居民委員會與市民生活

77. 居民委員會選舉調查

78. 業(yè)主委員會與市民生活

79. 業(yè)主委員會選舉調查

80. 市民維權行動調查

81. 世博會對上海市城市文化資本的影響

82. “月光族”的住房消費模式研究

83. “啃老族”的住房消費模式研究

84. 90后大學生的就業(yè)觀研究

85. 90后大學生的消費觀研究

86. ? 上海市80后大學生移民的城市融入研究

87. 上海市80后大學生移民的城市認同研究

88. 上海市持居住證的外來移民的城市融入研究

篇3

論文關鍵詞:非基本生活消費,ELES模型,貢獻率,自適應預期模型

問題的提出[①]

消費是經濟發(fā)展的動力,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2008年按支出法計算,河南省國民生產總值18473.14億元,居全國第五位,最終消費支出為7759.33億元項目管理論文,占國民生產總值的42.0%(最終消費率),低于全國最終消費率平均水平6.6個百分點,居全國第25位。2007年河南省政府消費支出2011.27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3.4%(政府消費率),居民消費支出4820.00億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2.1%(居民消費

圖1 河南省消費不足的邏輯推理

率),按照著名發(fā)展經濟學家H.錢納里等實證研究,政府消費率一般維持在11.9%—15.0%之間,河南省政府消費率符合H.錢納里的標準結構(箭頭 1),但是居民消費率卻遠低于標準結構中的居民消費率大于60%的水平論文服務。在居民消費支出中,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為8837.46元項目管理論文,占城鎮(zhèn)居民收入的66.793%,低于全國平均水平4.5個百分點,居全國倒數(shù)第5位。據初步統(tǒng)計2009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shù)為34.2%,依據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恩格爾系數(shù)標準,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生活水平自1996年已進入小康層次,消費方式已經開始由生存型向享受發(fā)展型轉變,基生活消費已經基本穩(wěn)定且彈性較低(箭頭2),所以非基本生活消費低是才是問題的根源(如圖1)。

一、基于非基本生活消費模型分析

1、非基本生活消費的概念及界定

生活消費按滿足人們需要的順序,可分為基本生活消費和非基本生活消費,基本生活消費是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須的、最低限度的消費。非基本生活消費則是基本生活消費的對稱,是超出維持勞動力再生產所必需的消費。一般而言項目管理論文,人們只有在滿足了基本生活消費的條件下,才有可能發(fā)展非基本生活消費。本文參考了《消費經濟學大辭典》的合理詞義解釋部分,并對非基本生活消費做了一定的延伸和補充論文服務。非基本生活消費是指在滿足人們維持和延續(xù)其生命的基本生活消費的前提下,用于滿足自身發(fā)展和發(fā)揮其體力、智力以及為使生活舒適的物質消費、精神消費和勞務消費的總稱。生活消費支出、基本消費支出、非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分別用CE(consumption expenditures)、BLC(basic living consumption)、NBLC(non-basic living consumption)表示。

2、擴展線性支出系統(tǒng)(ELES)下非基本生活消費的模型構建

假定某一時期人們對各種商品(服務)的需求量取決于人們的收入,而且人們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超過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兩部分,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才將剩余收入按照某種邊際消費傾向安排各種非基本消費支出。非基本生活消費的ELES模型需求函數(shù)[②]:

參數(shù)是邊際消費傾向,滿足:0

對模型的進行變形:

令V=;a=;b=

對方程式進行回歸可得a*和b*,進一步可求出:

3、非基本生活消費的計量分析

模型采用1993—2008按收入水平分組的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的截面數(shù)據,為了修正和避免數(shù)據出現(xiàn)異方差,本文采用了加權最小二乘估計(WLS)法對方程參數(shù)進行回歸估計項目管理論文,權重W=resid^(-2)。顯著水平選取為0.05。t(d)是β*i的t觀測值,R2為方程的可決系數(shù)論文服務。

通過EVIEWS軟件進行WLS回歸結果如下[③]:

2008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598.6320 R2=1.000000 D-W=2.276046 F=358360.2

2007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31.44564 R2=0.999890 D-W=2.310967 F=988.8286

2006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59.77045 R2=1.000000D-W=1.776125 F=3572.506

2005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回歸估計參數(shù)

tβ=2019.675R2=1.000000 D-W=1.427389 F=4079087.

2004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回歸估計參數(shù)

tβ=239.4272R2=1.000000D-W=1.674908 F=57325.39

2003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回歸估計參數(shù)

tβ=128.6925R2=0.999795D-W=1.609279 F=16561.75

2002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180.7875R2=0.999991D-W=1.718861 F=32684.13

2001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175.2843R2=0.999999D-W=1.181300 F=30724.59

2000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30.37496R2=0.999990D-W=1.323353 F=922.6385

1999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445.2760 R2=1.000000 D-W=2.680368 F=198270.7

1998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133.6603R2=0.999997D-W=1.623019 F=17865.07

1997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341.95878R2=0.999954D-W=1.505179 F=1760.539

1996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99.82376R2=0.999999 D-W=1.794003 F=9964.783

1995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1196.196R2=1.000000D-W=1.504203 F=1430885.

1994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3144.5403R2=0.999990D-W=2.396234 F=20891.89

1993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42.16312R2=0.999993D-W=2.142866 F=1777.729

1992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ELES模型的估計參數(shù)

tβ=202.8902R2=0.999990 D-W=1.223436 F=41164.42

匯總回歸方程估計結果,通過Excel軟件處理結果如下:

表1 1993-2008年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基本消費和非基本消費支出情況單位:元

類別

年份

CE

a*

b*(β*i)

BLCi(BLC)

NBLC

2008

8837.46

1475.782

0.562177

3370.727

5466.733

2007

7826.72

1268.192

0.593939

3123.156

4703.564

2006

6685.18

1603.482

0.511453

3282.145

3403.035

2005

6038.02

1209.152

0.541007

2634.358

3403.662

2004

5294.19

1197.215

0.522404

2506.753

2787.437

2003

4941.60

955.1838

0.562634

2183.946

2757.654

2002

4504.68

1417.536

0.480717

2729.795

1774.885

2001

4110.17

676.3441

0.651922

1943.082

2167.088

2000

3830.71

814.1469

0.633153

2219.309

1611.401

1999

3497.53

745.6160

0.607170

1898.063

1599.467

1998

3415.65

882.5848

0.605248

2235.796

1179.854

1997

3378.02

590.5870

0.681768

1855.838

1522.182

1996

3009.35

596.1219

0.635379

1634.908

1374.442

1995

2673.95

622.2854

0.615177

1617.069

1056.881

1994

2155.15

359.2111

0.684511

1138.585

1016.565

1993

1609.26

393.4778

0.608181

1004.234

605.0264

1992

1342.58

260.5322

0.674353

800.0448

542.5352

數(shù)據來源:1994-2009年河南省統(tǒng)計年鑒

二、基本生活消費與非基本生活消費圖示分析

1、量的圖示分析

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在1992年僅為1342.58元,在2008年達到8837.46元,基本生活消費自1992年的人均800.0448元變化到2008年的人均3370.727元,非基本生活消費也從1992年人均542.5352

圖2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基本生活消費與非基本生活消費比較

元增加至2008年的人均5466.733元。如圖2所示,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基本生活消費的變化趨勢比較緩慢,而非基本生活消費的上升趨勢較明顯。其中,2001年非基本生活消費在首次超過基本生活消費,雖然在2002年有所下降項目管理論文,但是在2003年非基本生活消費又超過基本生活消費,并逐漸擴大差距,截至2008年非基本生活消費已超出基本生活消費2096.006元。

2、增量投向與拉動分析

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量(CE)明顯呈倒“U”型,從1993年的人均266.68元降低至1998年的37.63元,隨后逐步上升,其中,近兩年的人居民消費支出增量明顯,2007年為人均1141.54元,2008年為人均1010.74元?;旧钕M增量(BLC)的波動不明顯,在九十年代前期逐步降低,隨后又逐步上升到1993年的水平項目管理論文,維持在人均200元左右,增量投向比和貢獻率總體呈下降趨勢,說明基本生活費已趨于穩(wěn)定。與基本生活消費增量不同,非基本生活消費(NBLC)波動比較明顯,總體呈逐步增加趨勢,說明非基本生活消費受外界影響較大,也是拉動增量增長的主力論文服務。增量投向比與貢獻率也能很好的說明這一點,非基本生活消費增量投向比從1993年的0.23433上升至2008年0.75506,期間雖然起伏較大,但是趨勢比較明顯,貢獻率也從1993年的4.7的百分點擴大至2008年9.8個百分點。分析的結果(表2)表明非基本生活消費的拉動潛力比基本生活消費大。

