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完善德育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8 11:38:27

導語:學校完善德育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校完善德育管理論文

一、以學校領導為核心,構建德育層級小組

學校德育工作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內部人人參與,人人關心,同時也需要學校外部許多外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因此,只有實施全面管理,多管齊下,形成一種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氛圍,學生才能健康成長。經(jīng)過多年實踐,我校形成了以學校領導為核心、構建德育結構小組的德育工作管理模式。1.建立學校德育領導核心。由學校校長、副校長、德育處主任、教導處主任、總務處主任、團支書記、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品德科科長組成。主要負責構建學校有效的德育管理機制,制定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規(guī)則、基本內容、培養(yǎng)目標及其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的制訂、檢查和總結等任務。同時還策劃學校各項重大活動,協(xié)調德育處與學校其他部門的關系,協(xié)調學校與家庭、社會的關系。堅強的領導核心,成為我校多年來取得成功的德育工作的可靠保證。2.構建德育層級小組。建立以校長———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品德教師為主體的德育工作第一小組,負責德育工作的全面監(jiān)督和實施,根據(jù)學校德育工作的方針和原則,制定各項有效的教育措施,溝通信息,協(xié)調科任教師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增強管理育人的實效。建立以教導處———學科組———學科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育第二小組,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課堂德育教學,提高教學育人實效。建立以黨支部———團支部———少先隊大隊部———班委會為主體的學生自我教育第三小組,組織廣大的學生參與到學校日常行為規(guī)范、衛(wèi)生、環(huán)境建設等方面的常規(guī)學校管理工作中,發(fā)揮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理、自信、自尊、自強、自律等“五自”能力。建立以總務處———生活教師———生活職員為主體的生活管理教育第四小組,負責學生生活教育、生活管理等的日常事務,加強對學生的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勤儉節(jié)約,艱苦奮斗等良好品格的教育。建立以校外輔導員———社會各界人士———社會實踐基地為主體的輔導教育第五小組,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社會,融入社會,接受社會的教育,培養(yǎng)能夠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的國家有用之材。各德育層級小組各司其職,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完整的教育結構,促進了我校教書育人的良好風氣,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以學校德育總體規(guī)劃本,抓好分段的管理與落實

學校制定了德育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主要范本有《德育工作的培養(yǎng)目標》、《德育工作的基本內容》、《德育工作全程活動總表》,把德育全天的、全周的、全月的、全年的工作和學生小學六個學年的全部受教育活動規(guī)劃起來。這樣做,避免了德育工作目標含糊不清、籠統(tǒng)不具體、德育內容零亂隨意不系統(tǒng)、德育方法生硬呆板不靈活的弊端,從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每個學年班主任都要按照以上目標、內容等制定工作計劃,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實施學校德育工作。在分段管理上:(1)每一天有檢查。少先隊大隊隊干成員都要分成若干小組利用各個時段進行檢查、視察,維護整個校園正常、良好的學習氣氛;并做好每天的各種日志記錄。例如,《校務日志》《級務日志》《班務日志》等。能讓學校領導、班主任、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每天學習生活的情況,并能及時地、有針對性地解決存在的問題。(2)每周有公布。校內有《市橋東興小學文明班量化評比總分表》公布,班內有《班務周記》等公布。(3)每月有評比和主題。如每月衛(wèi)生評比以及文明班月評流動紅旗評比。九月為“尊師重教”校風教育主題;十月為愛國主義教育主題;三月為學雷鋒德育建設活動主題;五月為團隊活動、法制教育主題等。(4)每學期有評比。每學期末評三好學生、優(yōu)秀學生干部、各類積極分子、各班小學生操行評定(小學生德育考核)等。

三、以課堂教學為中心,建立多個教育平臺,進行全方位德育管理

學校德育作為培訓育人品德的教育活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學校要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各個方面中去。

