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醫(yī)院研究報告范文
時間:2023-05-04 13:16: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口腔醫(yī)院研究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磨牙,會磨出什么毛病?
磨牙癥是一種常見的口腔疾病,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它不僅影響患者和周圍人的睡眠質量,而且還會對患者的頜面部造成傷害。磨牙癥會對牙體組織產(chǎn)生一種非生理性的損耗,會使得牙尖磨平、牙冠變短,還會影響咀嚼和美觀。另外,磨牙癥會改變頜位關系,導致孩子的咬合異常,從而破壞了咬合關節(jié)、神經(jīng)、肌肉三位一體的功能整體。不過,因為孩子夜里磨牙而到醫(yī)院就診的家長卻非常少,大多數(shù)孩子的磨牙癥是通過醫(yī)生的問診和檢查才發(fā)現(xiàn)的,因為很多家長認為磨牙是孩子肚子里有蛔蟲或者消化不好,一旦那些因素被排除,就覺得沒有什么影響,過幾年孩子自己就好了,所以并不在意。家長所認為的這些因素其實不見得正確,導致孩子磨牙的因素有很多,而且磨牙的時間越長,孩子牙齒的磨耗會越嚴重。如果這些孩子能及時就診,醫(yī)生將能夠幫助孩子解除磨牙的習慣或者減輕對牙齒的繼續(xù)磨耗。
根據(jù)我們的研究結果,磨牙癥兒童組與正常兒童組相比,牙齒磨耗的程度更為嚴重。牙本質暴露的孩子占到總比例的62.7%,而正常兒童組只有13.8%??梢?磨牙對牙齒的磨耗是很嚴重的,如果孩子晚上經(jīng)常磨牙,家長一定要重視并及時帶孩子就醫(yī)。
是什么讓孩子晚上經(jīng)常磨牙?
牙齒排列不齊出現(xiàn)咬合異常
孩子的牙齒排列不齊如果導致咬合異常的話,有可能使孩子出現(xiàn)磨牙。而孩子長期的磨牙,又會影響到牙齒的排列和咬合關系。不過,即使孩子磨牙與牙齒排列導致的咬合異常有關系,醫(yī)生也不主張通過調磨牙齒來治療磨牙癥,因為大多數(shù)孩子雖然牙齒排列不是很理想,但在長期磨牙后,他們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適合自己的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如果改變這種狀態(tài),可能會造成孩子的不平衡的咬合關系,尤其是孩子正處于生長發(fā)育過程中,過多、過早干預調磨他的牙齒不一定是最佳的治療方法。
心理因素
大多數(shù)人認為磨牙癥是牙齒本身的問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越來越重視心理因素對于磨牙癥的作用。孩子磨牙,一個可能的原因是壓力,比如換幼兒園、害怕老師等都有可能攪亂孩子的正常生活。與父母或者家人爭吵也會導致孩子磨牙或者牙關緊咬。此外,一些過度活躍的孩子也會發(fā)生夜間磨牙。所以,如果孩子出現(xiàn)磨牙癥的時候,一定不能忽略他的心理因素。
遺傳因素
父母一方或雙方有磨牙癥病史的孩子,患磨牙癥的可能要明顯高于父母不磨牙的孩子,所以,磨牙是有顯著的家族遺傳傾向的。
在芬蘭進行的一項長期同卵雙生及異卵雙生雙胞胎跟蹤調查研究了遺傳因素對磨牙癥的影響, 結果表明磨牙癥具有持續(xù)性, 兒童期的磨牙癥往往在成年期還持續(xù)存在, 遺傳因素不可忽視。
北京大學口腔醫(yī)院兒童口腔科研究報告
從我們的研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患有磨牙癥的孩子,不僅45.8%的父母有磨牙現(xiàn)象,還有23.7%的親屬也有磨牙現(xiàn)象,這說明遺傳因素與磨牙癥的發(fā)生相關性非常強。這就是為什么有些磨牙的孩子沒有任何其他方面的異常而磨牙癥狀卻相當明顯的原因。
睡眠姿勢
