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英語詞匯構建教學法涵義

時間:2022-01-29 02:41:00

導語:探求英語詞匯構建教學法涵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求英語詞匯構建教學法涵義

摘要:本文從教學實際出發(fā)探討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在詞匯教學中的應用,論述了情境教學對詞匯教學的指導意義。外語教師在課堂上應積極創(chuàng)建建構主義環(huán)境,采用情境教學,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自己原有的語言知識和環(huán)境作用主動建構對詞匯的理解。

關鍵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教學;詞匯學習

一、建構主義簡介

1.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教學觀是對傳統(tǒng)教學觀或客觀主義(objectivism)教學觀的批判和發(fā)展。在教育心理理論的形成和發(fā)展中,傳統(tǒng)教學觀—直起主導作用。直到60年代初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的認知和發(fā)展理論廣泛傳播,在教育心理學界和教學領域引起重視并應用于教學實踐,人們才逐漸認識到傳統(tǒng)教學觀的局限,認識到由于人的主觀能動性,學習不僅受到外界條件的影響,也受到學者自身的認知方式、學習動機、情感、環(huán)境和價值觀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往往被傳統(tǒng)教學觀所忽略。

建構主義是一種新的學習理論,是在吸取了多種學習理論如行為主義、認知主義理論,尤其是維果斯基(Vygotsky)理論的基礎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建構主義的內容很豐富,但其核心內容只用一句話就可以概括: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xiàn)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學那樣,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傳送到學生的筆記本上。)…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個體的知識獲得是客觀與主觀的統(tǒng)一過程。知識的學習和傳授的重點在于個體的轉換加工和處理,而非“輸入或“灌輸”。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個人的經驗和主動參與在學習知識中有重要作用。

2.情景教學理論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是一個積極主動的、與情境聯(lián)系緊密的自主操作活動,在這個過程中,知識、內容、能力等不能被訓練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構。但是,這種建構過程不是從零開始的,而總是以一個已有的知識結構作為基礎的。這種學習在相當程度上依賴于學習在其中進行的情境聯(lián)系。學習主要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注意和有選擇地知覺外在信息,建構當前事物的意義。被利用的先前知識不是從記憶中原封不動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據具體事例的變異性而重新建構。學習者是借助他人的幫助對知識進行建構的。

這種教學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基礎上。確定這類真實事件或問題被形象地比喻為“拋錨”,因為一旦這類事件或問題被確定了,整個教學內容和教學進程也就被確定了(像輪船被錨固定一樣)。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即達到對該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規(guī)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xiàn)實世界的真實環(huán)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由于拋錨式教學要以真實事例或問題為基礎(作為“錨”),所以有時也被稱為“事例式教學”或“基于問題的教學”或隋境教學”。

二、建構主義情境教學理論與英語詞匯教學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學生的英語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往往就會停留在這個水平上,很難再有新的突破。究其原因詞匯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因為學生有限的詞匯量直接影響著他們的閱讀能力、聽力理解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筆頭表達能力乃至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幫助學生迅速有效地擴大詞匯量,就成了英語教學中一個刻不容緩的問題。語音、語法、詞匯是構成語言的三要素,其中詞匯是語音和語法的載體。語言的輸入是指詞匯量的增加,所以詞匯教學至關重要。而以建構主義指導英語詞匯教學是學習詞匯的有效途徑之一。

教育部在今年2月26El就宣布今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將由原來的100分制改為710分的記分體制,不設及格線,不頒發(fā)合格證書,只發(fā)放成績單,突出聽說能力的考查。其中記分體制改革將從今年6月起試行,整個改革方案的試點從明年起試行,試點學校為180所,其中北京有24所。在此基礎上,改革方案將從2007年開始正式全面推行。并且對考試的內容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其中比較有意義的一個改革舉措是取消了原來詞匯與結構的考察部分,原來詞匯與結構部分占到l5分,現(xiàn)在在這張試卷上這部分就取消了,取消這部分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我國以前的英語教學太過于強調學生對于語法知識的掌握,而不注重英語的實際應用能力,現(xiàn)在考試中就把這部分30道單選題全都去掉了。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的要求說明考試更強調的是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強調對所學知識的充分利用。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動地建構意義,是根據自己的經驗背景,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地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自己的意義。外部信息本身沒有什么意義,意義是學習者通過新舊知識經驗間的反復、雙向的相互作用過程而建構成的。而利用情境來建構意義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詞匯學習已不再是單一的、純粹的對某個詞匯進行機械記憶,直接灌輸進大腦,而是要利用原有的知識,結合當前環(huán)境,積極利用所處情境來理解詞匯的意義。Ⅲ這也是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對詞匯測試形式改革的目的所在,把詞匯置于語篇中,要求學生利用語境、上下文關系并結合自己所學知識來理解詞匯。所以,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結合情境教學來指導英語詞匯教學,對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提高學生詞匯量,使其更決地適應新的考試形式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三、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詞匯教學

