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教案范文

時間:2023-04-05 08:26: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四年級上冊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文云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四年級上冊教案

篇1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小數(shù)乘法教學教案

【設計理念】

小數(shù)乘整數(shù)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shù)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因數(shù)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小數(shù)的意義和性質,小數(shù)加、減法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以上已習得的知識、經驗對本節(jié)課知識的構建非常有必要 ,因此我們在課的設計上力求溝通新舊知識點的聯(lián)系,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遷移和轉化。 教材以三峽工程——三峽發(fā)電了為素材引入課題,以“因數(shù)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guī)律”為著力點,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算理和方法上。引導學生在小數(shù)乘法到整數(shù)乘法的轉化過程中逐步達成“理解小數(shù)乘整數(shù)”算理這一目標,最終歸納出“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一般計算方法。

【教學目標】

1.經歷小數(shù)乘整數(shù)算理的理解和計算方法的探索過程,交流算法的過程中學生能說出算理,明白計算方法,并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2.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能進行有序的自主探索中,培養(yǎng)學生的分工合作意識,。

3.在對算理的學習交流時,溝通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體會轉化思想,培養(yǎng)數(shù)學推理能力 ,規(guī)范數(shù)學表達。

4.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數(shù)學活動中,感悟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體會小數(shù)乘整數(shù)在生活中的價值。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yǎng)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算法。

【教學難點】

1、理解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算法。

2、在數(shù)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中運用數(shù)學思維方法探索新知。

【教學用具】多媒體課件、教學視頻、音樂、自制答題板。

【教學學法】主要采用了自主探索,觀察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等活動方式,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學習。

【教學手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等等數(shù)學活動及多媒體輔助教學,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通過判斷、比較、歸納、總結等方式達到幫助學生主動獲得知識的目的。

課例前測

班級: 姓名: 等級:

1.直接寫出得數(shù)。

0.8×10= 25.6÷100= 0.37×100=

37.5÷100= 59.7÷1000= 0.37×1000=

縮小它的 ( )

2.按要求填一填。

0.568 擴大到它的10倍是( ),0.568縮小到它的100倍是( )

56.48擴大到它的100倍是( ), 56.48縮小到它的十分之一是 ( )。

430.6擴大它的1000倍是( ) ,430.6縮小到它的一千分之一是 ( ).

3.列豎式計算

25×7= 48×16 =

一、 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jié)我們上什么課?數(shù)學課。數(shù)學離不開算數(shù)這一關,快想想到現(xiàn)在你都學過哪些計算技能?口算是一種吧,……橫式]豎式、簡算。

讓我們做個課前小熱身,快速搶答得數(shù)!

21×9=

210×9=

2100×9=

我們之所以答得這么快,是因為這幾道題之間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

再仔細觀察這組題目及得數(shù),這個規(guī)律是什么?

生:增加0,也就是把原數(shù)擴大到它的10倍,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10倍,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師: 21×9= 2100×9= 那這兩道呢?

生: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100倍,積也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生:也就是說:從上往下觀察,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幾倍,積也擴大到原來的幾倍.

師:說的很好,咱我們再換一個角度想一想!從下往上觀察,你又能發(fā)現(xiàn)什么規(guī)律?

生:一個因數(shù)不變,另一個因數(shù)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積也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師: 對,小小計算也存有大智慧!因數(shù)與積的變化規(guī)律,對我們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讓我們齊讀一下:

【設計意圖:導入復習部分的創(chuàng)設意在喚起學生已有的舊知,激活學生的思維,為學習新知識做思維方式和知識上的鋪墊?!繉W生探索一下因數(shù)與積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對后面的學習探索留下一點經驗儲備。

二、提出問題

師:智慧能夠創(chuàng)造奇跡。2009年,當今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竣工,它在工程規(guī)模、科學技術和綜合效益等諸多方面都聞名于世界。想不想親自目睹下他的風采?(想)請看! [放錄像]

師:誰來繼續(xù)介紹一下三峽電廠的具體情況!

師: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乘法問題?(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

【設計意圖:入情入境的教學設計一方面想激發(fā)學生繼續(xù)研究的興趣,另一方面把數(shù)學知識鑲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意在密切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師小結:剛才,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可以嗎?6臺發(fā)電機組每小時能發(fā)電多少萬千瓦時?誰來列式?

58.6×6

三、解決問題:

1、估算

師: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一樣?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課題(板書課題:小數(shù)乘整數(shù))

師:我們以前學過整數(shù)乘法,用以前的方法先來估一估這個算式的結果大約是多少?

生:58.6≈60,60×6=360,58.6×6≈360(萬千瓦時)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加強口算、重視估算,提倡算法多樣化”,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要滲透在計算教學中,從而為后面學生計算精確值提供依據(jù)。)

2.精確計算

師:那么58.6×6?的準確結果是多少呢?想一想,能不能利用學過的各種計算知識,來算出58.6×6的準確結果呢?(給點思考時間)

師:誰來繼續(xù)介紹一下三峽電廠的具體情況!

生:(讀信息)

師: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個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老師板書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問題)

【評析:形象的情景教學,使學生如入其境,可見可聞。同時把數(shù)學知識鑲嵌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也有助于學生意識到所學知識的相關性和有意義性?!?/p>

師:剛才,大家提出了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問題:6臺發(fā)電機組每小時能發(fā)電多少萬千瓦時?誰來列式?

生1:58.6×6

三、 解決問題:

1、獨立思考

師: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的有什么不同?

生2:有一個因數(shù)是小數(shù)!

師:對!我們以前學過整數(shù)乘法,可今天遇到了小數(shù)乘法。動腦想想,怎樣計算58.6×6?

(生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

師:有同學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下面進行小組合作!注意:第一,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第二,小組長記錄下你們小組討論出來的方法。第三,每組選出兩名同學準備在班內交流。開始活動!

【評析:當學生發(fā)現(xiàn)了對“小數(shù)乘法”這個新知識還不理解時,就會產生求知的渴望,都希望自己成為“探索者”,把做題的方法弄個明白,于是他們就會去思考、去聯(lián)系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尋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已有的知識就象種子一樣,生長成新的知識,并且這些新知識的“根”就扎在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這片“沃土”上。】

3、交流方法:

師:哪位同學向代表你們小組來交流?

第一種:連加

生1:我們小組是這樣做的:58.6+58.6+58.6+58.6+58.6+58.6= 351.6 我們的做法怎么樣?

生2:我覺得有些麻煩,如果乘300多,你是不是就把300多個58.6相加啊?

師:確實太麻煩了。你不但理解了他們的方法,而且還有了更深入的分析。不過,這個小組小數(shù)乘法不會做,就想到用小數(shù)加法來解決,也動腦思考了!

【評析:“交流”不僅僅意味著讓學生講出不同的算法給他人聽,更要在理解他人的算法中做出分析和判斷,達到互相溝通的目的。我們在這里看到了學生之間真正的交流、真正的溝通,我們還聽到教師的評價不但對生2的質疑予以了肯定,同時也表揚了生1開動腦筋努力探索的解題方法?!?/p>

第二種:先×10,后÷10

師:還有哪個組想交流?(指生交流)咱們注意聽,有疑問就問!

生1:×10就是把58.6變成586,按照586×6算出結果,還要再把得數(shù)÷10,這就能得到58.6×6的積。

師:對于這種方法,你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

生2:你們?yōu)槭裁匆?times;10,最后又÷10?

師:你的問題很有價值,看來你是用心思考了。

生1:(做了一個形象的比喻)這就象我們小組加減分一樣,早晨加了一分,可又被一位同學扣掉一分,互相抵消了,既沒加也沒減。

師:多形象的比喻!這樣解釋明白嗎?還有問題嗎?

生3:為什么要把58.6×10變成586?

生1:58.6×6不會做,變成586×6,這是整數(shù)乘法,我們熟悉、好算!

生3:噢!明白了!

師:真是個好主意!這個方法很巧妙。你們組不但會思考,而且能很好的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評析:“學貴生疑”。“能不能提出自己的疑問?”,“還有問題嗎?”——教會學生善于質疑問難,為實現(xiàn)生生互動創(chuàng)造基礎。同時將這些問題直接拋給了學生,拓展了學生與學生直接交流的空間,讓學生與學生直接對話?!?/p>

第三種:58×6+06. ×6

師:你們小組有什么好方法?

生1:我們把58.6分成58和0.6兩部份,分別和6相乘:58×6=348 0.6×6=3.6 3.6+348=351.6

師:大家明白了他們的方法嗎?誰來說說他們是怎樣想的?

(生2把這種方法又介紹了一遍)

師:你知道為什么0.6×6得3.6,他們怎么算的?