通過對有嚴重磨牙癥的孩子的觀察發(fā)現(xiàn),以左側臥位睡眠為主的孩子,通常在右側上下尖牙出現(xiàn)磨損。以右側臥位睡眠為主的孩子,他們左側上下尖牙的磨損較重。而仰臥位睡眠的孩子,前后牙磨損都比較嚴重??梢? 睡眠姿勢與磨牙癥狀有一定的關系,原因可能是側臥位時由于下頜處于偏斜狀態(tài),并支撐著不正常的頭頸位置,顳下頜關節(jié)及其附屬肌組織也會高度緊張,因此,孩子在睡眠過程中會表現(xiàn)出一種無意識的肌振顫動作,最終導致牙齒非功能性磨損。由于睡眠姿勢的影響, 產(chǎn)生夜磨牙的誘因也許是孩子在睡眠過程中會無意識地尋求一種“穩(wěn)定”的位置, 便于使下頜及其附屬組織能夠支撐頭頸部。尖牙的牙尖磨損后, 孩子在睡眠過程中則逐漸習慣這種支點的睡眠姿勢。就他們本身來說, 這個位置是比較舒適的,所以他們會更加經(jīng)常地使用這種姿勢。
所以,孩子睡覺時,家長最好經(jīng)常幫助他換換姿勢,而不要讓孩子長期固定一種睡姿,否則有可能導致或加重孩子磨牙,還可能影響孩子的頭面部發(fā)育。
其他因素
“肚子里有蛔蟲”是人們認為孩子磨牙的一個傳統(tǒng)原因?;紫x成蟲可引起孩子出現(xiàn)夜驚、咬牙、瘙癢、驚厥等癥狀。不過,專業(yè)人士在經(jīng)過大量的檢驗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孩子磨牙和寄生蟲并沒有什么關聯(lián)性。此外,磨牙癥的發(fā)生與孩子的年齡、齲齒情況、便秘、腸胃功能紊亂、口腔潰瘍、說夢話、缺乏營養(yǎng)等的相關性也不顯著。
治療磨牙:對因&對癥
既然磨牙原因這么復雜,對牙齒、對面容的影響那么大,我們當然有理由重視它,積極治療它了。要知道,經(jīng)過治療,80%的孩子磨牙癥狀都會好轉,如果不治療的話,只有30%的孩子磨牙癥狀能夠好轉。可見,治療和不治療的差別還是很大的。那么,究竟怎么治療磨牙呢?對于磨牙癥的治療,一般采用對因治療和對癥治療。
對因治療包括治療齲齒、進行咬合調磨、糾正不良睡眠習慣、藥物治療等。而對于那些沒有明顯異常的孩子,或去除可能的影響因素后,磨牙癥狀仍然沒有得到改善的孩子,可以選擇牙合墊治療。對于3 ~ 5 歲的孩子,用咬合墊治療磨牙癥是很有效的。牙合墊的治療原理是阻止上、下牙的直接接觸,屬于對癥治療。其作用機理是通過機械性地隔離上下牙間的直接接觸,重新分配牙合力,緩沖咀嚼碰撞壓力( 因牙合墊富有彈性、韌性),阻斷和改變不正常的反射,起到降低肌張力的作用,并持續(xù)發(fā)揮松弛肌肉張力的作用,以防止孩子磨牙,避免牙體、牙周組織繼續(xù)受到損害,從而保護孩子口頜系統(tǒng)的功能,使他逐漸糾正磨牙,恢復健康。
名詞解釋
篇2
【關鍵詞】 改良型腮腺切除術;腮腺腫瘤;傳統(tǒng)切除術
腮腺腫瘤(parotid gland tumors)是口腔頜面部的常見腫瘤之一, 其觸診時包塊呈結節(jié)性或者囊性, 該病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1]。本次研究為了探討改良型腮腺切除術與傳統(tǒng)切除術治療腮腺腫瘤的臨床治療效果, 將河南省安陽市口腔醫(yī)院近兩年來收治的97例腮腺腫瘤患者進行分組研究, 現(xiàn)將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97例腮腺腫瘤患者為研究對象, 完全隨即分為兩組。治療組43例, 其中男19例, 女24例, 年齡32~67歲, 平均年齡(45.13±7.25)歲, 病程6~24個月, 平均病程(10.63±4.15)個月。對照組44例, 其中男21例, 女23例, 年齡31~64歲, 平均年齡(44.38±7.19)歲, 病程6~24個月, 平均病程(9.81±4.32)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一般方面無統(tǒng)計學差異, 故兩組病例具有可比性(P>0.05)。
1. 2 納入標準[2] ①所有患者術后經(jīng)過病理檢查均為良性腫瘤;②腫瘤直徑≤4.0 cm;③所有患者均無嚴重心、肺、肝、腎等疾病以及精神疾?。虎鼙敬窝芯烤玫交颊叩闹橥?。
