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競爭力公共圖書館的作用研究論文

時間:2022-09-08 06:33:00

導語:提升城市競爭力公共圖書館的作用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城市競爭力公共圖書館的作用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城市競爭力城市發(fā)展

論文摘要:論文通過分析公共圖書館與產業(yè)集聚力、社會整合力、創(chuàng)新力、文化力等城市競爭力構成因素的關聯(lián)性,提示了公共圖書館對于提升城市競爭力的積極作用。

城市競爭力是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出現的一個新概念,反映了全球化進程對城市發(fā)展的客觀要求。而公共圖書館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標志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城市的文化形象。探討這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特別是公共圖書館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有助于我們將公共圖書館置于城市發(fā)展的背景下去挖掘它的價值,并進而豐富有關城市競爭力的理論體系。

1城市競爭力概述

城市競爭力是一個含義直觀而又不易精確把握的概念,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很多解釋??偟目磥?,這些定義都強調城市資源的有效開發(fā),認為城市競爭力是城市為滿足區(qū)域、國家或者國際市場的需要而產生商品、創(chuàng)造財富和提供服務的能力,以及改善生活質量、樹立自身形象、促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反映了城市的生產能力、生活質量、社會全面進步及對外影響力[1]。影響城市競爭力的因素紛繁復雜,限于篇幅,本文將主要從產業(yè)集聚力、社會整合力、創(chuàng)新力、文化力等幾個被研究者普遍認同的因素入手,來分析公共圖書館對他們的影響。

2吸引產業(yè)聚集,提供商務支持——公共圖書館與產業(yè)聚集力

從城市的角度說,聚集力就是城市的吸引力,它是城市競爭力的基本力量,產業(yè)、人才、資本等多種形式的有效集聚,為城市綜合力的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條件。在城市集聚中,比較高級的表現形式是產業(yè)聚集,即經營同一產業(yè)或相關產業(yè)的一群企業(yè),在地域上更進一步的集中在一起[2]。以具有競爭優(yōu)勢的硬、軟環(huán)境吸引各種資源在一定區(qū)域上聚集并形成強大的產業(yè)集群,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基本戰(zhàn)略。

公共圖書館對于產業(yè)聚集力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它對文化產業(yè)的積極推動上。首先,城市公共圖書館系統(tǒng)是文化產業(yè)產品價值鏈上的重要一環(huán),其大量的文獻采購活動有效地帶動著城市出版業(yè)的發(fā)展,而出版業(yè)又與印刷、設計、包裝、生產、運輸等產業(yè)密切相關,由此形成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產業(yè)鏈,促進了文化產業(yè)在城市的聚集。其實,除了自身巨大的文獻需求之外,公共圖書館還為文化產業(yè)市場培育更廣泛消費需求。這是因為,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各種文化教育活動,能夠促進市民文化藝術修養(yǎng)的提高。而隨著市民文化修養(yǎng)的提升,他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也就更高,于是對精神文化產品的數量、質量、品種的奢求會不斷增長,并趨于多樣化、多層次、個性化。這些需求將有力地刺激城市文化產業(yè)的繁榮。第三,公共圖書館可以憑借其文獻資源優(yōu)勢,直接帶動文化產業(yè)中某些行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如旅游業(yè)是城市文化產業(yè)的亮點之一,如何更好地宣傳、挖掘更深層次的城市旅游資源,對推動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公共圖書館作為當地歷史文化資源的主要載體,為旅游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信息保障和旅游產品支持,可承擔起“文化旅游”的重任。一些有條件的圖書館可以辟出專廳舉辦當地民俗文物展覽、地方志展覽、珍本善本展覽等,讓游客在驚嘆于城市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同時更深刻地體味城市的歷史文化,使城市旅游在深厚的文化底蘊中凸顯出新的魅力。

3粘合二元文化,促進城市融合——公共圖書館與社會整合力

城市社會學認為,城市社會的首要特征是大量的人口集聚及不同社會階層并存,城市社會健康發(fā)展、實現社會進步的關鍵在于城市社會的整合程度,故而社會整合功能是城市競爭力的體質特征[3]。一個城市能否營造出一個安全穩(wěn)定的社會環(huán)境,使各階層和諧共存,直接關系到這個城市經濟、社會繁榮以及居民的生活質量,進而影響到城市競爭力的大小。

圖書館在促進社會各階層的和諧共存,特別是實現弱勢群體的自我提升方面有著獨特作用。正如吳慰慈教授所言,直到今天,比較社會中各類型組織,很難找出一個能象公共圖書館這樣貼近群眾、體系完備、基本免費的機構。不分年齡、種族、性別、宗教信仰、國籍、社會地位,所有社會成員原則上都可以免費享受公共圖書館的服務。這些特征決定了公共圖書館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必將起到緩解社會矛盾、縮小社會差距;維護住處安寧,保障公民權利;活躍文化生活,提高教育水平;彌補數字鴻溝,推動和諧發(fā)展等作用。