生2:6×6=36,0.6×6=3.6。

師:哦!也是把0.6看成整數(shù)來計算!

【評析:學生的交流讓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從同學身上學到的許多東西是教科書上所沒有的?!?/p>

第四種:豎式

師:還有不同的方法嗎?來看看你們小組的方法!

生1:我們列了一個豎式。遮住小數(shù)點,不看。直接算586×6=3516,最后把小數(shù)點加上去。

師:注意到沒有,他剛才做了一個很形象的動作是什么?

生2:遮住小數(shù)點!

師:哎!把小數(shù)點遮住,他們先算什么?

生3:586×6

師:這個小組也是先把小數(shù)變成整數(shù)來做的。

【評析:“遮住”雖然學生的語言是稚嫩的,但不難發(fā)現(xiàn),學生對小數(shù)乘法的算法更接近了轉化的思想。教師就是要做一個發(fā)現(xiàn)者,隨時注意學生所傳達出來的信息,適時點撥,點燃學生想說、想表現(xiàn)的欲望。】

師: (把第二種方法和最后一種方法同時展示,進行對比分析。)哎?那大家看一下,這兩個小組的解體思路就是不謀而合的?

生:(恍然大悟)都是變成整數(shù)來計算的。

師:(指一生)來!咱倆一起合作!把你們思考的過程記錄下來。

他們都是,先把58.6擴大到原來的10倍成為586。

再用586和6相乘得到3516,3516是誰的得數(shù)?

怎樣才能得到原來58.6×6的積呢?

生:把3516再縮小到原來的1/10

師:這句話很重要我把它記下來。

小數(shù)點點在哪?

生:點在6的前面。

師:這個小數(shù)點可不是隨便點上去的。是把3516縮小到原來的1/10,小數(shù)點向左移動一位。這就得到了351.6

(指生完整的介紹一遍豎式方法的思路。)

【評析:在這里,你不但看到了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多的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小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有了更深刻理解。】

4、總結思想

師:多清晰的思路!同學們,你知道嗎?剛才咱們在這整個的研究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運用了一種很重要的數(shù)學方法——轉化:把不熟悉的小數(shù)乘法轉化成小數(shù)加法,或者轉化成整數(shù)乘法來計算。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用到這種方法,把新問題轉化成我們舊知識來解決。

【評析:思想是數(shù)學的靈魂。方法如果沒有思想的引領,方法也只能是一種笨拙的工具。在此,學生在經歷了一個數(shù)學家發(fā)現(xiàn)的過程后,感受到了比數(shù)學知識更重要的“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p>

師:這是我們思考的過程,實際計算時不用寫出來。只需像這樣列豎式計算。

四:鞏固練習

師:我這里還有一道題,你會算嗎? 13.2×4

學生獨立完成,找一名同學講講計算過程!后同桌互相檢查看看對不對!

師:再看這個問題,“26臺發(fā)電機組每小時發(fā)電多少萬千瓦時?”列出算式!觀察這個算式與上面的有什么不同?

生:剛才我們做的是小數(shù)乘一位整數(shù),這是小數(shù)乘兩位整數(shù)。

師:試試看!寫在題板上。如果有問題可以和同桌商量一下!

師:(出示錯題)剛才,老師發(fā)現(xiàn)有位同學是這樣做的!你對他的計算過程有什么看法?

生:因為這次是乘兩位整數(shù),其實這都是計算過程,都要按照整數(shù)乘法計算,不用點小數(shù)點。到了最后的結果我們再縮小到原來的1/10。

師:其實呀!我們還要好好感謝這位同學,給我們提了個醒。如果還有錯的也不要著急。就像這樣,先仔細找找原因,再改過來!

【評析:理解小數(shù)乘整數(shù)的算理及算法是難點,學生出錯很正常。老師抓住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讓學生通過交流找到錯誤原因,再次感受知識的形成過程?!?/p>

師生共同歸納:計算一位小數(shù)乘整數(shù)時,先把一位小數(shù)擴大到原來的10倍,轉化成整數(shù),按照整數(shù)乘法的方法來計算,然后把結果縮小到原來得1/10,就得到最后的得數(shù)。

五、實際應用:

師:小數(shù)乘法在生活中的作用很大。最 后老師還給同學們帶來一段有趣的小故事,一起來看!

(故事內容:老爺爺在賣蘋果,1.5元一斤。小姑娘過來講價:“太貴了,5元錢3斤賣不賣?”,老爺爺說:“不賣!不賣!”)

師:看到有的同學笑了,能不能說說你笑什么?

生1:3斤只有4.5元。如果賣5元錢3斤能多賺5角,老爺爺居然還不賣!

生2:小姑娘不會講價,5元錢3斤,越講越高!哪有這樣講價的?

師:看來不學會小數(shù)乘法的知識是不行的。剛才大家都認為老爺爺傻,其實呀,換一個角度想,老爺爺可能并不傻,他不貪圖眼前的小利,講究的是誠信經營。

【評析:擺脫了唯知識的教學,才是以人為本的教學。小故事在本節(jié)課里起到了聯(lián)系實際,重視應用的作用。最后那句平時無華的話,擁有著一種大教學的觀念,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鋪墊著點滴基礎??梢韵胂?,學生在這樣辯證思想的長期熏陶下,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就會獲得不一樣的收獲。同時,認識世界、評價他人時不會那么狹隘?!?/p>

師:這節(jié)課,還有幾個有關小數(shù)乘法的問題,以后繼續(xù)研究。今天咱們就上到這兒!下課!

堂堂清后測

班級: 姓名: 等級:

1.直接寫出得數(shù)。

0.73×10 = 0.73×100 = 0.73×1000=

1.3×3= 1.3×30= 0.13×300 =

2.使用豎式計算。

13×2.5= 0.35×47= 2.48×60=

3.解決問題

1. 一頭山羊每天產奶19.6千克,照這樣計算,這頭山羊10月份可以產奶多少千克?

2.2003年著名的旅游景點孔孟之鄉(xiāng)——曲阜“三孔”平均每月接待游客9.8萬人。2003年曲阜“三孔”全年接待游客約多少萬人?

看了四年級上冊數(shù)學小數(shù)乘法教學教案的人還看:

1.蘇教版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

2.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教案人教版

3.人教版初中一年級數(shù)學教案

篇2

一、教學背景:

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小學美術

課時:1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1、學生在百度中搜索“雞”在民間文化中的意義以及關于雞的藝術品。

2、繪畫工具

教師準備

:1、互聯(lián)網搜索關于雞的圖片以及雞的文化寓意。

2、多媒體課件

二、教學課題:

河北美術出版社小學四年級上冊第6課《大花雞》

屬于

設計應用

三、教材分析:

“雞”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也是藝術作品中樂于表現(xiàn)的形象。在剪紙、泥塑、刺繡等民間藝術作品中更是多見。這些作品中,雞的形象已不再是寫實的,而是進行了藝術化的處理,這樣的形象更接近于兒童美術作品中所表現(xiàn)的形象,稚拙浪漫,也更符合兒童的審美心理。

動物裝飾繪畫,需要對形象進行概括、夸張、變形和花紋裝飾處理。本課通過對“雞”的形象進行加工設計的實踐活動,使學生初步感受到裝飾藝術的一般手法。

(1)概括、提煉(2)夸張(3)變形(4)紋樣裝飾處理

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運用現(xiàn)代平面構造的一些方法進行裝飾美化。

四、教學方法:

本課通過欣賞關于雞的藝術作品,以雞的形象為切入點,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初步了解裝飾繪畫的表現(xiàn)手法,感受圖案的裝飾美。

五、教學目標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愿意欣賞中國民間美術,對中國民間美術感興趣。

過程與方法:能夠初步了解動物變形、裝飾的一般表現(xiàn)方法和規(guī)律。

知識與技能:能夠了解民間美術作品的裝飾性特點。

六、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深入觀察了解形象的特點,在概括、夸張、變形中不失其特征。

2、引導學生進行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運用各種花紋和表現(xiàn)手法,去添加被裝飾的形象,使形象更美麗,更有浪漫色彩。

教學難點:多媒體課件

讓學生感受夸張、變形裝飾藝術的重要手法,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一、

謎語導入

謎語:頂上紅冠戴,身披五彩衣,能測天亮時,一唱萬門開。謎底—公雞

引出課題《大花雞》

【以猜謎語的方式引出課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謎語了解雞的特點?!?/p>

二、講授新課

1、師:雞有什么本領?(吃蟲、下蛋、打鳴等)

【通過思考,了解記得習性,有助于在后面的繪畫中,能把雞的動態(tài)畫的更豐富】

嘿、它們的本領可真不少,咱們一起來領略一下它們的風采吧!