1. 3 手術方法 治療組給予改良型腮腺切除術治療, 具體操作如下:給予患者下頜神經(jīng)阻滯麻醉, 切口由耳屏上方處開始, 沿耳屏游離緣內側走向, 繞過耳垂, 至耳廓后溝約2/3處, 并由此呈75°轉向枕發(fā)際線約2~4 cm, 分離筋膜以及肌肉, 將腫瘤充分暴露后給予切除;對照組患者則給予傳統(tǒng)腮腺切除術治療, 采用“S”型切口, 兩組患者術后均給予加壓包扎, 常規(guī)抗生素抗感染腫瘤,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9.0進行統(tǒng)計、處理以及分析, 計量資料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數(shù)據(jù)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設定α=0.05, P
2 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后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無明顯差別,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治療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據(jù)許多文獻證實, 早期治療腮腺腫瘤主要是以單純摘除腫瘤本身, 而不損傷面部神經(jīng), 但主要疾病的復發(fā)率較高, 約為25%~40%, 達不到徹底治療疾病的目的。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發(fā)展, 傳統(tǒng)腮腺切除術的應用, 由于其治療后復發(fā)率較低, 使得其成為徹底治療該病的常用方法, 但是該方法的切除范圍較廣, 有可能損傷面部神經(jīng), 以及術后瘢痕收縮等因素將能導致患者面癱, 給患者帶來了巨大的影響[3]。本次研究中使用的改良型腮腺切除術是在傳統(tǒng)腮腺切除術的基礎上進行改良, 其切口的選擇由傳統(tǒng)手術的“S”型改為由耳屏上方處開始, 沿耳屏游離緣內側走向, 繞過耳垂, 至耳廓后溝約2/3處, 大部分經(jīng)過皮膚褶皺處, 減小了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 對患者術后美觀的影響較小, 特別是針對女性患者, 同時改良型腮腺切除術僅切除腫瘤周邊部分組織以及腫瘤本身, 這樣能夠最大限度的保留腮腺導管, 再加上手術過程中注意保護面部神經(jīng), 因此該方法術后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減少[4]。本次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改良型腮腺切除術的治療組與使用傳統(tǒng)腮腺切除術的對照組, 其在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方面無明顯差異, 同時兩種方法的復發(fā)率也較低, 說明兩種方法對該病的治療具有良好的療效, 但是治療組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病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說明改良型腮腺切除術較傳統(tǒng)腮腺切除術的安全性更高, 值得了廣泛借鑒。
綜上所述, 改良型腮腺切除術治療腮腺腫瘤的臨床療效顯著, 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且并發(fā)癥少, 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彥,李傳亭,張東生,等. 3 T MR 三維穩(wěn)態(tài)進動快速成像序列顯示腮腺腫瘤及其與腮腺內面神經(jīng)和腮腺導管的關系.中華放射學雜志, 2010, 44(1): 61-64.
[2] 王忠.改良型腮腺切除術與傳統(tǒng)手術治療腮腺腫瘤的臨床比較. 中外醫(yī)療, 2012, 31(6): 109-109.
