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式理論導入英語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時間:2022-12-17 02:20:00

導語:圖式理論導入英語課堂教學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圖式理論導入英語課堂教學探究論文

初中英語教學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鼓勵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作為英語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合理、有效的導人能使學生在心理和知識上做好學習的準備,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集中精力學習新的內(nèi)容,主動參與,提高學習效率。本文試圖以人教版初中英語新教材“GoFotls”課堂教學為例,提出將“圖式”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導人中,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質量和效率。

一、圖式與現(xiàn)代圖式理論

所謂“圖式”,是指每個人過去獲得的知識在頭腦中儲存的方式,是大腦對過去經(jīng)驗的反映或積極組織,是被學習者儲存在記憶中的信息對新信息起作用的過程,也是怎樣把這些新信息豐富到學習者知識庫中的過程。圖式是關于某個主題的一個知識單元,它包括與某主題相關的一套相互聯(lián)系的基本概念,構成了感知、理解外界信息的框架結構。圖式是對范疇規(guī)律性做出編碼的一種形式。這些規(guī)律性既可以是知覺的,也可以是命題性的。一個圖式中包括一些空位,也可以說是一些維度,每個空位的不同取值就說明了事物在這個維度上的不同特征,表明了它在這一維度上所述的類別。圖式中這些空位構成了我們理解新信息的基礎和參照框架,有助于形成對事件的預期,產(chǎn)生有關這一事件的疑問,從而引發(fā)對信息的探尋活動,使外在信息通過同化和順應而達到知識建構成為可能。

圖式理論的主要論點是;人們在認識和處理新事物時,總是以圖式為認知基礎,依據(jù)圖式來預測、解釋和吸收外界的信息,然后在頭腦中構建新圖式,并通過同化和順應導致內(nèi)部圖式——認知結構的變化,到達功能性平衡。在知識建構過程中,學習者需要以原有知識經(jīng)驗為基礎來同化新知識,對新知識的理解總是依賴于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學習者在新信息與原有知識經(jīng)驗之間建立適當?shù)穆?lián)系,才能獲得新信息的意義,這就是知識的同化。同時,隨著知識的同化,原有知識經(jīng)驗會因為知識的納入而發(fā)生一定的調(diào)整或改組,這就是知識的順應。知識建構一方面表現(xiàn)為知識的進入,同時又表現(xiàn)為知識的調(diào)整改變,同化和順應是知識的建構的基本機制?,F(xiàn)代圖式理論認為,學習者是于先前的知識和教育來加工和解釋經(jīng)驗的。當外在環(huán)境的信息輸入時,學習者總是嘗試著把輸入的外在信息(或刺激)和先前的經(jīng)驗、知識相比照,并伴隨著相應的情感體驗且產(chǎn)生某種意向性,由此創(chuàng)構一種內(nèi)在的知識結構。根據(jù)現(xiàn)代圖式理論對學習圖式建構的基本認識,我們可以把圖式的建構機制及過程圖示如下:

二、基于圖式理論的課堂導入

導入是教師在新的課題或活動開始時,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的行為方式,包括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授課的內(nèi)容上,復習舊課以導人新課,以及傳授新知識各個步驟的過渡。導入是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高效的導入能營造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參與語言學習活動的熱情,并能降低學習內(nèi)容的難度,實現(xiàn)由舊內(nèi)容向新內(nèi)容的自然過渡,從而優(yōu)化英語課堂學習的效果。由上圖可見,課堂導入過程中圖式建構的基本過程是:當作為導入內(nèi)容的外在信息作為刺激輸入后,學生在各種個體因素和非個體因素的影響下,在有意識與無意識的交互作用下,通過外顯學習和內(nèi)隱學習對輸入信息進行加工處理,當外在信息顯得熟悉或不要求額外加工時,原有的圖式就會被自動激活,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如果輸入信息與原有圖式的構成要素相匹配,信息加工的同化機制便發(fā)揮作用,原有圖式得到強化或鞏固,使學生更好地復習舊課,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如果輸入信息與原有圖式的某些構成要素不相匹配(相異甚至相反),信息加工的順應機制便發(fā)揮作用,原有圖式就可能因整合輸入信息或改變記憶目標而使自身獲得改變乃至生成新圖式,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達到課堂導入的目的。當外在信息顯得不熟悉或要求額外加工時,信息加工的回避機制便發(fā)揮作用,原有圖式對輸入信息加以拒絕或排斥,造成課堂導入無效。

三、設計課堂導入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鑒于課堂導人過程中圖式建構基本過程的復雜性,圖式理論運用于課堂導入,要想發(fā)揮積極、主動作用,強化或鞏固原有圖式,或改變原有圖式或生成新圖式,實現(xiàn)有效導入,預防輸入信息被拒絕或排斥,使課堂導人無效,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則:

1.符合教學目的

教學目的是課堂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是做好課堂導人的主要依據(jù)。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導人時就要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去明確教學目的,使學生的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標,激發(fā)學習動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入到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tài)。

2.符合教學內(nèi)容

熟悉教材,準確把握重難點。教師要精心設計,恰當運用圖式,學習新的知識,應以學生熟悉的舊知識作為載體或鋪墊,所舉例子必須有啟發(fā)作用。為此,教師要注意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連接點和轉折點,能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自然的鏈接,強化或鞏固原有圖式,或改變原有圖式或生成新圖式。

3.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課堂導人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年齡特征,選用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來自然過渡,符合學生的原有圖式。注重導人的趣味性和針對性,激發(fā)學生的原有圖式,從一開始就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點燃學生的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造新的圖式。