欣賞關于雞吃蟲、下蛋、打鳴的圖片。

2、認識一下其它的大花雞:

(1)、錦雞

(2)、一只蘆花公雞

看一看,你能說出他們的名字嗎?

美麗的錦雞是一種雉科動物,在我國的大部分地區(qū)都有分布,并且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畫作----《錦繡前程》,錦雞代表吉祥、富貴的象征。

3、觀察雞的外形特征

【學生通過欣賞了解雞的特征。通過幾張圖片放在一起對比的能使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雞的外形特點。】

我們一起來觀察一下它的外形特征是什么?

(雞的結構:頭、頸、身體、尾巴、腳。)

頭:頂上有鋸齒狀紅雞冠,眼睛圓圓的,嘴尖尖的。

頸:有多重、多層的彩色羽毛,十分漂亮。

身體:兩側長著短短的翅膀,滿身披著美麗的羽毛。

尾巴:尾巴上的羽毛特別長,顏色豐富多彩。

腳:兩只腳強壯有力,腳趾上還長著尖尖的指甲。

頭是圓形,身體大致呈三角形,尾巴彎彎的。)

師:雞得哪個地方最吸引你?

【欣賞真實的雞的圖片,引導學生從外形、顏色等方面了解雞的特征。(紅紅的雞冠子、翹起的尾巴、美麗的羽毛等)】

師:在漢語中”雞”與”吉”諧音,是吉慶、吉祥的象征,所以很多藝術家都喜歡用雞的形象當做為素材,創(chuàng)作出各式各樣的藝術品,寄作品表達對幸福生活的向往。

【感受中國民間繪畫作品的寓意。激發(fā)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p>

4、探索裝飾方法

師:現(xiàn)在我一起來看看藝術家是如何對雞進行裝飾的?

多媒體圖片:1、中國畫雞

2、山西布堆畫雞3、陜西布玩偶—壽雞

真實的雞和圖案雞做對比,裝扮前后有什么不一樣?

【通過不同作品的欣賞,探索不同的裝飾方法?!?/p>

(1)、雞探石榴(農民畫)

藝術家眼中的雞和真實的雞有什么不同?

農民畫上有裝飾花朵、而且身上顏色很多。

(2)、金雞展翅(農民畫)

朱光蓮(陜西)

(形狀變形、顏色夸張)

師:這是我們要學習的裝飾繪畫的基本方法。

總結:

通過欣賞探索裝飾方法一:表現(xiàn)結構的花紋,如眼睛、翅膀、羽毛等,畫這樣的花紋要注意結構的形狀特征,可用類似的圖形去替換。如樹葉和花瓣替換羽毛太陽替換眼睛等。

裝飾方法二:可以用有象征意義的花紋,如民間藝術品中,裝飾花朵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雞和魚代表吉慶有余)

5、欣賞不同的材質的雞的作品

【通過欣賞不同的材質的雞的作品,探索制作方法不同】

看看他們的作品都是用什么材料來表現(xiàn)的?

①手工剪紙

②泥塑雞,這個作品跟前面的有什么不同?

③用毛線或者皺紋紙繩創(chuàng)作

④用彩色卡紙、水粉相結合創(chuàng)作

⑤用黑色卡紙、油畫棒、皺紋紙球。

⑥黑色記號筆進行創(chuàng)作的雞

⑦漂亮的彩繪圖案大公雞

好了,我們看了這么多作品,相信同學們已經迫不及待想大顯身手了。選擇合適裝飾方法和裝飾圖案裝扮一只與眾不同的大花雞。

現(xiàn)在我們一起來創(chuàng)作一幅表達自己美好愿望的作品。

三、

教師示范

你們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么畫的。

用簡筆畫雞的方式讓學生一邊討論一邊了解雞的外形和動態(tài)變化。

多媒體出示創(chuàng)作提示:

1、畫出雞的外形,注意雞的外形和動作。

2、進行裝飾,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在雞的身上大膽裝飾合適的花紋。(注意花紋的色彩搭配)

四、

學生創(chuàng)作

選擇合適裝飾方法和裝飾圖案裝扮一只與眾不同的大花雞。

五、欣賞評價

學生互評,說一說其他同學作品有什么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通過學生之間互相交換作品,學會發(fā)現(xiàn)別人的閃光點?!?/p>

六、小結

多媒體圖片:中國地圖

這張是什么?像什么?

【用像雄雞的中國地圖使學生的感情得以升華。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愛我國的民間文化的情感】

我們的祖國像雄雞一樣傲立在世界的東方,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無比的光榮和自豪。我們作為祖國未來我們更應該把中國的民間文化發(fā)揚光大。在此,我們也可以通過我們的作品,祝我們的祖國吉祥如意。

篇3

n

教學內容

教材第46~48頁

自然數(shù)

n

教學提示

本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是了解自然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的概念及特征,難點是體會“自然數(shù)是無限的”。

教學時,首先利用教材設計的數(shù)星星的情境,讓學生說一說:他們在干什么,天上的星星能數(shù)完嗎?使學生初步感受星星的數(shù)目太多,再介紹自然數(shù)。然后提出:什么情況下看不見星星?學生說出聰聰?shù)脑捄螅僬f明0也是自然數(shù)。

交流“說一說”的問題時,給學生充分舉例的機會。使學生了解自然數(shù)可以表示很多事物,初步感受自然數(shù)很多。教學自然數(shù)可以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要給學生充分觀察、交流的時間,使學生了解自然數(shù)列兩個數(shù)之間相差1的特征,并借助直線上的箭頭,使學生體會到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認識奇數(shù)、偶數(shù)時,可以先交流一下學生看電影的經歷,說一說自己的座位號,相鄰的座位是多少,然后觀察情境圖,討論一下:兩個小朋友的座位在一起嗎?為什么?再讓學生說一說單號、雙號各有哪些號;由單號、雙號引出單數(shù)、雙數(shù),接著,教師介紹奇數(shù)、偶數(shù)。

“試一試”的內容是奇數(shù)、偶數(shù)的進一步認識和提升。在學生寫出奇數(shù)數(shù)列和偶數(shù)數(shù)列后,讓學生說一說怎樣寫的,然后,重點交流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了解奇數(shù)數(shù)列和偶數(shù)數(shù)列的特征。

n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自然數(shù),知道自然數(shù)的特征,能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shù)。

2、知道奇數(shù)、偶數(shù),能判斷一個數(shù)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

過程與方法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認識自然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的過程,掌握自然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的概念和特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shù)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n

重點、難點

重點

自然數(shù)、奇數(shù)、偶數(shù)的概念及特征,會判斷一個數(shù)是奇數(shù)還是偶數(shù)。

難點

體會自然數(shù)是無限的

n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數(shù)星星和看電影多媒體教學課件或掛圖

學生準備:生活中的數(shù)、學習過的數(shù)的知識積累

n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猜謎語嗎?(生齊答: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粍t謎語,你們猜猜看。?(多媒體出示謎語)

“青石板,青又青,青石板上掛銀燈,不知銀燈有多少,數(shù)來數(shù)去數(shù)不清?!?指名讀一讀、猜一猜。

師:你猜出來了嗎?

(?生爭先答:是星星)

師:對,每當夜幕降臨,天空中就會出現(xiàn)很多很多的星星,滿天的星星就像是無數(shù)顆珍珠把天空裝扮得非常美麗,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設計意圖::針對三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強,上課開始,老師用上猜謎語導入新課,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愿意學、樂于說。

(二)探究新知

一、認識自然數(shù)。

1、多媒體出示星空圖,通過數(shù)星星的活動,認識自然數(shù)的概念。

師:我們一起來數(shù)星星吧!

生看圖數(shù):1、2、3、4、5、6、7……

師:說說你大約數(shù)了多少顆?

生:大約230顆

生:1000多顆

……

師:能數(shù)清嗎???生齊答:數(shù)不清。

師:天上星星數(shù)不清。據(jù)科學家統(tǒng)計,我們站在同一個地點,用肉眼可以看到的星星大約有3000多顆,是不是天上只有3000多顆星星呢?

生1:不是。

生2:太多了,好多我們看不到。

師:對,還有很多星星是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剛才我們數(shù)星星顆數(shù)時用到的1、2、3、4、5、6、7……,這樣一個一個的數(shù)都是自然數(shù)

(師板書:自然數(shù)??1、2、3、4、5、……?)

師:什么時候就看不到星星了呢?

生1:下雨、陰天?。

生2:白天。

生3:霧霾嚴重的時候。

……

師:那一顆星星也看不到用什么來表示?