篇3
【關鍵詞】 根尖手術; 冠延長術; 根尖周病變; 美學修復
Evaluation of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Severe Apical Diseases in Short-Term/WU Wang-xi,CHEN Zhu-su,ZHOU Lei,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5,12(18):004-007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severe periapical diseases in short-term.Method:The total of 6 patients from 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from Sep 2013 to Oct 2014,6 cases with 23 roots with severe periapical lesions were treated using 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with crown lengthening for resecting apical lesion,trimming gingival margin,shaping alveolar,improving clinical crown height at the same time,provisional restorations before and after surgeries,then final restorations 3 months after surgeries.Evaluation of bone healing by CBCT,soft tissue healing by PES.Result:Periapical defect filled with new bone,gingival margins and restorations were stable 6 months after surgeries.Conclusion:Simultaneous apical surgery and crown lengthening is a valid treatment to severe periapical diseases.
【Key words】 Apical surgery; Crown lengthening; Periapical diseases; Esthetic resto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Guangdong Provincial Stomatological Hospital,The Affiliated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28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18.002
前牙美學區(qū)根管充填治療并金瓷冠橋修復臨床廣泛開展。然而由于前期根充治療不完善,基牙繼發(fā)根尖周病變,長期的病損累及根尖周大面積軟硬組織缺損,上部修復體邊緣微滲漏、過量粘結劑刺激引起慢性齦炎、牙體繼發(fā)齲等,致使基牙齦緣水平不對稱,基牙臨床冠過小[1-2]。此類患者臨床常見,后續(xù)治療包括消除根尖周病灶破壞、妥善的保存基牙以及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美學修復[2-4]。系列的病損處理起來較為棘手,周期較長。為了減少手術次數(shù),縮短治療周期,減少就診次數(shù),盡可能減輕患者痛苦,能否在根尖周病變手術治療的同時一并進行基牙的冠延長手術,本研究對此治療進行初步觀察。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9月-2014年10月廣東省口腔醫(yī)院牙體牙髓科門診重度根尖周病患者6例,其中女4例,男2例。共累及患牙23顆,中切牙11顆,側切牙10顆,尖牙2顆。病灶均表現(xiàn)為患牙根尖周軟硬組織缺損,基牙臨床牙冠過短,修復體齦緣退縮不對稱。
1.2 材料 根管倒充填超聲動力系統(tǒng)(SATELEC ACTEON,F(xiàn)RANCE),MTA(PRO ROOT MTA,DENSPLY,USA)。
1.3 方法 拍攝CBCT,確定治療方案。拆除不良修復體,擬保留的基牙徹底預備完善根充,制作臨時樹脂聯(lián)冠過渡修復,并以臨時修復體作手術導板修整牙槽脊。常規(guī)浸潤麻醉,參考臨時修復體邊緣線作內斜切口形成新齦緣,雙側垂直松弛切口,翻起梯形全厚瓣,銳性分離健康黏膜與炎性肉芽及囊壁,完整剝離根尖囊腫,顯露根尖,去除病變根尖組織,超聲倒充填預備,MTA倒充填,按臨時修復體邊緣修整牙槽脊,根向復位組織瓣,以臨時修復體邊緣為止點縫合固定。術后即刻及每個治療階段拍攝CBCT。
1.4 評價指標 CBCT放射學影像觀察根尖病灶愈合情況,基牙牙周骨水平改建情況,口內攝影觀察修復體周軟組織改建情況并參照PES紅色美學評分標準進行修復美學評價[5-6],取近、遠中齦及唇側軟組織水平三個變量進行評價,近遠中指數(shù)按高度評分,缺失為0分,不完整1分,完整2分。唇側軟組織水平按曲線形態(tài)評分,曲線明顯中斷0分,輕度中斷1分,曲線連續(xù)2分。
