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學習困難原因和策略
時間:2022-06-27 06:48:16
導語:物理學習困難原因和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長期以來,高中物理難教難學已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而高一物理更成為學生學習分化的分水嶺。如何幫助學生盡快適應高中物理的學習,是每一位高一物理教師要力爭做好的頭等大事。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跨度太大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有些知識從要求初步了解到深入理解,從單一到復雜,從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從直觀到抽象,教材的綜合性、深度、廣度明顯加強,這是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之一。例如:從“標量”到“矢量”的跨度,從“速度”到“加速度”,學生理解起來很困難。再到“加速度的大小、方向的變化與速度的大小、方向的變化的關系”學生就更困難了。
2.學生學習方法及習慣不適應高中物理教學要求初中物理知識直觀性較強,相對簡單,只要教師講得細,歸納得全,學生練得熟,考試一般都能取得好成績。因此,學生習慣于跟著教師走,不注重獨立思考和歸納總結。而到高中,由于概念抽象,課堂容量大,教學進度快,這就要求學生要勤于思考,善于歸納總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然而有的學生仍采用初中的那一套方法對待高中的物理學習,結果是學了一大堆公式,但一用起來,就不知從何下手。這樣學生就容易陷入苦悶和迷茫,對物理學習失去信心。
3.學生還不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高中物理思維形式以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為主,思維難度相對較大。高一這個時期的學生抽象邏輯思維雖然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在掌握復雜的抽象概念時,他們仍需要具體形象的支持,否則他們往往就不能正確地領會這些概念。而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提高絕非一日之功,這需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反復訓練、逐步提高。這也是造成高中物理難學難教的主要因素。
4.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物理的能力較差學生數學基礎普遍較差是造成學生物理學習困難的又一個原因。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并不突出,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卻已經成為能否正確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重要手段。高中物理常常運用矢量運算、函數、圖像和極值等方法來研究物理現象和過程。這些數學工具的使用,往往使學生感到抽象難學,甚至望而生畏。
二、教學中可采取的對策
1.結合初高中實際研究教法,以舊帶新高中物理是初中物理的延伸和拓展,初高中物理知識有大量的銜接點,作為高中物理老師,要認真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切實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并根據高中物理知識特點,有機地把兩者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盡快做到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使學生掌握新知識,順利地達到知識的遷移。例如:高中講到力的合成時,可把初中學過的同一直線上兩個力的合力,作為這節(jié)內容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引導學生先復習同一直線上同方向(或相反方向)上兩個力的合力,再提出若兩個力不在同一直線上怎么求出它們的合力。這樣引出力的合成,學生有基礎,容易接受。最后再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得出力的合成遵守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2.加強直觀性教學,提高物理學習興趣高中物理非常抽象,學生往往難于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運用實驗、舉例、掛圖、模型、多媒體等各種直觀教學手段,變抽象為形象,變枯燥為生動,使學生能夠通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例如,在介紹彈力及彈力的產生條件時,我們可以展示彈簧、竹竿等實物在形變中由于要恢復原狀對與之接觸的物體產生彈力的作用,學生通過觀察很容易得出彈力的產生條件為:物體直接接觸且發(fā)生彈性形變。但對一些不易形變的物體(如桌面)也能產生彈力,學生就很難相信,因為學生看不見這些物體的形變。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微小形變的演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感受到微小形變的存在,確信彈力是由物體的彈性形變來產生的。
3.改進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各種思維能力水平在教學中我們不僅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了解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才是學生受益終生的。因此教師在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都要創(chuàng)造思維情境,引導學生對感性材料進行思維加工,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質屬性和基本規(guī)律,建立科學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guī)律。例如,我們在講述質點這一物理模型時,我們可先拋出問題:如何計算火車從南京開往上海所用的時間?然后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影響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因此我們在處理這類問題時,常常不考慮各部分運動的差異,把物體簡化成一個質點,這是研究問題的一種科學抽象的方法。最后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討論,對于什么樣的物體才可以看成質點的問題,通過討論、分析、質疑,學生的思維就變得更加開闊,各種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注重指導學法,培養(yǎng)技能學習方法的正確與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能否學好物理。正確分析物體的受力,畫好受力示意圖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基礎;正確分析物理過程,是解決力學問題的前提;熟練運用數學知識是解決問題的保證。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這三個方面的能力。例如:對于高一學生來說,在解題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講解習題時要詳細分析物理過程,并把物理過程圖景化,讓學生建立正確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過程。高一開始我們就要讓學生養(yǎng)成畫圖的習慣,嚴格規(guī)范學生的解題步驟,加強學生解題能力,同時還要學生對所學的思維方法及解題方法進行分類總結,區(qū)別與聯(lián)系,形成自己的解題思考方法。此外高中物理對學生應用數學工具的能力要求較高,作為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要及時給學生補充一些數學知識,同時還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物理問題,提高學生對數學工具的應用能力。
總之,對于走入高一物理課堂的學生來說,雖然學習困難客觀存在。但只要我們切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改進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學生就一定能實現初高中物理學習的自然過渡,為整個高中物理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