表2 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增量投向與貢獻率比單位:元、%

年份項目

CE

BLC

NBLC

增量投向比

貢獻率

BLC/CE

NBLC/CE

CR1

CR2

1993

266.68

204.1892

62.4912

0.765671

0.23433

0.152087

0.046545606

1994

545.89

134.351

411.5386

0.246114

0.753886

0.083486

0.255731578

1995

518.8

478.484

40.316

0.92229

0.07771

0.222019

0.018706819

1996

335.4

17.839

317.561

0.053187

0.946813

0.006671

0.118761009

1997

368.67

220.93

147.74

0.599262

0.400738

0.073415

0.049093658

1998

37.63

379.958

-342.328

10.09721

-9.09721

0.112479

-0.10133984

1999

81.88

-337.733

419.613

-4.12473

5.124731

-0.09888

0.122850116

2000

333.18

321.246

11.934

0.964182

0.035818

0.091849

0.003412122

2001

279.46

-276.227

555.687

-0.98843

1.988431

-0.07211

0.145061098

2002

394.51

786.713

-392.203

1.994152

-0.99415

0.191406

-0.09542257

2003

436.92

-545.849

982.769

-1.24931

2.249311

-0.12117

0.218166218

2004

352.59

322.807

29.783

0.915531

0.084469

0.065324

0.006026995

2005

743.83

127.605

616.225

0.171551

0.828449

0.024103

0.116396465

2006

647.16

647.787

-0.627

1.000969

-0.00097

0.107285

-0.00010384

2007

1141.54

-158.989

1300.529

-0.13928

1.139276

-0.02378

0.194539115

2008

1010.74

247.571

763.169

0.24494

0.75506

0.031632

0.097508152

注:CR1、CR2代表基本生活消費、非基本生活消費對城鎮(zhèn)居民生活消費的貢獻率。CR1=g*BLC/CE項目管理論文,CR2= g*NBLC/CE,其中g=(CEt-CEt-1)/ CEt-1

三、預期收入與非基本生活消費的模型分析

1、預期收入與非基本生活消費的模型構建

建立預期收入與非基本生活消費模型需要對預期收入的形成機制做出某種假定,本文主要采用自適應預期模型,假定消費主體對收入的預期是通過一種簡單的學習過程而形成的,其機理是,消費主體會根據自己過去在作預期收入時所犯的錯誤的程度,來修正他們以后每一時期的預期收入,用數(shù)學式表示就是:

Yt*=Yt-1*+λ(Yt—Yt-1*),其中Y*為預期收入,λ為適應系數(shù),0≤ λ≤1項目管理論文,模型的推導過程為:

NBLCt=??+??Yt*+??t………………………………(1)

將變形后的收入自適應過程代入(1)式:NBLCt=??+??[λYt*+(1—λ) Yt-1*]………………………(2)

將(1)—(2)×(1-λ),整理得:NBLCt=λ??+λ??Yt+(1—λ) NBLCt-1+[??t—(1—λ) ??t-1] ………………(3)

令a=λ??,b0=λ??,b1=(1—λ),ut=[??t—(1—λ) ??t-1] ………………………………(4)

模型可以變形為:NBLCt=a+ b0Yt+ b1 NBLCt-1+ut t………………………………(5)

對(4)式一階自回歸模型進行回歸,可以得到a、 b0、 b1的估計值,代入(4)式可求出模型估計值。

2、預期收入與非基本生活消費的實證分析

1)通過eviews軟件分析得出以下回歸結果[④]:

表3 自適應預期模型回歸結果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405.7075

128.1870

-3.164967

0.0075

Y

0.607486

0.090002

6.749687

0.0000

NBLC(-1)

-0.538431

0.253073

-2.127573

0.0531

R-squared

0.978529

Mean dependent var

2276.867

Adjusted R-squared

0.975226

S.D. dependent var

1383.685

S.E. of regression

217.7894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77229

Sum squared resid

616618.6

Schwarz criterion

13.91715

Log likelihood

-107.1784

F-statistic

296.2347

Durbin-Watson stat

1.973887

Prob(F-statistic)

0.000000

2)模型檢驗

德賓h檢驗:

通過excel軟件計算,Var(b1*)= 0.221790948,回歸結果中D-W=1.973887

= 0.059412

因此接受原假設??=0,說明該回歸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

統(tǒng)計推斷檢驗:

由表3數(shù)據可得可決系數(shù)R2=0.978529修正的可決系數(shù)為0.975226,說明所建模型整體上對樣本數(shù)據擬合較好論文服務。由回歸的結果可以看出t(b0*)=6.749687項目管理論文,t(b1*)=-2.127573,prob(b0*)=0.00000

3)預期收入與非基本生活消費的方程

NBLC=-263.7151+0.39487Y*

從式中我們知道,預期收入對非基本消費有顯著影響,當預期可支配收入每增加1元,就有0.39487元用于非基本生活消費。

四、政策建議

河南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水平已達到富裕層次,通過基本消費與非基本消費支出的趨勢描述以及各自的增量投向與拉動分析,可知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已經趨于穩(wěn)定,非基本生活消費是擴大消費居民消費的關鍵,從回歸的結果看,預期收入對非基本生活消費有顯著影響,所以增加和穩(wěn)定城鎮(zhèn)居民預期收入是提高城鎮(zhèn)居民消費的著力點。

參考文獻

[1]黃心田,易法海.湖北省城鎮(zhèn)居民食物消費結構趨勢分析[J] 統(tǒng)計與決策,1999(02)

[2]黃雅麗,吳彤.利用擴展線性支出系統(tǒng)對廣東省城鎮(zhèn)居民消費結構進行分析[J].消費經濟,1999(04)

篇4

關鍵詞:3G,通信,產業(yè)運營

 

一、3G時代下的中國通信產業(yè)運營

作為一個發(fā)展迅速的產業(yè),無線通信產業(yè)經歷了由lG、2G向3G技術的發(fā)展過程,3G是當今無線通信系統(tǒng)的最新最成熟的產品,也代表著我國當今無線通信的發(fā)展方向。3G,(3rd-generation)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是指支持高速數(shù)據傳輸?shù)姆涓C移動通訊技術??萍颊撐?,產業(yè)運營。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及數(shù)據信息,能夠提供高速數(shù)據業(yè)務是3G技術的最大特征。相較1G和2G而言,3G是指將無線通信與國際互聯(lián)網等多媒體通信結合的新一代移動通信系統(tǒng),3G的發(fā)展趨勢必將與社區(qū)網站進行結合,實現(xiàn)wap與web的完美結合。3G的到來為用戶提供了更加豐富的移動互聯(lián)網服務,從而使移動互聯(lián)網產業(yè)鏈朝向個性化服務、細分市場和差異化競爭的方向發(fā)展。而軟件服務提供商、內容服務提供商和終端廠商等更多商業(yè)主體的加盟,更是不斷加大分割原本電信運營商壟斷的價值鏈系統(tǒng),從而優(yōu)化了整個信息產業(yè)鏈條的運營方式。3G通信是移動通信市場經歷了第一代模擬技術的移動通信業(yè)務的引入,在第二代數(shù)字移動通信市場的蓬勃發(fā)展中被引入日程的。在當今Internet數(shù)據業(yè)務不斷升溫中,在固定接入速率(HDSL、ADSL、VDSL)不斷提升的背景下,3G移動通信系統(tǒng)也看到了日益崛起的市場,益發(fā)為電信運營商、通信設備制造商和普通用戶所關注??萍颊撐模a業(yè)運營。

而就中國而言,作為全球最大的市場大國,3G通信在中國包括企業(yè)、行業(yè)、產品、服務和貿易等功能,是中國乃至外資企業(yè)在3G網絡上實現(xiàn)wap網站建設、移動商務運營、行業(yè)新媒體傳播、無線及時溝通的集成型系統(tǒng)服務平臺,還包括其行業(yè)聯(lián)盟的推廣思路和全新的3G網絡無線通信營銷模式,從而整合構筑成的3G無線信息網絡。它的所有功能設置和增值服務,都為使用者提供完善、高效的3G體驗,完美體現(xiàn)3G時代強勢商務內涵??萍颊撐?,產業(yè)運營。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通信消費國,2008年中國移動通信用戶已經超過6億,居世界首位,消費能力驚人,手機新聞、手機收發(fā)郵件、手機博客等系列移動互聯(lián)網的新業(yè)務和新發(fā)展得到普及,然而這一切尚處于應用于個人的階段,而對移動商務的消費需求則越來越迫切,讓企業(yè)通過移動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企業(yè)與用戶之間的信息互動,并由此開展深層次、全方位應用是今天企業(yè)的最大需求,伴隨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的成立,3G在中國已經成為下一步“以信息化帶動工業(yè)化”的重要產業(yè)創(chuàng)新模式??萍颊撐模a業(yè)運營。