四、巧設課堂導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

導人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教學重難點,不同的教學目標,其導入策略都應有所側重,最重要的是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原有圖式,善于運用多種導人手段,以達到課堂導人的目的。下面就如何在課堂導入根據(jù)現(xiàn)代圖式理論建立,擴展圖式來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舉幾種方法。

1.直觀導入法

直觀教具通常包括實物、教學掛圖、簡筆畫、卡片、幻燈片、投影片、教學錄像、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直觀導人法是在新課講解之前把教學中所涉及的內(nèi)容用圖片、投影等呈現(xiàn)給學生,學生頭腦中形成相關圖式,然后提出一系列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進行問答、討論,引入新課。如Gofor如8AUnit10IaiTlgoingt0beabasketballplayer的導入,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明星圖片形成相關圖式,導入新課。學生在回答“Whatdoeshe/shedo?”時,興趣盎然,學習效果很好,從而引出新句型:Whataleyougoingtobe?

2.視聽導入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對英語課堂內(nèi)容的興趣,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學生熟悉的歌曲或影片,創(chuàng)設生動情境,激發(fā)學生原有圖式,同時提出相關的思考問題,以生成新的圖式,提高課堂導入效果。如Goforit7AUnit9Doyouwantt0g0toamovie的導人,可以選幾部具有學生熟悉的電影片段來呈現(xiàn)comedy、actionmovie、documentary、thriller等新單詞,學生一邊欣賞電影,一邊學單詞,對電影分類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拓寬了知識面,達到鞏固和擴展新圖式的目的,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3.隨意交談法

教師可以利用新課開始前幾分鐘和學生隨意交談,利用學生熟悉的原有圖式,從而在不知不覺中導人新課。如Goforit9Unit7Wherewouldvouliketovisit的導入,教師可以采取自由交談的方法,從天氣談到郊游,再問他們是否喜歡旅游,曾到過哪里旅游等。此時,教師因勢利導,點明新課,導人新句型:Wherewouldyouliketovisit?自然地把學生從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加深對新課的印象,激活學生原有圖式,使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公務員之家

4.溫故知新法

由復習舊課導人新課是最常用的方法,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有利于新舊知識間的銜接,原有圖式得到強化或鞏固,使學生更好地復習舊課,為新課的學習做好準備,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如Goforit7AUnit5Doyouhaveasoccerball?閱讀部分的話題是體育用品的收藏。因為學生已經(jīng)學過一些有關體育運動和提出建議的表達方法,所以在導入新課時可以從復習舊知識人手,在頭腦中建立起體育運動的圖式關聯(lián),然后提問學生分別有哪些體育用品,從而引出collection這一話題,前后過渡非常自然。

5.寓教于樂法

與學生實際生活貼近的、學生喜聞樂見的、能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的各種圖式都可以用于新課導人。可以利用學生已有圖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能引起他們的共鳴,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興趣,從而生成新圖式。如Goforit9AUnit6IlikemusicthatIcandanceto的導人,可以先給學生們放一兩首不同種類的音樂,并且詢問:“Whatkindofmusicdoyoulike?”這樣利用學生熟悉的原有圖式,激發(fā)新圖式的生成,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導入新課。

6.懸念導入法

教師在導入新課時,可以設置懸念,改變圖式呈現(xiàn)方式,有意使學生暫時處于困惑狀態(tài),學生積極投入到揭開“謎底”中來,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習慣。如Goforit9Unit2Iusedtobeafraidofthedark的導人,用學生喜愛的歌星小時候的照片,讓學生猜猜他是誰?學生們的答案五花八門。接著呈現(xiàn)歌星現(xiàn)在的照片,學生一片嘩然:“哇,原來是他!”并異口同聲地說出歌星的名字,這樣巧妙激發(fā)學生原有圖式。這時用Heusedtobe…butnowheis,對這位歌星過去及現(xiàn)在的外貌、性格、身份進行描述。然后讓學生對照自己的過去和現(xiàn)在用usedto進行描述,氣氛非常熱烈,改變原有圖式,生成新圖式。

7.討論式導入法

教師設置談話主題,幫助學生熟悉原有圖式,通過談話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學習目標中來,形成新圖式。如Goforit8AUnit10I''''mgoingtobeabasketballplayerSectionA3a的閱讀主題是dreamjob??梢詥栴}的方式切入主題問學生:

“What''''syourdreamjob?Whatareyougoingtobewhenyougrowup?”引起學生討論,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新的圖式,導入新課,引起了學生的強烈的閱讀欲望。

8.背景知識導入法

研究表明,通過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有意識的學習,學生可以建立一個新的圖式。因此教師要不斷地充實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幫助學生建立新圖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為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層理解掃清障礙,進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與想象,調(diào)動其學習興趣。如Goforit9Unit12Youaresupposedtoshakehands的導人,讓學生事先通過各種途徑找到相關各國禮儀的材料或背景知識,并進行小組討論。在導人新課時,向其他學生展示不同國家不同的禮儀和風俗習慣,增加了學生對學習課文的興趣。

五、結語

英語課堂教學導入是一門藝術,在課堂教學中針對不同的課文運用不同的課堂導入方式,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認知需要,在需要的基礎上培養(yǎng)其興趣,并且能在活動的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師要從實際出發(fā),充分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好奇心理,結合不同的課文內(nèi)容,幫助學生建立恰當?shù)膱D式,采用恰當?shù)膶朔绞?,精心設計、合理安排,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啟迪他們的心智,調(diào)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果。興趣是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載體,圖式理論在課堂導人和學生興趣培養(yǎng)中起到了鋪墊和引橋的作用,當兩者有機結合起來時,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質量和效率所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