2 結果
術后3個月及戴牙后3個月CBCT顯示根尖周病灶骨缺損區(qū)充滿新骨,接近鄰近健康骨面水平,軟組織愈合良好,齦緣對稱無退縮,附著齦改建良好,修復體無異常松動。所有病例PES評分三變量單項得分均為2分,單項得分總分均為6分,達到預期美學效果。
3 典型病例
患者34歲,女性,初診時(圖1)11根尖周瘺管,基牙臨床冠短小,齦緣不對稱,X線根尖片顯示(圖2)11欠充,12根管空虛,12、11根尖周大面積低密度影像(圖3)。治療計劃:根尖手術根治11、12根尖周病變,同期12-22冠延長手術,增加臨床冠高度,形成對稱協(xié)調的軟組織曲線,3月后軟硬組織完成修復改建,進一步鑄瓷全冠修復。手術治療的軟組織導板(圖4)術前精確定位切口線,切口設計為12-22齦溝內斜切口,雙側健康鄰牙近中垂直切口,術中完整分離根尖病變及軟組織瓣內瘺管組織(圖5),切除病變根尖組織及根尖倒預備(圖6),MTA倒充填(圖7),利用導板同期進行冠延長手術(圖8),明膠海綿填充骨缺損區(qū)穩(wěn)定血凝塊,術后即刻CBCT明確術后即刻骨缺損范圍,根尖倒充填材料密實,術后3個月軟組織及骨缺損愈合改建情況良好,修復后3個月軟硬組織改建情況穩(wěn)定(圖9~11)。
4 討論
前牙區(qū)固定修復后繼發(fā)根尖周病變合并紅白美學效果不良的患者臨床常見。治療方案常規(guī)包括根尖手術根治保留患牙,冠延長術增加臨床冠高度增加修復體固位面積,同時獲得協(xié)調牙齦曲線最后進行美學修復[7]。然而兩次手術存在治療周期長,增加患者治療痛苦等缺點,本研究嘗試采用一次手術法根尖切除同期冠延長,并對后期修復效果進行短期觀察。
4.1 切口的設計 手術冠延長法既改善臨床冠高度又維持健康的生物學寬度[8]。血供是組織愈合的基礎。本研究中患者術中均采用齦溝內斜切口,雙側健康鄰牙近中垂直切口,形成保留完好基底血供的梯形全厚瓣(如圖8所示)。對齦緣的處理中,有學者指出激光法較常規(guī)手術刀片或鉆更利用切口止血[9],所有患者根尖周病變均伴瘺管,術中均對組織瓣潛行分離瘺管并切除,對位縫合關閉軟組織缺損。術中以臨時冠邊緣做導板修整牙槽骨水平及齦緣外形至對稱協(xié)調。有研究報告冠延長術后6~12個月觀察期齦緣明顯向冠方移位[10-11],本組病例由于切除根尖病灶伴軟組織缺損,治療期內戴用臨時修復體維持軟組織形態(tài),術后6個月觀察期內齦緣穩(wěn)定。
4.2 骨組織的處理 研究病例根尖周病變范圍均不累及附著齦區(qū),唇側組織對應為全厚黏膜瓣,血供豐富,且骨缺損區(qū)周緣仍較好維持上方組織瓣外形,均未對骨缺損區(qū)植骨,僅在骨缺損局部填壓明膠海綿促進早期凝血塊的穩(wěn)定。術中按導板曲線進行牙槽脊頂修整成形,文獻[12]報告冠延長手術去骨后根向復位瓣較直接切齦更有利于牙齦的外形穩(wěn)定,本組病例治療效果支持這一觀點。
4.3 超聲根尖倒預備及根尖倒充填 本研究采用超聲預備尖做根尖倒預備,工作時切割運動完全平行牙體長軸(如圖6所示),根尖舌側壁保持原有的解剖結構,并形成良好的3 mm深的填料洞型。早期有學者提出超聲倒預備存在預后根尖繼發(fā)折裂的風險[13],手術中筆者通過顯微鏡觀察到預備完成的根尖孔周根壁完整平順,具備良好的抗力型,在觀察期內,從三維影像呈現(xiàn)的骨改建效果看,根尖周間隙均為新骨充填,可進一步降低預后根尖折裂的風險。有學者通過臨床隨機對照試驗觀察到超聲預備有利于提高根管治療的成功率[14],筆者實踐中從手術視野、預備空間的寬容度及對根管內壁的保存情況三個方面體會,超聲倒預備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高速渦輪機的預備效果。本研究選材MTA進行根尖倒充填(如圖7所示),以確保材料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根尖封閉效果,三維影像也顯示了該材料利于骨腔成骨。
4.4 冠根比 由于根尖手術切除患牙受病變累及的根尖牙體組織,增大了冠根比例,同時為增加臨床冠高度,冠延長術又去除牙槽脊頂部分骨質,進一步增大冠根比例。理想的冠根比為1∶2[15],這一數(shù)值在臨床實踐中難以實現(xiàn),甚至臨床上治療前都未能達到這一數(shù)值,有學者提出1∶1.5為理想值或1∶1為最小值[16],本研究中同時進行根尖切除及冠延長的患牙如影像資料顯示,患牙牙體經(jīng)治療后骨內部分均大于骨上部分,冠根比例均小于1(如圖10和11所示),觀察期內修復體服役臨床效果穩(wěn)定。值得一提的是,基于經(jīng)典的二維影像,傳統(tǒng)的冠根比值局限于線性層面比較[5],本研究中結合CBCT影像資料,對患牙根面骨愈合及存留作更全面的評價,從而更客觀地反映前期治療的效果。三維影像結果顯示,患牙根面唇側骨質觀察期內改建穩(wěn)定,提示牙根骨內部分得到骨質完整包裹,這也更客觀地反映修復體臨床效果穩(wěn)定的生物力學基礎。
參考文獻
[1] Hala L A,Mello J B,Carvalho P L,et al.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and radiograpic analysis for the diagnosis of proximal caries for different clinical experience levels:comparing lesion depth through histological analysis[J].Braz J Oral Sci,2006,5(17):1012-1017.