生:用0表示。

師:對,一個也沒有就用0來表示。0也是自然數(shù)(補充板書自然數(shù)??0、1、2、3、4、5、……?)

師:誰來說一個自然數(shù)?

生:29、101、50000、……

師: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用自然數(shù)表示的事物嗎?

……

設計意圖:

通過數(shù)星星的活動,來認識表示物體個數(shù)的數(shù)叫做自然數(shù),同時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因為天上的星星數(shù)也數(shù)不清,看不到星星時,用0表示。

2、用直線上的點表示自然數(shù),初步感受自然數(shù)的特征。

師:自然數(shù)很多,像星星一樣數(shù)不完,這么多的自然數(shù)都可以用直線上的點來表示。

(多媒體演示,?生按教師要求認真觀察多媒體演示)

畫一條直線,在直線上任意找一點表示0,然后從0點開始,等距離點上幾個點,依次寫上1、2、3、4、5、6、7、……

師:這樣一直寫下去能寫完嗎?

生:不能

師:我們就用一個箭頭來表示。那箭頭表示什么?

生1:表示向右可以無限延伸。

生2:表示還有很多的自然數(shù)。

生3:后面還有很多很多的數(shù)??。

生4:表示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師:我們一起來觀察直線上的自然數(shù)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4人一組討論,組織交流)

小組匯報:

生1:0是最小的自然數(shù)。

生2:每相鄰的兩個自然數(shù)相差1。

生3:沒有最大的自然數(shù)?。

生4: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設計意圖:

結合直線表示出的自然數(shù)來理解歸納和總結自然數(shù)的特征:個數(shù)是無限的,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shù)等,這也充分體現(xiàn)了數(shù)學的數(shù)形結合思想。

二、認識奇數(shù)、偶數(shù)。

師:剛才我們認識了自然數(shù),下面我們來談一個輕松的話題:你們喜歡看電影嗎?

生一定回答喜歡。

師:那電影院對你們來說太熟悉了,下面我們來幫聰聰、丫丫來解決一個小問題吧。?(多媒體出示圖片)

聰聰、丫丫去看電影,聰聰?shù)淖惶柺?2排8號,丫丫的座位號是12排7號。?問題:他們能挨著坐嗎?為什么?

生1:能挨著,因為7和8是相鄰的兩個數(shù)。

生2:不能挨著,因為7號是單號,8號是雙號,電影院座位是分開排列的。

師:大家的意見有分歧,我們一起到電影院看看吧!

(課件播放電影院畫面)

生1:電影院有兩個入口,一個寫著“單號”,另一個寫著“雙號”。

生2:座位的排列一邊是2、4、

6、……;一邊是1、3、5、?……

生3:丫丫應該從寫著“單號”

的門進去,因為她是12排7號。

生4:聰聰應從……

生5:聰聰、丫丫不能挨著,因為7是單號,8是雙號。

教師根據(jù)學生討論的情況,介紹電影院座位的排列情況:從中間分別向兩邊開始排列,一邊是單號座位,一邊是雙號座位。從而讓學生明白聰聰和丫丫不能挨著坐的原因。同時介紹在數(shù)學上,單數(shù)也叫奇數(shù),雙數(shù)也叫偶數(shù)。(0也是偶數(shù))

師:提出教材47頁試一試的寫數(shù)要求:

①寫出自然數(shù)1-30之間所有連續(xù)奇數(shù)。

②寫出自然數(shù)1-30之間所有連續(xù)偶數(shù)。

生寫數(shù),師引導學生觀察兩組數(shù)列,說一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引導學生了解連續(xù)奇數(shù)、偶數(shù)數(shù)列的特征。

生1:相鄰兩個奇數(shù)之間相差2,相鄰兩個偶數(shù)之間也相差2。

生2:奇數(shù)個位上是1、3、5、7、9這樣的數(shù),偶數(shù)個位上是0、2、4、6、8這樣的數(shù)。

師:說說奇數(shù)偶數(shù)在生活中的運用。

生:??電影院座位安排。

生:體育課上同學們按單雙號報數(shù)等。

師:為應對霧霾,現(xiàn)在在交通管制上用到了奇數(shù)、偶數(shù)的知識,如新聞里的廣播:

為了緩解交通壓力,減少空氣污染,我市實施了單雙號交通管制措施,凡機動車按單號單日,雙號雙日上路行駛。

設計意圖:

在解決聰聰和丫丫的電影票座位問題過程中,理解奇數(shù)和偶數(shù)的意義,同時也體驗了奇數(shù)和偶數(shù)在生活的運用,可以解決好多的數(shù)學問題。

(三)鞏固新知

1、教材第48頁“練一練”第2、3題。

2、教材第48頁“練一練”第1、4、5題。

3、教材第48頁“問題討論”。

設計意圖:

1、通過判斷一個數(shù)是不是自然數(shù)以及在數(shù)射線上填合適的自然數(shù),來進一步理解自然數(shù)的意義,體會自然數(shù)的特征。

2、通過觀察圖形、填寫集合圈、按要求寫數(shù)等活動來進一步理解“奇數(shù)”、“偶數(shù)”的意義,掌握奇數(shù)、偶數(shù)的特征。

3、在問題討論中總結1到100的自然數(shù)中,有多少個奇數(shù)、多少個偶數(shù),所有奇數(shù)和、所有偶數(shù)和。

(四)達標反饋

1、填空。

(1)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最大的自然數(shù)。

(2)奇數(shù)個位上是(?????????????????????),偶數(shù)個位上是(?????????????????????)。

(3)三個連續(xù)偶數(shù)的和是24,這三個偶數(shù)分別是(???)、(???)和(???)。

(4)三個連續(xù)奇數(shù)的和是45,這三個奇數(shù)分別是(???)、(???)和(???)。

2、我是小法官,對錯我來判。(對的在括號里打“∨

”,錯的在括號里打上“

×”)

(1)自然數(shù)的個數(shù)是無限的。(

(2)0不是自然數(shù),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1。(

(3)在自然數(shù)中找不到最大的自然數(shù)。(

3、把數(shù)送回家。

1

49

2

52

12

8

11

20

98

100

0.2

奇數(shù)

偶數(shù)

4、在自然數(shù)的下面打上“∨”。

5、按要求寫數(shù)。

(1)寫出從100開始的五個連續(xù)偶數(shù)。

(2)寫出從19開始的五個連續(xù)奇數(shù)。

答案:

1、(1)0

沒有(2)1

3

5

7

9;

2

4

6

8

(3)6

8

10

(4)13

15

17

2、(1)∨(2)×(3)∨

3、奇數(shù):1

49

11

偶數(shù):

2

52

12

8

20

98

100

4、5、(1)100

102

104

106

108

(2)19

21

23

25

27

(五)課堂小結

師:這節(jié)課你學會了哪些知識?同桌相互說一說。

設計意圖:

在同桌互說中對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和梳理,在梳理中建構七自己的知識框架和結構,同時查漏補缺,力求對抽象概念的深刻理解。

(六)布置作業(yè)

1、我是小法官,對錯我來判。(對的在括號里打“∨

”,錯的在括號里打“

×”)

(1)1、3、5這三個數(shù)都是偶數(shù)。(

(2)0是自然數(shù),不是偶數(shù)。(

(3)單數(shù)又叫奇數(shù),雙數(shù)又叫偶數(shù)。(

(4)103、4.5、311、

100都是奇數(shù)。(

2、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自然數(shù)。

3、在自然數(shù)的下面畫上“∨”。

4、旅館中男士的房間號是奇數(shù),女士的房間號是偶數(shù),你能分清這些房間嗎?

