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律內容范文
時間:2023-06-14 17:36:1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婚姻法律內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無效婚姻 可撤銷婚姻 公益要件 私益要件
2001年4月28日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以下簡稱《婚姻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是關于婚姻無效和婚姻可撤銷的規(guī)定,自此,我國的婚姻法正式確立了婚姻無效制度?;橐鰺o效制度是結婚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保障結婚條件和程序的執(zhí)行,保護合法婚姻,預防和制裁違法婚姻。新《婚姻法》雖然規(guī)定了婚姻無效制度,但還不是很全面,婚姻法學界對此也有很大的爭論。因此,有必要對我國的婚姻無效制度作一系統(tǒng)的研究。
一、確立婚姻無效制度的法律意義
現(xiàn)行婚姻法對婚姻無效制度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有很重要的法律意義:
(一)填補了我國婚姻立法的空白
我國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都沒有對婚姻的無效作出規(guī)定,僅籠統(tǒng)規(guī)定,違反本法者,得分別情況,依法予以行政處分和法律制裁。1989年3月頒行的《婚姻登記辦法》第9條明確規(guī)定了婚姻無效問題:“婚姻登記機關發(fā)現(xiàn)婚姻當事人有違反婚姻法行為,或在登記時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的,應宣布該項婚姻無效,收回已騙取的《結婚證》,并對責任者給予批評教育。觸犯刑律的,由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1994年2月1日施行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五章,雖然規(guī)定了婚姻無效的原因及處理等問題,但仍未建立一套系統(tǒng)完備的婚姻無效制度。
婚姻法既然要求男女結婚必須符合法定的結婚條件和程序,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但對于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男女兩性的結合,卻沒有明確其法律后果,這就使我國的結婚制度處于不完整狀態(tài),使我國的婚姻法不完善,不利于對合法婚姻的保護和對違法婚姻的制裁。無效婚姻制度作為保障合法婚姻的有效手段,是結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婚姻法中必不可少的部分。2001年《婚姻法》增加規(guī)定了無效婚姻制度,填補了婚姻立法的空白,使我國的婚姻法進一步完善。
(二)避免了不必要的法律沖突,維護了婚姻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現(xiàn)行《婚姻法》明確規(guī)定了婚姻無效制度,我國司法機關在處理違法婚姻時從此有法可依。過去,由于我國婚姻法沒有婚姻無效制度,對違法婚姻的處理缺乏法律依據,人民法院一般是將本應宣布無效的婚姻按離婚處理,這樣導致違法婚姻解除的后果與合法婚姻解除的后果完全相同。一些群眾認為“婚姻法是軟法,遵守不遵守后果都一樣”,這顯然不利于結婚法定條件和程序的貫徹執(zhí)行。①另外,在沒有婚姻無效制度的情形下,一些人對結婚的法律效力缺乏認識,造成早婚、近親結婚、包辦買賣婚姻、換親、結婚不登記等違法婚姻大量存在,特別是在農村偏遠地區(qū),這種情況更為普遍。如果在婚姻法中確立了婚姻無效制度,司法機關在處理這些違法婚姻的時候便有明確、充足的法律依據,該宣布無效的婚姻宣布無效,屬于可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可以請求撤銷。這便有利于制裁違法婚姻,維護我國婚姻法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三)使我國的《婚姻法》能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婚姻家庭法都設立了婚姻無效或可撤銷的法律制度。比如,1970年美國州法律全國統(tǒng)一委員會通過的《統(tǒng)一結婚離婚法》(Uniform Marriage and Divorce Act)的第207-209條規(guī)定了婚姻無效制度的主要方面;1971年,英國頒布了《婚姻無效法》(the Nullity of Marriage Act 1971),對長期以來教會法庭有關婚姻無效的法律,作了全面改革,1973年又頒布了《婚姻訴訟法》(Matrimonial Causes Act 1973),是目前英國法院處理婚姻無效案件的法律依據;此外,意大利、俄羅斯、日本、瑞士、菲律賓等國都對無效婚姻作了規(guī)定。對外國婚姻家庭法先進或合理的法律制度加以借鑒,吸取其中有益的東西,以完善我國的婚姻法,使我國的婚姻法能與世界各國的婚姻家庭法相互融合,更好地與國際接軌。
此外,由于我國目前還不存在英美法上寬松的離婚體制,人們在訴訟離婚時,原告只有提出法定的能夠證明婚姻關系確已破裂的相關證據,才能獲得法院的準許。因此,婚姻無效制度還會不可避免地成為人們解除已經成立婚姻的合法方式之一。②
一、 婚姻無效的構成
(一)婚姻無效的構成
我國《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無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的;(三)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達法定婚齡的?!钡谑粭l規(guī)定,“因脅迫而結婚的,受脅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請求撤銷該婚姻。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請求撤銷婚姻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p>
由此可見,我國《婚姻法》在婚姻無效制度的基本構成上,采取了自始無效與可撤銷的雙軌制,這比對各種違法婚姻采一律無效、自始無效的單軌制有更大的優(yōu)越性。單軌制重視對違法婚姻及當事人的制裁,會忽視對無過錯方或弱勢一方的必要保護,也不利于對子女利益的保護,有很大的缺陷;而雙軌制表明,對違法婚姻,法律應當區(qū)別對待,對那些違法性嚴重,有悖于公序良俗或對現(xiàn)行婚姻制度造成沖擊的,應做自始無效處理;對那些違法較輕的,應歸于可撤銷婚的范疇。③因此,雙軌制更利于對相關當事人及子女利益的保護。正是基于這些原因,我國的婚姻無效制度選擇了自始無效與可撤銷的二元結構。
(二)婚姻無效的構成中值得探討的問題
篇2
論文關鍵詞 夫妻忠誠協(xié)議 婚姻法 婚姻忠誠義務
伴隨著公民法制意識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傾向于運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利,對于法律的運用逐漸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婚姻家庭領域。繼離婚協(xié)議、婚前財產協(xié)議書等基于婚姻關系而簽訂的協(xié)議得到廣泛應用,夫妻忠誠協(xié)議也逐漸流行起來。
一、夫妻忠誠協(xié)議概說
夫妻忠誠協(xié)議是指,夫妻雙方在婚姻關系開始之前或者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基于雙方真實的意思表示簽訂的,以互負忠誠義務為內容的有關夫妻權利義務關系的協(xié)議。協(xié)議一般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方面為夫妻雙方在婚姻存續(xù)期間的權利義務,一般包括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對配偶的扶養(yǎng)義務,與配偶共同承擔對子女、長輩的撫養(yǎng)、贍養(yǎng)義務等;另一方面為違反忠誠協(xié)議的違約責任,從而引起協(xié)議中約定的人身關系或財產關系的變更,比如終止婚姻關系、喪失子女撫養(yǎng)權、賠償物質及精神損失等,其不利后果由過錯方承擔。
對于婚姻忠誠協(xié)議的效力問題,在理論界與實務界爭議仍在繼續(xù),但大家都是希望找到一種相對有效的手段,減少婚姻破裂的可能性,從而維護婚姻的穩(wěn)定。鑒于夫妻忠誠協(xié)議已經在一定范圍內得得到應用,其效力在法律實務工作中也有認可的先例,為了避免“法律對民眾存在欺騙”的假象,認可夫妻忠誠協(xié)議并將其內容規(guī)范化的工作也應該適時展開,目前我們需要優(yōu)先解決如下幾個問題,第一,究竟什么樣的夫妻忠誠協(xié)議不具有法律效力;第二,有效的夫妻忠誠協(xié)議可以包括哪些條款;第三,這些條款的法律依據是什么。
二、法律框架內夫妻忠誠協(xié)議內容的有效性分析
對夫妻忠誠協(xié)議持“無效說”的學者其中一個理由就是,協(xié)議在現(xiàn)有法律框架內無依據。但是目前也沒有任何法律直接否定夫妻忠誠協(xié)議的效力。從功能上來講,除憲法、行政法等具有賦權性以外,其他部門法以限定義務為功能,即法無禁止即可為,因此筆者認為,夫妻忠誠協(xié)議不是法律的禁區(qū),只要其內容不違反現(xiàn)行法律的禁止性規(guī)定、不違反公序良俗和誠實信用選擇,就有適用空間。
同時,我們必須承認,目前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存在與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相沖突、不符合公序良俗的內容,因此有必要對其進行規(guī)范,以下為筆者依據現(xiàn)行法律法規(guī)對現(xiàn)有夫妻忠誠協(xié)議內容有效性的解讀,以期為完善夫妻忠誠協(xié)議提供參考。
(一)人身關系協(xié)議是否有效的問題
人身關系具有法定性,并且在法律法規(guī)中已作出明確規(guī)定,因此以人身關系為內容的條款視為無效。
1.協(xié)議終止婚姻關系的條款無效
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常常規(guī)定,若夫妻一方作出違反夫妻忠誠義務的行為,另一方有權終止婚姻關系。
首先,婚姻關系不能基于協(xié)議而當然終止。我國實行婚姻登記制度,婚姻的產生、存續(xù)和終止的程序都受到法律規(guī)制。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第31條、第32條規(guī)定離婚程序,只有嚴格按照法定程序辦理離婚手續(xù),才能導致婚姻關系終止?;橐鰠f(xié)議不能導致該法律關系的消滅。
同時,夫妻忠誠協(xié)議也不屬于訴訟離婚的法定事由。如果夫妻一方拒絕履行忠誠協(xié)議而離婚,另一方提起離婚訴訟的請求不能得到法律支持?;橐鲎杂墒俏覈橐龇ǖ幕驹瓌t,提出離婚訴訟后,有關部門或人民法院需要先行調解,當調解無效,確認感情確已破裂時,才可以辦理離婚,此為訴訟離婚的法定事由,而不能夠基于夫妻忠誠協(xié)議的約定判決終止婚姻關系。
2.協(xié)議過錯方喪失子女撫養(yǎng)權的條款無效
現(xiàn)行《婚姻法》第36條規(guī)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父母對子女仍有撫養(yǎng)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如果雙方因為撫養(yǎng)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不能達成協(xié)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利益和具體情況裁判。由此可得出3個結論。第一,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因親緣產生,不因法律關系的變更而消滅,約定不能導致父母子女關系的消滅。第二,離婚后子女由誰撫養(yǎng)的問題可以協(xié)議解決,但是該協(xié)議須在離婚時由夫妻雙方依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另行協(xié)商確定,直接撫養(yǎng)人應以最有利于子女成長的方式確定,忠誠協(xié)議因其內容先定,難以適應子女成長的需要,因此有關過錯方喪失子女撫養(yǎng)權約定無效。第三,離婚后如果雙方因為撫養(yǎng)問題發(fā)生爭執(zhí),不能達成協(xié)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利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無過錯方可以要求審判人員考慮過錯方的品行因素,但是人民法院還需要綜合經濟條件、生育能力、子女意愿、子女成長需要等多方面因素做出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判決,而不能因為婚姻忠誠協(xié)議的約定,而一概判定過錯方喪失子女撫養(yǎng)權。
3.協(xié)議過錯方喪失子女探視權的條款無效
我國婚姻法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親或母親,對于子女具有探視權。因此探視權是一項法定權力,不可因約定而剝奪,只有《婚姻法》第38條規(guī)定的法定事由發(fā)生時,即父母的探視行為會對子女的身心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時,才能暫時中止探視。同時,阻止父母與子女相聚,有違親情倫常,不符合公序良俗,不能得到法律的認可。因此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約定過錯方在離婚后喪失對于子女探視權的條款是無效的。