二、中國3G營銷模式及其問題

同質化是中國營銷模式的一貫思路,也是作為發(fā)展中國家和信息產業(yè)滯后國家的必經之路。而如何實現(xiàn)個性化服務和差異化戰(zhàn)略,則是中國企業(yè)從制造向創(chuàng)造的根本。而當前中國的3G營銷策略尚處于捆綁式模式,即“預存話費優(yōu)惠購機(與用戶約定預存話費額度、最低在網期及最低消費額,給予用戶一定金額的購機優(yōu)惠)”,“繳存押金優(yōu)惠購機(與用戶約定押金額度、最低在網期及最低消費額.給予用戶一定金額的購機優(yōu)惠)”等模式給予購機優(yōu)惠,或者其他的簡單捆綁銷售業(yè)務,如“2G手機+通信服務”、“3G手機+通信服務”、“3G無線上網卡+上網服務”、“3G無線上網本+上網服務”、“電腦+寬帶服務”等。捆綁經營的本質是一種差異化、異業(yè)聯(lián)盟思維的營銷方式,其實質是一種應對同質化的比較有效的營銷策略??萍颊撐?,產業(yè)運營。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就能夠保持長期穩(wěn)定的營銷績效。伴隨著差異化的遍地開花,消費者是否認同這樣的差異化、差異化能否帶來利潤最大化、互相之間在搶奪競爭對手市場份額的同時,由于過分的差異化而自身丟失市場份額的事件也不在少數(shù)。

三、如何優(yōu)化中國3G營銷模式

(一)更加主動的搶占市場

搶占市場,首先要對市場進行細分,對特定的用戶進行挖掘和培養(yǎng),3G時代更是要細分市場,要向家庭、商務市場延展,要對所有的用戶需求進行細分,提供個性化的各種業(yè)務產品,包括傳統(tǒng)業(yè)務和創(chuàng)新的融合業(yè)務切不能以2G的營銷思維和營銷手段來主導3G業(yè)務的目標客戶一定要明確,3C業(yè)務要帶著終端一起銷售,通過宣傳、演示等引導手段,讓3G用戶都能把3G業(yè)務用起來,體現(xiàn)出3G優(yōu)勢,同時再輔以適宜的資費政策。通過“融合業(yè)務”的開展,一方面體現(xiàn)出對不同客戶群的服務差異化,根據個人、家庭、商業(yè)、集團的不同,來實施不同的個性化服務。當然,從另一個角度講,對于同一客戶群內的市場挖掘,必須要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提供較為配套的服務標準體系,并伴以不同策略的整合式、差異化融合營銷,因此就要緊緊圍繞客戶需求,組合構筑出相對應的“融合業(yè)務”,結合強力的網絡整合優(yōu)化工作,出臺適時合理的營銷策略,最終,獲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萍颊撐?,產業(yè)運營。

(二)打造3G品牌化經營策略

品牌是產業(yè)的靈魂,信息產業(yè)也不例外,且更重視于此。對于手機用戶,尤其是新用戶而言,品牌印象將直接對用戶的直觀感受和選擇動機產生直接影響,與2G時代簡單的GPRS或WAP不同,3G帶來的是更加深層和豐富的使用模式和思維,因而必須對應用品牌使之有利于推動改變傳統(tǒng)手機上網習慣進行有效的推進,使用戶的注意力不再專注于流量,而自覺地轉移到個性化服務體驗上來。同時,好的應用品牌不僅能夠穩(wěn)定用戶而且便于推廣和易于宣傳。3G通信產業(yè)與其他產業(yè)一樣,其品牌戰(zhàn)略包括企業(yè)形象品牌、市場客戶品牌、產品業(yè)務品牌、服務價值品牌等等。企業(yè)形象品牌,在品牌戰(zhàn)略體系中處于核心位置。而市場客戶品牌、產品業(yè)務品牌則是企業(yè)形象品牌的主要支柱。服務價值品牌,則是維系企業(yè)品牌價值的劑和粘合劑,融匯于整個品牌體系之中。同時,服務價值品牌是企業(yè)面向服務的環(huán)節(jié)或者流程中形成的品牌,例如客服熱線、會員俱樂部、免費體驗新業(yè)務等等。服務價值品牌貫穿于運營商的經營活動之中,對提高滿意度和建立忠誠度,對售前、售中和售后的服務承擔,對企業(yè)其它品牌價值的長期積累,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賈永毅,3G時代中國通信運營商的“捆綁銷售”[J].北方經濟,2010(3)

【2】陳俊勇張博吳彬,中國3G通信市場的發(fā)展競爭淺析[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3】張寧,面向3G時代的移動互聯(lián)網價值鏈競爭與商機[J].世界電信,2010(5)

【4】王佳軼陳軍,論3G初期聯(lián)通市場策略[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

篇5

一、經濟學視野中的休閑研究

經濟學家從效率視角考察休閑。而凡勃倫(ThorsteinVablen)、貝克爾(GaryS.Becker),林德(SteffanB.Linder)、格魯諾(ReubenGronau)、摩利伽尼(CaseyB.Mulligan)是其中的幾座豐牌。

凡勃倫(Vablen,1899)是最早致力于休閑概念研究的經濟學家。在凡勃倫看來,休閑是不制造財富的時間消費,它來自那種認為生產勞動毫無價值的觀念和顯示提供悠閑生活的財力的需要。凡勃倫的有閑階級理論的基本社會范疇是比富、引人注目的閑暇和引人注目的消費。而貝克爾則致力于突破傳統(tǒng)經濟學的工作、休閑二分法。貝克爾(Becker,1965)指出,不應把休閑作為一個獨立范疇,所有休閑都含有某種消費,所有消費活動都含有某種休閑。人們不是在工作和休閑之間選擇,而是在不同的消費活動之間抉擇。市場活動時間(工作)與非市場活動時間(休閑)的最佳組合可以使消費者獲得最大效用。

林德(Linder,1970)則從經濟學的效用理論出發(fā),使用經濟數(shù)量模型得出了一個與時間密度有關的休閑悖論,即從效用最大化原則出發(fā),在時間的稀缺性日益增長的情況下,理性的行動者越來越不幸,因為人們將放棄耗時多而耗費商品和勞務少的沉思式的活動,而對那些耗費商品和勞務甚多但在短期內可以完成的活動則情有獨鐘,趨之若鶩。林德認為,自從我們把休閑看成一種商品以來,商品交換及其它經濟和技術的價值就是要竭立剝奪我們的休閑,從而對我們重新思考進步的目的提出了挑戰(zhàn)。

1937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維夫的格魯諾(Gronau)是西方休閑經濟研究集大成者。格魯諾先后供職于美國和以色列的多所大學,1978-1992年曾在世界銀行工作。早在20世紀70、80年代,格魯諾就在美國著名的經濟學雜志上發(fā)表了《時間的家庭分配:家庭主婦的價值》(1973)、《以色列婦女的時間分配》(1976)、《休閑、家庭生產和工作:時間分配理論回顧》(1977)、《家庭生產:一個被人遺忘的產業(yè)》(1980)及《消費技術和家庭內資源分配——成人均衡規(guī)模的重新考察》(1988)等多篇學術論文,對休閑和家庭時間分配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進入新世紀,格魯諾對休閑的研究更為系統(tǒng),實證性更強。在其與哈默麥什合著的論文(Gronau&Hamermesh,2001)中,作者以澳大利亞、以色列、荷蘭、瑞典、美國和西德1985-1994年的時間預算調查為基礎,運用家庭生產模型的框架闡述了由不同活動的機會成本引致的需求差別,并發(fā)現(xiàn)了家庭間休閑活動差異性的規(guī)律。

美國芝加哥大學經濟系教授摩利伽尼(Mulligan,2002)用實證性評價競爭均衡模型及把其擴展至非競爭狀況的新方法,直接測度了美國經濟1889-1996年期間勞動—休閑扭曲的情況。Mulligan的研究發(fā)現(xiàn),1889-1996年以來,勞動—休閑扭曲呈平衡發(fā)展,但大蕭條期間、二次大戰(zhàn)和20世紀80年代除外。邊際稅率與勞動-休閑扭曲有點相關,但不能解釋大蕭條、戰(zhàn)時和20世紀80年代的扭曲。壟斷工會主義可以解釋大蕭條扭曲的一小部分,而工會地位的下降可以解釋20世紀80年代的扭曲??傮w而言,消費、工資、工作每隔10年的波動與勞動供求的簡單數(shù)量模型是不一致的。

二、管理學視野中的休閑研究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伴隨著休閑服務項目的增多和休閑產業(yè)的發(fā)展,西方學者開始從管理學視角關注休閑的營銷、規(guī)劃、經營和管理,相關研究成果也開始增多。其中德萊弗(Beverly,L.Driver)、哈維茨(MarkE.Havitz)和麥克維里(RonaldE.MaCarville)等人的研究較有份量。

德萊弗(Drive)在休閑管理學領域最重要的貢獻在于提出了基于益效的管理(Benefit-BasedManagement,簡稱BBM)及由BBM進一步發(fā)展而成的休閑益效方法(BenefitApproachtoLeisure,簡稱BAL)。1989年,他與席萊爾(Schreyer)合作發(fā)表的《休閑的益效》一文,首次提出休閑服務項目的管理不能只襲用其它領域的管理方法,而應從一個休閑服務項目能給有關各方帶來的益處著眼,從整體上對之進行規(guī)劃和管理。他將廣義系統(tǒng)論的理論視角與現(xiàn)代管理和規(guī)劃方法結合起來,指出傳統(tǒng)的管理是著眼于休閑活動,以管理為目的,將重點放在建立休閑設施和推銷休閑服務上。如果把一個休閑項目視為一個系統(tǒng)的話,傳統(tǒng)的管理基本上只看到了輸入系統(tǒng)的投資和維護所需的資本、項目管理人員及其技能、休閑設施及推銷方法等因素。德萊弗要人們先著眼于系統(tǒng)的輸出,即項目能帶來什么益處,然后去考慮如何規(guī)劃和管理。這樣,系統(tǒng)的輸入與對系統(tǒng)的管理都只是手段,目的則是使項目給有關各方帶來的益效最優(yōu)化。

