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人物心理的成語范文
時間:2023-03-16 04:3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描寫人物心理的成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奇妙的( )
興奮地( )
( )的懲罰
敬佩( )
2、找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依次修改在下面的橫線上。
風調雨順
騰云架霧
心悅成服
倚靠
調兵派將
居高臨下
充耳不聞
依靠
自不量力
熱情洋益
堅強不曲
鄭定
3、按要求寫成語。
(1)表示顏色多的:__________
(2)表示一種心情的:__________
(3)說明做事認真(或專心)的:_______
4、先分類把成語寫在橫線上,再在括號里另寫一個同類成語。
①神機妙算
②垂頭喪氣
③陰謀詭計
④忐忑不安
⑤狐假虎威
⑥風塵仆仆
表示贊揚和肯定的:_____()
表示否定和批評的:_____()
描寫人物心理的:______()
來自寓言故事的:_______()
ABCC形式的:________()
5、下面三組詞語中,按一定順序排列的一組是( )
①黎明傍晚上午中午下午
②哥哥弟弟叔叔伯父爺爺
③開花結果播種生根長葉
6、連一連。
注意 公共秩序 書是知識的 方向盤
遵守 公共安全 書是力量的 源泉
保護 公共財物 書是智慧的 海洋
愛護 公共環(huán)境書是生活的翅膀
7、連線。
(1)把下列作品名、作者以及主要人物用直線連起來。
《西游記》曹雪芹林沖
《紅樓夢》吳承恩趙云
《三國演義》 施耐庵寶玉
《水滸傳》羅貫中沙僧
(2)連一連。
《窮人》 老舍 《阿Q正傳》
《賣火柴的小女孩》魯迅 《戰(zhàn)爭與和平》
《林?!贰×蟹颉ね袪査固冻笮▲啞?/p>
《社戲》 安徒生《四世同堂》
答案:
1、感覺 歡呼 應得 同桌
2、駕 誠 遣 溢 屈 鎮(zhèn)
3、(1)五顏六色 五彩繽紛 五光十色 (2)心慌意亂 欣喜若狂 喜出望外 (3)聚精會神 全神貫注 專心致志
4、①③②④⑤⑥
5、③
6、注意公共安全遵守公共秩序 保護公共環(huán)境愛護公共財物 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力量的源泉 書是智慧的翅膀書是生活的方向盤
7、(1)《西游記》 吳承恩 沙僧
《紅樓夢》 曹雪芹
《三國演義》 羅貫中 趙云
《水滸傳》 施耐庵 林沖
(2)《窮人》 列夫托爾斯泰 《戰(zhàn)爭與和平》
《買火柴的小女孩》 安徒生 《丑小鴨》
篇2
關鍵詞: 初中語文教學 字詞教學 要點
字詞是構成語言和文章的“建筑材料”。只有大量地掌握和正確地運用這種建筑材料,才能有較強的文字和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教學主要是語言文字的教學,“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或者說是總體目標。離開這個目標,語文課就失去了開設的意義。那么學生字詞積累和運用的現(xiàn)狀如何呢?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學生把“鑒賞”寫成“簽賞”,把“提心吊膽”寫成“提心掉膽”;語言表達題不會做,連最常用的字詞都不會。學生字詞積累之薄弱,語文素質之低令人擔憂。
字詞教學在語文教學系統(tǒng)中處于底座的位置,語文教學的最優(yōu)化,理應從字詞教學開始。如何進行字詞教學呢?下面我就字詞教學應注意的幾個要點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字詞教學要憑借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準確理解“言外之意”。
葉老說,課文無非是個例子,但這些例子是運用語言的典范。語言學習,首先是課文學習。學生通過語言符號理解課文內(nèi)容,反過來通過學習課文內(nèi)容,更加深入地理解語言運用的妙處。如《我的老師》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段: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板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們是多么善于觀察這一點啊。
老師并不是真的要打,所以用了一個“落”字,而不用“抽”、“揮”;學生已看出不過是“好像要落下來”,不是真打,所以用了一個“迎”字,而不用“擋”。老師愛學生,學生能深刻理解老師的愛。這里的“狡猾”不再是貶義詞“詭計多端,不可信任”的意思,而是貶義褒用,有“調皮、機靈”的意思,形象地表現(xiàn)了一個淘氣的孩子對老師的深刻理解和愛戴?!皾h語是整體定位,從詞到句子,其意義都要在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決定”。[1]“狡猾”一詞,只有把它放到課文中,它的意思才能“活起來”,才能具有真切、生動、豐富的內(nèi)容。也只有這樣做,才能顯示出語言的表現(xiàn)力。因此把詞語放到課文中去講,既可以使學生比較深入地領會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又可以幫助他們牢固地掌握詞語,準確理解“言外之意”。
二、字詞教學應注重學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一些品詞品句的基本方法。
陶行知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保?]因此字詞教學也應注重學法的指導。如《分馬》中描寫人物老孫頭的精彩片斷:
老田頭走到老孫頭跟前,問道:“你要哪匹馬?”