綜上,上述有關身份關系的協(xié)議條款或與法律和道德相悖,或已為法律所明文規(guī)定,不具有合理性和拘束力,即使協(xié)議中有相關內容,在訴至人民法院時,其內容也不應被采納,因此有關身份關系的條款不應成為婚姻忠誠協(xié)議的內容。但是這些條款的無效并不必然導致協(xié)議的無效,協(xié)議中有關財產關系的約定仍可使其具體情況,發(fā)生法律效力。
(二)財產關系協(xié)議是否有效的問題
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對于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除了上文提到的人身關系的變更外,還包括財產權利的喪失,其主要形式表現(xiàn)為違約賠償或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的不利地位。筆者認為,對婚姻關系中的過錯方進行必要懲戒、對無過錯方進行的經濟補償是符合婚姻法精神的,因此下文將結合婚姻法及相關規(guī)定,對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涉及財產關系的內容的效力進行分析。
1.婚姻存續(xù)期間的違約責任
鑒于當事人不起訴離婚而提出的損害賠償?shù)恼埱蟮貌坏椒芍С?不少夫妻在忠誠協(xié)議中約定婚姻存續(xù)期間違反夫妻忠誠義務行為的違約責任,使無過錯方獲得一定的經濟補償。對此,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可以包括如下內容。
第一,當夫妻一方違反忠誠協(xié)議時,過錯方應當以其個人所有財產對另一方做出賠償。我國《婚姻法》第18條規(guī)定,在某些情形下,夫妻婚前或婚姻存續(xù)期間所取得財產為夫妻一方所有,因此夫妻雙方對各自所有的財產具有完整的所有權。并且婚姻法和司法解釋在規(guī)定夫妻借款和贈與等事項時,表示認可夫妻間財產所有權的流傳,因此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約定過錯方以其個人所有財產對無過錯方做出補償?shù)募s定具有可行性。但是在財產權發(fā)生轉移時,必須履行必要手續(xù),比如不動產變更登記過戶,動產、銀行存款的財產公證等。此條款為典型的違反不作為義務的違約賠償,對于以此為依據提起的民事違約賠償之訴,人民法院應該受理并予以支持。
第二,當夫妻一方違反忠誠協(xié)議時,過錯方喪失部分個人財產權利,使其為夫妻共同所有。依據《婚姻法》第19條,該部分個人財產權利,既包括婚前財產,也包括婚姻存續(xù)期間取得的夫妻已約定為其個人所有的財產。此條款實質為夫妻對于財產所有權歸屬的事先約定,依據婚姻法,對于夫妻婚前或婚姻存續(xù)期間所得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因此當夫妻一方違反忠誠義務時,該條款得以履行。但是該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或者采用口頭形式且雙方無爭議時,才可以得到支持。
最后,如果過錯方沒有個人財產,應該如何承擔違約責任。夫妻忠誠協(xié)議可否約定將部分共同財產歸無過錯方個人所有的問題,答案應為否定。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4條的規(guī)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如無法定情形,法院不支持分割共同財產的請求。但是夫妻忠誠協(xié)議中如果對上文所述第一種情形進行了約定,那么即使過錯方無個人所有財產,也可以借助婚姻法解釋(三)第16條,以夫妻共同財產出借給其過錯方用于違約賠償,離婚時借款協(xié)議的處理約定會得到支持,但該賠償?shù)膶崿F(xiàn)須以離婚為必要條件,否則不能實現(xiàn)。
2.婚姻關系終止時的違約責任
在離婚時,無過錯方除了可以依據《婚姻法》第46條提起離婚損害賠償之訴外,還可以請求過錯方依據夫妻忠誠協(xié)議承擔違約責任,承擔違約責任的方式可以為違約賠償,即先進行財產分割,在以其分割后所得個人財產對相對方做出賠償;也可以為在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時居于不利地位,以有利于無過錯方的方式進行處理。
所謂離婚違約賠償,是指依據一般原則對夫妻共同財產先行分割,待分割完成之后,再依據夫妻忠誠協(xié)議約定的方式和數(shù)額對無過錯方進行賠償。發(fā)生爭議時,一方可以在財產分割完成的基礎上,另行提起違約賠償之訴,財產分割糾紛與違約之訴不具有當然的聯(lián)系。
夫妻忠誠協(xié)議也可以約定在離婚時將夫妻共同財產以有利于無過錯方的方式進行分割,比如增大無過錯方在分割財產時所得財產的比例,或者約定夫妻共有之特定財產,如不動產、存款等歸無過錯方所有,其余部分再按照一般原則分割?;橐龇ǖ?9條規(guī)定,離婚時夫妻共同財產由雙方協(xié)議處理。筆者認為,夫妻忠誠協(xié)議的性質相當于以離婚協(xié)議為內容的預約,即夫妻忠誠協(xié)議的效力為,離婚情形發(fā)生時,無過錯方有權請求過錯方履行夫妻忠誠協(xié)議,與之訂立以約定事項為內容的離婚協(xié)議,依據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8條,該離婚協(xié)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在此情形下,無過錯方的訴訟請求不是對夫妻共同財產以夫妻忠誠協(xié)議約定的方式進行分割,而是請求依照忠誠協(xié)議中財產分割的約定內容訂立離婚協(xié)議,進而請求離婚協(xié)議的履行。
3.必要的限制性規(guī)定
篇3
關鍵詞:配偶權;婚姻家庭;同居權;保護機制
婚姻是男女兩性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并為當時的法律制度所確認的兩性之結合。男女雙方一旦締結合法有效的婚姻關系,則婚姻當事人之間就產生了一系列新的人身關系。這一系列人身關系統(tǒng)稱為配偶權。配偶權不僅是夫妻之間權利義務關系的重要內容,也是公民人身權利的重要內容。我國《婚姻法》對配偶權的規(guī)定主要有四方面內容,即夫妻雙方都有各用自己姓名的權利;夫妻雙方都有參加生產、工作、學習和社會活動的自由;夫妻雙方都有互相扶養(yǎng)的權利和義務;夫妻雙方有計劃生育的義務。這四項權利在維系婚姻家庭關系方面具有進步性,至今仍然有著積極意義。
但是現(xiàn)行婚姻法對配偶權的規(guī)定之不足在于沒有在法律上明確夫妻的特定身份權利,規(guī)定過于簡略、籠統(tǒng);也沒有對夫妻這一特定身份產生的特定權利義務加以涉及。并忽略、漠視夫妻之關系的自然屬性,例如同居義務。這使得當現(xiàn)實生活中出現(xiàn)了此類案件時往往無法可依,也形成了理論界爭論不休的話題之。
1
一、配偶權的概念及特征對于配偶權這一概念,國內外學者有著不同的認識。美國學者認為,配偶權的價值是確認和保護婚姻關系的獨有利益。它對于表達婚姻結合的法律意義和象征意義有著極大的重要性,因為它能夠將構成婚姻實體的各種心理要素概念化,諸如家庭責任、夫妻交往、彼此愛慕、夫妻性生活因素都被概括于其內并為法律所確認。
[2]
就國內法學界對配偶權下的定義來看,也有所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廣義說認為,配偶權是指配偶雙方之間給予特定的配偶身份而享有的一切權利與義務。狹義說認為,配偶權是指配偶雙方之間基于特定的配偶身份而享有的人身權或身份權。最狹義說認為,配偶權是指配偶雙方之間基于熱定的配偶身份而產生的同居的權利義務和忠實的權利義務;或認為配偶權是指基于合法婚姻關系二在夫妻雙方之間發(fā)生的,由夫妻平等地專屬享有對方陪伴生活、鐘愛、幫助的基本身份權利。
[3]
筆者認為,配偶權是指男女依法結合為夫妻后,其相互間基于配偶身份所平等享有的對配偶利益的絕對支配權,作為人身權中身份權的一種,其他任何人均負有不得侵犯的義務。鑒于此,配偶權具有如下基本法律特征:(一)主體的平等性,“從身份到契約”的運動,促使個人開始擺脫家族和身份的束縛和強制,并轉化為個人人格的獨立和自決。這種變化使帶有專制性質的夫妻關系發(fā)生改變,丈夫與妻子之間不再屬于支配關系,而是平等人格所派生的身份關系。
4
基于個人獨立和男女平等的價值理念,這就決定了夫妻雙方公共同地享有配偶權,具有平等性。
(二)權利義務的相互性,配偶權由締結婚姻關系后的男女雙方平等地享有,雙方既是權利主體,又是義務主體。
(三)客體利益的身份性,配偶權就是按照婚姻家庭法的規(guī)定,在夫妻關系建立后,基于為夫或為妻的特定身份而產生的權利。當夫妻關系終止時,配偶權也隨之消失。如果沒有按照法律規(guī)定建立夫妻關系,就不享有此項權利。
5
因而其客體僅包含配偶的共同身份利益,不包括財產利益。
(四)權利的專屬性,配偶權的專屬性是基于夫妻特定權利義務關系而產生的身份權,專屬于夫妻享有,因而從某種意義上說配偶權也是具有排他性的對世權,即夫妻以外的任何人都是配偶權的義務主體,都具有不作為的義務,都應當承擔侵權的民事責任。
二、我國婚姻法對配偶權規(guī)定的不足2000年,重慶女子周遠華以被告謝光萍與其夫張長春有婚外情,造成原告家庭不和睦為由向重慶渝北區(qū)人民法院起訴,要求法院判令第三者謝光萍立即停止插足自己的家庭、賠禮道歉并賠償精神損失費5.5萬元。一審法院基于原告周遠華的兒子提供的證據,認定被告謝光萍對原告周遠華家庭的不和睦有過錯,判決被告謝光萍立即停止侵害原告周遠華的婚姻家庭關系,并向原告賠禮道歉。被告謝光萍不服上訴,二審人民法院裁定此案不屬于人民法院民事案件受理范圍,撤銷一審判決,駁回原告起訴。此案也是我國首例妻子狀告第三者侵害配偶權案。
就本案例而言,一、二審法院的處理結果大相徑庭,一審法院實際上是判令被告承擔侵犯配偶權的民事責任,但在我國現(xiàn)行法律中,查找不到處理這類案件的法律依據,這一立法上的疏漏,無疑給追究婚外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留下了空白。而二審法院的駁回起訴的處理結果似有研討之必要。如果我國法律引進配偶權保護制度,從平衡當事人利益的角度講,其對婚外行為受害人的保護是否會比現(xiàn)今駁回起訴的處理結果更妥當。依據我國現(xiàn)行法律回答上述問題還是一件比較困難的事情,還必須借助于法學理論,探求配偶權的相關問題,方能求得徹底解決問題的辦法。
雖然修改后的《婚姻法》增加規(guī)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確定了重婚的范圍以及民事、刑事責任;明確規(guī)定離婚的法定理由以及離婚損害賠償?shù)染唧w問題,較修改前之比較,對配偶權的內容和保護規(guī)確有一定突破,但卻沒有任何法律將其明確表述為配偶權,只是將配偶權中所蘊涵的同居、忠實義務規(guī)定為倡導性的、沒有法律約束力的規(guī)范。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評價標準和有效的法律約束力,當出現(xiàn)侵害配偶利益的情形時,現(xiàn)有的法律往往顯得無能為力。
6
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婚姻法》對配偶權內容的規(guī)定的不足配偶權它是一種權利的集合,內含各種派生權利。
7
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對配偶權的規(guī)定過于簡單、籠統(tǒng),一是沒有規(guī)定夫妻雙方依法享有生育的權利,而只規(guī)定了夫妻雙方都有實行計劃生育的義務;二是沒有做出對同居權的規(guī)定;三是缺乏具體的對忠實義務和強制性的規(guī)定。雖然修改后的婚姻法在總則中原則性地規(guī)定夫妻應當互相忠實,互相尊重,但卻沒有具體性的和相關強制性的規(guī)定內容。只有在法律明確規(guī)定了忠實義務和配偶權,才能為人們提供一個明確的行為標準,才能有利于婚姻家庭關系的長期穩(wěn)定。
8
四是沒有對夫妻日常家事權的規(guī)定。夫妻日常家事權是配偶權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是指配偶一方就日常家庭事務與第三方為一定行為時,享有對方事務的權利。與一般不同,它不僅是夫妻雙方日常生活順利進行的必要保障,而且還涉及第三人的利益,影響到交易的安全,所以我國立法應對其性質、范圍以及限制等相關問題作出法律規(guī)定。
9 (二)現(xiàn)行民事法律對配偶權缺乏有效的保護機制我國現(xiàn)行民事法律對侵犯配偶權的行為缺乏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以至于夫妻關系的行為主要靠輿論道德、風俗習慣來調整,道德倫理的譴責幾乎成為懲處侵犯配偶權行為的主要手段。應該承認,由于配偶權的內容大多是精神性或倫理性的,應該由道德來規(guī)范,如同居義務、忠實義務等,法律不應過多涉足。但道德的規(guī)范并不排斥法律的介入,許多社會問題都是由道德和法律來共同調整的。在道德的與法律的調整處于不同層面時,兩者的相互促進和補充作用便能更加有效地發(fā)揮出來,共同維護配偶權合法地實現(xiàn)。
10
因此,完善配偶權的保護機制勢在必行。
(三)對配偶權侵權行為界定不明確有學者認為,侵害配偶權的典型形式,是配偶一方違反忠實義務,與第三者通奸、同居甚至重婚,致使配偶另一方遭受損害的情形。
11
我國婚姻法對配偶權的保護,也僅體現(xiàn)在離婚過錯賠償?shù)囊?guī)定上,所保護的客體僅包括忠實義務和同居權,對其他侵害配偶權的行為的懲罰措施幾乎沒有提及。對于配偶間侵權的形式僅規(guī)定了“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其他家庭成員”。這無疑有悖于配偶權內容的多樣性?;橐龇▽ε渑紮嗲謾嘈袨榻缍ǖ牟幻鞔_和內容規(guī)定的狹窄,致使對其他侵犯配偶權的行為無法受到法律制裁,增加了配偶權民法保護的不確定定性,因而無益于對配偶權的全面保護。
三、完善我國配偶權的立法建議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家庭的和睦幸福,對于社會穩(wěn)定、民族的興旺繁榮具有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配偶權是婚姻家庭內部權利義務關系產生的基礎及重要組成部分,是婚姻家庭法的重要調整對象。因此,應借鑒其他國家關于配偶權的優(yōu)秀研究成果,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我國的配偶權制度。
