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個性化體育課程改革論文
時間:2022-04-17 08:10:51
導語:高校個性化體育課程改革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個性化”的內涵
從心理學來分析,個性指的是一種心理特質,面對相同事物,不同人會有不同的心理折射、心理反應,這就是個性。具體到體育教育,首先要承認學生存在個體差異性,承認學生發(fā)展過程中具有傾向性的愛好、興趣和需要,它是個體區(qū)別于別人的獨特的體育行為、思想等的總的表現(xiàn),包括體育個體傾向性和個性心理特征。教學中讓學生認識自己,顯示個性的存在,自主選擇課程和學習內容,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以及多元化的評價、教師的指導,最終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和潛能的開發(fā),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吳國保在《教育個性化》一文中指出:“一種需要的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教育,還有素質教育、成功狀態(tài)、榮譽感等?!眰€性化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外部深化與內部延伸。
二、體育課程中實施個性化教學的途徑
1.轉變體育教學理念
在教學過程中,秉承學生是主體,教師為主導,重視學生的個性培養(yǎng),突出體育教學的民主與合作精神,是體育教師轉變教學理念的核心問題。教師應根據(jù)教學大綱安排進度,選擇合理的教學內容、方法、評價手段,將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與體育教學目標結合,從而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學習和鍛煉。
2.制訂個性化教學計劃
體育課程的教學計劃主要是運動技能的學習,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遵循該技能的學習規(guī)律。那么,如何實現(xiàn)教學計劃的個性化?以籃球教學為例,投籃是一項基本技術,投籃的方式有許多種,其難度不一,對身體素質的鍛煉作用也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將投籃技術進行細分,讓技能水平偏低的學生從基礎學起,而技能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挑戰(zhàn)更高的難度。另一方面,還可以為同一項技能安排不同的練習形式,以滿足學生在體質發(fā)展需求上的差異。以籃球中的投籃技術為例,可以為其設計原地、小范圍多點投籃、半場跑動和全場跑動中投籃等多種練習形式,不同的形式對耐力素質的促進作用存在顯著差異。此外,由于每種選項課程都有它所側重的身體素質,所以技能單元對身體素質的促進效果與個人的體質發(fā)展需求之間難免存在差異,這些差異可以通過安排專門的體質單元來彌補。同時,課程應當結合學校每年體質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挖掘有價值的數(shù)據(jù),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區(qū)別地進行鍛煉,切不可將測試的數(shù)據(jù)上報后束之高閣。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手段,發(fā)展學生個性
教學方法是教師運用某種主要手法開展教學的行為,主要體現(xiàn)在一堂課當中的某個教學步驟上,也可稱為教學技術。教學手段是教師運用某種主要的手段開展教學的行為,又被稱為教學工具。教師要安排新穎的傳授方式,根據(jù)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及各異的身心特征,靈活運用教學手段,潛移默化地實施“個性化”教育。
4.采用多種教學模式
喬伊斯和韋爾在《教學模式》一書中認為:“教學模式是構成課程和作業(yè)、選擇教材、提示教師活動的一種范式或計劃。”書中指出:沒有一種教學模式可以適應所有的學習類型和學習風格,實現(xiàn)教學模式由歸納型向演繹型發(fā)展。然而教學模式多樣性在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體現(xiàn)不明顯,我們要改變這種局面,必須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fā)展。這就要求注重整體控制,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節(jié)節(jié)相扣,能根據(jù)學生整體水平不均衡的狀況,有差別地準備課程進度,不同等級水平的學生有不同的教學模式。
5.實施分層次教學,適應學生個體差異
課程種類的多元化、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決定了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和靈活性。分層次教學是較理想的一種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它充分考慮到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性地加強不同學生的學習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基礎課中采用分層教學,一是教學課程大綱的要求要有層次性;二是練習負荷要有層次性;三是針對同項目不同性別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選項課主要依據(jù)學生的專項能力進行分層,如基礎班、中級班、提高班、專項班等。教師依據(jù)考核要求及學生的專項水平,建議學生自愿選擇參加的層次。
三、避免實施個性化教學中的誤區(qū)
1.個性化教學要克服“三自主”選課模式的弊端
2002年8月,教育部頒發(fā)的“綱要”闡述了高校體育課實行“三自主”模式,即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課程內容、自主選擇上課時間、自主選擇任課教師。“三自主”選課模式雖然提倡重視學生個性,尊重學生興趣、愛好,然而,學生選擇項目易受自身體育觀念、運動興趣、小群體意識、選項特點等主觀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受體育項目設置、項目難易程度、師資水平、考核辦法等客觀因素的制約。這種完全放任學生自主選擇為導向的選課制,在教學過程中也帶來了一些弊端,畢竟自主選課不是放任自由選課。
2.發(fā)展學生個性,預防過猶不及
我們高度重視并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個體差異,但是也要注意教育的規(guī)律與科學,不能一味地提倡發(fā)展學生個性,而對教學中的普遍性、共性規(guī)律視而不見,防止由一個極端走向另一極端,而否定學習活動的普遍規(guī)律性和教學活動具有的規(guī)范性。正如北京師范大學體育教學專家毛振明總結所講,過于注重培養(yǎng)個性化,淡化了基本的班級教學方式,從而造成教學形式趨于松散和低效;不恰當?shù)靥岣哒n程教學內容的自選性,會導致教學內容的毫無順序和紛雜;過分推崇學生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及過程評價的作用,無形中會削弱終結性評價與學習效果評價的一致性;不重視教學的效率和形式的必要統(tǒng)一,不恰當?shù)剡\用“探索性學習”,會造成課堂教學走向片面強調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誤區(qū),將嚴重危害學校體育教學。
四、結束語
高校體育教學首先要確立個性化教育的指導思想,通過各種有效途徑對大學生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在實施個性教育時,應以教學方法、組織形式、教學模式和體育課程的改革為重點,同時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之間的必要平衡,從而加快個性化培養(yǎng)的進程。同時,我們既應充分肯定活動個性化取向的合理性,又應當注意防止與糾正片面強調學生的個體發(fā)展而完全忽視教育的社會功能,如何權衡兩者之間關系的理論與實踐還有待于體育教育工作者潛心研究。
作者:劉傳海錢俊偉單位:北京科技大學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