哈維茨(Havitz)教授是休閑管理研究領域的杰出學者。1987年就獲博士學位的他,先后在美國伊阿華大學、俄勒岡大學和加拿大滑鐵盧大學任教,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贏利與非贏利機構的營銷、消費者行為、休閑與失業(yè)等方面,代表性作品有:《商業(yè)部門和公共部門對兩類休閑活動抉擇的偏好分析》(論文)、《公共休閑服務營銷:不后悔的樂觀者的一些(臨時性)悲觀視角》(論文)、《非在業(yè)成人的多元世界:休閑價值、生活方式和福利》(專著)。在這些論著中,哈維茨指出,勸導性信息會對人們購買選擇性公共和商業(yè)娛樂服務產生影響,因此,必須樹立休閑服務營銷的觀念,通過營銷改變休閑者的偏好和活動。

麥克維里(McCarville)是加拿大滑鐵盧大學娛樂與休閑學系的教授,研究重點是休閑營銷、管理和消費者行為。近幾年,麥克維里教授致力于服務質量對休閑者經歷的影響以及參與者對服務失敗反應的研究,成果卓著。通過一系列在不同價格情形下監(jiān)控顧客期望的試驗,他發(fā)現(xiàn)了參與者對不同價格模型的反應,以及服務質量對不同休閑者經歷的反應。在《通過市場行為改進休閑服務》這本專著中,麥克維里對未來休閑研究提出了自己的洞見。

三、簡要述評

審視國外休閑經濟與休閑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目前休閑經濟管理理論仍處于一個相對活躍發(fā)展的時期,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豐碩。但必須指出的是,休閑經濟理論雖已有100余年的研究歷史,但目前對休閑的研究還依附在家庭經濟學和勞動經濟學的研究上,沒有發(fā)展出較為成熟的理論框架體系,也沒有得出大量的普遍性結論。至于休閑管理理論,研究的視角較為狹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該理論的發(fā)展。因此,對于休閑經濟學與休閑管理學而言,在理論思考、實證分析和政府研究方面,加強休閑分析方法的基礎,進一步探討現(xiàn)有的應用領域,以及發(fā)展全新的應用領域,尚有許多工作要做。

參考文獻:

[1]Thorstein,Veblen.TheTheoryoftheLeisureClass:AnEconomicStudyofInstitutions[M].NewYork,NY:Macmillan,1899.

[2]Gary,S.Becker.AtheoryoftheAllocationofTime[J].EconomicJournal,Volume:75,September1965:493-517.

[3]Steffan,B.Linder.TheHarriedLeisureClass[M].NewYork,NY:ColumbiaUniversityPress,1970.

[4]Reuben,Gronau.TheIntrafamilyAllocationofTime:TheValueofHousewives’Time[J].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ume:63,issue:4,September1973.

[5]Reuben,Gronau.TheAllocationofTimeofIsraeliWomen[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ume:84,issue:4,August1976.

[6]Reuben,Gronau.Leisure,HomeProduction,andWork:theTheoryoftheAllocationofTimeRevisited[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ume:85,issue:6,December1977.

[7]Reuben,Gronau.HomeProduction——AForgottenIndustry[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Volume:62,issue:4,August1980.

[8]Reuben,Gronau.ConsumptionTechnologyandtheIntrafamilyDistributionofResourses—AdultEquivalenceScalesReexamined[J].JournalofPoliticalEconomy,Volume:96,issue:6,December1988.

[9]Reuben,Gronau.,DanielHamermesh.TheDemandforVariety-AHouseholdProductionPerspective,NBERWorkingPaperNo.8509,October2001.

[10]Casey,B.Mulligan.ACenturyofLabor–LeisureDistortion,NBERWorkingPaperNo.W8774,IssuedinFeb2002.

[11]Beverly,L.Driver.,Richard,Schreyer.TheBenefitsofLeisure,inEdgar,L.JacksonandThomas,L.Burtoneds.UnderstandingLeisureandRecreation:MappingthePast,ChartingtheFuture(pp.385-419),StateCollege,PA:VenturePublishing,Inc,1989.

[12]Beverly,L.Driver.,Perry,J.Brown,George,Peterson.TheBenefitsofLeisure[M].StateCollege,PA:VenturePublishing,Inc,1991.

[13]Mark,E.Havitz.AnAnalysisofPreferencesforcommercialsectorAlternativesforTwoRecreationActivities[J].JournalofParkandRecreationAdministration,1989,7(3):23-32.

[14]Mark,E.Havitz.MarketingPublicLeisureServices:Some(temporarily)PessimisticPerspectivesfromanUnrepentantOptimist[J].JournalofLeisureResearch,2000(32):42-48.

[15]Mark,E.Havitzetal.TheDiverseWorldsofUnemployedAdults:ConsequencesforLeisure,Lifestyle,andWell-Being,Waterloo[M].ON:WilfridLaurierUniversityPress,2004.

[16]Ronald,E.McCarville.ImprovingLeisureServicesThroughMarketingAction[M].Champaign,IL:SagamorePublishing,2002.

(責任編輯:櫻紫)

篇6

論文題目:哈根達斯情感營銷策略研究

一、選題依據和目標(該研究的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

研究的目的:

本課題基于情感營銷理論,分析哈根達斯實施情感營銷的現(xiàn)狀,開展杭州城區(qū)哈根達斯的消費者調查,進一步探討如何提升哈根達斯品牌的情感營銷策略。

研究的意義:

哈根達斯被美國紐約時報譽為“冰激凌中的勞斯萊斯”,是世界有名的冰激凌品牌之一,從它最初創(chuàng)立到現(xiàn)在已經有了將近60年的歷史,從起初的一個家庭手工作坊的產品,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全球第一大冰激凌品牌,哈根達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跟他合理的運用“情感營銷”的方式是分不開的。因此,對哈根達斯情感營銷策略的研究,探索如何改善哈根達斯的情感營銷具有重要的意義。

國內研究現(xiàn)狀:

我國著名的廣告人李光斗(2011)在其文章中說道,情感營銷已經成為了互聯(lián)網時代“籠絡”感性和理性消費者的一把利器。文章以“凡客體”為例,闡述了這一廣告所表達的情感訴求很好的提升了品牌知名度。而一個品牌要想獲得消費者的芳心,就必須抓住消費者的情感內心世界,動之以情才能獲得消費者忠誠。在感性消費時代,企業(yè)在營銷過程中要抓住情感這條主線,建立產品和消費者之間的情感聯(lián)系,消費者才會慢慢愛上這個品牌,只有讓消費者對產品動心,品牌才會有持續(xù)的生命力。

陶文靜和池進(2013)兩位學者認為運用情感營銷策略進行餐飲經營具有積極的意義。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顯著提高,人們對餐飲的選擇不僅受到產品質量的影響,而且也受到消費者情感和心理需求等因素的影響。因此餐飲經營者需要關注顧客的情感因素和心理需求,讓產品富有情感價值。同時他們還指出,情感營銷作為一種注重消費者情感、心理需求的營銷方式在餐飲經營中運用可以營造良好的餐飲環(huán)境、培養(yǎng)顧客忠誠,從而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良好的收益。文章最后從餐飲產品的設計、包裝、宣傳、服務等方面,為餐飲企業(yè)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情感營銷策略。

學者孫瑞華(2011)認為時代呼喚情感營銷,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情感營銷也逐漸成為一種潮流,特別是消費者在購買決策環(huán)節(jié)時,考慮的因素也越來越多,不僅要注重產品的使用價值,更重要的是滿足自己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和認同。他指出情感營銷最關鍵在于攻心,在激烈的市場營銷環(huán)境中,要想提高市場占有率,必須制定可行的攻心策略,為此他提出了四個攻心術,真正從消費者角度出發(fā),投其所好。所以,市場營銷正是將攻心作為上策,讓消費者從心底產生共鳴,從而產生品牌偏好,提高顧客的品牌忠誠度,企業(yè)要想產品在市場上銷量暢行,就必須順應時展潮流,根據特定時代的情感消費需求制定企業(yè)相應的市場營銷策略。

學者許紅格、林美珍和陳秋萍(2012)對情感營銷有自己的看法,文章從顧客的情感需求出發(fā),研究企業(yè)如何在市場營銷中利用情感因素取得良好的營銷效果。他們認為在感性消費時代,情感是消費者決定是否購買的一個重要因素,同時也是企業(yè)是否創(chuàng)造更多回頭客的決定力量。文章從情感營銷的四個策略出發(fā),分析了情感包裝、情感設計、情感服務、情感廣告對顧客情感需求的影響,指出情感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消費者的購買心理,同時也影響消費者對企業(yè)產品和服務質量的感知。文章還從影響消費者的情感因素出發(fā),為企業(yè)如何提升服務質量提出可行性的情感營銷對策。