“還沒定弦?!?/p>
其實老孫頭早相中了拴在老榆樹底下的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兒馬。聽到叫他的名字,他大步流星地邁過去牽上。
“大步流星”形容腳步邁得大,走得快。理解老孫頭的動作描寫要聯(lián)系上文的語言描寫“還沒定弦”,就能窺透老孫頭圓滑世故的自私心理。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學習聯(lián)系語言環(huán)境理解詞語深層含義的方法,還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對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的細節(jié)描寫,一般都是用來表現(xiàn)人物思想性格的,往往與文章的中心直接相關,閱讀時要注意捕捉這類語言,從看似平常的詞語中去揣摩蘊含在深層的意思。
再如《棗核》一文中:他劈頭就問我:“覺不覺得這花園有點家鄉(xiāng)味道?”句中“劈頭”能否換成“突然”?這類字詞訓練,可指導學生進行比較?!芭^”有“直截了當,單刀直入”的意思,表達出朋友急于向“我”傾訴思鄉(xiāng)之苦的情態(tài),而改為“突然”,問話就變得出人意料,與人物此時的心情不一致,表達也就不準確。通過比較,就可顯示出原句中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學生受到這樣的指導,認識上會產(chǎn)生新的飛躍,以后就會自覺地學習運用這種方法分析語言了。
假如字詞教學能結合具體實例給學生一些方法的啟示,注意授之以漁,日積月累,久而久之,學生品詞品句,錘煉語言的功夫自然會日趨成熟。
三、字詞教學中應滲透思維訓練。
一提起字詞教學,就有人將它與死記硬背作不科學的聯(lián)系,一提起背誦默寫就使用僵死機械的方式強加灌輸,其實“語言乃是思想的有機的創(chuàng)造,它扎根于思想之中,并且從思想不斷地發(fā)展起來;所以,誰想要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首先應該發(fā)展他的思維能力。離開了思想單獨地發(fā)展語言是不可能的”。[3]請看下面幾題:
(1)寫出《陌上?!烽g接描寫羅敷之美的句子。
(2)寫出古詩詞中寫“春雨”的詩句。
(3)“不受外界影響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可用出于《桃花源記》中的四字成語概括,這個成語是?搖?搖?搖?搖。
(4)讀了《棗核》一文,聯(lián)想到古今哪些詩文名句?
以上題目已經(jīng)不是單純采用傳統(tǒng)的直接填寫形式,而是理解式、遷移式、創(chuàng)造式的題型。這樣的題目,有利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習語言的興趣。因此字詞教學中,教師如注意形式的多樣化,重視學生思維訓練,就能很好達到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水平的目的。
再如《散步》一文中的兩句話:(1)“她早已習慣聽從她強壯的兒子?!保?)“他還習慣聽從他高大的父親?!眱删渲屑狱c的詞語能否互換?為什么?進行這樣的字詞教學,教師可適當給學生搭橋,提示他們從母子三人的年齡、身體的角度進行比較,讓他們經(jīng)過思考討論,逐步得出正確的答案。實踐證明,凡是“有想頭”的學習都容易引起興趣,因此在字詞教學中教師不要輕易把答案告訴學生,要讓他們經(jīng)過思考,逐步得到正確的答案,給學生思維的樂趣。
四、寫作為字詞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中往往只注意幫助學生審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怎樣組織材料等,而忽略了將詞語的運用也列入指導的范圍之中。通過閱讀,學生積累了一些詞語,這些詞語,只有經(jīng)常不斷地運用,才能真正為他們所掌握。而練習寫作,也正是他們“學以致用”的好機會,因此,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機進行字詞教學。如寫《善解人意的班主任》,可指導學生注意適當運用“外貌描寫”,或寫服裝,或寫頭發(fā),防止面面俱到,應當取最能表現(xiàn)班主任特點的詞語來進行人物描寫。
沒有靈魂的語言,不過是語言的尸體而已,那么如何讓那些用熟了、用慣了的字眼重新發(fā)光,令人耳目一新呢?我認為必須賦予那些字詞以靈魂,讓它們“活”起來,也就是讓它們能夠達新意。我不僅這么想的,而且指導學生不斷地從生活出發(fā),切合實際,認真觀察,大膽想象,用看似質樸的語言表達出新意。
下面舉本班學生作文中煉詞煉句的幾例:
(1)這次數(shù)學考試,我是“大意失滿分”,真后悔?。ɑ钣谩按笠馐G州”)
(2)這幾個問號成了沉甸甸的大鐵鉤,掛在我的心上。(比喻貼切)
(3)星星像是誰突然撒上去的一樣,一會兒,都出現(xiàn)在深藍的夜空上。(富有想象力)
(4)李明是我?!白钬撌⒚钡奶詺夤怼#ò~貶用)
這樣煉詞,既煉了語言本身,又煉了觀察力、想象力、表現(xiàn)力;既煉了語言,又煉了思想,并能夠不斷地把學生對于生活的熱愛轉化成對作文的熱愛,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作文的興趣,真正將字詞教學抓到實處。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字詞教學應當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注重學法指導,重視思維訓練,讓學生學會煉詞煉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更多的詞語,使所學到的詞語不斷得到運用和鞏固,從而豐富詞匯,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具有較高的語文素質。
參考文獻:
[1]閻立欽,倪文錦.語文教育學引論.高等教育出版社:93.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描寫人的好詞好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