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英語教案范文

時間:2024-03-20 16:57:1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電子商務英語教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西安財經學院信息學院,陜西西安710100)

摘要:高校雙語教學是在國際化形勢下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徑,案例教學是管理類雙語課教學的必要環(huán)節(jié)。電子商務管理類課程是高校電子商務專業(yè)的核心課程,為提高此類雙語課程的案例教學效果,有必要對其教學方法進行研究。本文主要分析沉浸式教學方法在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中的應用,探討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任務驅動法在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不同案例教學模式中的應用,探析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案例教學的影響因素,為高校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主講教師實施案例教學提供方法指導。

關鍵詞 :電子商務管理;案例教學;雙語課;沉浸式教學;任務驅動法

DOI:10.16083/j. cnki. 22 - 1296/g4. 2015. 08. 033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8-0072-03

雙語教學是在教學過程中計劃而系統(tǒng)地使用兩種語言作為教學手段,使學生兼顧學科知識和外語學習,以更好地適應將來的工作需求。電子商務國際化發(fā)展的趨勢使得企業(yè)對員工進行跨語言溝通及合作的需求性不斷增加,這一需求使得電子商務專業(yè)領域內的外語交流表達和合作更顯突出。而高校雙語教學以對專業(yè)外語的恰當應用為目標,力求實現(xiàn)兩種語言在形式與學科內容上的統(tǒng)一,正因如此,高校對各專業(yè)核心課程的雙語教學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據(jù)統(tǒng)計,2008~2010年,國內高校共有403門課程被納入教育部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體系。電子商務管理類課程是高校電子商務專業(yè)的核心課程,這類課程包括“電子商務管理”、“電子商務概論”、“網絡營銷”、“電子商務項目管理”等課程,考慮到企業(yè)界對電子商務人才在外語和知識儲備上的實際需要,大部分高校在這類課程中全部或部分實施雙語教學,而案例教學法作為經典的管理類課程教學方法,在這類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如何恰當開展案例教學,如何借助恰當?shù)慕逃碚摵头椒?,例如沉浸式教學方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提高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的教學效果是值得研究的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

一、沉浸式教學方法在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中的應用

在案例教學的具體開展過程中,針對教師主導的雙語案例教學采用沉浸式教學方法。沉浸式教學方法是起源于加拿大圣蘭伯特的雙語教育實驗而探索出的符合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一種教學方法,沉浸式方法在加拿大經過40多年的實踐已經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學效果,是加拿大雙語教學中極具特色的教育手段。沉浸式教學方法的特點是以加強教師“浸”的主導方式而發(fā)揮學生“人”的主體作用,從而激發(fā)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達到學生對知識能聽明白、消化并且進行吸收的目的。

在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中采用沉浸式教學方法,一方面要求在教學上不僅在“電子商務管理”這一門課中采用雙語教學,而且在相關的電子商務課程中盡可能多開展雙語教學,營造英語教學環(huán)境,達到雙語教學“潤物細無聲”的學習和吸收功效,使學生能借助英語進行流利的專業(yè)表達。具體結合到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的案例教學,沉浸式教學方法也要求在案例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中應用英語,特別是在案例分析和討論過程中激發(fā)學生的英語應用熱情。另一方面,從專業(yè)角度來看,沉浸式教學方法還體現(xiàn)在電子商務管理理論知識的導入上,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滲透和加強對學生互聯(lián)網思維的熏陶和培養(yǎng),借助對單個電子商務案例的前因和后果的分析以及對來自國內、國外或不同時期多個類似案例的橫向比較,分析造成差異的原因,使學生理解并掌握如何在網絡時代正確運用互聯(lián)網和電子商務管理企業(yè)資源、拓寬企業(yè)市場以及改善企業(yè)績效這些現(xiàn)實的電子商務管理問題。

二、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任務驅動法在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案例教學中的應用

在案例教學開展流程上,考慮到案例教學的目的是輔助傳授理論知識,依據(jù)企業(yè)案例和理論二者相結合的方式,案例教學劃分為“理論在前,案例在后”、“理論在兩頭,案例夾中間”以及“案例在前,理論在后”三種教學模式,在具體的案例教學過程中,需要結合課程實踐而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學模式。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認知理論的一個分支,是學習理論中行為主義發(fā)展到注重實踐的認知主義的特定階段。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的知識并非通過教師傳授而習得,而是依托實踐環(huán)境,采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并借助人際間的協(xié)作活動而實現(xiàn)。任務驅動法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礎上,通過教與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具體任務而展開學習,通過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高智慧的學習體系。

電子商務的管理實踐往往先于理論產生,因此,通過案例而對實踐進行探討對于電子商務管理類課程的理論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這使得案例教學更適合于應用在電子商務管理類課程中。結合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的課程實際,筆者在長期的“電子商務管理”雙語課教學中將案例教學區(qū)分為以教師為主導和以學生為主導的兩種案例教學導向,同時,基于建構主義的任務驅動法能在案例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具體闡述如下:

在教師主導的案例分析中采用“案例在前,理論在后”的案例教學方式,分兩個階段來實現(xiàn):一是教師選擇并準備好案例,提前向學生下發(fā)案例資料,任務驅動體現(xiàn)在要求學生根據(jù)教師在課堂提出的問題而收集資料,查找問題:二是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知識導入,再和學生一起針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使學生結合案例對理論進行思考,并針對案例進行評價。通過這種方式貫穿理論和電子商務企業(yè)的管理實踐,通過對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討論,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融人到真實的電子商務管理情境之中,并形成非程序化的管理決策,以此幫助擴大學生的知識來源,促進知識向實際能力轉化,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生主導的案例分析中采用“理論在前,案例在后”的教學模式,也分兩個階段來實現(xiàn):一是前期教師對理論進行介紹,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點,此時要求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搜集并整理電子商務企業(yè)案例,結合理論制作匯報材料:二是學生以小組形式自行選擇案飼,深入分析后在課堂上進行分組匯報并開展討論,學生所作的各項準備工作能夠補充相關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商業(yè)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同時也鍛煉學生發(fā)現(xiàn)、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組內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在學生主導的案例分析中,通過任務驅動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這一方法以任務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身份是課堂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其任務是設定學習方向,明確任務內容和評價方法。學生需要自發(fā)協(xié)作地去解決問題,即對案例進行深入探討,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并借助理論去解決問題,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思考能力,而組內成員之間的相互協(xié)作能使學生吸取別人之長,相互配合,以充分挖掘電子商務案例的可鑒之處。

三、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案例教學的影響因素

結合高校電子商務管理類課程對雙語教學的要求,在案例教學過程中重點考慮以下要素:

首先,案例選擇的適用性。在整體的雙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校的師資能力、學生水平、教材難度、培養(yǎng)目標和管理機制等把握兩種語言運用的平衡比例,同樣,在教師主導的案例選擇上需要考慮語言因素。電子商務管理類雙語課的教學案例主要來源于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國外的原版教材中提供的英文案例,其特點是語言精練準確,題材新穎,同時又與英文教材緊密聯(lián)系,但需要考慮的是由于國內外經濟環(huán)境的差異,使得案例可能會與國內企業(yè)的電子商務管理現(xiàn)狀不甚符合,此時需要分析案例的外部發(fā)生環(huán)境,并與國內類似案例進行對比分析,以彌補案例的不足。二是選擇貼近我國電子商務管理實踐和社會經濟生活實際的典型案例,將其翻譯為英文進行表達,此時需要注意的是翻譯案例過程中的正確語言表達,因此,對教師有很高的英語要求;在學生主導的案例分析中,考慮到本科階段的學生更傾向于收集難度較低的教學案例,因此,需要考慮到學生信息收集的難度,加以必要的指引。

其次,注重案例的理論主線和案例解析。教師要強化案例分析中學生所欠缺的電子商務管理理論方面的知識,并鼓勵學生分析案例中暴露出的電子商務管理問題,盡可能進行理論導人,使學生以理論結合案例實踐的方式加以學習,針對案例企業(yè)在管理方面的成功或失敗,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內外部根源,借以加深學生對電子商務基礎理論知識的系統(tǒng)理解和科學掌握??紤]到企業(yè)電子商務活動的開展雖有過程上的相似性,但產生的商業(yè)結果卻差異甚大,因此,需要注重案例間的對比分析,例如:將國內案例和國外案例進行對比,將同類電子商務模式的案飼進行對比,將不同時期的同類案例進行對比,結合理論知識以挖掘和分析各類商務模式成功或失敗的內在深層次原因,以達到理論結合實踐掌握知識的教學目的,在具體的案例比較上,可以進行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兩種比較組合起來有四種可能的比較方法,分別是單純橫向比較、單純縱向比較、動態(tài)的比較(即結合橫向和縱向的比較)以及“反事實”比較(即將真實案例與虛擬案例進行比較),通過比較加深學生對國內外不同時期電子商務產業(yè)的認識以及考慮到單個電子商務企業(yè)在整體產業(yè)中的份額及影響時的正確管理決策。

再次,正確引導案例討論過程。師生之間的互動是相互啟發(fā)的過程,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最大的不同就是整個教學過程一直是動態(tài)的。在教師主導的案例教學中,教師首先要交代案例或提出理論問題,釋放足夠的空間,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并開展討論,鼓勵小組之間的論辯,必要時進行點撥和引導,使討論在出現(xiàn)偏差時能盡快回歸主題:而在學生選擇案例進行匯報討論的教學形式中,則是教師進行提問或理論引導,促使學生思考,同時其他小組成員也必須提出問題并進行討論。無論哪種案例教學形式,師生互動都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性。

最后,加強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案例教學是啟發(fā)學生對現(xiàn)實管理問題進行思考、探索、爭論并最終決策的過程。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主張,必須將學生從課堂中所學到的感覺和印象轉化成為學生自己的觀念并表達出來,才能使學生真正融會貫通。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必須注重啟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將學生作為案例學習的中心,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將電子商務管理中涉及的概念、原理和方法靈活運用于案例分析中,強化針對案例的討論和案例中企業(yè)商業(yè)選擇的原因分析,形成個人的商業(yè)思路和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