106

207

108

160

375

117

115

237

122

219

206

222

5、小船最初停在南岸,從南岸駛向北岸,再從北岸駛向南岸,不斷的往返,小船擺渡11次后是在南岸還是北岸?通過你的探索,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答案:

1、(1)×(2)×(3)∨(4)×

2、56

57

59

60

61

63

104

106

110

112

114

118

3、4、

女士:106

108

160

122

206

222

男士:

207

375

117

115

237

219

5、北岸,畫圖發(fā)現(xiàn)當擺渡的次數(shù)是奇數(shù)時,小船在北岸,擺渡偶數(shù)次時,小船在南岸。

n

板書設計

5.1

自然數(shù)

0、1、2、3、4、5、…3000…,這樣的數(shù)在數(shù)叫自然數(shù)。

最小的自然數(shù)是0,沒有最大的自然數(shù)。

像1、3、5、7、9、…這樣的數(shù),是單數(shù)。

篇4

教學目標:

1、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表達美好愿望的方法,學會分析吉祥紋樣傳達的美好寓意。

2、設計并剪制簡單的吉祥紋樣,表達內心的美好愿望。

3、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吉祥寓意的形象的認知,了解借助吉祥紋樣的寓意和其相關事物的諧音表達美好祝福的方法,學會設計制作剪紙吉祥紋樣,表達自己內心的美好祈盼。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巧妙利用具有吉祥寓意的形象傳遞美好情感的方法。

難點:學習剪制藝術,設計制作吉祥紋樣,表達美好祝福。

課前準備:

剪刀、刻刀、彩紙、課件、范作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講授新課

1、創(chuàng)設情景,指示課題。

引入:學們你們看,我這里有一很平常的彩紙,它可以變化出無數(shù)種美麗的圖案,讓我們來看看(師邊說邊示范)。

教師:為什么這個小小的彩紙有這么神奇?咱們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小結:原來這些彩紙通過折剪,就變成美麗的圖案。

揭示主題:今天我們就利用這個原理,學習制作美麗的吉祥圖案。

(出示課題)

2、探索學習,學做吉祥圖案。

(1)欣賞分析。

教師:為什么我叫它“吉祥圖案”呢?它和其他剪紙有什么區(qū)別呢?請你從作品中尋找答案。

①這些圖案的形狀有什么特點?

②這些圖案的內容分別是什么?

小結:我國民間美術的吉祥圖案,形式和題材多種多樣,它們色彩鮮艷、構圖飽滿。人們常常借用一些吉祥圖案與其相關事物名稱的諧音,寓意對幸福的向往與追求。

(2)合作探究。(每組發(fā)張剪好的吉祥圖案。)

請每組同學以小組探究的方式,研究其內容、形狀特點,并試著制作。每組派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紹這張吉祥圖案的意義和制作方法。

教師:大家在制作吉祥圖案的過程中碰到問題了嗎?我們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小結: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研究制作出了不同內容、剪法的吉祥圖案,你們可真棒!

(3)學習借鑒。

提問:課本上的吉祥圖案中主要有哪些內容?還用了哪些方法?(剪、刻)

三、創(chuàng)作作品

教師:聽了每組同學的介紹,請你選擇你喜歡的方法或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制作方法,制作吉祥圖案。(通過創(chuàng)作實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和提高動手的能力。)

四、課堂展示

1、展示:同學們你們看,我們的手多巧!一會兒功夫,我們就做出了這么多漂亮的吉祥圖案,請大家介紹一下你制作的吉祥圖案有什么寓意?你最喜歡哪一件作品?你知道的吉祥圖案還有哪些?

2、打開課本按要求填空:我知道的吉祥圖案有哪些。

3、藝術源于生活,我們如何美化生活。

教師:大家經過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張張美麗的吉祥圖案,請你說說這么美的作品,有什么用,我們可以用它裝飾哪里呢?小組討論回答。

篇5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認識各種線條,讓學生發(fā)現(xiàn)和感受線條組合在畫面中的美感。

2、嘗試運用所認識不同的線條組合成一幅畫面,表現(xiàn)出一定的藝術美感。

3、通過對作品中的線條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學情分析:

線條是舒展人的情緒外在特征,線條的流暢和斷續(xù)、速度和力量都在全譯者人的內在情緒的起伏和感受,人在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下所畫出來的線條是不一樣的,愉快時畫出來線條線是流暢的,人在不自信、情緒低落的狀態(tài)下畫出來線條斷斷續(xù)續(xù)的充滿不確定。對于二年級的學生,我們要用正確的方式去引導學生舒展自己的內心情緒線條,結合視覺、聽覺來影響學舒展線條,引導學生認識生活各種各樣的線條,并運用到物體的裝飾花紋上。

重點: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線條所帶來的美感,并通過對線條的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和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難點:運用所認識不同的線條,有組織的表現(xiàn)畫面美感。

教具:紙、鉛筆、中性筆、彩色筆、黑色筆、多媒體、ppt、音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導入一個心電圖在運動的視頻,讓學生感受心電圖所呈現(xiàn)出有節(jié)奏韻律的線條運動和聲音,所帶來視聽覺的沖擊和體會,由此引入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會變的線條》課題,緊接著提問:這些線條為什會變呢?哦,因為生命在運動。

二、講授新課

(一)認識線條

1、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顯線和隱性線條的圖片,引導學生從自己的視角發(fā)現(xiàn)和觀察生活中不同的線條所帶來的美感和視覺體驗。

2、同學們這些線條不僅會變,還喜歡躲在我們身邊,想和我一起捉迷藏,同學們想不想和它捉迷藏呢?好,接下來老師把它請到這里來,看誰能夠把它找出來呢?請舉手回答。

3、提問:除了剛才老師給你們展示的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線條之外,你們還有沒有發(fā)現(xiàn)其他的線條呢?有的請舉手回答。

(二)

體會線條

1、

聽音樂畫線條

同學們真棒,這些線條藏得這么隱蔽都被你們發(fā)現(xiàn)了,老師為了獎勵你們,送給你們兩個音樂盒。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聽音樂畫線條,感受線條是如何跟著音樂變化的?課件:聽音樂畫線條

問題:音樂節(jié)奏在快慢變化中,線條有變化嗎?音樂舒緩時用哪些線條來表現(xiàn)?節(jié)奏快時又可以用哪些線條?師當堂示范。

小結:音樂舒緩時用長直線,曲線和螺旋線;節(jié)奏快時用折線,線條起伏要大。

下面,請同學們聽音樂畫線條,看誰能畫出線條更多的姿態(tài)。聽第一個音樂盒《梁?!罚埻瑢W們跟著音樂翩翩起舞吧!音樂結束后,請同學們把剛才聽音樂的感受用線條來表現(xiàn)一下,看看可以用什么線來表達?學生畫線。

聽第二個音樂盒《春天世界最著名的交響樂小提琴協(xié)奏曲》,請同學們跟著音樂節(jié)奏盡情的揮舞畫筆吧!音樂結束后,又可以用什么線條來表達聽第二首曲子的感受呢?學生繼續(xù)畫線。

分別請同學上來介紹自己的線條作品,并談談聽這兩首音樂的不同感受。

2、欣賞畫家的作品

線條是一個愛捉迷藏的小精靈,它藏在教室里、藏跳躍在音符中,在繪畫作品里呀,線條還有更多妖嬈多姿的身段呢!你們想看嗎?讓我們欣賞大師的作品吧?課件出示:大師筆下的線條

欣賞:畢加索《坐在柳條椅上的朵拉馬爾》、梵高《星空》

小組討論:《坐在柳條椅上的朵拉馬爾》這幅圖畫了什么形象?用了哪些不同的線條?

小結:《坐在柳條椅上的朵拉馬爾》這幅作品中的線條很有秩序;梵高《星空》中的線條是卷卷的,富有變化,活躍動感。

3、欣賞小朋友的作品

哇.......這些作品真漂亮,這些線條在小朋友的手中會變得那么的美,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幅畫用了哪些線條,這些線條是怎樣組合的,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

欣賞學生作品(課件演示)

提問:(1)你最喜歡那副,為什么?

討論后回答

小結:每一幅畫面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有線條的粗細和疏密對比。所以我們畫的時候也要注意線條的粗細和疏密對比。

(三)運用線條

今天我們認識了生活中好多種線條,你們想用著這些線條給自己設計一件物品嗎?(將提前準備好的彩色卡紙給同學畫,課件播放范畫和輕音樂)

(四)

課堂小結

1、展示學生作品

2、學生互評

篇6

【教學目標】

1、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住宅是怎樣建筑成的,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2、學習作者認真觀察事物的方法,領悟作者運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表達具體事物的寫作方法。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和它修建的經過,通過重點語句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特點。

【教學難點】學習抓住特點,形象生動地描述事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看圖猜字,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祖國的漢字發(fā)展源遠流長。古時候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

老師這兒就有一幅畫,看像什么?(房子,真厲害,一眼就認出來了,其實它是幾千年前我們老祖宗創(chuàng)造的一個象形字,房子里有人,人住的房子就叫——宅)

誰給它組個詞?(住宅)

出示圖:蟋蟀的洞穴,這是什么地方?(板書課題)

明明是洞穴,可作者為什么說成是人的住宅呢?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再次走入課文。

二、研讀課文

(一)“住宅特點”部分

1、請同學們打開書,自讀課文,看看從文中哪些語句中能看出這是蟋蟀的住宅?用——畫下來。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邊讀邊做批注。(表揚個別動筆默讀的同學)

找完的同學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一同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研讀。

老師看到同學們讀的十分投入,圈圈、畫畫、寫寫,肯定對蟋蟀的洞穴有了不少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吧?請帶著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和全班的同學一起交流交流。從文中那些語句看出這是住宅。

預設:

(1)第二自然段中“它不利用現(xiàn)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p>

從“大廳”和“臥室”這兩個詞可以看出蟋蟀的洞穴像人住的房子一樣有大廳和臥室,所以被稱為住宅。

大廳是指蟋蟀洞穴的外部,而臥室是蟋蟀住宅的內部,我們可以從它的外部和內部看看它和人的住宅有哪些相似之處。

(2)外部

出示: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隧道順著地勢彎彎曲曲,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這便是蟋蟀的住宅。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當四周很安靜的時候,蟋蟀就在這平臺上彈琴。

A、“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蟋蟀出來吃周圍的嫩草,決不去碰這一叢草。那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边@句話中說到蟋蟀的洞穴有門、有平臺,這不就像人的住宅嘛!