(一)在婚姻法中增加規(guī)定“配偶權”的專門內容首先,應當明確配偶權的概念。即男女依法結合為夫妻后,其相互間基于配偶身份所平等享有的對配偶利益的絕對支配權。其次,應當增加配偶權的內容。我國現(xiàn)階段的配偶權除已有規(guī)定的幾項外,還用當包括同居權、忠實權、扶助權、日常家務權以及生育權。
(二)明確界定侵犯配偶權的行為方式侵犯配偶權的行為可以分為兩種:一是配偶一方單獨對另一方構成的侵權,主要包括遺棄、虐待、限制配偶的行動自由以及其他的侵權行為。二是配偶一方與第三者共同對另一方構成的侵權,主要包括通奸、姘居、重婚及其它對婚姻不貞的行為。通奸是指配偶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與合法配偶以外的異性自愿發(fā)生性關系的行為。
12
姘居是指配偶一方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與合法配偶以外的異性公開同居生活,但不以夫妻名義進行。重婚是指配偶一方在現(xiàn)有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又與合法配偶以外的異性登記結婚或以夫妻名義公開同居生活。
(三)明確關于侵害配偶權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修改后的《婚姻法》對侵犯配偶權的行為已有刑事和行政責任方面的規(guī)定,但在司法實踐中,這些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并沒能很好的保護配偶權。因此,為了完善對配偶權的法律保護,應當在婚姻法中進一步明確侵害配偶權應承擔的民事法律責任。
第一,對一般尚未造成物質和精神損害的配偶權侵權行為,可判處加害人承擔停止侵害、賠禮道歉等民事責任。第二,對已造成物質和精神損害的,可判處加害人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包括造成經濟損害的損害賠償責任和精神損害賠償責任。對于配偶一方與第三人共同造成另一方配偶損失的應當判令其與第三人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婚姻家庭人身權都有對抗一切人的效力,“第三者介入”屬于共同侵害配偶權和人格權的行為。
13
第三,配偶一方實施了法律規(guī)定的侵犯配偶權的行為,無過錯方配偶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而解除婚姻關系,并可要求過錯方配偶承擔民事責任。
篇4
一、我國保護軍婚的立法規(guī)定
第一,《國防法》作為我國軍事法律體系的母法,在《國防法》第59條第2款明確規(guī)定:“國家采取有效措施保護現(xiàn)役軍人的榮譽、人格尊嚴,對現(xiàn)役軍人的婚姻實行特別保護?!边@是在國家基本法的層面就確立了對軍婚實行特別保護的基本原則,為通過民事、刑事、行政等手段實現(xiàn)對軍婚的特別保護提供了立法依據。
第二,軍婚的民事法律保護?!痘橐龇ā返?3條規(guī)定:“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要求離婚,須得軍人同意,但軍人一方有重大過錯的除外?!边@里的“重大過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指的是《婚姻法第32條第2款前3項規(guī)定及軍人有其他重大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重大過錯包括:(1)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2)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4)軍人有其他重大過錯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第三,軍婚的刑事法律保護。我國《刑法》有破壞軍婚罪的條款,刑法第259條規(guī)定:“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同居或者結婚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奸現(xiàn)役軍人妻子的,依照本法236條規(guī)定定罪處罰?!边@是對破壞軍婚的行為依法從重處罰的法律依據?!?/p>
第四,軍隊內部規(guī)范性文件給予軍婚的特殊保護。2001年11月9日總政治部《軍隊貫徹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11條和第12條規(guī)定,現(xiàn)役軍人離婚,應當嚴肅慎重,不得違反國家法律和軍隊紀律,不得違背社會公德?,F(xiàn)役軍人申請離婚的,團級以上單位政治機關出具同意離婚的證明時,應要求離婚雙方簽字或提供本人書面意見。
綜上所述,軍婚得到了國防法、婚姻法、刑法、軍隊內部規(guī)定多方面、不同層面的法律保護,從而構建出一套完整的軍婚保護體系。
二、我國軍婚保護立法規(guī)定的不足
(一)我國民法上的軍婚保護立法的不足
1.我國的軍婚保護立法的不平等
男子和婦女在婚姻家庭中享有平等的權利和履行平等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的義務?!薄痘橐龇ā返?0條至18條都有男女平等原則的具體規(guī)定,包括政治上、經濟上、人格上、社會地位上,財產繼承上的一律平等。而《婚姻法》第33條的規(guī)定卻導致了夫妻雙方權利的不平等。如離婚權利的不平等。在《婚姻法》中規(guī)定了軍人配偶離婚權利限制條件,而軍人的離婚權利則沒有規(guī)定限制條件。為保障軍人不離婚的權利而犧牲軍人配偶離婚的權利,顯然就形成了軍婚保護制度中離婚權利的不平等。
婚姻自由是社會主義婚姻家庭制度的基石,也是婚姻法最基本的原則?!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9條規(guī)定:“禁止破壞婚姻自由”?!痘橐龇ā返?條規(guī)定:“實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备鶕椃ê突橐龇ǖ脑瓌t,每個公民都平等的享有結婚和離婚的自由和權利,即男女雙方有依法締結或解除婚姻關系,不受對方強迫或他人干涉的自由?;橐鲎杂砂ńY婚自由和離婚自由這兩個方面的內容。結婚自由,即結婚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強迫他方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離婚自由,即男女任何一方基于夫妻感情破裂而提出解除婚姻關系的請求,都受到法律的保護?!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03條明確規(guī)定:“公民享有婚姻自,禁止包辦買賣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這是民法對婚姻自的規(guī)定。《婚姻法》第33條無疑是用法律形式剝奪了與軍人結婚的公民自由離婚的權利。侵犯、剝奪部分無辜女性追求幸?;橐龅臋嗬?。
2.我國的軍婚立法與婦女權益保障法的沖突
作為社會上的特殊保護弱勢群體,我國法律對婦女權益保護方面做了許多的規(guī)定?!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第48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在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社會的和家庭的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權利。"《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第40條規(guī)定:“國家保障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權利”。第41條規(guī)定:“國家保護婦女的婚姻自。禁止干涉婦女的結婚、離婚自由”。但婚姻法對軍婚的特殊保護恰恰侵犯了婦女的合法權益。在軍婚法律關系中軍人是特殊群體,在政治經濟社會家庭生活領域中,婦女也是受特殊保護的群體,兩部法律在法律效力上是同級的,造成了這兩部法律相沖突時如何適用的問題。但我國立法規(guī)定憲法是母法,上位法,任何法律規(guī)定不應和憲法規(guī)定的內容相抵觸,因此婚姻法中軍婚保護的內容和憲法規(guī)定的內容相抵觸,應修訂。另外我認為從當前的社會情況看,婦女的權益保障更應該得到加強。
3.《婚姻法》第33條的“但書”在立法實踐中的缺陷
雖然《婚姻法》第33條的“但書”對軍婚內有重大過錯的軍人不予以保護,但依據對重大過錯的司法解釋,其列舉的內容并沒有普遍性。這和軍人的特殊職業(yè)有關系,因為軍人長期生活在封閉的軍營里,接受嚴格的軍紀約束,接受思想政治和法紀道德教育,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下,在軍人中發(fā)生吸毒、與他人同居或實施家庭暴力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實屬少數(shù)。更多的是因為某些軍人的心理異常對自己的配偶猜疑、誤解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在這種情況下,軍人的過錯只是婚姻法中的一般過錯行為,軍人配偶能否解除婚姻還是取決于這種有一般過錯的軍人,因此司法解釋對“但書”所界定的軍人方重大過錯的適用范圍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
(二)我國刑法上軍婚保護立法的不足
1.我國刑法中規(guī)定破壞軍婚形式太少,無法做到確實保護軍婚。破壞軍人婚姻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但我國刑法規(guī)定的破壞軍婚罪僅包括與軍人配偶同居或重婚兩種形式。在《關于處理破壞軍人婚姻案件的意見的報告》中列舉了包括挑撥軍人婚姻家庭關系、與軍人配偶通奸、重婚、姘居、霸占軍人妻子的、迫使軍人妻子外流與人重婚、姘居從中謀利等多種形態(tài)。以上破壞軍婚的形態(tài)中如果有危害嚴重的,建議應當加入到刑法第259條中。如對與軍人通奸的人,也以破壞軍人婚姻、家庭罪論處。
2.從我國刑法對破壞軍婚的犯罪行為處罰力度上看,并未體現(xiàn)對軍婚的特殊保護。刑法259條第2款規(guī)定:“利用職權、從屬關系,以脅迫手段奸現(xiàn)役軍人的妻子的,按罪處罰”。而在罪中,并沒有將軍人配偶作為加重情節(jié)加以考慮。根據63年《報告》規(guī)定:“對于軍人妻子的,因奸殺傷軍人、軍人親屬的,以罪、殺人罪、傷害罪和破壞軍婚罪合并論處?!奔磳τ谲娙伺渑嫉男袨橥ㄟ^定兩個罪,達到加重處罰的力度,體現(xiàn)了對軍婚的特別保護。象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刑法中就有類似的規(guī)定,破壞軍婚的其他犯罪行為,處刑一般高于普通犯罪的二分之一,表現(xiàn)了對軍婚的特殊保護。
三、我國軍婚保護立法的完善
(一)對現(xiàn)行的軍婚特殊保護的法律規(guī)定予以修正?,F(xiàn)行的軍婚特殊保護法律規(guī)定不僅存在著違憲、法律適用上矛盾和法條內容過于簡單等問題,而且與當前經濟建設、和平發(fā)展的時代主題不相適應。因此建議修改《婚姻法》第33條和《刑法》第259條的規(guī)定。比如刪去《婚姻法》第33條“但書”的內容,增加《刑法》第259條破壞軍婚罪中破壞軍婚的犯罪行為的表現(xiàn)形式和加大破壞軍婚罪的處罰力度。另外在不違憲的前提下可增加如果出現(xiàn)戰(zhàn)爭等緊急狀態(tài),依據緊急狀態(tài)法律規(guī)定對軍人配偶離婚自由等方面的加以限制,以切實保護軍婚。
(二)民法上增設破壞軍婚行為的民事賠償制度。完善軍婚民事特別保護法律制度,實現(xiàn)對軍婚的全面的民事特別保護。追究破壞軍婚第三者的民事責任,運用民事法律手段懲處第三者破壞軍婚的行為,從源頭打擊和遏制破壞軍婚行為,維護軍人婚姻關系穩(wěn)定。因此法律上可以規(guī)定“明知是現(xiàn)役軍人的配偶,而與之結婚或即使不以夫妻名義但形成同居關系的,該現(xiàn)役軍人有權請求損害賠償?!睂娙藖碚f,可以通過獲得物質上的賠償,使其受侵害的民事權益得以救濟和恢復,并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對第三者來說,由于被索賠而得到懲戒,并通過判決的形式對其行為進行否定,促其悔改;對社會來說,這個條款和有關案例可以教育引導大家遵守婚姻法律,自覺維護軍人的婚姻家庭關系。
(三)立法上體現(xiàn)對軍人配偶的利益的特殊保護。依據權利義務對等原則,既然軍人配偶因軍人特殊職業(yè)的緣故,承擔了額外的義務,又因軍人配偶是出于國防安全需要而多承擔了義務,而受益者是國家。那么國家就應該對軍人配偶的付出給予必要的補償,對其利益給予必要的較為嚴格的保護。國家應從相關立法上對軍人配偶就業(yè)、自辦營利性實體的稅收、工作調轉等方面給予特殊的優(yōu)惠。同時對侵犯軍人配偶利益的行為給予必要的制裁。
(四)盡快出人轉業(yè)安置的相關立法。我國現(xiàn)行法律對軍人的婚姻家庭關系給以特殊保護,是因為它“孱弱”而決不是因為它“優(yōu)越”。由于軍人職業(yè)的特殊性,作為軍人家屬必須面對家庭負擔重、兩地分居等問題。毋庸諱言,近年來,軍人轉業(yè)安置每況愈下,有這樣的順口溜,雖有些偏頗,但確也有幾分符合實際。如“辛辛苦苦干到營,回到家里等于零”,“少尉、中尉、上尉,回到家里都無位;少校、中校、上校,回到家里都無效”,更是加大了當前軍婚的不穩(wěn)定性。因此盡快出臺適應時展需要的軍人轉業(yè)安置的相關立法,讓軍人和軍人家屬無后顧之憂,對保護軍婚、穩(wěn)定軍婚將會起很大作用。
四、結語
總之,逐步完善對軍婚特殊保護的立法規(guī)定,需要國家和社會各界的不斷努力,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的探索和完善。在和平與發(fā)展成為世界主題的情形下,對軍婚的保護仍是不能忽略的課題。因此,加強和完善軍婚保護的立法工作對穩(wěn)定國防,維護國家利益,促進社會和諧將會起到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文顯主編.《法理學》.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1999-10.
