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理念高中政治教學方式

時間:2022-12-03 09:13:00

導語:立德樹人理念高中政治教學方式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立德樹人是當前教育領域研究的重要課題,要求教師除了為學生傳授知識與技能,還要讓學生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因而各個學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要應用立德樹人理念?!镀胀ǜ咧兴枷胝握n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升學生德育素養(yǎng)與綜合素質。對此,本文則從多方面分析基于立德樹人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學策略,望給予教師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政治;立德樹人;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市場經濟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社會多個領域在此過程中發(fā)生顯著變化,人們學會運用辯證的角度看待舊事物,也逐漸增強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與感知力,也不斷審視自身所處環(huán)境。高中生在此環(huán)境下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更能接受新思想與新事物,樂于求知和改變。但不可否認的是,高中生因不同思想和文化矛盾也面臨較多困擾,出現(xiàn)社會責任感缺失、心理素質不良、思想價值觀扭曲以及意志渙散等現(xiàn)象,需要及時進行糾正,避免學生走入歧途。政治作為一門綜合性與人文性兼具的學科,教師需注重在教學中引入立德樹人理念,促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思想觀念,對學生未來發(fā)展有著重要現(xiàn)實意義。

一、挖掘教材德育因子

事實上,高中政治教材涵蓋十分豐富的思想品德內涵,大部分情境與德育有著緊密聯(lián)系,教師并不需要刻意為學生講解,在備課階段需認真研究和挖掘政治教材涵蓋的德育因子,于潛移默化中為學生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的同時樹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縱觀傳統(tǒng)高中政治教學現(xiàn)狀,普遍存在重理論和輕實踐現(xiàn)狀,和其他科目相比,由于涉及較多的政治基礎理論知識,以致于學習難度較大。隨著課程改革全面實施,高中政治教師也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與改革教學理念,通過深入理解課程改革內涵與精神,積極引入探究性與開放性教學模式,并加快思想政治與其他學科緊密結合,改變以往教學存在不足。在學習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構成知識時可與核心價值觀內容相結合,不單單從高中生需具備的家國情懷與人格修養(yǎng)等方面汲取可用內容,還可適當調取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公民法治意識、生態(tài)文明等方面知識。在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知識時需從高中生具備的人格修養(yǎng)和家國情懷等方面引領學生掌握知識,更要從心理健康、公民法治意識、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生態(tài)文明教育方面對核心價值觀資源進行整合。以“市場配置資源”教學為例,針對市場交換中普遍存在的今日付款,過些時日再提貨;或先取貨,過些時日再付款;或甲地付款,乙地取貨等情況該如何把控其中存在風險。政治教師可引導學生了解和分析現(xiàn)代市場經濟環(huán)境,并基于消費形式變革中探究市場經濟,必要時還可結合自我經濟生活現(xiàn)狀分析解決方式,從種種方式延伸至市場交易延時交割極有可能損害債權人利益,或因信息非對稱出現(xiàn)的消費欺詐行為等。與此同時,高中政治教師從認識市場交易風險中引領學生正確看待和分析市場風險,并基于法律意識、合同意識、誠信意識等方面分析完善市場經濟環(huán)境對策,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與誠信品質。通過挖掘教材德育因子引領學生充分把握政治學科與其他知識間的關系,關注教學探究性、開放性,實現(xiàn)真正意義層面價值與思想和科學與生活辯證統(tǒng)一。

二、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式

高中政治教師在傳授知識時未充分考慮學生心理與心理特征,整個課堂氛圍極其沉悶枯燥,缺乏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意識,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相關研究指出,空洞單一的說教式教育使教育者內心也產生較多困惑,因為部分學生出現(xiàn)的反社會傾向與逆反心理并非社會陰暗面所致,與“正面虛偽”說教有著緊密聯(lián)系。對此,社會道德規(guī)范不能停留在對一般知識的理解和感悟,需結合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方式,改變學生錯誤思想觀念,形成健全人格。以“價值與價值觀”教學為例,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為學生列舉名人事跡引領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與道德觀。例如:全國道德模范——張麗莉,這名教師勇敢地沖出去保護兩位學生,但自身制止這場交通事故后卻失去雙腿。教師在講述中可運用“那一刻,你因勇敢而美麗”公益廣告作為切入點,并運用現(xiàn)代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張麗莉教師的感人事跡,隨即提出以下問題:“該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人生價值觀評價張麗莉教師的感人事跡?”促使學生在思考問題時將張麗莉教師作為自身人生成長與發(fā)展的指向標,實現(xiàn)預期教學目標。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突出與立德樹人間的關系,從學科特色與知識點等方面整體銜接。該課程圍繞馬克思主義重點培養(yǎng)學生社會參與能力、認知與思想,強化學生具有的公民政治素質。與此同時,高中政治還需與時事教育相關聯(lián),尤其黨和國家在不同時期制訂的政策與方針并融入中學德育工作中,達到與高中政治學科互補效果。政治教師還需要將教學內容緊貼高中生現(xiàn)實生活并基于此創(chuàng)設生動、愉悅道德學習氛圍,使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同時明辨是非,以正確態(tài)度判斷時事觀點。除此之外,高中政治教師要將知識內容與其他學科相融合并基于此思想層面突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科學文化素養(yǎng)。例如:融入法學、管理學、心理學、經濟學等思想并從概念、理論、觀點等方面凸顯知識的橫向連接,使學生樹立正確問題觀。以“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教學為例,政治教師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可為學生播放經典公益廣告《溫暖的心》視頻,讓學生從視頻中觀察小時候如何穿衣服、用筷子、系鞋帶等,觀察當父母處于年老狀態(tài)時該如何與對方相處,讓他們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課堂導入后教師提出問題:“在經濟快速發(fā)展的今天,該如何正確看待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孝’?”從問題展現(xiàn)孝文化并歸納總結孝文化內涵、歷史意義與時代價值等,引領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