B、同學們,這個細節(jié)你們注意到了嗎?出口的地方總有一叢草半掩著,就像一座門。下面我要采訪一只蟋蟀了:

這叢草怎么不全部遮掩而要半掩呢?別人什么都看不見,不是更安全嗎?

(出入方便通風利于陽光照進來----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住在里面肯定很舒服

也好排水)。

聯(lián)系上下文,抓關鍵詞語就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這真是一只聰明,用心的的蟋蟀。難怪它再餓也絕不去吃這叢草,連碰都不碰。

同時也像我們展示了作者的用詞的準確性。

C、那你們還能不能抓住關鍵詞說說蟋蟀外部特點。

在朝著陽光的堤岸上-----向陽

青草叢中隱藏著一條傾斜的隧道-----隱蔽

即使有驟雨,這里也立刻就會干的。----干燥

D.“耙掃,收拾、彈琴擬人手法,突出對蟋蟀的喜愛。

E“最多”一詞十分準確,體會到作者一定經過反復的觀察甚至是測量才得出這樣的結論,作者觀察是耐心而細致的。

蟋蟀的住宅原本就小,作者不但發(fā)現(xiàn)了這些洞穴,還觀察到洞穴向陽,而且是傾斜的,這需要作者對住宅反復的觀察才能發(fā)現(xiàn)。(描寫十分準確、細致,體會作者細致入微的觀察).

(3)內部:

出示:屋子的內部沒什么布置,但是墻壁很光滑。主人有的是時間,把粗糙的地方修理平整。大體上講,住所是很簡樸的,清潔、干燥,很衛(wèi)生。

學生談到房子內部情況。?

??

內部墻壁光滑,地面平整,簡樸、清潔、衛(wèi)生、干燥。與人的臥室十分相似。?

我覺得蟋蟀很能干。

三、研讀“修建”部分

剛才我們從外部、內部了解了蟋蟀洞穴的特點。正因為蟋蟀的洞穴有這么多的特點,所以被作者稱為是“住宅”,但你們知道嗎,這座住宅又被作者稱為“偉大的工程”這又是為什么呢?找到相關的段落,小組內討論討論。

預設:

1、選址。

出示:別的昆蟲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它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功夫,棄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們不同,不肯隨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它不利用現(xiàn)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兒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

A、“排水優(yōu)良”“有溫和的陽光”寫出了蟋蟀選擇住宅的條件。

B、別的昆蟲呢?

讀懂了嗎?你們現(xiàn)在就是——一只只的——昆蟲了,我要隨機采訪幾只昆蟲,看看他們是怎么選擇隱蔽所的?

哇,昆蟲甲,這兒臭氣熏天,你們怎么住在這么臟兮兮的犄角旮旯?你們會在這兒呆一輩子嗎?原來這只是——臨時的隱蔽所。你花很長時間才找到這洞穴嗎?這就叫——得來不費功夫。

昆蟲乙,帶你去更好玩的地方,怎么樣?用課文中的話是——棄去毫不可惜。

你看,讀書就要關注這樣的關鍵詞,才能捕捉重要的信息,才是真正讀懂課文。

誒,蟀哥躲哪兒?你怎么不像他們圖個簡單隨便找個地兒?(特立獨行,不與他們同流合污,要求真高?。。┠氵x擇這個地方作為你的住宅有什么標準條件嗎?(排水優(yōu)良、光線溫和)

C、師生對讀

現(xiàn)在我來當其它的昆蟲,全班同學自然就是蟋蟀啦!(師引讀,師生對讀)

我大多在臨時的隱蔽所藏身,而你們常常慎重的選擇住址,

我的隱蔽所得來不費工夫而你們一定要排水優(yōu)良,并且有溫和的陽光。

我利用現(xiàn)成的住宅,而你們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兒挖掘的。

D、小結寫法

題目明明是“蟋蟀的住宅”,作者只要寫“蟋蟀”這一條線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寫其他的昆蟲?(鮮明的對比,突出強調)

他們一個隨隨便便,隨處均可安家,用一個詞語概括——隨遇而安。而蟋蟀認認真真,非常講究,那就是?——慎重,這就是作比較。

2、挖掘。

出示:

蟋蟀蓋房子大多是在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它用前足扒土,還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它用強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兩排鋸,用它將泥土推到后面,傾斜地鋪開。

A、時間:十月,秋天初寒的時候一直到冬天。了解作者進行了長時間的觀察。

B、工具(柔弱):鉗子

前后足

后腿有鋸

C、

挖掘動作。體會作者把本不易的細小的工具和細微的動作,非常準確的寫了出來,感受作者觀察時的細致入微。

(前足扒

鉗子搬

后足踏

后腿有鋸,推——鋪)

出示: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鉆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勞,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頭朝著外面,觸須輕微地擺動。不大一會兒,它又進去繼續(xù)工作。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

A、勞動方式:建造時,連著幾個鐘頭干活,累了休息一會兒。

鉆到土底下干活的蟋蟀,累了就在未完工的家門口休息一會兒,又進去工作。

B、你體會到了什么?小蟋蟀非常不容易,很辛苦。

C、“我一連看了兩個鐘頭,看得有些不耐煩了”。感受作者持續(xù)細致的觀察。

3、整修

出示:

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經挖了有兩寸深,夠寬敞的了。余下的是長時間的整修,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這個洞可以隨天氣的變冷和它身體的增長而加深加闊。即使在冬天,只要氣候溫和,太陽曬到它住宅的門口,還可以看見蟋蟀從里面不斷地拋出泥土來。

A、抓住“今天做一點,明天做一點”體會長時間。

抓住“加深加闊”感受整修的任務。

B、正如你們所說,這個小不點,就是這樣,用他柔弱的工具,“一點一點挖掘,從大廳一直到臥室”,修建了是他身長10倍的住宅,工作強度可想而知。大家一起讀讀,感受感受。??????

C、你體會到了什么?我體會到蟋蟀非常能干,很不容易。

D、在修建住宅過程中,小蟋蟀那吃苦耐勞、一絲不茍的精神不僅值得我們贊揚。誰愿意來試試?(指名一生讀)

4、教師小結:

蟋蟀,這個不起眼的小精靈,僅僅靠它簡單的足,完成了選址、修建以及修整等一系列繁重的工序,修建了這樣精致舒適的住宅,對于這么柔弱的小生命來說,這的確可以稱得上是偉大的工程呀!難怪法布爾在文中寫到??(課件出示)全班齊讀“假使我們想到蟋蟀用來挖掘的工具是那樣簡單,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

四、總結升華、感受作者的耐心、恒信及求實的精神。

?

????

篇7

乘法分配律

肖毅

課型:新授課

教材分析:

乘法分配律是北師大版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7課的內容,在學習本課以前,學生已經學習掌握了乘法交換律、結合律,并能初步應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乘法分配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也是本節(jié)課內容的難點,教材是按照分析題意、列式解答、講述思路、觀察比較、總結規(guī)律等層次進行的。然而乘法分配律又不是單一的乘法運算,還涉及到加法的運算,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本節(jié)課不僅使學生學會什么是乘法分配律,更要讓學生經歷探索規(guī)律的過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維能力。同時,學好乘法分配律是學生以后進行簡便計算的前提和依據(jù),對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學情分析:

在課前我已經安排學生進行了前面學過的乘法交換律結合律的一些練習,通過練習,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于用字母表示規(guī)律的掌握是比較牢固的,而對于一些有規(guī)律的數(shù)字也只是進行簡單的豎式計算,沒有發(fā)現(xiàn)有些數(shù)字相乘之后積的特點,沒有發(fā)現(xiàn)簡算的意義。因此,教師要讓學生在計算中體會出簡算的必要和方便,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shù)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shù)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方面得到進步和發(fā)展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通過學習,自覺感悟、理解、歸納乘法分配律,知道運用乘法分配律可以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運算。

2.過程方法目標:在探索乘法分配律的過程中,學生的觀察、推理、驗證等能力得到提高。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讓學生在數(shù)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得到提高。

教學重點:探索、歸納乘法分配律。

教學難點:乘法分配律的簡單應用。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實物展臺,題紙等。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發(fā)現(xiàn)法。

學習方法:探究學習法、合作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

情境導入,發(fā)現(xiàn)問題。

師: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生活,解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教具演示〗課件出示主題圖及問題:貼了多少瓷磚?