一方面,公共圖書館是城市二元文化(精英文化、大眾文化)的粘合劑,它所擁有的館藏資源和舉辦的文化教育活動,既有偏重于審美性、高雅性的部分,即所謂的精英文化;也有偏重于娛樂性、消遣性的部分,即所謂的大眾文化。這樣,公共圖書館既滿足了社會大眾共同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同時也不排除精英人物對高雅文化的需求,使大眾文化與精英文化并存,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生,城市的社會結構得到良好的整合,城市社會的凝聚力和整合力得以強化。

另一方面,公共圖書館作為信息公平的一種制度保障,有利于實現城市弱勢群體的自我提升。公共圖書館是城市公民平等、自由地獲取信息的理想場所,讀者無論地位高低、能力強弱都擁有同等的權利、享受平等的服務。這種無歧視的信息服務本身就傳達著社會公平的理念,對于城市弱勢群體的心理調適起著正面的安撫與激勵作用。而且圖書館中豐富的館藏資源、良好的學習氛圍,也為弱勢群體提供了一處溫暖而可靠的科學文化避難所,有助于他們通過閱讀的滋養(yǎng)來改善知識結構,提升科學素養(yǎng)。同時,圖書館舉辦各種免費的書法繪畫展覽、音樂欣賞、經典影片觀摩等,還可以增加城市弱勢群體的文化藝術福利,使他們不被排斥在優(yōu)秀文化的影響之外,從而保持與社會的共同進步。

近年來備受關注的數字鴻溝問題對城市整合力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但公共圖書館在彌合數字鴻溝方面恰恰可以有所作為。比如城市公共圖書館大都設置了電子閱覽室,并配備了相應的數字資源,可以為“信息貧困者”提供學習科學技術知識、上網查詢各種信息的公益性服務。當然,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用戶信息素養(yǎng)教育,培訓用戶的信息搜索與利用能力,更是直接為縮小數字鴻溝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公務員之家

4營造學習氛圍,推動城市創(chuàng)新——公共圖書館與創(chuàng)新力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日益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競爭力高低的重要因素,建設“學習型城市”、“創(chuàng)新型城市”已經成為許多城市的發(fā)展目標?!肮矆D書館是國家創(chuàng)新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的有力補充。VanGeenhuizen認為,擁有關于新技術的知識是當今城市和地區(qū)獲取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獲取知識和利用知識的能力對城市和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作用[4]。廖遠濤等也認為,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是城市競爭力的影響層的構成要素之一[5]。

公共圖書館是城市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知識創(chuàng)新體系必要的基礎支撐條件。城市公共圖書館系統(tǒng)所構建的良好文化氛圍和學習環(huán)境,有助于培育市民的終身學習習慣,使學習和創(chuàng)造成為市民自覺的精神追求。由此,城市將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學習型組織,直接促進城市創(chuàng)新能力和知識競爭力的全面提高。

我們知道,創(chuàng)新的形成總是以一定的知識存量為基礎,是一種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知識并將知識與技術進行產業(yè)化運作的過程。圖書館與大學、科研機構、知識中介機構、廣告?zhèn)髅骄W絡等其他知識基礎設施一起構成了知識創(chuàng)新的基礎平臺,他們互相配合,傳遞著人流、物流和信息流,使整個城市都能感受到創(chuàng)新的氛圍與活力,也使創(chuàng)新者所需的各種資源與服務能夠得到及時、全面的供應并實現有效整合和轉化利用,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創(chuàng)新效率,降低創(chuàng)新成本,為城市創(chuàng)新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另外,從本質上說,城市創(chuàng)新力的大小取決于創(chuàng)新主體的素質,即人力素質。高素質的城市勞動力,有助于提升整個城市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市民素質的途徑很多,通過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就是其中之一。公共圖書館的豐富館藏,可以滿足各種專業(yè)、各種職業(yè)、各種文化程度的讀者的知識需求,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同時,不同學科、不同語言的文獻比肩而立,本身就傳遞著文化多樣化的信號,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廣大市民開闊視野,理解和寬容不同文化。另外,公共圖書館通過舉辦信息資源利用課程、學術報告、知識講座等,可以滿足市民對新信息、新知識追求,提高市民的信息素養(yǎng);通過開展外語、計算機應用知識等專業(yè)技能培訓,可以為市民的職業(yè)技能“充電”,使其有能力謀求更好的職業(yè)發(fā)展;通過舉辦科普展覽、書法繪畫展覽、視聽音樂會、影片觀摩等,可以提高市民的科學、藝術文化修養(yǎng)。顯然,公共圖書館通過開展各種信息服務和文化活動,對市民的思想道德、科學知識、藝術修養(yǎng)等進行全方位的教育和熏陶,對提高市民的整體素質進而全面提升城市創(chuàng)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5打造文化品牌,彰顯城市個性——公共圖書館與文化力