1.教好品德課。課堂教學是實施德育工作的重點教育場所,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思想教育的重點教育場所,對引導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培養(yǎng)學生社會科學常識、國家觀念、道德觀念,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都起到奠基作用。我校非常重視品德課的德育實效性。每個學期開學前,都要求全校品德教師根據(jù)學校德育工作要求、目標和各年級品德教學大綱,制定好品德課的德育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而且要求各品德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注重結合學校實際,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使他們在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收到實際的效果。按照年級不同,具有不同的德育相關教學內容。實踐證明,我校品德課教學取得了既教書又育人的良好效果。

2.抓實班會課。班會課是學校開展教育活動的基本單位,也是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重要場所。要求班主任在每周的班會課中,按照學校德育計劃和要求,通過講座、討論、專題班會等多種多樣形式,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思想教育活動,讓全體學生始終保持著上進的思想覺悟、高昂的學習熱情、崇高的為他人為集體服務的精神,投入到嚴肅、緊張、團結、活潑的學習生活之中。

3.抓好學科滲透課。學科教材是德育的載體,課堂教學中要把德育貫穿、滲透在教學過程的始終。我校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講課時,要善于將德育滲透到知識載體中去。德育在各學科的滲透,匯成了一股持久的德育合力。

四、以課外活動為載體,搭建德育場所,完善德育管理

1.搭建社團活動德育教育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自主性的社團活動,在快樂的活動中陶冶學生的思想情操。我校成立了輪滑社團、毽球社團、田徑社團、籃球社團、舞蹈社團、合唱社團、書法美術社團、電腦興趣社團、攝影社團、手工制作社團以及各學科興趣社團。在培養(yǎng)學生特長的同時,加強了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團結互助、拼搏向上等思想品德教育,陶冶了學生的心靈。同時圍繞學校德育工作的總體規(guī)劃開展了多項主題班會、少先隊代表大會、故事會、觀看愛國主義影視片、心理健康講座,科技知識講座;組織詩歌朗誦、征文、環(huán)保知識演講等比賽;舉辦手抄報、攝影、書法、美術、工藝小制、作文等作品展覽;邀請社會人士到校作報告,有重點地學習宣傳一批老一輩革命家、英雄模范人物、先進學生典型事跡。這些活動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加強了教育的廣度和力度,使愛國主義教育、文明禮貌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勞動觀念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等有機結合起來,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2.搭建生活德育自我教育場所。我校的生活教育把培養(yǎng)愛國主義、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健康的心理素質、正確的勞動觀念為主要內容,貫穿在學生日常生活中,融進生活服務與生活管理之中,教會學生科學地生活,養(yǎng)成尊師守紀、文明禮貌、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心理健康的良好品質,培養(yǎng)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防微杜漸,預防不良行為的產(chǎn)生,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防御場所。例如,學校根據(jù)學生反饋,加強了衛(wèi)生、課室等方面管理。通過以上的教育管理,使學生接受了科學生活教育,提高了學生的自理自治的能力。

3.搭建綜合實踐活動德育教育場所。社會實踐是德育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場所,我校充分發(fā)揮社會德育資源的作用,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社會實踐場所,寓德育于社會實踐中,是德育工作的演習教育場所。我校聘請市橋街分區(qū)派出所相關人員為我校法制副校長,同時結合各時期的教育重點,定期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活動。例如,每年開學典禮和結業(yè)典禮,我校都請市橋街分區(qū)派出所相關人員到學校來做法制和安全教育知識講座;同時又組織學生到番禺美樂多公司、番禺前鋒凈水廠、番禺培智學校、番禺環(huán)保局、市橋街特困戶等多個地方進行參觀、學習或探訪。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知識,開闊了眼界,陶冶了情操,培養(yǎng)熱愛人民的思想,增強了為人民服務的本領,而且還進行了一次次很好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艱苦奮斗等方面的教育,促進了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的形成。