師:可以怎樣計算呢?把你的算式寫在紙上。

學生獨立計算后交流匯報,實時板書

6×8+4×8

=(6+4)×8

3×10+5×10

(3+5)×10

師:哪兩道算式關系比較密切?是否可以用等號連接?為什么?

〖設計意圖〗從生活場景入手,利用格子理解分配律不同形式算式的

轉化。

二.

引導探究,尋找規(guī)律。

(1)活動一,小組討論找特征。

師:仔細觀察,這些等式都有哪些共同特征?

小組討論,巡視指導。

交流匯報,解釋發(fā)現(xiàn)。

〖設計意圖〗尋找等式的表面特征,一般規(guī)律。

(2)活動二。獨立寫等式。

師:選3個數(shù),寫出具有以上特征的一組等式。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交流匯報,解釋等式。

師:如何證明左右兩邊的算式相等呢?

〖設計意圖〗通過寫等式,體會等式中的規(guī)律,思考等式成立的原因。

(3)活動三。用符號表示規(guī)律。

師:你能用字母,符號,或圖畫表示出這個等式嗎?

學生試寫,教師巡視。

交流匯報,學生評價。

師小結:大家寫的這些等式,所反映的規(guī)律,就是乘法分配律。為了交流方便,我們通常用小寫字母來表示它。

記作:(a+b)×c=a×c+b×c

〖設計意圖〗體驗從具體算式表示到抽象符號表示的過程,揭示乘法分配律。

三.課堂練習,深刻理解。

認識了乘法分配律,我來考考大家,有信心嗎?

1.

(8+9)×4

8×4+×4

4×18+13×18

=(4+13)×

(7+1)×3

×3+

搶答,并說出想法。

2.

左右兩邊的算式,哪些能用等號連接,哪些不能,為什么?

(64+36)×7

64×7+36×7

(38+22)×7

38×7+22

25×38+45×38

(25+45)×38

40×50+50×90

40×(50+90)

65×(20+1)

65×20+65

25×(17+3)

25×17+25×3

獨立練習,指名回答,說明理由。

3.

(機動題)閱覽室有兩個書架,分別擺放著故事書和科技書。故事書每層20本,科技書每層15本,每個書架都有4層。

(1)故事書比科技書多多少本?

(2)還有一個書架擺放的是漫畫書,同樣4層,每層10本,

3個書架一共有多少本書?

〖設計意圖〗通過有層次的練習,鞏固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內涵理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fā)展。

四.

作業(yè)布置。

思考:乘法分配律與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有沒有聯(lián)系?

〖設計意圖〗聯(lián)系實際,體會乘法分配律在以往學習中的應用。

板書設計:

乘法分配律

6×8+4×8

=(6+4)×8

3×10+5×10

(3+5)×10

篇8

圓的周長和面積》-單元測試1

一、單選題(總分:25分本大題共5小題,共25分)

1.(本題5分)把一個直徑是4厘米的圓分成2個半圓后,每個半圓的周長是(

)厘米.

A.12.56

B.6.28

C.10.28

2.(本題5分)甲圓的直徑長為8,是乙圓直徑長的40%,則乙圓的周長是(

A.40%π

B.8π

C.20π

D.3.2π

3.(本題5分)要用圓規(guī)畫一個周長為25.12厘米的圓,圓規(guī)兩腳張開的距離是(

)厘米.

A.25.12

B.12.56

C.8

D.4

4.(本題5分)車輪滾動一周時,走過的路程是車輪的(

A.半徑

B.直徑

C.周長

5.(本題5分)一個圓的周長是62.8分米,圓的半徑是(

)分米.

A.3.14

B.10

C.20

D.無答案

二、填空題(總分:40分本大題共8小題,共40分)

6.(本題5分)求半圓的周長時用公式:C=2πr÷2+2r

或者是C=πd÷2+d____.

7.(本題5分)把一個圓沿對稱軸分成兩個半圓后,周長增加了12厘米.每個半圓的周長是____厘米.

8.(本題5分)已知時鐘的分針長4厘米,從上午9點到下午3點,它走了____厘米.

9.(本題5分)一個掛鐘的時針長20厘米,一晝夜.這根時針的尖端走了____米.

10.(本題5分)用一根鐵絲圍成一個圓,半徑正好是5分米,如果把這根鐵絲改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____分米.

11.(本題5分)一個圓的周長是25.12cm,則這個半圓的周長是____cm,這個半圓的面積是____cm2.

12.(本題5分)自行車的車輪滾動一圈,所行駛的路程等于車輪的____。

13.(本題5分)一根鐵絲圍成一個圓,半徑是6分米,如果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它的邊長是____分米。

三、解答題(總分:35分本大題共5小題,共35分)

14.(本題7分)動手畫一個半徑為2cm的半圓,并求出它的周長和面積.

15.(本題7分)張大爺有一塊半徑4米的圓形菜地,他想把菜地用籬笆圍起來,最少需要多長的籬笆?

16.(本題7分)計算圓的周長時,已知r,C=____;已知d,C=____.

17.(本題7分)求下面圖形的周長.

(1)

(2)

18.(本題7分)看圖求周長.

冀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上冊《四

圓的周長和面積》-單元測試1

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

1.【答案】:C;

【解析】:解:3.14×4÷2+4

=6.28+4

=10.28(厘米)

答:每個半圓周長是10.28厘米.

故選:C.

2.【答案】:C;

【解析】:解:8÷40%×π=20π,

答:乙圓的周長是20π.

故選:C.

3.【答案】:D;

【解析】:解:25.12÷3.14÷2

=8÷2

=4(厘米),

答:圓規(guī)兩腳之間的距離是4厘米.

故選:D.

4.【答案】:C;

【解析】:解:車輪轉動一周時,所行走的路程即是車輪邊緣的展開,即周長;

答:車輪滾動一周時,走過的路程是車輪的周長.

故選:C.

5.【答案】:B;

【解析】:解:已知C=62.8分米

r=C÷2π

62.8÷2÷3.14

=31.4÷3.14

=10(分米)

答:圓的半徑是10分米.

故選:B.

6.【答案】:正確;

【解析】:解:解:圓的周長的一半是:2πr÷2=πr或πd÷2,

一個半圓的周長是:2πr÷2+2r或πd÷2+d;

故答案為:正確.

7.【答案】:15.42;

【解析】:解:圓的直徑:12÷2=6(厘米),

半圓的周長:3.14×6÷2+6,

=18.84÷2+6,

=9.42+6,

=15.42(厘米);

答:每個半圓的周長是15.42厘米.

故答案為:15.42.

8.【答案】:150.72;

【解析】:解:下午3點=15點,

15時-9時=6時,

2×3.14×4×6,

=3.14×48,

=150.72(厘米);

答:分針的針尖走了150.72厘米.

故答案為:150.72.

9.【答案】:2.512;

【解析】:解:3.14×20×2×2,

=3.14×40×2,

=3.14×80,

=251.2(厘米)

251.2厘米=2.512米;

答:這根時針的尖端走了2.512米.

故答案為:2.512.

10.【答案】:7.85;

【解析】:解:3.14×5×2÷4,

=3.14×2.5,

=7.85(分米).

答:它的邊長是7.85分米.

故答案為:7.85.

11.【答案】:20.56;25.12;

【解析】:解:25.12÷2+25.12÷3.14

=12.56+8

=20.56(cm)

3.14×(25.12÷3.14÷2)2÷2

=3.14×42÷2

=25.12(cm2)

答:這個半圓的周長是20.56cm,這個半圓的面積是25.12cm2.

故答案為:20.56,25.12.

