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作文思維培養(yǎng)論文
時間:2022-05-12 11:21:00
導語:語文作文思維培養(yǎng)論文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學生寫作的1大頑癥,教師們也曾為此煞費苦心,在這里我想從3種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談起,共同探討我們的作文教學,希望能為大家提供1些幫助。
所謂“思維”,就是指人的認識活動。我們常說:“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薄斑\籌”其實就是思維的過程,是否能“決勝”的關鍵。作文同樣如此。作文就是以思維為核心,運用各種能力和技巧的1種綜合性智力活動。也可以說,作文是思維的體現(xiàn)結(jié)果,思維是作文的1種先前準備。沒有活躍、敏捷的思維,各種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提高思維水平,也是發(fā)展學生智力、開拓思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
1形象思維的培養(yǎng)
形象思維也叫想象思維,是人腦運用形象――表象(意象),通過聯(lián)想、想象、直覺、類比等形式進行的思維活動。其方式和作用有:再現(xiàn)性形象思維,如將記憶中的曾感知過的事物在意識中再現(xiàn)出來;再造性形象思維,如在閱讀中,將作品中描述的內(nèi)容依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和記憶中儲存的表象再造成形象;創(chuàng)造性形象思維,如為了達到寫作中的某種目的,利用記憶中的表象,通過夸張、移植、交合等手段,來創(chuàng)造作品中的新形象。
為此,培養(yǎng)學生的形象思維就要大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豐富他們頭腦中的表象和具體生動的語言,使其開闊眼界,擴大生活面,多觀察、多體驗、多讀書和讀好書,勤奮寫作。
下面我要談1談進行創(chuàng)造性形象思維的具體方法:
1、夸張法。比如在寫吐魯番盆地夏季白天溫度很高,光著腳在那里的山上走路,腳會被石頭燙的起泡。如果引導學生在作文里將溫度1夸張。學生就不難想出“火焰山”這個詞了。
2、移植法。如要布置學生寫1座理想的美麗校園,提示學生不妨把1些公園或其他校園的美景“移植”到1處來。這樣,學生筆下的校園可能就很理想、很美麗了。
3、轉(zhuǎn)嫁法。如兩個人同時向1位歌唱家學習唱歌,其中1個專心致志,1個3心2意,結(jié)果兩個人的成績高低懸殊。其實我們可以把這種情況轉(zhuǎn)嫁到黃鶯(歌唱家)、8哥(專心致志者)、烏鴉(3心2意者)身上,再加以生動的描繪,不也成了1片想象豐富的童話了嗎?此外,還有時間、地點或人物的轉(zhuǎn)嫁。
4夢幻法。有時學生做了1個很美妙、很奇怪的夢,如果讓學生把夢中的情景用文字描寫出來,不是也可以成為1篇奇妙的想象類的文章嗎?
其實培養(yǎng)形象思維的方法還有很多,在此就不11贅述,僅談以上幾種常用的方法。
2逆向思維的培養(yǎng)
文章立意,貴在新奇。拿到1個作文題目,如果按順向思維破題,可能角度不新、立意不佳。這時不妨將思考問題的思路反過來,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學習方法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人們思維的反向性上,即從現(xiàn)有的思路上返回來,從與他相反的方向?qū)ふ医鉀Q問題的辦法。逆向思維是1種開拓思路的方法,常常是能另辟蹊徑,找到解決問題的鑰匙,產(chǎn)生新的觀點。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1些1度被人否認的說法,有人將其賦予了新意;對舊說,有人提出了新的解釋;有些流行的說法,人們提出了質(zhì)疑。
例如:“做1天和尚撞1天鐘”1般是批評得過且過,混天度日的人。在我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時,有1個學生提出來:既然做和尚,就要干好本職工作,撞好鐘。這樣的說法又有什么錯呢?
中國有句古語叫作“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如何看待這句古語?我們不妨引導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從而提出與這句古語截然相反的觀點:比如“露相”并非“不真人”,歷史上著名的典故“毛遂自薦”就是1個很好的例證,他勇于展示自己,扭轉(zhuǎn)了趙國的命運。我們怎能不承認毛遂是1個真人呢?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思維大膽,觀點新穎。
社會是發(fā)展的,很多觀念也都在發(fā)生變化。告誡學生應靈活多變的看待曾是顛撲不滅的真理,或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大事小事,對寫出創(chuàng)新作文是1條有效的途徑。
3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
當然,我們在運用逆向思維的同時,不能只抓住1點,不及其余,由1個極端走西另1個極端而忽視事物的多面性。其實,任何事物都有著多方面的屬性,就拿人們最簡單的表情哭和笑來說,哭和笑本身是痛楚和歡愉的表現(xiàn),但有時哭卻是笑,笑卻是哭,不是有“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舉人笑是哭”之說嗎?再比如,蠶,我們既可以歌頌它“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奉獻精神,也可以嘲笑它作繭自縛的愚蠢。所以指導學生遇事要善于從多角度、多方向進行多方面的思維,這就是創(chuàng)新思維中另1個重要組成部分――發(fā)散思維。
1次,我布置學生以“雪”為題,運用發(fā)散思維,寫出至少3個不同的立意。經(jīng)過1番思考,同學們寫出了這樣的答案:(1)贊美雪的潔白無瑕,1塵不染。(2)贊美它滋潤萬物的奉獻精神。(3)鞭撻雪的虛偽懦弱――以潔白的外衣掩蓋世間的罪惡(4)鞭撻雪的冷酷無情,所到之處雪壓冰封,萬木蕭條。同學們充分發(fā)散思維,將“雪”的內(nèi)涵挖掘得非常深刻。
其實不光客觀事物有著多方面的屬性,不同的寫作主體由于經(jīng)歷、認識、素質(zhì)、修養(yǎng)的不同,面對同1事物、同1題材,各自的感受和認識也有差異。比如1次我布置學生以“0”為題,讓學生展開聯(lián)想和想象,寫1篇作文?!?”這1個簡單符號,有的說它像1個黑洞洞的槍口;有的說它像1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說它像1輪紅日;有的說它像媽媽滴滴的眼淚……不同的同學對“0”有著不同的認識,這就是所謂的“1千個讀者就有1千個哈姆雷特”。指導學生看問題要考慮多種因素,想象各種可能。發(fā)散思維的過程,就是發(fā)現(xiàn)事物的新領域、新因素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
其實,創(chuàng)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標新立異,學生就能夠?qū)懗?篇篇極富個性、特色的文章來!
精品范文
10語文第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