[2] Hempton T J,Dominici J T.Contemporary crown-lengthening therapy:a review[J].JADA,2010,141(6):647-655.
[3] Krivitsky A A,Aalam A A.Fundamentals of soft tissue management around teeth:going back to basics[J].J Parodontologied' Implantologie Orale,2012,32(1):1-12.
[4] Minsk L.Esthetic crown lengthening[J].Compendium,2001,22(12):562-569.
[5] Fürhauser R,F(xiàn)lorescu D,Benesch T,et al.Evaluation of soft tissue around single-tooth implant crowns:The pink esthetic score[J].Clin Oral Implants Res,2005,16(6):639-644.
[6]吳王喜,孟波,劉衛(wèi)平.美學區(qū)臨界小缺牙間隙種植修復的臨床研究[J].廣東牙病防治,2013,21(7):341-344.
[7] Levine D,Handelsman M,Ravon N.Crown lengthening surgery:a restorative driven periodontal procedure[J].J Calif Dent Assoc,1999,27(35):143-151.
[8] Nethravathy R,Vinoth S K,Thomas A V.Three different surgical techniques of crown lengthening:a comparative study[J].J Pharm Bioallied Sci,2013,5(suppl 1):S14-16.
[9] Magid K S,Strauss R A.Laser use for esthetic soft tissue modification[J].Dent Clin North Am,2007,51(2):525-545.
[10] Arora R,Narula S C,Sharma R K,et al.Evaluation of supracrestal gingival tissue after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a 6-month clinical study[J].J Periodontol,2013,84(7):934-940.
[11] Pontoriero R,Camevale G.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a 12-month clinical wound healing study[J].J Periodontol,2001,72(7):841-848.
[12] Ganji K K,Patil V A,John J.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for biologic width following surgical crown lengthening using gingivectomy and ostectomy procedure[J].Int J Dent,2012,10(1155):479 241.
[13] Waplington M,Lumley P J,Walmsley A D.Incidence of root face alteration after ultrasonic retrograde cavity preparation[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1997,83(541):387-392.
[14] Lange J,Putters T,Baas E M,et al.Ultrasonic root-end preparation in apical surgery: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Oral Surg Oral Med Oral Pathol Oral Radiol Endod,2007,104(14):841-845.
[15] Grossmann Y,Sadan A.The prosthodontic concept of crown-to-root ratio: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Prosthet Dent,2005,93(45):559-562.
熱門標簽
口腔護理培訓 口腔健康管理 口腔醫(yī)學技術 口腔衛(wèi)生 口腔實訓總結 口腔 口腔科 口腔衛(wèi)生健康知識 口腔醫(yī)學教育 口腔畢業(yè)總結 心理培訓 人文科學概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