學者李梅茹(2012)對于經濟學中情感營銷的策略有一定的研究。文章從三方面闡述了情感營銷對企業(yè)的作用,并根據各種消費心理提出情感營銷策略。他指出企業(yè)要想獲得消費者的長期光顧和品牌忠誠,情感營銷是必不可少的策略,想辦法如何抓住消費者的情感才是關鍵。同時他還針對不同的營銷現(xiàn)狀提出了不同的策略,包括如何激發(fā)消費者的認同感、用情感廣告使消費者產生共鳴、開感產品滿足顧客需求以及用情感商標來刺激消費者眼球。只有這樣才能讓消費者的心里期望和實際感知的產品和服務質量不會相差太大,以至于讓消費者自覺的產生產品偏好,形成良好的品牌忠誠。文章最后還指出企業(yè)要想獲得良好的經濟收益,那么他的營銷策略也要隨著消費者行為和情感的改變而改變。

國外研究現(xiàn)狀:

追溯研究文獻,最早把情感全面引入營銷理論中的是美國的巴里·費格教授,他認為形象與情感是營銷世界的力量之源,想顧客之所想,滿顧客之所需。因此,情感營銷就是企業(yè)將營銷活動以一種更感性的方式呈現(xiàn)在消費者面前,總的來說,他可以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xiàn)企業(yè)的營銷活動:第一是研發(fā)出富有人情味的產品或服務;第二是采用富有人情味的促銷方式。

營銷大師菲利普·科特勒曾經根據人們以往的消費特點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分成三個階段:一是追求量的消費,二是追求質的消費,三是追求感性的消費。同時他還指出企業(yè)在營銷過程中要更多的考慮情感因素,將推銷和營銷手段情感化才能贏得更多的消費者。

美國推銷大王喬·坎多爾福曾說過:“推銷工作98%是感情工作,2%是對產品的了解?!睂τ谝粋€推銷員來說,掌握一定的推銷技巧是很重要的,不僅要充分的了解產品,而且要將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推銷過程中,因為顧客買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在買一種心靈體驗和感受。

文章《ANewConceptofMarketing:TheEmotionalMarketing》的作者DomenicoConsoli認為如今情感營銷是市場營銷領域的一個新概念,他指出情感營銷是研究如何誘導人們情緒化的購買特定的產品或服務。文章還從心理文學的角度出發(fā),指出情感條件影響購買決策過程的每個階段,情感在任何一種社會或商業(yè)決策中扮演著一個重要的角色。同時,情感營銷策略的使用,能夠確保企業(yè)獲得長期和深遠的顧客忠誠并且保持在市場上的競爭地位。

作者Dr.SurenderKumarGupta和HemantSyal二人在文章《EmergineMarketingApproachestoInfluenceCustomerBuyingBehavior》中寫道情感在顧客的購買決策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成功的營銷活動依賴于了解客戶的心理和他們的情感感受。企業(yè)將情感植入產品當中,可以吸引顧客的好奇心,并引起他們強烈的購買欲,從而增強顧客忠誠度。他們指出,顧客購買產品更多的是基于該產品與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個性的情感相兼容,而不是基于產品的特性。

發(fā)展趨勢: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更多同質化的產品正在不斷沖擊人們的眼球,新的營銷理念也應運而生。同時,消費者的欲望和需求也在不斷轉變和升級,人們在日常消費過程中,不僅重視產品本身帶有的基本功能和利益,更多的是追求在消費和購買過程中所獲得的心理滿足和情感表達。情感營銷理論作為現(xiàn)代市場營銷中的一個新概念正在不斷的發(fā)展,現(xiàn)今越來越多的學者投身于情感營銷的理論研究當中,希望通過以此來進行企業(yè)在情感營銷策略上的改善,從而提高產品的市場占有率。因此對于哈根達斯情感營銷策略的研究調查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二、課題關鍵問題及難點

關鍵問題:

本課題基于情感營銷理論,著眼哈根達斯實施情感營銷的現(xiàn)狀,以杭州市的哈根達斯消費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哈根達斯情感營銷策略的研究調查,并進一步探討如何改善哈根達斯品牌的情感營銷,更好的實施情感營銷策略。

難點:

本課題將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研究分析,具有以下難點:

(1)問卷設計的合理性以及采用網絡問卷的方式,被調查者對問卷的態(tài)度、問卷的回收率等都會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有一定的影響。

(2)問卷調查中需要使用紙質問卷調查方式,需要進行實地調查,問卷的收集、統(tǒng)計、整理工作量較大。

三、完成該課題研究已具備的條件(有關的研究工作基礎,儀器設備條件,經費情況)

研究工作基礎:

主觀條件:首先,本人對哈根達斯的情感營銷這塊比較感興趣,而且我們當中的一些同學自身就是哈根達斯的顧客,隨時可以感知和體驗哈根達斯的情感營銷,對這次寫論文應該會有一些幫助;其次,在大學三年的學習中,掌握了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自己又查閱了一些資料能夠完成這次論文。

客觀條件:切實利用杭州圖書館及學校圖書館關于情感營銷方面的書籍,結合其他雜志期刊上的資料,再利用互聯(lián)網上的資訊,以及進行必要的社會調查來論證自己的相關內容。

儀器設備條件:學校圖書館、杭州圖書館、寢室電腦

經費情況(單位:元):

網絡資源費:50

復印打印費:100

其他費用:150共計:300

四、研究方案

1.采取的研究方法或試驗方法及主要技術路線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通過在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萬方數(shù)據資源系統(tǒng)以及學校圖書館數(shù)據庫等中文數(shù)據庫及外文數(shù)據庫上的檢索,收集相關資料,并對收集到的材料進行適當?shù)臍w納整理,為論文作鋪墊。

(2)問卷調查法:通過設計問卷,在網上發(fā)放問卷以及對消費者進行實地調查發(fā)放問卷,得到相關的信息。

2.進度安排(起止時間:201X年3月1日~201X年12月31日)

201X年3月1日~201X年3月15日選導師

201X年3月16日~201X年5月31日征題完成開題答辯

201X年6月1日~201X年6月30日完成外文翻譯

201X年7月1日~201X年8月31日完成綜述、資料收集

201X年9月1日~201X年9月30日撰寫論文提綱及完成論文初稿

201X年10月1日~201X年11月30日修改論文

201X年12月1日~201X年12月31日完成畢業(yè)論文答辯、補答辯

五、參考文獻

[1]伍慶,董曼虹。傳情圣物[J].21世紀商業(yè)評論,2010,(10):118-120.

[2]李光斗。情感營銷營銷的溫柔一刀[J].廣告人,2011,(07):155.

[3]陶文靜,池進。情感營銷視角下的餐飲經營策略研究[J].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13,(2):43-47.

[4]孫瑞華。市場營銷新理念:情感營銷[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1):75-77.

[5]許紅格,林美珍,陳秋萍。情感營銷對顧客感知服務質量的影響研究[J].企業(yè)活力,2012,(1):33-36.

[6]李梅茹。經濟學中情感營銷的策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12,(19):76-77.

[7]張靜雅。淺析情感營銷策略[J].現(xiàn)代商業(yè),2014,(5):43-44.[8]文征。情感營銷。[M].北京市:中國物資出版社,2011,(1):3.

[9]周高華。情感營銷行之有效的營銷之道。[M].北京市: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12.

[10][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如和、梅清豪、周安柱譯。營銷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7):45-47.

篇7

關鍵詞:感知質量;品牌知名度 ;品牌態(tài)度

1、品牌相關理論分析

1.1品牌理論

品牌現(xiàn)象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代,以及中國的商周時期,最初作為產品識別和保護的這些原始功能一直延續(xù)至今。但是品牌作為企業(yè)經營的主要手段是從Elroy提出和建立品牌經理制和品牌管理系統(tǒng)開始,才真正繁榮起來。品牌在市場活動中的功能主要是識別、法律保護、信譽承諾、資產增值等職能。

1.2品牌資產的概念

迄今為止,對于品牌資產的概念,國內外學者還未形成一致的認識。通常我們將品牌資產定義為 “通過對消費者、渠道人員和公司等幾個方面實施的一系列聯(lián)合措施,使得該品牌產品取得更可觀的銷量和更豐厚的利潤,并且具有更強、更持久的競爭力”。

1.3品牌信任的定義

品牌信任就是在風險情境下,消費者基于對品牌品質,行為意向及其履行承諾的能力的正面預期而產生的認可該品牌的意愿。它包括消費者對品牌的品質信任,善意信任和能力信任。其中,品質信任是指消費者對品牌現(xiàn)有質量的信任,善意信任是指消費者對品牌將進一步改進品質或解決一切相關問題的信任,能力信任是指消費者對品牌具備履行承諾的能力的信任。