[2] 何鐵強.《軍婚應繼續(xù)得到特殊保護嗎?》.《華聲視點》,2001,(2).
[3]孫若軍.《論新的離婚標準》.《法學雜志》,2001,(4).
[4] 張希坡.《中國婚姻立法史》.人民出版社,2004.
[5] 公丕祥.《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6] 姜瑞云.《現(xiàn)行法律對軍婚保護的不足及完善》.《河北法學》,2008,(10).
篇5
一、無效婚姻制度概述
(一)無效婚姻的含義
無效婚姻是指因欠缺婚姻成立要件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違法婚姻。即男女雙方的結合由于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的結婚實質要件,因而自始不具備婚姻的法律要件。2001年4月28日公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10條、第11條、第12條是關于婚姻無效與可撤銷的規(guī)定,自此,我國的婚姻法正式確立了婚姻無效制度。
(二)無效婚姻制度確立的意義
婚姻制度是公民私生活的基礎,婚姻制度的健全發(fā)展關系到整個社會制度的安定,作為婚姻制度重要組成部分的無效婚姻制度,其構建當然關系到整個社會生活的安全、和諧,以及個人生活的穩(wěn)定?;橐龇热灰?guī)定男女結婚必須符合法定的結婚條件婚姻才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對于欠缺婚姻成立要件的男女兩性的違法結合,婚姻法也應規(guī)定其相應的法律后果。因此無效婚姻制度與法定的結婚要件相配合,起到了規(guī)范公民結婚行為,預防和減少違法婚姻,保護善意當事人及子女利益的功效。只有完善了對違法婚姻的處理機制,才能給合法婚姻提供更有效的保障,因此,無效婚姻制度作為保障合法婚姻的有效手段,是結婚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內容。
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不符合法定結婚要件的婚姻在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例如:不到法定結婚年齡取得結婚證;婚姻當事人未到場取得婚姻證件;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取得婚姻證件;重婚;使用非本人真實姓名登記。這些現(xiàn)象說明,無效婚姻在我國還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建立無效婚姻制度,“在道德上具有倡導性,在法律上具有宣言性,它對于培養(yǎng)公民的婚姻家庭道德情操,抵制婚姻家庭中的不良風氣,將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p>
(三)無效婚姻的認定
無效婚姻的認定是一項重要的司法實踐活動,是正確處理無效婚姻的前提。要想在司法實踐中正確認定無效婚姻,必須結合我國《婚姻法》,深入分析構成無效婚姻的法定情形。我國《婚姻法》第10條明確規(guī)定了構成無效婚姻的四種情形。
(1)重婚,指同一個婚姻當事人同時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婚姻的事實狀態(tài)。具體來說,重婚是指重婚者已通過合法結婚行為獲得了配偶,其與配偶之間已產生了合法的婚姻關系,在此合法婚姻關系尚未解除之前,又與他人(有配偶或無配偶者)結婚而形成的一種非法婚姻關系。重婚是對合法婚姻關系具有破壞性的非法婚姻關系,因而是一種不受法律保護,并應受法律制裁的無效婚姻。
(2)“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是我國《婚姻法》第l0條規(guī)定的導致無效婚姻的第2種情形。此種情形下締結的婚姻之所以無效,是因為此種婚姻違背了《婚姻法》第7條關于結婚的禁止性規(guī)定。我國《婚姻法》第7條第2項規(guī)定:“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禁止結婚。
(3)我國《婚姻法》第7條第2項和第l0條第4項分別規(guī)定“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結婚的疾病”禁止結婚,“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未治愈的”婚姻為無效婚姻??梢姡盎加胁粦Y婚的疾病”是導致無效婚姻的一種法定情形。
(4)“未達法定婚齡”是我國《婚姻法》規(guī)定的導致無效婚姻的第4種情形。此種情形下締結的婚姻違背了《婚姻法》第6條關于必備婚齡條件的規(guī)定,因而無效?!痘橐龇ā返?條規(guī)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予以鼓勵?!贝藯l規(guī)定體現(xiàn)了《婚姻法》對結婚者年齡的要求,是結婚的一個法定條件。
二、我國現(xiàn)行無效婚姻制度存在的問題
(一)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法律后果界限不明
作為無效婚姻, 其所損害的主要是社會公共利益,法律對此類婚姻做出否定性的評價其立法目的就是為了使社會的公共利益得到維護;但作為可撤銷的婚姻,其所涉及的主要是當事人的個人利益,因此法律僅僅從制度上賦予當事人選擇權,并不對此做出直接的價值判斷,其立法目的在于維護當事人的個人利益。我國婚姻法對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在法定要件上作了不同的規(guī)定,且兩者在社會危害性方面也有很大不同,然而,我國婚姻法對無效婚姻和可撤銷婚姻法律后果的規(guī)定幾乎相同?;橐龇ㄟ@樣的規(guī)定有欠妥之處,表現(xiàn)在:第一,存在邏輯上的缺陷。既然婚姻法對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兩種情形分別作了規(guī)定,這就表明了立法的態(tài)度是承認區(qū)分兩者的必要性的,但從婚姻法規(guī)定兩者法律后果的具體內容來看幾乎沒有什么區(qū)別,這又似乎表明將兩者區(qū)分開來的意義不大。第二,婚姻法規(guī)定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兩者產生相似的法律后果,使對違法婚姻的制裁顯得有些輕重不分。由于無效婚姻的違法程度大于可撤銷婚姻,其它國家的立法通常將違反了公益性結婚要件的婚姻規(guī)定為無效婚姻,把違反了私益性結婚要件的婚姻規(guī)定為可撤銷婚姻,兩者的區(qū)別應當主要體現(xiàn)在法律后果上,而婚姻法卻作了大致相同的規(guī)定,即婚姻關系都是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兩種違法程度輕重相差很大的情形,產生的法律后果卻基本相同,這就使得婚姻法對違法婚姻的制裁顯得輕重不分。第三,把可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規(guī)定為自始不產生法律效力,將不利于對無過錯方和弱勢方權益的保護。可撤銷婚姻中受到脅迫的一方是無過錯方和弱勢方,法律理應規(guī)定特別的救濟措施, 而依據婚姻法的規(guī)定,可撤銷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這便意味著受脅迫方沒有權利繼承,沒有權利要求分割同居期間另一方獲得的財產,無權要求對方給予經濟上的幫助,這對于受脅迫方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可見,《婚姻法》把可撤銷婚姻規(guī)定為自始不產生法律效力,忽視了對保護無過錯方和弱勢方權益的考慮,使我國婚姻法在對權益的救濟方面顯得不足,缺少了作為婚姻法應該具有的人性化基礎和溫暖的人文關懷。
(二)沒有規(guī)定無效婚姻中無過錯方是否有權要求賠償損害
婚姻被有關機關宣告無效后,無過錯方是否有權請求損害賠償?損害賠償?shù)姆秶男课覈橐龇ㄔ趯o效婚姻的規(guī)定上并沒有涉及到這些問題,2001年12月24日最高人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也沒有對此作出明確規(guī)定。在婚姻法第四十六條關于離婚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中也只是列舉了重婚,有配偶與他人同居,實施家庭暴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這四種情形,而不包括無效婚姻中無過錯方有權提出損害賠償?shù)那樾?。這表明了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中只有離婚制度里有因為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在無效婚姻制度中并沒有因為一方的過錯而導致婚姻無效,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這無疑是我國婚姻法在無效婚姻制度規(guī)定上的一個不足。
(三)對宣告無效婚姻機關的規(guī)定不科學
修改后的《婚姻法》盡管設立了無效婚姻制度,然而在對無效婚姻是不是一定要經過人民法院作出宣告其無效的判決這個問題上卻沒有明確規(guī)定。從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七條“關于有權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主體的規(guī)定”;第九條“關于人民法院審理無效婚姻案件適用程序的規(guī)定”的解釋來看,在我國存在著婚姻無效之訴,即人民法院有確認、宣告婚姻無效的審判權。但同時,根據《婚姻登記條例》第二十四、二十五條的規(guī)定,婚姻登記機關也有權對無效婚姻做出確認和宣告。就是說,依據我國現(xiàn)行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規(guī)定,法院和婚姻登記機關都具有確認和宣告無效婚姻的職權,也就是說我國對請求確認、宣告婚姻無效采取的是訴訟與行政兩種程序并列的“雙軌制”。筆者認為這種對宣告無效婚姻機關的規(guī)定不科學,理由是:第一,作為婚姻登記機關的婚姻登記行為是行政機關代表國家對當事人婚姻關系的確認,只是一種具體的行政行為,婚姻登記機關只負責婚姻的形式審查,即使后來發(fā)現(xiàn)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存在錯誤,也只能是撤銷該登記行為即注銷該婚姻登記,而不能對婚姻效力加以認定,更不能對婚姻效力的有無做出宣告;第二,由于婚姻關系從本質上講屬于民事法律關系,其法律效力的確認不僅關系到婚姻當事人雙方的人身、財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而且還關系到對子女合法權益的保護,這些問題婚姻登記機關卻無力解決,況且也超出其職權范圍;第三,無效婚姻之訴從法律性質上來看,是確認婚姻當事人之間不存在婚姻事實關系的消極的確認之訴,而對于確認之訴只能由人民法院來主管。另外,從世界各國的立法看,很多國家法律只規(guī)定由法院依訴訟程序來確認婚姻關系的效力,卻未有由國家行政機關來確認和宣告婚姻無效的立法例[1]。
(四)請求無效婚姻的主體范圍太過狹窄
請求確認婚姻無效時,有權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的權利人除了婚姻當事人以外,是否包括利害關系人,婚姻法沒有明文規(guī)定?!盎橐錾钤诤艽蟪潭壬蠈儆诋斒氯怂饺松铑I域,法律不應過分干預,也不應允許其他任何人任意干涉。但是如果這種關系已經嚴重侵害和影響了社會利益和他人利益,就應受到限制”?;谶@種兼顧個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思想,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中規(guī)定對申請宣告婚姻無效,可以由利害關系人提出,其中利害關系人主要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筆者認為這一范圍,不利于對當事人和社會利益的保護。
三、完善我國無效婚姻制度的幾點構想
(一)區(qū)分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的法律后果
有國外法學家把婚姻成立的要件分為公益要件和私益要件。由于無效婚姻嚴重違背社會的公共秩序與善良風俗,違反婚姻成立的公益要件,立法完全否認其效力是適當?shù)?,即明確規(guī)定無效婚姻從婚姻成立之日起便不具有法律效力。因為可撤銷婚姻主要損害的是婚姻當事人的個人私益,對社會公益危害不大,從尊重婚姻的事實性和保護婚姻當事人及其子女的合法權益出發(fā),規(guī)定可撤銷婚姻從撤銷之日起不具有法律效力是適宜的。從立法傳統(tǒng)看,無效婚姻與可撤銷婚姻兩者的根本區(qū)別就是溯及力的不同,無效婚姻為自始不具有法律效力,有溯及力,可撤銷婚姻為有可能不具有法律效力,即撤銷后不具有法律效力,沒有溯及力?,F(xiàn)階段立法上采二元制模式的國家和地區(qū),也多是這樣規(guī)定的[2]。
(二)婚姻法應明確規(guī)定無效婚姻損害賠償?shù)木葷贫?/p>
第一,在婚姻法中明確規(guī)定無效婚姻損害賠償救濟制度,賦予無過錯方享有損害賠償請求權,符合婚姻法保護弱者利益, 制裁違法者或過錯方的立法精神;
第二,在婚姻法中明確規(guī)定無效婚姻損害賠償救濟制度,有著非常充分的立法依據。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六十一條規(guī)定,民事行為被確認為無效后,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按照該條規(guī)定,對于造成婚姻無效的,過錯一方應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由于無效婚姻不是一般的無效民事行為,而是一種特殊的無效民事行為,作為違法者或過錯方應該承擔的民事?lián)p害賠償責任理應由相應的損害賠償制度加以明確規(guī)定;
第三,在現(xiàn)實中,由于婚姻法沒有對違法者或有過錯方規(guī)定非常嚴厲的懲罰措施,給予他(她)們應有的制裁,從而導致無效婚姻現(xiàn)象較為普遍,屢禁不止。無效婚姻損害賠償制度是以雙方當事人有無過錯來決定是否取得賠償?shù)臋嗬虺袚r償?shù)牧x務,符合權利義務相一致的法律邏輯,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法律對違法(過錯)行為的制裁功能和對受侵害權利的救濟功能。因此為了完善無效婚姻制度,可考慮增加無過錯一方在婚姻被宣告無效時,可以向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shù)囊?guī)定。
(三)完善無效婚姻的程序性規(guī)定