三、發(fā)揮教師榜樣作用

榜樣示范具有顯著的暗示性與簡潔性特征,使受教育者在無形中受到思想情感熏陶,進而不斷規(guī)范自身行為。相關教育者指出,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重要影響。其中教師在和學生日常溝通交流中通過良好的行為示范能將抽象性較強的道德規(guī)范人格化與具體化,由此一來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就會受到影響。高中政治教師要運用流暢的教學語言與大方得體的穿著讓學生發(fā)自內心感到信服,并在教學實踐中轉變角色,從知識灌輸者轉為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引導者、合作者與促進者,在一點一滴中關注學生,尊重學生,由此一來學生才會發(fā)自內心地親其師,信其道。一般教師教學行為感染性會體現(xiàn)在教師語言行為方面,課堂用語應做到禮貌文明,抽選學生回答問題或讓學生坐下時應說“請坐下”,學生幫忙解答困惑可說一句“謝謝!”,授課時出現(xiàn)口誤或叫錯學生名字時可態(tài)度誠懇地說一句“不好意思”,如果學生回答錯誤可溫和安慰對方“沒關系”等。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合理運用日常交際用語,能較好地維持學生持續(xù)探究政治知識興趣,一定程度還能摒棄以往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非文明語言,有利于提升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語言修養(yǎng)。學生的心靈會在美好語言下得到凈化,提升學習政治自信心,自身行為也趨于得體和規(guī)范。

四、培養(yǎng)學生審美素養(yǎng)

高中政治學科不單單有知識與技能目標,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也是該學科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悟優(yōu)秀前輩與先進人物的無私奉獻精神與良好品德品質并將其內化自身品質,再外化于行,提升道德水平。政治教師只有自身充分感悟該學科特有的美才能為學生滲透,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審美理想屬于最高模式的審美判斷與評價,高中生審美理想培養(yǎng)多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其社會理想方面,因為社會理想與部分審美理想有著緊密聯(lián)系,在一定程度能形象化地傳達歷史發(fā)展要求與新時代精神。與此同時,社會理想的出發(fā)點是個體理想確立,應以社會發(fā)展與進步作為起點,始終堅持集體與個體利益相結合以及少數服從多數原則。高中政治課程具有顯著的政治性與階級性特征,只有先引導學生樹立社會理想才能使其在兼顧個人理想的同時樹立良好的審美理想。以“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教學為例,教師除了達成教學目標之外,還需讓學生從情感層面對馬克思、、雷鋒、袁隆平、錢學森等道德楷模產生認同,通過了解自身行為并與優(yōu)秀前輩行為對比后樹立向優(yōu)秀榜樣學習的心理,將優(yōu)秀楷模良好品質內化于心并付諸于行動,逐漸在磨煉中走向成功。相關研究者指出,如果一個人十分低俗,必然無法具備判斷審美能力。培養(yǎng)高中生高雅的審美情趣是教師重要教學任務,即引導學生選擇豐富精神和健康高雅的文化。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fā)展,也相繼衍生出不同類型的文化產品,面對多種文化選擇,政治教師應指導學生正確欣賞與學習健康文化,遠離落后腐朽文化,使學生思想品質沿著正確軌道發(fā)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需求。

結束語

立德樹人是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教育根本任務,目的在于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質量人才。高中生思想觀念是國家關注的重中之重,高中生正處于人生最彷徨和迷茫的階段,在政治教學中及時引入立德樹人理念,能較好地糾正學生錯誤思想,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內涵,并形成良好的情感體驗,增強對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與感知力,也不斷審視自身所處環(huán)境,促進學生德育品質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成菊.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科學咨詢,0(1):257.

[2]劉愛麗.淺析立德樹人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的滲透[J].東西南北:教育,0(4):0317.

[3]錢麗.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80.

[4]黃永紅.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0(6):27-28.

[5]歐忠文.關于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討[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0,14(7):.

[6]祁憲紅.探究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0().

作者:袁迎燕 單位:江蘇省啟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