2、采用問卷調查方式對生鮮豬肉品牌信任和品牌資產驅動因素進行分析

2.1問卷設計

我們選擇豬肉為實驗產品,廣州市的豬肉消費者為調查對象。實驗的自變量是養(yǎng)殖方式(FEED)、感知價格(PP)、專賣店形象(IMAGE)、企業(yè)榮譽(PRIZE)、品牌知名度(BR)、感知安全(SAFETY)、感知質量(PQ),品牌態(tài)度(ATT)、商業(yè)倫理(ET),因變量是品牌信任(TRUST)和品牌資產(BE)。

2.2調查過程

本次研究的問卷調查,選擇在廣州市的農貿市場進行。2012年7月10日至2012年8月20日。在廣州市天河區(qū)五山澤生市場、廣州市天河區(qū)三角市、廣州市天河區(qū)吉之島超市、廣州市海珠區(qū)沙園西華市場、廣州市海珠區(qū)東川市場、廣州市海珠區(qū)沙元西華市場、廣州市東山區(qū)東川路市場等市場派發(fā)調查問卷352份。經鑒別后得到有效問卷328份,有效率93.2%。

2.3 變量計量

本次研究涉及到11個變量。其中自變量9個:養(yǎng)殖方式、感知價格、專賣店形象、企業(yè)榮譽、品牌知名度、感知安全、感知質量、品牌態(tài)度和商業(yè)倫理。因變量2個:品牌信任和品牌資產。11個變量分別為:養(yǎng)殖方式、感知價格、專賣店形象、企業(yè)榮譽、品牌知名度、感知安全、感知質量、品牌態(tài)度、商業(yè)倫理、品牌信任、品牌資產。

2.4數(shù)據分析結論

將本次調查結果,使用SPSS 20.0軟件,對感知安全、感知質量、品牌態(tài)度、商業(yè)倫理、品牌信任和品牌資產7個因變量進行分層回歸,并且選用0.05顯著性水平,進行回歸系數(shù)的T檢驗與回歸效果的F檢驗。所得出的主要結論是:

(1)感知安全。感知安全不受性別、家庭月收入、職業(yè)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而受年齡和品牌檔次的影響。感知安全受養(yǎng)殖方式、專賣店形象、企業(yè)榮譽及品牌知名度的影響。(2)感知質量。感知質量不受性別、家庭月收入、職業(yè)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而受年齡和品牌檔次的影響。感知質量受養(yǎng)殖方式、企業(yè)榮譽及品牌知名度的影響。

(3)品牌態(tài)度。品牌態(tài)度不受性別、家庭月收入、職業(yè)和受教育程度的影響,而受年齡和品牌檔次的影響。品牌態(tài)度受養(yǎng)殖方式、感知價格、專賣店形象、企業(yè)榮譽及品牌知名度的影響。(4)商業(yè)倫理。商業(yè)倫理不受性別、家庭月收入、職業(yè)、受教育程度和品牌檔次的影響,而受年齡的影響。商業(yè)倫理受企業(yè)榮譽及品牌知名度的影響。(5)品牌信任。品牌信任不受性別、家庭月收入、職業(yè)、受教育程度和品牌檔次的影響,而受年齡的影響。年齡越大,消費者對品牌越信任。品牌信任受感知安全、感知質量、品牌態(tài)度和商業(yè)倫理的影響。(6)品牌資產。品牌資產不受性別、家庭月收入和職業(yè)的影響,而受年齡、受教育程度以及品牌檔次的影響。品牌資產與商業(yè)倫理沒有顯著相關關系,而與感知質量、品牌態(tài)度、品牌信任顯著相關。

3、對企業(yè)和政府部門的建議

3.1對企業(yè)的建議

從上述的實證結論中可以看出,養(yǎng)殖方式、專賣店形象、企業(yè)榮譽、感知價格對豬肉品牌信任和品牌資產基本上沒有影響,而感知質量、感知安全、品牌態(tài)度、品牌知名度才是影響品牌信任乃至品牌資產的最關鍵因素。因此,要創(chuàng)建企業(yè)的品牌信任和品牌資產,就應該始終保護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并采用適當?shù)姆绞阶屜M者感知到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形成良好的顧客感知質量和感知安全;同時,企業(yè)還應該采用一些營銷手段和策略,加強品牌在消費者中的知曉程度,建立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從而形成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和消費者積極的品牌態(tài)度。

3.2對政府的建議

近年來,一波接一波的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導致這些問題的間接原因是食品生產企業(yè)的敗德和責任感缺失,但根本原因是政府沒有建立起一套完整、規(guī)范、具有可操作性的食品安全監(jiān)管體系。因此,要構建良好的品牌信任,政府加強食品安全法制建設;提高豬肉的質量和安全標準;形成完善的豬肉產品認證規(guī)范;加大對違法犯罪生產者的懲罰力度,從而在制度上保證豬肉的質量和安全,幫助企業(yè)構建品牌信任和品牌資產。

3.3 對品牌的建議

(1)提升品牌知名度

在當今經濟信息化的時代,如何提升品牌知名度是企業(yè)打造品牌至關重要的第一步。一個強勢的品牌必須具備高程度的品牌知名度,所謂未見其人,先聞其聲,較高的品牌知名度會讓企業(yè)在品牌戰(zhàn)爭中占得先機,這也是樹立品牌形象,打造強勢品牌的前提和基礎。要打造一個強勢品牌,引起消費者的品牌共鳴必需先要提升品牌知名度。

(2)樹立有利的品牌形象

品牌形象是在消費者記憶中形成的與某個品牌相關的屬性集合和一系列的聯(lián)想,是消費者對品牌的主觀印象。當消費者回憶起該品牌的時候,良好的品牌形象有較大的可能會引起消費者的品牌共鳴。品牌形象是一種綜合反應、綜合感知和聯(lián)想,這種反應、感知、聯(lián)想不是空洞的、虛無縹緲的。企業(yè)必須通過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來提升競爭力,如果消費者不能夠記住品牌形象,那么品牌知識的構建就是失敗的。

(3)經營好消費者與品牌之間的關系

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具有左右消費者最終是否選擇該品牌的作用。對于企業(yè)來說,與消費者之間培養(yǎng)良好的品牌關系需要企業(yè)充分關注消費者關系質量動態(tài),應該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時刻維護品牌與消費者的關系。

(4)從整體上構建強勢品牌知識,引起最大的品牌共鳴

要成功打造一個成熟強勢的品牌,必須從整體角度出發(fā),以引起消費者最大程度的品牌共鳴為目的,以構建品牌知識為手段。對于一個優(yōu)秀的品牌來說,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缺一不可,企業(yè)品牌營銷人員必須從整體出發(fā),才能經營好與消費者的品牌關系,才能最終于消費者建立起一種終極關系達到品牌共鳴。

參考文獻:

[1] 袁登華.品牌信任研究脈絡與展望[J].心理科學.2007.30(2):434-437.

篇8

近幾年鞍山市經濟的飛速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居民的消費文化也發(fā)生著巨大變化。消費者追求的不再僅僅是購物的便利性、多樣性,更注重的是整個購物過程的愉悅。百貨商場、超市、賣場逐漸不能滿足廣大居民的這種一站式休閑消費的需求,因此,居民對大型購物中心的需求不斷增強,“鞍山興隆大家庭”也是在這種趨勢下誕生的新的商業(yè)綜合體。

1 MALL的概念界定

1.1 Mall的定義

Mall可定義為:在毗鄰的建筑或一個大建筑物中,由一個管理機構組織協(xié)調和規(guī)劃,把一系列零售商、服務機構組織在一起,提供購物、休閑、娛樂、飲食等各種服務的一站式消費中心,從興隆大家庭的設計來看,這點體現(xiàn)的很明顯。

1.2 Mall與一般百貨店、倉儲超市的區(qū)別

自現(xiàn)代商業(yè)開展以來,人們歷經了便利店、雜貨店、百貨店、超市及倉儲式商場等幾種“商業(yè)形式”作為一種新出現(xiàn)的商業(yè)業(yè)態(tài),Mall是對前幾種商業(yè)業(yè)態(tài)的整合和延續(xù),它規(guī)模巨大,是集購物、休閑、娛樂、飲食等于一體,包括有百貨店、大賣場以及眾多專業(yè)連鎖零售店在內的超級商業(yè)體。

表1 興隆大家庭與一般百貨店、倉儲超市的區(qū)別

對比要素 百貨店 倉儲超市 Mall

建筑規(guī)模與設施 單體店、規(guī)模小 較大,具有常用購物附屬設施 規(guī)模龐大,擁有齊全的商業(yè)設施

商業(yè)設施內容 基本只有貨架和柜臺 有較小的停車場和電梯 現(xiàn)代化便利、充足的停車位,休閑娛樂服務措施齊全

業(yè)態(tài)種類及結構 單一的便民店 由百貨、專門柜臺等組成 由百貨店、超市、專賣店、專業(yè)店、服務娛樂場所等構成,業(yè)態(tài)結構齊全。