第一、關于請求婚姻無效期限的確定。修改后的婚姻法對無效婚姻請求權的期限規(guī)定仍不完善,只規(guī)定了受脅迫的婚姻和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當事人的請求權期限“,受脅迫的一方撤銷婚姻的請求,應當自結婚登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應當自恢復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內提出?!惫P者認為該規(guī)定不夠全面,應對當事人違反結婚的某些實質性要件,都規(guī)定其請求權行使的期限,逾期則無請求權,以保護相對人的利益。若超過法律規(guī)定期限的,只能夠以離婚的方式而不能以申請婚姻無效的方式來解除婚姻;若當事人違反結婚形式要件的,不應該有請求權的期限限制,無論多長時間當事人都可以請求婚姻無效[3]。
第二、關于宣告婚姻無效的機關的權限的確定。修改后的婚姻法對宣告機關的權限未予明確。按照婚姻法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的規(guī)定只有當事人及其利害關系人提出申請后, 婚姻登記機關或人民法院才能宣告婚姻無效,即婚姻登記機關和人民法院只有被動宣告婚姻無效的權力。而筆者認為作這樣的規(guī)定不太妥當,因為無效婚姻違反了婚姻法的強制性規(guī)定, 無論是否有人提出異議, 都應該自始不發(fā)生法律效力,法律規(guī)定的特定機關有權力對其進行主動審查, 否定其效力,即使婚姻當事人沒有提出婚姻無效的請求也不例外,特別是對一些當事人只違反結婚的形式要件、又沒有提出婚姻無效申請的,法定機關更是應該主動審查,否定其效力。所以,婚姻登記機關的權限不僅僅是被動審查,還應包括主動審查,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及婚姻的案件中也可主動審查當事人的婚姻狀況,通過法定機關的主動審查,可以及時糾正違法婚姻, 維護婚姻法的嚴肅性。
(四)應適當放寬有權請求確認婚姻無效的當事人范圍
當出現(xiàn)婚姻無效的情形后,由誰請求宣告婚姻無效?婚姻法沒有明文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規(guī)定“: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一)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基層組織;(二)以未達到法定婚齡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未達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四)以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 婚后尚未治愈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與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边@一范圍顯然過窄。無效婚姻請求權的主體范圍應當放寬,因為無效婚姻嚴重違反了婚姻法的禁止性規(guī)定,且嚴重危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因此應對司法解釋中的“利害關系人”一詞作擴大解釋,并且有關國家機關,比如法律監(jiān)督機關、婚姻登記機關等,也都可請求人民法院宣告婚姻無效[4]。
注釋:
[1] 曾瓊、何文燕 我國婚姻無效制度之完善[M] 2010,5:6-3。
[2] 張新 我國的無效婚姻制度及完善構想[N] 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0,7:3-19。
[3] 顧慧莉論無效婚姻制度及其完善[J]梧州學院學報 2007,7:4-9。
篇6
關鍵詞:無效婚姻 可撤銷婚姻
2001年4月28日公布實施的《婚姻法》第10、11、12條是關于婚姻無效和可撤銷婚姻的規(guī)定,確立了無效婚姻制度,它填補了舊婚姻法沒有無效婚姻制度的規(guī)定,這在1950、1980年婚姻法都沒有規(guī)定,僅僅籠統(tǒng)規(guī)定了行政處分和法律制裁,在1994年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第五章,雖然規(guī)定了婚姻無效的原因及處理,但未建立起婚姻無效制度?;橐龇ㄒ?guī)定了合法成立婚姻關系的條件及程序,但對欠缺婚姻成立條件的男女結合,沒有明確其法律后果,不利于對合法婚姻的保護和對違法婚姻的制裁,無效婚姻制度作為保障合法婚姻的有效手段,不可或缺,2001年《婚姻法》增加了婚姻無效制度,填補了這一空白,基本完善了婚姻制度。
一、婚姻無效的原因
(一)男女雙方不是出于自愿
《婚姻法》第5條規(guī)定,結婚必須男女雙方完全自愿,不許任何一方對他方加以強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即雙方意思表示一致為婚姻成立條件。因此,無婚姻作為能力的人,由于根本不能為婚姻表示意思,其婚姻關系無效。第三人的包辦或強迫、一方當事人的干涉,由于違背了當事人意愿,婚姻關系也無效。另外如當事人通過非法途徑獲得的結婚證,而另一方全然不知,雙方沒有共同生活,缺乏婚姻實質內容。上述都是當事人在非自愿的情況下結合,我國婚姻法把結婚決定權完全給當事人,只規(guī)定男女雙方完全自愿,雙方自愿登記。[1]
(二)雙方或一方未達到法定婚齡
法定婚齡是法律允許自然人結婚的最低年齡,在確定年齡界線是基于人的自然性和社會性而確定的?!痘橐龇ā返?條規(guī)定:“法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晚婚晚育應于鼓勵”。當事人沒有達到法定年齡,其婚姻關系無效,如果是年滿14周歲的未成年人,則形成非自愿結婚規(guī)定的部分競合。我國婚姻法沒有規(guī)定法定婚齡的上限。
(三)近親結婚之無效
禁止近親結婚是全世界各國婚姻法的立法通則,《婚姻法》第7條中規(guī)定:①直系血親和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②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這一規(guī)定仍是根據人類遺傳科學和社會倫理道德而規(guī)定的,各國均有類似規(guī)定。關于直系血親,一般認為包括自然血親和法律的擬制血親,法律擬制血親可以解除,在他們之間是否可以結婚,婚姻法上沒有明確規(guī)定。直系血親是具有直接血緣聯(lián)系的最親近的親屬。如父母子女、祖父母、外祖父母與孫子女、外孫子女等。旁系血親是指具有間接血緣聯(lián)系的親屬。三代以內的旁系血親是指同出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三代以內的親屬。它包括以下幾種:①兄弟姐妹,包括全血緣的兄弟姐妹和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半血源兄弟姐妹(不包括并無血緣聯(lián)系的異父異母兄弟姐妹),他們是同源于父母的兩代以內旁系血親。②伯、叔與侄女,姑與侄子,舅與甥女、姨與甥。他們是同源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不同輩分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③堂兄弟姐妹和表兄弟姐妹。他們是同源于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相同輩份的三代以內旁系血親。筆者認為,禁止近親結婚,即在于優(yōu)生優(yōu)育,又在于倫理道德,擬制血親可以解除,但先前在人民群眾中形成的“親屬”影響并不馬上消除,在倫理道德的約束下,仍應禁止結婚。[2]
(四)重婚之規(guī)定
在《婚姻法》第10條中規(guī)定,《婚姻法》第10條總結婚姻無效的幾種情形。重婚在社會中十分復雜,屬于嚴重違反“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現(xiàn)象。我國婚姻法把重婚分為法律上的重婚和事實上的重婚,都是兩個婚姻關系的重疊,無論是法律上的重婚還是事實上的重婚,都是對我國婚姻法“一夫一妻”的基本原則的違背,都是無效的婚姻。事實重婚從事實婚姻中來,在1994年2月1日頒布實施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規(guī)定:1994年2月1日以后形成的事實婚姻關系將不再認定為事實婚姻。
(五)未辦理結婚登記之無效
《婚姻法》第8條規(guī)定,要求結婚的男女雙方必須親自到婚姻登記機關進行結婚登記,符合本法規(guī)定,予以登記,發(fā)給結婚證;取得結婚證,即確立夫妻關系。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由此可見,登記程序是我國結婚的法定程序要件。當事人未辦理結婚登記,因為欠缺法定形式要件,無論其是否符合結婚的實質條件,婚姻關系仍然無效;雙方當事人未親自到場,沒有持有關證件證明,而又進行了登記,是否能成立有效婚姻,筆者認為可以分兩種情況:一、如果雙方當事人均符合結婚的實質條件,則可以成立。程序上的違法不應該影響婚姻成立。新《婚姻法》在此增加了“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應當包含了前述情況;二、結婚登記時,程序不合法,實體要件也不符合,在“補辦”時實體內容已合法成立,應該重新登記。[3]
二、婚姻無效的申請主體
根據《婚姻法》第10條之規(guī)定,婚姻無效的情形有四種:重婚、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且婚后尚未治愈、未到法定婚齡的。但無效婚姻是當然無效,還是宣告無效,申請婚姻無效的主體范圍,立法均無規(guī)定。
我國在《婚姻法》修改以前,立法上沒有設立無效婚姻制度,只是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和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4月4日的《關于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法發(fā))[1994]6號)中規(guī)定了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的公民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其婚姻關系無效,不受法律保護。4但這僅僅是行政法規(guī)和司法解釋,效力低于《婚姻法》,而且它的規(guī)定過于簡單,不能有效地禁止和制裁違法婚姻。目前我國存在著大量的違法婚姻,主要表現(xiàn)為早婚、包辦、買賣婚姻、重婚、非法同居、弄虛作假騙取結婚證等形式。由于對提起婚姻無效請求的主體范圍、程序、宣布婚姻無效的機關等問題沒有作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引起了操作上的混亂。我國《婚姻法》對無效婚姻是采用了宣告無效的制度,即在現(xiàn)實生活中,如果當事人之間、其他人或有關機關與當事人之間對婚姻效力發(fā)生爭議時,可通過一定的訴訟程序請求人民法院宣告所爭議的婚姻無效。婚姻關系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其法律效力的確認不僅關系到婚姻當事人雙方間的人身和財產權利義務,還關系到對子女合法權益的保障。雖然我國對婚姻行為采取行政和司法雙重管理,但婚姻登記機關作為婚姻行政管理部門,僅僅體現(xiàn)的是國家對公民締結婚姻的行為在登記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督管理,無權對婚姻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是否發(fā)生法律效力給予確認。只有作為司法審判機關的人民法院才有權依法裁定確認婚姻當事人之間的權利義務,而且,從國外立法看,多數(shù)國家也都是采取單一的訴訟程序來確認婚姻的無效。因此,在因婚姻效力問題發(fā)生爭議時,只能通過訴訟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請求。但究竟哪些人有權通過訴訟程序向人民法院提起宣告婚姻無效的請求,即如何確認提起婚姻無效請求的主體范圍,因立法沒有明確規(guī)定,便產生了不同的認識。無效婚姻雖然是違反法定的結婚禁止性條件的男女兩性結合,但婚姻行為終究是公民私權領域的民事行為,況且婚姻無效的法定情形對社會公益的危害程度也不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解釋)第七條規(guī)定,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主體,包括婚姻當事人及利害關系人,利害關系人包括:(一)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及其基層組織;(二)以未到法定婚齡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未到法定婚齡者的近親屬;(三)以有禁止結婚的親屬關系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為當事人的近親屬;(四)以婚前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為由申請婚姻無效的,為與患病者共同生活的近親屬。為了避免過多干涉公民的私生活,同時,針對《婚姻法》規(guī)定的婚姻無效的四種不同的具體情況,對當事人以外的有權申請婚姻無效的請求權主體范圍給予了限制性解釋規(guī)定。人民法院審理宣告無效婚姻案件,適用什么程序,對于未達法定婚齡等很明顯且容易查證的事實是否還一定要經過一審、二審這樣的訴訟程序?在審理因重婚導致的無效婚姻案件時,為更好地貫徹婚姻法規(guī)定的保護合法婚姻當事人權益的原則,《解釋》規(guī)定,此類案件中涉及財產處理的,應當準許合法婚姻當事人作為有獨立請求權的第三人參加訴訟。關于可撤銷婚姻問題,《解釋》將請求權僅賦予了受脅迫者本人。這是考慮到立法規(guī)定基于因受脅迫而請求撤銷婚姻的,自受脅迫人恢復自由之日起一年內提出,其本人有足夠的時間和能力親自提出請求,無需再允許他人提出。受脅迫就是被他人威脅、逼迫違背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而作出的意思表示。應該指出的是,受脅迫的人包括當事人本人及其近親屬,實施脅迫行為的行為人,既可以是婚姻當事人本人,也可以是其近親屬。[5]對近親屬的理解,筆者認為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關于近親屬范圍的規(guī)定,即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6]
