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

時間:2022-11-09 03:29:09

導語: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

摘要: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全新的信息化時代,面對信息化時代的帶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急需改革與創(chuàng)新,迎合時代的發(fā)展脈絡和高職院校改革所趨。研究認為: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的互融互通是新時代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創(chuàng)新力,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新使命和新征程。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帶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臨著改革與發(fā)展,面對新時代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高職院校如何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順應新媒體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如何挖掘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出現的困境,已成為深化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問題。

1新媒體的時代特征

1.1融合性

新媒體是不同舊媒體所交織、融合的一體化的過程。與舊媒體的最大不同是彰顯了時代的特征,突出數據化、信息化、科技化特點,不僅僅是在技術層面進行了加工、改造和創(chuàng)新,對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是文化、價值的融合與升華,是媒體轉型的革命性巨大,對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1.2工具性

新媒體對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會提高教育教學效果,通過MOOC或網絡化課堂將有助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的建設,激發(f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活力,凸顯新媒體工具的導向性,提升信息化教學渠道,助力與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改革。

1.3平等性

當前,我國高等教育存在資源分配不均,教育水平不一的尷尬困窘,急需對教育不公平找尋其優(yōu)化的路徑,那么,新媒體將擔負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共享、共促的歷史使命。眾所周知,高職院校由于師資水平不均衡,辦學條件不均衡等因素,阻礙著教學的發(fā)展,通過新媒體翻轉課堂,網絡微課等形式將大大提升每名學生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公平性。

2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zhàn)

2.1信息化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深化與改革,信息化已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高等教育改革需要信息技術的引領和帶動。當前,我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諸多問題,特別是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只是單純的閉門修煉,極大阻礙了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fā)展,勢必會影響我國思想教育工作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2.2數字化

大數據時代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挖掘數字化的功效,從而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利用數字化信息支撐思想政治教育教學與科研工作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又一課題。我國大力提倡互聯網+戰(zhàn)略,數字化走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已是大勢所趨,但如何通過互動的、學生易于接受的模式進行教學,引入MOOC的優(yōu)勢和劣勢值得我們重新審視與考量。

2.3開放化

大學的責任與使命是教育育人,而開放化的大學是培育高素質思想政治人才的圣地。當前,我國與美國貿易存在摩擦,世界經濟走向不容樂觀,而反思高等教育,特別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以開放化的視野去深化改革,綜合治理當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以問題導向去逐一反思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學工作的不足和隱患,排除不利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因素。

3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機遇

3.1全球性

在全球治理背景下,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也應該審時度勢,大力提倡全球化視野辦學,全球化視野立校,全球化視野教學。與國外高等教育相比,我國高等教育資源仍然存在資源不均衡、教學質量不高等現象,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放眼全球,以全球化視角加強辦學質量,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快速、穩(wěn)步發(fā)展,并堅持正確的辦學導向,突出利用新媒體的良好效果,改革與發(fā)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2交互性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僅是思想政治,更是教育的重要范疇。小到一個人,大到一個國,均需要互相的交流、交互,從而補償取短,促進彼此的發(fā)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交互,需要與兄弟院校加強聯系,需要圍繞思想政治教育核心問題開展深入研究,更需要從思想政治教育中推動祖國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所以說,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應缺少交互性,應互通互促,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發(fā)展。

3.3時代性

面對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以敞開的寬廣胸懷,接納信息化、時代化、開放化的浪潮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并加快新媒體的學習與運用,通過提升自我認識,改變不良習慣,優(yōu)化辦學質量,促進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長期、穩(wěn)定發(fā)展。

4結語

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與新媒體的互融互通是新時代高職院校發(fā)展的必然選擇,是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創(chuàng)新力,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新使命和新征程。未來,高職院校應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功效,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體建設工作,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優(yōu)化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方案,從而推動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與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1]李超民,李禮.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6):50-61.

[2]黃欣榮.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的變革[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03):94-101.[3]李懷杰,夏虎.大數據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5):48-51.

[4]張澍軍.論思想政治教育的歷史定位與運行特征[J].教育研究,2015,36(04):42-48.

[5]黃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0(01):34-46.

[6]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在于思想掌握群眾[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2(09):128-137.

作者:田雨瑤 單位:吉林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