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個人所得稅特點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17 08:29:00

導語:外國個人所得稅特點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外國個人所得稅特點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介紹比利時個人所得稅的稅制類型、稅率設計、費用扣除、應稅所得的計算方法、預提稅等幾個方面的特點,借鑒其合理之處建議完善我國的個人所得稅制:將現(xiàn)行的分類稅制改為綜合分類所得稅制;減少稅率檔次,降低最高邊際稅率;費用扣除應考慮納稅人的家庭狀況;對應稅所得隨通貨膨脹進行調整;加快信用制度建設,完善個人所得稅的征管制度。

關鍵詞:比利時,個人所得稅,稅率,費用扣除

一.導言

比利時個人所得稅自1919年開征以來,發(fā)展迅速,已成為第一大稅種。2001年,個稅占稅收總額的31.6%,是企業(yè)所得稅收入的4倍(根據(jù)經(jīng)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2001年的統(tǒng)計數(shù)字得出)。2004年,我國個人所得稅總額1737億元,僅占稅收總額的6.75%,僅占全國GDP13.65萬億的1.3%,而比利時為20%左右(國家稅務總局網(wǎng)站:及中國海關網(wǎng))。

比利時個人所得稅的重要地位與其國家的經(jīng)濟、人口、社會發(fā)展狀況及稅制設計是分不開的。比利時的人口僅占世界總人口的0.2%,但占世界貿易的比重為:出口3.3%,進口2.9%,是世界上人均出口額最高的國家(見《比利時經(jīng)濟發(fā)展概況》,)。金融、運輸、商業(yè)、通信等服務行業(yè)非常發(fā)達,雇用了全國70%以上的勞動力,農業(yè)比重非常低。服務業(yè)和工業(yè)吸收了全國絕大部分勞動力,失業(yè)率較低(2003年,失業(yè)率為8.1%)(海外通旅行網(wǎng):)。誠信機制已成為整個社會正常運轉的核心,信用體系高度發(fā)達,提高了征管效率。

下面將對比利時稅制設計的主要特點進行分析,以期借鑒其科學之處,為我所用。

二.比利時個人所得稅的主要特點

(一)稅制類型的選擇及稅率設計

比利時的個人所得稅制度將應稅所得分為四大類(動產所得、不動產所得、雜項所得、勞務所得),不同所得類型適用不同的課稅方式(單獨課稅或綜合課稅),使得單獨課稅和綜合課稅的征稅范圍很明確,可以保證稅收征管的確實和便利,符合稅收的管理效率原則。稅率設計也較為合理,對單獨課稅實行比例稅率,最高稅率為33%,最低為15%;綜合課稅實行五級超額累進稅率,從25%到50%,稅率檔次較少,稅率變動幅度均勻,納稅人的稅收負擔較為均衡,有利于調節(jié)收入分配,達到公平目標。

(二)費用扣除

1.在征收方式上,按配偶個人單獨確定應稅所得,但注重考慮家庭因素

勞務所得中規(guī)定了“助手配偶”配額和婚姻份額,可以減輕家庭生計主要維持者的稅收負擔。個體經(jīng)營者若得到配偶的幫助,可將凈所得的一部分分給其配偶;若一方的勞務所得低于雙方勞務所得總額的30%,可享有婚姻份額。分配的金額為凈勞務所得總額減去享有婚姻份額的一方配偶自有所得后的金額的30%,但這一分配額不能超過8160歐元。

2.在費用扣除標準中引入生計扣除規(guī)則,并增加了照顧納稅人特殊情況的多項扣除項目

根據(jù)納稅人的家庭情況給予特定的附加減免和優(yōu)惠,體現(xiàn)了稅法對低收入弱勢群體的照顧。不動產應納稅所得中,根據(jù)納稅人負擔的受撫養(yǎng)者的多少適當增加扣除額:受撫養(yǎng)者每增加一個,扣除額可增加340歐元,故納稅人撫養(yǎng)的子女越多,享有的免稅額越大。而且,照料子女的費用可以從凈所得總額中扣除,以每個子女每天11.20歐元為限。

(三)應稅所得的計算方法

應稅所得的計算隨通貨膨脹進行調整。這樣可以避免因通貨膨脹造成稅收收入的自動增長。如:不動產所得的應納稅所得是根據(jù)“不動產登記所得”或租金收入確定的,不動產登記所得是以1975年為參考年份,自1990年以來每年隨通脹率進行指數(shù)化。相應地,房屋的不動產登記所得的總扣除額也與不動產登記所得一樣,按相同的辦法隨通脹進行調整。

(四)源泉扣繳制

比利時個人所得稅對不動產所得以及部分動產所得和勞務所得征收預提稅。動產所得的預提稅主要是對股息和利息征收的。股息及來自儲蓄債券、押金、債券和固定利息有價證券的所得在取得時就應計提動產所得預提稅。這類所得在納稅時不必申報,從而簡化納稅程序,而且便于征收管理。勞務報酬諸如雇員薪金、公司董事報酬、解雇補償金、傭金及其他特殊補貼等也應在其取得時繳納預提稅。

如前所述,比利時的源泉扣繳制之所以有效,與其發(fā)達的信用體系是分不開的。在比利時,信用信息服務機構是中央銀行的一個部門,對其監(jiān)管主要由中央銀行承擔,有關信息的搜集與使用等方面的管制制度也由中央銀行提供并執(zhí)行。這樣的信用體系使得征稅信息的搜集變得相當便捷和完備,遏制了偷逃稅行為的發(fā)生,保證了稅款征收到位。