《解釋》第八條規(guī)定:當事人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申請時,法定的無效婚姻無效情形已經消滅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締結婚姻作為男女雙方之間的民事法律行為,不僅涉及當事人雙方的利益,而且涉及子女及其他親屬的利益和社會的公共利益。因此,各國均通過制定法律對當事人之間的婚姻行為予以監(jiān)督干預。國家干預的方式主要體現(xiàn)為在婚姻立法中明確規(guī)定結婚需具備一定的條件,并設立無效婚姻和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制度予以保障實現(xiàn)。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第八條“未辦理結婚登記的,應當補辦登記”的規(guī)定,就是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為保護當事人特別是婦女和子女的利益,使欠缺婚姻登記要件的無效婚轉化為有效婚的方式。法律在賦予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及其他基層組織,有權依據《婚姻法》第十條規(guī)定就已辦理結婚登記的婚姻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同時,針對審判實踐中有些無效婚姻在經過一定時間后,因婚姻無效事由已經消除,當事人和利害關系人及其他基層組織在申請宣告婚姻無效時,法定的無效婚姻情形已經消失,如未達到法定婚齡者已達到法定婚齡、患有醫(yī)學上認為不應當結婚的疾病已經治愈,這時對提出的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請求,人民法院不予支持。[7]但對以重婚為由申請宣告婚姻無效的,因重婚是嚴重違反“一夫一妻”原則的行為,所以,不存在阻礙事由,即無論申請時,重婚者是存在兩個婚姻關系,還是只有一個婚姻關系,都應當宣告其中一個婚姻無效,構成犯罪的,還應當予以刑事制裁。親屬關系是當事人之間因出生或血緣而產生的特定身份關系,它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消失,也不會人為地解除。對有禁止結婚親屬關系的婚姻,申請宣告無效,該婚姻無論經過多長時間和雙方當事人是否有子女或不再生育,都應是絕對無效。如果對生有子女或不再生育的就不宣告婚姻無效,給予“豁免”,那么,許多有禁止結婚親屬關系的當事人就會紛紛效仿,造成既定事實,這就會使近親結婚的法律規(guī)定形同虛設,損害法律的權威性,后果不堪設想。[8]
三、婚姻無效之法律后果
婚姻無效的法律后果是婚姻無效立法最終得以實施的關鍵。體現(xiàn)了法律對違法婚姻的否定。我國婚姻無效的法律后果應包括:
(一)婚姻關系無效的法律后果
婚姻關系無效,當事人之間自始不產生夫妻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首先,是對當事人之間產生的法律后果。人身關系方面:《婚姻法》第12條規(guī)定,無效或被撤銷的婚姻,自始無效。當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權利和義務,自始無夫妻權利義務,如不再有同居權,不再承擔計劃生育、相互扶養(yǎng)的義務等;財產關系方面,因為夫妻財產關系是以夫妻人身關系為前提的,沒有夫妻身份了,當然不再發(fā)生夫妻財產關系,如夫妻對共同財產的平等處理權、夫妻之間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但是按一般無效理論,將無效婚姻的共同財產作為一般共同財產進行分割。不論當事人主觀過錯,這明顯不利于體現(xiàn)法律對違法婚姻的實際制約,使無效后果僅停留表面。夫妻財產關系有人身依附性,但也有一定的獨立性,在否定其夫妻關系的法律效力后,對現(xiàn)實中既有的財產關系,視為違法婚姻當事人之間相對獨立的事實上的財產關系,然后根據當事人的主觀過錯進行分割?!痘橐龇ā返?2條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由當事人協(xié)議處理,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根據照顧無過錯方的原則判決。對重婚導致的婚姻無效的財產處理,不得侵害合法婚姻當事人的財產收益。這個規(guī)定有一定的合理性,體現(xiàn)了過錯承擔原則,此外,在婚姻無效或被撤銷后,生活困難的一方可以請求另一方必要的經濟補償,無過錯一方還可向過錯方請求損害賠償。
其次,父母子女關系。無效婚姻或可撤銷婚姻中子女的法律地位在婚姻法中是有相關規(guī)定的。當事人所生的子女,運用本法有關父母子女的規(guī)定。實際上,婚生子女是一對合法夫妻關系的男女所生的子女,那么,無效婚姻關系產生的子女是否就必然是非婚生子女,婚姻法無規(guī)定,如果無效婚姻產生的子女為非婚生子女,對子女是不公正的?;橐龇ㄗ鞒鲆陨弦?guī)定對法院審判工作作出了指導,特別在保護子女合法權益方面。
(二)無效婚姻的宣告程序
《婚姻法》只規(guī)定了無效婚姻的法定情形,而沒有規(guī)定審理宣告婚姻無效案件所適用的程序。對此在《解釋》第9條,人民法院審理宣告婚姻無效案件,對婚姻的效力的審理不適用調解,應當依法作出判決;有關婚姻效力的判決一經作出即發(fā)生法律效力,涉及財產分割和子女扶養(yǎng)的,可以調解,調解達成協(xié)議的另行制作調解書。對財產分割和子女扶養(yǎng)問題的判決不服的,當事人可以上訴。雖然結婚是當事人之間的一種民事行為,但在當事人的婚姻關系出現(xiàn)法定無效情形時,由此引發(fā)的問題,不再僅僅是當事人之間的個人問題,而且是涉及到國家、民族和社會公共利益,因此在訴訟上應當屬于非訟案件比較恰當,在審理時不適用調解,同時體現(xiàn)了國家對違法婚姻案件的干預和對違法婚姻的嚴厲制裁。至于涉及當事人財產利益和子女扶養(yǎng)等民事權益爭議的,因為此類權益完全是當事人私法領域的權利義務關系,可以充分尊重當事人的個人意愿,可以調解,并且可以上訴。我國《婚姻法》區(qū)別不同性質爭議,分別處理,既維護了國家和社會正常公共秩序,又公平合理地處理了當事人之間的財產利益分配,保護了子女合法權益妥善地處理了不同矛盾。
(三)對無效婚姻責任者的制裁
對無效婚姻當事人的財產和子女問題的調整,只是無效婚姻法律后果的一個方面。為了體現(xiàn)對違法行為責任者的制裁,還應依據不同情況,追究行政責任、民事責任及刑事責任。
1、行政責任。對違法婚姻中,違反治安管理尚不構成犯罪的責任者,按《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
2、民事責任?;橐霰恍鏌o效,人民法院應責令過錯方返還無過錯方的財產;違法婚姻造成一方當事人經濟困難,負較多過錯責任的一方有責任予以分擔或補償;無效婚姻中造成他方人身傷害或財產損失的過錯方,還應承擔經濟賠償責任;
3、刑事責任。對包辦、買賣、脅迫婚姻中,施以暴力的構成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對買賣婚姻中拐賣婦女、幼女與他人結婚的犯罪分子也應追究刑事責任,如果當事人強行與女當事人發(fā)生性行為應依罪量刑。[9]
四、婚姻法確定婚姻無效制度的法律意義
我國《婚姻法》的第11、12條是有關婚姻無效和可撤銷的規(guī)定,自此,正式確立了婚姻無效制度。它作為婚姻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著保護合法婚姻、預防或制裁違法婚姻的作用,對我國司法實踐提供了可行的依據。過去,由于沒有相應的婚姻無效制度,對違法婚姻的處理缺乏法律依據,導致違法婚姻的解除后果與合法婚姻解除后果相同,影響了法律的效力?,F(xiàn)在確立了婚姻無效制度,司法機關在處理這些違法婚姻時就有了處理這些違法婚姻的明確、充足的法律依據,該宣布無效的宣布無效,至于可撤銷的婚姻當事人可以請求撤銷,這有利于制裁違法保護合法的婚姻關系。不過,婚姻無效制度還有許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如宣告婚姻無效的機關的權限問題不確定、無效婚姻的法律責任沒有明確規(guī)定等,建議立法機關加大立法力度,早日構建更加完善的婚姻法體系。
參考文獻:
1、曹詩權主編:《婚姻家庭繼承法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頁。
2、夏吟蘭、何俊平主編:《婚姻家庭法教程》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90頁。
3、薛寧蘭:《婚姻無效制度論——從家庭法到中國法》[j].《民商法學》,2001年第8期。
4、陳葦:《關于建立我國婚姻無效制度的思考》[j].《法律科學》,1996年第4期。
5、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負責人就《婚姻法》司法解釋答記者問
6、姚紅、王瑞娣、段京連、赫作成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解釋》[m].北京:群眾出版社2001年版,第55頁。
7、夏吟蘭:《美國現(xiàn)代婚姻家庭法》[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33—46頁。
篇7
[關鍵詞] 夫妻財產制;共同財產制;個人特有財產制;約定財產制
【中圖分類號】 D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267-1
一、我國現(xiàn)行夫妻財產制度
(一)夫妻共同財產制。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堅持了1980年《婚姻法》規(guī)定的法定財產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除特有財產外,婚姻當事人一方所得或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財產均歸夫妻雙方共同共有,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平等地享有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
(二)個人特有財產制。夫妻特有財產,又稱保留財產,是相對于共同財產而言的,指夫妻婚后在實行共同財產制時,依法律規(guī)定或依夫妻約定,夫妻各自保留的一定范圍內的個人所有財產。
(三)約定夫妻財產制。所謂夫妻財產約定制就是指法律允許夫妻用契約、協(xié)議的方式對他們的婚前和婚后財產的歸屬、占有、管理、使用、收益和處分以及對第三人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分割事項作出約定,從而排除或部分排除夫妻法定財產制適用的制度。
二、我國現(xiàn)行夫妻財產制度的局限與不足
(一)缺乏通則性的規(guī)定。通則性的規(guī)定,是對具體法律條文理解和適用的基礎。有關夫妻財產制度的通則性的規(guī)定,主要涉及夫妻財產制的約定與法定及其適用之先后、夫妻對維持家庭之責任、財產的管理及責任、財產清單、債權人的保護、家務勞動價值之評價等通則性的規(guī)定。
(二)結構體例不盡合理。首先,夫妻財產制度為婚姻的效力之一,應設立于夫妻關系或婚姻效力之中,但修改后的婚姻法仍將其分散規(guī)定于家庭關系和離婚二章中,似有不妥。其次,組成夫妻財產制度的各項內容規(guī)定分散,缺乏邏輯結構。原有立法技術的缺失未得到完全彌補,對于組成夫妻財產制度的各項內容分別規(guī)定在不同章節(jié)和不同性質的法律制度中,缺乏應有的邏輯結構。
(三)夫妻財產制度的內容不夠完善,缺失較多。較為完善的夫妻財產制度其內容應包括夫妻財產制度的設立、變更、撤銷、終止,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所得財產的歸屬、使用、管理、收益、處分,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的清算以及一方對另一方的經濟補償、經濟幫助、離婚損害賠償?shù)确矫娴姆芍贫?。修改后的《婚姻法》僅規(guī)定了法定財產制中財產的來源和歸屬,婚姻當事人對財產的處分權利;約定財產制中約定的形式、類型,對內對外的效力;而未涉及婚姻當事人對財產的管理、使用、收益的權利,亦未涉及財產責任問題,對夫妻共同債務和個人債務的范圍也未作出規(guī)定,對于各種夫妻財產制效力的產生、變更、消滅亦未有相應的規(guī)定。
(四)條文規(guī)定的可操性差。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有些條文的規(guī)定過于原則簡單,語義模糊不清。使得法律的適用越來越依賴于司法解釋,對于缺乏司法解釋的某些含義不明的條文的理解,往往導致不同的法官對于相同的事實作出不同的判決。
三、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完善建議
(一)增加有關夫妻財產制的通則性規(guī)定。1.在《婚姻法》中確定夫妻在財產關系中的地位平等。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應該體現(xiàn)我國《憲法》規(guī)定的男女平等的原則,將男女平等原則作為夫妻處理財產關系的指導性原則,規(guī)定婚姻當事人在夫妻財產關系中的地位平等;2.在《婚姻法》中明確夫妻雙方維持共同生活的責任。明確夫妻雙方維持共同生活的責任,有利于夫妻雙方明確責任,促進家庭的穩(wěn)定、和諧,亦為一方拒絕履行家庭責任時,提供另一方司法救濟的途徑。
(二)調整立法的體例結構??删头蚱挢敭a制度單獨設章規(guī)定,其下分節(jié)規(guī)定通則、法定財產制、約定財產制,并將離婚時財產的分割、債務的清償、經濟補償、經濟幫助等分別納入其中。
(三)完善夫妻財產制度的內容及增強法律條文的可操作性。1.可增設非常法定財產制。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只規(guī)定了法定普通夫妻財產制而沒有規(guī)定非常法定財產制,但是現(xiàn)實生活中的婚姻狀況是相當復雜的。由于我國現(xiàn)行《婚姻法》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的夫妻共同財產的分割問題沒有規(guī)定,為達到分割夫妻共同財產的目的,婚姻當事人的唯一選擇只有離婚,而其本意可能并非想要離婚。為解決婚姻當事人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分割共同財產的合理要求,彌補現(xiàn)行《婚姻法》的不足之處,有必要設立法定財產制排除的非常情形;2.應當規(guī)定夫妻財產契約變更或撤銷的條件和程序。雖然從《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有關規(guī)定看,變更和撤銷夫妻財產約定并不為法律所禁止,但鑒于夫妻財產契約的特殊性質和其對婚姻當事人利益的重大影響,我國婚姻法應當明確規(guī)定夫妻財產契約變更的嚴格條件和程序,規(guī)定夫妻雙方協(xié)商一致,可以變更、撤銷財產約定,但應當采取與訂約時相同的形式和程序,否則不產生變更或撤銷的效力,同時亦有必要對夫妻變更財產契約的次數(shù)作出必要的限制,以避免夫妻對財產契約變動的盲目性和沖動行為。
參考文獻:
[1]王洪.婚姻家庭法[M].法律出版社,2010:116.
[2]巫昌禎.婚姻與繼承法學[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203.
[3]曹詩權.婚姻家庭繼承法學[M].中國法制出版社,2008:206.
[4]馬憶南.略論我國夫妻財產制的完善[M].法學雜志,2007.
