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問題探究
時間:2022-10-16 09:43:58
導語: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問題探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語言學相較于其他學科而言,是一門比較難以駕馭理論性較強的學科,也是教學難度較大的一門學科。高中英語語言學教學普遍存在著教學質(zhì)量不高的問題,學生畏難心理也是導致英語語言學教學難度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主要從教學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來深入探究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語言學教學;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一、教學知識與能力方面
1.盲目灌輸教材知識,沒有貼合教學實際。高校英語語言學屬于理論性知識較強的學科,教材內(nèi)容包含諸多抽象的概念,以及專業(yè)的學術語言等。這一學科的性質(zhì)要求教師在開展授課時不能使用一般的授課辦法,而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合適有效地授課方法。但就目前的教學現(xiàn)狀來說,一些高校教師仍舊采取的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并沒有做到因“課”制宜。一般來說,理論性強的語言類學科對教師開展授課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但不能因為有挑戰(zhàn)而放棄戰(zhàn)斗。選擇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學生可能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記住了抽象的概念,但理解理論的深刻含義還需要應用于實踐。一些高校教師將抽象理論的名詞解釋作為上課的重點,只是口頭解釋抽象理論的方法,并無聯(lián)系理論應用實際,使得課堂講授的內(nèi)容空洞乏味。2.過于注重考卷分數(shù),忽視理論運用能力。分數(shù)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一個標準,向來受到教師、學生、家長等多方的重視。分數(shù)論輸贏,分數(shù)論成績是現(xiàn)在多數(shù)學校評獎評優(yōu)的一個重要指標,這也就自然而然加劇了教師和學生份對分數(shù)追求的力度。教師在課堂上專注于講授考試可能出現(xiàn)的內(nèi)容,對可能出題的章節(jié)進行重點解釋,學生們對教師講的重點在考試前為沖擊高分死記硬背。這種短時的記憶并不利于學生真正學會知識,阻礙學生真正理解學習的意義。分數(shù)不是衡量學習成績唯一的標準,也不是評定教師教學質(zhì)量的唯一標準,它只是在某一程度反映了一些學習效果,但不能包含全部學習效果,試卷有限,但知識是無限的。教師不能單純?yōu)榱藢W生能考高分而有選擇性地教學,而應根據(jù)學生學習現(xiàn)狀,適當調(diào)節(jié)教學內(nèi)容。一些教師在講授英語語言學的知識時,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運用于實際的能力,導致學生的無法真正體會語言學的精髓。
二、教學過程與方法方面
1.課堂理論教學乏味,課下缺乏師生溝通。高校英語語言學的教學重點在于對語言學基礎理論和概念的理解掌握,以及對語言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兩個教學重點應被明確地體現(xiàn)在教師開展的課程上,和教學的整個過程之中。英語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和概念需要學生們牢記于心,但因其理論和概念的晦澀難懂,學生們提不起學習和記憶的興趣。加之,教師在課堂上并沒有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將英語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和概念巧妙地講授出來,而是單調(diào)地講解教材知識和理論概念,枯燥乏味的課堂加劇了學生的厭倦?yún)拰W心理。一些教師思維陳舊落后,仍無法真正適應新的教學環(huán)境,在課堂上仍舊以教師本身為權威,將學生看成是自身權威下的震懾者,使得學生無法真正融入到課堂之中。教師高高在上的講解,不理會學生,造成課堂變成直接單一型的知識輸入,使得課堂氣氛沉悶。再加上教師和學生出了教室,就是分道揚鑣,無法及時溝通。課堂之上教師講課無亮點,沒有吸引力,課下師生缺乏溝通,教師得不到教學效果的即時反饋,使得教學過程單一,缺乏師生的交流互動。2.課堂教學方法陳舊,導致學生注意分散。高校英語語言學屬于語言學導論學科的一種,其自身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科學性。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將以往的授課經(jīng)驗盲目照搬照抄到現(xiàn)有的英語語言學科目教學上。一些教師不能及時反思課堂教學方法,為方便授課采取滿堂式的灌輸知識,不顧學生能否接受這種教學方法。陳舊落后的思想阻礙了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取得突破,更無法提高教學質(zhì)量和教學效果。過于一本正經(jīng)的課堂,會壓抑學生的積極性。一些教師封閉自我,缺少和學生們的互動接觸,無法第一時間獲取學生的學習意愿,也無法深入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課堂之上,一些教師自顧自講課,不顧學生的感受,一板一眼嚴肅之極,面對枯燥的理論知識,使得學生提不起學習的興趣,課堂氛圍差,,也容易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注意分散,教學質(zhì)量低下。
三、教學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
1.教師自身情感淡薄,感染學生能力較弱。教師是學生在校期間的父母,對學生的心理成長有著較大的影響。一個情感充沛的教師,課堂之上能夠運用自身豐富的情感來給予學生良好的情感熏陶,帶給學生不一樣的視角去感受教材的內(nèi)容。但若是一個情感淡薄,甚至冷漠的教師則會使得學生難以親近,無法在情感上給予學生以感染,那么課堂之上也將是冷冰冰的講授,沒有情感溫度的課堂,只是講授知識的課堂,不是能夠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課堂。高校之中的一些教師,或是因為工作乏累,或是因為生活壓力,或是因為自身性格等等因素,使這些教師在課堂上情感表現(xiàn)的極為淡薄,甚至以冷漠的方式對待學生。這種情感單薄的老師,感染學生的能力較弱,無論是悲傷或是喜悅的情緒,都是以冷漠置之,長此以往,那么學生在課堂上也將會變得情感反映遲鈍,甚至情感麻木。無法真正在課堂上展示自身的情感,更無法打開心扉去理解教材所要表達的情感,使得學習失去了情感的熏陶。2.過度傾向理論教學,忽視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書育人是教師必備的素質(zhì),這種素質(zhì)不只是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也體現(xiàn)在和學生交往的活動之中。一些高校教師在教學和生活之中并沒有真正做到教書育人,這些教師在教學之中過度傾向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在生活之中也并沒有注重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學生價值觀處于一個正在逐步形成的階段,教師應在課堂和生活之中給予學生以潛移默化的影響。但一些教師盲目將重心寄托在課堂知識的教學上,而忽視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
作者:楊師依 單位:吉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