建構主義認為,學是與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聯(lián)系的,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習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去同化當前學習到的新知識,從而賦予新知識以某種意義;如果原有經驗不能同化新知識,則要引起“順應”過程,即對原有認知結構進行改造和重組??傊?,通過“同化”與“順應”才能達到對新知識意義的建構。在傳統(tǒng)的課堂講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因而將使學習者對知識的意義建構發(fā)生困難?!扒榫场笔菍W習環(huán)境的四大要素之一。學習環(huán)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在建構主義學習環(huán)境下,教學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還要考慮有利于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chuàng)設問題,利用情境指導教學,并作為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在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強調情境要素在學習中的作用,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指導詞匯教學。

1.創(chuàng)造語境學習詞匯

很多教師還是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孤立地講解單詞的語法知識,要求學生進行機械的記憶,這樣會使英語學習變得枯燥乏味,使學習者喪失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打擊學習者的信心。每位學習者都不能孤立地學習單詞,而教師也不應在毫無語境的情況下大量地傳授詞匯知識,而應創(chuàng)造豐富的學生感興趣的語境,這樣才能有利于記憶單詞。為了使學生在學習課文的同時,有效地記憶單詞,教師在課堂上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的習慣。比如可以找一些背景材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用所學單詞討論分析并回答問題;創(chuàng)造一些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或內容,創(chuàng)造生動有趣的語境,這樣有助于加強記憶。在這樣積極的氛圍中,大部分同學都能積極參與。這種創(chuàng)造語境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表現(xiàn)自我的積極性,把原本枯燥的講解單詞與語法知識的方法,變成輕松自如的主動接受的方法。

2.結合文章學習詞匯

在講解課文時,先講解課后詞匯表中的詞匯語法知識,然后講解課文是目前英語課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使得許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以后都是盲目地、不加選擇地拿起詞匯書逐個地按順序背單詞。為了增加詞匯量,有的甚至背詞典,一天備幾百個單詞。這種孤立的、囫圇吞棗、急于求成的記憶詞匯的方法容易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不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所學的單詞,同時也很難消化記牢。這種方法只能是一種短時的記憶方法,由于沒有課文內容的聯(lián)想,脫離語句的使用,不知道詞匯的出處,很難記住。一次記憶量太大也容易使大腦記憶中樞產生疲勞,結果是記得快也忘得快。即使記住了一些詞匯也不知道它們的用法,不清楚與其它同義詞與近義詞的區(qū)別,結果欲速則不達。這種背單詞的方法特別不適宜大學新生。所以教師在英語課堂中,應把詞匯融入課文中,利用課文中的背景知識或上下文關系來講解單詞的語法知識,并積極引導學生自己利用課文中的相關知識去掌握相關的詞匯。教師還應教導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應注重對文章和故事情景(特別是有趣情景)的聯(lián)想,只有這樣才能較容易地、更牢固地將生詞記住,并且能夠更好地掌握它們的用法。因為詞的許多語音特征、詞形變化規(guī)律和詞的各種不同意義的展示只有在句型中、在課文中才能綜合體現(xiàn)出來。大量閱讀還可以提高所學詞匯的重現(xiàn)率,這更有利于對詞匯的記憶和掌握。

3.在目的語環(huán)境中學習詞匯

在英語課堂中,教師的中介作用是借助語言實現(xiàn)的,因此英語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創(chuàng)造英語語言環(huán)境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也認為理想的外語課堂教學應能使學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語的環(huán)境中,進行有意義的交際。在教學操作中,堅持用目的語組織教學可使外語教學在課堂這個小環(huán)境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它將外語教學系統(tǒng)中的主體(學生)、客體(目的語)和環(huán)境三要素聯(lián)系起來。學生不斷地接受一些新的語言材料,并主動地根據先前的認知結構有選擇地知覺這些外在信息,建構對新信息(新詞匯)的理解。用目的語教學可給學生一種不斷復習鞏固已學詞匯,建構新知識(新詞匯)的有效的學習環(huán)境,還能更好地調動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有助于養(yǎng)成利用所學語言進行交際的習慣,加強對詞匯的運用能力,還可同時提高學生的英語思維的能力。

總之,詞匯在英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又是詞匯教學的關鍵,而利用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法來指導詞匯教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每位教師應注重詞匯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從而提高其英語的綜合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