4.搭建專題活動德育教育場所。有效的德育工作必須把握時代的脈搏和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脫離時代,脫離社會,脫離學生的思想要求,德育工作就會變得蒼白無力。結合重大節(jié)日和事件以及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開展專題性的教育活動是我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突破教育場所。在本學年,我校開展的多種多樣的專題教育活動。(1)思想品德方面:為幫助后進生的轉化,學校少先隊大隊部組織了“一幫一”助學活動;為更好地學習《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舉辦了“重道德、講文明、樹新風”演講比賽。(2)安全教育方面:交通知識圖畫展;交通知識講座;防火、防水知識專題班會。(3)校園文化方面:為展示我校教學水平,開展教研開放日活動;為豐富校園文體生活而舉辦了市橋東興小學陽光體育節(jié)(田徑運動會);(4)環(huán)保教育方面:為保護環(huán)境,美化家園,舉行環(huán)保知識競賽、環(huán)保小組上街宣傳環(huán)保知識活動。此外,還積極參加了區(qū)委、街辦和區(qū)、街團委舉辦的禁毒活動、幫困助殘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校園文化,開拓學生的視野,加強了學生的思想品德、遵紀守法、安全衛(wèi)生等方面教育,為德育工作增添了活力。

5.搭建網(wǎng)絡德育教育場所。學校加大了對網(wǎng)絡的投入,開設了學校網(wǎng)站,在網(wǎng)站上開設了多個德育教育欄目,還增設留言板,加強了學生在不同時段、不同地域都能接受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徑。

五、以學校教育為主體,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社會化教育管理體系

學生思想教育是在整個社會大環(huán)境及其從屬的社會小環(huán)境如家庭、鄰里以及學校的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的。社會、學校、家庭以不同的空間形式和時間形式占據(jù)了青少年學生的整個生活。社會、學校、家庭任何一個方面失控都會直接導致整個德育出現(xiàn)漏洞,給不良思想道德影響以可乘之機,危害年輕一代思想品德的健康發(fā)展。因此,建立社會、學校、家庭德育教育,可使它們在時間和空間上互相銜接,使社會、學校、家庭的教育力量統(tǒng)一起來,朝著共同目標,保持一致的德育方向,這有利于增強家長和社會各方面人士的責任感和時代感。隨著我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社會環(huán)境更加紛繁復雜,對學生的影響程度之大前所未有,其中既有良好的機遇,更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我校領導努力更新觀念,積極構建社會、學校、家庭三結合的社會化德育教育體系,充分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主導、橋梁紐帶、傳播精神文明和人才加工廠的作用。1)加強與上級領導部門的聯(lián)系。區(qū)府、街辦、街教育指導中心都十分重視和支持學校教育工作,特別把學校的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學校領導經(jīng)常與上級領導部門取得聯(lián)系,匯報學校德育工作情況,并取得了他們在經(jīng)濟上、治安上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使到學校的德育工作能夠順利開展,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堅強后盾。2)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與學生家長聯(lián)系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結合的最重要渠道之一,我校十分重視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與家長聯(lián)系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有信訪、電訪、家訪;又有家長來電、來訪等。此外,學校還建立了家長咨詢制度,定期與家長聯(lián)系。通過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接觸,進一步協(xié)調了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消除了誤解,增進了雙方的友誼,達到了教育學生的效果。3)加強與社區(qū)教育的聯(lián)系。在構建社會化德育網(wǎng)絡體系中,學校積極參與社區(qū)教育,努力凈化社區(qū)育人環(huán)境,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提高。一方面積極與市橋街各分區(qū)派出所、市橋街治安巡邏大隊建立了聯(lián)系制度,除了堅持每個學期請校外法制副校長到學?!耙园刚f法”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外,還加強了對學校周邊環(huán)境的巡查,并專門在學校門口設立巡警亭,有效地震懾和打擊了社會不良分子對學校的干擾和破壞。另一方面積極與街文化站、工商管理所保持聯(lián)系,加強社區(qū)的文化市場、娛樂場所、不良產(chǎn)品店鋪等周邊環(huán)境的管理,凈化社會育人環(huán)境??傊?,為了搞好德育工作,我校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積極性,以人為本,廣泛開展各項活動,牢牢把握各種時機,真正做到了人人參與,處處開展,時時進行,為學校的德育工作構建了一個完整的管理機制,大力提高了學校德育管理的效益,為實現(xiàn)中國夢增添了強大的正能量。

作者:凌志忠工作單位: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qū)市橋東興小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