12.【答案】:周長;

【解析】:車輪滾動一周所行的路程就是車輪一周的長度,即周長。

故答案為:周長。

13.【答案】:9.42;

【解析】:2×3.14×6÷4=37.68÷4

=9.42(分米)

則它的邊長是9.42分米。

故答案為:9.42。

14.【答案】:解:以點O為圓心,以2厘米為半徑畫這個半圓如圖所示:

所以這個半圓的周長是:3.14×2×2÷2+2×2

=6.28+4

=10.28(厘米);

半圓的面積是:3.14×22÷2

=3.14×4÷2

=6.28(平方厘米);

答:這個半圓的周長是10.28厘米,面積是6.28平方厘米.;

【解析】:圓心確定圓的位置,半徑確定圓的大小,由此即可畫出這個半圓,半圓的周長=πd÷2+d;半圓的面積=πr2÷2,由此代入數(shù)據(jù)即可解答.

15.【答案】:解:2×3.14×4,

=6.28×4,

=25.12(米);

答:最少需要籬笆25.12米.;

【解析】:根據(jù)圓的周長公式:C=2πr,代入數(shù)據(jù),列式解答即可.

16.【答案】:2πrπd;

【解析】:解:已知r,則C=2πr;

已知d,在C=πd.

故答案為:2πr,πd.

17.【答案】:解:(1)3.14×10÷2+10

=31.4÷2+10,

=15.7+10,

=25.7(厘米);

(2)3.14×50+100×2

=157+200,

=357(米);

答:半圓的周長為25.7厘米;操場周長為357米.;

【解析】:(1)根據(jù)半圓的周長公式:半圓的周長=πd÷2+d計算即可;

(2)該圖形的周長=兩個半圓弧的周長+上下兩邊的長.

18.【答案】:解:3.14×1.5=4.71(分米)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質,并能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初步掌握化簡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溝通比和除法、分數(shù)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觀察、比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數(shù)學能力。

3.初步滲透轉化的數(shù)學思想,并使學生認識知識之間都是存在內在聯(lián)系的。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教學難點:正確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比

教學準備:

一、導入:出示課件,分類。

小明買練習本花了3.2元,小亮買練習本花了0.8元,小明買作業(yè)本的錢是小亮的幾倍?

3.2÷0.8

如果小明幫班級買了16本作業(yè)本,小亮為班級買了64本,小明買作業(yè)本是小亮的幾分之幾?

16/64

小亮買4本,小明買1本,他們買的作業(yè)本數(shù)之比的比值是幾?

4:

1=4/1=4

你用到了什么知識?

二、新授

1、學生回答小數(shù)除法,引出商不變性質;學生回答約分,引出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出示課件。

問題:我們以前學習過:被除數(shù)相當于分數(shù)的.....,相當于比的....,除數(shù)相當于分數(shù)的....,相當于比的.....。,按照除法有商不變性質,分數(shù)有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比會不會也有一個類似于它們的性質,請同桌討論猜想一下它的內容。

板書猜想結果和課題。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乘以或除以一個數(shù)(0),比值不變。

2、小組合作探究:引導學生驗證兩個整數(shù)比。出示課件

對不對呢?我們需要驗證一下。你們準備從哪些方面驗證這句話是否正確?我們先從同時乘開始驗證。

同時乘的驗證:(1)相同的數(shù)(2)乘0行不行?(3)還有其它情況嗎?

同時除以的驗證:(1)相同的數(shù)(2)除以0行不行?(3)還有其它情況嗎?

學生匯報結論。

我們先來驗證:用6:8同時乘相同的數(shù),得到新比。你們認為這個驗證完整嗎?為什么?對,重點是驗證比值變了嗎?我們驗證了嗎?所以這里寫等號合適嗎?原來比的比值是?新比的比值是?是相等的。我們現(xiàn)在能說同時乘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成立嗎?

學生補充乘0、乘分數(shù)、小數(shù)的情況?,F(xiàn)在能說同時乘相同的數(shù),比值不變成立嗎?總結復述比的基本性質

按照這種方法,同學們能完整的敘述同時除以的驗證過程嗎?同組的同學同時除以一個整數(shù)、小數(shù)或分數(shù)、還有0幾方面。

比在生活中很有用處,出示視頻,引出問題

3、為什么要化簡比

出示課件

(1)、誰能快速找出哪杯檸檬水最酸。

(2)、A杯為什么不能確定?

(3)、換個方式,誰能快速找出哪杯檸檬水最酸

像這樣前項、后項都是整數(shù),并且互質的比,叫最簡單整數(shù)比。

練習:判斷三個比是否是最簡比

應用比的基本性質,可以把比化成最簡單整數(shù)比,最簡單整數(shù)比可以讓我們更清楚的認識事物之間的關系。

三、應用鞏固:引導學生在問題中鞏固用比的基本性質化簡前項和后項都是整數(shù)的比

1、如果你讓你挑選聯(lián)合國旗,小的你會選誰?大的呢?為什么?

2、能不能從寬與長的比這個角度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3、比不同,旗的形狀不同。

引導學生解決單位不同情況下的化簡比的方法。

學生分組探究、板書四種化簡比的過程。

四、知識延伸:黃金比

這是一種偶然現(xiàn)象嗎?這是我們的國旗。我收集了幾種不同場合下國旗的尺寸。它們的比也是2:3。象這樣不同情況下化簡比的方法是我們下節(jié)課的研究重點。實際上,它們在制作時都使用了世界上最美麗的幾何比:黃金比。出示課件。

師小結:在一千六百多年前,希臘數(shù)學家歐多克索斯最早發(fā)現(xiàn)了這個秘密。在生活中有很多符合黃金比的事物都比較美觀。

這輛小轎車的外觀有一處就采用了黃金比的概念設計的,你發(fā)現(xiàn)了嗎?這幾張照片里,你找到了黃金比嗎?它采用的是九宮格構圖法。把主體放在交叉點上就可以了。以后照相,再沒有人敢說你是業(yè)余水平了。你知道媽媽為什么喜歡穿高更鞋嗎?讓我們從圖中找出答案。你能用黃金比的知識來解釋嗎?從肚臍到地面的長占身高的三分之二,體型更完美。

五、總結:

關于黃金比的知識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可以課后繼續(xù)收集,交流。

該下課了,能告訴我這節(jié)課都學會了些什么?我們可以用眼睛發(fā)現(xiàn)美,也可以用數(shù)學知識發(fā)現(xiàn)美,更重要的是數(shù)學還能創(chuàng)造美,你們說是嗎?

篇10

第六講

相交與垂直

【學習目標】

1.

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垂直.

2.

能用三角尺畫垂線.

3.

能根據(jù)點與線之間垂直的線段最短的原理,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問題.

【知識要點】

1、相交與垂直的概念。當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時,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互相垂直:就是直線OA垂直于直線OB,直線OB垂直于直線OA)這兩條直線的交點叫做垂足。(兩條直線互相垂直說明了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必須相交,相交還要成直角。)

2、畫垂線:

(1)過直線上一點畫垂線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直角頂點是垂足,沿著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注意,要讓三角尺的直角頂點與給定的點重合。

(2)過直線外一點畫垂線的方法。

把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這條直線重合,讓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通過這個已知點,沿著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畫直線,這條直線就是前一條直線的垂線。注意,畫圖時一般左手持三角尺,右手畫線。過直線外一點畫一條直線的垂線,三角尺的另一條直角邊必須通過給定的這個點。

3、補充知識點:

(1)會用數(shù)學符號表示兩條直線互相垂直的關系。如:OAOB。

(2)明確點到直線之間垂線段最短。

【典型題例】

例1、(1)

過直線外一點作垂線

(2)過直線上一點作垂線

例2、

如下圖,經過A點、B點分別畫直線的垂線,并想一想三條直線之間的關系。

例3、如下圖,經過C點畫直線的平行線,經過D點畫直線的垂線,并想一想,這三條直線之間的關系。

去河邊,怎么走最近?

例4、

小豬

.

小河

例5、觀察下圖,指出哪兩條線段是互相垂直的?有幾組?

【課堂練習】

成績____________

一、下圖中,

哪些有兩條互相垂直的線.

二、過A點分別作兩條直線的垂線和平行線。

三、小紅要從A點走向公路,怎樣走最近?請在圖中畫出來。

公路

四、指出圖中哪兩條直線是平行線?哪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平行線有(

互相垂直的直線有(

【課后作業(yè)】

成績___________

家長簽名___________

一、判斷題

(1)兩條直線相交,這兩條直線就一定互相垂直。(

(2)長方形相鄰的兩條邊互相垂直。(

(3)過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只能畫一條垂線。(

(4)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它們所組成的角是直角。(

(5)在梯形的兩底之間可以畫無數(shù)條不同長度的高。(

二、填空題

(1)兩條平行線之間的所有垂線段長度(

)。

(2)兩條直線相交成(

)時,這兩條直線叫做互相垂直。

(3)從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所畫垂線段的長度叫做這點到直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