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研究

時間:2022-03-27 03:32:42

導語: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研究

摘要:在高校黨建工作中,加強對高校思政實踐教學的重視,轉(zhuǎn)變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可以有效的解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然而,實際情況是,現(xiàn)有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結合仍存許多缺失。有效彌補這些缺失,基于黨建導向轉(zhuǎn)變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對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及高校黨建工作本身,都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高校黨建;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轉(zhuǎn)變

高校是一個集多種功能于一體的機構。如教學、育人、科研、意識形體傳播、服務社會等。這些功能表明,與一般單位不同,高校的思想理論建設,既直接作用于高校內(nèi)部,也會通過人才培養(yǎng)過程,傳遞給即將走向社會的學生,進而輻射整個社會。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課實踐教學有著天然的緊密聯(lián)系,這就決定了通過黨建工作,轉(zhuǎn)變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是黨建和思政雙建設的有效、必要途徑。因此,如何通過高校黨建工作的開展,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解決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成為目前高校黨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

一、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存在的問題

目前關于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的研究已經(jīng)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提倡改革教學路徑,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呼吁加大硬件教學資源在實踐中的投入,提供足夠的思政課教學平臺;構建校內(nèi)、校外、社會的立體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等。[2]但即便如此,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仍然缺乏教學資源整合的有效途徑。主要有以下三種教學理念上的偏差。一是僅僅針對思政課教學課程進行調(diào)研,忽視與黨支部的聯(lián)系;二是認為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的黨建活動既是思想教育,不需要在思政課上再開設實踐教學;三是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黨、團支部的思政實踐活動各自為政,造成學生重復參加同類型實踐活動,既是資源浪費,有影響參與積極性。有些高校已經(jīng)意識到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整合的問題,并且開始倡導貫穿全部學習過程的思政課實踐教學。[3]然而,這種教學理念沒有引起學生足夠地重視。原因之一在于高校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支持,僅流于擴大師資供應或增加已有思政課教學內(nèi)容,不能在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yè)課教學之間合理分配資源,進行有效協(xié)調(diào)。這實際上是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在表面擁有諸多資源和現(xiàn)代化手段,實際缺少全校各部門和廣大學生的認同的主要原因。

二、高校黨建工作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轉(zhuǎn)變的重要意義

高校既有教師黨支部,又有學生黨支部,這有助于黨建工作成為黨員師生團結的政治核心、橋梁和紐帶,成為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中各種資源有效整合的基地。也有助于高校領導干部、思政課教師、專業(yè)課教師以及參與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學生的多層次溝通。領導干部和教師通過黨建工作密切接觸學生,聽取學生意見,可以提高學生黨員和群眾對思政課實踐課程的興趣。此外,黨建導向的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也能反過來推進黨建工作本身的發(fā)展。在明確只有抓好黨建才能促進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的轉(zhuǎn)變的情況下,高校也能夠圍繞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抓黨建,做到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制度黨建、思想黨建緊密銜接,同向發(fā)力。

三、高校黨建工作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缺失

盡管高校黨建工作對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轉(zhuǎn)變具有重要意義,但很多高校沒有將兩者密切融合。一方面思政課實踐教學無法得到學生黨支部的支持,二者缺乏聯(lián)系交流。另一方面黨建工作與育人和文化傳播、服務社會工作結合不夠緊密,導致黨建工作不關注高校學生的思政課實踐學習,黨建與思政各自為政。另外,如果高校黨建本身缺乏實踐精神,會導致高校黨建工作本身的無力,進而影響其對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支持。高校黨建缺乏實踐精神,主要表現(xiàn)在黨建活動開展過程中,不注重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身份特點,以及與相關專業(yè)的特點;學生黨支部的工作缺乏活力和效果,影響學生黨支部在學生群眾中的威信和認同程度,導致學生黨支部的帶頭作用消失。以上這些問題,會導致黨建工作雖然也帶動思政課實踐教學,但實際上無法為轉(zhuǎn)變思政課實踐教學提供任何幫助,實際上是黨建工作在思政課實踐教學中的另一種缺失。

四、黨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轉(zhuǎn)變

(一)黨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轉(zhuǎn)變策略。首先,在黨建工作和思政課實踐教學策劃方面,注重高校黨支部各項活動與思政實踐教學活動互相“通氣”,黨支部的活動和思政實踐教學活動能夠相互延續(xù)。黨員自身的思政課程學習、實踐和黨支部的服務活動均具有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避免因為同類型活動重復發(fā)生而浪費資源,影響學生積極性的情況。第二,根據(jù)高校的特點,立足學生,特別注重思政課實踐教學和高校學生黨支部黨建活動的多樣性和多面性。多樣性保證學生黨建活動和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的內(nèi)容豐富,多面性保證這兩種活動的途徑和方法具有吸引力。充分把黨建工作和思政實踐教學與學生特點和專業(yè)特色相結合,使黨建活動“接地氣”,增加對黨員特別是學生黨員意見的采納。支持黨員在黨支部的活動中自主思考,選擇主動接受教育,提出意見。團結引領優(yōu)秀青年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4]第三,在提倡“課程思政”的前提下,思政課實踐教學通過與黨支部黨建工作的結合,提高思政教師乃至全體教師的個人素養(yǎng)。以此為導向,黨支部組織黨員教師認真學習,進而通過教師的輻射,加強各項課程與思政課實踐的緊密結合,突破思政課實踐教學方面的諸多問題。[5]第四,高校黨組織中層干部直接參與思政課實踐學習和教育活動,發(fā)揮干部的帶頭作用,積極推行學校中層干部進思政課堂教授思政實踐課程的活動。通過學校和黨組織中層干部的思政實踐教學活動,向?qū)W生介紹國家政策,結合中層干部自身對社會的觀察,多視角,多層面的拓展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而把高校黨建工作、中心工作和思政課實踐教學工作融為一體。(二)黨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轉(zhuǎn)變展望。高校黨建工作的創(chuàng)新與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實際上是互為借鑒,互相促進的。通過聯(lián)絡、親和、改革、指導等步驟,對一些行之有效的以黨建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進行完善和鞏固,最終創(chuàng)建具有實際效果、可操作、系統(tǒng)化的黨建導向思政課實踐教學制度。通過黨建工作,加強和有效帶動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才能夠真正幫助學生做到“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6]讓高校學生在走出校門之前,就明確自身肩負的歷史使命。

總之,高校黨建工作與思政課實踐教學理念緊密聯(lián)系為一個整體,既創(chuàng)新黨建工作,又創(chuàng)新思政課實踐教學,達到“雙核多元”。能夠保證以高校黨建工作為核心,尋求多元黨建方案的同時,把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做為破解黨建難題的重要武器,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與黨建工作的充分結合。

作者:江娜 王曉冉 單位:山東交通學院威海校區(qū)基礎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