服務整合度 基本只提供日常商品 基本可提供一般商品 集購物、餐飲、休閑、娛樂、健身于一體,實現(xiàn)一站式購物消費。

人文休閑環(huán)境 基本上只在居民社區(qū)經營 地處較繁華商業(yè)文化氛圍較 在地域性的氛圍影響渲染下,有相當?shù)奈幕滋N和人文氣息

便利程度 對于社區(qū)日常需求十分方便 相對于附近的居民較為便利 交通便利,比較方便

旅游娛樂價值 無 基本無 有極大的娛樂價值,可同旅游結合起來

2 從城市發(fā)展的角度分析

由于目前城市客群大多從事腦力勞動,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有追求高檔住宅的能力與強烈的意愿,并且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職業(yè)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因此,大多追求生活質量,向往高品質的生活。

首先,表現(xiàn)在對物業(yè)的交通、樓宇硬件設施(電梯、空調)以及物業(yè)管理水平等要求較高;其次,要求合理的物業(yè)生態(tài)景觀規(guī)劃。雄居城市商務中心的中產階層,白天必須面臨城市的“水泥森林”城堡,高樓大廈、車水馬龍所帶來的壓抑、浮躁,其緊張心態(tài)只有在工作之余才能得到釋放。

因此,如果選擇居住其中,就必然要求物業(yè)具有合理的業(yè)態(tài)規(guī)劃,能夠在這里休閑放松,體味生活的樂趣。因此,集公寓、商場、休閑、娛樂、主題公園于一體的城市綜合體物業(yè)的需求漸成熱點。而興隆城市綜合體建筑模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了。

3 從商業(yè)MALL的角度分析

3.1 興隆大家庭的平面設計

與省內的同類商業(yè)MALL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興隆的多類業(yè)態(tài)交叉最為明顯。

興隆大家庭提供給消費者的不僅是新穎多樣的購物休閑方式,從其平面設計中可以看到,其主力面積還是商場和百貨,但是它也第一次將如此多的大空間戶外運動項目引入到了商業(yè)綜合體內部,從這點來說,它是商業(yè)MALL的一種新的嘗試,從功能角度來說豐富了建筑的業(yè)態(tài),從商業(yè)角度來看,這些多元化的娛樂、休閑、運動項目也同時成為了其場所營造的亮點之一,也是促進其人流匯聚的一種方式。

3.2 興隆大家庭的空間設計

以數(shù)部交錯布置的交通空間和共享空間為核心與出發(fā)點來布局商業(yè)空間,內外街的環(huán)形道路內部交通良好地解決了商業(yè)人流的交通組織問題,并充分利用中庭、小天井、自動扶梯節(jié)點、觀光電梯、樓梯等促使消費者在室內向前、向上流動起來,確保該項目的商業(yè)部分具有觀賞性、可逛性、舒適性、方便性、安全性,使購物中心環(huán)境及設計受到顧客歡迎。頂層的天窗把藍天白云引入到室內商業(yè)空間,使室內外空間交融起來。真冰場結合大面積的商場及展示活動成為空間組織的新亮點,形成透氣的交流聚集空間,體現(xiàn)商業(yè)特色,以及大面積的室內運動空間,各層次錯落的天井,中庭增加空間層次感與整體融合性,增強主題的視覺共享性,來烘托整體的商業(yè)氛圍,對項目檔次提升、人流導入、人氣聚集、特色體現(xiàn)起到極大的作用。大型室內運動場地即兼具城市集會功能。

3.3 造型設計

通過有機的形體組合,結合功能與空間形態(tài),形成簡潔明快的建筑形象。建筑立面以大氣和整體為出發(fā)點,注重其立面整體感和韻律感,使形體曲線、層次統(tǒng)一和諧。本方案特別注重立面整體設計,使建筑在夜晚是光的雕塑,遠望去便如一座恢宏大氣的金色元寶,一方面是財富的象征,另一方面也象征福氣的到來。商業(yè)部分的廣告位置與立面設計相結合,融入了大量新一代電子多媒體,系統(tǒng)展示了LED,使建筑無論白天還是夜晚均呈現(xiàn)出絢麗的色彩。

4 結語

新型的建筑形式、新型的功能組合以及新型的消費環(huán)境,成為鞍山市及周邊城市廣大人民群眾休閑、游玩、社交、購物的好去處,成為人們觀光、逛街、參觀、游覽的最佳場所,成為消費者公認的購物中心、美食中心、文化娛樂中心、康體運動中心、社交中心、生活中心。增強了城市吸引力和輻射力,提升了城市商業(yè)、旅游業(yè)檔次,提供了現(xiàn)代最新服務,引領了消費潮流,提升了人民群眾生活質量,成為鞍山的又一個城市綜合體地標建筑。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大學生;消費行為;消費現(xiàn)狀和結構;理性消費;建議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在當今社會占據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們不僅是社會消費群體之一,而且走在未來消費時尚和潮流的前沿。作為一名新世紀的大學生,在大學學校生活了三年,我對大學生的消費觀念,消費心理和消費行為都有親身經歷,親眼目睹,大學生市場是一個規(guī)模和潛力都很巨大的市場,他們剛剛擺脫高中生的稚氣,內心的需求欲望不斷膨脹,消費便成為他們力求改變和提升自己的一個平臺,但是又由于經濟上的不獨立,自身消費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費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約。這使得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選擇了不理性的消費理念和消費行為。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xiàn)狀,我們通過調查研究和資料的收集得到了許多真實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和特點,問題以及對策,并努力摸清其發(fā)展趨勢,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學生的消費行為起到了引領作用,同時對社會,高等教育者和家庭為準確把握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趨向并對其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義。當代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隨著高校畢業(yè)生每年以驚人的數(shù)量增加,他們漸漸走向社會潮流的最前線。本文通過對我國高校學生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進行調查研究,從而分析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特點和現(xiàn)狀以及消費動機,指出消費誤區(qū),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較理性的消費觀念,為大學生的消費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引領作用,引導其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也為家庭,社會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鋪墊,更為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和產品的開發(f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過先確定論文方向,然后在各網站和報刊等尋找相關資料和數(shù)據,結合調查問卷分析了高校學生消費現(xiàn)狀及結構、高校學生消費觀念及特征、高校學生消費現(xiàn)狀的影響因素以及如何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行為和消費觀念,在整體的思路上將理論與實際調查相結合,運用綜合分析法和動態(tài)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結論。

二、高校學生消費現(xiàn)狀及消費結構特征

(一)消費現(xiàn)狀。據統(tǒng)計,中國大約75%的大學生其經濟來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職,或是獎學金,助學金來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據調查問卷得到如下一些數(shù)據:

由以上表格我們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費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間,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學生消費集中在500-2000元之間。一方面,消費水平較低的同學,可能會出現(xiàn)資金比較緊張,僅能夠維持基本生活消費的現(xiàn)狀;另一方面,消費水平較高的同學由于可支配的資金比較多,可能會導致盲目消費和沖動消費,出現(xiàn)不合理的消費現(xiàn)象。個體消費水平差距大。

(二)消費結構。由于經濟的發(fā)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學生的消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消費結構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根據調查統(tǒng)計,當代中國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多元化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基本生活消費支出;(2)網絡和通訊設備支出;(3)學習性支出;(4)人情消費支出;(5)其他消費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約為56%;而隨著IT行業(yè)和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手機和電腦似乎已經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為大學生必備的生活消費品。通訊和網絡支出包括手機,電腦,mp3,ipad等娛樂消費,在大學生的生活中也占據著很重要的一部分,約占21%,社會的發(fā)展,信息的重要性將帶來信息產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很多技術開發(fā)商根據學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適合學生品位的產品,致力于開拓一個全新的消費市場,其正是看中了大學生這一潛力股。在大學生的生活中,學習是最重要的一個部分,學習性消費占11%,與學習有關的消費也是我們所關心的話題。大學生除了平時的學習和期末考試以外,還會考許多的證書,如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級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學生面臨著考研的壓力,在考研方面會買許多的書籍或是報各種學習班,所以會花去不少的費用。大學生的社交范圍廣,其人情支出也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呈現(xiàn)上漲趨勢。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須的,而有的則只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費結構便在校園里蔓延開來。

三、高校學生消費觀念

在21世紀的高校消費人群中,時尚與潮流已成為當代大學生消費特征的代名詞。他們喜歡追求新穎的東西,手機,電腦,服裝,飾品等生活必需品體現(xiàn)了消費觀念多元化的趨勢。此外,大學生消費中考慮得最多的因素是實惠,即是否買的值。一方面,他們的經濟來源比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費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質量的同時,又希望價格合理。從調查結果來看,當前,80%的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仍然是講求實際與理性消費,追求物美價廉,“買的值,買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選擇。但是,也有一些同學因為家境比較富裕,出現(xiàn)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費,盲目攀比的消費心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應當對他們進行適當?shù)慕逃?,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合理的消費觀念。

四、高校學生消費的影響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國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獨生子女為主,經濟條件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父母會在物質上盡量滿足孩子的要求,對他們是有求必應;另一方面,許多父母工作比較忙,沒有時間去照顧和教育孩子,缺少對子女的關愛和呵護,于是,亂花錢便成了他們想證明自己和排遣孤獨的一種手段。而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會繼承父母的性格特點,時刻為家人著想,省吃儉用。

