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時間:2022-04-07 03:35:32

導語:討論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討論式教學法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摘要: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途徑。在閱讀教學中運用討論式教學法,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因此,我們每一位中學語文教師都應該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討論式教學法,進一步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步伐。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討論式;教法初探

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能力有所提高,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中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討論式教學法就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組織學生圍繞一個或者幾個問題,深入思考后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進行討論交流,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值得各位老師在教學中廣泛應用。

一、讓學生主動地得到發(fā)展

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師、學生、教材、教學媒介等四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過程。以討論為中心環(huán)節(jié)的課堂結構,特點是發(fā)動學生積極思維,促進獨立思考和自學習慣的培養(yǎng)。就其實質而言,是啟發(fā)式的一種,也可以說是啟發(fā)式的進一步發(fā)展。作為課堂結構,討論式是結合其他形式進行,又是與其他形式相輔相成的。啟發(fā)式的講解與討論更是形影不離。在開頭,它是開展討論的引子;在中間,它是接連討論的過渡;遇到理解性的難點,它是引向柳暗花明的向導。如果說組織討論好像是指揮戰(zhàn)斗,啟發(fā)式的講解便起著突破防線的作用。一般來說,經過啟發(fā)式講解的引路和搭橋,都能進入討論的境界。不論是現(xiàn)代文、文言文的講授,還是寫作課的教學,都可以通過討論來進行。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討論,教師可以通過引導、點撥等形式體現(xiàn)精講,一旦討論起來,不僅教師啟發(fā)學生,而且學生也啟發(fā)教師,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的思維最活躍,不論智力還是能力都可以得到發(fā)展。

二、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寫作要有沖動,喚起靈感;討論要有勢頭,活躍思維。這需要教師進行一系列工作才能促成和保持。(一)指導預習,既是訓練讀書,也是課堂討論的前提,應當作為第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抓為提高預習質量,教師必須針對每篇課文的特點,先來幾句能引起閱讀興趣的導言,再把事前設計好的幾個可以達到教學目的而又富有啟發(fā)性的關鍵問題布置下去。教材里原有的“思考和練習”可供參考或選擇。(二)發(fā)動學生是課堂討論不可缺少的“組織教學”,是教師的主要活動討論每一具體問題時,還需交代每一個問題的意義,喚起求知的欲望。開始時,從啟發(fā)式的講解入手,逐步向討論式過渡,由教師與學生討論到學生與學生討論,或兩者交叉與結合,形成“講講議議,議議講講”的局面。討論的熱情激活以后,要倍加愛護和珍惜,對每一個人的發(fā)言內容都應該有所表態(tài),不然就冷落了。這種表態(tài),不是檢查提問式的消極評價,而是推波助瀾、積極鼓動。對的加以肯定,錯的做啟發(fā)性分析,誘發(fā)大家思考。遇到關鍵性的意見分歧,要設法挑起爭論,爭論起來以后就要發(fā)揮交通崗的作用。(三)最后讓學生通過復習去修改預習的答案,把討論的內容整理成書面作業(yè),這是完成整個語文教學任務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說與寫雖然都是表達,卻是兩種表達能力,中間有很大距離。常常思想上似乎清楚了,往紙上一寫又會難住,要順理成章還需繼續(xù)努力。這既是掌握文字工具的演習,也是進一步的思維訓練。經過討論,認識提高了,比自己獨立做題容易,不僅作業(yè)質量會高些,而且即使作業(yè)量大點也不會加重負擔。養(yǎng)成習慣之后,學生會邊討論邊做書面小結。教師在必要時還可對書面作業(yè)組織討論和修改,達到反復訓練的目的。在討論式的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非但沒有削弱,反而體現(xiàn)得更加充分。“導”就是引導、誘導、開導、疏導,與學生一起切磋琢磨,潛移默化使他們既循著一定的路線走,又感受不到任何束縛。

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

討論的勢頭并非每次都能發(fā)動起來的,一旦出現(xiàn),就要抓住不放,寧可打破原來的教學計劃。《威尼斯》中的一句話:“輪船象公共汽車,在大街上走”有沒有雙關的意思,引起了爭論。這一句話的討論,導進課文內容的中心,使學生不僅討論了雙關與比喻兩個修辭格的區(qū)別,而且抓住了水上城市的特點,還練了擺論點舉論據(jù)進行駁論的本領,在爭論中常常激起智慧的火花。語文課具有聯(lián)系性和整體性的特點。當然,不是每一個問題的討論都帶有全局性,但是許多能夠引起爭論的問題往往都可以經過誘導而引入教材的核心。語文課,實際是在用不同的材料進行相同的訓練—培養(yǎng)閱讀和表達能力。至于具體問題,只起個引導和例子作用而已,其本身已退居次要地位。教師要善于捕捉時機因勢利導,就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了。

四、盡力幫助學生開拓思路

在討論式課堂上,教師不能放任自由地讓學生討論,這種討論不是漫無目的的亂討論,而要精心準備主題、選擇材料、組織討論和教學點評。在討論式的課堂上,教師的能力不在于回答學生提出的一切問題,而在于能從學生的討論發(fā)言中捕捉火花,提煉精華,及時組成滿意的答案。在討論中,統(tǒng)一不了的意見分歧,只要疏通了思路就有益于智力的發(fā)展和能力的培養(yǎng)。

五、必須克服的幾個障礙

討論式能把思維活動和語言表達熔于一爐進行訓練,便于體現(xiàn)扶兒學步、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如果“教師為忠于職責忠于學生”,就什么都會迎刃而解了,任何改革都是必定要遇到的;吃力,正是獲得成果的必由之路;水平,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提高。

作者:田筱莉 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魯家溝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楊國華.討論式教學法的理論與實踐[J].廈門大學出版社,2014(6):32.

[2]布魯克菲爾德.使用討論式教學法[J].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1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