[5]杜厚琪.完善我國夫妻財產制度的立法思考[M].檢察與司法,2008,(11).
篇8
論文摘要:新《婚姻法)規(guī)定的離婚制度和夫妻財產制度彌補了原婚姻法中的不足,更好地適應婚姻家庭關系的需要,與原婚姻法相比,更具科學性、系統(tǒng)性和可操作性。
我國原《婚姻法》對于穩(wěn)定婚姻家庭關系、保障和發(fā)展家庭關系建設、促進社會發(fā)展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婚姻家庭關系呈現(xiàn)出新的特點,舊婚姻法的缺陷日益顯露,已無法適應社會的需要。新婚姻法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出,它的出臺較好地彌補了1日婚姻法中的不足之處,作出了一些符合杜會要求的新規(guī)定,可以說新婚姻法是一部更為科學、更為系統(tǒng)的法規(guī),具有很強的操作性。本文主要就婚姻家庭關系中的離婚制度及夫妻財產制度的相關內容進行論述,提出拙議,以求教于大家。
一、夫l的離婚制度
傳統(tǒng)上我國的婚姻一直處于超穩(wěn)定狀態(tài),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離婚率呈上升趨勢,對于婚姻的聚合與解體已經很難茼單地評判好或不好。因此,新《婚姻法》對離婚制度的進一步完善,是面向2l世紀的婚姻家庭法的重要內容之一。筆者首先就離婚的法定條件進行論述。
(一)修改前的離婚法定條件
1980年實施的婚姻法對離婚作了明確規(guī)定:人民法院在審理離婚案件時,應當進行調解;如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經調解無效.應予離婚也就是說,法院在對要求離婚的當事^進行判決時,是以“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為準于離婚的唯一標準。這一規(guī)定在一定時期內和一定程度上滿足了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實際需要。因為它一方面沿用了I950年制訂婚姻法中的“自由離婚”原則;另一方面又確立了“破裂主義”原則。同時,在教育人們樹立正確的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觀方面,也起到了推動和促進作用,這已為十幾年來的實踐所證明。
但是,髓著時間的推進和社會條件的改變,尤其是向社會主義市場經薪體制轉軌以來發(fā)生的一系列的變化,這一規(guī)定的不完善之處就日益明顯地暴露出來,其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從婚姻的法律特征看,單以“感情破裂作為離婚的法定條件,不能體現(xiàn)婚姻關系中的權利和義務。(2)從立法形式上看,它是采取概括式規(guī)定,不利于法律的適用和遵守。(3)在內容上單以“感情破裂作為準予離婚的唯一標準,具有超前性.不能真實反映我國當前的婚蛔狀況。
(二)修改后我國的離婚形式和離婚法定條件
為了適應當今社會條件的變化和發(fā)展,保障公民婚姻家庭權益的需要,新《婚姻法》本著保障離婚自由,但又反對輕率離婚的指導思想,總結了20年來的實踐經驗,對我國離婚制度從立法上加以確認和補充。
1.關于協(xié)議離婚制度
我國修改前的《婚姻法》第24條規(guī)定:“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于離婚。雙方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橐龅怯洐C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愿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的應即發(fā)給離婚證”但由于此條規(guī)定中的……雙方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須到”二字力度不夠;另則“適當處理的古義摸糊不清,不利于實踐中正確適用法律,也不利于督促婚姻登記管理機關履行監(jiān)督職責因此,為維護協(xié)議離婚的嚴肅性,保護當事^的合法權益修改后的《婚姻法》在原《婚姻法》的基礎上,針對以上兩點作如下規(guī)定:(I)進一步規(guī)定協(xié)議離婚的實質要件。重申雙方當事人同意離婚的意思表示必須真實、自愿;雙方就離婚后對子女的撫養(yǎng)、教育的權利和義務要達成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雙方就離婚后有關共同財產的分割,共屙債務的清償,一方是否需要另一方予以經濟幫助等事項要達成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決。(2)強調了協(xié)議離婚的形式要件。修改后的《婚姻法》將原規(guī)定中的…-雙方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改為“……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其中強調必須”二字,有其一定古義:申請離婚登記,不適用有關的規(guī)定。申請離婚登記,夫妻雙方必須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如一方或雙方當事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或無民事行為能力的,都不適用協(xié)議離婚。以上有關協(xié)議離婚的重申與補充,有利于保護婦女和子女的合法權益,便于雙方當事人較自覺遵守和履行。
2.關于判決離婚制度
修改前的《婚姻法》第25條第2款規(guī)定“^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應當進行調解,蛔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從這一規(guī)定中不難看出,破裂主義在訴訟離婚的法定條件中只有原則性的概括,沒有具體的列舉,給執(zhí)法帶來困難和主觀隨意性,“感情破裂”在理論上的局限性和實踐中的不足之處也顯露出來。對此新《婚姻法》在原基礎上作如下補充:(I)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2)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3)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4)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5)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一方被宣告失蹤,男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于離婚。
筆者認為,修改后的《婚姻法》使離婚條件具體化這不僅在立法技巧上,采取概括性規(guī)定
與具體倒示相結合的辦法,而且使判決離婚的條款更科學、更規(guī)范、更具有操作性。其理由有:(1)采取概括性原則規(guī)定與列舉離婚理由相結音,是離婚立法的發(fā)展趨勢,兒國外離婚立法看.有許多國家都采取了這一方法,在實際運用中,起著相輔相成的作用(2)從婚姻的本質來看,婚姻是男女兩性精神生活、性生活與物質生活的共同體,感情的交流只是夫妻精神生括的一部分并不等于也不能代替掏成婚姻本質的另外兩方面?;橐龅钠屏巡⒉恢皇歉星榈南?,只有上述三方面的內容都遭到了破壞,才意哮著婚姻的崩潰和死亡。(3)感情作為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屬于精神生話的范疇,不是法律調整的對象,將“夫妻感情破裂”與具體理由相結合,我們就不再是用主觀標準評價婚姻關系,而是用客觀標準來認定它的現(xiàn)狀,從而對應否準予離婚作出正確的判斷。(4)將概括性原則規(guī)定與列舉離婚理由結合起來,可減少審判人員判案的隨意性,更好地維護公民合法的婚姻權益由此可見耐離婚制度進一步的確認和補充.填補了過去立法中的空白,提高了《婚姻法》的可操作性。
二、夫妻時產制
夫妻財產制是婚姻家庭關系的一項重要內容,修改后的《婚姻法》兒不同的角度對夫妻財產制的構建怍出了很多增補規(guī)定。筆者針對修改前后的我國夫妻財產制談幾點看法。
(一)修改前的夫妻財產制
修改前的夫妻財產制是杜會主義計劃經蔣背景下的產物,反映了當時的經濟體制和城鄉(xiāng)家庭時產關系的實際狀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特別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孕育和發(fā)展我國個體經濟和私營經濟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以公有制為主的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局面。198o年頒布的婚姻法,一方面繼承了195o年婚姻法中貫穿的男女平等原則,另一方面又突破了原有法律的局限性應當指出,經過20年的社會變遷和經濟結構的轉型,原《婚姻法》中所規(guī)定的夫妻財產制潛在的不足和不適應性已經逐一顯現(xiàn)出來。
(二)修改后我國的夫妻財產制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新《婚姻法''''從我國具體國情出發(fā).總結歷來實踐經驗,借鑒國外夫妻財產制的立法經驗,對我國夫妻財產制度作了許多補充規(guī)定,筆者在此就修改后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宗旨、夫妻法定財產制夫妻約定財產制、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四十方面進行說明。
1.明確了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宗旨
保護婚姻和家庭、保障公民在婚姻家庭中的合法權益,是我國憲法所規(guī)定的調整婚姻家庭關系的基本準則。在步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夸天,新《婚姻法''''根據憲法的規(guī)定更加明確了我國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宗旨:(I)修改后的夫妻財產制緊緊地同我國的社會經濟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相聯(lián)系。修改后的夫妻財產制一方面強調了法律規(guī)范的強制性;另一方面,在當代社會經濟關系多元化的情況下.采取了尊重當事人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意思自詒。(2)堅持男女平等原則與婚姻家庭觀念現(xiàn)代化的結合。在婚姻家庭領域中,修改后的夫妻財產制要求我們一方面必須遵循男女平等原則,另一方面為了適應杜會的進步,用現(xiàn)代化的婚姻家庭觀念引導人們建立互愛平等和睦的婚姻家庭關系。同時.它鼓勵婚姻家庭成員從事刨造性的勞動,否定不勞而獲的觀念。承認家務勞動在夫妻財產價值構成中的貢獻,這是與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時代精神相配套的一十價值觀念
2.關于夫妻法定財產制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實現(xiàn)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質需要,修改后夫妻法定財產制即夫妻共有財產制已成為夫妻財產制的主導制度,具體而言:
第一,準確地規(guī)定婚后夫妻共有財產的范圍
婚姻法在修改夫妻法定財產時,已將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問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除特有財產外):(1)一方或雙方的工資、獎金。(2)一方或雙方因繼承、受贈、受遺贈所得的財產,但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面的財產除外。(3)一方或雙方由知識產權獲得的財產。(4)一方或雙方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5)其他應當共同所有的財產。從以上5條規(guī)定可看出,修改后的夫妻法定財產制范圍與修改前的相比較,縮小了規(guī)定范圍.相對延長了夫妻婚前個人財產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的時問,尊重了被繼承人贈與人對十人所有財產的處分權,從而與我國繼承法的規(guī)定相一致,這是符合市場經濟條件下注重十人權利的社會價值觀念。
第二.明確夫妻對共有財產的權利和義務。
修改后的婚姻法規(guī)定:夫妻雙方對夫妻共同財產有平等地享有共同管理、利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這一規(guī)定的確認可禁止夫妻一方擅自處理夫妻共同財產;防止因夫妻一方擅自處理夫妻共同財產給另一方造成財產損失。
3.關于夫妻約定財產制
夫妻約定財產制,是指法律允許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用協(xié)議的方式.將某項財產或收人,確定歸一方所有的或雙方分別所有的制度。但是由于我國現(xiàn)行法律僅以“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的規(guī)范方式對約定財產制作了原則規(guī)定.尚無可具體操作的條款,所以,實踐中真正適用約定財產制的并不多即使有的夫妻對財產進行過約定,但一旦面臨財產分割,雙方往往因約定的有效性難以璃認而發(fā)生糾紛。為改變上述狀況,以適應商品經濟社會中人們處理夫妻財產關系的不同需求,修改后的婚姻法對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要件作了以下明確規(guī)定:(1)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問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2)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3)投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夫妻法定財產制或夫妻十人財產制。(4)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5)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新婚姻法對夫妻約定財產制進行明確規(guī)定,有其客觀的必要性和越來越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一,適應我國家庭財產狀況日益復雜多樣化的趨勢.使婚姻當事人在處理財產時有更大的靈活性。
隨著改革開放和杜會經濟的迅速發(fā)展,我國婚姻家庭領域里的財產狀況也有了很大變化。在財產構成上出現(xiàn)了股票、債券、彩票和外幣等;而個體工商戶、承包經營戶和私營企業(yè)主還擁有相當數(shù)量的生產資料和經營用資金,其價值已遠遠超出通常的夫妻財產;夫妻財產客體上的變化,僅依靠籠統(tǒng)的另有約的除外”,已不足以反映和調整夫妻在財產方面的權利和義務關系。為明確責任,切實保障各方的財產權益,對夫妻約定財產制進行明確規(guī)定顯得更重要。
第二,尊重公民處理財產問題的自利,維護夫妻尤其是再婚夫妻和分居兩地夫妻各方的財產利益。
對夫妻約定財產作明確規(guī)定,可使當事人在結婚后仍能保持經濟上的自和相對獨立性,有助于實現(xiàn)男女平等和婦女的自強自立尤其是再婚家庭中,夫妻在對前婚所保留的財產以及對各方父母和子女承擔經濟義務等問題上,容易引起矛盾和糾紛,由此引發(fā)夫妻雙方和繼父母子女問的感情沖突和財產紛爭,希在再婚前“約法三章”。對那些長期分居兩地的夫妻來說、無形之中形成了兩個相對獨立的生活消費單位更需要通過明確約定,從而相對獨立地行使自己的財產權利。
第三,適應現(xiàn)階段社會多種經濟成分并存的客觀情況,保護和促進個體與私營經濟的健康發(fā)展。
通過耐夫妻約定財產制的明確規(guī)定,可避免因夫妻感情危機或財產糾紛而危及個體和私營經濟實體的生存和發(fā)展。
第四,滿足涉外婚姻家庭的特殊需要,維護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有助于減少與相關國家在迭一領域的法律沖突。