美國著名學者、哈佛大學教授亨廷頓在《文明的沖突》一書中曾經指出:21世紀的競爭,將不是經濟的競爭,軍事的競爭,而是文化的競爭。這也說明文化將越來越成為一個城市軟實力的重要成份。一個具備獨特文化品位的城市,有著巨大的張力、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對于城市投資環(huán)境、商業(yè)環(huán)境、人才環(huán)境都產生著重大的影響。當今,無論在西方還是中國,那些歷史積淀豐富、文化特色鮮明的城市,往往被看成理想的投資和居住地,如法國的巴黎,日本的京都,我國的杭州、蘇州等。

城市的魅力在很程度上來源于其歷史文化傳統(tǒng)的積淀,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不僅是一個城市的珍貴財富,更是城市文化品牌和個性特征的生動展示。作為城市的記憶寶庫,公共圖書館通常保存有大量的地方史志、家譜、地方特色產業(yè)和支柱產業(yè)資料等以地域為特色的文獻及其他歷史典籍,這些文獻以特殊的方式記錄著歷史發(fā)展的重要瞬間,描繪著城市風俗的歷史演變,折射著城市文明的延續(xù)與進步,為彰顯城市文化個性提供了強有力的文獻信息保障。比如著名旅游城市蘇州,就是利用其豐富的史料塑造和提升了歷史文化古城的形象。據史記記載,蘇州歷史上有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強吳時代,那是蘇州歷史上的傳奇與經典時代。蘇州人十分珍視這一獨特的歷史閃光點,每隔數年組織召開一次吳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以此擴大蘇州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吸引力。同時,蘇州的虎丘、臨頓路、胥門、盤門、靈巖山、玩月池等古跡也因歷史文獻中的種種傳說、掌故、軼聞而得以被識別、被還原、被賦予濃厚的歷史文化色彩,成為蘇州城里古意濃濃、讓人留連忘返的好去處。

同時,公共圖書館為深入開發(fā)利用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提供了信息支撐和業(yè)務支持。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專業(yè)的技術和手段對其所擁有的城市特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入分析、精心整合,形成一個系列有形的研究成果,全力打造城市的文化品牌。以鎮(zhèn)江為例,作為國家級的歷史文化名城,社會各界對地域文化的研究都很重視,文獻信息要求量很大。為此,市圖書館專門成立了鎮(zhèn)江市歷史文化名城研究資料中心,集中資源優(yōu)勢,有效提供服務,編寫出版了《鎮(zhèn)江歷史文化名城研究叢書》等[6],為鎮(zhèn)江歷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做出了貢獻。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特色文化是城市的一張有份量的名片。要想打造有魅力、有特色、有底蘊的城市文化品牌,公共圖書館是不可忽視的基礎要件:它以深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積淀,承擔著城市特色文化的保護和傳播重任,塑造了獨特的、有魅力的城市個性,增強了城市的可持續(xù)競爭力。

6結語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推進,城市之間的競爭在全球競爭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怎樣進一步提升中國城市的競爭力,也成為當下政府機構和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公共圖書館并不是城市競爭格局中的旁觀者,作為文化產品的消費者和種類信息的提供者,它有利于文化產業(yè)的集聚,作為二元化文化的粘合劑和信息公平的制度保障,它促成了城市社會各階層人群的共生共存,給予了弱勢群體自我提升的機會;作為城市終身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知識創(chuàng)新體系的一大支撐力量,它營造了終身學習的良好氛圍,積極推動城市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作為城市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它為打造獨特的文化品牌,彰顯城市個性提供了重要的文獻信息保障。總之,公共圖書館在城市競爭力的提升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大力發(fā)展和完善城市公共圖書館體系,并通過它為城市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參考文獻

[1]陳壽燦.建設城市文化與提升城市競爭力.浙江學刊,2002(3):153~156

[2]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理論研究與實證分析.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68

[3]林拓,張修桂.文化產業(yè)與城市競爭力的雙向推動及其戰(zhàn)略選擇.上海行政學院學報,2003,4(4):76~81

[4]VanGreenhuizen,Marina.Universitiesandknowledgebasedeconomicgrowth:thecaseofDelft.Geo-Journal,141(4):369~377

[5]廖遠濤,楊杰.關于城市競爭力評價的理論模型研究.南方建筑,2006(6):2~4

[6]徐蘇.圖書館對城市文化建設的張力.圖書館工作,2008(3):10