(二)社會環(huán)境?,F(xiàn)代社會是物質充斥的社會。其消費觀給當代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當前社會比較流行的一種消費觀,即超前消費,許多人為了追求活在當下的精神,秉承著花明天的錢來完成當下事的的信念。經濟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以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使得傳統(tǒng)消費觀受到了強烈的沖擊。而大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漸趨成熟,其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易受社會環(huán)境和大眾化消費的影響,不正確的消費觀也在大學群體中蔓延開來。智能手機,電腦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卻成為了每個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當看到別人有而自己沒有時,就會產生羨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沒有經濟實力,也要跟別人看齊,因為這樣才會顯得自己不比別人差。

(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由于處在一個學生時代與社會接軌的階段,其性格特點,是非判斷能力,思想情感和興趣愛好都沒有完全定型,不能夠完全獨立思考問題,但是他們又特別希望自己能夠獨立,堅強和果敢,他們渴望得到尊重,得到關注,得到別人肯定的評價,于是,虛榮心理會讓他們把這種落差轉移到不正確的消費觀上,而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發(fā)達,又可以使我們足不出戶就能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費的步伐。

五、建議和對策

(一)學校和家庭要進行動態(tài)引導和教育。中國文化源遠流長。而勤儉節(jié)約也一直為我們所傳承。對于大學生而言,我們不應該摒棄這種美德,而是應該把它傳承和發(fā)揚下去。對于家庭和學校來說,在大學生的教育方法上我們要實行動態(tài)教育。傳統(tǒng)的理念已經不適應大學生的思維了,我們要與時俱進,緊密把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和消費觀念,對他們進行如消費結構,消費理念,消費心理,消費品常識,消費生態(tài)意識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課堂理論教授難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會高,所以提倡實地調研和理論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學生的心理與行為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家庭是提供大學生消費的保障,學校是大學生未真正踏入社會消費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時刻引導著孩子,給他們樹立榜樣,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大學作為學校與社會的銜接,校園教育對于大學生以后的成長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大學生要樹立合理的消費觀念。首先,主張適度消費。我們應該根據自己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有目的地花錢,把錢花到最有價值的地方,實現(xiàn)效用最大化,消費應在家庭經濟的承受能力之內。其次,要樹立健康的消費模式。健康的消費模式即倡導文明消費,勤儉節(jié)約,選擇安全環(huán)保無污染的“綠色商品”,合理選擇消費的結構和層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財規(guī)劃。大學生要想在激烈的社會中獲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具備獨立的理財規(guī)劃能力。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有獨立的理論概念,也需要把這些概念用到實際生活中,不斷學習和完善自己獨立思考和處事的能力。養(yǎng)成花多少錢,記多少錢的記賬習慣,時刻做到心中有數(shù),培養(yǎng)自己的儲蓄觀念,從而形成良好的消費風氣。

(三)要發(fā)動政府和社會的力量來對大學生消費觀進行引

導教育。大眾傳媒和網絡是現(xiàn)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信息來源渠道,它們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感應力,所以應發(fā)揮其多樣性和快捷性的優(yōu)勢,宣傳勤儉節(jié)約的良好風尚,引導大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而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當采取相應的措施,重視對消費熱點的調查研究,加強消費領域的精神文明建設,堅決抵制奢侈之風。此外,政府還應鼓勵大學生適當進行發(fā)展性消費。大學生的發(fā)展性消費即在資金比較充裕的情況下,通過各種技能證書的考取,接受各種培訓,各種教育等,以知識力量轉化為精神力量的一種消費。發(fā)展性消費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綜合素質,促盡全面發(fā)展。

總結: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消費,他們有其獨特性和固定性,我們要用客觀公正的態(tài)度去評價,根據現(xiàn)實情況,對于好的消費理念和消費習慣,應該大力倡導和發(fā)揚,對于不合理的消費,我們應積極引導學生,端正他們的態(tài)度和消費習慣。大學生的消費行為不僅僅是關系到個人的生活,而且也與家庭,社會和國家息息相關。我們要努力培養(yǎng)他們的消費意識,共同引導大學生形成良好的作風和正確的消費習慣,促進社會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篇10

論文摘要:為合理制定政府養(yǎng)老支出財政預算,通過對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概念分解,構建起人均養(yǎng)老保險需求預測模型;根據1998-2008年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的消費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數(shù)據,測算了1998-2008年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并對2009-2020年的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進行預測。 

    福建省養(yǎng)老保障體制改革已有20余年歷史,目前,形成了以城鎮(zhèn)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農村社會養(yǎng)老保險為主要框架,輔之于老年人社會救助的‘較為完善養(yǎng)老保障體系。但是,福建省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仍然存在保障水平低、基金缺口大兩個顯著特點。為了合理制訂政府養(yǎng)老支出的財政預算,在對福建省人口預測研究較為成熟的前提下,有必要對福建省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進行預測,以協(xié)調養(yǎng)老保障供給與需求。 

    本文通過對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概念分解,構建了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測算與預測模型;根據1998-2008年福建省的城鎮(zhèn)居民消費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數(shù)據,測算1998-2008年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的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并對2009-2020年的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進行了預測。 

    一、養(yǎng)老保險需要變量體系 

    養(yǎng)老保障是要在勞動者年老喪失勞動能力時,給予基本的生活保障,滿足其自身生存和安全的需要,這就要求確立適度的養(yǎng)老保障水平。確定養(yǎng)老保障水平應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使老年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不至于因為退出勞動力市場而大 

幅下降;二是使老年人的平均生活水平不低于社會平均的生活水平。 

    獲得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最佳途徑是通過社會調查獲得每個人真正需要的養(yǎng)老保障需求水平。其關鍵問題是如何準確地衡量個人的養(yǎng)老保障需求量。通過研究統(tǒng)計年鑒后發(fā)現(xiàn):老年人的生活支出可以分為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表1)。 

    二、模型構建 

    (一)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測算模型 

    1973年,lunch在線性支出系統(tǒng)模型的基礎上經過一定的修正變換得出擴展線性支出系統(tǒng)模型。擴展線性支出系統(tǒng)(eles)通過研究不同收人層次的居民對各大類商品消費支出的差異來分析消費心理和消費傾向,從而能較為準確地預測消費品市場需求的變化。市場需求的變化恰恰反映了人們生活需求的變化,因此,eles模型適用于研究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eles模型有兩個基本假定:(1)某一時期人們的生活支出僅取決于該時期人們的收人和各種商品的價格;(2)人們對各種商品的需求分為基本需求和超額需求兩部分,基本需求與收人無關。因此,由該模型得出的基本消費需求恰恰滿足養(yǎng)老保障定義中的“基本生活需要”。eles模型通常表示為: 

    三、模型應用 

    (一)數(shù)據來源 

    選取《福建統(tǒng)計年鑒》中“城鎮(zhèn)居民不同收人層次家庭人均現(xiàn)金收人”表中的“人均可支配收人”指標作為影響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自變量。年鑒中按照收人層次,將城鎮(zhèn)居民分為低收人戶、中等偏下收人戶、中等收人戶、中等偏上收人戶、高收人戶。并搜集所涉及到的消費性支出和轉移性支出數(shù)據。 

    (二)計算結果 

    根據1998-2009年的《福建統(tǒng)計年鑒》上的統(tǒng)計數(shù)據,對(4)式中的分項目參數(shù)估計,根據參數(shù)估計的結果,計算出福建省1998-2008年城鎮(zhèn)居民人均養(yǎng)育老保障需求見表2。 

    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飽和值與人均可支配收人和替代率有關。由于本文所說的養(yǎng)老保障不但涵蓋了養(yǎng)老保險,還包括老年人救濟、企業(yè)年金、個人儲蓄、家庭養(yǎng)老等,替代率應大于養(yǎng)老保險制度的替代率,因此本文借鑒美國勞工統(tǒng)計局的測算結果,假設養(yǎng)老保障替代率的適度水平為70%。 

    根據1998-2008年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的統(tǒng)計數(shù)據,運用多項式擬合方法,得到2009-2020年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人最大值為62 485元。因此,2009-2020年,城鎮(zhèn)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水平飽和值為43 739. 5元。對(6)式進行參數(shù)估計,得到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水平預測模型: 

    根據模型求得2009-2020年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測算值,預測的結果用折線圖表示,見圖1。 

    由測算數(shù)據和圖1可知,福建省城鎮(zhèn)居民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總體呈上升趨勢,需求值預測將由6 083. 04元,增加到13 355.39元,約增加到2. 20倍。 

    四、結論 

    本文從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概念界定人手,通過概念的分解推導出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的測算和預測,根據福建省的經驗數(shù)據設定了模型的相關參數(shù),并進行了實證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1)無制度約束的養(yǎng)老保障需求是老年人口的基本生活需要,包括消費性支出8項和轉移性支出6項,可以用eles模型測算人均養(yǎng)老保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