4.美于夫妻個人特有財產
個人財產(即特有財產)是指夫或妻一方單獨所有的財產。世界上不少國家的婚姻家庭立法對此都有較明確的規(guī)定。我國原婚姻琺對夫妻個人財產未作規(guī)定,因此.在這次新婚媧法的修改過程中設立了夫妻個人財產制度,井作以下規(guī)定:(1)一方的婚前財產。(2)一方園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3)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其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篇9
關鍵詞:夫妻財產制度;法定財產制;發(fā)展趨勢
夫妻財產制,是夫妻財產關系的一般法律表現(xiàn)形式。夫妻財產制又稱婚姻財產制,是指關于夫妻婚前財產和婚后所得財產的歸屬、管理、使用、處分,以及債務的清償、婚姻解除時財產清算等方面的法律制度。
一、修正后的《婚姻法》對原夫妻財產制度立法的完善
針對1980年婚姻法的各種缺陷,我國在2001年4月通過了新《婚姻法》,最引人注目的除了總則篇的一些規(guī)定以外,就是其關于夫妻財產制度的規(guī)定,明確規(guī)定了夫妻財產的三個部分:即夫妻約定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夫妻個人財產,彌補了我國原有婚姻法的一些漏洞,增強了法律的可操作性。盡管夫妻財產制涉及的內容很多,但最核心的問題無非是哪些財產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哪些財產歸夫妻一方個人所有。
(一)完善了夫妻共同財產制度
1980年《婚姻法》僅用了一句話規(guī)定了夫妻的共同財產,即“夫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是共同財產”。夫妻共同財產制是實現(xiàn)婚姻家庭生活的基本物質要求,夫妻共同財產制是夫妻財產制的主導制度。我國新《婚姻法》第17條規(guī)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1)工資、獎金; (2)從事生產、經營的收益;(3)知識產權的收益;(4)因繼承或贈予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18條第三項規(guī)定的除外;(5)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從而以此確立了我國的夫妻共同財產制度,避免了原夫妻共同財產制度立法不完善而引發(fā)的問題。如果我們缺乏這一制度的設立,婚姻家庭中的弱勢方的利益將無法得到保障,這不僅不利于婚姻家庭保障職能的發(fā)揮,而且在我國現(xiàn)有國情下,對于保護婦女、子女利益來說也是不利的,同時也將違背立法的精神。因此,我國婚姻法將夫妻共同財產制設立為法定夫妻財產制的一種,不僅符合法的理論,也符合我國傳統(tǒng)制度中關于弱者保護的精神。新《婚姻法》在完善夫妻共同財產方面,既體現(xiàn)了對婚姻家庭中因種種原因而處于弱勢方利益的保護,同時,也表示了這種保護是有限的(共同財產的范圍縮小),它更能體現(xiàn)出婚姻主體的權利所在。同時亦顯示夫妻雙方并不“同體”,而是有所區(qū)分。這種區(qū)分體現(xiàn)在夫妻財產關系上,就是夫妻約定財產制和個人特有財產制的設立。
(二)建立夫妻約定財產制度體現(xiàn)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
我國新《婚姻法》第19條規(guī)定: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17條、第18條的規(guī)定。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對外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該條文是關于夫妻約定財產制的規(guī)定,是新增的條文。
(三)建立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度完善個人財產的法律保護
迫于時代的局限,1980年《婚姻法》并未建立個人特有財產制度。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特別是提倡主體意識的市場經濟的形成,促使人們更加關注自身價值的追求和實現(xiàn),使人們“對個人財產權的要求開始復蘇和膨脹”,新《婚姻法》確定了我國的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度,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1)一方的婚前財產;(2)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yī)療費、殘疾人生活補助費等費用; (3)遺囑或贈予合同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4)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5)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蓖瑫r,在其所構建的夫妻個人特有財產制度中,第三項的規(guī)定確定將僅由一方繼承或受贈的財產納入夫或妻一方個人財產。因此,當遺囑人或贈予人明確表示只將其財產交給夫或妻一方時,其所有權只能由這特定的一方所有。這符合了當事人的意愿,同時也順應了民法與繼承法的精神。這一規(guī)定,亦可謂我國《婚姻法》夫妻特有財產制度中的一處點睛之筆。
在夫妻財產制度中,法定財產制度,夫妻特有財產制度,夫妻約定財產制度,從形式上構成了比較完整和合理的夫妻財產制度,相輔相成,又互為補充。在審判實踐中,認定夫妻財產,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夫妻對財產是否有約定,有合法約定的就應依約定,沒有約定的,或者約定不明確,才考慮按照法定夫妻財產處理,在法定財產中,首先又應該確認夫妻特有財產,再確定夫妻共有財產,即在審判實踐中,應該有約定的從約定,無約定的依法定,而法定中又要先考慮特定。
二、我國現(xiàn)行夫妻財產制的不足
新《婚姻法》雖然對1980年《婚姻法》就夫妻財產制有了較大的發(fā)展,符合我國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婚姻關系的要求,但仍有一些問題沒有得到解決,筆者認為主要包括以下三點:
(一)關于非常法定財產制
我國夫妻財產制的整體結構不完整,只規(guī)定了通常狀態(tài)下的法定財產制,即新《婚姻法》第17、18條的規(guī)定,而沒有相應建立非常態(tài)下的法定財產制。從國外立法看,有些國家設有通常法定財產制和非常法定財產制,如瑞士、意大利;而有的國家設立了共同財產制的解除或撤銷制度,如法國、德國等,以滿足夫妻在婚姻期間基于特殊情況而實行分別財產制的需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可能因夫妻分居,夫妻一方虐待、遺棄另一方,夫妻一方不履行扶養(yǎng)家庭的義務,或濫用財產的共同管理權、或夫妻一方從事個體、合伙經營發(fā)生破產等原因,夫妻他方為保護自己的合法財產權益,要求撤銷法定的共同財產制,實行分別財產制。但如果夫妻不能就此達成協(xié)議,就需要經請求由人民法院宣告實行分別財產制。新《婚姻法》由于缺乏這方面的規(guī)定,使夫妻在上述情況下的財產分割成為不可能,夫妻要想分割財產就必須以婚姻關系的破裂為代價,這無形中導致了離婚率的上升,背離了婚姻法維護婚姻家庭穩(wěn)定的宗旨。
篇10
關鍵詞:老年人;婚姻自由;婚姻法
一、婚姻自由的基本內容
所謂婚姻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按照法律的規(guī)定在婚姻問題上所享有的充分自主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強制或干涉。 作為婚姻自由的兩個方面,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共同構成婚姻自由原則的完整含義。結婚自由是建立婚姻關系的自由離婚自由是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結婚自由是實現(xiàn)婚姻自由的先決條件,離婚自由是結婚自由的必要補充。離婚使不自由的婚姻得以解除,為締結自由的婚姻創(chuàng)造條件。沒有離婚自由就根本不可能有完全的結婚自由?;橐鲎杂砂ńY婚自由和離婚自由。所謂結婚自由,是指婚姻當事人有依法締結婚姻關系的自由。當事人是否結婚,與誰結婚,是其本人的權利,任何人無權干涉。自愿是實現(xiàn)婚姻自由的前提,雙方意思表示一致是婚姻以互愛為基礎的必要條件。但自愿必須不違背法律規(guī)定的條件和程序,因為結婚自由決不意味著當事人可以在婚姻問題上為所欲為。在結婚自由上問題上,包辦強迫或干涉他人婚姻的行為是被反對的,各種輕率行為也是被反對的。結婚雙方都必須要符合《婚姻法》里關于結婚的法定條件。所謂離婚自由,是指夫妻有依法解除婚姻關系的自由。既然婚姻的成立和維系都應以愛情為基礎,那么當雙方或社會都幸事。把離婚一律看成悲劇是不適當?shù)摹Ec其說離婚動搖了以前存在的穩(wěn)定的家庭關系,甚至加速了原來具有約束力的婚姻關系的公開解體,不如說離婚制度為那些無法共同生活的夫妻,那些因為無法解除名存實亡的婚姻、而遭受痛苦的人們提供了救濟的辦法。對于已經死亡的婚姻,離婚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也有利于維護雙方的權利。但離婚是一項重要的法律行為,它關系到家庭的穩(wěn)定、子女的幸福。正如一些有識之士所言:結婚、離婚、再結婚、再離婚,作為一種個人自由必須與社會利益一起來被權衡利弊得失,因此這種自由是建立在他人利益之上的,這些人通常包括子女、配偶、納稅人乃至整個社會。在保障離婚自由的同時,我們反對輕率離婚。因為離婚意味著婚姻關系的解除,將會引發(fā)一系列的法律后果,對當事雙方及家庭、社會都會造成一定影響。所以不能濫用離婚自由。人們對待離婚問題一定要慎重。民政部門、人民法院對于離婚一般首先要調解,以減少輕率離婚現(xiàn)象。
二、老年人的婚姻自由
我國法律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利。且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要保障老年人婚姻自由的權利,首先,必須要正確理解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利的內容。
(一)婚姻自由既包括年輕人的婚姻自由也包括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我國《婚姻法》第二條規(guī)定的“婚姻自由”是我國婚姻制度中的首要內容?;橐鲎杂杉劝四贻p人的結婚自由,也包括老年人的再婚自由,這一內涵本來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反映出的突出問題是,喪偶或者離異的老人不在少數(shù),而老年人再婚是障礙多、麻煩大、難上難。因此需要在這次修改婚姻法時,作出有針對性的規(guī)定,進一步使“婚姻自由”在老年人婚姻問題上有具體的體現(xiàn),以達到保障老年人再婚自由的目的?,F(xiàn)實生活中阻礙老年人再婚有以下三大障礙:第一是世俗偏見的禁錮。一些人認為,老年人再婚是“老不正經”、“有傷風化”。這種偏見使老年人倍受壓抑,動搖了老年人再婚的想法。第二是老年人自身固有觀念的束縛。有的老年人覺得自己再婚會低人一等,讓人瞧不起。還有的老人受“終身守節(jié)”、“一女不二嫁”等封建殘余的影響,放棄了再婚的念頭。第三是子女干涉。一些年輕人認為,父母再婚“有辱門風”,自己臉上無光;父母積攢的財產也會流落外人手里。因此為了自己的名聲和財產利益,百般阻撓,想盡辦法干涉父母的再婚自由,甚至用侮辱、威脅或者施以暴力來達到阻止父母再婚的目的。由此可見,從法律上有針對性地強調保護老年人的婚姻自由,特別是再婚自由就顯得尤為重要。在老年人再婚的問題上,除了消除世俗偏見,打消老年人自身不正確的固有觀念這些無形的枷鎖外,更重要的是防止子女對父母婚姻自由的阻撓和干涉,還老年人再婚自由的空間。對于老年人來說,僅有“老有所養(yǎng)”是不夠的,還應該“老有所伴”、“老有所慰”。讓再婚老人相互關懷照顧,共度幸福晚年,對國家、社會和家庭都有利。老年人再婚,應得到社會的認可和關注,得到子女的理解和支持。給老年人一個金色的晚年,這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需要和體現(xiàn)。(二)保障老年人婚姻自由的基本內涵?;橐龇ǖ谌畻l規(guī)定:“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睆倪@條規(guī)定來看,主要強調了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是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受法律保護,子女應當尊重父母的婚姻權利,包括離婚和再婚的自利,尤其是不得因一己私利和世俗偏見阻撓干涉父母再婚。父母是否再婚,與誰結婚應由其自主決定。父母再婚后,子女不得干涉父母婚后的生活,比如子女不得干涉父母選擇居所或者依法處分個人財產。第二是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不因父母的婚姻關系變化而終止?;橐龇ǖ诙粭l規(guī)定,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的義務。包括對老年人經濟上的供養(yǎng)、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義務,并應當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比如提供生活費或實物、體力上給予幫助和精神上予以尊敬、關懷等,對患病的老年人還應當提供醫(yī)療費用和進行護理。子女對父母的贍養(yǎng)義務是無期限的,只要父母需要贍養(yǎng),子女就應當履行這一義務。父母婚姻關系的變化不導致子女贍養(yǎng)義務的解除,子女不能因父母再婚而對父母不聞不問,相互推諉,不盡贍養(yǎng)義務。在有贍養(yǎng)能力的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時,沒有勞動能力或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的權利。父母可以直接向子女索要贍養(yǎng)費,也可以請求有關組織,如子女所在單位、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調解,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要求給付贍養(yǎng)費。(三)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和拒絕贍養(yǎng)老人的刑事責任。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第四十七條規(guī)定:“暴力干涉老年人婚姻自由或者對老年人負有贍養(yǎng)義務、扶養(yǎng)義務而拒絕贍養(yǎng)、扶養(yǎng),情節(jié)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有極大的危害性,因此我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規(guī)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犯前款罪,致使被害人死亡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芙^贍養(yǎng)老人也為國法所不容,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guī)定:“對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沒有獨立生活能力的人,負有扶養(yǎng)義務而拒絕扶養(yǎng),情節(jié)惡劣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被橐龇ā⒗夏耆藱嘁姹U戏ê托谭ǖ囊?guī)定給老年人的婚姻自由和婚后生活提供了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