三.比利時個人所得稅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一)個人所得稅稅制模式及稅率設計方面

中國現(xiàn)行的個人所得稅制是采用分類稅制,無法實現(xiàn)公平、中性和簡化的政策目標,而且會導致不公平和引起經(jīng)濟扭曲。應適當擴大累進稅率的適用范圍,建議將分類稅制改為較為綜合的所得稅制。另外,稅率檔次過多,邊際稅率過高。工資薪金所得實行九級超額累進稅率,最高邊際稅率為45%,這在國際上也是非常少的。建議稅率級次不超過5個,最高邊際稅率為35%~40%。擴大第一個稅率級次的適用范圍,使最大部分的雇員進入這個稅率級次中。其次,對同屬勤勞勞動所得的工資薪金所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jīng)營所得、企事業(yè)單位承包經(jīng)營所得及勞務報酬所得均采用同一累進稅率征收,以體現(xiàn)“相同性質所得相同待遇”的原則;提高偶然性所得適用的稅率。

(二)費用扣除方面

我國個人所得稅以個人為計稅單位,不考慮納稅人的自然狀況,如婚否、子女等家庭狀況,有悖于社會公平原則?!坝媱澤钡幕緡呤沟么蟛糠旨彝ブ挥幸粋€子女,由一對獨生子女夫婦組建的家庭中,夫婦兩人要贍養(yǎng)四個老人,還要撫養(yǎng)一個小孩。這種“421”家庭模式致使家庭的主要生計維持者的經(jīng)濟負擔相當沉重。2000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達7%以上,中國已進入老年型社會。而且人口老齡化還將加劇,據(jù)預測,到2020年,65歲老年人口將達1.64億,占總人口的比重為16.1%(見中國人口網(wǎng):)。這種現(xiàn)狀加重了納稅人負擔,導致經(jīng)濟負擔不合理。

為充分發(fā)揮稅收在調節(jié)宏觀經(jīng)濟運行方面的作用,促進人口與經(jīng)濟、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稅收制度應與國情相結合。建議費用扣除方面,首先應按納稅人贍養(yǎng)的老人數(shù)目規(guī)定相應的扣除額,贍養(yǎng)的老人越多,享有的免稅額越大;其次,鑒于目前失業(yè)率較高,可規(guī)定“失業(yè)配偶配額”,允許未失業(yè)的一方配偶將其凈所得的一部分作為必要的生活費分配給失業(yè)配偶,從而減少其應納稅額,減輕整個家庭的納稅負擔。

(三)應稅所得的計算確定方法方面

如果稅收立法中用來表示稅收扣除價值和建立收入稅率級次的貨幣指標不隨通貨膨脹調整,將意味著通貨膨脹就會自動增加政府收入。通貨膨脹還會導致名義資本收入和實際資本收入之間的差異。資本收入的實際價值會小于名義價值。如果稅制沒有考慮到由通貨膨脹帶來的資本實際價值的減少,就會對納稅人的資本收入征收隱含的大量的額外稅額。

指數(shù)化可以確保納稅人的平均稅率不會因通貨膨脹而增加;不會將納稅人推進較高的稅率級次使他們適用的邊際稅率增加。建議稅法中的貨幣指標包括應稅所得、稅率級次等應實行指數(shù)化調整,并允許物價指數(shù)和生活水平偏高的地區(qū),生計費適當上調,做到因地制宜。標準扣除的數(shù)額每年也要隨著物價指數(shù)的變化而調整,以避免通貨膨脹對個人生計構成明顯的影響。另外,建議對財產所得同勞務所得一樣采用累進所得稅制。

(四)預收預繳及征管制度方面

我國現(xiàn)行個人所得稅征管的效果并不理想。這一方面與納稅人的納稅意識不強有關,另一方面由于我國信用制度建設晚于市場經(jīng)濟建設,相關法規(guī)不健全,也導致了稅收征管不力。應借鑒國外經(jīng)驗,加快信用制度建設,建立并完善信用管理的相關法律;建立信用數(shù)據(jù)庫,建立并發(fā)展信用服務中介機構;加強政府對信用行業(yè)的管理,增強稅務機關對納稅人信息的掌控力度,保證稅款的有效征收。

另外,建議將源泉扣繳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如可以要求雇主代扣所得稅,并向稅務部門匯報所有的勞務款項,這些勞務主要有法律、醫(yī)務、咨詢、建筑工程、其他的專業(yè)人員所提供的勞務、娛樂服務、商業(yè)服務和建筑服務等。其次,可以規(guī)定代扣所得稅的單位有權獲得所代扣稅款一定比例的補償,以便其更好地履行代扣義務和及時上繳所扣稅款。

參考文獻:

[1]E?deloddere,S?haulotte,Ch?valenduc.TaxSurvey[M].2005:8-46,79-99.

[2]解學智.國外稅制概覽:個人所得稅[M].北京:中國財政經(jīng)濟出版社,2003.

[3]荷蘭國際財政文獻局,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與稅收制度改革[R].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04.

[4]中國國際稅務研究會.中國加入WTO與稅收改革[R].2000.

[5]孟紅.韓國個人所得稅制的特點[J].稅務研究,2006(2).

[6]從比較稅法的角度談中國個人所得稅的改革目標[BE/OL].財稅法網(wǎng),2005-05-30。

[7]西方發(fā)達國家個人所得稅制改革的趨勢及其對我國的啟示[BE/OL].中稅網(wǎng),2003-08-10。

[8]建立社會信用體系的國際經(jīng)驗與啟示[BE/OL].中參網(wǎng),2005-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